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古生物地質公園在哪
㈠ 如何游覽榆社古生物化石地質公園
山西榆社縣域內埋藏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被譽為世界聞名的「化石之鄉」。
此外,獨特的黃土石林、「榆社群」標准地層剖面也成為研究新生榆社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代地理環境、氣候變化和生物進化的重要地區。山西榆社古生物化石省級地質公園在此基礎上由「四景一館」組成,共計5處科普基地,逐漸形成了以
古脊椎動物化石、榆社盆地地質遺跡及地貌、雲竹湖濕地科學等國土資源為主的科普展示和實驗體驗內容。自2007年以來,共接待遊客和科普人員達10萬人次
之多。該點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
㈡ 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有哪些
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設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負責專家委員會日回常工作。該辦公室答的主要職責為:
(1)組織實施委員會的各項決定,負責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2)組織起草古生物化石保護與管理的技術標准、准則、指南等規范性技術文件。
(3)負責建立和管理全國古生物化石專家庫,負責組織和選派評審、鑒定專家。
(4)組織專家委員對建立國家級古生物化石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和博物館開展咨詢工作。
(5)組織專家對古生物化石發掘申請材料提出評審意見。
(6)組織專家對出入境化石、國家重點保護的古生物化石以及國內外查獲的古生物化石進行鑒定(圖4-5)。
圖4-5 專家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專家鑒定歸國的化石(攝影/趙洪山)
(7)負責建立和保管專家委員會工作檔案。
(8)負責籌備專家委員會會議,承擔專家委員會換屆工作。
(9)承擔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和專家委員會交辦的其他相關工作。
㈢ 我國有哪些以古生物化石為主題的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地質公園既具有地質科學研究意義,又具有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它以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融合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既為人們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旅遊、度假休閑、保健療養、文化娛樂的場所,又是地質遺跡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截至2011年底,我國已經分6批評選命名國家級地質公園218家,其中涉及古生物化石的有25家。它們分布在15個省份。
第一批共11家,其中與古生物化石相關的有2家,分別是雲南澄江動物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和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第二批共33家,其中與古生物化石相關的有5家,分別是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四川安縣生物礁一岩溶國家地質公園和北京延慶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第三批共41家,其中與古生物化石相關的有7家,分別是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浙江新昌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和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第四批共53家,其中與古生物化石相關的有2家,分別是四川射洪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和湖北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第五批共44家,其中與古生物化石相關的有5家,分別是山東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內蒙古二連浩特國家地質公園、寧夏靈武國家地質公園、甘肅和政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和重慶綦江木化石-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第六批共36家,其中與古生物化石相關的有4家,分別是雲南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內蒙古巴彥淖爾國家地質公園和河南汝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㈣ 古生物化石的旅遊開發有哪些具體形式
對於古生物化石旅遊資源的開發要本著保護管理與開發並重的方針,主要的開發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開發現有博物館的資源,以多種形式開展古生物化石的科學普及活動。例如,中國地質博物館舉辦的「生命從遠古走來」大型展覽、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辦的猛獁象遺體展覽、遼寧建昌化石特展等都是利用現有場館資源開展的活動。
(2)化石自然保護區建設。自然保護區對古生物化石產地進行原地保護,同時可以發展生態旅遊。例如,1997年,遼寧省在北票市成立了省內第一個自然保護基地——北票鳥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中生代晚期凝灰質砂頁岩中鳥化石等古生物化石群落、中生代地質構造、火山沉積地層等。保護區修建了2千米的公路,可通往核心區,並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具備了生態游的條件。
