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的習性
㈠ 櫻花的生活習性
櫻花分布較廣,在我國北起黑龍江、南至貴州均有分布。其習性如下:內
①性喜陽光和比較容濕潤的氣候。
②有一定的耐寒力,若非極度低溫及寒冷之地均可生長。櫻花也有一定的耐旱力。
③根系分布淺,要求深厚、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對土壤pH的最適范圍為5.5~6.5。
④不耐水濕和鹽鹼,對不良氣體抗性弱,對煙塵、有害氣體及海潮風抵抗力較弱。
⑤不耐修剪,切忌修剪過度。
㈡ 櫻花的生長習性是什麼
【學名】Prunus serrulata
【其他標准名稱】拉丁名Prunus subhirtella(Miq.)Sok.,英文名Flowering Cherry,中文名櫻花。
【別名】山櫻花,福島櫻,青膚櫻等。
【原產地和主要分布】原產北半球溫帶,中國長江流域。以中國西南山區各類最為豐富,華北各地均有栽培。現栽培的櫻花以日本櫻花最為著名。
【科屬】薔薇科,李屬。
【同屬常見種】
1、日本櫻花(P.yedoensis Mats.),干皮暗灰色,葉橢圓形,先端漸尖或尾尖,緣具芒狀細尖重鋸齒,齒端具腺,葉柄上端有2腺體,托葉條形,具腺齒,花多重瓣,白、粉或玫瑰紅色,核果球形,徑約1厘米,熟時紫黑色,本種有兩變種:①彩霞日本櫻花(var.shojo Wils.),重瓣,大型,玫瑰紅色;②粉紅日本櫻花(var.taizanfukus Wils.),重瓣,中型,粉紅色。
2、山櫻(P.serrulata Lindl.),又名青膚櫻。干皮粟褐色,葉多為橢圓狀披針形,先端常尾狀,緣具尖細單鋸齒或重鋸齒,齒端有腺質刺芒,葉表蒼綠光滑,背面微被白粉有中脈有毛,幼葉常為褐色。葉柄有2-4腺體,花單瓣或重瓣,白或粉紅,果卵狀球形,熟時黑色,為中國原產種,華北山地多見野生,生長快速,萌芽力強,抗煙塵,常作櫻桃之砧木,核仁可入葯。
【形態特徵】樹冠卵圓形至圓形形,單葉互生,具腺狀鋸齒,花單生枝頂或3-6簇生呈傘形或傘房狀花序,與葉同時生出或先葉後花,萼筒鍾狀或筒狀,栽培品種多為重瓣;果紅色或黑色,5-6月成熟。
【生長習性】性喜陽光,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生長最好,不耐鹽鹼土。根系較淺,忌積水低窪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對煙及風抗力弱。
【常見栽培種類】
1、櫻花(P.serreulata),為落葉喬木。高5-25米。樹皮暗栗褐色,光滑而有光澤,具橫紋。小枝無毛。葉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邊緣具芒半成熟齒,兩面無毛。傘房狀或總狀花序,花白色或淡粉紅色。徑2.5-4cm,花期4月-5月。棱果球形,黑色,7月果熟。
2、日本晚櫻(P.lannesiana),高約10m,樹皮淡灰色。葉倒卵形,緣具長芒狀齒;花單或重瓣、下垂,粉紅或近白色,芳香,2-5朵聚生,花期4月。
3、日本早櫻(P.subhirtella),為小喬木,高約5m,樹皮橫紋狀,老樹皮緶。小枝褐色,葉倒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花粉紅色,徑2-2.5cm,2-5朵呈傘形花序,春季葉前開花。
4、大山櫻(P.sargentii),高12-20m,樹皮褐色,小枝紫褐色,葉橢圓狀卵形。花粉紅色,2-4朵簇生,徑3-5cm,花期3-4月。
5、雲南櫻花(P.cerosoides),高約10m,樹皮褐色,小枝紫褐色,葉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緣具重齒。花粉紅色至深紅色,2-5朵簇生,花期2-3月。
