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質公園
Ⅰ 五嶽山分別是哪五座山
五嶽山分別: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
1、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
2、華山,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和「華夏」之「華」,就源於華山。
3、衡山,,又名南嶽、壽岳、南山,為中國「五嶽」之一,位於中國湖南省中部偏東南部,綿亘於衡陽、湘潭兩盆地間,,主體部分位於衡陽市南嶽區、衡山縣和衡陽縣東部。
4、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成稱為 「岳山」,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
5、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
(1)我國地質公園擴展閱讀:
1、中國五嶽,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的總稱,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
2、「東岳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中嶽嵩山之峻,北嶽恆山之幽,南嶽衡山之秀」早已聞名於全世界。
3、五嶽中「岳」意即高峻的山。中國古代,認為高山「峻極於天」,把位於中原地區的東、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為「五嶽」。
4、五嶽既不愧為天下名山。論景觀,五嶽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華山險,恆山奇,嵩山奧。東岳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
Ⅱ 廬山為何是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廬山是千古名山,得全國人民厚愛及世界的肯定,獲一系列殊榮:首批國家重內點風景區、容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單位、中國首批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區、全國衛生山、全國安全山、中華十大名山、世界遺產——我國第一處世界文化景觀、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岩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Ⅲ 我國已建立的世界地質公園有哪些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廬山世界地質公園、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雲南石林地質公園、湖南張家界地質公園等。
1、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黃山地質公園雄踞於風光秀麗的皖南山區,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是以中生代花崗岩地貌為特徵的地質公園。黃山以雄峻瑰奇而著稱,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峰高峭拔、怪石遍布。
2、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北瀕長江,南傍鄱陽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山"之美稱。佔地面積500平方公里。
3、雲南石林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地質公園位於距昆明市78公里的路南縣境內。該縣是中國岩溶地貌(也稱喀斯特地貌)比較集中的地區,全縣共有石林面積400平方公里,是一個以石林地貌景觀為主的岩溶地質公園。
4、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太行山南麓,河南省焦作市北部,面積約556平方千米,是一處以裂谷構造、水動力作用和地質地貌景觀為主,以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為輔,集科學價值。
5、湖南張家界地質公園
張家界砂岩峰林地質公園位於湖南西北部,屬中國西南地區雲貴高原東北部與湘西北中低山區過渡地帶,面積398平方公里,包含了砂石山峰林、方山台寨、天橋石門、障谷溝壑等。
是「世界地質公園」「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也是電影《阿凡達》中哈利路亞山的原型山拍攝地,奇幻的潘多拉世界所在地。
Ⅳ 昆明值得一去的景點有哪些
雲南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和文化習俗而成為了我國重要的旅遊大省。昆明作為雲南的省會城市,素來有春城的雅稱。作為我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昆明也成為了許多熱愛旅遊的人的首選城市。目前,昆明有100多處景點,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最值得去的景點。
石林風景區石林風景區經過了3億年的地質演變,才有了如今的模樣,因為擁有許多喀斯特地貌,所以石林風景區也是非常珍貴的,並且這里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這就意味著石林風景區不僅僅是一個旅遊景點,它還有著很重大的地質科學研究意義。
石林風景區有許多珍貴的國家保護級植物,比如紅椿、杜仲、三尖杉等。當然了,如果你欣賞不來植物的話,還可以看動物,這里也有山雞、啄木鳥、穿山甲、松鼠等珍貴的野生動物。
