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玉皇尖森林公園
Ⅰ 三八節盧氏那個景區免費
雙龍灣景區 豫西大峽谷風景區(附圖) 玉皇尖森林公園 湯河溫泉裸浴 九龍洞溶洞
三八節\盧氏,景區
雙龍灣景區 豫西大峽谷風景區(附圖) 玉皇尖森林公園 湯河溫泉裸浴 九龍洞溶洞
Ⅱ 三門峽市盧氏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玉皇山國家森林抄公園,襲位於盧氏縣獅子坪鄉淇河林場,距盧氏縣城90公里。玉皇山是河南省的西部屋脊,為秦嶺余脈主支伏牛山系。長嶺根、大塊地、扁擔溝、騎馬溝為其主要的四個景區。玉皇山曾為李自成調兵遣將、操練兵馬之地。主要景點有:闖王點將台、石船、闖王試刀石、玉皇廟、黃龍潭、白龍潭、龍井等數十處。
其山峰玉皇尖海拔2057.9米,比東岳泰山高出527.1米。登臨絕頂.40餘平方公里林海盡收眼底。
環顧群峰,千山如海,既可享受一腳踏二縣(盧氏渚南、丹鳳)的樂趣,義可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曾有」登上玉皇尖,風光盡收攬,三山毋須走,五嶽水再看「之說。
Ⅲ 盧氏縣有什麼好玩的景點推薦一下吧!
(一)城隍廟
位於縣城西北隅,這座典型的明代建築,正殿五間,座北向南,香祭亭轉角樓和樂樓轉角樓各三間,東西廂房各十二間,左右香積廚房各兩間,前門三間,均系黃龍脊,綠瓦與各種脊獸相映成趣。整體建築金碧輝煌,檐牙飛翹,工藝精湛,朱門高柱,明麗豁敞,渾然一體。
(二)夏禹導洛處
位於該縣范圍里鄉山河口,距縣城15公里,為洛河在盧氏境內最險要的一道關口。傳說為夏朝大禹鑿山導洛處,懸崖上的「古雒」字樣為大禹親手篆刻,另有唐宋兩代所刻的字跡。崖下有「禹王廟」和伊尹樂道外,舊時艄公放筏竹舟自至此,常駐船敬神,以求「保佑來安」。清人刻有「神屬導洛處」五字於壁上,至今猶存。河上新建一單孔跨度為百餘米的山河口大橋,氣勢宏偉。隨著下游故縣水庫的建成,遊船可直抵庫壩,使該地區成為「小三峽」旅遊點。
(三)九龍洞
位於該縣雙槐樹鄉石門村,距縣城26公里,為一天然石洞。傳說有一富家小姐吃了河中漂下的仙桃,在此生下了九條小龍而得名。洞口有一棵多產於南方的清風藤科柯楠樹,約生於300年前,樹高18米,冠幅13米,胸徑38厘米,其開化顏色有赤、紫、黃等色,年年異樣,果實為黑色球狀,北方稀有。近年來雙槐樹鄉對此洞進行了大力開發,初具旅遊規模。
(四)湯河溫泉
位於該縣湯河鄉境內,溫泉由陡崖壁縫中湧出,每小時出水量7噸,平均溫度51ºC,HP值為8.5,水中含有硫酸根和鈣、氟等14種微量元素,常洗此水可醫治皮膚病和婦科常見病。目前在此建有溫泉療養院,每年到此洗浴者絡繹不絕。
湯河溫泉又名「湯池」,系天然形成,背靠湯池邊,山勢險峻,冬青松柏覆蓋,終年綠色。光緒十九年「盧氏縣志」記載「湯池在熊耳山足,夏可薰雞,冬可沐瘍……」,神話傳說為泉山之下壓一太陽,乃後羿所射之日,經專家測定,泉山時流量20噸,水溫49.5℃,富含硫酸根、氟、鐵、鈣、鎂、磷等二十多種礦物質身微元素,水質PH值8.5,總硬度9.25,經醫學鑒定,常沐此水,可醫類風濕、關節炎、皮膚病以及麻痹症、神經痛等多種疾病,許多實例證明泉水具有消食、散寒、導氣、化瘀、殺菌去毒、舒筋活絡、抗增生、去疲勞、助睡眠的神奇功效,許多客人稱為「天賜聖水」。尤其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青山腳下,大河岸邊,男女輪日裸浴,向著藍天白雲,盡情沐浴自已的胴體,形成獨特罕有的裸浴奇觀,湯河乃我國著名文學家、前中蘇友好協會會長、清華大學教授曹靖華先生的故鄉,其父清秀才曹植甫先生制訂了「男界一、四、七、二、五、八,女界三、六、九」男女輪日共享泉水裸浴俗習沿襲至今,形成中原一絕的裸浴文化,令無數外來遊客為之感嘆。
