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濕地公園土地規劃
㈠ 急!!!鄭州黃河濕地公園的具體位置
坐520路:全程約1小時30分鍾 / 21.9公里
在紫荊山站乘坐 520路, 在 花園口鎮風濕病內醫院站 下車後就會看到「黃河容花園口景區」的大門,現在不收費了,從這里沿著堤頂公路向西1.4公里就會看到濕地公園的大門。
濕地公園建設受阻,現在還沒完全建好,不收費。有一些步道通往黃河邊,都是風景。
㈡ 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
2009年,吳忠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市建設全面貫徹寧夏自治區關於加快黃河金岸城市的戰略部署,以建設沿黃城市帶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最富活力的濱河生態水韻城市為目標,大力實施城市「西移東擴」戰略,縱深推進「兩大工程」,做活「路、水、綠、特」四篇文章,深入推動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三城聯創」的工作思路。按照這一思路,為了充分發揮天造地設的黃河水域優勢,吳忠市以建設黃河濕地公園為重點,加快了黃河兩側景觀綠化,公園濕地生態系統不斷完善,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濕地公園建設初具規模。為了進一步擴大濕地面積,鞏固保護成效,積極推進濕地公園有序發展,吳忠市委託國家林業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根據濕地公園發展現狀,對吳忠黃河濕地進行了總體規劃,制定了《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該規劃根據吳忠黃河濕地公園的現狀條件以及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要求,本著「立足保護、合理利用,平衡濕地保護與城市開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對公園用地現狀進行綜合分析與研究的基礎上,從地域景觀、特色創造、旅遊吸引力、文化融合、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綜合考慮,通過加強水源保護和用水管理、營造濕地景觀、融合地域民族文化、服務城市與居民、改善濕地生態環境等多種有效措施,將濕地公園劃分為濕地保育區、濕地生態功能展示區、濕地體驗區、服務管理區等四個功能區。吳忠市將按照規劃,通過長期的濕地保護與恢復,再現黃河自然濕地原生態,展示黃河水草肥美的原始風貌,將吳忠黃河濕地公園打造成西北地區生態環境教育基地和濕地文化交流中心的品牌。
㈢ 急!!!鄭州黃河濕地公園的具體位置
坐520路:全程約1小時30分鍾
/
21.9公里
在紫荊山站乘坐
520路,
在
花園口鎮風濕病醫院站
下車後就會看到「黃河花園口景區」的大門,現在不收費了,從這里沿著堤頂公路向西1.4公里就會看到濕地公園的大門。
濕地公園建設受阻,現在還沒完全建好,不收費。有一些步道通往黃河邊,都是風景。
㈣ 黃河濕地公園的景區簡介
河與海的交匯,孕育出這片神奇的土地——黃河口濕地。作為大自然豐厚饋贈的她,如珍珠般撒落在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上。為了讓這片豐饒的土地永遠繁盛,黃河口人為了她的微笑一直在努力——黃河口,共和國最年輕的濕地。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就如一條桀驁不馴的巨龍,裹泥帶沙蜿蜒東流入海,塑造了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黃河三角洲。在黃河口的新淤地上,分布著兩大片地球暖溫帶地區最遼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主要是現行清水溝流路和原刁口河流路中淤積形成的新濕地,總面積230平方公里。1992年10月,這片新生的土地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呈現出原生態的黃河口濕地,早春時節,近18萬畝人工刺槐花盛開,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養蜂人;暮秋時節,綿延數百里的蘆葦盪,形成了壯觀的「蘆花飛雪」圖。這里的濕地成為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據調查,蘆葦盪中有近1500種動物,其中鳥類就有289種,成千上萬只丹頂鶴、白天鵝、黑鸛、白琶鷺、金雕等珍禽鳥類飛翔嬉戲,令人嘆為觀止。
㈤ 濟陽的黃河濕地公園什麼時間建
據了解,我市今年計劃新建市級森林公園2處,目前已有簸籮峪等公園通過專家評審,達到市級森林公園建設標准。大寨山自然保護區晉升省級自然保護區已通過了省環保廳組織的專家組評審。另外,我市今年計劃將濟西濕地、平陰玫瑰湖、商河大沙河和濟陽澄波湖4處濕地建成省級濕地公園。目前,已完成了省級濕地公園建設總體規劃,並通過了專家組評審,正式批准為省級濕地公園。同時,濟西濕地公園和平陰玫瑰湖濕地公園已完成了國家級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現正積極申報國家級濕地公園。
㈥ 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的簡述
