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花園
Ⅰ 彭德懷的警衛員
彭德懷元帥的警衛員自紅軍時期起,應有不少,但估計現在在世的很少了;最為知名的應為從抗美援朝到「文化大革命」爆發後一直伴隨他的警衛參謀景希珍同志,這位老人也不幸於2010年在北京去世了,享年80歲。
景希珍(1930—2010.7.7),生於山西省洪洞縣北營村。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後至1966年,景希珍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的警衛參謀。
1959年「廬山會議」後,彭德懷被罷官遷往京郊的掛甲屯吳家花園居住,他一再勸告過景希珍、綦魁英(秘書)、趙鳳池(司機)等工作人員多次,要他們離開自己,他不願影響上級組織對他們的提拔任用,但是景希珍等三人堅決不願離開,表示要永遠追隨彭德懷;1965年底,景希珍等隨擔任大三線副總指揮的彭德懷前往四川成都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彭德懷遭受沖擊,被紅衛兵揪上火車押往北京批鬥,景希珍、綦魁英拚命擠上火車,暗中保護他們已經跟隨多年的敬愛的彭德懷,彭德懷在車廂見到他們時感動得淚流滿面……
景希珍因彭德懷冤案牽連而在四川省分配工作,1970年開始擔任四川省資陽縣人民武裝部助理員、副部長、政委等職;1978年12月,彭德懷元帥的冤案平反昭雪後,景希珍和綦魁英帶著彭德懷的骨灰盒從成都乘坐飛機回到北京,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彭德懷、陶鑄同志追悼大會。
景希珍於1979年春天調回北京,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檢察院副檢察長、總參政治部干休處政委等職務,1989年7月離休。
景希珍懷著對彭德懷元帥的深深懷念之情,親自口述了《在彭總身邊》(丁隆炎執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跟隨彭總》(李太友整理,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等書,這一類懷念彭德懷元帥的書籍出版後在全國反響巨大。
Ⅱ 求小學課文《一分試驗田》
目前只找到這么多
為了積肥,彭總想了很多辦法。他到處收集人糞尿,還下水塘去挖塘泥。一天早晨,有人跑來告訴我,彭總下水塘撈魚去了。我趕忙跑去,只見彭總捲起褲腿,兩腿沾滿了泥,身上也弄臟了,正踩著塘邊的濃霜,提著一筐塘泥走上岸來。我跺著腳大喊:「咳!這么冷,小心您的腳……」
彭總的腳在西北戰場上凍傷過。那是打過了一場大仗,一個戰士困極了,倒在雪地里就睡著了。彭總把大衣脫下來蓋在戰士身上,沒想到自己也倒在雪地里睡過去了。這些年來,每逢氣候突然變化,他的腳就腫脹酸痛。
天這么冷,他下水去挖塘泥,怎麼受得了!我趕上去奪過他手裡的筐,勸他說:「快洗洗腳,把鞋穿上吧,老總!」彭總朝我一個勁兒地揮手:「你不懂!你不懂!幹活兒不會凍腳,停下來才要凍壞哩。」說著又跑去撿工具。我看見他那雙赤腳站著直打顫,連忙脫了鞋襪下了水塘。一會兒,大家也來了,幫彭總把塘泥運上了岸。彭總累得滿頭大汗,望著一大堆塘泥說:「池塘挖深了,肥料也有了。今天一天就能曬個半干,把它上到咱們的一分試驗田裡,肥得很哩。」
Ⅲ 蘇州園林包括哪幾個園林
蘇州園林是對中國江蘇省蘇州山水園林建築的統稱。蘇州園林又稱「蘇州古典園林」, 以私家園林為主。起始於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吳王闔閭時期,公元前514年),形成於五代,成熟於宋代,興旺鼎盛於明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一百七十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十九處。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勝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蘇州園林主要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怡園等。
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
Ⅳ 求朱光潛的文章《補舊》全文,謝謝!
補舊
丁隆炎著
來到吳家花園,起初組織上還是要給彭總派護士、派公務員,他不要,他說:「我沒有病,要什麼護士,現在是個閑人了,還要人家來打掃衛生、料理生活,那真是豈有此理!」
從此,一切生活上的事,如掃地、洗衣服、補衣服,都是彭總自己動手。他的夫人浦安修同志那時在北師大做領導工作,只有星期日才回來。
冬天來到的時候,彭總找出了他的舊棉衣在屋檐下補著,一邊曬太陽,我看他幹得十分吃力,對他說:「眼花手笨的,還是我來吧。」他說:「你呀,未必有我這兩下子。」
我接過一看,針腳整齊,橫是橫,豎是豎的,補得就是不錯。彭總從老花鏡上邊看著我,有些得意地說:「多多評頭論足吧。」就在這次,他給我談了他的身世:他童年喪母,家庭很窮,他不但要給人家當苦工,還要照顧兩個弟弟。「那時候,什麼活沒干過,什麼苦沒吃過?」彭總感觸很深地說:「今天,住到這個圓明園,皇帝老子住過的地方啊!」
他的這身棉衣,是在抗美援朝期間,有次回國來,為了外出方便買來穿上「打掩護的」。質料很一般,外頭連罩衫也沒有。就是這身棉衣,伴著他在吳家花園度過了六七個寒冬,後來又穿著它到了西南。直到他被林彪、江青派來的一夥人揪上北京,我們最後分別時,他穿的還是這件黑藍顏色、上頭閃著一層油光的土布棉衣。
記不得是哪個冬天了,也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彭總在院子里補衣服,我帶著家裡人照相玩,走過他面前,故意逗趣地說:「這位大爺,照相吧?」我們都以為他不會乾的,還會說,「我這個人長得丑」之類的話,誰知這一回他抬起頭來,笑呵呵地坐正了,說:「照相吧!」
笑聲中,我給他拍了一張「老人補舊」的照片。
這張照片的主人已經不在人世間了,照片本身也在一場浩劫中化成了灰燼,但是當時的情景,卻永遠留在我和妻子的心中。
--摘自《在彭總身邊》
Ⅳ 萊蕪市有多少村
原山東省萊蕪市,已於2019年1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地級萊蕪市。截止2019年8月,萊蕪區轄7個鎮(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05個行政村(居)。
萊蕪區:
山東省濟南市轄區,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山東麓。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縣委縣政府駐口鎮,1953年秋縣委縣政府由口鎮遷至萊城,相繼隸屬泰安專署、濟南市、泰安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8月改為縣級萊蕪市,由泰安市代管。
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萊蕪市由縣級市升為地級市,轄萊城、鋼城兩個區。
2019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
位置境域:
位於山東中部,齊魯腹地,泰山東麓,地理坐標為北緯36°.02'46″~36°.33'10″,東經117°.19'0″~7°.58'05″,北以齊長城與濟南市章丘區相鄰,東靠淄博市博山區和沂源縣,南接濟南市鋼城區和新泰市,西連泰安市岱嶽區。
(5)吳家花園擴展閱讀
濟南市:
山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半島中西部、華北平原中部。
行政區劃:
截止2019年,濟南市共轄1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10個市轄區、2個縣,分別是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萊蕪區、鋼城區、平陰縣、商河縣。
位置境域:
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交界。處於北緯36°40′,東經117°0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