植物學桃花
1. 桃花多樣性及親緣關系是什麼
桃花多樣性和親緣關系十分復雜,對此科學家也展開了研究。
張春英等採用數量分類學方法對31個桃花近緣種及品種進行親緣演化關系的研究,Q型聚類結果表明新疆桃與桃花親緣關系很近,壽星桃類、垂技桃類、紫葉桃類內具有較近的親緣關系,聚類結果基本上與植物學傳統分類和桃花品種分類結果一致。每一相聚的組內具有相對一致的特徵,組之間具有較大的差異,說明此分類結果是合理的。R型聚類結果揭示了23個性狀特徵對進化具有獨立的作用。
張秀英等對20世紀70年代末發現並命名的「白花山碧」桃進行了花粉掃描電鏡觀察、花粉敗育現象分析與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觀察,研究發現,「白花山碧」桃花粉嚴重敗育,其花粉形態與「白花」山桃和「單白」桃相似,兩者桃親緣關系密切。張秀英又觀察分析了3個桃花近緣種和22個桃花品種的花粉形態,桃花花粉表面紋飾分為3個類型:條紋狀穿孔紋飾;條紋穿孔紋飾;條紋狀紋飾。桃花品種親緣關系較近者,花粉形態相近,否則反之。初步揭示了桃花品種親緣演化關系:直枝桃類中葉色的演化是由綠色——紫色;花色的演化是由單色——復色;壽星桃類、垂枝桃類的出現晚於直枝桃類,是比較進化的類型;桃花品種瓣性演化的趨勢為單瓣演化為復瓣,復瓣進一步演化為重瓣。
張春英等對7個桃花近緣種及30個品種進行RAPD測定,毛桃和新疆桃之間具有根近的親緣關系,並與桃花品種間親緣關系最近;壽星桃、垂枝桃類品種在聚類圖上分別較早地聚合在一起,表明其類內具有較近的親緣關系;直枝桃類品種沒有在樹系圖上聚合成一類,表明直枝桃花品種群演化關系較為復雜,多樣性較豐富。同時還從分子生物學角度探討了「白花山碧」桃的起源問題,認為「白花山碧」桃與桃花品種中的「白碧」桃間親緣關系最近。
2. 櫻花與桃花的區別
櫻花,別名山櫻花。屬薔薇科,落葉喬木。樹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澤,有橫紋。葉互生,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邊緣有芒齒,先端尖而有腺體,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稍淡。托葉披針狀線形,邊緣細裂呈鋸齒狀,裂端有腺。花每支三 五朵,成傘狀花序,萼片水平開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紅色。花於3月與葉同放或葉後開花。核球形,初呈紅色,後變紫褐色,7月成熟。
櫻花原產我國長江流域和日本。性喜陽光,亦喜濕潤,根系淺,對煙及風抗力弱。櫻花花朵極其美麗,盛開時節,滿樹爛漫,如雲似霞,是早春開花的著名觀賞花木。
桃花,屬薔薇科,落葉小喬木,高可達6一8米。樹干灰褐色,粗糙有孔。小枝紅褐色或褐綠色,平滑。葉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細鋸齒。花單生,有白、粉紅、紅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3月。核果近球形,表面密被短絨毛,因品種不同,果熟6一9月。主要分果桃和花桃兩大類。
桃花是我國傳統的園林花木,其樹態優美,枝幹扶疏,花朵豐腴,色彩艷麗,為早春重要觀花樹種。
桃花原產於我國中部及北部,栽培歷史悠久,現各地廣為種植。性喜陽光、耐寒、耐旱、不耐水濕。
