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作品
Ⅰ 中國畫荷花作品名字都有什麼
中國畫荷花作品名字有:《夏荷》《河池仙影》《蒲塘秋影》《映日紅》《朱蓮》《亭亭玉立》《潑墨荷花》《荷塘翠羽》《大千荷》《墨荷》《芙蓉圖》等等數不勝數。。。
Ⅱ 荷花得獎作品
荷花得獎作品清早,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
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 還
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
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
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
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
夢……
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參考資料:http://www.zjgsyxx.com/ztwz/1/hehua/kw.htm
課本上改動了一點 給你原文
詩的材料
葉聖陶
今天清早進公園,聞到一陣清香,就往荷花池邊跑。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大圓盤,碧綠的面,淡綠的底。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有姿勢完全相同的嗎?沒有,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都可以畫寫生畫。我家隔壁張家掛著四條齊白石老先生的畫,全是荷花,墨筆畫的。我數過,四條總共畫了十五朵,朵朵不一樣,朵朵都好看,如果把眼前這一池的荷葉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比齊白石老先生更大了。那畫家是誰呢……
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一身雪白的衣裳,透著清香。陽光照著我,我解開衣裳,敞著胸膛,舒坦極了。一陣風吹來,我就迎風舞蹈,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呢,這不就像電影《天鵝湖》里許多天鵝齊舞蹈的場面嗎?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下邊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周行、李平他們在池對岸喊我,我才記起我是我,我不是荷花。
忽然覺得自己彷彿是另外一種東西,這種情形以前也有過。有一天早上,在學校里看牽牛花,朵朵都有飯碗大,那紫色鮮明極了,鑲上一道白邊兒,更顯得好看。我看得出了神,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牽牛花,朝著可愛的陽光,仰起圓圓的笑臉。還有一回,在公園里看金魚,看得出了神,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條金魚。胸鰭像小扇子,輕輕地扇著,大尾巴比綢子還要柔軟,慢慢地擺動。水裡沒有一點兒聲音,靜極了,靜極了……
我覺得這種情形是詩的材料,可以拿來作詩。作詩,我要試試看——當然還要好好地想。
Ⅲ 荷花圖的作品鑒賞
此為張大千的「荷花圖」,水墨紙本,長120厘米,寬62厘米。
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只見兩片卓然飄逸的巨型荷葉,在晨風的吹拂下,傲然地隨風舒展著筋骨,而荷葉疏影中一朵高雅潔白的荷花已悄然綻放;兩枝白嫩無瑕的荷花騰空而出,花蕾中正孕育著靈動鮮活的生命,含苞待放。那種超凡脫俗、生機盎然、蒸蒸日上的美麗與意蘊,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尤其是其純熟的功底與老辣的技法,於渾朴中見清秀,於灑脫中含縝密,於酣暢中寓意蘊,令人稱道折服。其用筆魯朴疏狂,持搏雪傲霜之氣;架構自然忘形,汲天地靈氣之精;潑墨淳厚飄逸,擁瀟灑儒雅之神,讓人嘆為觀止。
