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公園采訪
1. 用平等寫一片作文作文的字不多少於400字.寫一個作文,。
陽春三月,微風習習。在這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裡,老師組織我們小記者去濕地公園做義工。
大家都知道,濕地公園在肥城家喻戶曉。在濕地公園裡面有一條河,叫康王河。那裡樹木鬱郁蔥蔥,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在車上我就想,半年沒去,不知濕地公園變成什麼樣子了。
隨著汽車的開動,我們很快來到了濕地公園。剛一進公園大門,就看到了美麗的雕塑,聞到了花草的芳香,聽到了小鳥的歌唱。看到這么好的景色,我們情不自禁的拿出相機,拍照留念。過了一會,我們站好隊。開始聽老師講話。老師說:「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到這里,第一是采訪濕地公園工作人員,鍛煉你們的采訪能力。第二是來做環保小衛士,為保持濕地公園的美麗盡一份力量。」我們認認真真的聽著。最後老師說:「現在開始撿垃圾。」我聽了馬上跑上車拿出掃帚和環保袋。我先來到花壇里開始找垃圾,開始時我手忙腳亂,打掃的一點也不幹凈,慢慢的我漸漸熟練起來。這讓我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認真,找到竅門。清掃完花壇,接著我又清掃了草坪上的垃圾。清掃完以後我們來到了康王河邊,看到了一棵棵柳樹挺立在河邊,像一位位戰士守衛著家園;河水是那樣的清澈,清得可以看見河裡的魚兒,在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花兒開的五顏六色,引來一群群蜜蜂;天空是那樣的湛藍,空氣是那樣的清新……
大約一小時後,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濕地公園。今天我們參加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
2. 在暑假裡參加過有意義的活動的作文500字
在這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裡,老師組織我們小記者去濕地公園做義工。
在濕地公園裡面有一條河,叫康王河。那裡樹木鬱郁蔥蔥,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在車上我就想,半年沒去,不知濕地公園變成什麼樣子了。
隨著汽車的開動,我們很快來到了濕地公園。剛一進公園大門,就看到了美麗的雕塑,聞到了花草的芳香,聽到了小鳥的歌唱。看到這么好的景色,我們情不自禁的拿出相機,拍照留念。過了一會,我們站好隊。開始聽老師講話。老師說:「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到這里,第一是采訪濕地公園工作人員,鍛煉你們的采訪能力。第二是來做環保小衛士,為保持濕地公園的美麗盡一份力量。」我們認認真真的聽著。最後老師說:「現在開始撿垃圾。」我聽了馬上跑上車拿出掃帚和環保袋。我先來到花壇里開始找垃圾,開始時我手忙腳亂,打掃的一點也不幹凈,慢慢的我漸漸熟練起來。這讓我懂得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認真,找到竅門。清掃完花壇,接著我又清掃了草坪上的垃圾。清掃完以後我們來到了康王河邊,看到了一棵棵柳樹挺立在河邊,像一位位戰士守衛著家園;河水是那樣的清澈,清得可以看見河裡的魚兒,在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花兒開的五顏六色,引來一群群蜜蜂;天空是那樣的湛藍,空氣是那樣的清新……
大約一小時後,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濕地公園。今天我們參加了一次有意義的活動。
3. 汨羅濕地公園拍戲有明星嗎
就是三軍大會師吧,
2016年1月30日,電視劇《三軍大會師》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主演王暉,郭廣平,張鐸等出席[4] 。
《三軍大會師》集結了數十位實力派演員:在電影《八七會議》、《忠誠與背叛》,電視劇《劉伯承元帥》中飾演毛澤東的王暉外形儒雅,表演功底深厚,在該劇中依然擔綱毛主席角色。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話劇金獅獎、金星獎最佳演員獎的青年演員郭廣平在該劇中飾演周恩來。陳大偉、何林瀚、脫一然、黃品沅、段衛平、張再新等分別飾演朱德、任弼時、張聞天、彭德懷、賀龍、劉伯承等領袖人物。導演張玉中曾執導過《百團大戰〉、《忠誠與背叛》、《風雲1927》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導演坦言:重大歷史是有套路和窠臼的,觀眾往往會對領袖戲的拿腔拿調、甚至裝腔作勢產生逆反,該劇除了劇作上的突破,一定要在二度創作上有所突破,要接地氣,要讓人物有質感,要讓人物有內心的邏輯和感受[5] 。
在劇中,曾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話劇金獅獎、金星獎最佳演員獎的實力演員郭廣平飾演周恩來,他表示:這次是我繼電視劇《領袖》之後第二次飾演周恩來,也是與張玉中導演15年後的再次合作,同時是與飾演毛主席的王暉首次合作。
郭廣平在隨後的采訪中表示:「這次拍攝《三軍大會師》正好趕上北京最冷的天氣,因此十分艱苦,有一天我在與飾演毛主席的王暉對詞時發現他一直在發抖,當時大家雖然圍著火盆,但是拍攝現場的溫度已經是零下二十多度,就是這樣也沒有影響劇組的拍攝進度,雖然很辛苦大家都沒有怨言,這是大家對於劇中我們塑造的老一輩革命家的一種尊敬。
4. 據說小青龍河濕地公園將創建4A景區,有人知道具體情況嗎
在11月25日據內江電視台綜合頻道《新聞視點》的采訪報道中,工作人員提到「下專一步我們將屬進行3A景區的創建,之後計劃爭創4A景區。」隨著一期項目的驗收開放及二期工程的有序施工,小青龍河濕地公園將進一步升級區域生態環境,提升周邊居民的居住體驗。而邦泰·大學城1號正臨小青龍河濕地公園,無疑能享受到更好的風光。
5. 思蒙濕地公園3000字的作文
作文的基本寫法
一、開頭的寫法
扣 題 定 位 引 下 文
把題目中重點的字 確定寫作范圍;
或詞寫進第一段中 完成情感定位 引出下文
1、扣題,就是把題目中重點的字或詞,寫進第一段中。
2、定位,一方面,主要是指確定寫作范圍,即確定本文要寫哪方面的內容。一般使用概要的總述寫法。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對所寫人或事,是喜是惡?是褒是貶?表明自己的觀點。
3、引下文,即為什麼這樣說?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呢?