桃的果實是著名的水果;桃核可以榨油;其枝、葉、果、根俱能入葯;桃木細密堅硬,可供雕刻用。
3. 櫻花和桃花有什麼差別
櫻花與桃花櫻花是薔薇科落葉喬木,種類甚多。我國所產的單瓣櫻花,或叫櫻桃花,結果實,名謂櫻桃,一名含桃。櫻桃花與一般櫻花外形極相似,古書上常將它們說成是同一種花木,而現代植物學則是區分的,認為兩者雖同屬薔薇科,但不是同種。櫻花3-4月開花,先花後葉。花單瓣5片,2-6朵簇生,或成總狀花序,白色或淡紅色。盛花時,「繁英如雪,其香如蜜」。唐代劉禹錫有詩雲:「櫻桃千萬枝,照耀如雪天,王孫宴其下,隔水疑神仙。宿露發清香,初陽動喧妍,妖姬滿鬢插,酒客折枝傳,同此賞芳月,幾人有華筵,杯行勿遽辭,好醉逸三年。」可以想見當時士大夫觀賞櫻桃花的盛況。櫻花以日本為最盛;世界上,櫻花品種約有八百種之多,而日本就佔去了半數。日本向有「櫻花的故鄉」、」櫻花之國」之稱。日本人民把櫻花視為神木,看作國花。每當櫻花盛開之時(櫻花在日本,花期約只4-5天),認們滿懷喜悅的心情,傾戶而出,奔走相告,競相觀賞。正如日本的一首古歌謠所寫:「櫻花呵,櫻花呵,陽春三月晴空下,一望無際是櫻花,如霞似雲花爛漫,芳香飄盪美如畫;快來呀,快來,一同去賞花。」以致「使舉國若狂,前來花下酩酊」。桃花也是薔薇科之觀賞植物,為落葉小喬木。桃為中國原產,歷史悠久。勞動人民長期對桃進行人工定向培育,使它分別向果的食用與花的觀賞這兩個方向發展。結果的桃花,都是桃紅色單瓣。著名的陽山桃子,其花多是單瓣。觀賞桃花有白、粉紅、、深紅、紅白相間等幾種顏色,多復瓣。這里講的是觀賞桃花。觀賞桃花有碧桃、日月桃、紫葉桃、壽星桃、人面桃等許多種。碧桃是觀賞桃中的極品,艷麗無比。所以宋朝詩人秦觀在一首詞中贊道:「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碧桃的常見品種有:花碧桃(一朵花中有紅、白二色,或帶紅白彩紋,花葉同放)、紅碧桃、粉紅碧桃、白碧桃。人面桃又名美人桃,半重瓣,粉紅色,也很美麗。壽星桃植株矮小,花朵也較小,有紅白二色,適宜作盆栽。桃花高可達8米,長江中下游地區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花,花徑4-6厘米。也有先花後葉的。其性喜陽光,能耐寒,怕澇,在蔭蔽地生長不旺而開花少。繁殖以嫁接為多。3月枝接,多採用切接法。8月芽接,芽接稍易成活。以苗齡2年的桃的實生苗作砧木,生長最盛。
4. 櫻花和桃花有什麼差別
櫻花與桃花
櫻花是薔薇科落葉喬木,種類甚多。我國所產的單瓣櫻花,或叫櫻桃花,結果實,名謂櫻桃,一名含桃。櫻桃花與一般櫻花外形極相似,古書上常將它們說成是同一種花木,而現代植物學則是區分的,認為兩者雖同屬薔薇科,但不是同種。
櫻花3—4月開花,先花後葉。花單瓣5片,2—6朵簇生,或成總狀花序,白色或淡紅色。盛花時,「繁英如雪,其香如蜜」。唐代劉禹錫有詩雲:「櫻桃千萬枝,照耀如雪天,王孫宴其下,隔水疑神仙。宿露發清香,初陽動喧妍,妖姬滿鬢插,酒客折枝傳,同此賞芳月,幾人有華筵,杯行勿遽辭,好醉逸三年。」可以想見當時士大夫觀賞櫻桃花的盛況。
櫻花以日本為最盛;世界上,櫻花品種約有八百種之多,而日本就佔去了半數。日本向有「櫻花的故鄉」、」櫻花之國」之稱。日本人民把櫻花視為神木,看作國花。每當櫻花盛開之時(櫻花在日本,花期約只4—5天),認們滿懷喜悅的心情,傾戶而出,奔走相告,競相觀賞。正如日本的一首古歌謠所寫:「櫻花呵,櫻花呵,陽春三月晴空下,一望無際是櫻花,如霞似雲花爛漫,芳香飄盪美如畫;快來呀,快來,一同去賞花。」以致「使舉國若狂,前來花下酩酊」。
