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湖濕地公園在哪裡
⑴ 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未來建設
在太來平湖國家濕地公園未來的建源設中,黃山區將力求維護濕地生態系統平衡和濕地功能、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為前提,以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出發點,遵循「保護優先、科學修復、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的方針,把公園區劃為濕地生態保育區、濕地科普教育區、大湖親水運動休閑區、九曲灣歷史與民俗文化體驗區和主題生態群島觀光休閑區5個功能區,以充分發揮濕地公園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將歷時9年,將採取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以及招商引資等多種辦法,把太平湖濕地建設成為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濕地景觀展示、環境教育、科研科普等功能於一體的一流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⑵ 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特點
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以湖泊濕地為主,同時包含有自然河流、入河河口、草木沼澤回等多種濕地類型,加上太平湖地答區旖旎的山水風光、宜人的氣候條件和幽靜的環境,構成了太平湖濕地公園獨特的綜合型生態系統。濕地公園總面積98.5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積88.6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17倍;最深處達70米,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湖水清澈碧透,島嶼散落如珠,島上林木蔥蘢,沿岸青山連綿起伏,山水相連,景色絕佳,有「黃山情侶」、「皖南翡翠」、「東方日內瓦湖」的美譽。
該區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森林面積達1.5萬公頃,植被覆蓋率達80%以上,擁有維管束植物180科627屬1210種(包括變種),水中浮游植物31屬;脊椎動物82科193屬279種,常見浮游動物23屬,國家級保護鳥類16種省級保護鳥類36種。每年約有2萬只鷺鳥、近萬只雁鴨在此棲息。
太平湖地處皖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旅遊資源豐富,包括省級、區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名勝景點多處,宗教、藝術、建築等種類繁多。
⑶ 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要求
一是要充分認識濕地的概念及濕地保護的重要意義,要珍惜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版的品牌,權要研究出台濕地保護管理辦法,切實加強對濕地資源的保護。
二是要嚴格按照《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開展濕地公園的建設工作,要制定濕地生態旅遊等專項規劃,並且嚴格按照專項規劃實施。
三是要樹立正確的開發建設理念,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切不可因為蠅頭小利,短期利益,一哄而上,造成資源和環境的破壞。
四是有關部門要克服困難,進一步加大濕地保護項目的爭取力度,力爭項目盡早批復實施。
⑷ 太平湖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太平湖風景區-地處黃山市黃山區西北部,介於黃山、九華山之間,是安徽省實施「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旅遊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太平湖風景區總面積312.9平方公里,水域面積88.6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為24億立方米。這里,是電視劇《紅樓夢》的拍攝地之一,舉辦過全國競走冠軍賽、全國鐵人三項賽、中國國際健走節等賽事活動。太平湖風景區先後獲得中國最美的地方、國家AAA-旅遊景區、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熱點湖泊旅遊勝地、全省文明旅遊景區等稱號,太平湖鎮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全省最佳旅遊鄉鎮。
太平湖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成立於1999年,是代表0黃山區委和黃山區人民政府,負責太平湖風景區開發、建設、管理和保護的工作機構。太平湖鎮是2006年2月由原太平湖鎮與廣陽鄉合並而成,位於湖區的核心位置,全鎮面積164平方公里,轄7個村、62個村民組,總人口近萬人。2006年3月,太平湖管委會與太平湖鎮合署辦公,實行「四塊牌子、一套班子、一個決策」機構,下設黨政、社會事務、經濟發展、旅遊開發、規劃建設五大辦公室。通過合署、合心、合力,整合太平湖政治和經濟資源,優化區域事務管理,更好地實現了太平湖的跨越式發展。
