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讀後感
① 六年級 語文課 桃花心木 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讀後感是什麼150以上
桃花心木
文章主要介紹了作者出於好奇心,問一位種植桃花心木的人為什麼不去澆水而使樹苗枯萎,種樹人回答說如果每天澆水,樹便養成了依賴心理,如果今後離開呵護,就會枯死。告訴我們,要學會獨立自主,不怕困難與艱辛。
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桃花心木》後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使我懂得了,假如過於依靠別人、自己不動手做事,就不能把握生存本領,終將被社會所淘汰的道理。
課文《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種樹喻育人的文章,它借種樹人給樹澆水不定時不定量的方法說明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生活的人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把握生存的本領。
「假如我天天都來澆水,天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靠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了澆水,樹苗就會枯萎得更多。」種樹人說的這句話很有道理,假如天天給樹苗澆水,樹苗的根就會浮在地表上,只吸土地表面的水,不能深入地下尋找水源,而一旦停止了澆水,樹苗沒有了水源,自然就會枯萎。樹是如此,人又能怎麼樣呢?
人也是一樣!不能過於依靠別人,假如一個人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就會產生依靠的心,無所事事,從而不去觀察社會,研究生活,只能看到表面部分,不理解內涵。
就如一則笑話所說:有一天,一位富翁問自己那大腹便便、懶惰的兒子:「米是從哪裡來的?」兒子平時只見過廚子從麻袋裡把米拿出來,便不加思考的說:「從麻袋裡來。」正是因為這位富翁的兒子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所以只看到了表面的東西,以至於米從哪裡來都不知道。一旦他依靠的人去世了,他終將失去所擁有的一切。
② 讀5年級教材《桃花心木》有感
今天,我讀了《桃花心木》後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使我懂得了,如果過於依賴別人、自己不動手做事,就不能掌握生存本領,終將被社會所淘汰的道理。課文《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種樹喻育人的文章,它借種樹人給樹澆水不定時不定量的方法說明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生活的人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掌握生存的本領。
「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了澆水,樹苗就會枯萎得更多。」種樹人說的這句話很有道理,如果每天給樹苗澆水,樹苗的根就會浮在地表上,只吸土地表面的水,不能深入地下尋找水源,而一旦停止了澆水,樹苗沒有了水源,自然就會枯萎。樹是如此,人又能怎麼樣呢?人也是一樣!不能過於依賴別人,如果一個人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就會產生依賴的心,無所事事,從而不去觀察社會,研究生活,只能看到表面部分,不理解內涵。就如一則笑話所說:有一天,一位富翁問自己那大腹便便、懶惰的兒子:「米是從哪裡來的?」兒子平時只見過廚子從麻袋裡把米拿出來,便不加思索的說:「從麻袋裡來。」正是因為這位富翁的兒子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所以只看到了表面的東西,以至於米從哪裡來都不知道。一旦他依賴的人去世了,他終將失去所擁有的一切。
以前,我也十分依賴父母,都十歲了,早上起床還要父母幫我穿衣服。在讀了《桃花心木》後,使我明白了過於依賴別人是不行的,只有靠自己努力奮斗,才能掌握生存的本領,不被社會所淘汰
③ 求助作文 讀桃花心木有感
讀《桃花心木》有感
當我一看到《桃花心木》這個題目時,我心想:寫樹的,肯定不好看,也就沒看這篇文章。可當我無聊的時候就拿出來看了,剛開始讀,我已經被這篇文章所深深吸引住了,這篇文章寫的棒極了!
文章講的是一位種樹人,為了是桃花心木長成百年大樹,運用了科學的辦法但作者一開始不明白,當種樹人說了「謎底」的時候,作者才恍然大悟,並悟出了做人的哲理。
是啊,每一次的困難對於我們來說是生活的考驗,而每一次的失敗對於我們來說是下一次的經驗,在不確定生活的人,會培養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並會把很少的養料轉化為巨大的力量,努力生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要有長時間的磨煉,就會又很大的收獲;只要你勇敢地面對困難,不怕挫折,成功永遠屬於你!
我羨慕冒險小虎隊中三位「小虎」,無拘無束,並經歷無數次考驗,我羨慕德國才14歲的小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我羨慕……
我羨慕的人雖然不多,但我能做到嗎?全中國的小學生能做到嗎?中國雖然有所發展,但中國能比上美國嗎?為什麼,為什麼比不上美國?因為中國,中國的少年像被關在籠子里的小鳥,被家長管著,浪費了童年,這個大好時光!每個人一生中只有一次童年,浪費了就再也沒有了。
大家都聽說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吧!為什麼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呢?因為那些窮人的孩子從小就開始過獨立的生活,根本沒有半點依賴家長的心,他們就像桃花心木樹苗一樣,靠著自己找到它們必須擁有的水源,才能生活下去!
