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韓王山森林公園
㈠ 高平的名人氣候地理和特產是什麼
地形地貌
高平市的版圖接近正方形,東、西、北三面環山,狀如簸箕,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點為市境東北部與長治縣交界的金泉山,海拔
1391.1米;最低處為河西鎮杜村,海拔800米。[10]
境內山巒連綿,河道縱橫,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平川較少,層次明顯,地形破碎復雜,依其形成特點可分為三類地形:河谷平川區、黃土丘陵區、中低山區。河谷
平川區分布在丹河水系兩側,沖積、洪積而成,形似不規則的帶狀,約占總面積的17%;黃土丘陵區位於平川區向山區的過渡地帶,近似正方形,約佔35%;中
低山區位於市境西部和北部邊緣的吾神山系、五龍山系、首陽山系及中部的韓王山和七佛山,成不規則直角形,占總面積的48%。約50%的耕地分布在丘陵階地
上。
境內大小河流30餘條,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丹河、許河、大東倉河、小東倉河、東大河、永錄河等6條。丹河由西北至東南縱穿市境中部,其流域成帶狀平川,向南漸寬。全市地表水年平均流量3888萬立方米,地下水1.49億立方米。[10]
氣候特徵
高平市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季風強盛。高平市氣象局1958年-2000年的觀察資料表明,多年平均氣溫9.8℃,極端最高
氣溫38.6℃(1966年6月21日),極端最低氣溫-24.0℃(1967年1月31日);最大凍土深0.56m,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532.5h。
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89.4mm,最大年降水量1113.3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305.9mm(1997年),最大與最小值比為3.64。
受地形氣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全市降水時空分布不均,豐枯懸殊。汛期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2.5%,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735mm,乾旱指數為2.8。
名優特產
編輯
高平「十大碗」
「十大碗」是高平特有的一套菜,共分10道:水白肉、核桃肉、水氽丸子、小酥肉、腸子湯、豆腐湯、芥末粉皮湯、天鵝蛋、軟米飯、扁豆湯。一碗一個味道,猶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盤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稱「湯」,素有「碗湯菜」之說。[29]
高平燒豆腐
燒豆腐是高平的一種特有傳統食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傳,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趙括被秦將白起一
舉打敗,40萬趙軍降卒被白起坑殺。白起的殘暴激起了後世人們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燒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憤不料,人們食後頗覺新鮮,別
具一番風味,於是「燒豆腐」在高平境內流傳下來。把豆腐切成3厘米厚6厘米見方的小塊,旺火燒烤成焦黃,食用時用白開水加熱,蘸上豆腐渣、蒜、姜、炒麵調
成的配料,皮黃肉白,松軟有筋,美味可口。[30]
高平絲綢
高平絲綢以晉東南特產優質蠶絲為原料,歷史悠久,工藝精湛,以軟、亮、柔、輕四大特色著稱,品種繁多,尤以美麗綢為最佳。 絲綢的源淵產地就在山西高平。泫水是繅絲的首創地,它便在高平市西北山區的泫谷,具體是發源於西珏山簏的泫水河。[31]
著名人物
編輯
祁貢(1777-1844)字竹軒,又字寄庵,清代高平孝義里人。他14歲(乾隆五十六年)中秀才,18歲(乾隆六十年)中舉人,21歲(嘉慶元年)中進士。先後任刑部主事,刑部員外郎。[32]
畢振姬(1612-1681),字亮四,號王孫,又號頡雲,明末清初高平伯方村人。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畢振姬中山西鄉試第一名舉人,清順治三年(1646年)中進士,歷任教授、國子監助教、主事、員外郎、道員、按察使、布政使等職。[33]
王叔和,中國歷史上著名名醫,原名王熙,字叔和,山西高平人。他一生鑽研祖國醫學,從事醫學實踐,致力於醫學著作。王叔和將漢代名醫張仲景的醫學論著《傷
寒雜病論》重編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除此之外,他還撰有《脈決》、《脈賦》、《脈決機要》、《小兒脈論》等書。
㈡ 高平在哪裡