桃花也是薔薇科之觀賞植物,為落葉小喬木。桃為中國原產,歷史悠久。勞動人民長期對桃進行人工定向培育,使它分別向果的食用與花的觀賞這兩個方向發展。結果的桃花,都是桃紅色單瓣。著名的陽山桃子,其花多是單瓣。觀賞桃花有白、粉紅、、深紅、紅白相間等幾種顏色,多復瓣。這里講的是觀賞桃花。
觀賞桃花有碧桃、日月桃、紫葉桃、壽星桃、人面桃等許多種。碧桃是觀賞桃中的極品,艷麗無比。所以宋朝詩人秦觀在一首詞中贊道:「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碧桃的常見品種有:花碧桃(一朵花中有紅、白二色,或帶紅白彩紋,花葉同放)、紅碧桃、粉紅碧桃、白碧桃。
人面桃又名美人桃,半重瓣,粉紅色,也很美麗。
壽星桃植株矮小,花朵也較小,有紅白二色,適宜作盆栽。
桃花高可達8米,長江中下游地區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花,花徑4—6厘米。也有先花後葉的。其性喜陽光,能耐寒,怕澇,在蔭蔽地生長不旺而開花少。繁殖以嫁接為多。3月枝接,多採用切接法。8月芽接,芽接稍易成活。以苗齡2年的桃的實生苗作砧木,生長最盛。
5. 桃花是什麼花序
花卉的花是成叢成串地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在花軸上的,這種著生方式的花叢,稱為花序。花序上每朵小花的基部常有一變態的葉叫苞片。如果苞片集生於花序的基部時,則叫總苞。花序是花朵在花軸上的排列方式和順序。花序的主軸叫花軸。根據花軸分枝的方式和開花的順序,分為無限花序(花軸下部或外圍的花先開,花軸可伸長)和有限花序(頂端或中心的花先開,下部或外圍的花陸續開放,花軸不能繼續伸長)兩大類。
6. 桃的植物學史
中國是桃樹的故鄉。公元前十世紀左右,《詩經·魏風》中就有「園有桃,其實之淆」的句子。《魏風》所指系今日黃河以北以及山西廣大地區,園中種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為園,則表明已有一定的種植規模。其他古籍如《管子》、《尚書》、《韓非子》、《山海經》、《呂氏春秋》等都有關於桃樹的記載,表明在遠古時期,黃河流域廣大地區都已遍植桃樹。《禮記》中還說當時已把桃列為祭祀神仙的五果(李、梅、杏、棗)之一。
近代中國考古學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在河南鄭州二里崗新時期時代遺址中,也發掘出數量極多的野生桃核。特別是在河北藁城縣台西村商代遺址中發掘出外形完整的兩枚桃核和六枚桃仁,桃核橢圓形,長寬為1.6×1和2×1.2厘米,黑褐色,木質堅硬,表面有皺紋和孔溝,兩側邊緣有縱向的槽棱,頂端尖,基部扁圓形,中央有果柄脫落後的疤痕。桃仁灰白色,橢圓形或長卵形,常10-15毫米,寬8-12毫米,兩側邊緣較薄,頂端鈍尖,橫斷面呈扁橢圓形。種皮薄,破碎後現出黃白色的種仁。經鑒定,它和今天栽培的桃完全相同。出土文物印證古籍記載,確證中國是桃樹的起源地,人們利用和種植桃樹已有悠久的歷史了。
