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荷花
㈠ 荷花有那些欣賞之處,為什麼喜歡荷花的人那麼多。
不止喜歡它的美麗,還喜歡它的品質,出出淤泥而不染
㈡ 名家描寫「荷花」的優美句子有哪些(幷賞析)
(1) 當我還未踏上這片荷塘時,就已經聞到一陣陣的清香,身體上的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似的,無一個毛孔不暢快。當我踏入荷花世界時,眼前整片綠色,讓人的眼睛及心靈都頓時明亮了起來。不愧是荷花的世界;看,多畝的荷田,多個品種,真所謂:規模之大,品種之多啊!荷池中那荷葉也清翠欲滴,從中心出發,伸展出一條條清晰可辨紋路,它的周圍還圈著一些彎曲的滾邊,就像少女高高的裙擺,用那寬大的荷葉做一把遮陽的傘,那一定也別有一番情趣。
(2)小橋下倒映著藍天下的彩雲,憑欄東眺,方亭的倩影散落在水中,伴著小錦魚游動的微波,更有一番天地和情趣。環繞在方亭旁的翠竹,在大雨的洗禮後更是青翠欲滴。近處是依依垂柳,綽綽艷花,她們構成了一幅層次分明色彩斑斕的水彩畫。清晰,明朗,秀麗,又朝氣勃勃。啊!南苑的荷花為小區的人們增添了多少絢麗的色彩,她是我的詩,我的夢,我的憧憬……
(3)夕陽西下,大地在瞬間籠上了一片金黃,荷花池裡水波盪漾。小荷默默地注視著遠方的夕陽,它依然微笑著迎接夜晚的來臨,就這樣默默地。
(4) 我站在白楊樹下,順著彎彎曲曲的荷塘小道,便開始了賞花的旅程,碧波盪漾的顏色不一,紅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我倚在荷塘的欄桿上,浴著陽光,享受這般景色,只見有的已成熟的荷花高高聳起,仰著臉去迎接太陽,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加光彩奪目。而它們的美,也把荷塘裝扮得更加美麗。
(5)溫馨的夏日,陽光散落在池面上,泛起細碎的銀光。池面鋪滿了碧綠的荷葉,荷葉展綠疊翠,大大的綠手掌上滾動著晶瑩剔透的小水珠。朝著密生倒刺的圓柱形葉柄看上去,星羅棋布的荷花襲水踏月,拔雲推霧而來,在翡翠妝砌的舞台吐露絕卉芳華,它們披著粉色夢幻般的沙衣,看上去像小泵娘臉上的胭脂,又像織女遺落在人間的雲霧,它們姿態不一的斜坐在荷葉葉盤上,高貴清雅,如一位千金小姐,有的蓓蕾微綻,像一個剛剛揉開睡眼的小女孩,有的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蜻蜓在荷花上飛旋,贊嘆著荷花的美。我的奶奶養了一池荷花,它長得非常漂亮,花蕊里散發著芬芳撲鼻的香味,讓人聞起來都要陶醉了。
(6) 那場暴雨過後的荷花顯得特別的奪目,在陽光的映射下散出光芒,荷葉也綠得發亮,荷花瓣上的露珠似乎也染上了粉紅色,隨風擺動顯得特別好看。渾濁的荷塘里有錦鯉露出背,雨後的蜻蜓低飛,與舞動的荷花瓣相嬉戲,一派生動的畫卷。
(7)荷花不僅美麗,其果實蓮子還可以食用,蓮子的果肉營養豐富,果肉甜美,中醫上稱可補氣養血。俗話說的好「紅花還得綠葉襯」,如果沒有荷葉,荷花也就不會是這樣生機勃勃了。荷葉寬大,呈深綠色,讓人看了有陶醉在大自然的感覺。
(8)荷花長成後,大片大片粉紅顏色的花瓣上透出一點淡白,讓人看上去那麼美麗,那麼動人。荷花的花瓣不僅看上去美麗,而且摸上去也是一種享受。那柔滑的表面透出亮麗的光澤,花瓣條索纖纖,摸了後讓人有陶醉的感覺。
(9) 荷花柔得似棉,靜得若水。但是烈日不能使其枯萎,風雨不能令它彎腰。它的根,緊扎地下;它的葉,相觸水面。它是那麼地依戀著水和泥土,以至到了秋天,一片片枯萎了的老葉還要落到水中,爛在泥里,為來年護花再盡最後一份力量。
(10)一陣風吹來,荷花荷葉都搖動起來了。此時,我彷彿也成了其中的一員,跟著她們舞動起來,完全陶醉於那迷人的景色中!不一會兒,我從迷人的景色中清醒過來。再看看四周,花紅柳綠,牆畫宜人,再加上池中的綠葉紅花,形成了一幅絕妙的工筆畫。
(11)月光下,彷彿碧玉一樣的荷葉挺立在水中,連成一片,是那樣親密無間。
(12)荷花的花瓣,潔白如玉,花里托著深綠色蓮蓬,蓮蓬向上的一面有許多小孔,裡面睡著荷花的種子。
(13)翠綠的荷葉叢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個個披著輕沙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佇立,嬌羞欲語;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陣陣,沁人心脾。
(14) 靜靜的湖面上布滿了碧翠欲滴的荷葉,像是插滿了密密麻麻的翡翠傘似的,把湖面蓋的嚴嚴實實的。
(15)我一時為之驚愕駐足,那樣似開不開,欲語不語,將紅未紅,待香未香的一株紅蓮!
㈢ 關於「欣賞荷花有感」的句子
1、來到池塘邊,荷花一株株挺立在那兒,它們姿態各異,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張開了兩三片花瓣,有的全部盛開了,有的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有了荷花,當然少不了荷葉的映襯,荷葉像一把把大傘,為這些少女遮風擋雨,使得這些荷花更加粉嫩,更加秀美。