高平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澤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邊緣。沁輝公路東西橫跨,太焦鐵路、太洛公路並行南北縱穿境內。地理坐標為北緯35°40″─36°0″,東經112°40″─113°10″。海拔高度800─1391.1米之間。東自鐵佛嶺與陵川縣接壤,西至老馬嶺與沁水縣相連,南至界牌嶺與澤州縣交界,西北至丹朱嶺與長子縣為鄰,東北自金泉山與長治縣相接。東西廣41公里,南北縱37公里,總面積946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萬分之一。平面輪廓近似方形。
東至陵川縣公路里程47公里,西至沁水縣101公里,南至晉城市41公里,北距長治市64公里,至太原市335公里,至河南鄭州市242公里,至北京市704公里。
高平市的版圖接近正方,東、北、西三面環山,狀如簸箕。丹河由西北至東南縱穿市境中部,其流域成帶狀平川,向南漸寬。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一般高差300米左右,最高點是東北部與長治縣交界的金泉山,海拔1391.1米,最低處是河西鎮杜村所在地,海拔800米。全市相對高差591米。
高平市境內山巒綿 ,河道縱橫,地形破碎復雜,依其形成特點可分為三類地形:河谷平川區、黃土丘陵區、中低山區。河谷平川區分布在丹河水系兩側,沖積、洪積而成,形似不規則的帶狀,約總面積的17%。黃土丘陵區位於平川區向山區的過渡地帶,近似正方形,約佔35%。中低山區位於市境西部和北部邊緣的吾神山系、五龍山系、首陽山系及中部的韓王山和七佛山,成不規則直角形,占總面積的48%。
高平市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季風強盛。據市氣象局1958年-2000年的觀察資料表明,多年平均氣溫9.8℃,極端最高氣溫38.6℃(1966年6月21日),極端最低氣溫-24.0℃(1967年1月31日);最大凍土深0.56m,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532.5h,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89.4mm,最大年降水量1113.3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305.9mm(1997年),最大與最小值比為3.64。由於受地形氣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全市降水時空分布不均,豐枯懸殊。汛期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2.5%,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735mm,乾旱指數為2.8。
境內鐵路、公路縱橫交錯,太焦電氣化鐵路、晉長高速公路、207國道、晉長公路並行縱貫南北,曲輝二級公路橫穿東西,形成了「四縱一橫」的交通格局。市內基本實現村村開通了油路。農村電網改造已經完成,城市電網改造接近尾聲。全市現有35KV以上變電站9座,其中110KV變電站2座,35KV7座,電網結構趨於合理,全市用電量需求基本達到滿足。程式控制電話交換容量突破3.5萬門,手機用戶達到50000餘戶,建有86個數字(GSM)基站,實現了鄉鄉通程式控制,村村通電話。
㈢ 山西高平到韓王山法雲寺打車多長時間
山東到這個地方的打車那還是很好打車的,大概是50塊錢左右就到了。
㈣ 高平的地理環境
高平市的版圖接近正方形,東、西、北三面環山,狀如簸箕,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點為市境東北部與長治縣交界的金泉山,海拔1391.1米;最低處為河西鎮杜村,海拔800米。 境內山巒連綿,河道縱橫,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平川較少,層次明顯,地形破碎復雜,依其形成特點可分為三類地形:河谷平川區、黃土丘陵區、中低山區。河谷平川區分布在丹河水系兩側,沖積、洪積而成,形似不規則的帶狀,約占總面積的17%;黃土丘陵區位於平川區向山區的過渡地帶,近似正方形,約佔35%;中低山區位於市境西部和北部邊緣的吾神山系、五龍山系、首陽山系及中部的韓王山和七佛山,成不規則直角形,占總面積的48%。約50%的耕地分布在丘陵階地上。
境內大小河流30餘條,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丹河、許河、大東倉河、小東倉河、東大河、永錄河等6條。丹河由西北至東南縱穿市境中部,其流域成帶狀平川,向南漸寬。全市地表水年平均流量3888萬立方米,地下水1.49億立方米。 高平市屬資源型缺水和水質污染性缺水並存的地區。高平市水資源總量9943萬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3371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7278萬立方米,重復計算量706萬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量5501萬立方米。據《晉東南經濟區水資源評價報告》和《晉城市水資源評價報告》:該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4700萬立方米,河川徑流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受地形和水文地質條件限制,造成河川徑流年內年際分配極不均勻,汛期徑流量佔全年總量的60%以上,年際變化也很大,最大和最小的比值在10倍以上。