公元前第二世紀之後,中國人民培育的桃樹沿「絲綢之路」從甘肅、新疆經由中亞向西傳播到波斯,再從那裡引種到希臘、羅馬、地中海的沿岸各國,爾後漸次傳入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但直至公元九世紀,歐洲種植桃樹才逐漸多起來。公元十五世紀後,中國的桃樹引進了英國。
印度的桃樹也是從中國引種的。公元630年「唐僧」玄奘著《大唐西域記》曾記述關於桃樹引入印度的傳說:公元一世紀時,遠近馳名的司氣特國王迦擬色加當政時,中國甘肅一帶部族的商人經常到印度去,帶去了精湛的絲綢製品和各種名貴水果,其中就有桃。迦擬色加國王隆重地款待賓客。中國人在那裡播種了桃核和其他果核,幾年之後,桃樹在印度繁茂生長,結實累累,受到印度人民的贊頌。中國人住過的地方被命名為「至那仆地」,意即「中國地」;桃被命名為「至那果」,意即「中國果」。這個故事至今還在印度廣泛流傳。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桃樹隨歐洲移民進入美洲,但因桃樹品種不適應當地的風土氣候,桃樹開花多,結果少,發展受到很大限制。直到公元十九世紀初期,園藝家又從歐洲引種了一個叫「愛兒貝塔」的離核桃品種,桃樹才在北南美洲傳播開來。20世紀初期,美國園藝家又從中國引進450多個優良桃樹品種,通過雜交和嫁接,在短短的十多年裡,選育了適應亞熱帶氣候的良種,使美國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桃果生產國之一。
日本種植桃樹的歷史比較短。1876年,日本岡山縣園藝場從中國上海、天津引進水蜜桃樹苗。1878年,御津郡柏谷村(今岡山市)山內善男從許多桃樹幼苗中選出兩株,精心培育,三年後結出11個桃果,這就是中國水蜜桃在日本結出的第一代果實。由於這里氣候適宜,桃樹生長良好,果實品質優良,種桃業迅速發展起來。園藝家先後培育出40多個優良品種。岡山縣漫山遍野,桃樹蔚然成林,已是日本著名的桃鄉,並把桃花定為縣花,所產的蜜桃遠銷大阪、神戶、東京等大城市。幾經改良的「岡山白」桃,又返回中國入籍,成為中國栽培的味香質優、鮮食和罐藏兼用的優良品種。
古代的出土文物和桃樹傳播的事實,確證中國是桃樹的故鄉。但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考古學資料的不足和缺乏深入的研究,某些西方學者僅僅根據語言學的推理,和在「中國未見到野生桃樹」的猜想,做出了「桃樹起源於波斯並從那裡傳播到歐洲去」的結論。因而給桃子起的名字叫persic,意思就是「波斯果」。桃樹的拉丁學名也是由此衍生而來的。更有甚者,過去還流傳有一種極其錯誤的所謂「中國文化西來說」,硬是不分青紅皂白,把起源於中國的桃樹說成是古代從波斯引進來的。以訛傳訛,以假亂真,使桃樹蒙受不白之冤達數百年之久。
著名植物學家第康道爾經過認真考證,在他著的《農藝植物考源》一書中指出:「中國之有桃樹,其時代數希臘、羅馬及梵語民族之有桃猶早千年以上」。又說:中國通西城之路開辟極早,則以桃核越山度嶺而傳入喀什米爾、不花刺及波斯諸國自屬可能的事,推測其為時當在梵語民族遷移與波斯、希臘交通往還時代之間。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進一步指出」根據桃在更早時期不是從波斯傳過來的事實,並且根據它沒有道地的梵文名字或希伯來名字,相信他不是原產於亞洲西部,而是來自中國。達爾文還研究了中國的水蜜桃、重瓣花桃、蟠桃等的生育特性,並與英國、法國產的桃樹的特性相比較,認為歐洲桃都來源於中國桃的血緣。桃樹原產於中國的結論,已為世界學者一致公認。
