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荷花
①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首詩的全詩是什麼作者等等……
這不是一首詩,是一副對聯,為清代劉鳳誥描繪濟南風光的著名對聯。
清嘉慶九年(1804年)夏,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與山東巡撫、書法大家鐵保,曾在鐵小滄浪宴飲,興致勃然,劉氏即席賦得聯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鐵保即席書丹。此聯石刻至今嵌在庭園西廊壁洞門兩側,已成為形容濟南古城風貌的名聯佳句。
這兩句是寫大明湖風光的美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1)四荷花擴展閱讀:
1、美景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勝古跡爭輝,固有「泉城明珠」之譽。沿湖八百餘株垂柳環繞,柔枝垂綠,婀娜點水。
湖中現有四十餘畝荷池,碧葉田田,白荷紅蓮,交相輝映,爭奇斗艷,荷香飄溢,沁人心脾。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時有魚兒跳波,偶見鳶鳥掠水。碧波之上,畫舫穿行,小舟盪波。各處遊客雲集,指點觀賞,歡聲笑語,一派繁華景勝,儼若北國江南。
2、詩句
大明湖以它的秀美風姿贏得了古往今來眾多人士的詠贊篇章: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蘆雪,春色楊煙,鼓枻其中,如游香國。
3、人物
大明湖便隨著這佳句文章廣為流傳,聞名遐邇。加之解放後的多次修繕擴建,疏浚清淤,姿容更加秀麗,成為濟南著名風景游覽區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內外遊客,每年客流量約在一千二百萬人次左右,位居濟南眾公園之首。
② 聊齋艷譚4荷花三娘種子下載
不要再魯了!一次都不能有了!意念上也得斷掉!朋友你可以搜《戒為良葯》這本書看看,不泄為補,好葯,好書!或者到網路jie se貼吧看看!
再魯身體就廢了,頭腦變蠢了,記憶力, 理解力, 衰弱了!以後見到女人,直不起來了!所以,戒了! 「網路 jie se貼吧」
③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全詩是什麼
這不是一首詩,是一副對聯,為清代劉鳳誥描繪濟南風光的著名對聯。
清嘉慶九年(1804年)夏,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與山東巡撫、書法大家鐵保,曾在鐵小滄浪宴飲,興致勃然,劉氏即席賦得聯語:「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鐵保即席書丹。此聯石刻至今嵌在庭園西廊壁洞門兩側,已成為形容濟南古城風貌的名聯佳句。
這兩句是寫大明湖風光的美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3)四荷花擴展閱讀
大明湖歷史悠久,湖名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濟水注》中便有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龍潭一帶,而現今大明湖一帶水域則名「歷水陂」。
大明湖勝景自唐代起就名揚四海。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曾鞏任齊州(即今濟南)知州時,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恆定,並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橋,使之漸成游覽景觀。
明代重修城牆,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經過歷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麗景色。
1958年濟南市政府將大明湖一帶正式闢建為大明湖公園,經過疏浚清淤、修繕擴建,砌築了湖岸,美化了園容,恢復重建了名勝古跡,增添了茶社飯店、遊船和游樂設施,使之舊貌變新顏,姿容勝往昔,成為濟南乃至全國著名風景游覽區。
④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全詩
清人--劉鳳誥的對聯,描寫的是大明湖.
