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桃花
① 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解釋
如果把淚水和桃花相比較,淚水長流,花朵嬌媚。
淚眼望花,淚水也容易乾枯,淚幹了花也會憔悴枯萎。
憔悴的花朵掩映著憔悴的人兒,花朵飛舞,在黃昏時節人也倦怠不堪。
② 『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的意思,怎麼理解
〖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若將愁人的血淚與花相比,淚水總是常流,桃花總是明媚。
〖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淚眼看花,眼淚更易流干;淚水流干,春色也消逝,花兒也隨之枯萎。憔悴:瘦弱萎靡,也泛指受折磨、困苦。出自《紅樓夢》----《桃花行》黛玉寓情於景,杜宇悲鳴,春已歸盡,花也謝去,人去樓空,簾櫳寂寞,空餘月痕,這是一個注滿黛玉悲傷情思意緒的悲涼凄楚的意境。這樣的一個結尾隱喻了黛玉夭亡的悲慘結局
③ "人比桃花瘦"是什麼意思呢
搞什麼,人比桃花瘦也有的好伐。。。是紅樓夢里林黛玉的桃花行。。。是對李清照詞的化用。
④ 比喻人比桃花美的名句有哪些
1、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唐·崔護《題都城南庄》
譯:去年春天,就在這扇門里,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
2、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度幾春。——唐·杜牧《題桃花夫人廟》
譯:細腰宮里桃花綻放一派艷麗清新,心念故國默默無語度過多少冬春。
3、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唐·長孫氏《春遊曲》
譯:那初綻的桃花彷彿是偷偷借取她面色的紅潤,那屋檐邊新發的柳枝彷彿是學她輕盈的身姿。
4、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唐·韋庄《女冠子·昨夜夜半》
譯:我們說了好多好多的話,發現你依舊還是那麼美麗、可愛,像從前一樣面若桃花,頻頻低垂的眼瞼,彎彎的柳葉眉。
5、常疑即見桃花面,甚近來、翻笑無書。——宋·張炎《渡江雲·山陰久客一再逢春回憶西杭渺然愁思》
譯:我常常懷疑自己很快能見到她那桃花般美艷的容顏,為什麼她近來,反而連書信都已絕斷。
6、人面桃花,未知何處,但掩朱扉悄悄。——宋·柳永《滿朝歡·花隔銅壺》
譯:當年那些美麗的姑娘呀,已經不知到什麼地方去了,只看見半掩的紅色門扉。
7、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譯:洛陽城東的桃花李花隨風飄轉,飛來飛去,不知落入了誰家?洛陽女子有著嬌艷的容顏,獨坐院中,看著零落的桃李花而長聲嘆息。
8、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唐·王昌齡《春宮曲》
譯:昨夜的春風吹開了露井邊的桃花,未央宮前的明月高高地掛在天上。平陽公主家的歌女新受武帝寵幸,見簾外略有春寒皇上特把錦袍賜給她。
9、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唐·徐凝《憶揚州》
譯:揚州的少女們無憂無慮,笑臉迎人,嬌美的臉上怎能藏住眼淚,她們可愛的眉梢上所掛的一點憂愁也容易被人察覺。
10、由來稱獨立,本自號傾城。柳葉眉間發,桃花臉上生。——唐·徐惠《賦得北方有佳人》
譯:她向來有獨來獨往的名聲,自認有傾國傾城的容貌。修長的眉毛宛如柳葉,艷麗的面容好似盛開的桃花。
⑤ 桃花簾外開依舊,簾中人比桃花秀.花解憐人弄清柔,隔簾折枝風吹透.