例1、初中課文《往事依依》的開頭:
「年華似流水。幾十年過去,不少事情已經模糊,有的搜索枯腸而不可得,但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
扣題:但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
定位:開頭有感而發,「已經模糊」「搜索枯腸而不可得」與「歷歷在目」「至今記憶猶新」形成強烈反差,給青少年讀者造成強烈的懸念。
引下文:為何作者會對往事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了對幾件往事的回憶。接著追憶看山水畫、讀《水滸傳》、聽國文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說等往事。
例2、初中課文《故鄉》的開頭:
扣題: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
扣題:故鄉
定位:小說開篇寫道,「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可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卻是一片凋敝的景象:陰冷的天氣,嗚嗚作響的冷風,蒼黃的天底下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點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故鄉是美麗的,但此刻又說不出它的美麗和佳處來。故鄉是美麗是記憶中的虛幻,而故鄉的蕭瑟,則是無法迴避的現實,正是在這種心緒中,「我」踏上了回鄉之路。故鄉蕭瑟的景象和敘事主人公悲涼的心境相融合,一開始就為全篇定下了抑鬱深沉的抒情基調。
引下文:「我」在故鄉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是怎樣的?引出了下文。
開頭的的「定位」很重要。你是想定位小一些,只寫某一方面的內容呢,還是想定位大一些,寫好幾個方面的內容呢?確定好後,再下筆寫開頭的「定位」部分。「定位」與下文的關系是:
定位小,下文單一寫;
定位大,下文多面寫。
如果你在開頭的定位(確定的寫作范圍)較小,小文就應單一地去寫。
如寫《我的爸爸》,開頭:
我的爸爸的字寫得特棒,真是人見人誇。
下文只需要單一地
寫「字」 → 這就叫「單一寫」 字
這個開頭只確定了寫「字」的范圍,下文就只能在這個范圍內來寫,可寫爸爸是怎麼想起練字的,他的字是怎麼練出來的,到底有多棒,都在哪些場合受到了什麼人的誇獎,他們是怎麼誇獎的。這樣,要寫的內容就比較單一。
如果你在開頭的定位(確定的寫作范圍)較大,下文就要分多個方面去寫。
同樣寫《我的爸爸》,開頭若這樣寫:
我的爸爸不僅字寫得棒,還會繪畫、唱歌,還拉得一手好提琴,真是一個多面手。
字 畫 歌 提琴
下文要分四個來方面寫--→這就叫多面寫
這個開頭,確定的寫作范圍比較大,下文就要分別寫他的「字」寫得怎麼好,「畫」繪得怎麼好,「歌」唱得怎麼好,「提琴」拉得怎麼好。也就是需要從多個方面去寫。
再如,寫《西湖》,開頭若這樣寫:
西湖的美景很多,但我獨愛它的水……
下文只需要單一地
寫「水」→這就叫「單一寫」
這個開頭只確定了我獨愛它的「水」的范圍,下文就只能寫它的「水」如何美,我如何愛,要寫的內容就很單一。
同樣寫《西湖》,開頭若這樣寫:
西湖是杭州最美的地方,它的水美、樹美、橋美、路美,一切都美得叫人留連忘返。
水美 樹美 橋美 路美
這個開頭,確定的寫作范圍比較大,就需要分別從「水美」、「樹美」、「橋美」、「路美」多個方面去寫。
這就叫:
定位小,下文單一寫
定位大,下文多面寫
這就告訴我們,在審清題意後,你決定寫什麼,在開頭就要把「位」定得准準的,不能隨便亂寫一氣。
二、中間的寫法
承 頭 順 寫 詳 重 點
接續開頭的內容 按一定的順序來寫 詳寫重點部分
1、承頭,就是接續開頭的內容來寫。因為開頭是要求「扣題」的,當然就不會跑題。中間部分,我們「承頭」,接續開頭的內容來寫,也就能保證不會跑題。不跑題,是很重要的。
舉例:課文《繁星》,依次寫了「從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個片段,表達了作者酷愛星天的深切感受。
開頭:首句「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表露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為第二句引出「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了鋪墊。第三句狀寫「我」望星天時的感受,「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調。
承頭:第2段就回憶「我」三年前在南京讀書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接著課文按照時間順序,扣緊「繁星」,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況。
再如課文《珍珠鳥》:
開頭:「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
承頭:作者接著記敘了小鳥怎樣由怕人到親近人的過程,從中能感受到作者用愛心營造人鳥和諧共處的氛圍,這種氛圍是作者用寬大的愛心為鳥兒營造一個寬松、自由、舒適、溫暖的空間製造出來的,人們不禁還會想到人與其他動物、植物、人與人之間是不是也要充滿愛心呢?
