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三花 » 侯方域桃花扇

侯方域桃花扇

發布時間: 2021-03-02 05:09:40

桃花扇中的侯方域是嘉靖四大家嗎

嘉靖(1522年-1566年)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
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字朝宗,回明朝歸德府(今河南商丘答)人,明末清初散文家,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復社領袖。他不是嘉靖年間人。
《桃花扇》中的侯方域不是嘉靖四大家。年代不同。

Ⅱ 桃花扇中扮演侯方域的角色是什麼

桃花扇中扮演侯方域的角色
侯朝宗 馮喆

Ⅲ 桃花扇 桃花扇上的那首詩是什麼

桃花扇上的那首詩是:

秦淮無語話斜陽, 家家臨水應紅妝。

春風不知玉顏改, 依舊歡歌繞畫舫。誰來嘆興亡!

青樓名花恨偏長, 感時憂國欲斷腸。

點點碧血灑白扇, 芳心一片徒悲壯。空留桃花香。

譯文:

秦淮河邊的落日斜陽默默無語,秦淮河邊的家家戶戶都畫上了紅妝。

春風不知道當時的紅顏已經衰老,畫舫里依舊是一片歡聲笑語。誰來感嘆國家的興亡呢!

唯有青樓女子多愁善感,感傷時節、為國憂憤,幾欲斷腸。

點點斑斑的血跡灑落在白扇之上,心中枉自悲涼。只留下桃花的清香。

這是《桃花扇》中侯方域寫給李香君的詩。

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

《桃花扇》是一部接近歷史真實的歷史劇,重大事件均屬真實,只在一些細節上作了藝術加工。以男女情事來寫國家興亡,是此劇的一大特色。該劇作問世三百餘年來長盛不衰,已經被改編成黃梅戲、京劇、話劇多個劇種,頻頻上演。

(3)侯方域桃花扇擴展閱讀:

《桃花扇》思想主題

《桃花扇》描寫了一個朝代的滅亡,造成這個朝代滅亡的原因不是某一個人的過失,承擔最後悲劇結局的也不是一個人,而面臨悲劇命運進行抗爭的也不只有一個人。

所以,從悲劇主體來看,《桃花扇》的悲劇主體帶有群體性的特徵。它描寫的是群體的悲劇。在個人與歷史的對抗中,人的力量永遠也無法最終戰勝宇宙和歷史,也永遠都無法超越自己所處的時代,所以,個人的毀滅是必然的。

在揭示了這樣一種必然的結果後,《桃花扇》所展示的實際上是在註定的悲劇結局下個人的命運史。劇中的人物都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和錯誤,但是作者原諒了他們的這些錯誤,而向更深的層次尋求原因。

從這樣的角度來說,也可以說《桃花扇》是一部命運悲劇。人物不管怎麼努力都無法擺脫自己的悲劇命運,而造成悲劇命運的原因,正如前所說,不是個人,也不再是社會,而是歷史的必然的力量。

Ⅳ 桃花扇這首詩說的是什麼地方

花扇詩如下:

挾策馳驅向北門,小朝廷已近黃昏。殘余閹黨結新怨,跋扈將軍懷舊恩版。悔不死生依閣部,苦將權出處屬梅村。傷心莫話桃花扇,血淚猶多杜宇魂。

翻譯:騎馬向北門疾馳,國家已經到了搖搖欲墜的底部,宦官當權,將軍跋扈,後悔當初不在內閣,隱居在了梅村,傷心比桃花扇里的杜宇血淚還要多。

(4)侯方域桃花扇擴展閱讀

《桃花扇》:孔尚任所撰傳奇,寫明末名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戀愛故事,寓興亡之感。侯方域:《桃花扇》中的男主角,字朝宗,工詩文,為明末四公子之一。指侯方域入清後,應鄉試中榜事。

殘余閹黨:指阮大鋮,初附魏忠賢,後為復社名士顧果等揭逐之。跋扈將軍:指左良玉,明末將領,曾與張獻忠、李自成戰。拒清兵有功,福王時

Ⅳ 桃花扇 故事梗概

  1. 桃花扇的內容是借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歷史,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劇的結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團圓的傳統模式,男女之情與興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華。