6、科櫻花(P.majestica),高約25m,樹皮淺褐色,小枝綠色,葉長橢圓形至披針形,花粉紅色,花期1月至翌年1月。
【櫻花的繁殖、栽培和應用】
【繁殖】
以播種、扦插和嫁接繁育為主。以播種方式繁殖櫻花,注意勿使種胚乾燥,應隨采隨播或濕沙層積後翌年春播。嫁接繁殖可用櫻桃、山櫻桃的實生苗作砧木。在3月下旬切接或8月下旬芽接,接活後經3年到4年培育,可出圃栽種。栽種時,每坑槽施腐熟堆肥15公斤-25公斤,7月每株施硫酸銨1公斤-2公斤。花後和早春發芽前,需剪去枯枝、病弱枝、徒長枝,盡量避免粗枝的修剪,以保持樹冠圓滿。
【栽培和管理】
1.土壤要求及改良措施
櫻花在含腐殖質較多的沙質壤土和粘質壤土中(pH5.5至6.5)都能很好地生長。在南方土壤粘重的地方,一般混合自製腐葉土(收集樹葉及酸性土、雞糞、木炭粉漚制而成的土壤)。注意,混合前必須將原有粘土塊全部打碎,否則起不到改土作用。在地下水位不足1米的地方採用高栽法,即把整個栽植穴墊平後,再在上面堆土栽苗。北方鹼性土,需要施硫磺粉或硫酸亞鐵等調節pH值至6左右。每平方米施硫磺粉2克,有效期1至2年,同時每年測定,使pH值不超過7。山櫻、染井吉野等品種樹干通直,樹體較大,是強陽性樹種,要求避風向陽,通風透光。成片栽植時,要使每株樹都能接受到陽光。
2.栽植措施
定植時間在早春土壤解凍後立即栽植,一般為二三月份。栽植前仔細整地。在平地栽植可挖直徑1米,深0.8米的穴。穴內先填約一半深的改良土壤,把苗放入穴中央,使苗根向四方伸展。少量填土後,微向上提苗,使根系充分伸展,再行輕踩。栽苗深度要使最上層的苗根距地面5厘米。栽好後做一積水窩,並充分灌水,最後用跟苗差不多高的竹片支撐,以防刮風吹倒。
3.管理措施
防旱:定植後苗木易受旱害,除定植時充分灌水外,以後8至10天灌水一次,保持土壤潮濕但無積水。灌後及時鬆土,最好用草將地表薄薄覆蓋,減少水分蒸發。在定植後2至3年內,為防止樹乾乾燥,可用稻草包裹。但2至3年後,樹苗長出新根,對環境的適應性逐漸增強,則不必再包草。
生長期管理:櫻花每年施肥兩次,以酸性肥料為好。一次是冬肥,在冬季或早春施用豆餅、雞糞和腐熟肥料等有機肥;另一次在落花後,施用硫酸銨、硫酸亞鐵、過磷酸鈣等速效肥料。一般大櫻花樹施肥,可採取穴施的方法,即在樹冠:正投影線的邊緣,挖一條深約10厘米的環形溝,將肥料施入。此法既簡便又利於根系吸收,以後隨著樹的生長,施肥的環形溝直徑和深度也隨之增加。櫻花根系分布淺,要求排水透氣良好,因此在樹周圍特別是根系分布范圍內,切忌人畜、車輛踏實土壤。行人踐踏會使樹勢衰弱,壽命縮短,甚至造成爛根死亡。
修剪養護:修剪主要是剪去枯萎枝、徒長枝、重疊枝及病蟲枝。另外,一般大櫻花樹幹上長出許多枝條時,應保留若干長勢健壯的枝條,其餘全部從基部剪掉,以利通風透光。修剪後的枝條要及時用葯物消毒傷口,防止雨淋後病菌侵入,導致腐爛。櫻花經太陽長時期的暴曬,樹皮易老化損傷,造成腐爛,應及時將其除掉並進行消毒處理。之後,用腐葉土及炭粉包紮腐爛部位,促其恢復正常生理機能。
【病蟲害及其防治】
櫻花主要應預防流膠病和根瘤病,以及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等蟲害。流膠病為蛾類鑽入樹干產卵所致,可以用尖刀挖出蟲卵,同時改良土壤,加強水肥管理。根瘤病會導致病樹的根無法正常生長,不管怎樣施肥,樹還是不健壯。要及時切除腫瘤,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利用腐葉土、木炭粉及微生物改良土壤。對於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等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每年噴葯3至4次,第一次在花前,第二次在花後,第三次在7至8月。