地下水資源分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種類型。地下水資源總量為7000萬立方米,其中孔隙水3040萬立方米,裂隙水1220萬立方米,深層岩溶水為2740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為4400萬立方米。
高平市共有土地98034.89公頃,其中農用地77388.08公頃(基本農田55.33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78.94%,建設用地1332.32公頃,佔比13.59%,未利用地7326.49公頃,佔比7.47%。 高平市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硫鐵礦、鐵礦、鋁土礦、耐火粘土、石灰岩、砂石及粘土等,尤以煤炭資源最為豐富。
煤炭資源:高平全市含煤面積約810.75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85.7%,區內地質構造簡單,開采條件好,主要可採煤層自上而下分別為3號、8號、9號、11號、15號,探明地質儲量約66.24億噸,保有地質儲量約36.19億噸,其中3號煤層保有儲量約為12.31億噸,屬於低灰——低硫——高熱值之無煙煤;8號煤層保有儲量約為0.73億噸;9號煤層保有儲量約為3.95億噸,屬於高灰——高硫——高熱值之無煙煤;11號煤層保有儲量約為0.14億噸;15號煤層保有儲量約為19.06億噸,屬於高灰——高硫——高熱值之無煙煤。
硫鐵礦:主要分布在神農、三甲、野川、米山、擁萬、牛庄、懸南等地,與15號煤共伴生,保有資源儲量約1.1億噸。
鐵礦:屬「山西式」鐵礦和含錳鐵礦,其中「山西式」鐵礦零星分布於三甲、野川、馬村、河西、石末、北詩等地;含錳鐵礦分布於南公山、相公山、七佛山、牛山、東曲、柳樹底等地,賦予不穩定。
鋁土礦:主要分布於東部北詩一帶,礦石質量差別很大。
石灰岩礦:高平市石灰岩礦地表出露較多,資源儲量極為豐富。主要分布在馬村、南城、北城、永錄、河西、石末、北詩、神農等鄉鎮,探明地質儲量約為8億噸。
此外,高平市還蘊藏有磚瓦粘土、建築用砂等,其中建築用砂主要分布於丹河及其支流許河,面積180.56平方千米,砂質較好,儲量較大,砂源豐富。
㈤ 高平海拔最高點及最低點在哪裡
縣志說:最高點是東北部與長治交界的金泉山,海拔1391.1米。最低處是河西鎮杜村所在地,海拔800米
㈥ 高平是怎樣的地形
高平市的版圖接近正方形,東、西、北三面環山,狀如簸箕,整個地勢西北內高,東南低。境容內最高點為市境東北部與長治縣交界的金泉山,海拔1391.1米;最低處為河西鎮杜村,海拔800米。[10] 境內山巒連綿,河道縱橫,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平川較少,層次明顯,地形破碎復雜,依其形成特點可分為三類地形:河谷平川區、黃土丘陵區、中低山區。河谷平川區分布在丹河水系兩側,沖積、洪積而成,形似不規則的帶狀,約占總面積的17%;黃土丘陵區位於平川區向山區的過渡地帶,近似正方形,約佔35%;中低山區位於市境西部和北部邊緣的吾神山系、五龍山系、首陽山系及中部的韓王山和七佛山,成不規則直角形,占總面積的48%。約50%的耕地分布在丘陵階地上。
境內大小河流30餘條,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丹河、許河、大東倉河、小東倉河、東大河、永錄河等6條。丹河由西北至東南縱穿市境中部,其流域成帶狀平川,向南漸寬。全市地表水年平均流量3888萬立方米,地下水1.49億立方米。
㈦ 高平的旅遊資源
高平市境內文物古跡眾多,為山西省文物大市之一。截至2012年底,整理在冊的文物單位共有1600餘處,其中國保單位20處,省保單位5處,晉城市保單位113處。在國保單位中有四個「全國之最」:元代姬氏民居是中國最早的木結構民間住宅建築,開化寺壁畫是中國古代建築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彩繪圖案,二郎廟金代古戲台是中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戲台,宋代崇明寺中佛殿擁有中國迄今唯一的斷梁結構。 高平市憑借其獨特的歷史積淀形成了炎帝農耕文化、長平之戰古軍事文化兩大品牌資源和古寺廟、古村落兩大特色資源。原村鄉的良戶村、河西鎮的蘇庄村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米山鎮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侯庄村、下馬游村、大周村、伯方村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自然生態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河流、山體、水庫、湖泊、地勢等。