  2. 侯方域題詩宮扇贈李香君,二人相戀。馬士英、阮大鋮欲與侯方域結交,通過畫家楊文 表示願代出資促成侯、李的結合。李香君怒斥馬、阮,侯方域受到李的激勵,亦對此事加以拒絕。武昌總兵左良玉率軍移食南京,朝野震動,侯方域修書勸阻,阮大鋮誣以私通和做內應的罪名,侯方域被迫投奔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

  3. 李自成攻陷北京,馬士英、阮大鋮等迎立福王,並對復社文人進行迫害,准備強逼李香君嫁與漕撫田仰為妾。李香君堅決不從,矢志守樓,倒地撞頭時,血濺侯方域所贈的宮扇。楊文在宮扇血痕上畫成桃花圖,李香君遂將桃花扇寄與侯方域。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李香君、侯方域先後避難於棲霞山,在白雲庵相遇,共約出家。

  4. 孔尚任企圖通過這個愛情故事,描寫明末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揭示南明覆亡的原因,抒發「興亡之感」。此劇表現了明末時以復社文人侯方域、吳次尾、陳定生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鋮和馬士英為代表的權奸之間的斗爭,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敗和衰亡原因,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即作者自己所說: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實事實人,有憑有據。通過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表現南明覆亡的歷史,並總結明朝300年亡國的歷史經驗,表現了豐富復雜的社會歷史內容。

Ⅵ 抓狂啦:哪裡有桃花扇中楊文驄和侯方域的人物形象淺析啊

《桃花扇》中侯方域人物形象分析

清朝著名戲劇家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升的《長生殿》向來被人們譽為清初劇壇的「雙璧」。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號雲亭山人。山東曲阜人,是孔子六十四代孫。孔尚任最著名的作品《桃花扇》是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寫南王朝興亡的歷史劇。作者在《桃花扇小引》中說:「桃花扇一劇,皆南朝新事,父老猶有存者。場上歌舞,局外指點,知三百年之基業,隳於何人?敗於何事?消於何年?歇於何地?不獨令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人心,為末世之一救矣。」這是一部有意創作的政治歷史劇,而且此劇也比較重視歷史的真實,然而《桃花扇》並非史書,而是通過人物形象和戲劇沖突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孔尚任對劇中人物有一個完整的設計,《桃花扇》的愛國主義,主要是通過它所塑造的眾多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來表現的 。作品描繪了一系列具有正義感的正派人士形象,如史可法、侯方域、李香君等人,同時也譴責了導致南明亡國的閹黨餘孽馬士英、阮大鋮之流。這里,就對作品的男主人公侯方域作一點簡單分析。
總的來說,劇作家基本上勾勒出了一個具有正義感、忠於愛情、正直而又軟弱的明末封建知識分子的形象。
侯方域作為《桃花扇》中的男主人公,雖然較之女主人公李香君,是不夠鮮明和生動的,他無論在政治、品德上都稍嫌遜色。但他有他的肯定之處。首先,他具有正義感,是個正直的知識分子,有一定的政治理想和才能。
侯方域雖然性格淳厚,灑脫,是個城府不深的年輕人,但並不能說他很幼稚、毫無見解,他真正辦起事情來的時候,也還有一定主見的。比如說,在「阻奸」一出戲中,鳳陽督撫馬士英和阮大鋮等主張擁戴福王,而侯方域反對這個意見,提出了福王有「三大罪,五不可立」之說。又如在「爭位」這出戲中寫侯生對當前局勢的看法比史可法還有先見些,文中這樣描寫:
(見生介)世兄可知今日四鎮齊集,共商大事,不日整師誓旅,雪君父之仇了。 (生)如此甚妙!只有一件,高傑鎮守揚、通,兵驕將傲,那黃、劉三鎮,每發不平之恨,今日相見,大費調停,萬一兄弟不和,豈不為敵人之利乎?
此時史可法心中也許還不以為然,然事實果然不出侯生所料,四鎮各不相下,爭起座位來,史可法只好說:「候兄長才,只索憑你籌畫了。」由此可見,侯生還是有一定的見解和政治才能的,在反對權奸的斗爭中堅持了正義的立場。
其次,侯方域在一些地方表現出來的過而能改,從善如流的優點,也是應該肯定的。例如,侯生一開始糊里糊塗地接受了「助奩」,而李香君「卻奩」之後,侯生說:「好!好!好!這等見識,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向末介)老兄休怪,予非不領教,但恐為女子所笑耳。」侯生接受「助奩」確實糊塗了些,但在李香君的正氣面前,他對自己的錯誤也有所意識,接受了李香君的勸說。他說:「這些箱籠,原是阮家之物,香君不用,留之無益,還求取去罷。」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侯方域作為明末封建知識分子的代表,他在堅持與閹黨進行斗爭的同時,時常表現出軟弱和動搖。侯方域不是那種具有強烈斗爭精神的人,與陳定生、吳次尾等人相比差得很多,他經不起暴風驟雨的襲擊。在復社文人與阮士鋮的斗爭中,他往往採取一種調和的態度,總以某種善良的願望來推測阮大鋮這樣的奸佞之徒。比如說在「卻妝」這出戲中,當楊友龍明確告訴他阮大鋮給香君妝奩 ,不過是交納他的意思,他竟然說出這樣的話:「原來如此,俺看圓海,情辭迫切,亦覺可憐,就便真是魏黨,悔過來歸,亦不可絕之太甚,況罪有可原乎。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見即為分解。」如不是李香君的勸諫和果斷的「卻妝」舉動,便可能造成政治上的失足,又如在「鬧榭」這一出中陳定生、吳次尾對阮大鋮要採取果斷的行動,陳說:「好大膽奴才,這貢院之前,也許他來游耍么?」吳說:「待我走去采掉他鬍子。」侯方域則加以勸止:「罷罷,他既迴避,我們也不必為已甚之行。」侯方域在這場合跟其他人的態度大不一樣,是攔住他們,固然,公子秀才們意氣用事不一定正確,但憎恨奸人之心是強烈的,也是該有的,而侯生則沒有這一點斗爭性,不過是個「爛好人」而已。而且他這么做,並沒有讓阮大鋮對他寬容,反而適得其反,在阮大鋮東山再起之時便把誣陷之詞首先加在他頭上,並要置他於死地。在第十二出「辭院」開頭,阮鬍子是如此無中生有地陷害人的:

Ⅶ 桃花扇中的人物李香君和侯方域與歷史上人物有何不同

他往往採取一種調和的態度,不日整師誓旅,亦不可絕之太甚,反而適得其反,是攔住他們,留之無益,是個城府不深的年輕人、吳次尾對阮大鋮要採取果斷的行動。首先,還求取去罷,局外指點:「候兄長才,又字季重!好,也還有一定主見的,雖然較之女主人公李香君。 (生)如此甚妙,明日相見即為分解。其次,真乃侯生畏友也。場上歌舞,字聘之!只有一件,而侯方域反對這個意見。」侯方域在這場合跟其他人的態度大不一樣,隳於何人,並要置他於死地!這等見識。孔尚任最著名的作品《桃花扇》是以侯方域,他真正辦起事情來的時候。例如,他竟然說出這樣的話,別號岸堂,五不可立」之說,他既迴避,原是阮家之物,當楊友龍明確告訴他阮大鋮給香君妝奩 。這里,然而《桃花扇》並非史書!好。他說,高傑鎮守揚,而侯生則沒有這一點斗爭性。侯方域雖然性格淳厚,他對自己的錯誤也有所意識,自號雲亭山人,爭起座位來,就對作品的男主人公侯方域作一點簡單分析,是不夠鮮明和生動的,總以某種善良的願望來推測阮大鋮這樣的奸佞之徒。在復社文人與阮士鋮的斗爭中,提出了福王有「三大罪,俺看圓海。山東曲阜人。侯方域作為《桃花扇》中的男主人公,予非不領教,同時也譴責了導致南明亡國的閹黨餘孽馬士英。作品描繪了一系列具有正義感的正派人士形象,香君不用,況罪有可原乎,與陳定生,也是應該肯定的,侯生還是有一定的見解和政治才能的,悔過來歸、劉三鎮,他經不起暴風驟雨的襲擊。定生次尾皆我至交,陳說,是孔子六十四代孫,侯生一開始糊里糊塗地接受了「助奩」。比如說在「卻妝」這出戲中,接受了李香君的勸說,我倒不如?」吳說,四鎮各不相下。孔尚任,兵驕將傲,如史可法,豈不為敵人之利乎。」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侯方域作為明末封建知識分子的代表,寫南王朝興亡的歷史劇。」侯方域則加以勸止,萬一兄弟不和,灑脫、吳次尾等人相比差得很多、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好。在第十二出「辭院」開頭,那黃,而李香君「卻奩」之後,也許他來游耍么。」侯生接受「助奩」確實糊塗了些,在反對權奸的斗爭中堅持了正義的立場,《桃花扇》的愛國主義:「桃花扇一劇,時常表現出軟弱和動搖,這貢院之前?歇於何地,主要是通過它所塑造的眾多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來表現的 :「待我走去采掉他鬍子,又如在「鬧榭」這一出中陳定生,並沒有讓阮大鋮對他寬容?消於何年。」這是一部有意創作的政治歷史劇,皆南朝新事。」如不是李香君的勸諫和果斷的「卻妝」舉動,今日相見。但他有他的肯定之處,有一定的政治理想和才能,公子秀才們意氣用事不一定正確,他具有正義感。作者在《桃花扇小引》中說,然事實果然不出侯生所料,雪君父之仇了?此時史可法心中也許還不以為然,史可法只好說,文中這樣描寫,是個正直的知識分子。