Ⅳ 張大千荷花圖的作品欣賞
(1935年作)的尺寸為:179×66cm。畫作上的鈐印為:「張爰(白文)大千(朱文)」。畫作上的款識為:「孤鸞室乙亥十月寫此供奉,張爰。」
畫作為1935年(農歷乙亥年)十月,其歲時為謝玉岑先生所作,畫上題有「孤鸞室」三字,「孤鸞」是謝先生中年後常用的齋名。
畫作中有藏於荷葉間的白荷花數朵。大千先生曾說有詩詠白荷花曰:「人品誰如花浩盪,文
心可比藕玲瓏。」意思是說若有人其人品、人格有如荷花那麼「浩盪」,那麼其文、其畫之心,定即可比蓮、藕那麼錦綉玲瓏。
張大千先生的題為「孤鸞室」的《張大千荷花圖》,畫中主要的兩柄如傘之荷,通天徹地,荷梗剛勁又婀娜,其姿其態優美無比,正如高鳳翰詩中說的「五尺長」,但這種感覺又何止「五尺長」,簡直是石濤詩中那「十丈不勝花」。是荷,卻更是蓮,比蓮更美,更生動。那荷葉的畫法,實可說不知是怎麼畫的,是極為隨意的「破筆」卻很是和諧,很是統一;是墨,是色,是從心所欲的揮灑,是天真爛漫的潑墨,反而更顯變化之無窮無盡。他一次與弟子糜耕雲談話時說:「中國畫重在筆墨,而荷花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畫荷,最易也是最難,易者是容易入手,難者是難得神韻。畫荷主要在於畫荷葉及荷梗。」畫作恰好說明了他自己的旨意,所以他創作了「十丈」的「不勝花」。畫家作畫是不能盲目的,必須有自己的「主見」,必須要「立意」,必須要「胸有成竹」,必須要「意在筆先」。只有這樣,畫中的「筆和墨」才會生動,才能達意,才能至筆飛墨舞之神效。
畫作中兩柄如傘之荷確是「花如今隸莖如篆,葉是分書草草書」。荷干都是兩筆完成:一筆從上至下,另一筆從下至上,兩筆自然接榫。荷心看上去宛如矗立水中央一般。兩柄如傘之荷下,有「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有始展的小荷,有漸長的小荷。三小荷姿豐態動,筆墨各異,富有變化。水紋寥寥,水草疏密,行筆疾勁,為他人所難模仿。特別是畫面最前面那水紋中的一筆淡墨,似小草,卻又更似水中之影。似,又不似;不似,又極似「影」。妙,真是妙筆生花、妙筆畫草、妙筆畫「影」。這一筆勝似多筆。
畫作在用筆、用墨、用色、用水、布局諸方面均極佳,堪為神逸之作。畫中一巨石,是實,而畫中卻施以清淡輕靈之筆,真可謂真可謂輕描淡寫描頑石,實為一奇。絕近處以濃墨為主、干濕濃淡變化豐富的破筆畫荷葉,既間以同前一荷花的抑揚有致的白荷花,隨襯以淡墨荷葉……石頂部又畫數片花與葉,淡淡的,筆墨生動。花作若隱若現狀,宛如含羞少女,嬌憨可愛。在墨色方面,自近而遠,由濃至淡,濃淡相間,臻於化境。在布局上,以實為虛,畫石一大塊卻施之於白,計白當黑。此畫取石濤之氣,取八大之「毅」。難怪乎徐悲鴻說:張大千的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 (1976年作)的尺寸為:93×173cm。畫作上的鈐印為:「千千千、大千父、得心應手、一隻眼、乞食人間尚未歸」。畫作上的款識為:「江水秋彌潔,瀠洄玉有文。芙蓉向風合,花影自繽紛。六十四年嘉平月環蓽廠寫,爰翁。」
畫作令人印象深刻之處,是構圖的飽滿:前景三叢蓬勃展開的荷葉,以
濃墨潑寫,呈斜三角形,幾乎占據了畫面的三分之二空間,左下的一叢向下、向左,中間的一叢向上,分別逸出畫面,將空間拓展至畫外;後景田田的荷葉,以淡墨寫出,迷離朦朧,連成一片,烘托出前景幾叢荷葉的縱橫氣勢。穿插在荷葉間的,是點點粉荷。花分兩組:處在畫面中央偏左位置的,是一朵盛開的荷花,掩映在荷葉間,被周圍密生的荷葉緊緊圍護著;與這朵荷花遙遙呼應的是畫面右側的另一組荷花,含苞待放、怒放、將殘的三朵荷花,雖情態不一,卻顧盼相應,正喻示著花的一生。兩叢荷花形成的三角形,與前景荷葉犬牙相錯,加之圓渾勁挺的荷莖,支撐其作品的結構。
作品巨大的尺幅,正發揮了大千豪放的筆勢,在整體氛圍的渲染上,顯示出其熟練老到。以花青罩染荷葉,粉紅淺抹荷花,朱紅間黃點出花蕊,渲染出秋日荷塘的氤氳。題識「江水秋彌潔,瀠洄玉有文。芙蓉向風合,花影自繽紛」,可謂畫龍點睛!
