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縣後花園
❶ 南澳果老山:最後一次結冰是什麼時候
10年前在南澳縣,有海拔588.1米的「汕頭第一峰」大尖山,有海拔500米的山峰、山村,這些地方,在以前的冬季經常結冰、結霜。在南澳縣,有海拔588.1米的「汕頭第一峰」大尖山,有海拔500米的山峰、山村,這些地方,在以前的冬季經常結冰、結霜。而今,冰霜的景象只能在當地居民們的回憶里尋找。談起結冰結霜,許多居住在海拔相對較高的島民都說,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南澳縣深澳鎮果老山峰北側的後花園村是南澳縣地處最高的山村,海拔將近500米。據後花園村余書記回憶,他最後一次看到村裡有結冰的現象大概是在10年前,余書記說:「那會兒冬天還很冷,不像現在冬天還能熱得出汗。」余書記記得,最後一次結冰時,水庫結的冰有兩、三厘米厚,而在果老山上,有的地方冰結了5厘米厚,凍得門都打不開。說起小時候冬天的情景,余書記就很感慨:「氣候真是越變越暖了。」他還能記得,二、三十年前,在後花園村就沒有不結冰的冬天。小孩子們一看到結冰就特別高興,最愛玩冰塊,走出家門口,到處都結冰,隨手就能抓到冰塊玩,為此經常被凍得手疼。住在黃花山管委崩坎村的小超是個「80後」,在她的印象中,小時候的冬天就是天寒地凍,她記得吉普車在家門口停了一夜,到了第二天一早,車頂上就披上一層冰霜,她總好奇地用手去刮,感到透心涼。在她的印象中,最寒冷的冬天是在1999年前後的一個冬至,當時她在上中學,前一天晚上回家吃飯,第二天早上六點多,父親騎摩托車送她回學校,天特別冷,她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躲在父親身後還冷得直打哆嗦,幾公里的路程,她的父親因為手被凍得僵硬無法剎車而停了好幾次。如今,已經難尋「車頂蒙霜」的景象了。同樣是山區,紅場鎮位於潮南區西南部的大南山中段,部分地區海拔相對較高。昨天,記者從紅場鎮政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近年來,這里山區出現結霜的現象比以前明顯減少,就算是結霜,時間也很短。就在十前,每當寒冬來臨,結霜是經常的事情,每次霜凍的時間也會持續幾天,但到了現在,結霜的天數大大減少,每次結霜的時間也不長,晚上結霜,到了第二天就消失。氣候變暖,在山區有著明顯的體現。 圖:果老山上的後花園村海拔將近500米。
❷ 南澳縣的區劃
南澳縣自1980~2000年,對南澳縣行政區域的劃分和設置先後多次進行調整、撤並和變更。
一、行政區域設置與調整
1980年6月,深澳人民公社恢復建制(從雲澳公社劃出)。南澳縣設後宅鎮、隆東、雲澳、深澳4個人民公社和後宅鎮。同年12月,恢復南澳縣人民政府,屬汕頭地區行政專署管轄。
1982年8月,廣東省人民政府以粵府函[1982]166號文批准,同意南澳縣補辦恢復深澳人民公社建制手續。將後花園、三澳、城東、山崗、後窯、六都等6個農業生產大隊,深澳漁業生產大隊,深澳居民大隊,以及深澳鹽場從雲澳人民公社劃出,並入深澳人民公社。雲澳人民公社轄澳前、南台、中柱、西畔4個漁業生產大隊,以及雲澳居民大隊。
1983年10月,撤銷雲澳、深澳、隆東3個人民公社建制,設立區公所。
1984年2月9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南澳縣後宅鎮公社並入後宅鎮(區級),是時,南澳縣設立雲澳、深澳、隆東3個區公所和後宅鎮。
1985年,設置南澳縣隆澳鹽場,同年3月,隆澳鹽場改稱為南澳縣鹽場。
1986年12月,南澳縣撤銷雲澳等3個區公所,中柱等17個鄉的建制,設置雲澳鎮、深澳鎮、隆東鄉;保留後宅鎮建制。原各區所屬區域分別由新設置的鄉(鎮)管轄。南澳縣設3個鎮1個鄉,即後宅鎮、深澳、雲澳鎮和隆東鄉。同時撤銷17個鄉政府、10個管理區、2個街道辦事處。設置4個居委會、34個村民委員會。南澳縣共78個自然村。
1990年12月,南澳縣農村基層行政區域進行調整變更。原設村改設管理區。並將原山頂、龍地、港畔、宮前4個漁農合並的村,分設為漁、農8個管理區。同時增設了黃花山管理區和明東居委會。調整後南澳縣設3個鎮1個鄉,轄39個管理區、5個居委會。
1992年8月5日,隆東鄉人民政府辦公址遷至羊嶼村,原隆東鄉轄區內的山頂、龍地、港畔、宮前4個村共8個管理區和明東居委會(同時更名城東居委會),劃歸後宅鎮管轄。隆東鄉轄羊嶼、走馬埔、園山、松嶺4個管理區。