(3)地質公園建設。地質公園既具有地質科學意義,又具有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它以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融合其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既為人們提供了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旅遊、度假休閑、保健療養、文化娛樂的場所,又是地質遺跡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例如,遼西地區在2004年建立了朝陽鳥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該公園成為遼寧省第一個國家級地質公園,總佔地面積2300平方千米,核心區面積207平方千米。該國家級地質公園是以朝陽市為中心,包括市內各化石產地和博物館的科普旅遊體系。它以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為主要保護對象,以科學普及、文化觀光、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旨在建成面向大眾的生態型、科普型休閑療養度假旅遊目的地,以及國際性科普基地。
(4)在非古生物化石產地建設古生物化石展覽與科普基地,這樣既利用了區位優勢,解決了部分古生物化石產地交通通達度不高的問題,又避免了由於旅遊業的發展而可能對化石及其產地帶來的威脅。典型的成功範例是常州恐龍園的開發與建設。
㈤ 榆社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著名景點
文峰塔、筆架山、雲竹湖
㈥ 澄江古生物化石群博物館在哪
聞名於世的澄江動物群,主要埋藏在澄江境內撫仙湖東岸的山地丘陵區。距省會昆明63公里,距澄江縣城11公里。經十多年的採集和發掘,埋藏面積約為18平方公里。帽天山、馬鞍山、啰哩山、大坡頭等地為澄江動物群的集中區域。由於澄江動物群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動物化石寶庫,被國際古生物學界譽為"二十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澄江已被譽為"世界古生物聖地"。1997年5月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劃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8年11月又被中共雲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3月還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全球地質遺址預選名錄〉"代表地球的主要歷史階段,並包括生命紀錄的突出模式"。
澄江動物群是中國科學院原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侯先光,於1984年7月在澄江帽天山西坡首先發現的。繼後,我國南京、西安、昆明、北京等地的古生物學家先後對澄江動物群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採集。經過17年來對已採到的達三萬余塊澄江動物化石進行了多學科綜合性研究後,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果。澄江動物群主要由多門類的無脊椎動物化石組成,門類相當豐富,保存非常精美,發現的動物群達40多個門類,180餘種動物,其中不僅有大量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腕足動物、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而且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珍稀動物,以及形形色色的形態奇特,現在還難以歸入任何已知動物門的化石。
同時,澄江動物群的發現和研究證明,從低等的海綿動物到高等脊索動物,幾乎所有的現存動物門,還有許多現在已經滅絕的動物類群,都可以在澄江動物群中找到它們各自的代表。因此,澄江動物群對研究寒武紀早期動物的解剖構造、功能形態、生活習性、系統演化、生態環境、埋藏條件和保存方式提供了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可靠依據。
澄江動物群發現至今,經過我國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或跨國研究,成果豐碩,已在國內外著名的刊物發表科學論文130餘篇,研究專著十餘部。為適應紛至沓來的青少年和普通大眾了解澄江動物群,澄江動物化石辦公室與北京自然博物館還曾共同編著普及讀物〈遠古生命探秘〉,但已被參觀者購完。現根據參觀者的要求,由澄江動物化石辦公室組織專業人員深入采寫,又編印了〈澄江動物群--二十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小冊子重點介紹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澄江動物群的成果,澄江動物群發現的重大意義及詳細介紹澄江動物群的屬種,讓參觀、考察者從中了解澄江動物群從發現至今的概貌。
㈦ 黔東南擁有的兩個國家級地質公園分別是哪兩個
貴州黔東南苗嶺國家地質公園和貴州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黔東南苗嶺國家地質公園主園區位於施秉雲縣雲台山景區。黔東南苗嶺國家地質公園主大門設在以白雲岩喀斯特地貌景觀為主的施秉雲台山景區。貴州黔東南苗嶺國家地質公園是以革東古生物化石為核心,以舞陽河白雲岩喀斯特地貌、雷公山淺變質碎屑岩地貌為特色,融合原生態苗族侗族民族文化的大型地質公園。
貴州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東部享有「烏江明珠」美譽的思南縣,該地質公園於2003年被批准為省級地質公園,2009年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由思唐、思林、長壩、鸚鵡溪、文家店、板橋、青杠坡等7個集中景區組成。地質公園內以喀斯特地貌為主體,兼有典型的地質構造遺跡、峽谷地貌等自然景觀和古建築、古村落、宗教、民俗等人文景觀,石林、穿洞、天坑、殘丘、喀斯特泉、洞穴堆積等喀斯特景觀發育完備,間歇泉、溫泉、冷泉、熱泉等喀斯特泉一應俱全,景觀類型獨特而豐富,景色優美而秀麗,類型多樣秀美,具有稀缺性。
