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園大全 » 義大利植物園

義大利植物園

發布時間: 2021-01-01 01:13:06

1. 簡述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的造園特色有哪些

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的造園特色:
(1)文藝復興前期的庄園,多建在佛羅倫薩郊外風景秀麗的丘陵坡地上,選址時比較注重周圍環境.園地順山勢辟成多個台層,各台層相對獨立,還設有貫穿各台層的中軸線.建築位於最高層以借景園外,噴泉、水池常作為局部中心,並與雕塑結合,注重雕塑本身的藝術性.水池形式則比較簡潔,理水技巧也不甚復雜.綠叢植壇是常見的裝飾,但圖案花紋也很簡單,多設在下層台地上.
(2)這一時期,對植物學的研究有很大發展,創辦的帕多瓦植物園和比薩植物園.在其影響下,如雨後春筍般興建起來的植物園,豐富了園林植物的種類,對園林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植物園本身也逐漸加強了裝飾效果和遊憩功能,以後發展成為一種更具綜合效益的園林類型.
(3)園林藝術的演進,就在於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始終能夠創造出與自然相協調的生活環境,這也是各民族所嚮往的共同的園林形象.
(4)氣候條件、生活習俗、哲學思想,是影響園林藝術形式的因素.傳統的西方園林藝術,以義大利台地園、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和英國風景式園林為代表,規則式園林反應著西方傳統的古典主義美學思想.風景式園林則反應著經驗主義哲學思想.
文藝復興初期園林實例及簡析:
菲耶索勒美第奇庄園:建於1458-1462年間,坐落在海拔250米的阿爾諾山腰的一處天然陡坡上.庄園坐東北山體、面向西南山谷,視野開闊、景色優美.冬季,寒冷的東北風有山體阻隔;夏季,清涼的海風自西而來,因此四季如春.
庄園由三級台地構成,均呈窄長條狀,上層台地面積最大,視野最為開闊;下層台地採用圖案式布置方式,便於居高臨下欣賞.美第奇庄園雖沒有豪華的裝飾,卻以傑出的設計手法,通過簡潔明快、合理有序的空間布局,形成庄園與周圍景色和諧統一的整體,成為園林藝術史上的經典之作.

2. 最古老的植物園(同一地點)

義大利帕多瓦的奧托植物園於這一年建成。到2016 年,植物園原址仍在——一塊圓形的地區(象徵著全世界),外圍有環狀水帶。現在這一地區被用作科學研究。

3. 義大利都有哪些種植物~

這篇文章有講一些文藝復興早期義大利園林的種植設計,其中有提到一些他的園林植物
在中世紀強大的神本精神影響下,義大利中世紀的庭園,主要是實用菜園和修道院或婦女在家宅旁的葯草園,人們一般是根據實用需要在園內栽培植物。當中世紀晚期的哲學觀以及新的人文主義思想在社會文化觀念上引起了深刻的變化,人們對自然的美的感受和接納被解放開來,「科學觀察和人文主義的審美觀助長了人們對自然的興趣以及對自然景觀之美的喜愛之情」。文藝復興早期,如何使基督教信仰和以人為本的古典主題以一種調和的方式存在成為藝術家們的重要主題,並持續自此以後的300年。「花園幾乎全然成為古典諸神和帶有神秘色彩的英雄人物之所愛。」〔1〕植物在其時當然也被重新認識----被命名、描述、分類,在人的生活中受到尊敬。「對藝術和自然的關系的觀念必然轉化到園藝實踐中----植物們被選擇,安排,巧妙處理或考慮在花園中怎樣使人與自然界發生作用。」。〔2〕這一時期的人們自然而然對庭園植物進行了選擇,逐漸擺脫過去的植物學情趣,開始出於對植物個性美的興趣對植物進行栽培,從園藝的角度來觀賞它們,並運用種種園藝設計來安排它們在花園中的布局,以使園子的植壇一年四季都令人愉悅。這是文藝復興時期造園的最為重要的植栽思想。