熊耳山系秦嶺支脈,北側耳為黃河流域,南側為長江流域,熊耳山名最早見於《尚書.禹貢》篇「導洛自熊耳」,《水經注》載「雙峰齊秀,望若熊耳」,因其兩峰向中斜,狀似熊耳,幫得此名,是著名的道教聖地。自唐宋至今,香火不斷,從一些遺存的石像上可以得到鑒證,與武當山一脈相承,「武當山志」曾有記載,其山勢走向,古建遺跡,與武當山多有相似。熊耳山的山水集大氣、秀氣、靈氣於一體,居山頂遠眺,四周層巒疊嶂,群山皆向熊耳山主峰,呈萬山朝拜之勢,真可謂「一覽眾山小」,近看大小青龍壁環四周,展翅欲飛,呈五龍捧聖之狀,熊山巍巍,灌洛盪盪,此乃大氣。數十處自然景觀險、峻、獨、奇,頭天門、二天門、三天門、大孤山、小孤山挺拔競秀;梳妝樓一根獨木橫跨懸岩峭壁之間,歷經千年而不朽,堪稱神來之筆;透眼窯一徑穿山,朝陽洞一線貫天,風洞四季有冰,霧雨岩飛流直下,冒雲洞是百姓的氣象站,古有「熊耳戴帽,長工睡覺」之說;觀月樓、望鄉台、仙家洞都有著各不相同的獨特景色,而「熊耳積雪」為盧氏古八景之一,素有「熊耳不墨千秋畫,白雲積雪映仙境」之稱,是豫西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湯河溫泉—熊耳山景區境內奇山異峰遍布,河流澗溪眾多,野生動植物種類數不勝數。屬暖溫帶至亞熱過渡地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既有「駿馬秋風薊北」的粗獷,又有「杏花春雨江南」的靈秀,同時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
(五)玉皇尖森林公園
位於該縣獅子坪鄉境內的國營淇河林場盧氏縣和洛南縣交界處,海拔2057.9米,為該縣最高點,山上有原始森林,林濤聲聲,風光秀麗,淇河林場在此建有「麒麟賓館」,是縣內最具有山區特色的旅遊景點之一。
(六)伏虎山盧敖洞
位於文峪鄉境內的伏虎山上(俗稱老虎鼻子),相傳古時神醫扁鵲救活虢太子後,曾在此著書立說。後有秦博士盧敖在此煉丹滅疫,得益成仙。據清代《盧氏縣志》載:盧氏始建於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即為紀念盧敖而得名。另據大明寺碑記載:「盧氏居萬山之中,為盧敖得道之鄉,乃扁鵲降升之地,因名盧氏」。
(七)魚鴨混養示範園
位於該縣文峪鄉伏虎山盧敖洞下的洛河大壩內,佔地400畝,建池塘22個,人工湖1個,形成水面面積240多畝,建鴨舍16座112間4000平方米,養鴨20000隻,養魚1000萬尾。示範園內10米寬砂道環繞暢通,沿路栽植垂柳、黃洋球、百日紅等花木2.13萬株,湖光、山色,分外妖饒,是集生產、旅遊為一體的示範園區。
(八)石峪牧場
位於該縣杜關鎮西北部,總面積31平方公里,近年來,先後投資200多萬元,實現了水、電、路、電話四通,修建了具有蒙古特色的牛、羊、圈舍27座,162間,養牛存欄1408頭,羊2230隻,目前已形成了集生產經營、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畜牧基地。
(九)豫西大峽谷