2、順寫,就是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敘寫。
萬事萬物的發展都是有順序的,萬事萬物的發展都存在於時空之中,人最能感知時空的變化,人都是有思想情感的。因此,我們說作文的行文順序一般有以下3種:
①時間順序
寫事情的發展,我們必須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去寫,這樣才能保證敘述的條理一清二楚,讓讀者一看就明明白白。
如課文《故鄉》,就是以「我」回鄉遷居的見聞感受為線索,依據時間的順序,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順序來寫的。
②空間順序
就是按照我們游覽或目光移動的空間順序來寫。游記文、寫景文和說明文多採用這種方法。
如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寫作順序:
先寫百草園 → 再寫三味書屋活。
回憶百草園的樂園生活 回憶三味書屋的讀書生
「從……到……」點明文章寫了兩個地方的生活,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間的變換為順序記敘的。
③情感順序
就是按照我們對事物的情感、認識的變化順序來寫。
人是有情感的高級動物,人的情感、認識往往是會隨著事情的變化而發展變化的。
如課文《最後一課》,就是按照時間和情感的順序業寫的:
課前:幼稚、怕提問,這是故事的序幕。
上課:悔悟(吃驚-詫異-難過-懊悔),這是故事的開端和發展。
下課:懂事(悲憤),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3、詳重點,就是詳寫重點部分。
你認為哪個事例最典型、最有說服力,最能有力地突出觀點,就把這一段作為重點,詳細地多寫幾句。此外,在任意一段中,對反映人或物特點的材料,也應詳寫。
如果只寫一件事,那這件事一定要詳寫。
如果寫兩件事,就要詳寫一件事,略寫一件事。
如果寫三件事,可以詳寫一件事,也可以詳寫兩件事,其餘的則略寫。
例如初中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
作者曾從采訪所得的100多個生動事例中選了20多個例子來寫,但沒寫好,後來只選了5個例子,最後成文時又刪掉了兩個,終於取得成功。
第一事例:表現了志願軍戰士對敵人刻骨的仇恨,體現了戰士們意志的堅忍剛強。這就需要詳寫。
第二個事例:表現了志願軍戰士熱愛朝鮮人民,體現了戰士們品質的純潔高尚。
第三個事例:表現了志願軍戰士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了戰士氣質的淳樸。
第三個事例,著重揭示戰士的心靈美。
三個事例所寫的內容共同表達了志願軍是我們最可愛的人這一觀點,但側重點有所不同。
志願軍出國作戰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松骨峰戰斗(第一個事例)是這一神聖任務的具體體現,所以這個激烈的戰斗場面自然應當放在首位來寫。
馬玉祥救朝鮮小孩(第二個事例)本身表現的是戰爭的另一個側面,與第一個事例相比,自然應當放在後面。
作者與戰士的談話(第三個事例),揭示了戰士們的幸福觀、苦樂觀,是產生前兩個事例的思想基礎。
三個事例的內存聯系,決定三個事例的順序不能顛倒,決定了三個事例在文中的詳略寫,決定了作者按現在的次序安排材料。
三、結尾的寫法
照 應 開 頭 寫 出 所 感
聯系呼應開頭部分的內容, 寫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
再次使用開頭部分的重點字詞 (寫出其中之一即可)
1、照應開頭,就是聯系、呼應開頭部分的內容,再次使用開頭部分的重點字詞。
2、寫所感,就是寫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寫出其中之一即可)。
在結尾寫出了「所感」,就能起到點明觀點或升華觀點的作用。
例1、 課文《海燕》:
開頭扣題:「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照應
結尾照應上文,再次描寫海燕戰斗的環境。點出海燕是「預言家」的本質特徵。「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例2、初中課文《回憶我的母親》:
扣題
開頭: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 痛悼母親逝世,引出回憶。開篇扣題。
照應
結尾:願母親在地下安息!
結尾再表哀痛之情,照應開頭,抒發了作者對母親深切懷念的感情。
例4、高中課文《花未眠》:
扣題
開頭:我常常不可思議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問題。昨日一來到熱海的旅館,旅館的人拿來了與壁龕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勞頓,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
照應
結尾:我之發現花未眠,大概也是由於我獨自住在旅館里,凌晨四時就醒一的緣故吧。
你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不也是在結尾照應開頭,寫出所感嗎?結尾為我們指點了發掘美的方法和途徑:「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
例5、讓我們再來看一篇更為特別的首尾照應的名作:
春天已經到來
扣題
真正的春天到了。
早晨,燦爛的太陽升起來了,迅速地吞噬了水面上薄薄的浮冰,溫暖的空氣帶著大地的水蒸氣晃動著。剛出土的嫩草一片蔥綠,月季花和楊柳樹都生意盎然地萌芽了。金黃色的花朵累累的枝條上,一隻蜜蜂嗡嗡地飛來飛去。看不見的雲雀在田野上空歌唱;鶴和雁發出春天的歡呼,高高地在上空飛過。牧場上,脫毛還沒有長好的牲口嚎叫起來;羊羔咩咩地叫著,在掉了毛的羊媽媽周圍歡蹦亂跳;活潑的孩子在留有赤腳印跡的剛乾的村路上奔跑;從池塘旁邊傳來洗衣女快樂的談話;家家院子里響起了農民修理犁耙的斧聲。
真正的春天來到了。
大家看看這篇名作的開頭和結尾有什麼特點?它們近乎一樣!結尾比開頭僅多了一個「來」字,那是起加強語氣作用的。
例6、再看著名散文大師朱自清的《綠》:
扣題
開頭: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結尾: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這篇名作的結尾和開頭也近乎一樣,僅多了「不禁」兩個字,也是起加強語氣作用的。
以上兩篇名作的寫法啟示我們,結尾和開頭的文字,有時可以是近乎一樣的,只需在結尾的文字中添加一個加強語氣的字詞即可!
