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塢桃花事
1. 蘇州桃花塢相關的故事
桃花塢在歷史上多有興廢。最早是農桑之地,到宋熙寧年間,梅宣義在此築台冶園,柳堤花塢,風物一
新,稱「五畝園」,又名「梅園」。紹聖年間,樞密章楶在五畝園南築「桃花塢別墅」,佔地七百畝。章氏子弟在此基礎上又廣辟池沼,建成一座庄園式園林,人稱「章園」。《吳門表隱》譽其「園林第宅,卓冠一時」。梅、章兩家為世交,梅宣義子梅采南、章楶子章詠華,仿效曲水流觴典故,將兩園池塘打通,建雙魚放生池,一端通梅園的「雙荷花池」,一端通章園的「千尺潭」。當時郡人多於此春遊看花,一時鼎盛。
宋末兵變,梅園、章園廢圮不堪。元以後,桃花塢又屢有興建。明弘治年間,著名畫家唐寅以賣畫所蓄,購得章楶的桃花塢別墅,取名為「桃花庵」,並在四周種桃樹數畝,唐寅亦自號「桃花庵主」。清順治初年,名醫沈明生又購得此地,復建「桃花庵」等建築以表追思,時人稱「唐家園」或「沈太翁園」。乾隆年間,僧禪林、道心改建為寶華庵,光緒年間又改為文昌閣。
唐寅曾於弘治十一年(1498年)鄉試第一,但在會試時因被人所累而下獄。唐寅由此厭惡官場,鄙薄功名,從而放浪形骸,足跡遍及名山大川。曾治印一方,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晚年隱居桃花塢,常與文人墨客聚飲。客去不問,醉便酣睡。
蘇州城外的桃花塢也因為唐寅寫了一首《桃花庵歌》的緣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2. 唐伯虎桃花詩
桃花庵歌(古詩)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白話譯文
桃花塢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
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
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
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願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
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樣的窮人的緣分和愛好啊。
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我的貧賤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為權貴奔走效力,我卻得到了閑情樂趣。
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
君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一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2)桃花塢桃花事擴展閱讀: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桃花庵:唐寅在桃花塢建屋,名為桃花庵。
2.桃花塢(wù):位於蘇州金閶門外。北宋時章粢父子在此建成別墅,後漸廢為蔬圃。唐寅於此築室,故名桃花庵。
3.車馬:此處代指高官權貴。
4.「車塵」二句:別有版本或作「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5.太瘋癲:另有版本作「忒風顛」或「忒風騷」。
6.五陵:原指漢朝的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座皇陵,皇陵周圍還環繞著富家豪族和外戚陵墓,後用來指豪門貴族。
創作背景
周道振《唐伯虎全集》於本詩題下註:「拓本有『弘治乙丑三月』。」周道振、張月尊編撰《唐伯虎年表》雲:「弘治十八年乙丑,三月,桃花塢小圃桃花盛開,作《桃花庵歌》。」即此詩寫於弘治十八年(1505年),這一年,上距唐寅科場遭誣僅六年。
唐寅曾中過解元,後來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被革,在長期的生活磨煉中,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認為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換取的功名富貴不能長久,遂絕意仕進,賣畫度日,過著以花為朋、以酒為友的閑適生活。詩人作此詩即為表達其樂於歸隱、淡泊功名的生活態度。
3.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http://..com/question/26413915.html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提問者:戰三英轅門射戟
此詩到底誰所作?有得說是唐伯虎,有的說是陶淵明。到底是誰寫的,有何為證?