豫西大峽谷風景區位於豫、秦、晉三省結合部的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境內。豫西大峽谷風景區峽谷內飛瀑高懸,溪流淙淙,潭幽池清,乘橡皮舟揮漿擊水、穿流於翠岑幽谷之間、盡享峽谷漂流激情,龍泉溝原始森林區峰巒疊嶂、古藤纏繞,野生錦雞、松鼠、草鹿嬉戲其間,野趣橫生,民谷--天井窯院內剪紙、皮影戲、木偶戲、猴戲等民俗薈萃。這一切構成了美麗奇特的峽谷風光和引人入勝的豫西民俗風情畫卷,實為絕妙的旅遊勝地,豫西大峽谷風景區和玉皇山原始森林,湯河溫泉裸浴風情區,九龍洞風景區連為一體是您豫西旅遊的首選。
豫西大峽谷漂流----中原第一勇士漂
豫西大峽谷中原勇士漂流刺激浪漫,全長3公里,全程約90分鍾,雙人漂流船安全系數高,操作簡單,雖有驚但無險,堪稱中原第一勇士漂,峽谷內飛瀑高懸,溪流淙淙,潭幽池清,乘橡皮舟揮槳擊水,穿流於翠嶺幽谷之間,盡享峽谷漂流激情。
豫西大峽谷呈東西走向,象一條由西向東延展的飄帶,總長度30餘公里,寬度30米到50米,深度50米到200米,兩側山峰最高海拔1111.20米,最低620米。狹長而深邃的峽谷河流灘多水急,由大大小小99級瀑布及300多個潭池組成。每當汛期來臨,潭上飛珠濺玉,霧氣騰騰,聲響如雷,氣勢磅礴;風和日麗時節,瀑布則如白練懸空,皎美絕倫。漫步風景區,只見青山如黛、幽谷疊翠、銀練飛瀉、野花叢生,宛如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卷,能給人以極好的視覺享受和心理享受。峽谷內幾處懸崖絕壁勢如刀削,兩旁植被豐茂,滿谷蒼翠,石峰形態各異,峰峰相連如畫卷,暢游其間移步換景,別具風韻。每逢雲蒸霧繞之時,山峰宛如空中樓閣,點綴於縹緲雲海之間,望之倍感心曠神怡。
「全游網」是一個很好的旅遊網站,樓主想知道的,上面都有。
「全游網」網址www.3608.com。
Ⅳ 盧氏檯球桌
你好,盧氏應該不會有賣檯球桌的地方,一般省會城市賣檯球桌的比較多,所以你要開檯球廳的話,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盧氏縣位於河南省西部,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縣。北鄰靈寶,東連洛寧、欒川,南接西峽,西南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鳳、商南三縣接壤,縣城距三門峽市區135公里。全縣總面積4004平方公里,轄9鎮10鄉,352個行政村,總人口37萬,其中農業人口32.8萬人,耕地面積39.8萬畝。縣境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北部洛河流入黃河,南部淇河、老鸛河經丹江注入長江,崤山、熊耳、伏牛三山雄踞,地貌特徵可以概括為「三山三河兩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縣共有大小山峰4037座,河流澗溪2400多條,最高海拔2057.9米,最低海拔482米,平均海拔1221米,跨亞熱帶、暖溫帶兩個氣候帶,年均無霜期175天,年均氣溫12.6℃,年降水量634毫米,日照2118小時,具有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是全省面積最大的深山區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漢置盧氏縣。據《讀史方輿紀要》:「漢因盧敖得仙,始置盧氏縣。」盧敖為秦朝博士。一說以山得名,盧氏山在今縣城西北。
