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三花 » 《風箏》原著免費閱讀

《風箏》原著免費閱讀

發布時間: 2024-04-08 07:51:18

⑴ 小學三年級語文《風箏》原文及教學設計

【 #三年級# 導語】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以下是 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風箏》原文及教學設計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三年級語文《風箏》原文

在我童年的夢里,飛得的就是風箏。

草地上,我們扯著線跑著;天空中,風箏迎著風飛著。那些在天空中飛著的,都是我們理想的翅膀啊!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每個人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

你看,那樣子像水兵帽,後面還飄著兩根飄帶的風箏就是我的,因為我想長大後當海軍。此刻,我似乎看見了無邊的大海和翻滾的波浪……那個飛機風箏是小強的,他很想當飛行員。他把自己最威武的一張照片貼在風箏飛機駕駛艙的位置上。

瞧哇,一隻美麗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那一定是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和爸爸一樣,當個昆蟲學家。還有,那瓦片風箏是未來的建築大師小明的;那雙體花瓶風箏是雙胞胎姐妹蘭蘭和紅紅的。所有的風箏中,要數小音樂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個大豎琴。說實話,我見了他的風箏後才知道豎琴是什麼樣子的。那風箏上掛的兩排風鈴可真好聽:「得啷啷,得啷啷!」把帶著鴿哨的鴿子都引來了。

最有意思的風箏要算芳芳的了。因為直到現在她還沒有決定長大幹什麼,所以只好照自己的模樣做了個風箏,讓「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哈,風箏的後腦勺上還拖了一條長長的辮子,真好玩!

【篇二】小學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戲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學習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體會感情色彩復雜的句子的含義,進行探究性學習。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學情分析:

由於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盡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准備

學生

①布置預習:反復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可從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准備交流。

②預習課後練習二,准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

①教師應多准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②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的過程中。

③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溫馨和美的親情動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誤解和沖突中的親情也是真摯而令人難忘的。今天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時候圍繞風箏發生的一件事。無論是當年管錯了,還是醒悟後的自責及無法補救的沉重,都洋溢著濃濃的手足之情。《風箏》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贊歌,讓人沉醉在自然、和諧、水乳交融的詩情畫意里。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板書課題並出示目標。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教師范讀或讓學生聽配樂錄音,讓學生熟悉課文,藉助工具書理解字音字義,積累優美詞語、精彩片段。

注音:蜈蚣()瑟()縮

解釋:伶仃憔悴肅殺訣別嫌惡苦心孤詣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麼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b、聽讀課文以後,你有哪些感受?

(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感受啟發提問)為什麼「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為什麼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為什麼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度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小兄弟為什麼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c、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學生聽讀課文後,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再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課文。

[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的意蘊很豐富。有手足情;游戲對於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經歷這條主線,為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准備。因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新。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准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問題探究]

①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系下文)

②畫出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麼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③為什麼說「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盪漾了」?

師生討論後,教師加以評述。

[教師小結]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里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嚮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五、課堂總結。

六、布置作業

①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研討。

②課後「讀一讀,寫一寫」。

③閱讀《滿天的風箏》,說說文章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七、板書設計

八、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投影出示字、詞及文學常識。

二、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中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戲於兒童的意義,感悟到魯迅嚴於解剖自己、知錯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驚異、悲哀到後悔自責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經歷,初步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麼,我們從中還能感悟些什麼?本節課繼續研讀課文。

1、教師朗讀指導(聲音、語調、速度、感情)。

2、指名朗讀課文(3-12段),對課文主體內容再交流探究。朗讀時,可分讀、齊讀或重點讀。

再次整體感知,同時布置思考問題准備

在預習與思考前提下,小組內交流,選共性和有代表性問題合作探究。小組之間相

互派代表問答,教師引導深化,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應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解決好如下問題)

3、學生可邊讀邊思考或讀完整體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第一組:

(1)從語段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分析一下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他為我們勾畫了一個什麼樣的兒童形象?對小兄弟流露出什麼感情?(結合書中插圖體會)

(2)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麼?請你用自己話概括。說說作者在文中是什麼樣的形象?對「我」的描寫,流露出了怎樣的感情?這時的小兄弟是怎樣的處境?