推薦答案: 唐寅詩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採用口語,意境清新,對人生、社會常常懷著岸傲不平之氣。如《把酒對月歌》中: 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枝桃花月滿天。 又如詩雲: 萬事由天莫強求,何需苦苦用機謀; 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時了,害人人害幾時休;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明]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http://bk..com/view/7416.htm
4. 求桃花塢的詩詞
[明]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專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屬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也有傳聞是陶淵明所作】
5.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誰的詩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
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據傳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
此詩寫於弘治十八年,這一年,上距唐寅科場遭誣功名被革僅六年,在長期的生活磨煉中,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認為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換取的功名富貴不能長久,遂絕意仕進,賣畫度日,過著以花為朋、以酒為友的閑適生活。詩人作此詩即為表達其樂於歸隱、淡泊功名的生活態度。
(5)桃花塢桃花事擴展閱讀
《桃花庵歌》主要表達了詩人樂於歸隱、淡泊功名、不願與世俗交接追求閑適的生活態度。桃花因與「逃」同音而具隱者之意,更體現出追求自由、珍視個體生命價值的可貴精神。
原文: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白話譯文:
桃花塢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摘下桃花去換酒錢。
酒醒的時候靜坐在花間,酒醉的時候在花下睡覺。
半醒半醉之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之間一年又一年。
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間,不願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阿諛奉承。
車水馬龍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這樣的窮人的緣分和愛好啊。
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我的貧賤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為權貴奔走效力,我卻得到了閑情樂趣。
別人笑話我太瘋癲,我卻笑別人看不穿世事。
君不見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一時輝煌,如今他們卻看不見他們的墓冢,只有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6.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出自那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山。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單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7. 桃花塢里桃花庵 意思是什麼
《桃花庵歌》(明)唐寅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一句「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把「花」、「庵」、「仙」那份獨有的意境如畫般讓數百年後的今人仍心嚮往之。田園的悠閑、灑脫與唐寅的風流倜儻倒也映襯得恰如其分。
難道這位風流才子真的生來就被賦予如此的脫俗和雅緻嗎?瞧,春花爛漫之時,走出草庵,望著滿眼的桃花不計成本的競相開放,把所有的美無償的獻給了伯虎一人。可謂群芳自賞。囊中羞澀時,采擷幾束桃花換來些許美酒,依舊傍著桃樹休憩片刻。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為那五斗米彎腰。更把那金錢比作糞土,任憑別人笑我瘋癲,我也一笑應之曰:看不穿而已。歷史上的所有豪傑之士雖然也曾一時的輝煌,如今確墓冢不存,只能被當作耕種的田地,哪有我唐寅倚花飲酒這樣的灑脫、倜儻。萬事萬物無論你是何等的喧囂輝煌,最終的結局只是無邊際的虛妄而已,我們僅僅向流光借來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演繹體味人世的種種,漸漸的走向你的生命本初時的狀態,化進永恆。讓人油然想起蘇東坡「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豪邁釋然與毛潤之「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大氣磅礴。