由此,我們說,一個好的簡妙結尾,須具備以下要素:
①照應開頭:聯系、呼應開頭部分的內容,再次使用開頭的重點字詞。
②寫出所感:即寫出感想、感受、感悟。只寫出其中之一即可。
6. 重慶市璧山縣濕地公園郵編
璧山已納入重慶市主城區外環發展規劃范圍
重慶發展全面進入外環時代。2011年月10日,在市政協三屆四次會議舉行提案現場辦理會上,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透露,重慶市外環區域發展規劃范圍初步確定。 外環區域初步規劃到2015年,新增集聚人口約190萬人,達到500萬人,非農戶籍人口達到80%左右,工業總產值達到15000億元。 市發改委牽頭編制形成了《重慶市主城區外環區域發展規劃(2011年——2020年)》。外環區域發展規劃范圍初步確定內環與外環之間地區(約1958平方公里)及外環外圍沿線的城市組團,面積2318平方公里。 此次外環規劃,打破了主城九區的概念,明確將江津、璧山納入規劃范圍,共同作為主城未來城鎮化、工業化加速發展的主要承載空間。外環區域將重點構建六大工業基地,其中包括積極發展璧山工業拓展區。
主城第十區,這個讓不少區縣為之奮斗的目標,或許在向璧山招手!
去年8月,市領導去璧山考察時稱贊,璧山已拿到主城「第十區」的糧票和門票。所謂的糧票,指的是在去年9月28號通車的璧山隧道,而門票則是指的璧山的工作水準。
他倆「把主城的東西帶到璧山」
2009年,范明文從江北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調任璧山,任縣委書記。同一時間,吳道藩也從大渡口區區委副書記調任璧山縣縣長。2010年,黃奇帆市長3次來到璧山,用了這樣一句話來形容範明文和吳道藩。「你們倆都是從主城來到璧山,你們把主城的東西帶到璧山來,也算是歪打正著。」
36分鍾從北環到璧山
縣委書記「上班時間大大縮短」
市領導所說的糧票,是去年通車的璧山隧道。全長3公里的隧道通車,從璧山到大學城只需要5分鍾,范明文說,這是璧山在區位上華麗融入主城。其實范明文就住在北環,隧道通車,讓他深刻體會到上下班的便捷:「每天上班時間大大地縮短,只要36分鍾就可以從北環到璧山。」
雖然現在范明文很滿意36分鍾的路程,但他對未來璧山的交通更是信心滿滿。成渝輔助快速通道建成後,璧山到北部新區只需16分鍾;成渝城際高鐵通車後,璧山乘坐高鐵僅需4分鍾便可抵達主城菜園壩。這樣的交通區位,也是璧山爭奪主城第十區的法寶之一。
全市經濟會上32次點名表揚
「璧山讓我們刮目相看」
「以前璧山的經濟不發達,有區位沒地位。」范明文介紹,有了交通提速,璧山的經濟也像是坐上了直升飛機,2010年,璧山的經濟交出了一份可以稱為精彩的答卷。
GDP達到159億元,增長21%,位居全市第三;人均GDP邁過4000美元關口,達到4460美元,首次高於全國和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資產投資135億元,增長70%,居全市第一;地方財政收入30.8億元,增長137%,一年翻了一番多;政府資產突破300億元……
這一連串的數字,讓璧山在去年12月19號召開的全市經濟工作會上,被12個市級部門32次點名表揚,「璧山讓與會者刮目相看。」在市人大江北區代表團的討論會上,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金烈多次感嘆。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土地,璧山大膽收回閑置土地。「收回4000多畝土地。」有地可用也給璧山發展帶來了更大的空間——投5億建一所三甲醫院、500畝的國家級濕地公園觀音塘濕地公園今年五一免費開放、3平方公里的西永拓展區今年投產、提前7年建成360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為赤腳醫生每人補助600~1000元……
江津是個「有力競爭者」
但璧山的目標是超越主城
作為璧山進入主城第十區的有力競爭者——江津,在2010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江津GDP和人均GDP均實現翻番,分別突破300億元和3800美元。就GDP總量來看,璧山落了下風,但也從另一個方面說,璧山潛力更大。
但是在璧山2011年的目標以及「十二五」規劃制定時,並沒有把江津作為目標超越,而是直接對准了主城。瞄準主城、融入主城、超越主城,是璧山在內部會議通報時所說的一個「隱性目標」。
GDP、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產值、財政收入等目標的制定中,璧山均以主城平均水平作為參考標准。
以GDP為例,2011年,主城九區GDP的平均增速約為16%,總量超過400億元。而璧山制定的目標是18%的增速,但即使這樣璧山GPD總量還不及主城平均數的一半。「我們要融入主城,就需要更加積極。」
璧南河以前臭不可聞 現在能釣魚
2010年,璧山先後迎來32位市級領導視察工作。治污河照搬璧南河成功經驗;種樹模式被市政府通報推廣……這些是「璧山模式」的質量。一天以一個足球場面積的速度推進城市森林建設;一天以改造2幢城市房屋外立面的速度給房屋「整容」……這些是「璧山模式」的速度。
在去年兩會上,我們報道了璧山鐵腕治理璧南河。近日,新華社在對璧山縣43萬戶手機用戶進行的調查發現,85.9%的被調查戶滿意璧南河的治理。如果你對這組數據還有懷疑,有機會不妨去璧南河沿線看看,每天上萬人在璧南河兩岸散步,成百上千人在璧南河垂釣。
璧山用一年的時間,把璧南河由劣五類變為三類。在這樣成績的背後,我們看到了280家污染企業的關閉,今年璧山把這一目標提高到350家。
「一旦評上五大污染企業,銀行不貸款,任何先進的評選都不納入。」吳道藩說得很艱定。璧山之所以敢對這些企業動刀,也緣於一道算術題。「年初評審的時候,說璧南河整理關閉這些企業,GDP要損失4億,財政收入損失5000萬,但治理好以後財政收入翻了二番多。」
---------------------------------------------------------------------------------
在我市「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讓江津區建設成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拓展區,「積極融入主城」。這意味著江津區將成為主城「第十區」。昨天,江津區委副書記、區長關海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第十區」對於江津人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它正在一步一步變成現實。
江津憑什麼成為主城「第十區」?