畫作作於1976年元月的環蓽庵。
人所共知,大千畫荷,早年學八大。其實,石濤花卉對他的影響,尤其是淺絳法的花卉,或許更深,他曾謂:「清湘花卉蔬果尤雋永有致,不落白陽、青藤窠臼……先施水墨,後籠淺絳,蓋亦山水法也。」張大千的許多花卉畫,特別是畫荷,皆是運用石濤這種先用水墨,再罩花青、赭石的方法。傅申教授在《大千與石濤》一文中,更詳細地指出:「大千的墨荷……實際上是兼采八大的荷葉與石濤的荷花。從八大得氣,自石濤取韻,因此而能自成一家的。不識此秘,對大千的畫荷,終只得其皮相而已。」 (作畫年代不詳)的尺寸為:120×62cm。
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
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只見兩片卓然飄逸的巨型荷葉,在晨風的吹拂下,傲然地隨風舒展著筋骨,而荷葉疏影中一朵高雅潔白的荷花已悄然綻放;兩枝白嫩無瑕的荷花騰空而出,花蕾中正孕育著靈動鮮活的生命,含苞待放。那種超凡脫俗、生機盎然、蒸蒸日上的美麗與意蘊,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尤其是其純熟的功底與老辣的技法,於渾朴中見清秀,於灑脫中含縝密,於酣暢中寓意蘊,令人稱道折服。其用筆魯朴疏狂,持搏雪傲霜之氣;架構自然忘形,汲天地靈氣之精;潑墨淳厚飄逸,擁瀟灑儒雅之神,讓人嘆為觀止。
Ⅳ 曹俊的荷花系列都有哪些作品
曹俊筆下的荷花較本體所視更加靈活,是突破外在藝術表現之外的向上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升騰而跳躍的,而在這種強烈色彩的沖擊下,又能達到洗盡鉛華始見金,褪去浮華歸本真的效果。代表作品有《臨水放懷觀同異》、《雨過琴聲潤 風來翰墨香》、《更無留影霎時雲》、《清景無限》、《把酒祝東風》、《沉醉東風》、《冰心》。
Ⅵ 葉聖陶的作品荷花主要講了什麼
主要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
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Ⅶ 《荷花》是我國著名作家誰的作品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什麼
是著名作家葉聖陶的作品。
印象最深的句子是「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Ⅷ 《荷花》是我國著名學家什麼的作品
依然是葉聖陶先生了
Ⅸ 葉聖陶的作品荷花主要講了什麼
主要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
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原文:
清晨,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
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的好夢……過了好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9)荷花作品擴展閱讀:
荷花寫作順序:
先一眼看去,看到荷花已經開了不少。接著細細觀察,荷葉長得怎樣,荷葉的顏色和形狀怎樣;荷花開得怎樣,一朵一朵有哪些不同的樣子。最後再看滿池的荷花,把眼前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
關於荷花的詩詞:
1.《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2.《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Ⅹ 中國畫荷花作品名字都有什麼
《荷花圖》、《荷花鴛鴦圖》、《疏荷沙鳥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
1、《荷花圖》
《荷花圖》是中國近代畫家張大千創作的水墨畫,該作品繪畫的是荷花,整幅畫,構圖飽滿,疏密有致,用筆豪放大氣,格調清新典雅,彷彿預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具有一股強勁的蓬勃向上之勢。作者創作這幅作品是為了贈予毛澤東。
2、《荷花鴛鴦圖》
《荷花鴛鴦圖》是明末清初書畫家陳洪綬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中為荷塘一角,蘆葦叢生,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對鴛鴦相伴而游,在它們上面荷葉碧綠似傘,幾朵紅荷正綻吐芳菲。
花鳥畫法工整細致,虛實相合。荷葉的脈絡、荷花的紅絲及荷柄之上的細刺都描繪得極其生動,而水波、水草、蘆葦只以淡墨數筆勾染而成。筆法虛實結合,使畫面呈現一種空靈潤澤的感覺。
3、《疏荷沙鳥圖》
《疏荷沙鳥圖》是宋代佚名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所繪殘敗的荷葉表明了時當秋日,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蓮蓬橫出畫面,鶺鴒棲止於蓮梗上,側首注視著上方的一隻小蜂,其凝神專注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
蓮梗兩端的鶺鴒與蓮蓬巧妙地平衡了畫面,而鶺鴒目向小蜂的視線則帶動觀者的視線落於畫面上方,這種布局使畫面顯得既穩定又生動。
此圖格調典雅,用筆精緻,畫風細膩,荷葉枯黃的斑點和細小的筋脈均描繪得一絲不苟。
4、《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
《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是宋代畫家佚名創作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一隻碩大的河蟹張牙舞爪踞於殘荷之上,肥重的身軀竟將荷梗壓斷。襯以蒼老的蓮蓬、枯黃的荷葉、稀疏的蘆荻,更增添了蕭瑟冷寂的氣氛。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蟹用細筆寫之,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艷濃重。
5、《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
《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是宋代畫家馮大有創作的一幅中國古畫,文物原屬於故宮舊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材質為冊、絹、設色,尺寸為23.8 x 25.1厘米。
這幅令人心曠神怡的「太液荷風」圖,從題名到內容,事實上托寓了不少吉祥的含意。畫名的「太液」是指「太液池」,此池原是漢代宮廷的御池,爾後歷代宮廷御池就多沿用這個名稱,成為富貴吉祥的象徵。
而蓮(又名荷)與成雙成對的鴨只,在傳統吉祥文化中,意指「夫婦和合」;蓮及蓮子,是為「連生貴子」;而蝴蝶雙飛,則又寓寄著對愛情的祝福。
總之,蓮塘的景象除了能帶給人悅目的感受之外,因為能夠產生許多美好的聯想,因此相當受到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