1994年,報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杜關鄉撤鄉設鎮。杜關鎮轄杜關、康家灣、窯峪、梁家坡、民灣、馬院、駱家池、北溝、顯眾、南盤、十字路、鄭家灣、郭家、劉家、龍王廟、桑樹溝、荊彰、草店、北王、 堯頭、劉雙、石峪22個村民委員會,162個村民小組;行政區域與設鎮前的鄉相同,未調整變更。
1995年,報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五里川鄉、官道口鄉撤鄉設鎮。五里川鎮轄古墓窯、毛坪、南峪溝、馬連、前村、洞子溝、五里川、河南村、路溝、南崗子、北陽坡、李子坪、雷家坪、瓦穴子、倉房、溫口、馬耳岩、煤溝、青石溝19個村民委員會、172個村民小組;官道口轄嶺南、秋涼河、百家房、江槽、官道口、永渡、寨上、耿家莊、金架溝、耿家、新坪、庄科、三官廟、郭埝、磨石、大嶺頭、車家嶺、楊眉河、黑牛19個村民委員會,186個村民小組。五里川、官道口二鎮行政區域均與設鎮前的鄉相同,未調整變更。
1996年,報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官坡鄉、朱陽關鄉撤鄉設鎮。官坡鎮轄官坡、蔡家溝、廟台、竹園、白花、溝口、豐庄、育林、碾道、大塊地、沙溝、火焰溝、蘭東、蘭草、蘭西、安坪、火神廟17個村民委員會,247個村民小組;朱陽關鎮轄朱陽關、嶺東、穆庄、至庄、王店溝、王店、澗北溝、槐村、杜店、黃家營、漂池、樟子溝、河南13個村民委員會,121個村民小組。官坡、朱陽關二鎮行政區域均與設鎮前的鄉相同,未調整變更。
2000年,盧氏縣轄6個鎮、13個鄉:城關鎮、五里川鎮、杜關鎮、官道口鎮、朱陽關鎮、官坡鎮、城郊鄉、范里鄉、文峪鄉、橫澗鄉、磨溝口鄉、湯河鄉、瓦窯溝鄉、獅子坪鄉、雙槐樹鄉、徐家灣鄉、潘河鄉、木桐鄉、沙河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盧氏縣總人口356431人,其中:城關鎮 34481人、五里川鎮 18851人、朱陽關鎮 15433人、官坡鎮 25699人、杜關鎮 17586人、官道口鎮 20562人、城郊鄉 28946人、范里鄉 33471人、文峪鄉 27933人、橫澗鄉 30746人、磨溝口鄉 12412人、雙槐樹鄉 12407人、湯河鄉 10345人、瓦窯溝鄉 13315人、獅子坪鄉 10681人、徐家灣鄉 9270人、潘河鄉 12162人、木桐鄉 8042人、沙河鄉 14092人。
2000年,報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范里鄉撤鄉設鎮。范里鎮轄范里、新莊、澗底、留村、骨垛溝、骨垛、楊家岔、苗村、東寨、南蘇、澗東、大原、廟子、前窯、大峪、陽平、南溝、柳泉、三門、干溝窯、王窯、秋樹嶺、三門嶺、白王溝、碾子溝、馬跑泉、小嶺壕、何窯、後嶺、陽坡根、東道溝、劉家嶺、王灣、里鋪、馮家嶺、南庄、廟坪、西庄、樓房、孟窯、清澗、柏坡、察家骨、東嶺、窯上、關道46個村民委員會,367個村民小組,行政區域與設鎮前的鄉相同,未調整變更。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盧氏縣轄8個鎮、11個鄉:城關鎮、五里川鎮、朱陽關鎮、官坡鎮、杜關鎮、官道口鎮、東明鎮、范里鎮;文峪鄉、橫澗鄉、磨溝口鄉、雙槐樹鄉、湯河鄉、瓦窯溝鄉、獅子坪張、徐家灣鄉、潘河鄉、木桐鄉、沙河鄉,共有15個居委會、352個村委會,31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67996人。