太平湖生態絕佳、水景一流。景區森林覆蓋率95%以上,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2倍。景區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長時間穩定在每立方厘米20000個以上,是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數十倍,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太平湖以水見長,水體常年達國家一級標准,被譽為江南翡翠、黃山情侶和東方日內瓦。當代詩人朔望曾這樣寫太平湖:天池無此親切,太湖無此幽深;三峽無此青翠,灕江無此煙雲;富春無此高寒,西子無此胸襟;乾隆無此眼福,江南無此水程。
⑸ 黃山太平湖在哪裡黃山太平湖怎麼去
太平湖四周峰來巒崗背,源重重疊疊,蔥籠欲滴,霧靄不驚。山花共翠色媲艷;新茶借微風飄香。白牆青瓦,湖畔錯落;龍松鳳竹,崗巒翠連.夕陽下,金光粼粼,炊煙浮輕,雞鳴犬吠時聞;晨霧里,鳥語和軟,濃霧如沙,鶯伴雀陣常見。藍天、白雲、漁舟、遊艇,構成一幅幅優美迷人的立體山水畫,一切都顯得自然、樸素、幽靜,令人心曠神怡。
⑹ 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景色
園區劃分為 濕地科普教育區、濕地科普教育區、大湖親水運動休閑區、 九曲灣歷史與民俗文化體驗區、主題生態群島觀光休閑區等5個功能區。
濕地生態保育區
濕地生態保育區是濕地公園保護的「核心區」,面積10.24平方公里,這里擁有典型的河口濕地和草本沼澤濕地景觀,薈萃了太平湖濕地的精華,其功能定位科學考察、生態監測、濕地研究和生態旅遊。除建設一些用於科學研究的設施,如濕地觀光棧道、觀鳥中心、標本館、濕地生態系統博物館等以及監測站點外,嚴禁其他旅遊項目的開發。
濕地科普教育區
濕地科普教育區緊鄰公園的核心保護地帶,面積12.21平方公里,是太平湖濕地公園內包含陸地面積最多的區域,既有濕地景觀,又有景色宜人的田園風光。其功能定位生態科普教育、生態觀光和鄉野休閑。開發建設以科普教育類項目為主,同時兼顧一些觀光類和休閑類等相對靜態的旅遊產品,如多類型濕地園、鄉土植物園、水趣園、鄉野垂釣園、生態示範村、露營地等。
大湖親水運動休閑區
大湖親水運動休閑區是太平湖水面最為開闊的區域,面積35.42平方公里。充分利用和提升現有的基礎設施,並結合公園入口外圍的停車場、加油站等旅遊服務設施的建設,打造為濕地公園主要的遊客接待區域。同時,根據湖面開闊、水資源豐富的特點,開展遊船觀光、濱水休閑及水上運動類項目。
九曲灣歷史與民俗文化體驗區
九曲灣歷史與民俗文化體驗區的面積25.21平方公里,這里不僅水域蜿蜒曲折,湖灣港汊參差錯落,還分布有以眾家山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和古人類文化、以龍窯寨為代表的制陶文化、以輪渡村和平龍山茶園為代表的鄉村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等。其功能定位歷史文化體驗、鄉村民俗文化體驗。通過對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建設輪渡民俗文化接待村、平龍山茶文化農耕文化體驗基地、眾家山古人類文化體驗區等,從而體現「知性之旅」的內涵;同時,開展採茶、炒茶、品茶、製作陶器等一些遊客參與性強的旅遊項目,增強遊客新奇的體驗。
主題生態群島觀光休閑區
主題生態群島觀光休閑區則由湖中數十個大小不等、高低錯落的島嶼組成,堪稱太平湖的景觀精華區,面積15.42平方公里。其功能定位特色休閑、生態觀光。開發方向是在保持整體自然原生景觀特點的前提下,有選擇地開發一些島嶼,並引入生態循環的理念,形成「一島一品」的主題群島生態休閑項目群。目前重點開發黃荊島景區。[2]
在國家林業局特別是省林業廳的正確指導下,安徽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工作按照國家關於濕地公園試點建設的要求,穩步推進。濕地保護管理體系、資源監測體系、科學研究體系、宣教培訓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濕地保護工作局面逐步形成,公眾濕地保護意識普遍增強,濕地生態功能日益強化,濕地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逐步顯現。
⑺ 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的介紹
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境內,地處黃山和九華山之間,是鑲嵌在「黃山-太平湖-九華山」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被贊譽為「黃山情侶」、「皖南翡翠」和「東方日內瓦湖」,總面積98.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88.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屬國家一級水體。其濕地景觀資源豐富且獨特、生態環境優良、山水風光優美、動植物資源豐裕、歷史文化底蘊深厚。2007年11月,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復同意安徽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開展試點建設工作。2008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安徽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4年4月國家林業局組織專家組對安徽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進行了現場考察驗收,12月安徽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林業局專家評審會。太平湖是安徽省湖面最大、湖水最深、跨度最長、生態最美、景色最佳的人工湖,為國家重要濕地之一。太平湖作為大型人工庫塘型濕地,其濕地生態系統類型是華東地區乃至長江中下游深水峽谷型人工湖泊的典型代表,具有涵養水源、調蓄洪峰、調節氣候、改善水質以及生態旅遊、發電、養殖和灌溉等多種功能。有詩人贊譽曰:「天池無此親切,太湖無此幽深,三峽無此青翠,灕江無此煙雲,富春無此高寒,西子無此胸襟,乾隆無此眼福,江南無此水程」。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也是安徽省第一家被批准建立的國家級濕地公園1。