【應用】
櫻花花朵極其美麗,為早春重要的觀花樹種,常用於園林觀賞,盛開時節花繁艷麗,滿樹爛漫,如雲似霞,極為壯觀。可大片栽植造成「花海」景觀,可三五成叢點綴於綠地形成錦團,也可孤植形成「萬綠叢中一點紅」之畫意。櫻花還可作小路行道樹、綠籬或製作盆景。另外樹皮和新鮮嫩葉可葯用。
【花語】
花語:生命、幸福
山櫻:向你微笑、精神美
西洋櫻花:善良的教育
冬櫻花:東方的神秘
重瓣櫻花:文靜
櫻花草:青春
山櫻花:純潔/高尚/淡薄
櫻花熱烈、純潔、高尚,代表命運的法則就是循環。嚴冬過後是它最先把春天的氣息帶給日本人民,每年3月15
日至4月15日為日本的「櫻花節」。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使死,也該果斷離去。
櫻花凋落時,不污不染,很乾脆,被尊為日本精神的象徵。
櫻花花語有幸福、熱烈、純潔、高尚、淡薄等。冬櫻花的花語為東方的神秘,重瓣櫻花花語為文靜,西洋櫻花的花語為善良的教育,櫻花草的花語為青春。
㈢ 櫻花的生長習性的如何的
櫻花分布較廣,在我國北起黑龍江、南至貴州均有分布。其習性如下:專
①性喜陽光和比較濕潤的屬氣候。
②有一定的耐寒力,若非極度低溫及寒冷之地均可生長。櫻花也有一定的耐旱力。
③根系分布淺,要求深厚、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對土壤pH的最適范圍為5.5~6.5。
④不耐水濕和鹽鹼,對不良氣體抗性弱,對煙塵、有害氣體及海潮風抵抗力較弱。
⑤不耐修剪,切忌修剪過度。
㈣ 櫻花的生活習性
櫻花樹冠卵圓形至圓形形,單葉互生,具腺狀鋸齒,花單生枝頂或3-6簇生呈傘形或傘房狀花序,與葉同時生出或先葉後花,萼筒鍾狀或筒狀,栽培品種多為重瓣;果紅色或黑色,5-6月成熟。常見栽培種類有: 1、 櫻花(P.serreulata)為落葉喬木,高15-25m,樹皮暗栗褐色、光滑。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緣具芒半成熟齒;花白色或粉紅色,徑2.5-4cm,花期4月。 2、 日本晚櫻(P.lannesiana)高約10m,樹皮淡灰色。葉倒卵形,緣具長芒狀齒;花單或重瓣、下垂,粉紅或近白色,芳香,2-5朵聚生,花期4月。
櫻花原產我國長江流域和日本。性喜陽光,亦喜濕潤,根系淺,對煙及風抗力弱。
櫻花花朵極其美麗,盛開時節,滿樹爛漫,如雲似霞,是早春開花的著名觀賞花木。
㈤ 櫻花有哪些生長習性
櫻花為落葉喬木。花3~5朵簇生成總狀摻入部分花序,白色或粉紅色,花期4月。主要變種有重瓣櫻花、湖北櫻花、日本晚櫻、山櫻花等。喜陽光,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怕大風和煙塵,不耐水濕,抗寒性稍差。
㈥ 山櫻花的生長習性
大多生長在海拔500―1500米處。喜光。喜肥沃、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版,中性土也能適權應,不耐鹽鹼。耐寒,喜空氣濕度大的環境。根系較淺,忌積水與低濕。對煙塵和有害氣體的抵抗力較差。土壤以土質疏鬆、土層深厚的沙壤土為佳。適宜在土層深厚、土質疏鬆、透氣性好、保水力較強的砂壤土或礫質壤土上栽培。在土質粘重的土壤中栽培時,根系分布淺,不抗旱,不耐澇也不抗風。櫻桃樹對鹽漬化的程度反應很敏感,適宜的土壤pH值為5.6-7,因此鹽鹼地區不宜種植櫻桃。
㈦ 櫻花的品種以及外形、生長習性、主要用途
全世界約40種櫻花類植物野生種祖先中,原產於中國的有33種。其他的則是通過園藝雜內交所衍生得到的品容種。
