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三花 » 猜想花園

猜想花園

發布時間: 2020-12-14 09:38:15

『壹』 《荒蕪的花園遊客對那個美麗的花園為什麼望而卻步了你猜想一下這些遊客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給我們的啟示是:要聽取客觀真理,不要為自己的意見而爭持,這樣要做的是永遠做不成.

『貳』 李白資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徒居中亞。他誕生於中亞的碎葉(今蘇聯托克馬克),五歲時隨父遷居四川彰明縣的青蓮鄉,因自號青蓮居士。他的家庭可能是個富商,幼年所受的教育,除儒家經籍外,還有六甲和百家等;他的生活情趣和才能也是多樣的,他不僅是一個「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時還是一個「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劍術」的少年游俠和羽客,傳說他曾經為打抱不平而「手刃數人」。二十歲以後,他開始在蜀中漫遊,曾登峨眉、青城諸名山。這些生活經歷,對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詩風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但也造成他的思想的復雜性。
開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歲,為了實現他的政治理想,「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開始了一個新的漫遊而兼求仕的時期。他浮洞庭,歷襄漢,上廬山,東至金陵、揚州,復折回湖北,以安陸為中心,又先後北游洛陽、龍門、嵩山、太原,東游齊魯,登泰山,南遊安徽、江蘇、浙江等地,游蹤所及,幾半中國。李白的漫遊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但也有他的政治目的。他沒有也不屑於參加科舉考試,因為這和他的「不屈己,不幹人」的性格以及「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的宏願都不相符合。因此,在漫遊中,他有時採取類似縱橫家游說的方式,希望憑自己的文章才華得到知名人物的推轂,如向朝朝宗諸人上書;有時則又沿著當時已成風氣的那條「終南捷徑」,希望通過隱居學道來樹立聲譽,直上青雲,如他先後和元丹丘、孔巢父、道士吳筠等隱居嵩山、徂徠山和剡中。他嘗自言「隱不絕俗」,說穿了也就是隱居以求仕。
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終因吳筠的推薦,唐玄宗下詔征赴長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人的喜悅是可以理解的。李白初到長安,太子賓客賀知章一見嘆為「謫仙人」,聲名益振。玄宗召見時,也「降輦步迎,如見園綺」。但實際上玄宗所賞識的只是李白的才華,把他看作點綴昇平和宮廷生活的御用文人,因命供奉翰林。這不能不使李白感到他的政治理想的破滅。同時,他那蔑視帝王權貴的傲岸作風,如他自己說的「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又招致了權臣們的讒毀,也使他感到長安不可以久留。在度過一段狂放縱酒的生活之後,他上書請還。「五噫出西京」,他的心情是沉重的。三年的翰林供奉,使天真的詩人李白初步認識到統治集團的腐朽和現實政治的黑暗,開始寫出一些抒發憤懣,抨擊現實的詩篇。
「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天寶三載春,李白離開長安後,再度開始了他的漫遊生活。在洛陽他遇見了杜甫,在汴州又遇見高適,這三位詩人便一同暢游梁園(開封)、濟南等地。李白和杜甫更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與李十二同尋范十隱居》)天寶四載秋,李白和杜甫分手後,又南遊江浙,北涉燕趙,往來齊魯間,但以游梁宋為最久。這時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歸來無產業,生事如飄蓬」,心情也很悲憤:「摧殘檻中虎,羈拽韝上鷹」,但始終沒有喪失他的樂觀和自信,也沒有放棄他的政治理想,他相信自己「才力猶可倚,不慚世上英」。隨著天寶年間政治的日益黑暗,他揭露現實的作品愈來愈多,反抗精神也愈來愈強烈,成為他這一時期創作的顯著特色。
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由宣城避地剡中,不久即隱居於廬山屏風疊,密切地注視著事件的發展。次年冬,永王李粼以抗敵平亂為號召,由江陵率師東下,過廬山時,堅請李白參加幕府,李白出於一片愛國熱情便接受了他的邀請。不料李粼暗懷和他的哥哥唐肅宗(李亨)爭奪帝位的野心,不久即被消滅,李白也因而獲罪,下潯陽獄。出獄後,又被判處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李白這時已五十八歲,在「世人皆欲殺」的殘酷迫害下,經常爽朗大笑的詩人有時也不得不發出無聲的垂泣:「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江夏別宋之悌》)乾元二年(759),李白西行至巫山,因遇大赦,得放還。他經江夏、岳陽、潯陽至金陵,往來於金陵、宣城間。上元二年(761),李白六十一歲,聞李光弼率大軍征討史朝義,他由當塗北上,請纓殺敵,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所以他說「天奪壯士心,長吁別吳京」。次年,寶應元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家。初葬採石磯,後人遵詩人遺志,改葬青山。和杜甫一樣,在安史之亂期間,李白詩歌的特徵,也是愛國主義精神。
李白的一生是復雜的。作為一個天才詩人,他還兼有游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酒徒等類人的氣質或行徑。這和他的思想的復雜性是分不開的。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濟蒼生」、「安社稷」、「安黎元」,並且認為「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別是莊子那種遺世獨立的思想,追求絕對自由,蔑視世間一切,有時他甚至把莊子抬高到屈原之上:「投汨笑古人,臨濠得天和。」與此同時,他還深受游俠思想的影響。所謂「以武犯禁」、「不愛其軀」、「羞伐其德」這種游俠精神,在李白身上也是存在的。所以他又敢於蔑視封建秩序,敢於打破傳統偶像,輕堯舜,笑孔丘,平交諸侯,長揖萬乘。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俠本不相容,陳子昂就曾經慨嘆於「儒道兩相妨」,但李白卻把這三者結合起來了。這就是他在詩文中再三重復著的「功成身退」。這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所以他非常欽幕范蠡、魯仲連、張良等歷史人物。主觀上的結合並不等於事實,在黑暗的現實面前,李白這種人生理想始終未能實現。但他又始終在追求,矛盾、沖突、以及遭受打擊後的憤懣、狂放等便都產生了。龔自珍說:「庄、屈實二,不可以並,並之以為心,自白始;儒、仙、俠實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為氣,又自白始也。」(《最錄李白集》)這對於我們理解李白思想的矛盾復雜性質是很有啟發的。當然,李白的思想也有庸俗、消極的一面,如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等,這在他的生活和創作中都有所反映。

這是我在網上查的啊,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叄』 圓明園的「十二獸首」,八尊已經回歸中國,剩下的四尊去哪了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這段非常悠久的歷史中,中國有過無數的輝煌,這紛繁的歷史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當然,中國歷史上有過興盛的時期,也有過屈辱的時刻,就拿近代史來講,割地賠款和喪權辱國這8個字,簡直就是當時清朝末年的真實寫照。沒辦法,清朝末年閉關鎖國,自詡天朝,不了解人家的強大,不出門了解形勢,自己也不奮發圖強,結果遭到西方列強欺負,雖然符合歷史規律,但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很多寶貝都因為列強的入侵和掠奪而流落到世界各地。就像圓明園“十二獸首”,因為八國聯軍入侵,燒毀圓明園時,被西方列強全部偷走,至今都沒能全部回到祖國的懷抱,實在讓人唏噓。

『肆』 李白的故事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