除了有動植物,這里最吸引人的還是奇石。大小石林各有各的獨特性,步哨山則向我們展示了遠古時期的海底世界,奇風洞是最奇怪的,每到夏季洞內就會傳來像呼吸聲一樣的聲音。
大家都知道,雲南的少數民族很多,所以這里的文化習俗也非常有意思。石林風景區也有少數民族,彝族撒尼人就居住在這里。所以這里有彝族的美食石林湯鍋和石林鹵腐,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彝族還有火把節。所以石林風景區,值得大家來看一看。
除了九鄉溶洞,景區內還有許多好玩的景點。就比如說蔭翠峽,這里也被稱為情人谷,適合和戀人一起來玩,在這里你們可以欣賞美景,品味愛情佳句。神女宮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景點,倒不是因為這里真的有神女,而是因為鍾乳石的形狀特別像是一群神女在輕歌曼舞,給人一種人間仙境的感覺。
Ⅳ 我國新疆有多少可著名的地方
5A級旅遊景區(12個)
1、天山天池風景區(阜康市)
2、喀納斯風景區
3、那拉提旅遊風景區
4、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
5、金胡楊風景旅遊區
6、天山大峽谷
7、博斯騰湖風景區
8、喀什噶爾古城
9、喀拉峻
10、巴音布魯克景區
11、白沙湖景區
12、葡萄溝風景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個)
新疆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阜康市)
新疆博斯騰湖風景名勝區(博湖縣)
新疆庫木塔格沙漠風景名勝區(吐魯番)
新疆賽里木湖風景名勝區(博樂市)
國家地質公園(7個)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天山天池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庫車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溫宿鹽丘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富蘊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
Ⅵ 請列出幾處我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勝古跡,並選一兩處做一個介紹。(一定要做)
長城黃山,成龍是我乖,我國古代了讀文明創造的奇跡
Ⅶ 我國地質公園中被贊譽為「一本打開的火山教科書」是哪個
五大蓮池不僅景觀奇佳,而且具有重大的地質科考及礦泉醫學價值,被國際地質專家贊譽為"一本打開的火山教科書"
Ⅷ 我國風景優美的地方有哪些
我國風景優美的地方有:
一、黃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二、九寨溝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山地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南距成都市300多公里,是一條縱深50餘千米的山溝谷地,總面積64297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80%。因溝內有樹正寨、荷葉寨、則查窪寨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以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及其自然生態環境。有74種國家保護珍稀植物,有18種國家保護動物,還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古冰川地貌。
三、九華山
九華山(Jiuhua Mountain),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九華山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體是由花崗岩岩體組成的強烈斷隆帶。其邊緣地區除部分為沉積岩外,大都是由花崗閃長岩組成的褶皺斷塊輕度隆起帶。九華山地處北亞熱帶,不僅受到濕潤季風的影響,而且受到山區海拔高度、地形地勢的制約,所以具有溫和、濕潤、陰涼等山區氣候特點。
四、青海湖
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中國最大的內陸湖、鹹水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
環湖及周邊主要景點為日月山、倒淌河、湖裡木溝岩畫、橡皮山、茶卡鹽湖、茶卡寺、伏埃古城、鳥島、海心山、北向陽古城、舍卜吉岩畫、尕海古城、金銀灘草原、原子城西海鎮、沙島、西海郡三角城。
五、西湖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路1號,杭州市區西部,景區總面積49平方千米,匯水面積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積為6.38平方千米。
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體輪廓呈近橢圓形,湖底部較為平坦。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澗(慧因澗)、長橋溪四條溪流。
西湖有100多處公園景點,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評西湖十景」之說,有60多處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20多座博物館,有斷橋、雷峰塔、錢王祠、凈慈寺、蘇小小墓等景點。
Ⅸ 內蒙古十大必去的景點有哪些
內蒙古何止是個必去的景點,事實內蒙古有著最為豐富的旅遊資源,從東部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額爾古納濕地、大興安嶺的阿爾山、再到錫林浩特的錫林郭勒大草原、科爾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輝騰錫勒大草原、克什克騰石陣、再到西部的響沙灣、巴彥淖爾的秦漢長城,已經巴丹吉林的胡楊林和巴丹吉林沙漠、陰山岩畫等等,是在太多了,還有眾多的召廟和王爺府。
