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公園定義
❶ 什麼叫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是指以水為主題的公園。以濕地良好生態環境和多樣化濕地景觀資源為基礎,以濕地的科普宣教、濕地功能利用、弘揚濕地文化等為主題,並建有一定規模的旅遊休閑設施,可供人們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的生態型主題公園。濕地公園是具有濕地保護與利用、科普教育、濕地研究、生態觀光、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的社會公益性生態公園。
濕地公園的特點:
濕地公園的最大特點在於主題性、自然性和生態性擬規劃建設的崇明東灘濕地國際公園位於崇明東灘保護區境內的緩沖區和核心區的交界處,即1992年和1998年大堤之間的東旺沙B灘,面積為3萬畝建成後的濕地國際公園兼有保護、科研、教育、旅遊觀光等功能,在建設中實現現代農業園區和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區域整體功能的重要補充和完善。
濕地公園:
❷ 為什麼沒水的陸地公園也叫濕地公園
"濕地"作為一類特殊的生境的研究始於本世紀70年代初拉姆薩國際濕地公約的締約之時。簡單的說,濕地是一類介於陸地和水域之間過渡的生態系統。濕地公園(WetlandPark)的概念類似於小型保護區,但又不同於自然保護區和一般意義公園的概念。根據國內外目前濕地保護和管理的趨勢,兼有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生態旅遊和生態環境教育功能的濕地景觀區域都可以稱之為"濕地公園",如香港的米埔國際重要濕地(面積380公頃),澳洲的MoretonBayMarinePark和維多利亞公園、日本的銃路濕地國際公園(保護區),都是利用典型的濕地生物多樣性的景觀和該地在流域或河口區的重要地位,以及作為亞太遷徙水鳥通道的獨特性,在保護區內的緩沖區或實驗區內規劃了不同意義上的濕地公園,以謀求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不同景觀資源的平衡點。濕地公園的建設是推動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也是濕地保護和保育理論的實踐成果。目前在國內外,尚未有人給濕地國際公園確切的定義。按照一般文獻資料上的理解,濕地國際公園應該保持該區域的獨特的自然生態系統並趨近於自然景觀狀態,維持系統內部不同動植物種的生態平衡和種群協調發展,並在盡量不破壞濕地自然棲息地的基礎上建設不同類型的輔助設施,將生態保護、生態旅遊和生態環境教育的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最終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境界。濕地公園的最大特點在於主題性、自然性和生態性。擬規劃建設的崇明東灘濕地國際公園位於崇明東灘保護區境內的緩沖區和核心區的交界處,即1992年和1998年大堤之間的東旺沙B灘,面積為3萬畝。建成後的濕地國際公園兼有保護、科研、教育、旅遊觀光等功能,是建設中的上實現代農業園區和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區域整體功能的重要補充和完善。
❸ 國家濕地公園的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行業標准 /T 1754-2008
《國家濕地公園評估標准》 Assessment standard of national wetland park
2008-09-03發布2008-12-01實施 國家林業局發布 本標准由國家林業局濕地研究中心提出。
本標准由國家林業局歸口。
本標准起草單位:國家林業局濕地研究中心。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崔麗娟、張曼胤、王義飛。 國家濕地公園評估標准
本標准規定了國家濕地公園評估的原則與方法。
本標准適用於國家濕地公園的檢查和驗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 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准
GB 3096- 2008聲環境質量標准
GB 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
GB 15618 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准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3.1濕地wetlands
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暫時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鹹水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海水區。
3.2濕地公園wetland park
擁有一定規模和范圍,以濕地景觀為主體,以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為核心,兼顧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濕地合理利用示範,蘊涵一定文化或美學價值,可供人們進行科學研究和生態旅遊,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濕地區域。
3.3國家濕地公園national wetland park
經國家濕地主管部門批准建立的濕地公園。 科學性原則。評估應能夠科學准確地反映國家濕地公園的自然屬性、建設、管理、維護和運營等方面的狀況。
定量化原則。所有的評估指標都有確定的權重分值以及根據評估標准確定的分值。
可操作性原則。評估方法簡單易用,計算簡便,可操作性強。 評估指標體系由濕地生態系統、濕地環境質量、濕地景觀、基礎設施、管理和附加分等6類項目23個因子組成,總分為100分,其權重分值見表1。
——評估總得分大於等於80分,且單類評估項目得分均不小於該類評估項目滿分的60%,評為「優秀」;
——評估總得分大於等於70分,小於80分,且單類評估項目得分均不小於該類評估項目滿分的60%,評為「良好」;
——評估總得分大於等於60分,小於70分,且單類評估項目得分均不小於該類評估項目滿分的60%,評為」一般」;
——評估總得分小於60分,或單類評估項目得分為該類評估項目滿分的60%以下,評為「較差」。
❹ 濕地是怎麼定義的
1、濕地的研究活動則往往採用狹義定義,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保護機構版於1979年在「權美國的濕地深水棲息地的分類」一文中,重新給濕地作定義為:「陸地和水域的交匯處,水位接近或處於地表面,或有淺層積水。