2、炎熱的夏天,太陽照在荷花上真是艷麗多彩,它們給寧靜的池塘增添了一份生機;碧綠的荷葉像個大玉盤襯托著荷花,美麗絕倫。這真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3、我愛荷花池,它雖沒有西湖那樣濃妝淡抹,沒有長江那樣氣勢磅礴,沒有瘦西湖那樣寧靜柔和,就是這樣一個小池子,帶個人們的感覺卻是無景能比的。
4、荷葉們在池塘里召開了擠壓大賽。每片綠油油的荷葉像個大力士,你擠我,我擠你。有些大力士支撐不住了,就被其他大力士擠到了角落裡去。一陣雷雨過後,小水珠像斷了線的珍珠,一粒一粒的爬在荷葉上曬太陽,金光閃閃,非常美麗。有些荷葉是斜過來的,小水珠叭嗒叭嗒地落在池塘里,過一會兒就沒有了聲音。蜻蜓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它落在蓮蓬上,蓮蓬就更加充滿生機。
5、天又暗了一節,荷塘旁的柳樹、楊樹都成了一片朦朧。荷花彷彿在空中飄盪,飄著飄著,一隻青蛙跳進塘里,似乎吵醒了正在睡覺的荷花和荷葉。但一陣風吹來,荷花和荷葉搖了搖又進入了甜美的夢香。
㈣ 描寫荷花的句子,並加以賞析
予(yú)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翻譯:我只喜愛蓮花,因為它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並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空心)的,外形是挺直的,不纏生藤蔓,不枝枝節節,香氣遠播,越發清芬,筆挺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它們),不能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賞析:蓮花,曾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 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 ,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視和厭惡。寫出了蓮花的高貴品質。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牽扯攀附的高尚 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凜然不可侵犯。
㈤ 賞析齊白石的《荷花》
小結:
這幅荷花實際大寫意的中國畫。表現的是秋天池塘荷葉已枯黃,然而荷花還在散發著清香。整個畫面畫的很滿,荷葉大,用墨輕重對比強烈,荷葉、荷花、荷梗、蓮蓬等互相穿插自然有序,那盛開的荷花顏色鮮艷奪目,荷花中間還長出了一個綠嫩的蓮蓬,與那快要成熟的蓮蓬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一種大自然的感覺。
採用中國傳統的繪畫工具:毛筆、墨、中國畫顏料、宣紙。荷葉是用赭石,荷花是用胭脂加曙紅,荷花中的嫩蓮蓬是用綠色。
㈥ 關於荷花的文章加賞析
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注釋]: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
(2)蕃:多。
(3)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著名的詩人。他很愛菊花,常在詩里寫到,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4)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單單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里生出卻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裡洗過卻不妖艷。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7)不蔓不枝:不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節的。
(8)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越。
(9)亭亭:聳立的樣子。
(10)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11)隱逸者:隱居的人。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嘆詞,相當於「唉」。
(15)菊之愛:對於菊花的愛好。