中國最早記載桃樹品種的古籍,是公元前十世紀《爾雅·釋草篇》:「旄(音矛),冬桃;榹(音四),山桃。」《西京雜記》載,公元前一世紀漢武帝在京城修建「上株苑」,群臣百官貢獻的異果中就有秦桃、榹桃、緗核桃、金城桃、綺蒂桃、柴文桃、霜桃等桃樹品種。至公元三世紀郭義恭著《廣志》中又增加了「冬桃、秋桃、襄桃、赤桃」。隨著嫁接和栽培技術的不斷提高,桃樹品種變異百出,琳琅滿目,公元六世紀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載的桃樹品種有近二十個,宋代周師厚《洛陽花木記》中光洛陽一地就有桃樹品種三十多個,明代王象晉著《群芳譜》中,桃樹品種有四十多個。訖今,「桃李遍天下」。全世界近百個國家種植桃樹,產桃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次還有美國、日本和義大利。得益於悠久的種植歷史、遼闊的種植區域,中國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培育出了絢麗多姿的桃樹品種,南至江浙,北至吉林,幾乎遍植桃樹。據統計,起源於中國的桃樹品種可達上千個。
7. 櫻花和桃花的區別
櫻花是薔薇科落葉喬木,種類甚多。我國所產的單瓣櫻花,或叫櫻桃花,結果實,名
謂櫻桃,一名含桃。櫻桃花與一般櫻花外形極相似,古書上常將二者說成同一種花木,
而現代植物學是區分的,認為兩者雖同屬薔薇科,但不是同種。
櫻花3-4月開花,先花後葉。花單瓣5片,2-6朵簇生,或成總狀花序,白色或淡紅色,盛
花時,「繁英如雪,其香如蜜」。櫻花以日本為最盛。世界上,櫻花的品種約有八百種
之多,日本就佔了半數。日本櫻花分為兩大類五個系:山櫻類(野生)有山櫻和彼岸櫻
兩系,花多為單瓣;里櫻類有里櫻、染井吉野、早櫻三個系,花多為重瓣。
單瓣櫻花抗逆性強,能耐煙,但怕潮濕,如栽於建築物後,則發育不良。分株繁殖。
復瓣櫻花嫁接或者壓條扦插。
桃花也是薔薇科之觀賞植物,為落葉小喬木。桃為中國原產,歷史悠久。人們長期對桃
進行人工定向培育,使其分別向果的食用和花的觀賞這兩個方向發展。結果的桃花都是
桃紅色單瓣。觀賞桃花有白、粉紅、深紅、紅白相間等幾種顏色,多復瓣。
觀賞桃花有碧桃、日月桃、紫葉桃、壽星桃、人面桃等許多種。長江中下游地區3月下旬
至4月上旬開花,花徑4-6厘米。也有先花後葉的。其性喜陽光,能耐寒,怕澇,在蔭蔽
生長地上生長不旺而開花少。繁殖以嫁接為多。桃花多著生在一年生枝上。
櫻花花梗較長,而桃花的花梗很短,幾乎緊貼樹枝。
8. 桃花和櫻花的區別
一、開花特點不同
1、桃花
桃花是直接連在樹枝上,並且是先長葉後開花,花朵是一朵一朵的,花瓣較為飽滿,少有缺口。
2、櫻花
櫻花花朵和樹枝之間有一節短短的細把相連,而且是先開花後長葉,花朵是一簇一簇的,花瓣上往往會出現小缺口,稱之為花裂。
二、外觀不同
1、桃花
桃花葉橢圓狀披針形,葉緣有粗鋸齒,無毛,葉柄長1-2cm。高可達3~10米。通常有1至數枚腺體;葉片橢圓狀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無毛。花通常單生,生於葉開放,直徑約2.5-3.5cm,具短梗。
萼片5枚,基部合生成短萼筒,無毛。葉柄長7-12mm,具腺點。樹干灰褐色,粗糙有孔。小枝紅褐色或褐綠色,平滑。花單生,有白、粉紅、紅等色,重瓣或半重瓣。
2、櫻花