貫穿整個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中的植物,可分為三大類:1、喬木,在植林或叢林中;2、果樹,在庭園或果園中;3、灌木和花,在小片范圍使用。在不同地區,以及文藝復興早期至晚期之間究竟有多大程度的改變還未可確知,按照自然界中植物的基本區分法在花園中加以分類卻仍然保持為這三類。修道士里奇奧(Agostino del Riccio)寫於1595年的農業論文里,有范圍很廣的非常專業的植物名錄,展現了當時相當可觀的園藝知識。里奇奧的理想花園也由三部分構成,第一個是花的園子,第二個是果樹園,第三個是bosco。當然,植物的種植取決於氣候和種植地點或暖或涼,或高或低,或干或濕的特性。大部分文藝復興早期的花園都共有一些通常是地中海地區的品種。冬青和橡樹因其葉子長綠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園子通常的和作為基礎的植物。氣候溫暖的地方有棕櫚,栗樹則種於寒冷地區。除了杉樹、榆樹、楓樹和月桂樹這些經常性植物,還有典型的地中海傘松、scotch pine,和那些在希臘和羅馬時代的古代文學中無所不在並享有美譽的常綠樹品種,它們往往有60多英尺高,能帶來碩大的涼蔭,它們在園內各處被叢植或單植。落葉喬木種類也多,大多也是本地品種,在黃金時代(1434-1492年)的古代文本記載中,楊梅樹、草莓樹這些有著黑色葉子、白色下垂的花朵和生動的紅球果實的小型樹種很受喜愛。其它常用的樹種還有落葉松、撐柳、茱萸、山毛櫸和岑樹等。各種科屬的多種類果樹被文藝復興園林所種植,最普遍的是石榴,還有蘋果和橙子。甜橙十六世紀中葉才來到義大利,同時常種的還有檸檬、佛手柑、溫柏,桃樹、梨樹、李樹、櫻桃樹和山楂樹。佛手柑很普遍,無花果樹的許多品種都受到極大尊重,而像杏、榛子、胡桃、阿月渾子樹則顯得普通。不同形狀、大小、肌理的常綠植物為文藝復興園林帶來一年四季籠罩而下的綠蔭,但它不僅僅完全是綠園子,樹的色彩和花的色彩一樣被有所考慮。為促進園藝的復雜藝術,里奇奧提供了一份開花期分別在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植物名錄。為能在園子里更長時間地欣賞到顏色,果樹園里果實的色彩也被加以精心考慮。花園隨季節變換發生變化,人們便考慮交叉安排常綠、落葉,早開花或晚開花植物。在暖和的月份,綠色背景往往被豐富多樣的花叢和開花灌木標點符號一般地點綴。〔3〕
阿爾伯蒂(1404-1472)在1452年完成的《論建築》中,提出「花園里要種植稀有的樹木和醫生們珍重的樹木」。他提到的大致有石榴、山茱萸、玫瑰、桂、柏、杜松、桃金娘、黃楊、橡樹、李樹以及葡萄之類的攀緣植物。最「不可缺少的是纏滿長春藤的筆柏」。〔4〕 異國風情的植物,十五、十六世紀都數量很多。美第奇的喀累吉奧別墅就有許多珍稀昂貴的品種,其中有黑檀木,因它黑色的木質備受贊賞,同樣有特色的有角樹、土耳其橡、軟橡等。有一個聲明出現在十五世紀末一個叫Giovanni Pontano寫的論文中:花園必須包含有異國珍稀的品種。因為「一個節儉的尋求利益的一家之父必然不同於那種卓越的人。」十六世紀的著作中不斷有對這種觀點的回應。他們盛贊那些印度來的芬芳、可人的珍貴小樹。對一個設計花費很大的花園只充滿平常植物,里奇奧也在他的書中表示出輕視。因此,富有的權貴們以及園藝行家,很多都遵從這個建議以使他們的花園顯得特別。十五世紀末,菩提樹已經來到佛羅倫薩很多年。夾竹桃、杜鵑直至十六世紀後期才改變了被長時知道卻運用很少的情況,可能因為它的花朵的毒性,雖然發現它「尤其在花滿枝頭時令人愉悅歡欣。」〔5〕

人文主義運動鼓勵科學探索,注重人的智慧在自然和實踐知識中尋找精神真理。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彼特拉克〔1304-1374年〕在自家附近的沃克尤利茲建造的花園里,就收集珍奇植物,對不同的地理、季節、氣候和大氣環境下生長的植物品種進行試驗。〔6〕 在文藝復興早期,嫁接變得比較普遍,「尤其在果樹之間」,其他的不常見的接合也有所嘗試,比如把櫻桃嫁接到月桂樹上。「實驗種植,像嫁接,同樣使一個園子和園主品格倍增。」〔7〕 在園子里種植一些實驗品種,也成為一種裝飾做法。