2008年5月21日,總投資23億多元的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方案——《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鄭州市林業局報送國家林業局審批。在當天召開的該總體規劃設計方案的評審會議上,盡管相關職能部門的參會人員對此方案有許多疑惑,但是最終還是以獲得多數的贊成票而通過。
㈦ 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的規劃
從2003年開始,吳忠市全面開展了黃河沿線的濕地保護和恢復工作,先後向內寧夏自治區容林業局、國家林業局申報、爭取、實施了吳忠市黃河濕地保護和恢復建設等項目,大力退耕還湖,開挖擴大湖面,植樹種草,使濕地保護區面積不斷擴大,公園以河流濕地為主體,有湖泊、灘塗、稻田、魚塘等多種類型,同時包含有濕地植被、人工林草等,是寧夏境內水禽的重要遷徙地、繁殖地和停歇地,每年有10萬多隻水禽在此繁殖或棲息。經過多年的保護與恢復,吳忠黃河濕地公園不僅僅是成為一個公園,也是一處生態濕地,既是一座城市的公園,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棲息地。
㈧ 黃河濕地公園的主要景點
千百年來,川流不息的黃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千千萬萬炎黃子孫,維持了黃河口濕地生態的多樣性和延續性。
黃河三角洲的生存發展離不開黃河水,當黃河水量充沛的時候,人們感覺不到水資源短缺的危機。然而,進入上世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中後期後,由於黃河徑流量的減少和人類對黃河水的超量利用、浪費,使黃河三角洲地區的水資源嚴重不足,甚至出現斷流。據黃河利津水文站資料顯示:1995年黃河斷流120天;1996年黃河斷流126天;1997年黃河斷流210天;1998年黃河斷流173天。黃河水的極度短缺引起海水倒灌,土地鹽鹼化,生態失衡,生物植被大面積死亡,珍禽鳥類相應減少,黃河口濕地連連喊「渴」。
完整的濕地可以具備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美化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黃河三角洲正處東北風口,一旦失去濕地,以上功能將全部盡失,東營和勝利油田的建設和發展就會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制約。生態濕地,對黃三角的發展舉足輕重。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濕地是世界上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年輕的的濕地生態系統,總體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如何維持黃河口濕地生態的多樣性和延續性?痛定思痛,飽受缺水之苦的東營市更加高度重視保護生態環境和水資源工作。
東營市堅持「綠為水潤、水為人利、人為生態」的原則,為留住濕地,東營市對黃河口採取了系列搶救性恢復保護措施。通過投巨資修築防海潮大堤,濕地內圍堰蓄水,在高鹽鹼地域人工培育檉柳林和人工種植蘆葦等措施,使4238公頃濕地恢復了原貌,黃河三角洲的植被逐年增多。蘆葦面積增加到5.2萬公頃,保護區內野生植物達407種,有14種國家稀有樹種也落戶黃河口。20萬畝畜牧草,10萬畝速生林,13萬畝人工檉柳林,50萬畝人工蘆葦與黃河口濕地的自然植被渾然一體,共同構築起一道靚麗的綠色生態景觀線。自2000年以來,黃河河務管理部門在黃河來水持續偏枯的情況下,實施黃河水量科學調度,使得黃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得到水源補給,濕地生態的逐漸恢復,也為鳥類提供了大量的水草、野草、穀物、昆蟲及水生動植物食物鏈,吸引了眾多的珍禽候鳥,「天上有飛鳥,地上野獸跑,魚蝦水中躍,綠林隨風拽,花兒競相開」的自然畫卷重現黃河口。 黃河三角洲地處暖溫帶,是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移重要的中轉站、越冬棲息地和繁殖地。每年的10月末到11月下旬是保護區最美、候鳥最多的季節。截止目前,保護區內已經發現陸生動物901種,其中鳥類由1992年的265種增加至289種,還有152種鳥類被列入《中日保護候鳥及棲息環境的協定》中。每年到黃河口做客的候鳥達400萬只,世界珍惜瀕危鳥類——黑嘴鷗也在這里棲息繁衍。黃河口作為中國及全世界上重要的鳥類保護基地,是開展鳥類保護、科研、維護物種多樣性和監測環境污染的重要場所。為確保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安全,在這里啟動了「濕地鳥類生態安全區系統」和黃河自然保護區濕地監測工程,實現了與香港觀鳥協會的「聯網」。目前,總投資380萬元的黃河口濕地觀鳥樂園正在建設中,將成為救治病傷鳥類,保護、繁殖瀕危珍禽的重要科研場所。
㈨ 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的項目狀況