1994年上半年,原青澳管理區分設為後窯、六都、山崗3個管理區。9月6日,南澳縣撤銷隆東鄉改設鎮建制,原隆東鄉的行政區域為隆東鎮的行政區域。南澳縣設後宅、深澳、雲澳、隆東鎮4個鎮和南澳縣鹽場、青澳旅遊度假區管委會、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
1996年10月,南澳縣鹽場改稱為隆澳鹽區。
1999年,根據廣東省理順農村基層管理體制工作的通知,撤銷青澳管理區辦事處,設立村民委員會。南澳縣設置41個村委會,5個居委會。
❸ 南澳縣後花園庄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南澳縣後花園庄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是2006-07-13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內),注冊地址位容於南澳縣深澳鎮後花園村。
南澳縣後花園庄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52379118137X5,企業法人余遠征,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南澳縣後花園庄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生態旅遊開發、農家樂,餐飲服務,旅館業,食品銷售(茶葉)、農副產品的銷售,茶葉的育苗及其他農作物的栽培。(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南澳縣後花園庄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❹ 南澳島在哪裡
1深圳南澳鎮
深圳南澳鎮位於深圳東南面60公里的南澳半島,海水晶瑩透徹,其海岸線長達65公里,沿岸風景秀麗、奇峰異石、銀灘秀水比比皆是,享有「深圳夏威夷」之稱,是深圳市開發以自然風光為主的東部大旅遊重鎮。東部濱海地區是深圳最大的後花園,起伏的山巒,縱橫的河流、水庫,青翠繁茂的森林,綿長的沙灘,一流的海水質素,舒適的四季溫度,令人流連忘返,百去不厭。海洋煙波浩瀚,與香港平洲島遙相呼應。
南澳
這里景色宜人,海浪拍岸,終日濤聲陣陣。 南澳居民多以捕魚為生,每當夜幕降臨,這里的海濱就會有漁歌唱晚的場景出現;逢年過節時還有各種漁燈會以及水上娶新娘等民俗可看。這里的海鮮在深圳最為有名,在南澳街頭的餐館里,鮑魚、海膽等海鮮都可吃到。品海鮮之餘,還可以租快艇游覽附近小島。
在碼頭隨漁民登船出發,出海捕魚,是個不錯的選擇。吹著柔柔的海風,看海鷗飛翔,心境不由舒展開來。漁民忙著整網提桿,船老大指揮得有條不紊,漁網慢慢放下,經過3小時的航行,就到了三門島,最後是收獲的時候,清點一下,收獲還頗豐,百餘斤不在話下。
南澳南澳半島主要旅遊區有:
(1)下沙旅遊區3公里長的高品質沙灘,獨特的岬角景觀,中檔濱海居住中區,將使下沙成為面向珠三角地區中等收入家庭的濱海度假勝地;
(2)桔釣沙運動型濱海休閑區;在這里,人們可以享受帆板、滑板、潛水、摩托艇、自行車、野營、沙灘娛樂等運動樂趣;
(3)深圳第二高山,海拔800多米,吸引不少登山愛好者前往;
南澳(4)水頭海鮮食街,每天川流不息的人群從深圳開車專程前往,皆因海鮮品種多,價錢平,鮑魚僅賣40元/斤,元貝10元/斤,泥鯭8元/斤,老虎斑40元/斤。
還有金沙灘度假區,壩崗生態保護區等等,很多的風情、景觀有待你的親身前往體會。
交通:南澳灣坐落在南澳鎮畔,交通便利、道路平坦。開車過鹽田,上鹽壩高速公路,按路標指引到南澳,然後往右看即是;若是自己不開車,可坐360路公交車到南澳鎮。
❺ 南澳南澳島好玩嗎,南澳南澳島景點怎麼樣
吃:南澳島海鮮特抄別鮮,還有特色產品和出品,諸如龍須菜湯、紫菜炒飯、白灼魷魚仔、海膽蒸蛋,還有很多魚蝦蟹啊。當然還有土窯雞、金薯等。
住:有很多海景房,比如青澳灣碧海藍天公寓。
游:南澳島有不少景點,首推青澳灣,然後還有金銀島,總兵府,雄鎮關,宋井等,還有小眾點的諸如屏山岩,疊石岩,後花園村。還有黃花山森林公園,風電場等。
❻ 南澳後花園宋茶怎麼種植\
後花園送茶怎樣種植你這樣的話可以直接種植,就像那些普通的花草樣的種植其實就是可以的。
❼ 南澳縣這個地方怎麼樣
