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園大全 » 塔礁洲濕地公園怎麼走

塔礁洲濕地公園怎麼走

發布時間: 2020-12-21 11:55:49

① 幫我寫一篇有關家鄉建設的小論文

城市濱水開放空間景觀的建設與保護(論文)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福州為了改善城市園林綠化面貌和城市自然生態環境,最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在城市的濱水區域,建成大量的公共綠地。這些綠地來看各有特色,服務對象不同,已形成的濱水開放空間景觀,也不盡相同。回顧這些城市濱水開放空間的現狀,頗有收益。

(1)為住宅小區居民服務的濱水供給綠地,往往緊。鄰城市住宅新村,綠地寬度小。如白馬河公園濱水綠地,寬度一般只有幾十米、二十幾米,最多也只有30~40m,沿著河岸建設,地勢平坦。建成的濱水開放空間景觀,以植物造景為主,輔以一些景觀小品,景觀特色多小巧玲瓏;再如1990年建成的福州白馬河公園,面積5.82h㎡,緊鄰黎明新村、上海新村;1991年建成的福州晉安河公園,面積15.51h㎡,緊鄰洋下新村、浦下新村、王莊新村。這些新村與濱河公園,只隔著寬七八米馬路,使用起來非常便捷,其服務對象是新村居民。這類綠地面積83.7h㎡,約占濱水公共綠地的24.5%。

(2)城市濱河道路綠地,一般都跟隨城市道路而延伸,綠地寬窄不一,或寬不足10m,或寬40~50mk,濱水綠地環境多是城市河邊荒地、雜居地。經改建的濱水開放空間景觀,也都是以植物造景為主,且都注意使用景觀小品。例如1988年建成的福州倉前公園,面積1.5h㎡;1996~1997年建成江濱大道的公共綠地,沿路長26km,寬度8~15~20m不等,面積近28h㎡,作為街頭開放性道路公共綠地,空間景觀以植物造景為主。這類綠地面積60.3h㎡,約占濱水公共綠地的17.7%。

(3)濱水區域大面積拆遷危舊房,建成公園綠地。近年福州城市經濟實力增強,對沿江幾萬平方米的違章搭蓋及破舊危房進行拆遷。新建成的濱水區域,如閩江公園,北岸線長5.5km,河岸綠地寬100~200m,面積47.5h㎡;南岸線長7km,河岸綠地寬150m左右,面積達6.5萬㎡,使福州濱水城市空間景觀得道改造提高,美化了城市景觀形象。

(4)利用濱水灘塗自然綠地,建成可供休閑娛樂的城市公共綠地。這類綠地的沿岸植物生長茁壯,綠化景觀良好,並能較好地保護自然生態景觀原貌。例如,現在正在建設的福州金山公園,位於福州金山新區南部,三環路一期東側,東鄰城市舊防洪堤――建新南堤,西界規劃道路。公園建設基地,自然景觀資源條件優越,大樹成蔭,物種豐富。還有很多體現福州榕城地方特色的古榕樹,白鷺紛飛。河灣水面寬闊穩定,寬達100~200m,公園景觀具有濃郁的村野濕地自然生態風貌。

(5)把濱水的采礦跡地建成濱水觀光風景游覽區。這類公共綠地沿江河兩岸透迤而下,原地貌荒涼破敗,經整治後,迅速改變了濱水區域開放空間景觀,成為優美的旅遊觀光風景名勝地。如長樂市沿閩江口金剛褪附近3km的江岸,原是採掘花崗岩石材的壇口跡地,開采了幾十年,岩壁陡峭,植被殘缺,土壤流失,自然生態被破壞。經過長樂市近兩年的整改,利用了濱水的人文景觀與自然地理資源,使濱水的人文景觀與自然地理資源,使濱水采礦壇口跡地得到再生利用,建成為優美的旅遊觀光風景名勝地。

(6)利用原有濕地地貌建成濕地保護區。例如,在閩江口,還未被人為嚴重破壞的自然濕地,就有鰻魚洲濕地、道慶洲濕地,還有在福州金山新區堤外建成的濕地公園,它們都是利用灘塗沙地植被與水濱等自然生態環境資源,形成保護自然生態景觀板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廊道。

以上6種市域濱水區域,有效地提高了濱水綠地生態空間景觀水平,改善了群眾居住、休閑、娛樂、健身等環境。

2.濱水綠地設計創意理念及形成空間景觀效果

2.1 創建優美的濱水人居環境景觀

處在城市居民新村附近的內河濱水開放空間,規劃設計考慮為新村居民服務。這類濱水綠地的服務半徑在500m之內,要求創建優美的濱水人居環境景觀,提出「以人為本」的設計創意理念,並通過各種設計措施來達到目的。

在濱水公共綠地空間中,設計按照人體行為工程學原理,安排多種健身設施與器具,創造舒適休閑建身空間環境。游步道寬1.2~1.5m,以便兩個人相向步行,能寬松地通過在林蔭下漫步。路面鋪裝應平坦,盡量在臨水面安排鋪裝廣場,設置較舒適的坐椅,讓人近水觀賞,游賞水景。