每個個體生命都是多面的,當我們看到一個無憂閑適的唐寅,往往忽視了其背後的那個真實的他。其實就連他自己都發現了靈與肉時而結合時而分離,故作《伯虎自贊》,以抒其情「我問你是誰?你原來是我。我本不認你,你卻要認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卻少得我。你我百年後,有你沒了我。」當下的人們不是也一樣嗎?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在不同時間表現著不同的角色,猶如穿衣,總是不停的調換著款式與材質,到最後迷惘著穿衣本身是為了什麼。而唐寅呢,表面的悠哉背後是歷歷在目的悲苦,唯一能排解的也就是那草庵旁的棵棵桃樹。不是浪漫而是無奈;不是喜劇而是悲劇;不是歡欣而是苦痛。
我們心中的他,不是風流成性,嬉笑怒罵,江南第一才子嗎?還有那家喻戶曉的點秋香,僅僅三笑,就把他迷得神魂顛倒,甘為華家書童,最後圓滿自己的愛情。難道是錯覺,亦或是謊言?且聽我娓娓道來。
唐寅因身於庚寅年,所以取名為寅,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光耀門楣,他的父親連字都替他取了,既然排行老大,就字伯虎吧,虎字也正應了寅,非常的合適。
不知是否天意,他和文字書畫有種莫名的親近感。從小文才出眾,16歲便中秀才。可他生來就得應和風流二字似的,年輕疏狂,放盪不羈。父母的殷殷期望早已隨風飄逝,為了家族的復興,他的父親為之定了一門親事,與徐氏結為伉儷,希望能讓才子有所約束。他,依然風流,與祝枝山等一群好友談詩論畫,品茗賞曲,也等待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機會。家有閑妻相伴,纏綿悱惻,小鳥依人。
天終究不能隨人願,好景不長,弘治七年,二十五歲的唐寅,失去了五位至親,父親、母親、妻子、兒子、妹妹相繼離開了。短短的一年啊,上天太不公平了,一定要把他弄得心力憔悴,憂郁寡歡不可。整日是對故去親人的痛苦回憶。一夜發白不是傳說,真真切切的發生在了唐寅的身上,青絲抽白發,何等的殘忍。他,清朝攪明鏡,元首有華然。愴然百感興,雨泣忽成悲。對亡妻只能「撫景念疇昔,肝裂魂飄揚」的無可奈何。
於是,他的身影總是出現在青樓酒館,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好友的勸解,慢慢的讓他化悲為斗,獨守書齋,暫別傷心處。終於中了「解元」,本想步步高升,但被無辜牽連到科考舞弊案,鋃鐺入獄,備受刑罰,讓他更加明白了世道的真意。就此結束了政治生命,成為權力斗爭的犧牲品,縱有千般能耐,也無用武之地。悲喜經常只隔一步,社會的可悲成就了他的曠達與不羈,丟棄了科舉為仕,獲得的是「江南第一才子」的世代景仰,吳門四家之一的久久銘記。
不同的生活態度和方式會導致迥然各異的結局。失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要能讓人生得到最大的自我實現即可。也許人生會有數之不盡的無奈,我們能做什麼呢?我從唐寅的詩中找到了答案,「忍」。「人生不忍將奈何?我今與汝歌百忍,汝當拍手笑呵呵!朝也忍,暮也忍。恥也忍,辱也忍。苦也忍,痛也忍。飢也忍,寒也忍。欺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方寸之間當自省…」(《百忍歌》)。其實「忍」不是意味逃避和屈從,而是自省和順應,讓生命最終圓滿。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簡單、自然、閑適的生活並不遙遠,只是在於你選擇的一瞬。
8. 桃花塢里桃花庵 意思是什麼
桃花塢里桃花庵的意思:桃花塢這個地方有一座桃花庵。
這句話出自明內代唐寅的《桃花庵歌》容。原文如下: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 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唐寅(1470年-1524年)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吳縣人。吳中四才子之一。在畫史上又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或「吳門四家」。
民間有很多關於唐伯虎的傳說,最為人熟悉的《唐伯虎點秋香》曾多次被改編成戲劇,以及拍成電視劇及電影,也宣傳、加深了唐伯虎在民間的形象。唐寅出生於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親唐廣德,經營一家唐記酒店。唐寅作品以山水畫、人物畫聞名於世,其創作的多幅春宮圖也為他個人添加了「風流才子」的名聲。
9.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按下桃花仙
桃花庵歌--唐伯虎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回。答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10. 桃花塢里桃花庵 意思是什麼
桃花塢里桃花庵的意思:桃花塢這個地方有一座桃花庵。
這句話出自明代唐寅的《桃花庵歌》。原文如下: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 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唐寅(1470年-1524年)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吳縣人。吳中四才子之一。在畫史上又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或「吳門四家」。
民間有很多關於唐伯虎的傳說,最為人熟悉的《唐伯虎點秋香》曾多次被改編成戲劇,以及拍成電視劇及電影,也宣傳、加深了唐伯虎在民間的形象。唐寅出生於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親唐廣德,經營一家唐記酒店。唐寅作品以山水畫、人物畫聞名於世,其創作的多幅春宮圖也為他個人添加了「風流才子」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