主要資源代表:丹河、黃土高原地貌、趙庄水庫、釜山水庫、陳區水庫、杜寨水庫、米山水庫、遊仙山、韓王山等。 城市休閑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休閑街道、廣場、公園、特色店鋪等。主要資源代表:古城路步行街、小吃街、炎帝公園、七佛街、七佛山森林公園、西山公園、南湖公園、丹河市區段等。 休閑鄉村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休閑山莊、生態農業園等。主要資源代表:歸真山莊、候家莊、果則溝、老馬嶺公寓、長平垂釣園、寺庄黃梨園等。 工業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煤炭安全生產、低碳經濟、潞綢文化等。主要資源代表:興高低碳旅遊經濟示範區、丹朱嶺工業旅遊景區、吉俐爾潞綢文化產業園等。 紅色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遺址和紀念地。主要代表資源:高平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中共高平抗日縣委舊址、高平瓦窯頭特別支部舊址、烈士陵園等。 非物質文化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民間文藝、技藝等。主要資源代表:黑陶、刺綉、麵塑、根雕、打鐵花、織麻布、地方戲、九蓮燈、鼓書、高平秧歌、八音會等。 定林寺
定林寺位於高平市區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坐北向南,前後共有四進院子。中軸線上有山門、雷音殿、三佛殿及七佛殿等主要建築。前院東西有鍾鼓樓、配殿,中院有東西廊廡,後院有東西亭、東西閣等,寺東建有禪院一所。2001年5月26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仙廟 二仙廟又名真澤二仙宮,位於高平市區東南10公里河西鎮西李門村。坐北面南,二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山門、中殿、後殿,兩側建廊廡配殿,山門外建倒座午樓一座。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始建於金、明清年代均有重修。 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 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位於高平市神農鎮莊裡村,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活動的遺跡遺址在境內分布廣泛,是華夏農業文明的發源地,傳頌著「精衛填海」的神話故事,這里有炎帝居住過的羊頭山,有舉國無雙的明代「炎帝陵」石碑,炎帝行宮內的雕花石礎和正殿「西游記」木雕圖案,為國內現存雕刻之精品。 遊仙寺 遊仙寺位於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遊仙山麓,寺因山而得名,亦稱慈教寺。坐北向南,共有三進院落。從中軸線前端起,前為山門和春秋樓,面闊五間,東西各有翼樓五間。進山門入寺,迎面為毗盧殿,俗稱前殿。其後為中殿,左右各有配殿三間。中殿之後拾階而上,入後院,有七佛殿(俗稱後殿)五間,東西配殿五間。2001年5月26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峰寺 金峰寺位於高平市西北山東麓,寺坐西面東,依山勢而建,現存有元、明、清建築,四進院落,中軸線上山門、前殿、中殿、後殿,中殿為元代建築,三間見方,歇山式屋頂,寺內西閣之上,有座彌勒佛金裝塑像,每當皓月東升,正好對准佛爺鼓肚,實為奇觀。寺外清潭,月影照人,清澈可觀,舊時被稱為高平八景之一的「金峰夜月」即指此而言。 長平之戰遺址 長平之戰遺址,故址在今山西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范圍廣闊,西起骷髏山、馬鞍壑,東到鴻家溝、邢村,寬約10公里;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長約三十公里,東西兩山之間,丹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均屬於重點保護區。
㈧ 自駕游高平市韓王山歡樂谷路線
因本人不是當地的人所以只能給樓主以下建議。
樓主你好,騰訊地圖集齊了全國多回個地圖以答及駕車實時數據,而且還有很多種線路可以選擇,可以有多種選擇,還能雲端收藏地點,方便隨時查看呢。一切盡在掌控之中。最關鍵的是騰訊地圖能完美支持離線地圖,還可以節省百分之八十的流量,超級實惠。
㈨ 高平二百公里內旅遊錫涯溝