每當孩子想幫家長做事時「去去去,學習去!」家長都是這句話,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去鍛煉,去擁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愛孩子,就應當讓他去面對困難,去戰勝勝困難;愛孩子,就應該解開學習之鎖,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生活;愛孩子,就應當讓他不要虛度童年,外面的世界是美麗的,是美好的,是精彩的;愛孩子,就應該讓孩子到社會中去分清是非,分清好壞,社會站穩腳!
家長們,醒悟吧!讓我們在天空中飛翔,自由自在,讓我們在海洋中遨遊,無拘無束,讓我們在大自然母親的懷抱中去體驗生活,去感悟生活吧!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更好的面對人生,更好的去把握我們的未來,更好的來展示我們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
④ 桃花心木讀後感800字(要聯系生活實際)
《桃花心木》讀後感800字
當我一看到《桃花心木》這個題目時,我心想:寫樹的,肯定不好看也就沒看這篇文章,可當老師讓我們預習這篇課文時,我才讀的,剛開始讀,我已經被這篇文章所深深吸引住了,這篇文章寫的棒級了!
文章講的是一位種樹人,為了是桃花心木長成百年大樹,運用了科學的辦法但作者一開始不明白,當種樹人說了「謎底」的時候,作者才恍然大悟,並悟出了做人的哲理。
是啊,每一次的困難對於我們來說是生活的考驗,而每一次的失敗對於我們來說是下一次的經驗,再不確定生活的人,會培養出一顆獨立的心,並會把很少的養料轉化為巨大的力量,努力生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要有長時間的磨煉,就會又很大的收獲;只要你勇敢地面對困難,不怕挫折,成功永遠屬於你!
我羨慕冒險小虎隊中三位「小虎」,無拘無束,並經歷無數次考驗,我羨慕德國才14歲的小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我羨慕……
我羨慕的人雖然不多,但我能做到嗎?全中國的小學生能做到嗎?中國雖然有隨發展,但中國能比上美國嗎?為什麼,為什麼比不上美國?因為中國,因為中國的少年像被關在籠子里的小鳥,被家長管著,浪費了童年,這個大好時光,童年無忌啊!
大家都聽說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吧!為什麼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呢?因為那些窮人的孩子從小就開始過獨立的生活,根本沒有半點依賴家長的心,他們就像桃花心木樹苗一樣,靠著自己找到它們必須擁有的水源,才能生活下去!
每當孩子想幫家長做事時「去去去,學習去!」家長都是這句話,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她)去鍛煉,去擁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愛孩子,就應當讓他(她)去面對困難,去戰勝勝困難;愛孩子,就應該解開學習之鎖,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生活;愛孩子,就應當讓他(她)不要虛度童年,外面的世界是美麗的,是精彩的;愛孩子,就應該讓孩子到社會中去分清是非,分清好壞,在社會站穩腳!
家長們,醒悟吧!讓孩子在天空中飛翔,自由自在,讓孩子在海洋中遨遊,無拘無束,讓孩子在大自然母親的懷抱中去體驗生活,去感悟生活吧!
⑤ 桃花心木讀後感30字
《桃花心木》這篇文章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教育了我們什麼事都要自己努力,不能依賴他人.要鍛煉出一顆獨立自立的心x.
⑥ 讀「桃花心木」有感200字。
好幾篇呢好好看看,自己選哦!呵呵
在「三八」婦女節這一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作者看到一個人栽種桃花心木苗。奇怪的是,這個人澆水的時間很不規律,而且澆水的量也是多少不一。作者好奇地問那個種樹人,才知道如果有規律地澆水,樹會慢慢地長得柔弱不堪,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成活率才高,也會很強壯。
讀完這篇文章,帶給了我很深的感受,就像文中的一段話「他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想不到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比較經得起生命的考驗。因為在不確定中,我們會養成獨立自主的心,不會依賴。在不確定中,我們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雨情感的感知。在不確定中,我們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我對12年幾乎沒有什麼困難,甚至壓力也很少。可是,有點兒芝麻大的小事兒,我就會有很大的壓力,也會有壓抑感。所以,我總是生活在焦慮中。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緊緊張張。看完這篇文章,我才發現:其實沒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這么忙。遇事應該分清大和小,沒必要把一切全部弄得完美無暇。
通過和媽媽交流,我發現其實媽媽對我的教育也和種樹人相仿。她對我對批評就是對我對關心和愛,無非是希望我能做一個好孩子。我為何不化被動為主動,力爭上游,多讓媽媽省省心呢?於是,我決定努力發揚自己的優點,克服自己的缺點,開始准備沖刺啦!