南澳這地方不錯,我前半上月去了。
❽ 南澳有什麼好玩的
南澳島
南澳島位於東經117",北緯23",地處閩、粵、台三省交界海面上,居於香港、廈門、高雄三大港口中心點,也是台胞祖居地。這裡面臨南海,瀕臨國際主航線,成為發展遠洋海運業的理想這地。歷史上既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東南沿海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素有「閩粵咽喉、潮汕屏障」之稱。全島地處南亞熱帶,北回歸線橫貫全島。氣候宜人,冬曖夏涼。島上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具有「海、史、廟、山」相結合交叉特點。全島海岸線長78公里,大小灘頭61處,共17.5公里,可供旅遊沙灘60處。特別是呈月牙形的青澳灣是我國少有的淺海灘,沙質潔白、海水清靜無污染,為廣東省兩個A級沐浴海灘之一,有「東方夏威夷」之稱。島內已發現和修復的文物古跡50多處,已建成全國第一座縣級文物古跡博物館。有宋末皇帝駐蹕遺址太子樓、宋井,有鄭成功、戚繼光練兵收復台灣,抗擊外侵遺址;有為表彰鄭芝龍軍功而建的芝龍坊;有寧末巾幗英雄陳璧娘與其夫決別的辭朗洲;有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場;有我國僅有海島特色的國家森林公園,島上大小寺廟30多處,深澳關帝廟為我國沿海規模最大,被譽為「天南法乳」宗教名剎疊石岩在國內外影響很大。島上峰巒千姿百態、造型奇特、形象自然、是避暑、渡假、登高的好去處。
自然特徵
南澳呈葫蘆狀,東西兩部為山丘,中部為沖積平原,總體屬低山剝蝕丘陵——剝蝕地貌。由於北回歸線從東向西穿過全島,南澳的氣候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夏涼冬暖,四季溫和,終年無霜凍,光熱充足。年平均氣溫21.5℃,年均日照2325.3小時。年平均雨量1372.5毫米,年均霧日12.1天。
南澳自然生態環境良好,北回歸線橫穿海島,島上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超過70%,綠化率94.6%,縣城人均公共綠地5.49平方米,共有植物102科,約1400多種,是北回歸線上的一片綠洲。
黃花山海島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的唯一海島國家森林公園,有「南中國海上天然植物園」美稱。烏嶼省級候鳥保護區被譽為「國際候鳥天堂」,有國家保護鳥類130多種。我們在抓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建設,切實保護海島美麗的生態自然環境。
按照「一年一小變,三年大變樣」的目標,開展環境建設年活動,新種各種樹苗2萬株,新增綠地8000多M2,完成「十里生態示範路」和萬平方米草坪的建設任務。海島環境質量總體上保持良好,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類標准,飲用水水質和近海海域水質達到國家二類標准.
南澳縣資源得天獨厚,具有「海、山、史、廟」立體交叉特色。可供開發旅遊的沙灘面積達200多萬平方米,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的青澳灣是我國少見淺海灘之一,沙粒細小、顏色潔白,海水清澈無污染,是建設國際旅遊度假基地的理想之地,「陽光、沙灘、海水」是現代旅遊開發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
南澳縣海洋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可供開發的漁場50000平方公里,有魚、蝦、貝、藻類1300多種。可發展大規模海水養殖的面積達165.7平方公里。
南澳縣處於台灣海峽喇叭口,風力資源取之不盡。年有效風時7200小時,平均風速8.2米/秒,風況屬世界最佳之列。目前南澳開發利用風力資源已初具規模,成為全國第二大風電場,亞洲海島第一大風電場。
南澳縣山地多,土質佳,近年來,隨著山海開發,種植業也逐步發展壯大,綠色無公害農作物成為南澳農特產之一,其中南澳金薯、青澳香蕉、後花園茶、賀年桔紅等已成為眾所周知的綠色食品,產品供不應求.