(16)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17)宜乎:宜,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譯文]:水上地上各種草和木的花,可愛的是很多的。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過。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至於愛牡丹的人,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說」,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賞析]:周敦頤,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聞達。他的這種高潔的人品,誠如北宋文學大家黃庭堅所譽:「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而他的傳世散文佳作《愛蓮說》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懷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概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里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裡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 在文章結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煉,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
采蓮曲
作者: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清水芙蓉,紅顏少女,本非同類。然其青春、健康、美麗、純真則相得而益彰。詩人故意將二者合為一處描寫之,令其難分彼此,融洽無間。而少女們美麗、天真、活潑、頑皮、充滿生活情趣的形象既可觀可感,有聲有色,又若隱若現,飄忽綽約,耐人尋味。歌者,采蓮女也。聞歌而覺者,欣賞者也。《歸田詩話》:"葉與裙同色,花與臉同色,故棹入花間不能辨。及聞歌聲,方知有人來也。"《唐詩箋注》:"梁元帝《碧玉詩》:'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意所本。'向臉'二字卻妙,似花亦有情。亂入不見,聞歌始覺,極清麗"。
采蓮曲
崔國輔
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
相逢畏相失,並著木蘭舟。
《采蓮曲》,樂府舊題,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采蓮女娃勞動生活情態,以及她們對純潔愛情的追求等。崔國輔的這首《采蓮曲》就是一首清麗而富有情趣的篇什。
「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漵(xù;序),指水塘邊。「玉」、「金」二字用得很有講究。用「玉」形容塘邊,就比用「綠」顯得明秀、准確、傳神,它能使人想見草茂、氣清、露珠欲滴、風光明媚的景象;玉漵配以鮮花,為主人公的活動設計了明麗動人的環境。金塘的「金」,和前面的「玉」相映增色,讀者可以因此想見陽光燦燦,塘波粼粼,桃腮彩裙,碧荷蘭舟,相映生輝的情景。繪畫學上,很講究「補襯」之色,以「金」色補襯其他顏色,則使和諧的色調更加光彩明艷。金塘的「金」字,正有如此妙用。在這一聯中,「爭」、「亂」二字,也運用是活而有力。「玉漵花爭發」,這句是說,玉光閃閃的水塘之濱,絢麗芬芳的鮮花競相開放。一個「爭」字,把百花吐芳斗艷的繁茂之態寫活了。「金塘水亂流」,塘水本不流動,即使是通河之塘,水也只能朝著一個方向流;但由於有了幾多采蓮輕舟,此往彼返,那塘上的水波便相向迴旋起來;一個「亂」字,寫盡了青年男女們輕舟競采、繁忙不息的勞動情景。詩人不寫人的活動,人的活動自見,只從水波蛇行迴旋的亂流中,便可想見人物的活動情態。
這些江南水鄉的青年男女們天真活潑,對美好的愛情有著大膽熾熱的追求:「相逢畏相失,並著木蘭舟。」情侶們水上相逢,喜出望外,又很擔心水波再把他們分開,於是兩只船兒緊緊相靠,並駕齊驅。「畏相失」,活現出青年男女兩相愛悅的心理狀態,寫盡了情侶間的相互愛慕之情。
詩人很善於捕捉富有詩情畫意的景物,寫得神態逼真,生活氣息濃郁,風味淳樸,是一首活潑清新的抒情小詩,它反映了盛唐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作者】: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㈦ 席慕容 荷花 賞析
席慕容曾說過:蓮的心事,無人能懂。
我是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 俏立在離你最近的小河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開了又謝、謝了又開, 生生世世等待著你愛我的那一天!