2.2 追求園林植物群體美景觀,發揮大自然生態群落效應

園林植物群體美,是現代風景園林美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是通過相近植物與同種植物按園林藝術美的韻律節奏與比例協調關系的組合布局,表現植物群體規模,以體現景觀的氣勢雄偉,並且表現組合植物景觀美。園林植物按生態規律布局,最大限度發揮植物自然生態群落效應,改善生態環境;並為城市輸送大量氧氣,成為「城市綠肺」,最大限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如晉安河公園、光明港公園的綠化。現著重論述晉安公園植物群體景觀。晉安河公園位於晉安河兩岸,開辟出寬20~30m的帶狀濱水開放公共綠地,長約7km。公園岸邊有豐富的觀賞立面,林冠線起伏變化,色彩與季相變化豐富,最主要的是晉安河公園追求壯觀的園林植物群落,體現群體美的景觀特色,從南到北,有葵林景區,南洋杉景區(愛鄉園),椰林春月景區。

葵林景區位於晉安河公園王莊新村河岸段,沿河長200多m的濱水綠地。疏密相間,自然群植高3~8m的大蒲葵林。設計布局三五成叢,數叢成群,株間距4~8m,並安排3塊200~300㎡的林間疏林草坪。葵林邊緣及河岸邊還配置有成叢的美麗針葵、七姐妹、南迎春、扶桑、九里香球等灌木花卉,為葵林景區增添了色彩變化,豐富了層次與季相的變化。昂揚挺立的蒲葵林,令人產生奮發向上的情懷,其蔥綠茂密的蒲葵林純林之景觀,充滿了濃郁的亞熱帶南國風光。

愛鄉園景區位於福馬路北晉安河東岸200多m的河岸綠地。自然群植有92株高幾十米的南洋杉林,主要樹種是塔形南洋杉、肯氏南洋杉和畢氏南洋杉,形成開放式濱水公共綠地空間景觀。岸邊及綠地邊緣植有馬櫻丹、南迎春、榕樹球、扶桑及紅花羊蹄甲等植物,形成南洋杉林。柔和的水平線與南洋杉的雄偉垂直線形成鮮明對比,在水中呈現出優美的垂直倒影。

椰林春月景區,在晉安河橋北、晉安河西岸近長1km的河岸開放式綠地。設計種植棕櫚科混交林,植有蒲葵、華盛頓蒲葵、美麗針葵可、假檳榔、皇後葵、叢生魚尾葵、長穗魚尾葵、大王椰子、散尾葵、棕竹等棕櫚科植物30多種,還有黃金葉、小蠟球、紅刺林投、象腿絲蘭、南迎春等植物。大量的喬灌地被草坪植物組合,形成自然群落,成為城市生態廊道,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另外,具有濱水帶狀綠地群體美的植物景觀,還有光明港的蒲葵混交林、羊蹄甲混交林帶。

2.3 充分利用歷史人文景觀資源,展現濱水開放空間景觀特色

結合地形改造,發掘利用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形成歷史人文景觀。這一設計理念,是福州濱水開放綠地空間又一景觀特色。

例如,長樂閩江出海口,歷史上曾是明朝鄭和7下西洋船隊候風與補給駐泊地。長樂市為了開發建設閩江出海口風景旅遊觀光帶,建成長3km的濱水開放公共綠地空間。為了紀念鄭和7下西洋的偉大航海壯舉600周年,把其中一段以前曾是閩江船運碼頭濱水的長800m的綠地景區,開辟為「鄭和廣場」,面積近4.5h㎡。充分利用鄭和船隊7下西洋,以長樂為出發駐泊地的歷史,建成祭海誓師台、三寶亭、瞭望台、鄭和兵營、親水船平台、鄭和史跡紀念館以及鄭和雕像,配置各種樹木、花卉、草坪。對過去的採石壇口、砂石地,覆土0.50~1.00m,並清理岩壁,種植各種榕樹、芒果、棕櫚科喬木,以及垂直攀援植物和時令花卉,形成優美的濱水公共綠地。開放之後,遊人絡繹不絕。

再如,兩年前建成的閩江北園閩風園,面積5.81h㎡。在防洪堤外側,利用當地原有造船廠遺址,突出展現福州2000多年的古城歷史文化與船政文化景觀。精美的「閩都春秋」巨型浮雕,向人們述說福州的許多壯闊偉業,形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長廊,並成為中外遊人的必到之處。

2.4 根據親水性的設計理念,創造各種親水景觀

親水是人類的特性;水是園林的靈魂。因此,充分展現人和水的景觀關系,是濱水開放空間的又一設計理念。

江濱公園閩水園,面積1.5h㎡。以閩江文化為主線,用抽象的藝術表現技法,表達「閩水長閩江清」的設計理念,體現人與水之間共生互利的情感關系。「閩水謠」「浮雕」,敘述了閩江兩岸風土人情和閩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水文化景觀。「閩水魂」雕塑,體現閩都兒女激流勇進的奮斗精神,升華人與水相依共存的造園思想。臨水是形成濱江水公園空間最大的特點,要把壯闊的閩江風光組織到公園臨江風景的觀賞透視中。為了最大限度地讓遊人觀賞透視中。為了最大限度的讓遊人觀賞閩江風光,並滿足群眾晨練及傍晚的休閑活動,江濱各個公園景區都安排大面積的臨水鋪裝廣場。