㈧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也被稱為中國國家公園,我國是從哪一年開始批准建立國家地質公園的
我國是從2001年4月開始批准建立國家地質公園的。 (一)首批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名錄【11家,2001年4月公布】 序號、國家地質公園名稱 (主要地質特徵地質遺跡保護對象,主要人文景觀) 1、雲南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碳酸鹽岩溶峰叢地貌,溶洞,哈尼族民族風情,歌舞) 2、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寒武紀早期(5.3億年)生物大爆發,數十個生物種群同時出現 湖旅遊區) 3、湖南張家界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砂岩峰林地貌,柱、峰、塔錐上植物奇秀,附近有溶洞和脊椎動物化石產地 土家族民族風情) 4、河南嵩山國家地質公園 (完整的華北地台地層剖面,三個前寒武紀的角度不整合七千年華夏文化,文物,寺廟集中,少林寺,嵩陽書院) 5、江西廬山國家地質公園 (斷塊山體,江南古老地層剖面,第四紀冰川遺跡,白鹿洞書院,世界不同風格建築,中國近代史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 6、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景觀,古代道教活動中心之一,並有懸棺群和古崖葬遺址) 7、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岩地貌景觀、溫泉,中國最近的火山噴發(1719-1712) 8、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恐龍發掘地多種恐龍化石密集埋藏,世界最早的超千米鹽井) 9、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朋的西緣巨大推復構造,飛來峰,寺廟) 10、陝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 (地震引起的山體崩塌堆積,古代名人碑刻) 11、福建漳州國家地質公園 (濱海火山岩,玄武柱狀節理群火山噴氣口,海蝕地貌,沙灘,海濱休閑區,古炮台,寺廟) (二)第二批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名錄【33家,2002年3月公布】 序號 國家地質公園名稱 主要地質特徵地質遺跡保護對象 主要人文景觀 1 安徽黃山國家地質公園 花崗岩峰叢地貌 歷代名人蹤跡 2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崖谷寨柱峰洞 方臘寨 3 安徽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7-8億年的淮南生物群,晚前寒武——寒武紀地層,岩溶 肥水之戰古戰場,古壽州城,劉安墓 4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岩風化作用形成特有洞崖 古寺廟 5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地貌,黑色戈壁灘 千佛洞石窟,月牙泉 6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恐龍化石和足印 劉家峽電站及水庫 7 內蒙克什克藤國家地質公園 在花崗岩峰林地貌,沙漠與大興安嶺林區接壤地,草原,達里湖,雲杉林 金邊堡,岩畫,蒙族風情 8 雲南騰沖國家地質公園 近代火山地貌,溫泉,生物多樣性 古邊城,少數民族風情 9 廣東丹霞山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命名地 10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現代低海拔冰川 藏族風情 11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雄奇險峻的大渡河峽谷及支流形成的障古,大瓦山及第四紀冰川遺址 藏族風情 12 四川安縣國家地質公園 成片硅質海綿形成生物礁 廟宇 13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湖上丹霞地貌 14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丹崖赤壁,懸崖瀑布,水利工程,岩溶 竹林七賢居地,寺,塔,古樹 15 河南內鄉寶天幔國家地質公園 變質岩結構,構造 生物多樣性 16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恐龍發掘地 中國最北部的自然景觀 17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石灰岩岩溶洞穴,各類石筍,石鍾乳,房山北京人遺址 北京西郊大量人文遺址 18 北京延慶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原地埋藏的硅化木化石 延慶具有大量人文遺跡,如:古崖居 19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奧陶系達瑞威爾階層型界線(GSSP)礁灰岩岩溶 太湖風景名勝 20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白堊紀火山岩及風化成的洞穴 東海海濱地球風情 21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白雲岩,大理岩形成的石柱,峰林地貌,泉,拒馬河源頭 古寺,古塔,長城,關隘 22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華北北部完成的地層剖面,海濱沙灘,花崗岩峰丘,洞穴 長城,度假區 23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阜平群(28-25億年)地層產地 二戰和國內革命戰爭遺址 24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壺口瀑布 25 山東棗庄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灰岩岩溶地貌,洞穴,峽 