盧氏縣轄8個鎮、11個鄉:城關鎮、杜關鎮、五里川鎮、官道口鎮、朱陽關鎮、官坡鎮、范里鎮、東明鎮、文峪鄉、橫澗鄉、磨溝口鄉、雙槐樹鄉、湯河鄉、瓦窯溝鄉、獅子坪鄉、沙河鄉、徐家灣鄉、潘河鄉、木桐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城關鎮面積:8平方千米人口:35690人(2005年)
2006年,轄15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和平里居委會、東新村居委會、南新村居委會、北新村居委會、葯城居委會、東城居委會、東北隅居委會、東南隅居委會、西北街居委會、西南街居委會、行政路居委會、新建路居委會、共建路居委會、洛濱路居委會、東街居委會、北關村、高村、西南街村、西關村、寨子村、石橋村、西北街村,(30個村民小組)。
杜關鎮 面積:220平方千米人口:17743人(2005年)
2006年,轄22個村委會:杜關村、龍王廟村、郭家村、劉家村、十字路村、鄭家灣村、康家灣村、馬院村、窯峪村、梁家坡村、駱家池村、民灣村、南盤村、顯眾村、北溝村、桑樹溝村、荊彰村、草店村、北王村、堯頭村、柳雙村、石峪村,(162個村民小組)。
五里川鎮面積:183.3平方千米人口:19410人(2005年)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五里川村、古木窯村、南峪溝村、毛坪村、前村、馬連村、黃耀溝村、南坡村、河南村、路溝村、瓦穴子村、倉房村、雷家坪村、李子坪村、北陽坡村、溫口村、馬耳岩村、干溝村、青石溝村,(172個村民小組)。
官道口鎮面積:230平方千米人口:21995人(2005年)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官道口村、嶺南村、秋涼河村、百家房村、江槽村、永渡村、寨上村、耿家莊村、金家溝村、耿家村、庄科村、新坪村、三官廟村、郭家埝村、磨上村、大嶺村、車家嶺村、楊眉河村、黑牛村,(185個村民小組)。
朱陽關鎮面積:187.5平方千米人口:16282人(2005年)
2006年,轄13個村委會:朱陽關村、河南村、嶺東村、毛庄村、木庄村、王店溝村、王店村、杜店村、澗北溝村、莫家營村、槐樹村、撞子溝村、漂池村,(122個村民小組)。
官坡鎮 面積:271.8平方千米人口:26624人(2005年)
2006年,轄17個村委會:官坡村、蘭草村、火神村、碾道村、蘭東村、育林村、竹園村、蔡家村、白花村、火炎村、沙溝村、廟台村、溝口村、豐庄村、大塊村、安坪村、蘭西村,(247個村民小組)。
范里鎮面積:338.5平方千米人口:35585人(2005年)
2006年,轄46個村委會:後峪村、澗底村、留村、骨垛村、骨垛溝村、楊家岔村、新莊村、劉家嶺村、陽坡根村、車道溝村、王灣村、苗村、東寨村、大原村、東溝村、南蘇村、廟子村、前窯村、南溝村、大峪村、陽坪村、柳泉村、西庄村、廟坪村、樓房村、南庄村、里甫村、馮家嶺村、關道村、窯上村、東嶺村、蔡家骨垛村、柏坡村、孟窯村、清澗村、干溝村、三門村、白玉溝村、碾子溝村、馬跑泉村、小嶺壕村、王窯村、秋樹嶺村、何窯村、三門嶺村、范里村,(367個村民小組)。
東明鎮面積:210平方千米人口:29518人(2005年)
2006年,轄23個村委會:東明村、東營村、蔣渠村、北蘇村、祁寸灣村、高庄村、謝家路村、太平村、火炎村、先峪村、廟凹村、當家村、石龍村、張麻村、黑馬村、河西村、澗北村、小灣村、後河村、東坪村、段家村、鐵峰村、峰雲村,(221個村民小組)。
文峪鄉面積:237平方千米人口:29186人(2005年)