(3)這部分一些動詞和形容詞用得很貼切傳神,找出來,說說為什麼用得好。

(4)通過3、4段的學習,你進一步感悟到了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點撥,全班交流、補充。

[教師小結]

這部分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個野蠻粗暴的「虐殺者」,文中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可憐、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隱含著深深的自責。(第4題可放開讓學生說,教師不一定給評價)

第二組:

快速默讀,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行為的書,為什麼說是「不幸」?

(2)從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關文章主旨句子,說說反映了什麼主題?

(3)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麼「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從中你又感悟到了什麼?

教師小結:

作者一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並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地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麼嚴肅認真,他的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組:(教師要重點指導第三組的問題,可由淺入深引導)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為什麼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

(2)為什麼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教師小結)

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既意想不到,「無可把握」,想擺脫也不可能了。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麼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後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課文一再強調「我」的沉重和悲哀,不僅表現個人的悔恨,而是對這種普遍的精神麻木狀態的憂慮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得到極大的教育意義。

三、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請學生根據練習三準備的作業在全班交流。

文中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游戲,玩過不少玩具吧?請你選一個最難忘的說給同學們聽聽。

(以上練習如課堂時間不夠,可放到課後練筆中寫)

小結

《風箏》不僅是表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獲。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麼呢?反復思索以後並用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四、課堂總結

由於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盡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篇三】小學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多種方法感知和理解精心、希望、憧憬、垂頭喪氣、千呼萬喚等詞語。

2、以「幸福鳥」統領全文,圍繞憧憬理解並感悟做、放、找風箏的過程中小夥伴的心情變化。

教學重點: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感悟小夥伴做、放、找風箏時的不同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意會法體會「憧憬」,想像法品讀感悟動詞的生動用法。

一、謎語導入,體會詞語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條謎語?(出示謎語)誰來讀一讀。

生讀謎語。

師:誰願意猜一猜?(風箏)

師:你是通過哪些詞語猜出來是風箏的呢?(生匯報,師貼風箏圖)

2、師:詞語的用處可真大呀!今天就讓我們徜徉在語文的殿堂,感受詞語的魅力。(板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注意:要讀准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可以查,問問老師和同學。

2、讀詞語

(1)學生領讀。

(2)同桌互相讀。一邊讀,一邊想詞語的意思。

(3)做游戲:猜詞語。

3、同學們對詞語理解得這么好,老師猜課文一定讀得也很棒。下面我們來開火車讀課文。我們得找幾位同學來讀呢?(8位)其他同學想:課文里主要講了什麼事?

(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三、細讀探究,體悟情感

(一)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1、課文中哪一段是寫做風箏的?(第2段)請大家輕聲讀課文,想想文中的我們在做風箏的過程中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把你體會到的關於心情的句子畫下來。

2、誰來說一說文中的我們在做風箏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出示句子: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1)請大家看「精心」這個詞,想一想「精心做著」是怎樣做的?(認真、專心)

(2)同學們,你們在什麼時候也精心地設計著一樣東西,或是精心地做著一件事情呢?

(3)誰來有感情地讀讀「精心」所在的句子。

(4)請你在文章的空白處精心地寫好這個詞。(師在黑板寫)

師:剛才我們精心地寫好了這個詞,文中的我們精心地製作了一個蝴蝶樣的風箏,看到小夥伴們這么投入的做風箏,老師也被感染了,我也忍不住想做一隻風箏,可以嗎?

屏幕:我(用心)地做一隻(蜜蜂)樣的風箏,希望它(飛得高高的,飛上藍天,與小鳥歡唱,與白雲嬉戲。)

師:假如讓你做一隻風箏,你想做一隻什麼樣的風箏?怎樣做?