櫻花花序傘形總狀,總梗極短,有花3-4朵,先葉開放,花直徑3-3.5厘米;總苞片褐色,橢圓卵形,長6-7毫米,寬4-5毫米,兩面被疏柔毛;苞片褐色,匙狀長圓形,長約5毫米,寬2-3毫米,邊有腺體。
花梗長2-2.5厘米,被短柔毛;萼筒管狀,長7-8毫米,寬約3毫米,被疏柔毛;萼片三角狀長卵形,長約5毫米,先端漸尖,邊有腺齒;花瓣白色或粉紅色,橢圓卵形,先端下凹,全緣二裂;雄蕊約32枚,短於花瓣;花柱基部有疏柔毛。
三、分布范圍不同
1、桃花
桃花原產於中國中部及北部,栽培歷史悠久,後來逐漸傳播到亞洲周邊地區,從波斯傳入西方, 桃花的拉丁名稱 Persica 意思就是波斯。中國,法國,地中海,澳大利亞等溫暖地帶都有種植。其繁殖以嫁接為主。
2、櫻花
櫻屬植物有百餘種,分布北半球溫和地帶:亞洲、歐洲至北美洲,主要種類分布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鮮。中國北京、西安、青島、南京、南昌等城市均有庭園栽培。
9. 桃花在西方怎麼理解
公元前第二世紀之後,中國人民培育的桃樹沿「絲綢之路」從甘肅、新疆經由中亞向西傳播到波斯,再從那裡引種到希臘、羅馬、地中海的沿岸各國,爾後漸次傳入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但直至公元九世紀,歐洲種植桃樹才逐漸多起來。公元十五世紀後,中國的桃樹引進了英國。
印度的桃樹也是從中國引種的。公元630年「唐僧」玄奘著《大唐西域記》曾記述關於桃樹引入印度的傳說:公元一世紀時,遠近馳名的司氣特國王迦擬色加當政時,中國甘肅一帶部族的商人經常到印度去,帶去了精湛的絲綢製品和各種名貴水果,其中就有桃。迦擬色加國王隆重地款待賓客。中國人在那裡播種了桃核和其他果核,幾年之後,桃樹在印度繁茂生長,結實累累,受到印度人民的贊頌。中國人住過的地方被命名為「至那仆地」,意即「中國地」;桃被命名為「至那果」,意即「中國果」。這個故事至今還在印度廣泛流傳。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桃樹隨歐洲移民進入美洲,但因桃樹品種不適應當地的風土氣候,桃樹開花多,結果少,發展受到很大限制。直到公元十九世紀初期,園藝家又從歐洲引種了一個叫「愛兒貝塔」的離核桃品種,桃樹才在北南美洲傳播開來。20世紀初期,美國園藝家又從中國引進450多個優良桃樹品種,通過雜交和嫁接,在短短的十多年裡,選育了適應亞熱帶氣候的良種,使美國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桃果生產國之一。
日本種植桃樹的歷史比較短。1876年,日本岡山縣園藝場從中國上海、天津引進水蜜桃樹苗。1878年,御津郡柏谷村(今岡山市)山內善男從許多桃樹幼苗中選出兩株,精心培育,三年後結出11個桃果,這就是中國水蜜桃在日本結出的第一代果實。由於這里氣候適宜,桃樹生長良好,果實品質優良,種桃業迅速發展起來。園藝家先後培育出40多個優良品種。岡山縣漫山遍野,桃樹蔚然成林,已是日本著名的桃鄉,並把桃花定為縣花,所產的蜜桃遠銷大阪、神戶、東京等大城市。幾經改良的「岡山白」桃,又返回中國入籍,成為中國栽培的味香質優、鮮食和罐藏兼用的優良品種。