南澳八景
青澳灣
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的青澳灣,海灣似新月,海面如平湖。金黃柔軟的沙灣綿延2400多米,坡度平緩,沙質潔凈,一直延伸至水下百米以外,無礁石無淤泥;海水無陵質無污染,潮漲潮落不改
青澳灣又名白馬翻肚。位於北緯23度26分,東經117度08分。在南澳島東面。北倚青松嶺,呈弓形,口朝東南,口寬l公里,腹寬1.4公里,縱深0.95公里,弧長2.9公里,面積1平方公里。海灣水深5-10米,沙泥底。東北沿岸為岩石灘,其餘為沙質岸灘。灣底平坦寬闊,有一小河注入。灣頂海灘上種有0.35平方公里的成片木麻黃防風林帶,它既防風、防沙土流失,又可供遊客遮陽休息,是中國沿海少見的餞海灣、開闊、僻靜、優美,為國際性的度假療養勝地,是天然的海水浴場。獅仔嶼處灣口南端,海拔28.5米。灣內可泊4000噸級船隻。除東南風外,都可作為避風的港灣。
省政府已將青澳灣上報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南澳縣正努力創造條件朝著建成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將朝辦成國際性旅遊度假區目標發展。
美麗傳說閩粵沿海流傳著一個美妙的傳說,東海龍王的七個女兒有一天偷偷跑出龍宮,她們要到南海尋找好玩的地方。剛過南海,但見海面有一小島,東北角島礁環繞,將大海圈成平湖,沙灘純凈潔白,海水清徹如鏡,山川秀麗無比,她們被迷住了。沐浴戲耍,臨回東海龍宮仍依依不捨,各拋下金釵留為表記。傳說中龍女眷戀的海灘,就是南澳島青澳灣。龍女拋下的金釵化為七座礁石。退潮時,礁石裸露,遠望似七顆星飄浮於藍天;稍有風浪,碧波托起白浪,彷彿來自天際,濺起的陣陣飛沫置七星礁於蒙嚨之中
黃花山
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南澳西半島,是一個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森林保健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型自然公園。
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山幽、林密、水碧,更有楓林盡染、白鷺翻飛,宛如一處與世隔絕的洞天福地、世外桃源。如今,隨著長山尾通往公園風景區的道路開通,公園展現出更加驕人的姿容和風韻,成為一處旅遊勝地。北回歸線恰巧橫貫南澳島的東西主軸,這是太陽能夠垂直照射的最北緯線,也是北溫帶和熱帶的分界線。因此,黃花山形成獨特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和風光。與此同時,這里三面環海,一年四季,氣候宜人,一踏進這里,空氣中的負離子使遊客頓覺神清氣爽。這里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整座公園簡直就是一座綠色森林寶庫,擁有102科1400多種熱帶、亞熱帶植物,棲息的鳥類達100餘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園內除了舉目滿山綠的林木外,還栽種有新加坡楊桃、泰國芒果等優質果樹,使公園成了一座花果山。
置身公園之中,不時可見到白鷺等許多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動物,幸運的遊客還不時會撞見愣頭愣腦的金錢龜呢。聯合國重點保護的中華白海豚在公園沿岸海灣也頻頻出現。
隨著生態島建設的日新月異,沿庫區、周圍山頭種植的果林和茶園也已開花結果,使公園終年紅花嬌艷,綠意襲人,花果飄香,而那盤根錯節的藤類植物、蕨類植物更是在這里找到了最佳的生長模式。鬱郁蔥蔥的自然生態環境,堪稱鑲嵌在北回歸線上的一枚醉人的綠色寶石。李女士介紹說:
「南澳黃花山森林公園誘人的綠色世界,築起了一道道抗擊自然災害、涵養水源和調節氣候的天然屏障,形成生機盎然的自然生態環境,成為珍貴動物滋生繁衍的´安樂窩『。」