記者:主城周邊的區縣都在積極進行城市化發展,江津憑什麼成為「第十區」?
關海祥:首先是江津區的位置離主城非常近,在地理上與主城區密不可分。其次是因為江津近幾年的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具備了成為「第十區」的雄厚實力。
在「十一五」期間,江津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翻番,預計2010年分別突破300億元和3800美元,年均增長達到16.1%和18.7%,地方財政收入突破40億元;工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分別突破550億元、450億元和150億元,連續七年躋身重慶工業十強區縣。
記者:江津的城市規劃能與「第十區」名副其實嗎?
關海祥:目前江津區「一江兩岸」城市框架已基本搭建,到2015年將建成68平方公里、70萬人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在主城之外,僅次於萬州區,跟涪陵區的規模相當。
同時,城市突圍幾江,跨江北上,實現由建設「渝川黔結合部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向靠近主城、融入主城轉變,實現由偏居江南一隅向「一江兩岸」轉變,實現由縣城格局向大城市轉變。
東部新城全面建成,濱江新城拉開框架,雙福新區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0平方公里擴大到3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20萬增至近40萬,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規模基本形成。
記者:江津的工業經濟發展能否跟上主城的節奏?
關海祥:江津區的「十二五」規劃了裝備製造、汽摩整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新型材料、食品加工、電力能源等六大產業集群,帶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總產值超2000億元,建成重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重慶最大的能源基地、重慶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配套基地和雲計算產業基地。
同時,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建成全市重要的區域交通樞紐,加快推進臨港物流、專業市場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力爭超過270億元。
如何打造大城市?
記者:江津融入主城的過程中,如何進行城區建設?
關海祥:目前,江津主城分為雙福、德感、幾江等片區,之間相對獨立、各自為陣,沒有連成一片融合發展,大城市的形象出不來。
「十二五」規劃中,江津城市建設將進行功能分區,同城發展,通過加快迎賓長江大橋、幾江長江大橋、南北大道等一批骨架工程建設,把雙福新區、德感舊城、濱江新城以及幾江城區連接貫通,通過功能錯位布局,最終使這幾片區連成一座特大城市。
對於雙福新區,不僅要發展高端製造業,還要加快融接重慶西部新城,建設成為以高新產業、現代物流為主的現代城區,和重慶高端人士聚居的後花園。
記者:江津還有大量的農村人口,如何增加城市人口?
關海祥:重點抓好三方面的城鎮建設,首先是像李市孔目村那樣的農民集中安置點,規模不是很大,可供幾十戶人集中居住。
其次,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的示範區,比如龍華鎮燕壩村整村推進示範點,示範點內部並配套有基本的公共設施。
第三,是在農業園區新建一萬戶左右的小城鎮,將城鎮建設與園區的產業發展相結合,裡面配套設施的標准比燕壩還高,建成為農業園區安置農民的最佳地方。
如何向主城靠近?
記者:如何實現江津與主城的快捷交通呢?
關海祥:目前我們已經構建「一環六射」高速公路網路。以江津城區為核心,形成繞城環線高速,並以環線為中心,向六個方向發射,實現江津交通與主城及全國高速路網快速搭接。
「一環」,即圍繞幾江的繞城環線,具體組成為:渝瀘高速先鋒至觀音岩,經繞城至西彭,沿渝瀘復線至油溪,接江津先鋒至永川高速公路,形成圍繞江津城區的閉合環線。
「六射」,即外環高速射北碚、江津至永川高速射永川、渝瀘高速射四川合江、江津至四面山高速射貴州習水、江津至綦江高速射綦江、外環高速射巴南。
記者:以後主城到江津最快幾分鍾能到?
關海祥:最便捷的當然是軌道交通,輕軌五號線已經明確在2012年實現開工,最遲在2015年就能通車,到了那時候,要說最快,2分鍾就可以從九龍坡到江津,事實上從楊家坪步街到江津中心城區也不過十多分鍾的時間。
總體來說現在還在規化中還不屬於哪個區!