當燦爛的陽光點綴著美麗的夏日, 在如水的夜色中我被上銀裝,釀造一個個浪漫溫馨的夜晚,當你與朋友們來到有我的小河邊時;風兒輕輕吹起,讓我婀娜多姿, 牽引著你們關注的目光。有時天空飄揚著綿綿的細雨;在滋潤我寂寞的心靈, 啊...此時此刻!荷花帶雨也有動人的風情!
你看我佇立在水中央,你看我站在綠葉旁, 你看我有時爭齊斗艷,有時孤芳自賞,我心裡其實無限凄涼......我肝腸寸斷,淚珠常常滾落在身旁,我的心在吶喊,我的心在謗惶;因為你愛戀的眼睛裡始終沒有我的影子...... 別怪我出自污泥,別怨我美麗得讓大眾欣賞,但我總是暗然神傷,只能在鮮艷的外表掩飾下,深藏著我的根莖,來年再為你綻放!
無緣的你啊……不是來得太早、就是來得太遲。如何能讓你看見我最美麗的刻?我想,今年的夏天;我仍會盡力展示我的美麗,釋放我的芬芳。希望能留你的視線,因為我們也算是有緣的,天長日久, 相信總有一天, 你溫柔的目光會鎖定在我身上,你贊美的話語及愛戀的眼神;會讓我成為一個名為「蓮」的美麗女人,你會像童話中的王子吻醒沉睡的公主,我滿懷希望的期待著, 期待著某年某月的這一天!
我是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 俏立在離你最近的小河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開了又謝、謝了又開, 生生世世等待著你愛我的那一天!
㈧ 我欣賞荷花擴句。"
我一直都十分欣賞品格高潔的荷花。
㈨ 荷花的詩句以及賞析
描寫荷花的詩句及賞析: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出自南宋詩人楊萬里的《小池》
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隻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後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彷彿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於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現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麼的渺小,卻已經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2.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出自盛唐詩人王昌齡的《采蓮曲》
說女子的羅裙綠得象荷葉一樣,不過是個普通的比喻;而這里寫的是采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風光」,是「賦」而不是「比」了,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艷的風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艷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喻也不算新鮮。但「芙蓉向臉兩邊開」卻又不單是比喻,而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象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把這兩句聯成一體,讀者彷彿看到,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讓人感到,這些采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描寫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實感。
3.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出自南朝詩人民歌的《西洲曲》
首句由「梅」而喚起女子對昔日與情人在西洲游樂的美好回憶以及對情人的思念。自此,縱然時空流轉,然而思念卻從未停歇。接下來是幾幅場景的描寫:西洲游樂,女子杏紅的衣衫與烏黑的鬢發相映生輝、光彩照人;開門迎郎,滿懷希望繼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門采蓮,借采蓮來表達對情人的愛慕與思念;登樓望郎,憑欄苦候,寄情南風與幽夢,盼望與情人相聚。這其中時空變化,心情也多變,時而焦慮,時而溫情,時而甜蜜,時而惆悵,全篇無論是文字還是情感都流動纏綿。
4.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自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5.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出自宋代詩人姜夔的《湖上寓居雜詠》
花園的圍牆曲曲折折,柳樹在夜色中昏昏暗暗,若隱若現,人靜山空,小窗內射出一盞孤燈的亮光。
池塘里荷葉像雲彩一樣彌滿並送來陣陣香氣,一隻小船搖曳著,乘著夜色馳向蕭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