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濕地公園研究方向
4.1編制規劃設計任務書4.2界定規劃邊界與范圍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范圍的確定應根據地形地貌、水系、林地等因素綜合確定,應盡可能的以水域為核心,將區域內影響濕地生態系統連續性和完整性的各種用地都納入規劃范圍,特別是濕地周邊的林地、草地、溪流、水體等。城市濕地公園邊界線的確定應以保持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以及與周邊環境的連通性為原則,應盡量減輕城市建築、道路等人為因素對濕地的不良影響,提倡在濕地周邊增加植被緩沖地帶,為的生物提供生息的空間。為了充分發揮濕地的綜合效益,城市濕地公園應具有一定的規模,一般不應小於20公頃。4.3基礎資料調研與分析基礎資料調研在一般性城市公園規劃設計調研內容的基礎上,應著重於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土壤類型、氣候條件、水資源總量、動植物資源等自然狀況,城市經濟與人口發展、土地利用、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社會狀況,以及濕地的演替、水體水質、污染物來源等環境狀況方面。4.4規劃論證在城市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應組織風景園林、生態、濕地、生物等方面的專家針對進行規劃設計成果的科學性與可行性進行評審論證工作。4.5設計程序城市濕地公園設計工作,應在城市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進行,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4.5.1方案設計4.5.2初步設計4.5.3施工圖設計
B.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導則的原則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應遵循系統保護、合理利用與協調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在系統保護城市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發揮環境效益的同時,合理利用城市濕地具有的各種資源,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環境中的作用。
3.1系統保護的原則
3.1.1保護濕地的生物多樣性:為各種濕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間;營造適宜生物多樣性發展的環境空間,對生境的改變應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圍;提高城市濕地生物物種的多樣性並防止外來物種的入侵造成災害。
3.1.2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的連貫性:保持城市濕地與周邊自然環境的連續性;保證濕地生物生態廊道的暢通,確保動物的避難場所;避免人工設施的大范圍覆蓋;確保濕地的透水性,尋求有機物的良性循環。
3.1.3保護濕地環境的完整性:保持濕地水域環境和陸域環境的完整性,避免濕地環境的過度分割而造成的環境退化;保護濕地生態的循環體系和緩沖保護地帶,避免城市發展對濕地環境的過度干擾。
3.1.4保持濕地資源的穩定性:保持濕地水體、生物、礦物等各種資源的平衡與穩定,避免各種資源的貧瘠化,確保城市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
3.2合理利用的原則
3.2.1合理利用濕地動植物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
3.2.1合理利用濕地提供的水資源、生物資源和礦物資源;
3.2.3合理利用濕地開展休閑與游覽;
3.2.4合理利用濕地開展科研與科普活動。
3.3協調建設原則
3.3.1城市濕地公園的整體風貌與濕地特徵相協調,體現自然野趣;
3.3.2建築風格應與城市濕地公園的整體風貌相協調,體現地域特徵;
3.3.3公園建設優先採用有利於保護濕地環境的生態化材料和工藝;
3.3.4嚴格限定濕地公園中各類管理服務設施的數量、規模與位置。
C. 濕地公園規劃和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濕地公園規劃和設計-綠維創景-有非擦汗那個豐富的經驗,指出中國建設報搞好城市濕地公園規劃和建設,符合黨的十六屆五中和六中全會提出的"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的要求;有利實現把城市建成生態市的目標,有利提升城市人居形象和營造城市良好的人居環境,有利實現整個城市區域的自然生態風貌和人文景觀的相互協調和統一。因此,重視城市濕地公園規劃和建設,應該成為構建城市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之一。
應從以下幾點著手加強城市濕地公園規劃和建設:首先,城市的城建規劃部門要根據整個城市區域的自然生態風貌和人文景觀深入搞好規劃和建設濕地公園規劃踏勘調研工作,力爭做出高質量濕地公園規劃的控制性詳規和修建性詳規。總的要求應是:城市的濕地公園建設應注重生態,與自然的山勢、水勢、地勢相結合,與整個市城區山水型生態風貌和人文景觀相融合,與整個城市的人文景觀相對應。
其次,城市的濕地公園規劃和建設應根據城市的自然山勢、水勢、地勢的地理現狀,切實搞好建設規劃的招投標方案、拆遷安置小區的設計,使之與整個城市區域的自然生態風貌和人文景觀相協調,並據此設計和做出高質量濕地公園規劃的控制性詳規及修建性的詳規。