不奮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誇,老來窘隘而已。橋
7. 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蓮花湖濕地公園
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是「健康的濕地,健康的人類」。這個主題內涵豐富,意義重大,深刻反映了濕地和人類的緊密關系。
濕地是「地球之腎」,同森林和海洋一樣,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之一,在維護全球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類健康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說,保護濕地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也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蓮花湖位於新老城區之間,可謂是鐵嶺的「城市之腎」。
濕地是水資源的「貯存庫」和「凈化器」。濕地具有強大的水文調節和循環功能,可以有效貯存、滯留降水和地表徑流,並補充地下水。我國濕地維持著約2.7萬億噸淡水,佔全國可利用淡水資源總量的96%。濕地還具有強大的降解污染和凈化水質功能。
濕地又是「物種基因庫」。自然濕地不但是水生動物、水生植物優良的生存場所,也是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特別是水禽必須的棲息、遷徙、越冬和繁殖地。蓮花湖濕地生物非常豐富,孕育著237種植物和200多種野生動物,僅鳥類就達123種之多。自然濕地還為許多物種保存了基因特性,使許多野生生物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安然生存和繁衍。
濕地也是重要的「儲碳庫」和「吸碳器」。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估算,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中約儲存了2.48萬億噸碳,其中占陸地面積不到4%的泥炭濕地就儲存了5000億噸。我國沼澤濕地碳儲量達到47億噸,僅若爾蓋高原濕地就有19億噸。
濕地還是孕育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逐水草而居」,在與濕地相互依存的漫長歷史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人類文明。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倫文明,黃河孕育了華夏文明。濕地以其特有的美學、教育、文化、精神等功能,產生了宗教、民俗、音樂等獨特文化。許多湖泊是少數民族群眾的「聖湖」和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中國四大名樓都位於濕地或其周邊地區,成就了許多流傳千古的詩詞歌賦。
她是如此美麗,又是如此脆弱。蓮花湖沼澤濕地無疑是鐵嶺市的生態瑰寶,保護得好,將是鐵嶺市的一張靚麗名片,如果合理、科學利用,會對地方旅遊業發展發揮關鍵性作用。可是,近年來,鐵嶺市的蓮花湖沼澤濕地存在圍墾開田、水面圍堰養魚等破壞濕地的現象,種種問題引起了市領導及相關部門的重視。於是保護開發蓮花湖濕地建設成為建設新城區的又一重要舉措。采訪中了解到,蓮花湖濕地的生態系統相當完整,水面與葦盪的面積比例適中,因而生物多樣性得到了保證。
2007年,國家林業局組織了林學、地學、生態、生物、法律、規劃與管理等領域的國內專家對鐵嶺市新建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項目進行了考察評估。專家們通過實地考察、審查相關材料、聽取情況匯報和與相關部門的情況交流,一致認為,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建設將對遼寧省的濕地保護恢復、遼河水污染防治、城市尾水利用以及新農村建設起到示範作用;對遼河中下游地區,特別是對沈陽地區的水生態安全保護,以及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生態恢復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能夠顯著改善鐵嶺市區濕地生態特徵與生態功能,恢復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提高鐵嶺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支撐能力,以及改善周邊地區的人居環境。同時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建設還將進一步豐富遼寧省旅遊資源類型,擴大「知性之旅」空間,形成集蓮花湖濕地、新農村建設和鐵嶺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資源組合,將提高鐵嶺和沈陽區域旅遊資源品位,豐富區域旅遊結構。專家們一致同意將鐵嶺蓮花湖作為國家濕地公園進行建設。
蓮花湖之勝,獨得於水。水是蓮花湖的靈魂,濕地內70%的面積被水面覆蓋,整個濕地景觀以蘆葦、香蒲、荷花、水禽等豐富的生物景觀為依託,以東北濃郁的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為特色。
蓮花湖之景,在於觀鳥。鳥是濕地的精靈,是衡量濕地自然生態平衡和環境好壞的標尺。鐵嶺八景中有一景叫做「鴛湖泛月」,指的就是蓮花湖濕地公園內的五角湖,每年春天,這里是水鳥的天堂,數十種鳥類在這里棲息繁衍,數十畝蒲葦延綿於盪漾的碧波之中,水鳥翔集、錦鱗游泳。夜晚泛舟於此,令人心曠神怡。
蓮花湖之美,盡在於花。蓮花湖除了成行的柳樹、楊樹,大片的蘆葦、香蒲,再有則是清新淡雅的蓮花,每年春夏之際,蓮花盛開,嬌艷欲滴。遇上雨季或是晨昏薄霧的天氣,煙霞飄渺,蓮花在煙霧中若隱若現,引得無數遊人流連忘返。
濕地生態系統是地球上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具有極高的生態效益,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澇災害;能夠凈化污水,調節區域小氣候(如溫濕度、降雨量等),控制土壤侵蝕。濕地支撐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能為人類提供糧食、肉類、葯材和多種工業原料。濕地蘊藏著大量的水資源,能為人類提供生產和生活用水。
恢復城市濕地,建設花園城市,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鐵嶺市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但人們也逐漸發現很多城市的特色正在消失,一些意想不到的共性形成了,如空氣、水污染等。建設蓮花湖濕地,有機地將濕地水景、濕地動植物景觀、濕地文化、濕地小氣候等與城市功能融為一體,將會大大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環境容量與生態安全水平。巧妙地融合濕地功能與現代城市功能,建設一個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的花園城市,是全市人民的一件要事。