2、按照廣義定義濕地覆蓋地球表面僅有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
(4)濕地公園定義擴展閱讀:
濕地保護:
根據《濕地保護管理規定》第八條濕地保護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濕地資源分布情況、類型及特點、水資源、野生生物資源狀況;
(二)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指導思想、原則、目標和任務;
(三)濕地生態保護重點建設項目與建設布局;
(四)投資估算和效益分析;
(五)保障措施。
第九條經批準的濕地保護規劃必須嚴格執行;未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不得調整或者修改。
❺ 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可不可以統稱為自然保護區
可以
自然保護區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自然保護區 英文名稱:nature reserve;natural conservation area 定義1: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生物種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應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保護生態學(二級學科)
定義2:將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或自然綜合體以及其他為了科研、監測、教育、文化娛樂目的而劃分出的保護地域的總稱。 應用學科: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資源生態學(二級學科)
❻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導則的基本概念
2.1濕地的來定義
本導則采自用《濕地公約》關於濕地的定義,即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淡水、半鹹水、鹹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
2.2城市濕地公園是一種獨特的公園類型,是指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具有濕地的生態功能和典型特徵的、以生態保護、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閑游覽為主要內容的公園。
2.3城市濕地公園與其它水景公園的區別,在於濕地公園強調了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護和展示,突出了濕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內容和自然文化屬性。
2.4城市濕地公園與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區別,在於濕地公園強調了利用濕地開展生態保護和科普活動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濕地的景觀價值和文化屬性豐富居民休閑游樂活動的社會功能。
❼ 中國濕地公園的中國濕地公園劃分
中國現有兩種抄類型的濕地公襲園,即「濕地公園」 和「城市濕地公園」 。
對濕地公園的定義,是「以具有顯著或特殊生態、文化、美學和生物多樣性價值的濕地景觀為主體,具有一定規模和范圍,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完整性、維護濕地生態過程和生態服務功能並在此基礎上以充分發揮濕地的多種功能效益、開展濕地合理利用為宗旨,可供公眾瀏覽、休閑或進行科學、文化和教育活動的特定濕地區域。」「濕地公園」 分「國家濕地公園」 和「省級濕地公園」 兩個等級 ,其中「國家濕地公園」 由中國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
對城市濕地公園的定義,則是「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具有濕地的生態功能和典型特徵的、以生態保護、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閑游覽為主要內容的公園。」 申報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濕地,必須具備能供人們觀賞、游覽,開展科普教育和進行科學文化活動,保護、觀賞、文化和科學價值較高,有天然濕地類型或有一定影響及代表性,並且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范圍,以及佔地500畝以上等條件。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准設立。
❽ 什麼是濕地中國濕地類型有哪些
1、狹義濕地(wetland) 是指地表過濕或經常積水,生長濕地生物的地區。濕地生態系統(wetland ecosystem) 是濕地植物、棲息於濕地的動物、微生物及其環境組成的統一整體。
濕地具有多種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徑流,改善水質,調節小氣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業原料,提供旅遊資源。
2、中國濕地按地域劃分為東北濕地、黃河中下游濕地、長江中下游濕地、杭州灣北濱海濕地、杭州灣以南沿海濕地、雲貴高原濕地、蒙新乾旱/半乾旱濕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濕地 。
(8)濕地公園定義擴展閱讀
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若爾蓋國家濕地公園
若爾蓋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青藏高原東部,北與甘肅瑪曲、碌曲、卓尼、迭部四縣相鄰,海拔3000多米,被贊為「中國最美的濕地」。
若爾蓋國家濕地公園主要由白河和黃河主河道構成,總面積為2662.7公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
2011年12月,若爾蓋濕地公園獲批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試點建設中,若爾蓋以生態恢復為核心,以濕地保育為重點。2016年9月,若爾蓋濕地公園正式轉為「國家濕地公園」,成為阿壩州建成的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