再次,城市的濕地公園規劃和建設,應根據其城市的資源和環境狀況,突出其城市的資源和環境特色。在其規劃建設的目的、理念、目標、方法、措施上突出城市自身的資源和環境優勢。規劃建設的目的應體現既有利更好地執行國家關於濕地公園規劃的保護政策,又不能狹隘地把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片面地理解為種植濕地植物,營造"自然"濕地景觀;規劃建設的理念應體現如何通過城市濕地公園規劃建設,給市民和遊人提供一個新的生機盎然、多樣性的遊憩空間;規劃建設的目標應體現,如何使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總體目標定位在減少城市發展對濕地環境的干擾和破壞、提高濕地及其周圍環境的自然生產力上;規劃建設的方法上應做到如何通過實現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目標,將城市濕地的整治與城市自然景觀規劃結合起來,從而形成城市濕地區域與整個城市的自然生態風貌和人文景觀融而為一的新的景觀整體。
D. 濕地公園規劃的方法與內容
規劃
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理念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應以濕地的自然復興、恢復濕地的領土特徵為指導思想,以形成開敞的自然空間和濕地公園的定義與概念地帶、接納大量的動植物種類、形成新的群落生境為主要目的,同時為遊人提供生機盎然的、多樣性的遊憩空間。遠景設計院認為規劃應加強整個濕地水域及其周邊用地的綜合治理。其重點內容在於恢復濕地的自然生態系統並促進濕地的生態系統發育,提高其生物多樣性水平,實現濕地景觀的自然化。規劃的核心任務在於提高濕地環境中土壤與水體的質量,協調水與植物的關系。
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目標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總目標在於減少城市發展對濕地環境的干擾和破壞、提高濕地及其周圍環境的自然生產力,通過恢復濕地原有的自然能力,使其具備自我更新的能力,並使周圍用地的土壤狀況得到改善,為植被的恢復創造條件,從而使城市濕地更加富有生命力。同時,還應在城市的各種用地需求之間建立一種平衡,並尋求建立更好的新型共存方式,實現城市濕地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營造新的城市公園類型,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接近自然的需求。
此外,隨著濕地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將為周邊的城市、鄉村、農業、旅遊等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再自然化的城市濕地公園景觀,將成為市民遊憩娛樂的新熱點。
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方法
為了實現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目標,必須將濕地的整治與景觀規劃結合起來。首先應開展深入細致的調研工作,從不同層面、不同元素著手,如地下水位、不同層次的土壤結構、不同層面的構成材料等地下狀況,及其動植物在地面上形成的痕跡、動物的活動習性、景觀要素的變化規律等外貌特徵,達到由表及裡的規劃深度。規劃應緊緊圍繞「水」的主題,將濕地公園作為生物與能量交換的生態廊道,聯系周邊的綠地、林地、農田、城市、鄉村等各類生態系統,共同形成新的景觀整體。
因此,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要將構成濕地整個物質循環圈中的各種要素,如水體、農田、土壤、植被、動物、自然狀況、生態系統等等,作為規劃的基本要素,融入形成整體性的領土景觀規劃要求之中。尤其是濕地環境中的各種自然元素,無論其狀態如何,自然的或經過人工處理的,都應作為規劃中的最重要元素,以構成城市濕地公園景觀類型及景觀特色的框架。
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措施
第一,城市濕地公園規劃最重要環節之一,在於實現水的自然循環。首先,要改善濕地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的聯系,使地表水與地下水能夠相互補充。其次,應採取必要的措施,改善作為濕地水源的河流的活力。
第二,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另一最重要環節,是採取適當的方式形成地表水對地下水的有利補充,使濕地周圍的土壤結構發生變化,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增加,從而形成多樣性的土壤類型。
第三,城市濕地公園規劃還應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對周邊地區的排水及引水系統進行調整,確保濕地水資源的合理與高效利用。在可能的情況下,應適當開挖新的水系並採取可滲透的水底處理方式,以利於整個園區地下水位的平衡。 第四,土壤作為景觀規劃的要素之一,在土層剖面上是由不同材料疊加而成的。不同的土壤類型產生了不同的地表痕跡和景觀類型。城市濕地公園規劃必須在科學的分析與評價方法基礎上,利用成熟的經驗、材料和技術,發現場地自身所具有的自然演進能力。
E. 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概念簡介