如台江江濱公園規劃了近8000㎡的鋪裝廣場;在倉前公園也辟有3700㎡的鋪裝廣場;在繽紛園、閩水園、閩風園等景區,都把廣場延伸到水邊,做各種標高的平台,讓遊人能與水親密接觸,滿足人們對親水性的要求。而在金沙園、西河園,則把踏步平台改為一望無垠的沙灘,讓遊人能在3萬多㎡的沙灘,盡情嬉戲,在金沙碧水之間,沐浴陽光,享受大自然賜予的閑適放飛心情。

而在福州長樂鄭和廣場,由於閩江出海口風浪較大,在其臨水船形平台,加欄桿、坐凳,讓人感受鄭和船隊萬船竟發的壯觀氣勢,也是一種絕妙的親水性做法。

2.5 利用自然地理生態資源建造濱水旅遊觀賞景觀

在濱水開放空間中,有的地段對自然地理生態資源是可資利用、充分發掘,為風景旅遊光事業服務。例如在長樂閩江出海口的金剛腿景區。金剛腿原是半山上的巨岩,延伸到閩江水岸邊,形成大條岩,形如天生的金剛大腿。腿彎之下空懸,如一座拱橋,腳如穿靴,腳尖翹起,自古以來就被俗稱為「金剛腿」。腿上方,半山岩壁,有中國海軍宿將薩鎮冰題的「金剛濯足」4字石刻。在日本《福州考》一書中,把金剛腿稱為仙人腳。金剛腿和閩江口五虎礁、南北龜、皇帝井等,並稱為「閩江口七景」。據歷年水文測定,金剛腿靴底標高4.83m,腿踝標高8.42m。而60年以來,福州馬尾平均水位標高僅2.76m,最高水位僅6.48m。歷來無論閩江大水,還是海潮大潮,都不會淹過金剛腿的腿踝。所以俗語有「大水淹不到金剛腿」。建成的金剛腿公園,專門在濱水岸邊勒石,記述金剛腿採石壇口開拓為公園的事跡簡介,以及金剛腿的歷史、自然地貌傳說。

在金剛腿景區,還有一個自然地貌景觀,即金剛腿剛好處於閩江入海口談水和海水的分界線上。故腿股內外,水有鹹淡之分。閩江上游的漂木和浮物,由於海潮頂托作用,也都在金剛腿附近水面打轉。2002年,金剛腿公園特在此闢建海水、淡水分界碑,以此體現金剛腿自然地理景觀。

上述的濱水自然地貌景觀,都是自然歷史遺留和演替形成的,經過人為加工整理、再生利用,形成著名自然地貌景觀。還有一類濱水自然地貌景觀,是大自然賦予的,要加以保護,才能永續利用——即濱水自然濕地景觀。

目前,福州市區域閩江濱水自然濕地,有多類近城濱水區域已進行開發保護。如金山濕地公園只是在清理原有自然地貌的基礎上,種植各種喬灌木,利於自然濕地的保護。

還有一類是面積較大的濕地,自然原生地貌離城稍遠,人為擾動較少。此類濕地要依法嚴加保護,嚴禁開發利用。如道慶洲自然濕地景觀,嚴禁開發利用。如道慶洲自然濕地景觀、鰻魚洲自然濕地景觀等,只有嚴加保護,才能成為永久的城市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斑塊。這類濕地一經開發,則將對城市的生態環境產生重大的破壞作用。

道慶洲濕地面積約2.3k㎡,距離市區不足10km,是最靠近福州城區的大型濕地,位於閩江、五龍江、白龍江3條江匯合處。漲潮時幾乎看不見,退潮時才能見道洲地。

目前,道慶洲濕地自然條件好,各類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種子植物85種。附近水域有魚類39種,各種浮游生物多達110種。在寬闊的潮間帶灘塗,還有豐富的魚蝦,特別是甲殼類和雙殼貝類等,這些都是鳥類的主要食物。由於條件適宜,在不同季節還吸引了白鷺、蒼鷺為主的30多種水禽群體,到那裡棲息、覓食和繁衍,曾一度成為當地獨特的生態景觀。

道慶洲濕地景觀的再生利用、保護,目前已引起有關的再生利用、保護,目前已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民間資金及組織,參與了濕地的自然生態環境。

2.6 根據規劃設計理念建設充滿寓意的濱水造型景觀

一般園林設計者,通過各種設計思維活動創立理念,運用各種園林植物、園林景觀小品和構築物,及各種規劃構圖等,建成隱含各種意念的造型景觀,即意象景觀。「九洲方圓」是為紀念第三十一回旅日福建同鄉訪華懇親團在榕舉行,而規劃設計的。位於晉安河公園中段愛鄉園內,南有南洋杉草坪,北有櫻花園,主景點是20m x 20m方圓疊加的花壇平台。底層方形平台上的花壇,種有梅花、櫻花、臘梅各9株,以及反映榕城鄉土特色的榕樹球、茉莉花;上層圓形平台中心,是高6.3m的「環球同涼熱」不銹鋼雕塑,雕塑基座呈九角形,磨光花崗岩貼面,圓形平台地面劃分9個弧形地塊,按圖案鋪及火燒板與磨光花崗岩板。精雕細琢9個梅花浮雕圖案,象徵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上下兩層平台踏步9級,「九洲方圓」,寓意中日兩國人民傳統以友誼如日中天,如梅花一樣高潔,如櫻花一樣燦爛好。