這是網友寫的五首詩,欲知其意,應五首共觀,五首詩可謂首尾相接,意境遞進,用桃花比人,人共桃花。現代這些詩人作詩,在其未成大家之前,不好逐字逐句評點其詩詞,看個大概意思,並品味其意境便好~~
桃 花 令
桃花簾外春意暖, 桃花簾內晨妝懶。
簾外桃花簾內人, 人與桃花隔不遠。
桃花簾外開依舊, 簾中人比桃花秀。
花解憐人弄清柔, 隔簾折枝風吹透。
風透湘簾花滿庭, 庭前春色自多情。
閑苔院落門空掩, 斜日欄桿人自憑。
憑欄人向東風倚, 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落葉亂紛紛, 花綻新紅葉凝碧。
胭脂鮮艷何相類, 花之顏色人之媚。
若將人面比桃花, 面自桃紅花自美。
⑥ 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是誰的詩啊
紅樓夢(第七十回)
<桃花行>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
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憐人花亦愁,隔簾消息風吹透。風透湘簾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
閑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桿人自憑。憑欄人向東風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霧裹煙封一萬株,烘樓照壁紅模糊。
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醋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
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應是曹雪芹
⑦ 若將人面比桃花,面自桃花花自美。 出自哪首詩
這是林黛玉的 桃花令里的兩句
⑧ 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紅樓夢(第七十回)
<桃花行>
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
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憐人花亦愁,隔簾消息風吹透。風透湘簾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
閑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桿人自憑。憑欄人向東風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霧裹煙封一萬株,烘樓照壁紅模糊。
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醋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
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應是曹雪芹
[注釋]
1.閑苔院落——庭院里長滿荒苔。
2.茜裙——茜紗裙。茜是一種根可作紅色染料的植物,這里指紅紗。
3.「霧裹」句
——千萬桃樹盛開花朵,看上去就像被裹住在一片紅色的煙霧中。程高本改「霧裹」為「樹樹」,「樹樹煙封一萬株」語頗不詞。
4.烘樓照壁——因桃花鮮紅如火,所以用「烘」、「照」。
5.「天機」句——傳說天上有仙女以天機織雲錦。這是說桃花如紅色雲錦燒破落於地面。「燒」、「鴛鴦(表示喜兆的圖案)」皆示紅色。
6.春酣——春天酣睡。亦說酒酣,以醉顏喻紅色。珊枕,珊瑚枕。或因張憲詩「珊瑚枕暖人初醉」而用其詞。
7.影蘸——即蘸著有影,指洗臉。「影」,程高本誤為「飲」。北齊盧士琛妻崔氏有才學,春日以桃花拌和雪給兒子洗臉,並念道:「取紅花,取白雪,與兒洗面作光悅;取白雪,取紅花,與兒洗面作妍華。」後傳桃花雪水洗臉能使容貌姣好。
8.何相類——什麼東西與它相像。
9.人之淚——指血淚。
10.杜宇——即杜鵑,也叫子規,傳說古代蜀王名杜宇,號望帝,死後魂魄化為此鳥,啼聲悲切。
[鑒賞]
《桃花行》與《葬花吟》、《秋窗風雨夕》的基本格調是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詩讖」的成分。《 葬花吟》既是寶黛悲劇的總的象徵,廣義地看又不妨當作「是大觀園諸艷之歸源小引。」(第二十七回脂批)《秋窗風雨夕》隱示寶黛訣別後,黛玉「枉自嗟呀」的情景。《桃花行》則專為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預作象徵性的寫照。作者描寫寶玉讀這首詩的感受說:「寶玉看了,並不稱贊,卻滾下淚來,便知出自黛玉。」並且借對話點出這是「哀音」。不過,作者是很含蓄而有分寸的,他只把這種象徵或暗示寫到隱約可感覺到的程度,並不把全詩句句都寫成預言,否則,不但違反現實生活的真實,在藝術上也就不可取了。
林黛玉性格:在林黛玉的豐富性格中,較為突出也最為世人所公認的就是那所謂的「小性兒」,說話尖酸刻薄不饒人、諸事好挑剔等。其實,這些都是一種表面現象,在其「小性兒」、說話尖酸刻薄等令人不喜歡的性格背後,隱藏的正是她那顆十分強烈的自尊心。執著地維護自己的自尊心,正是她一切性格的根源。要求尊重和維護人的尊嚴,不能容忍對人格和自尊心的絲毫褻瀆,是她性格的核心部分。她待人很寬厚,與人不存芥蒂。
心思細密,敏感異常,多愁善感,多思多慮,清高超逸,心胸高潔,
她任性,率真自然,執著地追求著愛情和藝術,憧憬著那詩與美地天地。
⑨ 桃花簾外開依舊,簾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憐人花亦愁,隔簾消息風吹透。
⑩ 若將人面比桃花 面自桃紅花自美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那個心情好,高興呀。
春天裡,真是百花齊放,花兒朵朵開。一月的梨花,二月的迎春,我都喜歡,但我更喜歡三月的桃花,三月的桃花是怎樣的美啊!
春天裡,故鄉的桃花最美。奶奶在園里種的桃花,怎樣的美那是無法形容的。那是廣大的美;那是未知的美。剛下過一場春雨,桃花開了,花瓣滿地都是。走進桃花園,那裡散發著泥土氣息,多久沒有呼吸到這么清新的空氣,與城市街道哪兒比,奶奶的桃花園就猶如仙境一般,它會讓你如痴如醉沉迷於其中。桃花有5瓣,它是多麼多麼地粉紅,花瓣中間淺一些,外邊深一些,有著由淺到深的層次感,是多麼的美麗。不僅今人喜歡桃花,古人也喜歡桃花多少古詩中寫有桃花,多少畫中畫有桃花。桃花呀桃花,你是多麼的受人喜愛?看那園中還有幾朵含苞欲放,它們粉紅著,多似小姑娘害羞不願見人,但大部分都開了,它們開的十分艷麗,又好似見客人來了睜著開放來展現自己的美麗之處。又一陣微風吹來一朵桃花飄了下來,地這么大,它偏偏落在我的手上,仔細瞧瞧,你必然會發現它的不同之處:它更漂亮;它更艷麗;它更好看;它更芳香。一朵小小的桃花,就讓我沉迷其中,這難道是我與桃花的一種緣分?桃花啊桃花……
春天裡的桃花最美麗;春天裡的桃花最芳香;春天裡的桃花最值得人們的贊揚和喜愛的。故鄉的桃花我怎能將你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