可以說,文藝復興早期的花園宛如植物園,外來植物和本地植物都被收集在園中,分類展示,經過藝術的處理,也或通過藝術與自然的相互融合與競爭,自然的美和多樣性也被帶進了花園。小而閉合的鄰近宮殿的被稱為私園、密園,這類園子的特點是閉合性和私密性遠勝於種植和設計。懸空花園也是如此,其中的植物選擇會有所不同,但仍是從同樣的目錄中選取,並仍處理成規則形狀,圍合有明確的邊界。不過,「植物命名的標准化始於文藝復興很久以後的1735年,所以文藝復興時期植物的義大利名字跟現代的叫法並不一定對應。」〔8〕

如何處理三種類型植物的關系是所有園藝設計的出發點,即使那些復雜的園子。一個小的花園可能僅僅以種植灌木為主,只有少量的其它兩類樹。十五世紀花園設計由植床和不同高度的台地構成。雖有幾層台地,花園構圖卻講究嚴整:基本部分絕大多數是對稱的幾何形,由於地形復雜,常出現不對稱的情況,植壇、道路的圖案化卻仍生出一絲不苟的效果。由於植物分類為三種,「花園設計的第一步是把整個園子分成三個區域,然後按照自然中能找到的模式選取植物同種種植。」〔8〕比如瑪丹別墅的圖紙上,有可分類的建築元素來包涵三類植物,一個單獨的露台給一種植物:巨大的上層露台是給杉樹和栗子樹的,中間窄的那個給桔子樹,低處的那個有著方形植床,標名為「花園」,毫無疑問是安排於灌木和花的。三個露台上的種植,依照自然的模式,即經常地杉樹和栗樹是在最高方位,雖然也並非總是如此。植物的布置在形式、大小和各部分間的關繫上,其實也並無明確的規定,排除位置和設計師或資助人的奇思異想,基本元素會被擴展、對比和安排成富有創造性的種類。在錫耶鈉不知名的建築師洛倫佐.多納蒂一份未出版圖紙上,顯示了一個小鄉村休隱地設計:花園被分為許多大塊,每一塊由三棵樹見方顯示,草地灌木之上是果樹為當時普遍做法,在主要建築物
(Casino)的兩側,基層是香甜氣味的灌木,上面的方形塊被標示為左側種長青植物,右側種胡桃或月桂〔9〕。而有時,出於觀賞需要也會在某一景點栽上某一種植物以形成所謂柑桔園,橄欖園,檸檬園等。

一旦植物選好了,下一步就是圍合全園並給各部分定界,通過種植來給園子一個構架,創造一個建築學的草木骨架。文藝復興的園子,由圍牆環繞,有些相當高,但經常覆以植物,或由高籬環繞,有時還有一道溝。籬笆,從5.5英尺到7.5英尺高,可由灌木、多刺的矮樹、果樹,或其它更多野生山茱萸、石榴和月桂樹等混種而成。相似的高籬可能圍合住花園各部分。然而這些綠色高牆僅用作定界和劃分大的區域,每區域中間的綠籬,並非同樣的功用。它們比較低是為了盡可能地組合不同植物為一體。花園牆常用爬藤類或棚架支撐的樹來建出一個自然的建築。長春藤和葡萄樹經常抵爬在這天然的牆上,或者還混合著茉莉、忍冬、石榴。整個花園因此被綠植圍合,基本單位區域也由植物界定,植物決定了道路----像阿爾伯蒂解說的那樣。橫直交錯的道路全部由植物連接和覆蓋。以至於基本單元被劃成幾何單元。他們認為,灌木或者樹,在路邊強調這種規則的圖案,表達出當代觀點,即這種範式繼承於自然界,而不僅僅附加在它之上。在植床的每一角,又有插著果樹、矮花樹和其他小植物的輕便籃子和花瓶加以提示和妝點,連接著園內的步道。〔10〕

對於植栽的構圖布局,建築師阿爾伯蒂在《論建築》中論述不多但意思明確,他在理想庭園設想中有如下幾點涉及:「在方形庭園中以直線將其分為幾個部分,將這些小區造成草坪地,用長方形密生團狀的剪枝造型黃楊、夾竹桃及月桂樹等圍植在它們的邊緣」;「樹木不論是一行還是三行均須種成直線形」;「在園路盡端,將月桂樹、西洋杉、杜松編織造成古雅的涼亭;沿園路而造的平頂綠廊支承在爬滿藤蔓的圓石柱上,為園路灑下一片綠蔭」;「在花壇中用黃楊樹種植拼寫出主人的名字」;「每隔一定距離就將樹籬修剪成壁龕形式,其內安放雕塑品,下置大理石坐凳」;「在中央園路的相交處建造造型月桂樹的祈禱堂」;「祈禱堂附近設迷園,旁邊建造纏繞著大馬士革草、玫瑰藤蔓的拱形綠廊。」〔11〕這里提到的植物編造出的涼亭、綠廊、壁龕,這類綠色建築,在古羅馬時候就有,彼特魯斯.德.克累森蒂斯在大約完成於1305年的《農事便覽》中對它也有所提倡,「在最合宜的地方,應當用樹木搭成房子、帳篷或者亭子的樣子」,在貴族和國王的花園里,要有「一幢用樹木形成的宮殿,既有廳堂也有塔樓,在乾熱的天氣里,老爺和夫人可以進去避暑」。〔12〕阿爾伯蒂顯然希望在文藝復興時期將此發揚光大。文藝復興時期,綠廊或藤架以各種形式覆在兩條主要交錯的花園道路上。另外,像羅馬先人那樣,柱子支撐橫梁以使爬藤植物生長,通常用木格架。〔13〕