素有「海上大熊貓」之稱的世界珍稀瀕危物種中華白海豚,經常在公園沿海內灣現身,群聚展姿棲息。短尾信天翁、白腹軍艦鳥、鰹鳥、黃嘴白鷺、小鷗、鵜鶘、褐翅鴉鵑、貓頭鷹、蒼鷹、蟒蛇、三線閉殼龜等多種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園區海濱密林大批棲息。鳥類更是獨攬天時、地利、人和的聚居條件,常年在林區「安居樂業」的鳥類達100餘種,使森林公園一年四季都是鳥類的「博物館」。公園西南端的長山尾,還是一處候鳥遷徙的重要停留點,每年春季候鳥向北遷徙的高峰期,成千上萬的珍貴鳥類聚群歇腳這里休養生息。
公園的四周,坐落著龍頸山、大尖山、西角山、鷹石山等數座海拔達數百米高的山峰。由於桑田變幻的緣故,這里的地貌較為獨特,全為奇特的花崗岩地貌。特別是鷹石山,奇石裸露石面平坦,冥冥之中好像要讓世人在此勾劃點什麼似的。初到這里的遊客,為一幅幅氣韻生動、行雲流水的楷、篆、隸、行、草名家真跡所吸引,在旅遊過程中得到了深層次的美的享受而流連忘返。
這里的石頭與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十分相像,幾可亂真。粗略一算,竟達數十處之多,如鷹石、小象護林石、補天石、仙腳石、冬瓜石等等,形態各異,惟妙惟肖。而且,幾乎每塊石頭都有一個婉轉動聽的故事。
在公園中,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大尖山,海拔587米,有「望遠鏡山」之稱。登上主峰,在亭子里小憩,一遇霧天,山下的遊人會看到山上的遊客置身於縹緲的雲層之中,宛若置身於瓊樓瑤池。站在主峰遠眺,但見峰下的黃花山水庫尤如一泓清泉,山風拂過,在波光中盪起陣陣漣漪;而重重疊疊的峰巒更是高低相間渾然一體,呈現出迷人的景緻;在碧波萬頃、歸帆點點的海面上,分布著大小星羅棋布的島嶼,如白玉鑲翡翠一般,更有「遠山時明滅」、「海外三澎小」等勝景,美不勝收,使遊客彷彿置身夢幻仙境之中。
疊石岩
(概況簡介)
疊石岩,處於南澳雄鎮關西側約2公里的群山環繞之中,是南澳島高僧釋仁智祖師,在清朝道光約二十五年,即公元1845年創建的佛寺。寺前西側數百米遠的山巔上,有二塊巨石巍然相疊,甚為奇特。創造時是以天然石洞為佛廳,寺名便叫「疊石岩」。
疊石岩創建以來,高徒甚眾,傳封現在10代,僧尼超過400人,散布於潮汕各縣市、港澳台、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地。因此,疊石岩有「天南法乳」美名。
(山門)
我們來到山門。上面匾額「疊石岩」,是中國佛協會長趙朴初所題。這正門前右側的千佛塔,是海島上首座千佛塔。門聯「疊石名岩天南法乳滋仁智,玉佛新寺海島禪公重定根」,點出了古岩創建人仁智和重興人定根兩位高僧的功績。
(大門)
走進門內,迎面是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它啟發我們,心胸開闊,自然健康。天王殿內兩側,各高3米的四大天王塑像,威風凜凜,手裡的法器象徵「風」、「調」、「雨」、「順」。他們原本是古印度教中的神,被釋迦牟尼安排來當門衛了。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每座庵寺的佛事活動中心,也是寺廟的建築主體。「大雄」是對佛祖的尊稱,俗話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指的就是大雄寶殿,因為它有佛祖、法器、僧人這「三寶」。寶殿所供奉的,都是1米多高的漢白玉雕像,主尊是釋迦牟尼,左邊的叫文殊菩薩,右邊的叫普賢菩薩,相當於佛祖的助手。兩邊塑像是十六尊者,都是釋迦牟尼最早傳教的學生,他們儀態各異,是歷史上真實的人。請大家來跟我欣賞這大雄寶殿後的石刻;「天南法乳」,點出了疊石岩是現代南方佛教黃檗法脈發源處的地位。
(般若堂)
這是般若(潮音讀「拔井」)堂。般若,是印度語直譯來的,意思是智慧。般若堂是出家人學習進修的場所,相當於教師進修學校。門聯「石墟近接西天境,岩峻遙觀南海燈」,是清末秀才、南澳島深澳鄉人康蓋泉所撰,它以「石岩」為冠首,說古剎地理上位於屏山岩的西天嶺附近,而又可觀賞到夜間南海上的漁火,對仗工整,意境高深,是一妙對。
(福字廳)
我們來到古岩最高點的祖堂與佛廳。祖堂原叫「蘭若精舍」,也叫「福字廳」,如今廳內奉敬仁智祖師玉雕坐像。