屏幕:我()做一隻()樣的風箏,希望它()。

3、同學們說的太好了。你們說到的這些夢想就是小夥伴們心中的憧憬,(板書「憧憬」)我們把這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叫做聯想法,你還能用其他方法來理解憧憬這個詞嗎?(生匯報)生活是美好的,童年的時光更是五彩繽紛的,請同學們帶著你的夢想讀這個詞,帶著你的嚮往讀這個詞,帶著你的憧憬讀這個詞,帶著你所有的嚮往美美的朗讀這句話。

引讀: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了,但是我們—接讀

師:不是什麼都不像嗎?怎麼又被稱做「幸福鳥」呢?(生匯報)

師:因為在小夥伴們的眼裡,像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種快樂的心情,對於每個人來說,這種心靈的自由與快樂都是最幸福的事。讓我們帶著這樣一份憧憬與甜蜜一起來讀這一段。

(二)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1、風箏做好了,此時你最想干什麼?好,就讓我們帶著美好的憧憬與無限的幸福,一起去放飛我們的「幸福鳥」吧!(師生對讀)

2、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紅顏色的。詞語,你發現了什麼?(動詞)

3、誰能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個詞語,為什麼?(學生說理由)大家可不要小看了這些表示動作的詞語,如果你能夠運用得准確恰當,就可以使文章的情節更加地生動形象。

4、讓我們第二次去放飛我們的幸福鳥吧。同學們可以做動作。

5、是啊,風箏帶著我們的憧憬,越飛越高,高過了飛鳥,高過了白雲,飛向了藍天。小鳥見了,高興地對「幸福鳥」說——(學生說),白雲笑著和「幸福鳥」打招呼——(學生說),看到那高高飄盪在天空中的風箏,你的內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板書:快活)

6、文中的那群放風箏的孩子也像我們一樣快樂,你能讀讀文中最能體現快樂的句子嗎?(風箏越……)

7、請同學們帶著夥伴們的這份快樂再一次去放飛幸福鳥。(一邊讀,一邊補充詞語)。

(三)體會找風箏的心情

1、過渡:風箏把我們的名字帶上了藍天,把我們的憧憬帶進了天空,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出示課件)「忽然吹來一陣風,線嘣地斷了。風箏在空中抖動了一下,便飛快地飛走了。風箏不見了。」是啊,風箏倏地不見了,此時此刻,小夥伴們的心情怎麼樣呢?(板書:傷心)輕聲讀讀4-8自然段,把你體會到心情的句子讀一讀。

2、師:你從哪個詞體會到夥伴們很著急,很傷心呢?(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是什麼意思呢?(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意思)

3、老師再教給大家一種理解詞語的方法。我們可以一個字一個字地理解,合在一起就是這個詞語的意思了。(吃驚的臉都變色了)理解字義也是學習詞語的一中好方法。你能試著用理解字義的方法來學習「千呼萬喚」這個詞語嗎?像這樣的詞語,你還會說嗎?

4、師:不知道喊了多少聲,不知道喚了多少遍,聲聲都飽含著孩子們希望風箏能快回來的情感。你還從哪句話中體會到小夥伴們的心情?

出示:我們都哭了……還是沒有蹤影。

5、我們都哭了,為了一隻怎樣的風箏?(出示)我們都哭了,為了那隻代表——-的風箏。(希望`幸福`理想`快樂`憧憬的)

6、我們四處尋找這只寄託了我們幸福與希望的風箏,卻不見它的蹤影,只好垂頭喪氣地做在田埂上。在什麼情況下,你才會垂頭喪氣?

7、這只讓我們牽腸掛肚,寄託了我們這么幸福的情感的風箏,能找到嗎?(能)

就在我們垂頭喪氣的時候,一抬頭,看見了————(學生說「水磨坊」)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能告訴老師,我們尋找的僅僅是一隻風箏嗎?還在尋找什麼呢?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我們在尋找幸福與快樂,我們在尋找我們幸福的寄託!只要我們尋找下去,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我們的「幸福鳥」。

2、師生齊讀最後一段

3、風箏是我們童年的憧憬,風箏是我們童年的快樂,讓我們每個人都懷著一顆美好的心,一顆憧憬的心,在風箏上放飛我們的希望和理想。

⑵ 魯迅的《風箏》原文及賞析

魯迅的《風箏》原文及賞析

《風箏》原文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於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那裡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並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於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舊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後園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見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蝴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摺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於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裡。後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然而我的懲罰終於輪到了,在我們離別得很久之後,我已經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於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的墮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於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著,墮著。