2006年,轄32個村委會:南窯村、麻家灣村、望家村、楊家場村、吳家溝村、廟溝村、磨上村、常家莊村、立水廟村、松樹嘴村、姚家山村、寺窪村、張村、王村、澗西村、胡窪村、黑了宿村、南王村、南石橋村、窯子溝村、菠菜溝村、香子坪村、通河村、草溝村、假沙爬村、張前溝村、灰堆石村、煤溝口村、大石河村、干溝村、大桑溝村、文峪村,(261個村民小組)。
橫澗鄉面積:254.5平方千米人口:31532人(2005年)
2006年,轄32個村委會:橫澗村、寺上村、董家村、陳家楞村、耿家村、畜牧村、樺櫟村、淤泥村、將槽村、下柳村、白土坡村、杜家嶺村、七寸村、車場村、熊耳村、吳家村、林場村、營子村、照村、衙前村、雷家村、代家坪村、大村、薛家溝村、壯溝村、馬窯村、大幹村、青山村、碾盤村、馬庄河村、石棗河村、韓家山村,(302個村民小組)。
磨溝口鄉面積:188.5平方千米人口:12566人(2005年)
2006年,轄16個村委會:磨口村、螞蟻嶺村、龍駒村、前虎峪村、後虎峪村、肖家村、久富村、草溝村、亂石村、曲里村、東虎嶺村、西虎嶺村、上店村、河東村、官木村、石家村,(134個村民小組)。
雙槐樹鄉面積:180.2平方千米人口:12444人(2005年)
2006年,轄12個村委會:雙槐樹村、慶家溝村、石門村、西河村、東桃花村、中桃花村、西桃花村、香山村、寺合院村、東川村、西川村、北川村,(109個村民小組)。
湯河鄉面積:200.5平方千米人口:10477人(2005年)
2006年,轄14個村委會:湯河村、梧鳴溝村、河口村、高溝口村、高溝村、義節溝村、大坪村、楊庄村、胡盧嘴村、低里坪村、高里坪村、小溝河村、蔡家溝村、新坪村,(111個村民小組)。
瓦窯溝鄉面積:247平方千米人口:13067人(2005年)
2006年,轄14個村委會:瓦窯溝村、大坪村、韓庄村、耿家店村、金庄村、廟上村、代柏村、上河村、里曼坪村、下河村、龍泉坪村、胡家坪村、高河村、觀溝村,(134個村民小組)。
獅子坪鄉面積:238平方千米人口:10844人(2005年)
2006年,轄11個村委會:獅子坪村、山岔村、楊庄村、花園寺村、黃柏溝村、下庄科村、東溝村、前庄村、毛河村、顏子河村、柳樹灣村,(85個村民小組)。
沙河鄉面積:186.5平方千米人口:14845人(2005年)
2006年,轄17個村委會:沙河村、馬家村、張家村、楊家村、北庄村、范家村、寺溝村、辛村、雙廟村、留書村、三角村、周家村、宋家村、王家村、寨子村、果角村、東溝村,(142個村民小組)。
徐家灣鄉面積:171平方千米人口:9609人(2005年)
2006年,轄11個村委會:徐家灣村、豐太村、石斷河村、桐木溝村、徐庄村、干溝村、良木村、松木村、黃灣村、河口村、敖家村,(121個村民小組)。
潘河鄉面積:253.2平方千米人口:12568人(2005年)
2006年,轄17個村委會:潘河村、盧氏溝村、下河村、上川村、磚樓村、山岔村、東河村、西河村、花馬村、兩岔村、黃葉村、下黃葉村、崗頭村、梅家村、陽坡村、前坪村、清河村,(130個村民小組)。
木桐鄉面積:198.5平方千米人口:8011人(2005年)
2006年,轄10個村委會:木桐村、劉家村、張家村、拐玉村、三關村、河口村、窯溝村、靈神村、鳥橋村、夜長村,(76個村民小組)。[1]
3地理地貌
山脈
(1)崤山: 自盧氏西北部與靈寶交界的冠雲山起,向東北蜿蜒伸展,橫亘於縣境北部至牛脊背(范里鄉和官道口鄉界嶺)入洛寧縣境。海拔1200----1800米,坡度20----40度 。嶺脊圓和平緩,土層較厚。縣境內主要山峰有冠雲山(1866米)、大竹園(1921米)、玉皇尖(2058米)、塔子山(1535米)、石牛嶺(1861米)、羊坡山(1354米)、牛脊背(1372米)等 。山上有麻櫟、山楊、刺槐等林木,森林覆蓋率約為27%,牧草茂盛,適宜發展畜牧業。