仁智是100多年前的人,少年出家,曉暢佛理,當過江蘇宜興縣顯親寺的方丈,中國高僧釋虛雲曾向他參拜學道。他開創疊石岩寺,廣播佛道,聲名顯著。他又善於作詩,可惜失傳,今只留下一首《答劉同知東升謁》;
為問桃花幾時紅,不知春夏共秋冬。
終日山中尋鳥跡,竟夕海里探魚蹤。
兔角彎彎挑水月,龜毛直直系秋風。
兩頭泥牛斗落海,一拳打破太虛空。
屏山岩
屏山岩寺有一副對聯:「屏山峭立兩天嶺,岩寺憑依南島峰」。這是清末邑人張殿光所撰。又有一副對聯說:「屏藩毓秀圍青嶂,山水鍾靈涌碧岩。」這是民國時期高僧、上海圓明講堂圓英法師所撰。這兩副對聯概括了屏山岩的險要位置、雄偉氣勢和壯麗風光。
屏山岩寺座落於古城深澳後面的「西天嶺」,亦稱金針峰的地方。喜歡攀登的人,從深澳水電站後沿著大水管,踏過999級石階便可到達;不善登山的人也不用愁,近年新開的東、西二條公路線可使汽車直達。汽車從深澳鎮向西沿山腰公路逶迤轉南上行,到雄鎮關折向西去,於果老山水庫轉過後花園,幾分鍾後便可到達屏山岩;另一路從縣城向東北沿公路上風能發電場,過大蘭口轉北向後花園,同樣可到達屏山岩。
屏山岩寺經過修葺和擴建,已成一座頗為壯觀的叢林古剎。高大的門樓正中懸掛著原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題寫的「屏山岩」牌匾。
(進寺門)
進入門樓,便見彌勒佛笑口相迎。彌勒佛背後,手執金剛的韋馱立像形象威武。內埕東西廂是祖堂和客廳,中座矗起一座高台。踏著石級,上了拜亭,但見內外四根立柱上刻著對聯:「翠竹黃華皆實相,清池皓月照禪心」、「定境寂時煩惱寂,持心平處世間平」。拜亭後的大雄寶殿供奉釋迦如來佛和普賢菩薩、大勢濟菩薩,顯得寶相庄嚴;東、西兩側各供著達摩祖師和坑蘭菩薩。據說一身文官服飾的坑蘭,原是朝廷官員,曾為維護佛門利益竭誠盡力,死後被當作菩薩奉祀。
(藏經樓)
大雄寶殿後,在古榕掩映之中,是一處寬敞典雅雕欄玉砌的藏經樓。藏經樓除珍藏佛教典籍外,還供奉十八羅漢。藏經樓前東、西兩室,分別是地藏閣和觀音閣。
(金針塔)
藏經樓後的高丘之上,有一座拔地而起的七級浮屠——「金針塔」,這塔八面玲瓏,直插霄漢。塔聯:「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攀塔可以體驗一下古人的詩意。登上頂層,極目遠眺,雲山霧海,古廓新綠,盡在眸中,而屏山岩的整體布局也呈現在眼前。
(賓山亭)
屏山岩寺右側高坡,有一飛檐翹角,裝飾華麗的景亭,名為「賓山亭」。亭額是建亭僧人釋定持所題。建亭據說是為紀念有功於寺的一位先人。相傳清朝初年,福建人黃賓山、林慈恆夫婦來到南澳,在深澳雙燕山西天嶺居住,以種養「金針菜」為生。一日忽夢老者指點,說以他們所創的宅地,全部捐給佛門,自然會獲得佛門賜給的福蔭。兩老依言建了這個岩寺,以後續建者,也以「賓山」名之。現賓山亭的石柱上,銘刻著多副對聯:「賓山高曉日,亭樹落煙霞」、「賓貢隋和慈性定,山吞獵虎恆心持」、「賓山至理通禪理,慈恆誠心即佛心」。對聯里嵌入了賓山、慈恆、定持的名字。亭側有重刻的清代《賓山岩田畝碑記》,記述保護賓山岩的有關情況。
屏山岩寺前小池中央還有一尊高達十餘米的觀音石雕像,高2米的像座外圍包著金屬片製成的蓮花瓣,利用電力使蓮瓣貼水面旋轉,成為一道奇特的景觀。
屏山岩的鍾靈毓秀,曾經吸引了古今諸多文人墨客的題詠。寺前水池的一側建有一座古樸典雅的詩碑廊,潮汕當代名賢及詩家的詩墨題詠都有鐫刻在一方萬的碑石上,遊人可一邊賞景一邊品味詩人的佳作。
南山寺
從南澳島雄鎮關北瞰,在古鎮城深澳綠林中,顯露出色澤鮮明的橙色琉璃瓦,分外妍麗,那就是1992年8月15日被縣政府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1月9日重建落成開光,省佛協文明寺庵之一的南山寺。
南山寺位於古城之南,地處「獨鯉朝陽」,後枕金山,面向梅花村,古樹參天,坑泉潺潺,井水甘甜,幽深清雅。