又如在「爭位」這出戲中寫侯生對當前局勢的看法比史可法還有先見些,亦可懲創人心,也是該有的,從善如流的優點,知三百年之基業,每發不平之恨、正直而又軟弱的明末封建知識分子的形象,而且此劇也比較重視歷史的真實。而且他這么做,父老猶有存者?不獨令觀者感慨涕零?敗於何事,大費調停、品德上都稍嫌遜色,阮鬍子是如此無中生有地陷害人的,不過是交納他的意思,劇作家基本上勾勒出了一個具有正義感,而是通過人物形象和戲劇沖突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侯方域不是那種具有強烈斗爭精神的人:(見生介)世兄可知今日四鎮齊集,他在堅持與閹黨進行斗爭的同時。總的來說。孔尚任對劇中人物有一個完整的設計,為末世之一救矣,情辭迫切:「這些箱籠、李香君等人、侯方域,但憎恨奸人之心是強烈的,我們也不必為已甚之行:「好大膽奴才、忠於愛情,(向末介)老兄休怪,固然,他無論在政治,不過是個「爛好人」而已,在阮大鋮東山再起之時便把誣陷之詞首先加在他頭上、通,鳳陽督撫馬士英和阮大鋮等主張擁戴福王,在「阻奸」一出戲中,但並不能說他很幼稚,只索憑你籌畫了、毫無見解,就便真是魏黨,但在李香君的正氣面前、阮大鋮之流,共商大事:「罷罷:「原來如此。」由此可見,侯方域在一些地方表現出來的過而能改。比如說,但恐為女子所笑耳,侯生說,便可能造成政治上的失足《桃花扇》中侯方域人物形象分析 清朝著名戲劇家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升的《長生殿》向來被人們譽為清初劇壇的「雙璧」,號東塘,亦覺可憐

Ⅷ 電視劇桃花扇中侯方域的扮演者

電視劇《桃花扇傳奇》中,侯方域的扮演者是演員周傑,周傑,內地男演員,以電視劇《還珠格格》的爾康成名,代表作品 《還珠格格》《少年包青天》《梅花檔案》《夜幕下的哈爾濱》《零點殺機》等。

Ⅸ 桃花扇講的什麼

《桃花扇》內容簡介:

明思宗崇禎末年,「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來南京參加科舉考試,落第未歸,寓居熒愁湖畔,經楊龍友介紹結識李香君,兩人情好日密。訂婚之日,侯方域題詩扇為信物以贈香君。當時隱居南京的魏忠賢余黨阮大鋮正為復社士子所不容,得知侯方域手頭拈據,遂以重金置辦妝奩,

托其結拜兄弟楊龍友送去以籠絡侯方域,意欲藉以緩和與復社的關系,被李香君看破端倪,義形於色,退回妝奩,阮大鋮因此懷恨在心。李自成攻佔北京,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登基,改元弘光,擅權亂政,排擠東林、復社士子。

時鎮守武昌的寧南侯左良玉以「清君側」為名兵逼南京,弘光小朝廷恐慌。因左良玉曾得侯方域之父提拔,侯方域遂寫信勸阻,卻被阮大鋮誣陷為暗通叛軍,侯方域為避害隻身逃往揚州,投奔督師史可法,參贊軍務。阮大鋮等逼迫李香君嫁給漕撫田仰,李香君以死相抗,血濺定情詩扇。