在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大門的楹柱上有一副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幅楹聯將濟南風光特徵概括得恰到好處,吸引了大量的遊客。這幅楹聯的作者就是被譽為「江西才子」的劉鳳誥。
若有用,望採納,謝謝。
⑤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出自哪詩、誰寫的以及詩意
是一副贊美濟南大明湖的對聯,作者是劉鳳誥,清代時期人物。
對聯大意是:大明湖的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倒映在湖水中。
(5)四荷花擴展閱讀:
這是山東濟南大明湖鐵公祠(祀明人鐵鉉)的楹聯,是劉鳳誥看到大明湖的精緻寫下的對聯,寫的是大明湖風光的美麗。
清嘉慶九年(1804年)夏,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與山東巡撫、書法大家鐵保,曾在鐵小滄浪宴飲,興致勃然,劉氏即席賦得聯語: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鐵保即席書丹,此聯石刻,至今嵌在庭園西廊壁洞門兩側,已成為形容濟南古城風貌的名聯佳句。
寫下這副對聯的是江西大才子劉鳳誥,劉鳳誥(1761年-1830年),字丞牧,號金門,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進士,高中探花,乾隆稱劉鳳誥為「江西大器」。
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什麼意思
這句詩是山東濟南大明湖鐵公祠的楹聯。
意思:大明湖的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倒映在湖水中。
⑦ 四面荷花別樣紅的下一句是什麼
四面荷花別樣紅。下一句是:
八方荷葉翡翠盤。
⑧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的翻譯
原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紅。
譯文: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1、語出劉鳳誥《詠大明湖》。
2、作者:劉鳳誥(1760年-1830年),字丞牧,號金門,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進士胡長齡榜第三人(文探花)。乾隆稱劉鳳誥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稱他為「江西才子」 。
著有《存悔齋集》三十二卷、《五代史記注》七十四卷、《江西經籍志補》四卷等。
劉鳳誥在乾隆年間被封為太子少保,擔任過吏、戶、禮、兵四部的侍郎,又稱卿貳;劉鳳誥為乾隆探花,曾任湖北、山東、江南主考官和廣西、山東、浙江學政,權衡選拔文士,名聲遠播 。1821年(道光元年),因病呈請回家調理。1830年(道光十年),病逝於江蘇揚州
3、劉鳳誥出口成聯的故事,在萍鄉民間傳為美談。他所作對聯,亦庄亦諧,亦雅亦俗,亦情亦理。如石觀前神廟戲台聯:「鐵錘是鐵,鐵砧也是鐵,鐵錘打鐵砧,還是鐵打鐵;做戲是人,看戲亦是人,台下看台上,又是人看人。」石觀前帝鍾岩神廟戲台聯:「聚首觀前人,善惡攸分報不爽;留心聽古調,金石相應韻自清。」油榨房聯:「生意原在撞;發財本要尖。」據傳,劉鳳誥點為探花歸家,萍鄉民眾歡欣鼓舞,社會名流設宴於興賢庄(即後之文昌宮),宴後,請劉鳳誥書聯於文昌帝君神座前。他揮毫潑墨書上聯:「帝乃誕敷文德」。在場者均認為引用古書中的句子贊頌文昌帝君實在得當,而續配下聯則有難度了,個個拭目待之。劉鳳誥胸有成竹,不假思索,運筆又書:「天之報施善人。」這又是借用《史記》中的句子。滿座驚嘆劉鳳誥學富五車,才思敏捷,集句巧妙,切合實際。呼應了人稱劉鳳誥之父為劉善人。
⑨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對聯賞析
是山東濟南大明湖鐵公祠(祀明人鐵鉉)的楹聯,作者不詳。一說是劉鳳誥的對聯。寫大明湖風光的美麗-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著楊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不僅對濟南的地理環境進行了描寫,而且通過「荷花」「柳」「山」「湖」等景物的描寫來映襯出濟南獨特而美麗的風景,融請於景,借景抒情,短短一句詩就將作者內心深處對濟南美景的無限贊美之情給抒發出來,不失為絕句。
⑩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意思是什麼啊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濟南的獨特風光,而不僅僅是描寫大明湖的風光,表明濟南這個地方山水風景俱佳,氣候溫暖適宜。
濟南自然風光秀麗,自古就有「泉城」之美稱。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負盛名,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之譽,這些泉,縱橫分布,錯落有致,有72名泉之說,而趵突泉為名泉之首。眾泉匯流成的大明湖周圍千佛山、五峰山、靈岩寺雲山等構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獨特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