櫻花原產北半球溫帶環喜馬拉雅山地區,在世界各地都有生長,主要在日本生長。花每枝3到5朵,成傘狀花序,花瓣先端缺刻,花色多為白色、粉紅色。花常於3月與葉同放或葉後開花,隨季節變化,櫻花花色幽香艷麗,常用於園林觀賞。櫻花可分單瓣和復瓣兩類,單瓣類能開花結果,復瓣類多半不結果。
櫻花為溫帶、亞熱帶樹種,性喜陽光和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有一定抗寒能力。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宜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生長,但不耐鹽鹼土。根系較淺,忌積水低窪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對煙及風抗力弱,因此不宜種植有台風的沿海地帶。
㈧ 櫻花生長習性,主要用途
櫻花喜光耐旱植物,干透澆水就可以,粗放管理就可以,開花期比較長,非常漂亮,觀賞性比較高,園林綠化植物,園林上經常遇到的植物
㈨ 櫻花樹習性
櫻花分布較廣抄,在我國北起黑龍江、南至貴州均有分布。其習性如下:
①性喜陽光和比較濕潤的氣候。
②有一定的耐寒力,若非極度低溫及寒冷之地均可生長。櫻花也有一定的耐旱力。
③根系分布淺,要求深厚、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對土壤pH的最適范圍為5.5~6.5。
④不耐水濕和鹽鹼,對不良氣體抗性弱,對煙塵、有害氣體及海潮風抵抗力較弱。
⑤不耐修剪,切忌修剪過度。
㈩ 有關於櫻花的習性,種植以及相關!
櫻花是落葉喬木,性喜陽、耐寒、耐旱,忌鹽鹼,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生長,花期怕風,萌櫱力強且生長迅速。
土壤要求及改良措施
櫻花在含腐殖質較多的沙質壤土和粘質壤土中(pH5.5至6.5)都能很好地生長。在南方土壤粘重的地方,一般混合自製腐葉土(收集樹葉及酸性土、雞糞、木炭粉漚制而成的土壤)。注意,混合前必須將原有粘土塊全部打碎,否則起不到改土作用。
在地下水位不足1米的地方採用高栽法,即把整個栽植穴墊平後,再在上面堆土栽苗。北方鹼性土,需要施硫磺粉或硫酸亞鐵等調節pH值至6左右。每平方米施硫磺粉2克,有效期1至2年,同時每年測定,使pH值不超過7。
山櫻、染井吉野等品種樹干通直,樹體較大,是強陽性樹種,要求避風向陽,通風透光。成片栽植時,要使每株樹都能接受到陽光。
栽植措施
定植時間在早春土壤解凍後立即栽植,一般為二三月份。
栽植方法 栽植前仔細整地。在平地栽植可挖直徑1米,深0.8米的穴。穴內先填約一半深的改良土壤,把苗放入穴中央,使苗根向四方伸展。少量填土後,微向上提苗,使根系充分伸展,再行輕踩。栽苗深度要使最上層的苗根距地面5厘米。栽好後做一積水窩,並充分灌水,最後用跟苗差不多高的竹片支撐,以防刮風吹倒。
管理措施
防旱 定植後苗木易受旱害,除定植時充分灌水外,以後8至10
天灌水一次,保持土壤潮濕但無積水。灌後及時鬆土,最好用草將地表薄薄覆蓋,減少水分蒸發。在定植後2至3年內,為防止樹乾乾燥,可用稻草包裹。但2至3年後,樹苗長出新根,對環境的適應性逐漸增強,則不必再包草。
生長期管理 櫻花每年施肥兩次,以酸性肥料為好。一次是冬肥,在冬季或早春施用豆餅、雞糞和腐熟肥料等有機肥;另一次在落花後,施用硫酸銨、硫酸亞鐵、過磷酸鈣等速效肥料。一般大櫻花樹施肥,可採取穴施的方法,即在樹冠正投影線的邊緣,挖一條深約10厘米的環形溝,將肥料施入。此法既簡便又利於根系吸收,以後隨著樹的生長,施肥的環形溝直徑和深度也隨之增加。
櫻花根系分布淺,要求排水透氣良好,因此在樹周圍特別是根系分布范圍內,切忌人畜、車輛踏實土壤。行人踐踏會使樹勢衰弱,壽命縮短,甚至造成爛根死亡。