古文化遺址,古戰場 26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第三紀湖相沉積,脊椎、昆蟲、魚等多種化石 27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中國黃土標准剖面,黃土地貌 洛川會議,黃土風情,風情文化 28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現代冰川,巨型滑坡,堰塞湖 藏族風情,青藏高原南部風情 29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崖,天生瞧,洞,峽 寺廟,碑刻,懸棺 30 湖南莨山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 古代名人和戰爭遺址 31 廣西資源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 瑤族風情 32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中國北方中晚元古界標准剖面 長城黃崖關,古塔,廟宇 33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地貌,馬爾湖 古代人文,名人碑刻 (三)第三批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名錄【41家,2004年2月公布】 序號 國家地質公園名稱 主要地質特徵地質遺跡保護對象 主要人文景觀 1 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 地質構造和地層遺跡 小浪底水利工程 2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 「層湖疊瀑」景觀 扎如寺,達吉寺 3 浙江雁盪山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地質遺跡 寺廟 4 四川黃龍國家地質公園 以露天鈣化景觀為主的高寒岩溶地貌,冰川 宗教寺廟,藏族風情,革命遺址 5 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古生物化石,鳳凰山地質構造 槐樹洞,熱水湯,古人類遺址 6 廣西百色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 岩溶地貌,天坑群,溶洞,地下暗河 少數民族風情 7 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恐龍蛋集中產地 8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關嶺古生物群,小凹地質走廊 布依族,苗族風情 9 廣西北海潿周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海岸,古地震遺跡,古海洋風暴遺跡 天主教堂,聖母堂,三婆廟 10 河南嵖岈山國家地質公園 花崗岩地貌 歷史名人(施耐庵等) 11 浙江新昌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硅化木 12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古生物遺跡 古人類文化遺址,少數民族風情 13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 冰川遺跡,流水地貌 蒙古族人圖瓦文化,圖魯克岩畫 14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海底森林,海蝕地貌 15 雲南玉龍黎明——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 高山丹霞地貌,冰川遺跡 民俗文化 16 安徽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 花崗岩峰叢,怪石,岩洞及水文地質遺跡 千年古村,根據地遺址 17 甘肅景泰黃河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石林,融合峰林,雅丹和丹霞等地貌特徵 明長城,五佛寺 18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 峽谷,河流地貌 19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龍動物群化石,岩溶地貌 古人類文化遺址,布依族、苗族風情 20 四川興文石海國家地質公園 岩溶地貌,古生物化石 苗族風情 21 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 岩溶地貌,天生橋群,洞穴,天坑,地縫,峽谷 古崖新棧,吊腳樓,清代古墓 22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溫泉,地質地貌 戰爭遺址,蒙族風情 23 福建福鼎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海蝕地貌 客家文化 24 青海尖扎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 宗教,藏族風情 25 河北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構造地貌 26 河北淶水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 構造——沖蝕嶂谷地貌 明、清長城摩崖石刻 27 甘肅平涼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斑馬山 道教發源地,佛教勝地 28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硅化木,恐龍化石,雅丹地貌 古遺址,古地貌 29 長江三峽(湖北、重慶)國家地質公園 河流、岩溶、地層 長江文明 30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岩溶隧道 火山文化,田園風光 31 江蘇蘇州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 花崗岩、湖泊地貌 江南刺綉 32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地史遺跡,水文景觀 石窟 33 吉林靖宇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溫泉 近代人文景觀 34 福建寧化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 岩溶洞穴 35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 河流三角洲地貌 勝利油田 36 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 岩溶地貌,織金洞,峽谷 苗族風情 37 廣東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 粗面質火山遺跡,明代採食遺跡,古文化遺址 佛家文化遺址 38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喀斯特洞穴 公館橋。