濕地對涵養城市水源、維持區域水平衡、調節區域氣候、降解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F. 中國濕地公園的中國城市濕地公園名錄
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名錄:37處
第一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2005年2月)1個:
山東榮成市桑溝灣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第二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2005年6月)9個:
北京市海淀區翠湖、唐山市南湖、無錫市長廣溪、常熟市尚湖、紹興市鏡湖、東營市明月湖、東平縣稻屯窪、常德市西洞庭湖青山湖、淮北市南湖等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第三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2007年2月)12個:
江蘇省常熟市沙家浜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浙江省臨海市三江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寶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河南省三門峽市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黑龍江省訥河市雨亭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拒馬源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山東省臨沂市濱河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山東省海陽市小孩兒口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山東省安丘市大汶河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山東省沾化縣徒駭河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安徽省淮南市十澗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第四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2007年6月)4個:
江蘇省南京綠水灣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山東省臨沂市雙月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山西省長治市長治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南陽市白河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第五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2008年7月)4個:
吉林省鎮賚縣南湖、江蘇省崑山市城市生態公園、江西省新余市孔目江和廣東省湛江市綠塘河
第六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2009年12月)7個:
浙江省台州市鑒洋湖城市濕地公園、河南省平頂山市平西湖城市濕地公園、河南省平頂山市白鷺洲城市濕地公園、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城市濕地公園、甘肅省張掖市城北城市濕地公園、遼寧省鐵嶺市蓮花湖城市濕地公園、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群力城市濕地公園
第七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2011年1月) 3個:
江蘇省南京高淳固城湖城市濕地公園、山東省昌邑市濰水風情濕地公園、福建省廈門市杏林灣濕地公園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第八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2012年8月7日) 2個:
新疆兵團農六師五家渠市青格達湖濕地公園、山東省壽光市濱河城市濕地公園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第九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2013年12月20日) 4個:
國務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准重慶璧山縣觀音塘濕地公園、額爾古納城市濕地公園、嘉興市石臼漾濕地公園、東莞城市濕地公園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G.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導則的內容