鐵嶺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面積4226公頃,是以人工庫塘、稻田、河流及淺水型小型湖泊群為主的復合濕地類型,曾具有湖湖相扣、泡泡相聯的水網結構。該復合結構在東北地區具有一定代表性,園區土壤結構、生物區系及其生態過程的濕地性質明顯;濕地景觀特徵顯著,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基本完整。該濕地公園屬於遼河水系,位於遼河與其支流柴河、凡河之間的洪泛平原區,在濕地保護恢復、遼河水污染防治、城市尾水利用以及新農村建設中將起到的示範作用,對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生態恢復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該濕地公園具有多樣的濕地自然景觀,東北民俗風情、黑土地農耕文化、革命紀念地等遼北文化旅遊資源;形成集蓮花湖濕地、新農村建設和鐵嶺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資源組合,豐富了區域旅遊結構。
恢復城市濕地,珍惜歷史、文化、保護文化遺產,讓生態文明建設更上一層樓。如果說濕地生態系統是一個生命網路,那麼,城市便是這個生命網路中人類文明發展的起點。恢復城市濕地,必須充分尊重城市的歷史及其與濕地間的關系,從文化遺產的挖掘和再認識出發,增強對自然遺產重要性的認識,同時以對自然遺產的保護來促進文化遺產的傳承,使濕地這一日益減少的人類綠洲和天堂,能在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同時得到保護、利用和發展,並在這一過程中相互促進。
8. 中央電視台要采訪一個叫楊什麼的達州的
洋烈水鄉風復情小鎮、制遊客接待中心、濕地公園項目、水上樂園、自行車騎游道、巴人谷、花卉基地、山珍博覽園等
該景區位於宣漢縣君塘鎮楊家河一帶,距離達州市城區僅17千米,距離宣漢縣城僅8千米,距離210國道僅8千米,距達渝高速和正在新建的達陝高速的羅江出入口僅11千米;距達州機場約27千米,交通條件十分優越。洋烈風情小鎮主體工程於2011年9月竣工,是按川東民居特色打造且社區服務功能齊全的新村綜合體,場鎮依山傍水,風光旖旎,目前居民尚未入住,是開發度假、休閑、購物的理想之地。全國新農村文藝展演、「鄉村大世界」等多個國家級演出活動曾在此舉行。以洋烈水鄉風情小鎮為核心,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自然風光,規劃了濕地公園項目、水上樂園、自行車騎游道、巴人谷、花卉基地、山珍博覽園等多個遊客參與性極強的旅遊項目,讓遊客忘情於洋烈山水,悠然怡享其樂。
9. 凡河鎮的蓮花湖濕地公園
中國北方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蓮花湖濕地公園】
初春的蓮花湖,宛如一幅水墨畫:黃色的蘆葦叢,靜靜的湖水,偶然有一兩只灰喜鵲從樹叢里凌空飛起,雖無成群的候鳥往來嬉戲,但依然是風光旖旎,令人陶醉。筆者曾多次走近這片幽靜的濕地,憶起初到蓮花湖時的景色:蔚藍的天空與湛藍的湖面渾然一體,水天相接,美不勝收;湖面上,東方白鸛、蒼鷺、白鴜鷺等各種候鳥嬉戲飛舞,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幅鳥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絕妙畫卷!記者似乎理解了生活於濕地的古人為何能在《詩經》中描述出「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浪漫情懷,生命與自然的融洽和這片水域的美麗與溫柔令人刻骨銘心。
上述文字只表述了即將修建的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一角,蓮花湖濕地位於鐵嶺新老城區之間,歷史上有「五湖八坑」之說,水面非常廣闊。主要包括得勝台水庫、五角湖、大蓮花泡和中朝友誼水庫四部分。歷史上的蓮花湖濕地三面環水,西面緊鄰遼河,北面連接柴河,南面匯入凡河,是三條河流的匯合點,屬於東北濕地的一部分,是沼澤濕地類型。總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由於歷史上盲目進行農田開墾,以及未處理的城市污水大量排入,造成了蓮花湖濕地面積大量削減,現僅有4.3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積。
從市林業局獲悉,2007年4月26日,國家林業局正式下文,批復同意鐵嶺市開展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據悉,這是迄今為止全國第6個、我國北方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還了解到,蓮花湖修復工程是以濕地修復、邊界整修、清淤、輸水排水、濕地人口動遷、植被修復、水產養殖和旅遊觀光為主的生態建設工程。目前,這項龐大的生態修復工程正在進行,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是「健康的濕地,健康的人類」。這個主題內涵豐富,意義重大,深刻反映了濕地和人類的緊密關系。
濕地是「地球之腎」,同森林和海洋一樣,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之一,在維護全球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人類健康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說,保護濕地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也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蓮花湖位於新老城區之間,可謂是鐵嶺的「城市之腎」。
濕地是水資源的「貯存庫」和「凈化器」。濕地具有強大的水文調節和循環功能,可以有效貯存、滯留降水和地表徑流,並補充地下水。我國濕地維持著約2.7萬億噸淡水,佔全國可利用淡水資源總量的96%。濕地還具有強大的降解污染和凈化水質功能。
濕地又是「物種基因庫」。自然濕地不但是水生動物、水生植物優良的生存場所,也是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特別是水禽必須的棲息、遷徙、越冬和繁殖地。蓮花湖濕地生物非常豐富,孕育著237種植物和200多種野生動物,僅鳥類就達123種之多。自然濕地還為許多物種保存了基因特性,使許多野生生物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安然生存和繁衍。
濕地也是重要的「儲碳庫」和「吸碳器」。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估算,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中約儲存了2.48萬億噸碳,其中占陸地面積不到4%的泥炭濕地就儲存了5000億噸。我國沼澤濕地碳儲量達到47億噸,僅若爾蓋高原濕地就有19億噸。