今天正好是三八節,我想,這就是我送給媽媽最好的禮物吧。
「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經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我的摘錄本里摘抄著這樣一個句子。每當我翻開摘錄本看到這句話時,我就會想起《桃花心木》這篇文章。
《桃花心木》主要內容是寫:鄉下老家屋旁的空地上種著許多桃花心木苗,種樹人給樹澆水不是定時定量的,而是模仿老天下雨,讓桃花心木在不確定中長成百年大樹。
文章最後提到人和樹一樣,也要在你不確定中生活,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覺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以前,我有一個毛病,就是在學習中一遇到難一點的題,就馬上問爸爸,爸爸老說我不愛動腦,依賴別人。我聽了總是嘟著嘴說:「不懂就問嘛!」但自從我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深有感觸。對啊!我平時老依賴爸爸,養成了依賴心理,要是考試時碰上了一道難題,那我怎麼辦?所以我決心改了這個毛病。現在,遇到難題,我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實在不會了,再問爸爸,爸爸說我變了,懂得獨立思考了!
我們就如同小鳥,鳥巢是我們溫暖的家,我們這些小鳥總不能整天待在巢里,筍父母捕食回來就吃吧!假如有一天,父母去了很遠的地方,留下我們,那我們這些小鳥該怎麼辦?又不會獨立生活,只有等白白餓死了!
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學會獨立自主。
記得在兩年前,家人帶我去茂名人民廣場玩,那兒有一個大草坪。我們走累了,坐在草坪邊的石椅上。這時,我看見一對父母推著嬰兒車走過來,嬰兒車上坐著一位大約兩歲的小男孩。小男孩看見草坪上有許多小朋友在玩,他的心也動了,也想加入他們的隊伍。他媽媽會意了,把他抱出來,放下地,讓他自己走去玩。小男孩大約是剛學會走路吧,他走起路來踉踉蹌蹌的,沒到五步,他就摔倒了!小男孩哭了,用乞求的眼神望著父母,似乎想讓他們把他扶起來。我望向那對父母,似乎想讓他們把他扶起來。我望向那對父母,只見那媽媽想去扶起小男孩,但爸爸卻阻止了她,說:「讓孩子自己站起來!」我當時聽到這句話,不由地對這位爸爸升起了一股敬佩之情。那媽媽此時一定很焦急,從她周期眉頭就可以看出了,那爸爸顯得毫不在乎,不過我相信,他一樣是替兒子焦急的。那對父母表情不一樣,但他們都是用鼓勵的目光看著孩子的。小男孩見父母不來扶他,他哭了一會兒也不哭了,站起來擦乾淚水,拍拍手去玩了!
後來,我才知道,這是「獅子育兒法」。韓國正流行呢!所謂的「獅子育兒法」也就是讓孩子從懂事起,就獨自一人解決面臨的困難。讓他們過早認識社會,早日一人踏入社會。當然,在孩子最需要大人時,父母還是會出手「相助」的。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存在一顆依賴心,要自己獨自想辦法解決面臨的種種困難,突破種種難關,這樣的人才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才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前幾天,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了台灣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桃花心木》。
這篇文章主要寫作者鄉下老家屋旁,有一塊非常大的空地,租給人家種桃花心木的樹苗。種樹人育苗卻沒有規律,作者感到很奇怪。後來,作者從種樹人的話中,明白了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樹木克服依賴心,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從而長成百年大樹。作者從中感悟到一個育人的道理:人只有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生活,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主動地鍛煉自己意志,才能學會獨立自主地生活,健康地成長。
是呀!讀了這篇文章,我也有與作者同樣的感受。許多人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在挫折中奮發努力,取得了輝煌。比如,諾貝爾,他在發明炸葯的過程中,遭遇了多少次挫折,付出了血的代價。在實驗中,他的弟弟被炸死,他的父親被炸得殘廢,他自己也曾被炸得滿身鮮血,但他堅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正是因為這樣,諾貝爾一身中共取得129項發明專利。再比如張海迪下身癱瘓,可她人癱志不癱。有時,病魔使她痛苦萬分,但是,張海迪卻憑著驚人的毅力,努力和病魔作斗爭,在人生中取得了許多輝煌。
讀了這篇文章,我很慚愧,想起我自己,在家中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旦在生活中遇到困難,都要靠父母。自己完全經不起生活的考驗,如果我離開了父母,該怎麼辦?所以,我暗暗下決心,今後遇到困難,要自己努力克服,不依賴別人,使自己學會生存,健康成長。
⑦ 桃花心木讀後感200字