5.1城市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根據濕地區域的自然資源、經濟社會條件和濕地公園用地的現狀,確定總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劃定公園范圍和功能分區,確定保護對象與保護措施,測定環境容量和遊人容量,規劃游覽方式、游覽路線和科普、游覽活動內容,確定管理、服務和科學工作設施規模等內容。提出濕地保護與功能的恢復和增強、科研工作與科普教育、濕地管理與機構建設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議。
對於有可能對濕地以及周邊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干擾、甚至破壞的城市建設項目,應提交濕地環境影響專題分析報告。
5.2規劃功能分區與基本保護要求
城市濕地公園一般應包括重點保護區、濕地展示區、游覽活動區和管理服務區等區域。
5.2.1重點保護區
針對重要濕地,或濕地生態系統較為完整、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區域,應設置重點保護區。在重點保護區內,可以針對珍稀物種的繁殖地及原產地應設置禁入區,針對候鳥及繁殖期的鳥類活動區應設立臨時性的禁入區。此外,考慮生物的生息空間及活動范圍,應在重點保護區外圍劃定適當的非人工干涉圈,以充分保障生物的生息場所。
重點保護區內只允許開展各項濕地科學研究、保護與觀察工作。可根據需要設置一些小型設施,為各種生物提供棲息場所和遷徙通道。本區內所有人工設施應以確保原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最小干擾為前提。
5.2.2濕地展示區
在重點保護區外圍建立濕地展示區,重點展示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濕地自然景觀,開展濕地科普宣傳和教育活動。對於濕地生態系統和濕地形態相對缺失的區域,應加強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育和恢復工作。
5.2.3游覽活動區
利用濕地敏感度相對較低的區域,可以劃為游覽活動區,開展以濕地為主體的休閑、游覽活動。游覽活動區內可以規劃適宜的游覽方式和活動內容,安排適度的遊憩設施,避免游覽活動對濕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同時,應加強遊人的安全保護工作,防止意外發生。
5.2.4管理服務區
在濕地生態系統敏感度相對較低的區域設置管理服務區,盡量減少對濕地整體環境的干擾和破壞。
H. 哈爾濱市群力新區城市濕地公園的簡介
群力城市濕地公園(Qunli National Urban Wetland Park)位於哈爾濱市麗江路、群力第五大道、靈江路、群力第六大道圍合區域內,修復後的濕地佔地面積約34.2公頃,將建成集觀賞、觀測、科普教育、科學研究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公園。
I. 白河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介紹
白河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位於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南陽市,已成為南陽市區的一顆旅遊明珠。公園面積24.5平方公里,其中水城面積16000畝,上下延伸長達15.6公里。白河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好似一條銀練素帶,波光閃閃,堤、林、路、島、橋、水相互協調,相映成趣,形成了天水一色、上下貫通的壯麗景觀,具有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系統,成為南陽市區一道亮麗的旅遊風景線。2007年6月,國家建設部批復:南陽白河濕地公園晉升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為同年批復的河南省第二家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以成為南陽的一張靚麗城市名片。
J. 目前,城市濕地公園面臨哪些問題有什麼解決方案嗎
目前,城市濕地公園面臨哪些問題?有什麼解決方案嗎?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的專家通過多年規劃設計了眾多濕地公園的實戰經驗分析目前城市濕地公園面臨的問題:
02年起北京陸續的開始了濕地公園的建設,也相繼建成了幾個「濕地公園」,這些所謂的濕地公園多是依據當地現有自然條件對周邊濕地進行簡單整理,配以一些基礎設施後就自行命名為「濕地公園」,可是它的真正功能卻與濕地公園差距很大。建成後由於缺乏對區域生態和環境的整體考慮,缺少對周邊居民實地體驗需求的調研,大多數濕地公園建成後少人問津,變成了擺設沒人搭理。
濕地研究專家要雁崢院長說:「濕地與一般城市公園、戲水樂園有本質差別,濕地是由土地、水和生活在其中動植物、微生物構成的自然生態體系。」
【解決方案】:
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專家們在《遼寧錦州大有濕地規劃設計》和《唐海縣濕地公園規劃建設》這兩個規劃中提出,首先要加強濕地水域及其周邊環境的統一規劃和治理,讓濕地真正具有自然的生態系統、濕地生物多樣性和濕地景觀的自然化。
規劃的核心:降低過度開發造成對環境的破壞,提高濕地及其周邊自然調節能力。保護與發展並行。
1、 突出濕地旅遊產品主題定位(「濕地+農業型」打造 《濕地田園體驗旅遊》、「濕地+蘆葦型」打造《濕地葦堵度假休閑區》、「濕地+香草型」打造唐海縣「濕地花卉大觀園」。
2、 合理規劃濕地旅遊線路游線、合理保護濕地湖區的可持續發展。
3、 策劃濕地旅遊文化活動。
4、 科學控制客流人數等,保護濕地景區的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