眾多的召廟,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個綿綿召,這里描述的是首府城市周便的召廟文化。
更為久遠的還有大窯文化、紅山文化、昭君文化,黑城的西夏文化,北魏時期的盛樂古城等等,哪一個都值得遊客去仔細研究。一本書都未必能夠講清楚。
Ⅹ 國外世界地質公園的發展概況及對我國的啟示
侯華麗王素萍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北京,101149)
一、地質遺跡與地質公園
地質遺跡(Geological Remains)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由於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主要包括:有重大觀賞和重要科學研究價值的地質地貌景觀;有重要價值的地質剖面和構造形跡;有重要價值的古人類遺址、古生物化石遺跡;有特殊價值的礦物、岩石及其典型產地;有特殊意義的水體資源;典型的地質災害遺跡等。人類的歷史與地球的歷史緊密相連,地質遺跡是人類的共同遺產,保護好這些遺跡是人類的責任,而建立地質公園則是保護地質遺跡的最好方式。
地質公園(Geopark)是21世紀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地質遺跡保護工作的一項創舉。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以及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並融合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
可以說,地質公園是一種新的地質資源利用方式,也是新世紀地質工作最耀眼的亮點。地質公園的建立,對於加強地質遺跡保護,恢復地質生態,普及地球科學知識,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世界地質公園的發展階段
縱觀世界地質公園的發展歷程,可大致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國家公園的建立階段。自美國1972年率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先後建立起1500多個國家地質公園。但這時並沒有形成有計劃的地質公園的建設,地質公園融合於國家公園建設之中,保護工作零散不系統,其中的科學內涵也未能充分展示。
第二階段:重視地質遺跡的保護階段。從20世紀中期到90年代,國際上一些組織開始致力於對地質遺跡的保護工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各國政府也紛紛開始重視和參與地質遺跡的保護。
第三階段:地質公園的建立階段。1999年2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巴黎召開的會議上首次提出了Geopark(意為geological park)這一名詞,明確了地質遺跡保護與地質公園建設的重要性,提出地質公園計劃和建立世界地質公園網路,以彌補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在地質景觀保護方面的不足;建議通過推動地質公園項目,把地質遺跡保護與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結合,形成地學旅遊的網路。目前,全世界共建立了33個世界地質公園。
三、國外典型世界地質公園的開發與建設
1.美國
美國國家公園的開發與建設,充分體現了地質旅遊的特色,發揮了地質景觀的特殊旅遊價值,深受遊客喜愛。公園系統以冰川、峽谷、丹霞地貌、火山地貌、重要古生物化石產地、地層構造、地質災害遺跡等,以漫長地質歷史形成的地質遺跡為主體,把旅遊地質景觀醒目標識,並配有導游員進行解說,極大豐富了公園的科學內涵。同時,公園內設有專門的地質旅遊路線,避免旅遊者對地質景觀如化石等的踐踏和破壞。在權屬與管理定位上,美國國家公園統一在美國國內事務局的領導協調之下,管理機構完備,極具權威性,不以贏利為目標,最基本的目標是保護自然風景、野生生物和歷史遺址,並提供不對自然造成損害的公共休閑活動。
2.英國
英國的地質公園建設,採用了統一地質遺跡登錄辦法,包括地質遺跡的位置、遺跡描述、相關的資源及管理資料、環境與保護狀況、遺跡鑒評等,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信息庫,並面向社會大眾和政府管理部門開放使用。英國地質遺跡實行分級管理,目前國家自然環境署管理2200處,其餘由地方機構管理,可得到國家的有關資助。另外,對其中有特殊意義的地質遺址,國家作全面調查評級,並廣泛開展以民間為主、政府獎勵的地質遺跡保護活動。出版定期刊物交流信息和保護技術,介紹遺跡,推動科普與國際合作。
3.歐洲
歐洲是第一個從洲際范圍內推進世界地質公園計劃的大洲。2000年11月在西班牙召開了第一屆歐洲地質公園大會,會議提議建立歐洲地質公園網路。目前,已有10個歐洲國家地質公園(Euogeoparks),法國、希臘、德國和西班牙各兩處,愛爾蘭和北愛爾蘭各一處。目前,這10個歐洲地質公園都制定了章程,設立了常設協調機構,並參與共同活動,進行定期交流和出版刊物,為地質公園走向國際積累了經驗和模式。以德國的地質公園建設為例,它將具有特殊地質意義的動植物化石、岩石礦物露頭、地形景觀等都列入保護對象,並且開展調查與評估,有法律依據並由專門機構負責這一工作,決定保護技術。而瑞士要求每個州對地質遺跡進行登錄,取得詳細資料,經描述登錄選擇和研究評分,確定每一個地質遺跡的重要性和價值,決定保護措施,而且向社會公眾提供信息。
四、啟示與借鑒
中國政府積極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施地質公園網路計劃,先後建立了85個國家地質公園。但我國地質公園缺乏系統全面的調查評價,法制建設還不完善,存在多部門分割管理、地質遺跡保護力度不夠等問題。為加快我國地質公園的建設,縮短與國外的差別,還須從公眾認識、建設理念、設計規劃、管理體制、組織形式等方面進一步提高完善。
1.提高公眾對地質公園的認識