古代的出土文物和桃樹傳播的事實,確證中國是桃樹的故鄉。但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考古學資料的不足和缺乏深入的研究,某些西方學者僅僅根據語言學的推理,和在「中國未見到野生桃樹」的猜想,做出了「桃樹起源於波斯並從那裡傳播到歐洲去」的結論。因而給桃子起的名字叫persic,意思就是「波斯果」。桃樹的拉丁學名也是由此衍生而來的。更有甚者,過去還流傳有一種極其錯誤的所謂「中國文化西來說」,硬是不分青紅皂白,把起源於中國的桃樹說成是古代從波斯引進來的。以訛傳訛,以假亂真,使桃樹蒙受不白之冤達數百年之久。
著名植物學家第康道爾經過認真考證,在他著的《農藝植物考源》一書中指出:「中國之有桃樹,其時代數希臘、羅馬及梵語民族之有桃猶早千年以上」。又說:中國通西城之路開辟極早,則以桃核越山度嶺而傳入喀什米爾、不花刺及波斯諸國自屬可能的事,推測其為時當在梵語民族遷移與波斯、希臘交通往還時代之間。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進一步指出」根據桃在更早時期不是從波斯傳過來的事實,並且根據它沒有道地的梵文名字或希伯來名字,相信他不是原產於亞洲西部,而是來自中國。達爾文還研究了中國的水蜜桃、重瓣花桃、蟠桃等的生育特性,並與英國、法國產的桃樹的特性相比較,認為歐洲桃都來源於中國桃的血緣。桃樹原產於中國的結論,已為世界學者一致公認。
中國最早記載桃樹品種的古籍,是公元前十世紀《爾雅·釋草篇》:「旄(音矛),冬桃;榹(音四),山桃。」《西京雜記》載,公元前一世紀漢武帝在京城修建「上株苑」,群臣百官貢獻的異果中就有秦桃、榹桃、緗核桃、金城桃、綺蒂桃、柴文桃、霜桃等桃樹品種。至公元三世紀郭義恭著《廣志》中又增加了「冬桃、秋桃、襄桃、赤桃」。隨著嫁接和栽培技術的不斷提高,桃樹品種變異百出,琳琅滿目,公元六世紀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載的桃樹品種有近二十個,宋代周師厚《洛陽花木記》中光洛陽一地就有桃樹品種三十多個,明代王象晉著《群芳譜》中,桃樹品種有四十多個。訖今,「桃李遍天下」。全世界近百個國家種植桃樹,產桃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次還有美國、日本和義大利。得益於悠久的種植歷史、遼闊的種植區域,中國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培育出了絢麗多姿的桃樹品種,南至江浙,北至吉林,幾乎遍植桃樹。據統計,起源於中國的桃樹品種可達上千個。
桃(學名:Amygdalus persica L.):薔薇科、桃屬植物。落葉小喬木;葉為窄橢圓形至披針形,長15厘米,寬4厘米,先端成長而細的尖端,邊緣有細齒,暗綠色有光澤,葉基具有蜜腺;樹皮暗灰色,隨年齡增長出現裂縫;花單生,從淡至深粉紅或紅色,有時為白色,有短柄,直徑4厘米,早春開花;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質可食,為橙黃色泛紅色,直徑7.5厘米,有帶深麻點和溝紋的核,內含白色種子。
是一種果實作為水果的落葉小喬木,花可以觀賞,果實多汁,可以生食或制桃脯、罐頭等,核仁也可以食用。果肉有白色和黃色的,桃有多種品種,一般果皮有毛,「油桃」的果皮光滑;「蟠桃」果實是扁盤狀;「碧桃」是觀賞花用桃樹,有多種形式的花瓣。
原產中國,各省區廣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