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嚷著,跑著,笑著。——然而他其時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鬍子了。

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麼,我的心一定就輕鬆了,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幾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胡塗。“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我想,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鬆了罷。

“有過這樣的事么?”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麼也不記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並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魯迅的《風箏》賞析1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文章以風箏為引線,對“我”粗暴對待小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小弟這樣的人的不覺悟表示出深深的悲哀。這無疑是對封建宗族制度摧殘兒童的罪惡進行控訴。

敘述往事與抒情緊密結合是文章的突出特點。全文雖以敘事為主,但深深地融匯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關鍵的地方,則又通過凝煉的語言,作了畫龍點晴的點染,使文章感情的表達更加明朗。例如,文章開頭“我”從北京冬季的天空中,看見一二風箏浮動著,引起了一種驚異和悲哀。為什麼呢?下面作者就插入一段對故鄉風箏時節的回憶。這段文字不僅敘述了故鄉早春的景象,而且在這一景一物的描寫中,都凝聚“我”對故鄉的贊美之情。在此基礎上,作者進一步直接抒發了這種感情:“我現在在那裡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廖別的故必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這就將“我”對故鄉的深切懷念更充分地表達出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里還不單純是為了抒發“我”對故鄉的深情,如聯系全文來看,回憶故鄉,目的或落腳點是使“我

想起幼時欺凌小兄弟之事。”我“在這里進行了反思。透過這個小”我“,看到舊的倫理道德統治下的整個社會面貌——大“我”——家長式的管理、長幼尊卑的秩序是何等的神聖,何等的殘酷,何等的愚味無知,它扼殺了兒童的天性,當作者挖掘的釀成悲劇的社會原因。“我”的回憶是對封建宗族制度的摧殘兒童的控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我”經過深刻反省認識到這一地可挽回的過錯過後,心情無比沉重。這種懺悔意識,否定了舊“我”,催生了新“我”,“我”的思想演進軌跡明晰了,“我”的復雜心理狀態顯示了,正是這些原因,所以當“我”,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風箏,而感到“驚異與悲哀”。

魯迅的《風箏》賞析2

另一個特點,是作者採用白描的手法,幾筆就把人物形象、性格特點,傳神地勾畫出來。例如描寫“十歲內外”,“多病,瘦得不堪”的小兄弟,“張著、嘴,呆看著空中出神”,為別人放的風箏“驚呼”,“跳躍”,這就把小兄弟善良、活潑可愛、喜歡游戲的性格表現了出來。當他私自做風箏的秘密被發現後,作者描繪了他窘迫不堪的神情時這樣寫道:‘他向著大方登,從大小登;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作者在這里寫出了小兄弟的精神狀態,是被封建禮教所麻木的自然流露,這不單純是膽小的緣故,其深層原因更是造成此種現象的依據。當“我”徹底毀壞了他既將完工的風箏,傲然走出時,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裡”。這里作者對其它並未著力渲染,只是抓住小兄弟的表情神態,簡約的幾筆,就將他進行正當游戲的願望遭到虐殺後,那種驚懼、絕望的心情,極其形象地揭示了出來,這些描寫完全符合兒童的特點。與小兄弟的形象想對照,突出了“我”的粗暴、兄長的威嚴。

另外,文章的。心理描寫也很出色。如作者在寫“我”時,主要抓住人物我心理描寫,著重寫了“我”的沉重的。心情、謀求補過的方法,以及補過不成後感受。這些心理活動,充分表達了“我”的悔恨與悲哀,尤其是當“我”向小兄弟提起兒是的這樁舊事時,弟弟卻驚異地問:“有過這樣的事么?”顯然,他已經“全然忘卻。”這一筆的含義的深刻的,它意味著直到作者寫不文時有的人對封建思想的奴役還不覺醒。這使作者深感沉重和悲哀!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