修剪養護
修剪主要是剪去枯萎枝、徒長枝、重疊枝及病蟲枝。另外,一般大櫻花樹幹上長出許多枝條時,應保留若干長勢健壯的枝條,其餘全部從基部剪掉,以利通風透光。修剪後的枝條要及時用葯物消毒傷口,防止雨淋後病菌侵入,導致腐爛。櫻花經太陽長時期的暴曬,樹皮易老化損傷,造成腐爛,應及時將其除掉並進行消毒處理。之後,用腐葉土及炭粉包紮腐爛部位,促其恢復正常生理機能。
病蟲害防治
流膠病 蛾類鑽入樹干產卵所致,可以用尖刀挖出蟲卵,同時改良土壤,加強水肥管理。
根瘤病 這類病樹的根無法正常生長,不管怎樣施肥,樹還是不健壯。要及時切除腫瘤,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利用腐葉土、木炭粉及微生物改良土壤。
蚜蟲、紅蜘蛛、介殼蟲 這些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每年噴葯3至 4次,第一次在花前,第二次在花後,第三次在7至8月。
櫻花栽培要點
1.保持土壤透氣 櫻花是淺根陽性樹種,其根系的60%分布在地表60厘米以內,而且主要分布於20厘米的表土層。因此,種植地必須選擇排水良好、土壤疏鬆、通氣性好的開闊向陽地,忌積水和乾燥,在樹周圍特別是根系分布范圍內,切忌人畜、車輛踏實土壤,這樣會壓實土壤表層,影響根系的生長,縮短壽命,甚至導致死亡。
2.施肥 櫻花生長較快,開花繁密,所以每年必須施肥兩次,以酸性肥料為好。一次在冬季或早春,施豆餅、雞糞等腐熟有機肥;另一次在落花後,施硫酸銨、硫酸亞鐵、過磷酸鈣等速效肥料。
3.傷口消毒 櫻花的枝幹受傷後,傷口癒合較慢。根據這一特性,對櫻花的修剪要特別謹慎,應主要修剪一些重疊枝、病蟲枝。修剪後要及時用葯物消毒傷口,防止雨淋,病菌侵入傷口腐爛,塗防腐劑效果較好。
4.忌連作 如種植地前茬為櫻花或桃、梅、李等薔薇科相近種、屬植物,將嚴重影響其正常生長,所以櫻花育苗地應特別注意前茬植物的種類。採取土壤改良方法,用腐葉土、草炭進行換土。
5.異花授粉 異花授粉是櫻花品種形成的主要途徑,甚至還能形成屬間雜交種,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選育更多更好的櫻花品種。
櫻花樹的秋季管理
一、防病保葉
櫻花葉片易受白粉病、褐斑病、煤污病等病害的侵染,如防治不及時,會導致葉片過早脫落,影響養分積累,從而對明年開花不利。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15天噴施一次。盡量避免使用敵敵畏,以免引起落葉。適當澆水,並增加葉面噴肥(0.3%至0.5%尿素、0.3%磷酸二氫鉀),以確保葉片完整、質厚、濃綠。
二、秋施基肥
一般在9月上旬施基肥,這時肥料有充分的時間腐熟,能讓樹體在休眠前吸收利用。此時施肥切斷的根能很快癒合並萌發大量吸收根,提高樹體對肥料的吸收利用率。施肥種類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配合少量化肥。一般幼樹每株施土雜肥50至75公斤,秋施基肥不宜過深,以40至50厘米為宜。幼樹可採用溝施法,健壯樹採用撒施法,如發現樹體有缺素症,可適當混入少量微量元素。
三、深翻樹盤
秋季櫻花根系生長高峰到來之前,結合基肥的施入,深翻樹盤,可增加深根量,蓄水保墒,提高地溫。將樹盤內枯枝、落葉、雜草等清理干凈,集中燒毀,以消滅越冬蟲原和菌源。
四、秋季修剪
結合樹體的生長狀況,及時疏去密集枝、交叉枝、重疊枝、病蟲枝,改善樹冠的通風透光,增強樹勢。用利刀削平刮凈傷口,塗以石硫劑5度液消毒,再塗上桐油等保護劑以預防傷口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