閩江公園的望龍園景區大門口,是望龍造型是全園標志性景觀,是根據福州唐末閩王王延鈞在江濱鉤白龍,飛舞上天的歷史傳說設計的。巨龍昂首遠望、騰飛起舞。

能容納2500人的露天演歌台,為繽紛園景區的主景物,圍繞演歌台,為繽紛園景區的主景物,圍繞演歌台有五彩繽紛、變幻無窮的水景,還有螺旋式、錯落式的看台和5組帆形鋼架造型,宛如江中乘風破浪的白帆,蔚為壯觀。

在長樂閩江口風景旅遊觀光區,有一個「吉祥公園」景區。根據吉祥長樂的主題,按照中國傳統吉祥寓意,進行石刻浮雕組景,其主題是「萬象更新」雕塑。在榕樹、竹林叢中,小路蜿蜒向前,設立組雕巨石景觀序列;一帆豐順、四海昇平、八卦太極、萬象更新等,表達了和平幸福、吉祥安康的美好意願。

當然,福州市域還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有的住宅新村緊挨內河邊,綠化帶很少;有的大江邊的灘塗沙洲濕地,正逐步被改造成生活居住地。因此,開發與保護濱水區域的矛盾還很嚴重。濱水區域開放空間的保護與再生利用,還是一項艱巨的歷史課題,有待我們去研究。

② 種植攀援植物和濱水植物種植需要注意的哪四點

城市濱水開放空間景觀的建設與保護(論文)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福州為了改善城市園林綠化面貌和城市自然生態環境,最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在城市的濱水區域,建成大量的公共綠地。這些綠地來看各有特色,服務對象不同,已形成的濱水開放空間景觀,也不盡相同。回顧這些城市濱水開放空間的現狀,頗有收益。

(1)為住宅小區居民服務的濱水供給綠地,往往緊。鄰城市住宅新村,綠地寬度小。如白馬河公園濱水綠地,寬度一般只有幾十米、二十幾米,最多也只有30~40m,沿著河岸建設,地勢平坦。建成的濱水開放空間景觀,以植物造景為主,輔以一些景觀小品,景觀特色多小巧玲瓏;再如1990年建成的福州白馬河公園,面積5.82h㎡,緊鄰黎明新村、上海新村;1991年建成的福州晉安河公園,面積15.51h㎡,緊鄰洋下新村、浦下新村、王莊新村。這些新村與濱河公園,只隔著寬七八米馬路,使用起來非常便捷,其服務對象是新村居民。這類綠地面積83.7h㎡,約占濱水公共綠地的24.5%。

(2)城市濱河道路綠地,一般都跟隨城市道路而延伸,綠地寬窄不一,或寬不足10m,或寬40~50mk,濱水綠地環境多是城市河邊荒地、雜居地。經改建的濱水開放空間景觀,也都是以植物造景為主,且都注意使用景觀小品。例如1988年建成的福州倉前公園,面積1.5h㎡;1996~1997年建成江濱大道的公共綠地,沿路長26km,寬度8~15~20m不等,面積近28h㎡,作為街頭開放性道路公共綠地,空間景觀以植物造景為主。這類綠地面積60.3h㎡,約占濱水公共綠地的17.7%。

(3)濱水區域大面積拆遷危舊房,建成公園綠地。近年福州城市經濟實力增強,對沿江幾萬平方米的違章搭蓋及破舊危房進行拆遷。新建成的濱水區域,如閩江公園,北岸線長5.5km,河岸綠地寬100~200m,面積47.5h㎡;南岸線長7km,河岸綠地寬150m左右,面積達6.5萬㎡,使福州濱水城市空間景觀得道改造提高,美化了城市景觀形象。

(4)利用濱水灘塗自然綠地,建成可供休閑娛樂的城市公共綠地。這類綠地的沿岸植物生長茁壯,綠化景觀良好,並能較好地保護自然生態景觀原貌。例如,現在正在建設的福州金山公園,位於福州金山新區南部,三環路一期東側,東鄰城市舊防洪堤――建新南堤,西界規劃道路。公園建設基地,自然景觀資源條件優越,大樹成蔭,物種豐富。還有很多體現福州榕城地方特色的古榕樹,白鷺紛飛。河灣水面寬闊穩定,寬達100~200m,公園景觀具有濃郁的村野濕地自然生態風貌。

(5)把濱水的采礦跡地建成濱水觀光風景游覽區。這類公共綠地沿江河兩岸透迤而下,原地貌荒涼破敗,經整治後,迅速改變了濱水區域開放空間景觀,成為優美的旅遊觀光風景名勝地。如長樂市沿閩江口金剛褪附近3km的江岸,原是採掘花崗岩石材的壇口跡地,開采了幾十年,岩壁陡峭,植被殘缺,土壤流失,自然生態被破壞。經過長樂市近兩年的整改,利用了濱水的人文景觀與自然地理資源,使濱水的人文景觀與自然地理資源,使濱水采礦壇口跡地得到再生利用,建成為優美的旅遊觀光風景名勝地。