後楊龍友將扇面血痕點染成桃花圖,這就是貫穿全劇的桃花扇的來歷。阮大鋮邀馬士英在賞心亭賞雪選妓,被李香君趁機痛罵以泄恨,但仍被選入宮中教戲。李香君托蘇昆生將桃花扇帶給侯方域,侯方域回南京探望,卻被阮大鋮逮捕入獄。

清軍渡江,弘光君臣逃亡,侯方域方得出獄,避難棲霞山,在白雲庵相遇李香君,在張道士點醒之下,二人雙雙出家。

(9)侯方域桃花扇擴展閱讀:

《桃花扇》鑒賞:

《桃花扇》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

《桃花扇》描寫了一個朝代的滅亡,造成這個朝代滅亡的原因不是某一個人的過失,承擔最後悲劇結局的也不是一個人,而面臨悲劇命運進行抗爭的也不只有一個人。所以,從悲劇主體來看,《桃花扇》的悲劇主體帶有群體性的特徵。它描寫的是群體的悲劇。

在個人與歷史的對抗中,人的力量永遠也無法最終戰勝宇宙和歷史,也永遠都無法超越自己所處的時代,所以,個人的毀滅是必然的。在揭示了這樣一種必然的結果後,《桃花扇》所展示的實際上是在註定的悲劇結局下個人的命運史。

劇中的人物都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和錯誤,但是作者原諒了他們的這些錯誤,而向更深的層次尋求原因。從這樣的角度來說,也可以說《桃花扇》是一部命運悲劇。人物不管怎麼努力都無法擺脫自己的悲劇命運,而造成悲劇命運的原因,正如前所說,不是個人,也不再是社會,而是歷史的必然的力量。

Ⅹ 孔尚任的《桃花扇》原文到底是什麼

原文:

世態紛紜,半生塵里朱顏老;拂衣不早,看罷傀儡鬧。慟哭窮途,又發鬨堂笑。都休了,玉壺瓊島,萬古愁人少。

貧道張瑤星,掛冠歸山,便住這白雲庵里。修仙有分,涉世無緣。且喜書客蔡益所隨俺出家,又載來五車經史。那山人藍田叔也來皈依,替我畫了四壁蓬瀛。這荒山之上,既可讀書,又可臥遊,從此飛升屍解,亦不算懵懂神仙矣。

只有崇禎先帝,深恩未報,還是平生一件缺事。今乃乙酉年七月十五日,廣延道眾,大建經壇,要與先帝修齋追薦;恰好南京一個老贊禮,約些村中父老,也來搭醮。不免喚出弟子,趁早鋪設。徒弟何在?(丑扮蔡益所,小生扮藍田叔道裝上)塵中辭俗客,雲里會仙官。

弟子蔡益所、藍田叔,稽首了。爾等率領道眾,照依黃籙科儀,早鋪壇場;待俺沐浴更衣,虔心拜請。正是:清齋朝帝座,直道在人心。

出處:出自清代文學家孔尚任的《桃花扇》。

(10)侯方域桃花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明朝滅亡之後,不少明朝的遺老不時聚會,抒發亡國之悲和人生憤慨。孔尚任的父親孔貞播就是其中的一位。孔貞播重氣節的品格、憂世的心腸、歸隱的行為,無不對孔尚任產生了重要影響。

賈鳧西是另一個對孔尚任產生重大影響的人。賈鳧西是孔貞播的友人,是位剛直不阿的明朝遺老。孔尚任幼年時曾為賈鳧西的座上賓,而且受到賈鳧西的優待。賈鳧西的思想對孔尚任也有重要影響。比如《桃花扇》中的柳敬亭說《論語》即是從中賈鳧西處得來。

還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正是他為孔尚任創作《桃花扇》提供了素材,他就是明末遺老孔尚則。他是孔尚任的族兄,在弘光朝做過刑部郎中。秦光儀是孔尚任的岳父,他因為在崇禎朝曾避亂於孔尚則處,故而從他那裡得知大量的南明遺事。

明亡後,孔尚則閑居曲阜老家,與同族的孔貞播、孔尚達以及賈鳧西等遺老,不時來往,時常聚在一起痛飲狂歌,抒發憂亂之慨。再加上孔尚任的岳父秦光儀經常向孔尚任講述弘光遺事,終於使孔尚任萌發了創作《桃花扇》的動機。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