與國外相比,我國公眾對於地質遺跡和地質公園的認知不多,地質遺跡和地質公園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新生名詞。因此,通過建立完善的信息宣傳網路,包括期刊和網站,向公眾普及地球歷史知識和環境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公眾保護地質遺跡的自覺性,而且可以使各級主管部門認識到建設國家地質公園不僅是保護地質遺跡的重要手段,更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的需要。
2.強調地質遺跡以保護為前提
美國與歐洲的一些地質公園在開發建設中非常注重對地質遺跡資源的保護,將保護地質遺跡、維護生態系統作為建立公園的根本目的。美國在對其國家公園開發時就嚴格規定,除了必要的風景資源保護設施和必要的旅遊設施外,嚴禁在國家公園內搞開發性項目,而且只允許少量的、小型的、分散的旅遊基本生活服務設施;另外,設施的風格色調等要力求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協調,不得破壞自然環境和資源,同時,還嚴格控制公園內的遊客量和野營地的設施數量等。
我國地質公園的建設與發展應當借鑒這些思路與做法,將公園的主要任務定位在保護珍稀的地質遺跡上。對公園實行限制性低密度利用,限制公園遊人及其服務設施的數量和分布范圍,並劃定出只對專業研究人員開放的核心部位,實現「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
3.做好基礎信息錄入與標准制定工作
借鑒英國做法,對地質遺跡進行統一登錄,建立國家地質遺跡資料庫,內容包括編號、位置、名稱、規模、環境特徵、形成、演化、年代、交通情況、自然環境條件、氣候條件、植物、動物等。研究建立地質遺跡科學的分類、分級標准和評估標准。
4.做好地質公園規劃
我國地質公園現存的突出問題是重視授牌,不重視規劃建設,開發主體不明。這一點應很好借鑒國外的經驗,如美國國家公園的規劃由國家公園管理局下設的「丹佛規劃設計服務中心」全權負責,獨家設計規劃。中心的工作人員包括園林、生態、地質、水文、氣象、生物等各方面的專家。我國地質公園的規劃也可以建立一個由各學科、多領域專家組成的規劃中心,統一負責對國家地質公園的規劃工作。我國已在2002年7月1日成立了「國家地質公園研究規劃中心」(掛靠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所),地方上也建立了一些地質公園調查評價機構如「四川省地質公園與地質遺跡調查評價中心」等,這些機構成立時間較短,在規劃組織、規劃水平等方面距離先進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
我國地質公園規劃設計工作剛剛起步,國土資源部提出的《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工作指南(試行)》大部分是借鑒建設部《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並沒有形成一套地質公園規劃體系。因此,有必要學習美國國家公園規劃設計的經驗,以保護地質遺跡為前提,強調並突出地質旅遊特色,做到遺跡出露點和展示點的統一和諧,科學標示牌的設立與自然環境的統一和諧,並且能夠充分體現公園的科學內涵,使其成為天然博物館與科普陣地,滿足旅遊需求層次的提高和遊客的求知慾望。
5.完善地質公園的管理機制
世界上國家公園建設較好的國家一般都設國家公園管理局,代表國家全權管理全國的國家公園,有管理機構和相應的人員,同時還有公園警察,有的還有武裝警察巡邏,保護公園資源免受損害。比如在美國,企業沒有景區的規劃管理權力,國家公園的經費基本上是1/2國家支出,1/2靠門票和社會捐助,不會出現由於企業經營而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的現象。
目前,我國的地質公園屬國土資源部負責管轄,而具體工作則由地方政府負責管理,在許多地方存在著體制不健全、關系未理順、責任不明確等問題。因此,確立地質公園的國家所有權及其實現途徑,對全國的地質公園實行統一管理,理順所有權與經營權、管理權、監督權的關系,是解決我國地質公園開發與保護關系的根本所在。
6.重視地質科學研究
國外不少地質公園十分重視地質科研工作。通過與大學和科研單位合作,共同開展地質科學研究,提高地質公園的科技含量,甚至成為某些重大地學問題的研究基地或中心。如德國Vulkaneifel地質公園對Maar湖的研究,Crete島推復和拆離構造的研究等,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地質學家到此考察研究,組織專題討論會,在地質界已成為相關學科的理論生長點。在科研項目的投入上,一般有4種方式:其一,由國際相關組織出資,如有的歐洲國家的地質公園是由歐盟出資;其二,所屬國家的政府出資;其三,政府和公司聯合出資;其四,公司獨資,實行市場化運作。目前,我國地質公園一方面對科學研究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另一方面,科研投入主要還是依靠政府支持。今後在科學研究上要加強與大學及科研單位的合作,在科研投入上要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金,並且爭取國際有關資金的援助,把地質公園建設成為面向公眾的地球科學教育普及基地。
參考文獻
[1]趙汀,趙遜.歐洲地質公園建設和意義.地球學報,2002,23(5):463~470.
[2]鄭敏,張家義.美國國家公園的管理對我國地質遺跡保護區管理體制建設的啟示.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13(1):35~38.
[3]後立勝.國家地質公園的發展及其階段性.當代經濟管理,2005,45(6):63~58.
[4]陳從喜.國內外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公園建設的進展與對策建議.國土資源情報,2004(5):8~11.
作者簡介
[1]侯華麗,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實習研究員。
[2]王素萍,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實習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