(6)利用原有濕地地貌建成濕地保護區。例如,在閩江口,還未被人為嚴重破壞的自然濕地,就有鰻魚洲濕地、道慶洲濕地,還有在福州金山新區堤外建成的濕地公園,它們都是利用灘塗沙地植被與水濱等自然生態環境資源,形成保護自然生態景觀板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廊道。

以上6種市域濱水區域,有效地提高了濱水綠地生態空間景觀水平,改善了群眾居住、休閑、娛樂、健身等環境。

2.濱水綠地設計創意理念及形成空間景觀效果

2.1 創建優美的濱水人居環境景觀

處在城市居民新村附近的內河濱水開放空間,規劃設計考慮為新村居民服務。這類濱水綠地的服務半徑在500m之內,要求創建優美的濱水人居環境景觀,提出「以人為本」的設計創意理念,並通過各種設計措施來達到目的。

在濱水公共綠地空間中,設計按照人體行為工程學原理,安排多種健身設施與器具,創造舒適休閑建身空間環境。游步道寬1.2~1.5m,以便兩個人相向步行,能寬松地通過在林蔭下漫步。路面鋪裝應平坦,盡量在臨水面安排鋪裝廣場,設置較舒適的坐椅,讓人近水觀賞,游賞水景。

2.2 追求園林植物群體美景觀,發揮大自然生態群落效應

園林植物群體美,是現代風景園林美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是通過相近植物與同種植物按園林藝術美的韻律節奏與比例協調關系的組合布局,表現植物群體規模,以體現景觀的氣勢雄偉,並且表現組合植物景觀美。園林植物按生態規律布局,最大限度發揮植物自然生態群落效應,改善生態環境;並為城市輸送大量氧氣,成為「城市綠肺」,最大限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如晉安河公園、光明港公園的綠化。現著重論述晉安公園植物群體景觀。晉安河公園位於晉安河兩岸,開辟出寬20~30m的帶狀濱水開放公共綠地,長約7km。公園岸邊有豐富的觀賞立面,林冠線起伏變化,色彩與季相變化豐富,最主要的是晉安河公園追求壯觀的園林植物群落,體現群體美的景觀特色,從南到北,有葵林景區,南洋杉景區(愛鄉園),椰林春月景區。

葵林景區位於晉安河公園王莊新村河岸段,沿河長200多m的濱水綠地。疏密相間,自然群植高3~8m的大蒲葵林。設計布局三五成叢,數叢成群,株間距4~8m,並安排3塊200~300㎡的林間疏林草坪。葵林邊緣及河岸邊還配置有成叢的美麗針葵、七姐妹、南迎春、扶桑、九里香球等灌木花卉,為葵林景區增添了色彩變化,豐富了層次與季相的變化。昂揚挺立的蒲葵林,令人產生奮發向上的情懷,其蔥綠茂密的蒲葵林純林之景觀,充滿了濃郁的亞熱帶南國風光。

愛鄉園景區位於福馬路北晉安河東岸200多m的河岸綠地。自然群植有92株高幾十米的南洋杉林,主要樹種是塔形南洋杉、肯氏南洋杉和畢氏南洋杉,形成開放式濱水公共綠地空間景觀。岸邊及綠地邊緣植有馬櫻丹、南迎春、榕樹球、扶桑及紅花羊蹄甲等植物,形成南洋杉林。柔和的水平線與南洋杉的雄偉垂直線形成鮮明對比,在水中呈現出優美的垂直倒影。

椰林春月景區,在晉安河橋北、晉安河西岸近長1km的河岸開放式綠地。設計種植棕櫚科混交林,植有蒲葵、華盛頓蒲葵、美麗針葵可、假檳榔、皇後葵、叢生魚尾葵、長穗魚尾葵、大王椰子、散尾葵、棕竹等棕櫚科植物30多種,還有黃金葉、小蠟球、紅刺林投、象腿絲蘭、南迎春等植物。大量的喬灌地被草坪植物組合,形成自然群落,成為城市生態廊道,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另外,具有濱水帶狀綠地群體美的植物景觀,還有光明港的蒲葵混交林、羊蹄甲混交林帶。

2.3 充分利用歷史人文景觀資源,展現濱水開放空間景觀特色

結合地形改造,發掘利用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形成歷史人文景觀。這一設計理念,是福州濱水開放綠地空間又一景觀特色。

例如,長樂閩江出海口,歷史上曾是明朝鄭和7下西洋船隊候風與補給駐泊地。長樂市為了開發建設閩江出海口風景旅遊觀光帶,建成長3km的濱水開放公共綠地空間。為了紀念鄭和7下西洋的偉大航海壯舉600周年,把其中一段以前曾是閩江船運碼頭濱水的長800m的綠地景區,開辟為「鄭和廣場」,面積近4.5h㎡。充分利用鄭和船隊7下西洋,以長樂為出發駐泊地的歷史,建成祭海誓師台、三寶亭、瞭望台、鄭和兵營、親水船平台、鄭和史跡紀念館以及鄭和雕像,配置各種樹木、花卉、草坪。對過去的採石壇口、砂石地,覆土0.50~1.00m,並清理岩壁,種植各種榕樹、芒果、棕櫚科喬木,以及垂直攀援植物和時令花卉,形成優美的濱水公共綠地。開放之後,遊人絡繹不絕。