開發濕地,以利用自然景觀創造其經濟價值,在中國,鄭州不是首家,但由於濕地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如何找到保護與開發以及尋找其中間的平衡點,是相關建設部門應該首要考慮的問題。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黃河大堤北側,總面積1359公頃。2007年完成總體規劃編制工作。2008年國家林業局批復同意建設,建設周期自2009年至2018年共計10年。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示範園開建,2012年5月1日免費開放。2012年9月1日至10月8日,在該公園舉辦了首屆黃河濕地文化節,接待遊客116.8萬人次。 規劃中的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佔地面積為2390公頃,其位置處於鄭州市惠濟區的黃河浮橋和黃河公路大橋之間的黃河河道南側。在《規劃》里,記者看到,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由6個功能區組成:科普宣教區、休閑娛樂區、灘地探索區、生態保育區、黃河農耕文化區和綜合服務區。「這個規劃在全國目前已建成的18個國家濕地公園中是十分誘人的。」參加項目規劃評審的專家之一、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研究員陳克林說,「以往的濕地公園中,還沒有這樣地域和文化色彩濃厚的規劃。」其中有評審專家指出,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區具有典型的河流濕地生態系統,動植物資源豐富,每年數量巨大的候鳥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位置十分重要。規劃區濕地景觀優美,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緊鄰鄭州市區,交通便捷,是建設濕地公園的理想場所。
由於濕地公園分為國家濕地公園與城市濕地公園兩種類型,河南除三門峽與南陽的屬於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外,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將是河南首家國家濕地公園。評審會專家經過實地考察和認真審閱規劃報告後指出,建設濕地公園,對實現生態保護、開展生態旅遊、建設生態鄭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根據規劃,濕地公園已開建,2010年完工。另外,由於建設濕地公園一般需要投入巨額資金,而該規劃的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每平方公里投入資金約達1億元。 濕地是地球上有著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向來都稱之為「地球的腎」。雖然說建立國家濕地公園一方面是為更好的保護生態,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濕地往往因過度重視經濟利益而導致人為破壞。所以,防止人為開發導致危機,以避免濕地遭破壞,在2007年10月份,鄭州市就對黃河濕地進行立法保護。未經批准在保護區內開展參觀、旅遊等開發利用活動的,將被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以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濕地首先是一個非常脆弱的生態系統,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應該是一個不可打擾、可望而不可及的受保護的生態系統。」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認為。特別是對於黃河濕地來講,如何在開發與保護之間尋找平衡點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對於這兩個方面,往往很難兩全其美。如果過度開發或者開發不當,將會造成濕地的消失。」馮德顯擔心地表示,「生態環境一旦遭受破壞,後果將令人擔憂。」 在相關職能部門的重重疑惑中,總投資23億元的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的總體規劃設計方案於2008年5月21日中午12時30分,在專家團苛刻的評審中,獲得多數的贊成票。
《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的設計負責人、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袁軍博士,就是用這樣詩情畫意的語言來介紹規劃方案的。會後,參加評審的人員,包括對該項目表示懷疑的人員,紛紛表示:「這是一個十分誘人的規劃。」
佔地面積為2390公頃的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規劃中的位置處於鄭州市惠濟區的黃河浮橋和黃河公路大橋之間的黃河河道南側,公園自西向東依次與侯寨村、牛庄村、前劉村、大河路辦事處、李西河村、花園口村毗鄰。 在與會專家同意了該規劃後,鄭州市副市長王林賀說:「該項目將按計劃進行,相關事項政府一定會妥善處理。」
作為候鳥遷徙地中線必經之地的鄭州黃河濕地,其生物的多樣性和它對鄭州市環境的作用,迫使政府必須考慮濕地的保護。而合理的開發對黃河濕地的保護是一種必須。「濕地的效益中,包括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成立公園的目的,就是三種效益的體現。」與會專家陳克林說。「23億元的建設資金如何籌集,這是一個學問。」王賀林說,「黃河灘區絕大部分已被人購買,我們如果要求購買者按規劃進行開發,不但能節省資金,還能兼顧多方利益。」規劃顯示,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歷時三年建成。盡管很多人對該項目有很多意見,但還是表示支持。
㈩ 2020年7月19日鄭州黃河濕地公園開放嗎
你好!
今年最好不要
外出去人多的地方,
安全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