高平市境內文物古跡眾多,為山西省文物大市之一。截至2012年底,整理在冊的文物單位共有1600餘處,其中國保單位20處,省保單位5處,晉城市保單位113處。在國保單位中有四個「全國之最」:元代姬氏民居是中國最早的木結構民間住宅建築,開化寺壁畫是中國古代建築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彩繪圖案,二郎廟金代古戲台是中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戲台,宋代崇明寺中佛殿擁有中國迄今唯一的斷梁結構。 高平市憑借其獨特的歷史積淀形成了炎帝農耕文化、長平之戰古軍事文化兩大品牌資源和古寺廟、古村落兩大特色資源。原村鄉的良戶村、河西鎮的蘇庄村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米山鎮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侯庄村、下馬游村、大周村、伯方村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自然生態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河流、山體、水庫、湖泊、地勢等。主要資源代表:丹河、黃土高原地貌、趙庄水庫、釜山水庫、陳區水庫、杜寨水庫、米山水庫、遊仙山、韓王山等。
城市休閑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休閑街道、廣場、公園、特色店鋪等。主要資源代表:古城路步行街、小吃街、炎帝公園、七佛街、七佛山森林公園、西山公園、南湖公園、丹河市區段等。
休閑鄉村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休閑山莊、生態農業園等。主要資源代表:歸真山莊、候家莊、果則溝、老馬嶺公寓、長平垂釣園、寺庄黃梨園等。
工業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煤炭安全生產、低碳經濟、潞綢文化等。主要資源代表:興高低碳旅遊經濟示範區、丹朱嶺工業旅遊景區、吉俐爾潞綢文化產業園等。
紅色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遺址和紀念地。主要代表資源:高平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中共高平抗日縣委舊址、高平瓦窯頭特別支部舊址、烈士陵園等。
非物質文化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民間文藝、技藝等。主要資源代表:黑陶、刺綉、麵塑、根雕、打鐵花、織麻布、地方戲、九蓮燈、鼓書、高平秧歌、八音會等。
景點
定林寺
定林寺
定林寺位於高平市區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坐北向南,前後共有四進院子。中軸線上有山門、雷音殿、三佛殿及七佛殿等主要建築。前院東西有鍾鼓樓、配殿,中院有東西廊廡,後院有東西亭、東西閣等,寺東建有禪院一所。2001年5月26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仙廟
二仙廟又名真澤二仙宮,位於高平市區東南10公里河西鎮西李門村。坐北面南,二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山門、中殿、後殿,兩側建廊廡配殿,山門外建倒座午樓一座。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始建於金、明清年代均有重修。
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
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
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位於高平市神農鎮莊裡村,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活動的遺跡遺址在境內分布廣泛,是華夏農業文明的發源地,傳頌著「精衛填海」的神話故事,這里有炎帝居住過的羊頭山,有舉國無雙的明代「炎帝陵」石碑,炎帝行宮內的雕花石礎和正殿「西遊記」木雕圖案,為國內現存雕刻之精品。
遊仙寺
遊仙寺位於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遊仙山麓,寺因山而得名,亦稱慈教寺。坐北向南,共有三進院落。從中軸線前端起,前為山門和春秋樓,面闊五間,東西各有翼樓五間。進山門入寺,迎面為毗盧殿,俗稱前殿。其後為中殿,左右各有配殿三間。中殿之後拾階而上,入後院,有七佛殿(俗稱後殿)五間,東西配殿五間。2001年5月26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峰寺
金峰寺
金峰寺位於高平市西北山東麓,寺坐西面東,依山勢而建,現存有元、明、清建築,四進院落,中軸線上山門、前殿、中殿、後殿,中殿為元代建築,三間見方,歇山式屋頂,寺內西閣之上,有座彌勒佛金裝塑像,每當皓月東升,正好對准佛爺鼓肚,實為奇觀。寺外清潭,月影照人,清澈可觀,舊時被稱為高平八景之一的「金峰夜月」即指此而言。
長平之戰遺址
長平之戰遺址,
故址在今山西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范圍廣闊,西起骷髏山、馬鞍壑,東到鴻家溝、邢村,寬約10公里;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長約三十公里,東西兩山之間,丹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均屬於重點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