⑻ 太平湖風景區和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有什麼區別,離得遠嗎太平湖風景區進去到遊船碼頭是不是挺遠的,遊船
太平湖風景區和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相隔不遠,乘車約20分鍾,遊船碼頭就在風景區入口,坐船才能游湖,玩三個島大概半天時間。
⑼ 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功能區介紹
園區劃分為 濕地科普教育區、濕地科普教育區、大湖親水運動休閑區、 九曲灣歷史與民俗文化體驗區、主題生態群島觀光休閑區等5個功能區。
濕地生態保育區
濕地生態保育區是濕地公園保護的「核心區」,面積10.24平方公里,這里擁有典型的河口濕地和草本沼澤濕地景觀,薈萃了太平湖濕地的精華,其功能定位科學考察、生態監測、濕地研究和生態旅遊。除建設一些用於科學研究的設施,如濕地觀光棧道、觀鳥中心、標本館、濕地生態系統博物館等以及監測站點外,嚴禁其他旅遊項目的開發。
濕地科普教育區
濕地科普教育區緊鄰公園的核心保護地帶,面積12.21平方公里,是太平湖濕地公園內包含陸地面積最多的區域,既有濕地景觀,又有景色宜人的田園風光。其功能定位生態科普教育、生態觀光和鄉野休閑。開發建設以科普教育類項目為主,同時兼顧一些觀光類和休閑類等相對靜態的旅遊產品,如多類型濕地園、鄉土植物園、水趣園、鄉野垂釣園、生態示範村、露營地等。
大湖親水運動休閑區
大湖親水運動休閑區是太平湖水面最為開闊的區域,面積35.42平方公里。充分利用和提升現有的基礎設施,並結合公園入口外圍的停車場、加油站等旅遊服務設施的建設,打造為濕地公園主要的遊客接待區域。同時,根據湖面開闊、水資源豐富的特點,開展遊船觀光、濱水休閑及水上運動類項目。
九曲灣歷史與民俗文化體驗區
九曲灣歷史與民俗文化體驗區的面積25.21平方公里,這里不僅水域蜿蜒曲折,湖灣港汊參差錯落,還分布有以眾家山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和古人類文化、以龍窯寨為代表的制陶文化、以輪渡村和平龍山茶園為代表的鄉村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等。其功能定位歷史文化體驗、鄉村民俗文化體驗。通過對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建設輪渡民俗文化接待村、平龍山茶文化農耕文化體驗基地、眾家山古人類文化體驗區等,從而體現「知性之旅」的內涵;同時,開展採茶、炒茶、品茶、製作陶器等一些遊客參與性強的旅遊項目,增強遊客新奇的體驗。
主題生態群島觀光休閑區
主題生態群島觀光休閑區則由湖中數十個大小不等、高低錯落的島嶼組成,堪稱太平湖的景觀精華區,面積15.42平方公里。其功能定位特色休閑、生態觀光。開發方向是在保持整體自然原生景觀特點的前提下,有選擇地開發一些島嶼,並引入生態循環的理念,形成「一島一品」的主題群島生態休閑項目群。目前重點開發黃荊島景區。
在國家林業局特別是省林業廳的正確指導下,安徽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工作按照國家關於濕地公園試點建設的要求,穩步推進。濕地保護管理體系、資源監測體系、科學研究體系、宣教培訓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濕地保護工作局面逐步形成,公眾濕地保護意識普遍增強,濕地生態功能日益強化,濕地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逐步顯現。
⑽ 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總體規劃
1、規劃指導思想:利用區位、資源、生態等方面的優勢,根據當地人口、資源、生態和環境的特點,以維護濕地系統生態平衡、保護濕地功能和濕地生物多樣性,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基本出發點,堅持「保護優先、科學修復、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的方針,充分發揮濕地公園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2、規劃原則:遵循與濕地有關的國家法規,符合國家現有的濕地保護與利用政策;以生態效益為主導,三大效益協調統一;保護第一,保護和合理開發相結合;統一規劃,分區管理;社區參與的原則,共同發展;盡量適應和包容現有的開發建設,並與相關規劃相協調;突出主題。
3、規劃目標:在維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功能完整性,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發掘太平湖濕地資源的旅遊開發價值,並加以合理利用,力爭把太平湖濕地建設成為集觀光、度假、休閑、濕地景觀展示、環境教育、科普和科研等功能於一體的一流的國家級濕地公園,充分發揮太平湖濕地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4、規劃范圍:太平湖湖面、上遊河流入湖口以及高水位以上80—200米湖濱區圍。上游至陳村水電站,地理坐標為東經117°54′43″—118°10′54″,北緯30°19′03″—30°25′18″,總面積98.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88.6平方公里。
5、規劃期限與階段目標:本規劃年限為9年(2007年—2015年),分為三個階段:起步階段(2007—2009年)、快速發展階段(2010—2012年)、完善階段(2013—2015年)。
6、規劃功能布局:空間布局原則(保護優先、主題明確、突出完整性、注重可操作性);空間總體布局(濕地生態保育區、濕地科普教育區、大湖親水運動休閑區、九曲灣歷史與民俗文化體驗區、主題生態群島觀光休閑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