(2)熊耳山:從縣城西南的雙槐樹鄉向北、東延伸,經大石河至象群山入洛寧、欒川縣境。縣境內有主峰熊耳嶺(1569米)。該嶺雙峰齊秀,相向傾斜,一眼望去如同熊耳,故名。熊耳山海拔1500---2000米,相對高度500---1200米,山坡坡度南側較小,約30---40度;北坡較大,約40---50度,局部達80度以上,多系斷層形成的懸崖。嶺脊多呈鋸齒狀,有的為豬背嶺脊,溝谷深窄,氣候溫涼溫潤。自然植被主要是由櫟類和油松所組成的天然次生林,森林蓋率為34%。
(3)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該山脈為秦嶺余脈的主支。縣境內自獅子坪-------瓦窯溝、雙槐樹---湯河---欒川老群山繼續向東延伸,為欒川與西峽、嵩縣與南召的界山。海拔為1500---2000米,相對高差為600---1200米,北側山坡陡峭,坡度多在45度以上(有的超過80度),南側山坡較緩,在25---40度之間,嶺脊多呈鋸齒狀。櫟類和油松原始森林密布,森林蓋率約為70%。境內主峰獅子坪鄉大塊地的玉皇尖(2057.9米),是盧氏與陝西省丹鳳縣的界山,為縣內最高點。
水系
熊耳山橫亘縣境中部,使縣內河流分別屬黃河、長江兩大水域。熊耳山以北,主要是縣川盆地的洛河水系,西段為近東西走向,至龍駒變為北東走向,兩岸支流交互匯入。東北部的杜關河先由西向東,再折北入靈寶的弘農河而入黃河。熊耳山以南主要有老鸛河、淇河,基本為東南走向,南流入丹江。盧氏縣水資源總量8.9億立方米。
(1)洛河:洛河發源於陝西省洛南縣洛源鄉木岔溝,從河口街入盧氏縣境,貫於崤山、熊耳山之間,經山河口入洛寧縣到鞏義入黃河,盧氏境內流長113公里,流域面積2425平方公里,年總徑流量5.29億立方米,為縣境內第一大河流。縣境內的水能蘊藏量84200千瓦。洛河的主要支流有蘭草河、索峪河、官坡河、潘河、沙河、橫澗河、卜象河、文峪河、秦家河、范里河和尋峪河等。
(2)老鸛河:發源於欒川縣冷水鎮小廟嶺,從馬駒口入縣境,向西南溫口與五里川支流匯合,向東南流經朱陽關分別出縣境,過西峽至淅川縣匯入丹江口水庫,年經流量1.58萬立方米,境內流長57.5公里,流域面積589平方公里。境內主要支流有五里川河、小溝河、澗北溝、衙玉溝等 。
(3)淇河:發源於獅子坪鄉大陰壕,至瓦窯溝鄉的碾子灣出縣境,經西峽匯入丹江,境內流長60.1公里,年經流量1.33億立方米,比降 1/400 米,境內流域面積494平方公里,境內主要支流有黃柏溝河,觀溝河、瓦窯溝河、明朗河、毛河等。
老鸛河、淇河的共同特點是落差大,水流急,彎曲度大,峽谷河段長,支流多,水量充沛,水力資源豐富。
(4)地下水
盧氏境內主要含水岩系有碳酸鹽岩系和碎屑類岩組,屬中等富水含岩組。以溶濾作用為主,水質較好。
縣西部的基岩山區,溝谷切割,地形起伏,基岩裸露,岩溶十分發達,能大量接受降水滲入補給,西南山區地下水一般比較充足。橫澗、杜關河谷平川"掘地三尺便是井";縣川洛河兩岸均能鑿機井提灌,四周丘陵區的沖溝中均有小泉眼和濾出小溪水源。湯河鄉有溫泉,可治療多種疾病。
Ⅳ 盧氏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夏禹導洛處
位於該縣范圍里鄉山河口,距縣城15公里,為洛河在盧氏境內最險要的一專道關口。傳說為夏朝大禹屬...《盧氏縣志》載:盧氏始建於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即為紀念盧敖而得名。另據大明寺碑記載:「盧氏居...
