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坡面
Ⅰ 坡面是什麼
與水平面形成大於0度的角的面,即坡面
Ⅱ 平面圖中坡道怎麼表示
坡度用i表示。
建築圖抄紙中的坡度符號一般用箭頭來表示,在平面圖中按照順水方向顯示,即箭頭所在的地方是低處,箭尾所在的地方是高處,坡度的大小寫在箭頭的上方,對於坡度較大的屋面或者屋架,用三角形來進修表示。
在數學上,當角度小於5°時,正弦函數和正切函數的誤差很小,因此坡度很小(小於10%)時可以用正弦函數進行近似計算,如流水形成的水力坡度。
(2)花園坡面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繪圖要按比例布置各種臨時設施、施工設備和材料堆場。
三個區域既要有明顯隔離,連通三個區域的道路又要安全、方便。
大型設備的布置要考慮安裝、拆卸方便,還要考慮使用方便,要詳細閱讀和分析單位工程的建築與結構圖紙。
施工區臨時工棚要充分考慮有足夠的可操作的空間,材料進出的方便。
道路的設計要充分考慮材料運輸車輛的行走和回轉場所。
Ⅲ 什麼是建築屋面,建築坡面
屋面是指建築物屋頂的表面,也指屋脊與屋檐之間的部分。這一部分佔據屋頂的較版大面積,或者說權屋面是屋頂中面積較大的部分。一般包含砼現澆樓面、水泥砂漿找平層、保溫隔熱層、防水層、水泥砂漿保護層、排水系統、女兒牆及避雷措施等,特殊工程時還有瓦面的施工
Ⅳ 邊坡綠化中坡面高度超過多少米需設計有截水溝,採用什麼規范
規范對這個沒有硬性的規定。
主要是防沖刷及雨量來考慮要不要設,多少高設,設多少大。
Ⅳ 立面圖和坡面圖有什麼區別
立面圖和抄坡面圖一個是立面圖和坡面圖一個是剖切圖。
立面圖是在與房屋立面平行的投影面上所作房屋的正投影圖,稱為建築立面圖,簡稱立面圖。房屋立面如果有一部分不平行於投影面,例如成圓弧形、折線形、曲線形等,可將該部分展開到與投影面平行,再用正投影法畫出其立面圖,但應在圖名後注寫「展開」兩字。對於平面為回字形的房屋,它在院落中的局部立面,可在相關的剖面圖上附帶表示。如不能表示時,則應單獨繪出。
剖面圖又稱剖切圖,是通過對有關的圖形按照一定剖切方向所展示的內部構造圖例,剖面圖是假想用一個剖切平面將物體剖開,移去介於觀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間的部分,對於剩餘的部分向投影面所做的正投影圖。剖面圖一般用於工程的施工圖和機械零部件的設計中,補充和完善設計文件,是工程施工圖和機械零部件設計中的詳細設計,用於指導工程施工作業和機械加工。
Ⅵ 什麼叫坡地坡面
參考:山坡就是坡地坡面
有一定坡度的地面,它的傾斜面就是坡地坡面
Ⅶ 邊坡綠化坡面處理不當有哪些潛在危害
邊坡綠化坡面不平順會導致噴附的基質脫落、掛網噴播時基質不能與坡面密切接觸導致植被生長困難。坡面浮石未清理干凈可導致坡面落石和基質滑塌造成次生地質災害
Ⅷ 邊坡坡面植物防護有哪些主要方法
種草、鋪草皮、植樹
Ⅸ 一級、二級坡面是怎麼分類的
1、護坡指的是為防止邊坡受沖刷,保證邊坡穩定,在路基坡腳或取土坑與回坡腳之間答,沿原地面縱向保留的、有一定寬度的平台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種鋪砌和栽植的統稱。
2、位於路邊最下層的護坡級叫一級護坡,向上依次為二級護坡。
3、護坡分類:
(1)按形成原因可分為:人工邊坡、自然邊坡。