濕地還是孕育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逐水草而居」,在與濕地相互依存的漫長歷史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人類文明。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倫文明,黃河孕育了華夏文明。濕地以其特有的美學、教育、文化、精神等功能,產生了宗教、民俗、音樂等獨特文化。許多湖泊是少數民族群眾的「聖湖」和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中國四大名樓都位於濕地或其周邊地區,成就了許多流傳千古的詩詞歌賦。
她是如此美麗,又是如此脆弱。蓮花湖沼澤濕地無疑是鐵嶺市的生態瑰寶,保護得好,將是鐵嶺市的一張靚麗名片,如果合理、科學利用,會對地方旅遊業發展發揮關鍵性作用。可是,近年來,鐵嶺市的蓮花湖沼澤濕地存在圍墾開田、水面圍堰養魚等破壞濕地的現象,種種問題引起了市領導及相關部門的重視。於是保護開發蓮花湖濕地建設成為建設新城區的又一重要舉措。采訪中了解到,蓮花湖濕地的生態系統相當完整,水面與葦盪的面積比例適中,因而生物多樣性得到了保證。
2007年,國家林業局組織了林學、地學、生態、生物、法律、規劃與管理等領域的國內專家對鐵嶺市新建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項目進行了考察評估。專家們通過實地考察、審查相關材料、聽取情況匯報和與相關部門的情況交流,一致認為,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建設將對遼寧省的濕地保護恢復、遼河水污染防治、城市尾水利用以及新農村建設起到示範作用;對遼河中下游地區,特別是對沈陽地區的水生態安全保護,以及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生態恢復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能夠顯著改善鐵嶺市區濕地生態特徵與生態功能,恢復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提高鐵嶺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支撐能力,以及改善周邊地區的人居環境。同時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建設還將進一步豐富遼寧省旅遊資源類型,擴大「知性之旅」空間,形成集蓮花湖濕地、新農村建設和鐵嶺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資源組合,將提高鐵嶺和沈陽區域旅遊資源品位,豐富區域旅遊結構。專家們一致同意將鐵嶺蓮花湖作為國家濕地公園進行建設。
蓮花湖之勝,獨得於水。水是蓮花湖的靈魂,濕地內70%的面積被水面覆蓋,整個濕地景觀以蘆葦、香蒲、荷花、水禽等豐富的生物景觀為依託,以東北濃郁的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為特色。
蓮花湖之景,在於觀鳥。鳥是濕地的精靈,是衡量濕地自然生態平衡和環境好壞的標尺。鐵嶺八景中有一景叫做「鴛湖泛月」,指的就是蓮花湖濕地公園內的五角湖,每年春天,這里是水鳥的天堂,數十種鳥類在這里棲息繁衍,數十畝蒲葦延綿於盪漾的碧波之中,水鳥翔集、錦鱗游泳。夜晚泛舟於此,令人心曠神怡。
蓮花湖之美,盡在於花。蓮花湖除了成行的柳樹、楊樹,大片的蘆葦、香蒲,再有則是清新淡雅的蓮花,每年春夏之際,蓮花盛開,嬌艷欲滴。遇上雨季或是晨昏薄霧的天氣,煙霞飄渺,蓮花在煙霧中若隱若現,引得無數遊人流連忘返。
濕地生態系統是地球上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具有極高的生態效益,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澇災害;能夠凈化污水,調節區域小氣候(如溫濕度、降雨量等),控制土壤侵蝕。濕地支撐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能為人類提供糧食、肉類、葯材和多種工業原料。濕地蘊藏著大量的水資源,能為人類提供生產和生活用水。
恢復城市濕地,建設花園城市,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鐵嶺市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但人們也逐漸發現很多城市的特色正在消失,一些意想不到的共性形成了,如空氣、水污染等。建設蓮花湖濕地,有機地將濕地水景、濕地動植物景觀、濕地文化、濕地小氣候等與城市功能融為一體,將會大大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環境容量與生態安全水平。巧妙地融合濕地功能與現代城市功能,建設一個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的花園城市,是全市人民的一件要事。
鐵嶺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面積4226公頃,是以人工庫塘、稻田、河流及淺水型小型湖泊群為主的復合濕地類型,曾具有湖湖相扣、泡泡相聯的水網結構。該復合結構在東北地區具有一定代表性,園區土壤結構、生物區系及其生態過程的濕地性質明顯;濕地景觀特徵顯著,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基本完整。該濕地公園屬於遼河水系,位於遼河與其支流柴河、凡河之間的洪泛平原區,在濕地保護恢復、遼河水污染防治、城市尾水利用以及新農村建設中將起到的示範作用,對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生態恢復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該濕地公園具有多樣的濕地自然景觀,東北民俗風情、黑土地農耕文化、革命紀念地等遼北文化旅遊資源;形成集蓮花湖濕地、新農村建設和鐵嶺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資源組合,豐富了區域旅遊結構。
恢復城市濕地,珍惜歷史、文化、保護文化遺產,讓生態文明建設更上一層樓。如果說濕地生態系統是一個生命網路,那麼,城市便是這個生命網路中人類文明發展的起點。恢復城市濕地,必須充分尊重城市的歷史及其與濕地間的關系,從文化遺產的挖掘和再認識出發,增強對自然遺產重要性的認識,同時以對自然遺產的保護來促進文化遺產的傳承,使濕地這一日益減少的人類綠洲和天堂,能在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同時得到保護、利用和發展,並在這一過程中相互促進。
10.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什麼樣的人可以享受免費入園啊
憑殘疾證,現役軍官證或者執行采訪任務的記者證可免費入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