再如,兩年前建成的閩江北園閩風園,面積5.81h㎡。在防洪堤外側,利用當地原有造船廠遺址,突出展現福州2000多年的古城歷史文化與船政文化景觀。精美的「閩都春秋」巨型浮雕,向人們述說福州的許多壯闊偉業,形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長廊,並成為中外遊人的必到之處。

2.4 根據親水性的設計理念,創造各種親水景觀

親水是人類的特性;水是園林的靈魂。因此,充分展現人和水的景觀關系,是濱水開放空間的又一設計理念。

江濱公園閩水園,面積1.5h㎡。以閩江文化為主線,用抽象的藝術表現技法,表達「閩水長閩江清」的設計理念,體現人與水之間共生互利的情感關系。「閩水謠」「浮雕」,敘述了閩江兩岸風土人情和閩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水文化景觀。「閩水魂」雕塑,體現閩都兒女激流勇進的奮斗精神,升華人與水相依共存的造園思想。臨水是形成濱江水公園空間最大的特點,要把壯闊的閩江風光組織到公園臨江風景的觀賞透視中。為了最大限度地讓遊人觀賞透視中。為了最大限度的讓遊人觀賞閩江風光,並滿足群眾晨練及傍晚的休閑活動,江濱各個公園景區都安排大面積的臨水鋪裝廣場。

如台江江濱公園規劃了近8000㎡的鋪裝廣場;在倉前公園也辟有3700㎡的鋪裝廣場;在繽紛園、閩水園、閩風園等景區,都把廣場延伸到水邊,做各種標高的平台,讓遊人能與水親密接觸,滿足人們對親水性的要求。而在金沙園、西河園,則把踏步平台改為一望無垠的沙灘,讓遊人能在3萬多㎡的沙灘,盡情嬉戲,在金沙碧水之間,沐浴陽光,享受大自然賜予的閑適放飛心情。

而在福州長樂鄭和廣場,由於閩江出海口風浪較大,在其臨水船形平台,加欄桿、坐凳,讓人感受鄭和船隊萬船竟發的壯觀氣勢,也是一種絕妙的親水性做法。

2.5 利用自然地理生態資源建造濱水旅遊觀賞景觀

在濱水開放空間中,有的地段對自然地理生態資源是可資利用、充分發掘,為風景旅遊光事業服務。例如在長樂閩江出海口的金剛腿景區。金剛腿原是半山上的巨岩,延伸到閩江水岸邊,形成大條岩,形如天生的金剛大腿。腿彎之下空懸,如一座拱橋,腳如穿靴,腳尖翹起,自古以來就被俗稱為「金剛腿」。腿上方,半山岩壁,有中國海軍宿將薩鎮冰題的「金剛濯足」4字石刻。在日本《福州考》一書中,把金剛腿稱為仙人腳。金剛腿和閩江口五虎礁、南北龜、皇帝井等,並稱為「閩江口七景」。據歷年水文測定,金剛腿靴底標高4.83m,腿踝標高8.42m。而60年以來,福州馬尾平均水位標高僅2.76m,最高水位僅6.48m。歷來無論閩江大水,還是海潮大潮,都不會淹過金剛腿的腿踝。所以俗語有「大水淹不到金剛腿」。建成的金剛腿公園,專門在濱水岸邊勒石,記述金剛腿採石壇口開拓為公園的事跡簡介,以及金剛腿的歷史、自然地貌傳說。

在金剛腿景區,還有一個自然地貌景觀,即金剛腿剛好處於閩江入海口談水和海水的分界線上。故腿股內外,水有鹹淡之分。閩江上游的漂木和浮物,由於海潮頂托作用,也都在金剛腿附近水面打轉。2002年,金剛腿公園特在此闢建海水、淡水分界碑,以此體現金剛腿自然地理景觀。

上述的濱水自然地貌景觀,都是自然歷史遺留和演替形成的,經過人為加工整理、再生利用,形成著名自然地貌景觀。還有一類濱水自然地貌景觀,是大自然賦予的,要加以保護,才能永續利用——即濱水自然濕地景觀。

目前,福州市區域閩江濱水自然濕地,有多類近城濱水區域已進行開發保護。如金山濕地公園只是在清理原有自然地貌的基礎上,種植各種喬灌木,利於自然濕地的保護。

還有一類是面積較大的濕地,自然原生地貌離城稍遠,人為擾動較少。此類濕地要依法嚴加保護,嚴禁開發利用。如道慶洲自然濕地景觀,嚴禁開發利用。如道慶洲自然濕地景觀、鰻魚洲自然濕地景觀等,只有嚴加保護,才能成為永久的城市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斑塊。這類濕地一經開發,則將對城市的生態環境產生重大的破壞作用。

道慶洲濕地面積約2.3k㎡,距離市區不足10km,是最靠近福州城區的大型濕地,位於閩江、五龍江、白龍江3條江匯合處。漲潮時幾乎看不見,退潮時才能見道洲地。

目前,道慶洲濕地自然條件好,各類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種子植物85種。附近水域有魚類39種,各種浮游生物多達110種。在寬闊的潮間帶灘塗,還有豐富的魚蝦,特別是甲殼類和雙殼貝類等,這些都是鳥類的主要食物。由於條件適宜,在不同季節還吸引了白鷺、蒼鷺為主的30多種水禽群體,到那裡棲息、覓食和繁衍,曾一度成為當地獨特的生態景觀。