(2)按地層岩性可分為:土質邊坡、岩質邊坡。
(3)按岩層結構分為:層狀結構邊坡、塊狀結構邊坡、網狀結構邊坡。
(4)按岩層傾向與坡向的關系分為:順向邊坡、反向邊坡、直立邊坡。
(5)按使用年限可分為:永久性邊坡、臨時性邊坡。
Ⅹ 植物在坡面種植的相關技術介紹,尤其是陡坡
4 護坡工程
4.1 一般規定
4.1.1 開發建設項目在基建施工和生產運行中由於開挖地面或堆置棄土、棄石、棄渣等形成的不穩定邊坡,都應採取護坡工程。
4.1.2 根據邊坡的高度和坡度等不同條件,分別採取不同的護坡工程。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對邊坡高度大於4m、坡度大於1.0:1.5的,應採取削坡開級工程。
2 對邊坡小於1.0:1.5的土質或沙質坡面,可採取植物護坡工程。
3 對堆置物或山體不穩定處形成的高陡邊坡,或坡腳遭受水流淘刷的,應採取護坡工程。
4 對條件較復雜的不穩定邊坡,應採取綜合護坡工程。
5 對滑坡地段應採取滑坡治理工程。
4.2 削坡開級
4.2.1 土質坡面的削坡開級。主要有直線形、折線形、階梯形、大平台形等4種形式。
1 直線形:
1)適用於高度小於20m、結構緊密的均質土坡,或高度小於12m的非均質土坡。
2)從上到下,削成同一坡度,削坡後比原坡度減緩,達到該類土質的穩定坡度。
3)對有鬆散夾層的土坡,其鬆散部分應採取加固措施。
2 折線形:
1)適用於高12m一20m、結構比較鬆散的土坡,特別適用於上部結構較鬆散,下部結構較緊密的土坡。
2)重點是削緩上部,削坡後保持上部較緩、下部較陡的折線形。
3)上下部的高度和坡比,根據土坡高度與土質情況,具體分析確定,以削坡後能保證穩定安全為原則。
3 階梯形:
1)適用於高12m以上、結構較鬆散,或高20m以上、結構較緊密的均質土坡。
2)每一階小平台的寬度和兩平台間的高差,根據當地土質與暴雨逕流情況,具體研究確定。一般小平台寬1.5m~2.0m,兩台間高差6m~12m。乾旱、半乾旱地區,兩台間高差大些;濕潤、半濕潤地區,兩台間高差小些。
3)開級後應保證土坡穩定。
4 大平台形:
1)適用於高度大於30m,或在8度以上高烈度地震區的土坡。
2)大平台一般開在土坡中部,寬4m以上。平台具體位置與尺寸,需根據《地震區建築技術規范》對土質邊坡高度的限制,研究確定。
3)大平台尺寸基本確定後,需對邊坡進行穩定性驗算。
4.2.2 石質坡面的削坡開級,應符合以下要求:
1 坡度要求。除坡面石質堅硬、不易風化的外,削坡後的坡比一般應緩於1:1。
2 石質坡面削坡,應留出齒槽,齒槽間距3m~5m,齒槽寬度lm~2m。在齒槽上修築排水明溝和滲溝,一般深10cm~30Cm,寬20cm~50cm。
4.2.3 坡腳防護:
1 削坡後因土質疏鬆可能產生碎落或塌方的坡腳,應修築擋土牆予以防護。具體技術參照本規范3.3.4 的規定執行。
2 無論土質削坡或石質削坡,都應在距坡腳1m處,開挖防洪排水渠,斷面尺寸根據坡面來水情況計算確定。
4.2.4 坡面防護:
1 削坡開級後的坡面,應採取植物護坡措施。在階梯形的小平台和大平台形的大平台中,宜種植喬木或果樹,其餘坡面可種植草類、灌木。
2 植物護坡有關技術,參照本規范4.3的要求執行。
4.3 植物護坡
4.3.1 種草護坡:
對坡比小於1.0:1.5,土層較薄的沙質或土質坡面,可採取種草護坡工程。
1 種草護坡應先將坡面進行整治,並選用生長快的低矮鋼伏型草種。