Ⅵ 盧氏縣是什麼山脈
盧氏縣大地構造抄位置為為昆侖-秦嶺緯襲向系北部,太行山新華重隆起帶南端,祁呂賀山字型前弧東南部,東南緊鄰淮陽山字型西翼反射弧。地層出露較全,包括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盧氏縣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主要由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盆地組成。境內海拔最低點在山河口,為482米;海拔最高點為玉皇尖,為2057.9米。
Ⅶ 盧氏旅遊景點都是哪裡
盧氏旅遊景點
1·雙龍灣風景區
2·豫西大峽谷
3·九龍山風景區
4·九龍洞風景區
5·玉皇尖森林公園
6·湯河溫泉
7·城隍廟
盧氏是全國唯一有化石實物可考的「人龍相揖別」的地區。盧氏境內有古文化遺址63處,其中古生物化石點22處。自1934年法國生物學家德日進到盧氏開展科考工作以來,盧氏一直是中外古生物科學家矚目的地方。其中被科學界命名為「盧氏跗猴」的古生物化石是國內發現年代最為久遠的原始靈長類動物標本,被專家稱為是建國以來晚始新世哺乳動物研究最重要的收獲之一。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盧氏朱陽關、五里川一帶不斷發現恐龍蛋化石,再次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關注。目前,盧氏是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基地,是古生物學家前來考察最為頻繁、最為關注的地區。專家們認為,「盧氏跗猴」和盧氏恐龍曾生活在距今4000多萬年前的同一地區、同一時代。恐龍滅絕後,「盧氏跗猴」演變成為人類。特別是1976年至1979年,盧氏兩次發現的共4片10萬年前智人頭骨化石和2枚牙齒化石,更為「盧氏跗猴」向人類的演變提供了佐證。
盧氏是河洛文化之源。盧氏古為尊盧氏部落,屬於伏羲氏的分支,後演變為古盧氏國。盧氏國由於地處偏僻,不對鄰國構成威脅,一直作為相對獨立的氏族國延續至建縣。盧氏是全國唯一有大禹手書真跡的地方,境內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處、商代文化遺址8處。專家論斷,盧氏是洛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河洛文化之源.盧氏也是革命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誕生地.
Ⅷ 盧氏縣的風景名勝
豫西大峽抄谷風景區
豫西大峽谷風景區位於盧氏縣官道口鎮境內,峽谷呈東西走向,總長度30餘公里,由大大小小99級瀑布及300多個潭池組成,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
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
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盧氏縣西南部,距縣城90公里。主要景點有大塊地原始林區、日本落葉松基地、小靈山、壯溝峽谷、玉皇尖、南台尖、三疊峰等。
熊耳山風景區
熊耳山風景區位於盧氏縣境內,總面積150平方公里,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主要建設項目有溫泉民俗文化區,休閑養生區、休閑觀光農業區、服務設施等幾大板塊。 雙龍灣景區距離盧氏縣城約40公里,因屹立著大龍頭、小龍頭兩座山峰而得名。景區是按照國家5A級景區的標准設計、建造的,景區裡面資源類型豐富、全面,既有靈山秀水的自然風光,又有底薀豐厚的歷史文化,自然、人文相得益彰、相映成輝,被人們稱為「秦嶺羅敷 北國灕江 身邊九寨 彩虹世界」。
Ⅸ 河南三門峽有什麼特產
1.靈寶蘋果
靈寶蘋果個大、色鮮、糖分高、香味濃。品種多達 120多個,主要有新紅星、紅富士、青香蕉、小國光等。
2.靈寶大棗
果皮深紅、肉厚核小、味甘甜,質松軟,含糖量高,營養豐富。品種以圓棗為主,這種棗類果實大,可達33克。
3.貴妃杏
平均重100-150克,最大的重200克。果皮和果肉呈橙黃色,肉質細韌,無纖維、汁多,甜酸適口。
4.黑木耳
盧氏縣山區所產的黑木耳形大、耳片厚、黑褐色、無雜質、質脆嫩、有光澤、伸縮性大,厚度和泡松度均居全國第一。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和礦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