我們不再做溫室里的花朵,做一個桃花心木那樣的百年大樹,勇敢的迎接狂風暴雨的挑戰,經歷無數次的困難與挫折。只要靠自己努力奮斗,你就會成為生活中的讀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後,我深有所感。我知道了樹苗要長成百年大樹,不僅要靠別人給它澆水,更重要是靠自己找水源,拚命紮根,才不會在惡劣的環境中枯死。如果樹苗養成了依賴性,即使長成大樹,但一旦遇到狂風和暴雨,就會連根拔起。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當你遇到一道難解的應用題,便去抄襲別人的答案。這樣做只會害了自己,失去一次鍛煉自己思維的機會,使自己養成了依賴的習慣。
其實人和樹木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經常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懦弱的人只會退縮,向困難低頭;意志堅強的人不會被困難嚇倒,而是向困難招手,向困難挑戰!身殘志堅的張海迪阿姨雖然雙腿癱瘓了,坐著輪椅,不能「行走」,但她依然頑強奮斗,熱愛生活,堅持不懈地寫作,寫出了一篇又一篇優秀的文章。
「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當讀到這里時,我眼前浮現出一位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游歷了整個歐洲的情景。她是個做事有計劃、果斷、膽大而心細的女孩。我從心底欽佩她,要向她學習獨立自主的精神。從她身上我明白到了:了解社會,必須親身去體驗,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精彩。
⑧ 桃花心木讀後感20篇
讀了《桃花心木》這篇文章後,我深有所感。我知道了樹苗要長成百年大樹,不僅要靠別人給它澆水,更重要是靠自己找水源,拚命紮根,才不會在惡劣的環境中枯死。如果樹苗養成了依賴性,即使長成大樹,但一旦遇到狂風和暴雨,就會連根拔起。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當你遇到一道難解的應用題,便去抄襲別人的答案。這樣做只會害了自己,失去一次鍛煉自己思維的機會,使自己養成了依賴的習慣。
其實人和樹木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經常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懦弱的人只會退縮,向困難低頭;意志堅強的人不會被困難嚇倒,而是向困難招手,向困難挑戰!身殘志堅的張海迪阿姨雖然雙腿癱瘓了,坐著輪椅,不能「行走」,但她依然頑強奮斗,熱愛生活,堅持不懈地寫作,寫出了一篇又一篇優秀的文章。
「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當讀到這里時,我眼前浮現出一位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游歷了整個歐洲的情景。她是個做事有計劃、果斷、膽大而心細的女孩。我從心底欽佩她,要向她學習獨立自主的精神。從她身上我明白到了:了解社會,必須親身去體驗,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精彩。
讀完課文,掩卷沉思: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的環境里,但今天的社會是充滿競爭的社會,因此擁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對我們來說是多麼重要!
⑨ 桃花心木讀後感500字
前幾天,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了台灣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桃花心木》。
這篇文章主要寫作者鄉下老家屋旁,有一塊非常大的空地,租給人家種桃花心木的樹苗。種樹人育苗卻沒有規律,作者感到很奇怪。後來,作者從種樹人的話中,明白了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樹木克服依賴心,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從而長成百年大樹。作者從中感悟到一個育人的道理:人只有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生活,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主動地鍛煉自己意志,才能學會獨立自主地生活,健康地成長。
是呀!讀了這篇文章,我也有與作者同樣的感受。許多人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在挫折中奮發努力,取得了輝煌。比如,諾貝爾,他在發明炸葯的過程中,遭遇了多少次挫折,付出了血的代價。在實驗中,他的弟弟被炸死,他的父親被炸得殘廢,他自己也曾被炸得滿身鮮血,但他堅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正是因為這樣,諾貝爾一身中共取得129項發明專利。再比如張海迪下身癱瘓,可她人癱志不癱。有時,病魔使她痛苦萬分,但是,張海迪卻憑著驚人的毅力,努力和病魔作斗爭,在人生中取得了許多輝煌。
讀了這篇文章,我很慚愧,想起我自己,在家中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旦在生活中遇到困難,都要靠父母。自己完全經不起生活的考驗,如果我離開了父母,該怎麼辦?所以,我暗暗下決心,今後遇到困難,要自己努力克服,不依賴別人,使自己學會生存,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