道慶洲濕地景觀的再生利用、保護,目前已引起有關的再生利用、保護,目前已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民間資金及組織,參與了濕地的自然生態環境。

2.6 根據規劃設計理念建設充滿寓意的濱水造型景觀

一般園林設計者,通過各種設計思維活動創立理念,運用各種園林植物、園林景觀小品和構築物,及各種規劃構圖等,建成隱含各種意念的造型景觀,即意象景觀。「九洲方圓」是為紀念第三十一回旅日福建同鄉訪華懇親團在榕舉行,而規劃設計的。位於晉安河公園中段愛鄉園內,南有南洋杉草坪,北有櫻花園,主景點是20m x 20m方圓疊加的花壇平台。底層方形平台上的花壇,種有梅花、櫻花、臘梅各9株,以及反映榕城鄉土特色的榕樹球、茉莉花;上層圓形平台中心,是高6.3m的「環球同涼熱」不銹鋼雕塑,雕塑基座呈九角形,磨光花崗岩貼面,圓形平台地面劃分9個弧形地塊,按圖案鋪及火燒板與磨光花崗岩板。精雕細琢9個梅花浮雕圖案,象徵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上下兩層平台踏步9級,「九洲方圓」,寓意中日兩國人民傳統以友誼如日中天,如梅花一樣高潔,如櫻花一樣燦爛好。

閩江公園的望龍園景區大門口,是望龍造型是全園標志性景觀,是根據福州唐末閩王王延鈞在江濱鉤白龍,飛舞上天的歷史傳說設計的。巨龍昂首遠望、騰飛起舞。

能容納2500人的露天演歌台,為繽紛園景區的主景物,圍繞演歌台,為繽紛園景區的主景物,圍繞演歌台有五彩繽紛、變幻無窮的水景,還有螺旋式、錯落式的看台和5組帆形鋼架造型,宛如江中乘風破浪的白帆,蔚為壯觀。

在長樂閩江口風景旅遊觀光區,有一個「吉祥公園」景區。根據吉祥長樂的主題,按照中國傳統吉祥寓意,進行石刻浮雕組景,其主題是「萬象更新」雕塑。在榕樹、竹林叢中,小路蜿蜒向前,設立組雕巨石景觀序列;一帆豐順、四海昇平、八卦太極、萬象更新等,表達了和平幸福、吉祥安康的美好意願。

當然,福州市域還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有的住宅新村緊挨內河邊,綠化帶很少;有的大江邊的灘塗沙洲濕地,正逐步被改造成生活居住地。因此,開發與保護濱水區域的矛盾還很嚴重。濱水區域開放空間的保護與再生利用,還是一項艱巨的歷史課題,有待我們去研究。
有需要建網站的,請網路HI我,或Q我.

③ 濕地公園包括哪幾個營養級

濕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澤地等帶有靜止或流動水體的成片淺水區,還包括在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在世界各地分布廣泛。濕地生態系統中生存著大量動植物,很多濕地被列為自然保護區。

福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現在仍保留著大量濕地資源,這些濕地多被開發成公園供遊客欣賞。濕地公園的秀美的自然風光想必能夠牢牢吸引你的注意,趁著五一小長假,讓我們一起去把福建的濕地公園都逛一遍吧!

圖片 by Aritikina

龍岩市新羅區曹溪北路

與其嚮往詩和遠方,

不如親眼去看看這些動人的美景,

在自然中留下屬於你的身影。

心動了嗎?

趕快出發吧!

④ 福建省有哪些濕地公園

福建共有5個國家濕地公園,分別為長樂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寧德東湖國家濕地公園、永安龍頭國家濕地公園、長汀汀江國家濕地公園和漳平南洋國家濕地公園。