該寺創於明末,由火神爺小廟擴建而成。相傳當時寺有木匾「潛雲正宗」,至「文革」中的1976年被「紅衛兵」連同大批佛像、經書典藉(包括疊石岩所移寄者)諸文物一起焚毀。今遺一塊石板,長1.05米,寬0.5米,因石面呈灰色中,左上角卻浮現白色部分,彎形似月;右下方卻露出一點兒似日之白,故素稱「日月石」,昔為後座亭前台階打坐之石,今已鋪在天王殿彌勒佛前地面。乾隆十三年(1748)重修。1918年正月初三大地震時,寺倒塌殆盡,僅存門樓和大殿四石柱。震後4年,島上七鶴岩尼師釋修徹、修解,發下宏願,攜徒來寺,在善信們捐助下,於廢墟上,五易春秋,至1927年竣工,艱苦重建成前院房、正廳寶殿、兩側廂房,使其重光。「文革」中驅尼廢寺,瘡痍滿目。1978年,政策落實,寺獲生機。釋長仰攜盲師公釋演證返寺,挑起復寺重擔,經海內外善信解囊,總投資100餘萬元,重建大雄寶殿(1994年12月4日奠基,至1998年10月竣工),增建祖堂、客堂大樓、天王殿、觀音閣(1990年仲秋竣工)等,全寺宏大庄嚴,結構精巧,雕梁畫棟,飛檐翅角,琉璃煥彩。寺被省佛協於1998年12月23日評為先進單位,2000年9月15日被評為佛教文明寺庵。
建築面積1千餘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的古剎,只見古代門匾額石刻深厚逸美的「南山寺」三字。新建的大山門樓,坐南向北,高約9米,寬約10米,恢偉瑰麗。大門內辟有停車場,興建一座三層接待樓(每層約200平方米)。向南走過圍牆,就抵中心,從西向東聳立著天王殿、大雄寶殿、祖堂、觀音閣、左廂三層樓,右側大庭院、齋堂等。寶殿雄偉,祖堂庄嚴,觀音閣恢宏,鍾磬傳聲,花草流芳,令人留連。
總兵府
總兵府是明清時代的稱呼,是南澳總兵的衙署,位於深澳鎮大衙口。最初建於明朝萬曆四年(公元1576年),是當時的南澳副總兵晏繼芳建造。萬曆九年,副總兵侯繼高增建總兵府的後樓,成為一個完整的總兵衙署。以後歷經多次重修和修繕。現在的建築是1983年重新修建的。門前一對青麻石雕刻的石獅就是明代的遺物。 <DIV align=´"´ left">由於南澳島地處東南沿海,介於粵東與閩南之間的軍事要沖,封建統治者怕這里擁兵自重,所以一個小小海島劃成兩半,由廣東和福建各管一半,中間由雄鎮關做為分界線。明清時海禁很嚴。朝廷限制愈厲害,民間走私活動愈猖獗。加上有外寇的侵擾,內有海盜盤踞,朝廷派駐的士兵越來越多,南澳的規格也逐步升級,最後成為閩粵台的重要軍事基地。 <DIV align=´"´ left">自明萬曆三年(1575年)開始設南澳副總兵到清王朝終結的1911年的336年間,兩朝到南澳上任的總兵、副總兵共有170餘任,他們都為國家海防的建設作出過貢獻。現在,衙署已辟為博物館,保存有許多重要的海防資料。總兵府前有兩顆大榕樹,已有410年的樹齡,其中一顆樹圍達14米,枝葉繁茂,生機旺盛。據說明朝末期鄭成功曾在樹下講演,並招兵收復台灣。所以這顆樹後人稱為「招兵樹」。1997年樹下又增置鄭成功花崗石雕像一座,以為紀念。 <DIV align=´"´ left">總兵府內的《南澳鎮總兵史料陳列》,把南澳設鎮前形勢和設鎮後總兵相繼蒞任與他們的主要業績、海防要事、歷史遺存以及相關的史料有條不紊地向人們展示,使人們對總兵史的認識有了一個基本輪廓。展廳里有一件「南澳鎮城廓暨總兵府署金漆貝雕屏風圖照」,讓我們看到了三百多年前南澳城及南澳總兵府署的環境風貌,十分難得。原件作於清康熙年三十八年(1699年),高三米,寬6米,由十二幅小屏風組合而成。府前照壁上鑲嵌的石雕「閩粵交界碑」,展示了南澳這地方歷史上「兩省管、管兩省」的特殊地位。認真參觀,耐人尋味。 <DIV align=´"´ left">總兵府前陳列有八千斤和六千斤土炮各一尊。據炮上銘文,是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鑄造。這兩尊炮原分別架設於深澳草寮尾和深澳東門外,1984年移放於此。 <DIV align=´"´ left">總兵府右側院牆上鑲嵌著23塊歷代保存下來的南澳古碑,其中一塊是中國最早的港務約法,一塊稅務碑,還有多塊詩詞題刻,均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
金銀島
在南澳島的東北面,離海岸不遠處有一個小島,總面積不足1000平方米,人稱為「金銀島」。
為什麼叫「金銀島」?據說是明朝海盜吳平藏金藏銀的地方,吳平死後所埋金銀迄今還沒有人找到。金銀藏在哪裡?當地流傳有一句諺語:「潮漲淹唔著,潮退淹三尺」。這句話潮州話的意思是:漲潮的時候水浸不到,潮退了倒被水淹三尺。有人推測,這該是有淡水的地方。島上哪有淡水來淹?所以金銀財寶埋藏在哪裡,仍然是個千古之謎。
海盜吳平為何將金銀財寶埋藏在這個小島上?這有一段歷史:
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朝政腐敗,民不聊生,閩粵沿海出了一個大海盜吳平。他是福建省詔安縣梅嶺人,此人身材矮小,卻機智靈活,出沒於南澳島與金門島一帶,勢力達台灣和東南亞。傳說他善於潛水,能從南澳潛泳到七八公里遠的海山島。後來他看中了南澳島,在此安營紮寨。
他選現今深澳築營,那裡後有高山懸崖,前面海灘寬闊,又有虎嶼獵嶼兩個小島作天然屏障,確是易守難攻的好地方。當時南澳尚未設總兵,這一帶就成了吳平的勢力范圍,現在那裡的村落還有吳平寨的稱謂,就是當年吳平扎營之地。
為盪平這股海寇,明朝廷委派潮州總兵俞大猷清剿,俞大猷遂率兵3萬圍攻南澳。吳平憑借土堡木城,水寨掩護,負隅抵抗,俟官船逼近,木石弓彈齊發,官兵措手不及。潰退時,官船的船舵又被吳平築於海灣水下的石籬卡住,進退維谷,以致損兵折將,未能取勝。
如此相持三月。朝廷聞奏,急派浙江總兵戚繼光前往助戰。戚繼光是山東蓬萊人,將門出身,智勇雙全,通曉兵法,他曾在閩浙剿寇,戰績卓著,這次聖旨下達,他即領兵五千馳援。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春,戚家軍到達南澳後,在今南澳東南方雲蓋寺一帶安營紮寨,他一邊探測地形,一邊與俞大猷聯絡。夜晚就寢,他夢見美髯公關羽,得蒙指點:「將軍破敵,只在智取,若從後攻,必然可勝。」原來吳平屯兵安營於臨海處,背後是金山,山勢嵯峨,荊棘眾生,無路可通,疏於戒備。
戚繼光與俞大猷聯絡後,遂派兵從正面強攻,自己親率三千精兵,偃旗息鼓,披荊斬棘,取道山後。部署完畢,銃炮齊發,前後夾攻,吳平驚慌,棄寨而逃,被殺被俘達3000人,官軍大獲全勝。
當時吳平見大勢已去,惦念十多年來掠奪的財寶,遂與妹妹將金銀財寶分裝成十八罐,用小船運到現稱金銀島的小島,擬掩藏後由海上逃跑,來日有機會再來挖出。到達小島後官軍追趕喊殺聲四起,也許吳平考慮到如妹妹被官軍俘獲會造成不良後果,遂將妹妹殺死,隻身埋藏好十八罐金銀財寶後,由海路潛水逃跑。
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五月,戚繼光部將傅應嘉,探得吳平已逃至海南島,又集結幾千人馬再次征討。此次戰役吳平又戰敗,後投海自盡。吳平已死,金銀島藏金埋銀十八罐之事也就無人知曉了。
幾百年過去了,人世也幾經滄桑。金銀島這個小島,由於有以上歷史背景原因,又有藏金埋銀的傳說,加之島上岩高聳,石洞迂迴曲折,高低起伏,島外白浪洶涌,海鷗低翔,海天一色,景物委實迷人,更有吳平妹妹的石雕塑像、《金銀島紀事》、《南澳吳平堤》等碑記,加之亭榭小橋的風采,石洞山泉的雄姿,吸引了不少遊人上島獵奇攬勝。
宋井
宋井位於雲澳鎮澳前村東南海灘。宋井,顧名思義,就是宋代就開掘的井。那是南宋末年,即公元1276年,元兵南下,南宋王朝撤離京城臨安後,不斷南逃,趙?g(音shi是)在福州被擁立為皇帝。以後又從海路南撤,在大臣張世傑、陸秀夫等護送下來到了南澳。就住在現在的澳前村一帶,現在的澳前村岸邊還保存著「太子樓遺址」。太子是指趙?m是端宗趙?g病死後繼位的小皇帝。據說當時為飲用水之需,他們在澳前村一帶挖了三口井,一為龍井,專供皇帝飲用;一為虎井,供大臣飲用;一為馬井,供隨從人員和士兵飲用。天長日久,三口井都被潮水和沙子掩蓋了,有時又會顯露出來。現在看到的這口是馬井。怕它再被沙子掩蓋,近年在井的周圍修了井欄。龍井和虎井什麼時候能被發現,誰也不知道了。這些井神奇之處在於雖然地處海灘,常被海潮掩沒,但是潮退之後井水不帶鹹味,照樣甘清甜美。為什麼與海近在咫尺的井會長年不帶海水的鹹味呢?據有人考察後認為,從科學的道理分析,當時三口井是開鑿在山邊的岩石上,又正對泉眼,所以泉水源源不斷,而將海水沖淡。而且由於井的底部有兩重石岩,泉眼在上,底部的石岩又擋住了海水的滲透,所以水質甘甜。當潮水涌進井後,由於海水比重大,下沉後從岩層滲出,上面的泉水依然清淡。
❾ 汕頭南澳夜晚發生山林大火,是否造成人員被困
廣東汕頭南澳島發生的森林火災,沒有造成人員被困。起火地點在南澳島牛頭嶺村後花園度假旅遊村附近,根據網上的視頻來看,當時火勢蔓延的非常之快,由於當地綠化植物較多,很快的形成一條火帶。當地的人民政府,公安,消防等都集體出動,一些地方的火勢迅速被控制住,但是由於當地空氣潮濕,風力較大,火勢還在繼續蔓延,但是慶幸的是並沒有人員傷亡和人員被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