金鍾山寺 39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花崗岩地貌 40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地震災害遺跡,岩溶地貌 革命歷史遺址 41 廣東陽春凌宵岩國家地質公園 岩溶地貌,地層及構造遺跡,古人類洞穴遺址 摩崖石刻,碑帖,民族風情 (四)第四批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名錄【53家,2005年8月公布】 河北臨城國家地質公園、河北武安國家地質公園、內蒙古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山西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山西寧武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五台山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鏡泊湖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興凱湖國家地質公園、遼寧本溪國家地質公園、大連冰峪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大連國家地質公園、延川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青海互助嘉定國家地質公園、青海久治年寶玉則國家地質公園、青海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富蘊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大理蒼山國家地質公園、四川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四川江油國家地質公園、四川射洪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四川四姑娘山國家地質公園、重慶雲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貴州六盤水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貴州平塘國家地質公園、西藏札達土林國家地質公園、安徽大別山(六安)地質公園、安徽天柱山國家地質公園、山東長山列島國家地質公園、山東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泰山國家地質公園、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國家地質公園、上海崇明長江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德化石牛山國家地質公園、福建屏南白水洋國家地質公園、福建永安桃源洞國家地質公園、江西三清山國家地質公園、江西武功山國家地質公園、河南關山國家地質公園、河南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河南洛寧神靈寨國家地質公園、河南洛陽黛眉山國家地質公園、河南信陽金剛台國家地質公園、湖南鳳凰國家地質公園、湖南古丈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湖南酒埠紅國家地質公園、湖北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湖北神農架國家地質公園、湖北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廣東恩平地熱國家地質公園、廣東封開國家地質公園、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廣西鳳山國家地質公園、廣西鹿寨香橋喀斯特生態國家地質公園 (五)第五批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名錄【44家,2009年8月公布】 吉林長白山火山國家地質公園、雲南麗江玉龍雪山國家地質公園、新疆天山天池國家地質公園、湖北武當山國家地質公園、山東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安徽池州九華山國家地質公園、雲南九鄉峽谷洞穴國家地質公園、內蒙古二連浩特國家地質公園、新疆庫車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福建連城冠豸山國家地質公園、貴州黔東南苗嶺國家地質公園、寧夏靈武國家地質公園、四川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貴州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湖南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甘肅和政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廣西大化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四川光霧山、諾水河國家地質公園、江蘇江寧湯山方山國家地質公園、內蒙古寧城國家地質公園、重慶萬盛國家地質公園、西藏羊八井國家地質公園、陝西商南金絲峽國家地質公園、廣西桂平國家地質公園、山東青州國家地質公園、河北興隆國家地質公園、北京密雲雲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福建白雲山國家地質公園、廣東陽山國家地質公園湖南湄江國家地質公園、河北遷安-遷西國家地質公園、湖北大別山(黃崗)國家地質公園、甘肅天水麥積山國家地質公園、河南小秦嶺國家地質公園、青海貴德國家地質公園、北京平谷黃松峪國家地質公園、河南紅旗渠·林慮山國家地質公園、山西陵川王莽嶺國家地質公園、重慶綦江木化石-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伊春小興安嶺國家地質公園、陝西嵐皋南宮山國家地質公園、吉林乾安泥林國家地質公園、山西大同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安徽鳳陽韭山國家地質公園