2 種草護坡應根據不同的坡面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一般土質坡面採用直接播種法;密實的土質邊坡上,採取坑植法;在風沙坡地,應先設沙障,固定流沙,再播種草籽。
3 種草後1年一2年內,進行必要的封禁和撫育措施。
4.3.2 造林護坡:
對坡度10°~20°,在南方坡面土層厚15cm以上、北方坡面土層厚40cm以上、立地條件較好的地方,採用造林護坡。
1 護坡造林應採用深根性與淺根性相結合的喬灌木混交方式,同時選用適應當地條件、速生的喬木和灌木樹種。
2 在坡面的坡度、坡向和土質較復雜的地方,將造林護坡與種草護坡結合起來,實行喬、灌、草相結合的植物或藤本植物護坡。
3 坡面採取植苗造林時,苗木宜帶土栽植,並應適當密植。
4.4 工程護披
4.4.1 砌石護坡。有干砌石和漿砌石兩種形式,根據不同需要分別採用。
1 干砌石護坡:
1)坡面較緩(1.0:2.5~1.0:3.0)、受水流沖刷較輕的坡面,採用單層干砌塊石護坡或雙層干砌塊石護坡。
2)坡面有涌水現象時,應在護坡層下鋪設15cm以上厚度的碎石、粗砂或砂礫作為反濾層。封頂用平整塊石砌護。
3)干砌石護坡的坡度,根據土體的結構性質而定,土質堅實的砌石坡度可陡些,反之則應緩些。一般坡度1.0:2.5~1.0:3.0,個別可為1.0:2.0。
2 漿砌石護坡:
1)坡度在1:1~1:2之間,或坡面位於溝岸、河岸,下部可能遭受水流沖刷,且洪水沖擊力強的防護地段,宜採用漿砌石護坡。
2)漿砌石護坡由面層和起反濾層作用的墊層組成。面層鋪砌厚度為25cm~35cm,墊層又分單層和雙層兩種,單層厚5cm~15cm,雙層厚20cm~25cm。原坡面如為砂、礫、卵石,可不設墊層。
3)對長度較大的漿砌石護坡,應沿縱向每隔10m~15m設置一道寬約2cm的伸縮縫,並用瀝青或木條填塞。
4.4.2 拋石護坡。坡腳為溝岸、河岸,暴雨中可能遭受洪水淘刷的部分,對枯水位以下的坡腳應採取拋石護坡。有散拋塊石、石籠拋石和草袋拋石3種方式,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選用。其技術要求參見本規范6.2.2。
4.4.3 混凝土護坡。在邊坡坡腳可能遭受強烈洪水沖刷的陡坡段,採取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護坡,必要時需加錨固定。
1 邊坡介於1.0:1.0~1.0:0.5之間的、高度小於3m的坡面,用一般混凝土砌塊護坡,砌塊長寬各30cm~50cm;邊坡陡於1.0:0.5的,用鋼筋混凝土護坡。
2 坡面有涌水現象時,用粗砂、碎石或砂礫等設置反濾層。涌水量較大時,修築盲溝排水。盲溝在涌水處下端水平設置,寬20Cm~50cm,深20cm~40cm。
4.4.4 噴漿護坡。在基岩不太發育裂隙、無大崩塌的坡段,採用噴漿機進行噴漿或噴混凝土護坡,以防止基岩風化剝落。
1 噴塗水泥砂漿的砂石料最大粒徑15mm,水泥和砂石的重量比1:4~1:5,砂率50%~60%,水灰比0.4~0.5。速凝劑的添加量為水泥重量的3%左右。
2 噴漿前必須清除坡面活動岩石、廢渣、浮土、草根等雜物,填堵大縫隙、大坑窪。
3 破碎程度較輕的坡段,可根據當地土料情況,就地取材,用膠泥噴塗護坡,或用膠泥作為噴漿的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