⑤ 塔礁洲濕地公園建好了嗎

濕地公園抄(Wetland Park)是襲指以水為主題的公園。以濕地良好生態環境和多樣化濕地景觀資源為基礎,以濕地的科普宣教、濕地功能利用、弘揚濕地文化等為主題,並建有一定規模的旅遊休閑設施,可供人們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的生態型主題公園。濕地公園是具有濕地保護與利用、科普教育、濕地研究、生態觀光、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的社會公益性生態公園。
濕地公園是國家濕地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小區、濕地野 生動植物保護棲息地以及濕地多用途管理區等共同構成了濕地保護管理體系。發展建設濕地公園是落實國家濕地分級分類保護管理策略的一項具體措施,也是當前形勢下維護和擴大濕地保護面積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發展建設濕地公園,既有利於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又有利於充分發揮濕地多種功能效益,同時滿足公眾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通過社會的參與和科學的經營管理,達到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維持濕地多種效益持續發揮的目標。對改善區域生態狀況,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⑥ 閩侯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福建閩侯旅遊景點:
何遂題刻
旭山題刻下,有國民黨立法委員何遂詩刻一處,詩雲:「五色潭雲里,蒼松族翠鬟。水碓聲得得,溪路響潺潺。丹鼎依稀在,龍髯不可攀。言尋倪翁洞,我欲往名山。」時間是民國十七年(1928)。何遂(1888-1968),福建閩侯(侯官)人,字敘甫,也作敘父。北就陸軍大學二期畢業,曾任黃埔軍校教育長,軍長,航空署長,立法委員,國在代表。新中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司法部長,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平魯烈士陵園
平魯烈士陵園 平魯烈士陵園位於平魯區井坪鎮陵園路北,總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該國始建於1964年,竣工於1973年8月,主要是為紀念、陳列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及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1366名平魯籍革命烈士而建的,是雁門關外著名的烈士陵園之一。李林,原名李秀若。1916年出生於福建閩侯,4歲隨父母僑居印度尼西亞爪哇地區。1930年,為興我中華,14歲的李林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國,求學於著名華僑陳嘉庚先生創辦的福建集美中學,後入杭州女中和上海愛國女中學習。1936年考取北平民國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
旗山
在閩江南岸,位於閩侯縣的南嶼和上街兩鄉鎮間,又名翠旗山,海拔775米。由於其山勢逶迤似翠旗招展,故名。 旗山佳景,以東麓為最。西北有石松寺,建於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原名靈鳳寺。宋紹興十年(1114年)改名為石松寺。沿寺右側直通棋盤峰的蜿蜒山路上,有玉卵石、仙桃凌空、佛帽高放等崖石景緻,形象逼真。途中遊人要側身經過「一線天」,攀上仙人石才能望見棋盤峰頂由八塊巨岩組成的棋盤石。對面半山坡是雞鳴寺遺址,寺內有瀝泉洞,一泓清泉,久旱不涸。北坡有一鼓,旗山諸寺鳴鍾擂鼓時,鼓能迴音共鳴。 &n
十八重溪
在距福州約20公里的閩侯縣南通鄉境內,發源於縣南古崐崖山尾東麓,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流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其間崐水平長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條,取名「十八」,形容其多。&127;第三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內水系發達,幹流長約10.8公里,河寬5至40米,水深&127;0.5至3米。溪流兩岸生長著茂密的常綠闊葉林、次生灌木林,有娃娃魚、崐桫欏樹等國家一類保護動植物,林中常有彌猴成群出沒。全區散布著崐由火山岩構成的峰、岩、崖、谷、洞、石,山水交融,天然渾朴,有崐西溪瀑布、烏龍戲珠、大帽山、文筆
五虎山
位於閩侯縣尚干鎮,距福州35公里,脈延永泰、福清、長樂三縣、橫隔祥謙南通兩鄉,是古時閩縣和侯官縣的天然界線。5個主峰巍然聳立,勢如五虎雄踞。憑眺福州,與雙門前(今八一七北路東街口附近)的三獅對峙,俗稱「三獅朝五虎」。由福州市東望,端方如幾,故又名「方山」。 五虎山壁立千仞,谷口深隘,四峽如門,形勢險要。元末陳友定曾遣兵在此駐守,至今寨門遺址猶存。隘谷以內平疇數頃,岩洞幽深,溪流屈曲,水聲潺潺,附近有靈壁岩、鯉魚石等勝景。宋朱熹避偽學來游,築吟翠山樓於下卓,留有詩篇《方山》:「到山不識山面目,但見九鼻盤溪曲。歸來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漢玉」,至今石崖猶存其「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的題刻。
雪峰山
雪峰山福州市避暑度假勝地。位於閩侯縣大湖鄉,海拔800米。傳說五代時閩王王審知到山上朝聖,得知「山頂暑日,猶有積雪」,便下令把山名定為雪峰山。雪峰山與鼓山、旗山合稱「全閩三絕」,有「瓊瑤第一峰」之譽。山有羅漢岩、文殊石、磨香石、虎跡石、留香堂、難提塔、應潮泉、無字碑等24景。南麓崇聖寺建於唐咸通十一年(870),比湧泉寺早30多年, 為福州五大禪林之一。日本的安福寺、新加坡的法華寺、馬來西亞的小築等4個禪寺都曾是雪峰寺的廨院。80年代以來,東南亞不少高僧來此學禪。寺南枯木庵樹腹碑,為國內金石史上之奇跡。

⑦ 閩侯屬於福州市的哪個區

縣的話是與區平級的,福州有為五區八縣,閩侯不屬於哪個區,屬於福州內市,東與鼓樓容區、台江區接壤。

閩侯(hòu)縣(古屬福州府閩縣、侯官縣),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是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 「中國橄欖之鄉」、千年古縣, 素稱「八閩首邑」,第一批沿海開放縣。1913年由閩縣和侯官縣合並而成。位於福建省 福州 西南側,總面積2136平方公里,通行閩東方言福州話。

縣內著名景點有旗山國家森林公園、曇石山文化遺址、雪峰寺、馬嵐山、十八重溪風景區、塔礁洲濕地公園等。

擴展材料:

截至2010年末,閩侯縣下轄15個鄉鎮街道(1個街道、8個鎮、6個鄉)313個行政村(居),縣人民政府駐甘蔗街道。常住人口為66.2萬人,以漢族為主,有畲族、苗族、壯族等少數民族,旅居國外華僑11.6萬人,港、澳、台同胞5.5萬人,是福建省主要僑鄉之一。

2017年閩侯縣位列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第46位,福建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十強縣(市)第4位,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市)第2位。

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