㈨ 古生物化石保護規劃的七大工程分別是什麼
所謂古生物化石保護規劃的「七大工程」,實際就是今後要做的重點工作。《省級古生物化石保護規劃編制指南》中明確了七大類重點工作,即「七大工程」,分別為:
(1)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評價工程。該工程的目標任務是:查清本行政區內古生物化石,特別是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的產出、分布狀況;評價古生物化石的科研價值、開發利用前景;建立生物地層序列,進行生物地層及年代地層劃分;對古生物化石典型產地進行評價,提出古生物化石產地保護方案。省級古生物化石保護規劃應明確近期和遠期本行政區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評價的工作范圍。
(2)古生物化石保護工程。古生物化石保護分為產地保護和標本保護。古生物化石產地保護工程主要是建立古生物類保護區和地質公園、命名古生物化石產地。產地保護工程還包括對產地或出露的化石實施圍護工程、防災工程、防風化工程、防腐蝕工程、監測預警工程等技術工程性措施,以及建設項目穿越產地而進行的搶救性發掘工程。標本保護工程以規劃建設古生物博物館為主。
(3)古生物化石管理工程。該工程就是在完善組織機構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規定的管理制度開展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古生物化石管理工程重點是完善古生物化石發掘、進出境和收藏管理制度,組織開展化石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編制、資料庫建設,及與《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配套的法規建設等工作。
(4)古生物化石科學研究工程。該工程指根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古生物化石資源條件,對本省古生物化石科學研究工作進行規劃,按照研究工作的重要程度列出研究目標和內容,明確研究目的。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開展國內、國際學術交流。古生物化石科學研究工程要與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評價工程、古生物化石保護工程結合起來,協調開展化石資源調查評價、科學研究和保護管理工作。
(5)古生物化石科普宣傳工程。該工程指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古生物化石科普宣傳工作,使民眾了解古生物化石保護的重要性和意義,提高民眾保護古生物化石的自覺性,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科學素質,是古生物化石保護的一項重要工作。省級古生物化石保護規劃應明確古生物化石科學普及宣傳工程的內容、形式和時限。
(6)古生物化石資源利用工程。古生物化石作為一種地質遺跡資源,除具有科學價值外,還具有美學價值和收藏價值。省級古生物化石保護規劃應在教學、旅遊、工藝品研發、醫葯、觀賞等方面挖掘古生物化石資源的利用價值,設計好資源利用工程。
(7)古生物化石文化產業建設工程。在古生物化石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基礎上,進一步規劃古生物化石文化產業建設工程,通過專業化、高水平的內容策劃和設計,開發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的化石文化產品,採用多種形式傳播古生物化石文化,積極推進古生物化石文化產業建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㈩ 國家和省級地質公園內的古生物地質遺跡保護
5.3.2.1 河南關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關山國家地質公園是在河南關山省級地質公園和河南萬仙山省級地質公園基礎上整合而申報成功的。她是一座以峰林、峽谷、多階斷崖、方山等景觀和新構造崩塌地貌為核心,泉、瀑、溪、潭、人工湖水體景觀映襯,以「回龍精神」等人文景觀為重要補充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公園內主要保護的古生物地質遺跡有:三葉蟲、頭足類、牙形石、腹足類、海百合、角石類、腕足類、植物化石等。公園建設工程中,對分布在參觀路線上的化石點進行了保護。
5.3.2.2 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
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鄭州市北郊的黃河之濱,公園以典型黃土地層古生物剖面、河流地質作用景觀為主線,集黃土地貌、水體景觀、古生物與人文遺跡於一體。公園內保護的古生物地質遺跡主要以新生代哺乳類動物化石為主。公園建設工程中,對分布在參觀路線上的化石點進行了保護。
5.3.2.3 其他地質公園
在河南信陽金剛台國家地質公園、河南紅旗渠-林慮山國家地質公園、河南跑馬嶺省級地質公園、汝州大紅寨省級地質公園、盧氏玉皇山省級地質公園、鄧州杏山省級地質公園、桐柏山省級地質公園園區內,都多多少少地分布著一些不同門類、不同屬種的古生物化石資源,如金剛台國家地質公園園區內的硅化木、林慮山國家地質公園內的無脊椎動物化石、跑馬嶺地質公園內的寒武系層型剖面中的三葉蟲和奧陶紀的動物化石、大紅寨地質公園內的脊椎動物化石、玉皇山地質公園內的脊椎動物化石、杏山地質公園內的古生代動植物化石、桐柏山地質公園園區內的無脊椎動物化石、新鄉鳳凰山省級礦山公園內的三趾馬動物群等。在公園建設工程中,這些珍貴的古生物化石資源都得到了重視和適度地保護,不少還在實施重點保護工程後作為科普參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