文藝復興的義大利園林,往往有叢林,雖然種植很規則,但樹形完全自然,成林高大茂密儼如天生。「美第奇別墅,叢林的面積大大超過了幾何式花園,艾斯塔別墅則幾乎整個是叢林。而且,義大利的別墅園林面積一般不大,園林之外,常常是山坡上濃密的天然林,它們形成了園林的背景。」〔14〕園林里零星留存的那些虯勁老樹,與叢林遙相呼應。「密林-----在古代常與仙境相聯系,也與柏拉圖研究院、亞里士多德講學的學園相聯系,而文藝復興時期密林以叢林的形式復活了……叢林是自然的領地,是地球上的天堂,有自然慷慨給予的漿果和滋潤的橡樹果。叢林的自然景緻和濃濃綠蔭形成了一種荒野和神秘的氣氛,與規則式花園形成對比。」〔15〕 在規則式花園中,黃楊作為易剪枝造型的植物當然備受青睞。修剪樹木的藝術在古羅馬時期就備受推崇,叫做「綠色雕刻」。被修剪成各種形狀的植物,和圖案化的植壇和道路一樣,被看作建築向花園、自然的過渡與滲透。離園林主建築越遠,圖案的幾何性越弱,變得越柔和,越向自然接近,直到叢林、園外的農業景觀、自然山林。結合石作、噴泉、流水、雕塑的處理,整個園林的組織是一種費盡心思的安排,究其一切,是因為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人非常重視建築與自然的關系,認為設計一座花園,最重要的就是推敲這二者的關系。

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最根本基礎的感覺,在於植物選用和排放秩序的慣例。到了十六世紀,花園設計與十五世紀台地園的最顯著區別是,花園「由小塊的被小路劃分出來的各種形狀的植床組成。」〔16〕 花園植栽的一些基本觀念,如主要採用長青植物品種、植物依循定線種植的特色,直到十六世紀末都沒有改變,雖然它們得到廣泛和顯著的發展。

4. 皮埃蒙特的旅遊景點

馬焦雷湖和波洛美島
馬焦雷被稱作「歐洲的花園」,其湖畔景色秀美,遍布花園和公園,還有美麗的島嶼:波洛美島、佩斯卡托利島、母親島(義大利最漂亮的植物園之一就在島上)、聖約翰島、馬蓋拉島和美麗島(島上有一個美麗的花園和宏偉的波洛美宮)。

韋爾巴尼亞
在馬焦雷湖畔最好位置上的小城。
比耶拉
建造於11至12世紀的洗禮堂非常漂亮。
聖安德列教堂(維爾切利)
在中世紀曾經是義大利最重要的宗教建築之一,是13世紀建造的。
奧爾塔湖和聖朱利奧島
奧爾塔湖是皮埃蒙特的一顆珍珠,享有國際聲譽。奧爾塔植物園和聖朱利奧島都非常迷人。
亞歷山德里亞
值得一看的是主教堂和它高高的鍾樓。
阿斯蒂
歷史中心非常迷人,那裡有主教堂、紅塔、特洛伊塔樓和聖塞康多教堂。
庫內奧
值得一看的是主教堂、聖十字教堂和古老的猶太人居住 區。
諾瓦拉
在眾多建築中最突出的是城市所有角落都能看到其大圓頂的聖高登齊奧教堂。
溫泉
古老的小城,值得在獻給聖方濟各的主教堂停留一下,還有公元2世紀的古羅馬輸水道。
聖米凱萊
在都靈郊區的這個中世紀的修道院是皮埃蒙特的象徵。
神聖的聖米凱萊和聖山
文化和歷史愛好者在皮埃蒙特旅行絕對不會失望,因為除了都靈,大區還有很多歷史和藝術建築可看。只是舉些例子:聖米凱萊(皮埃蒙特的象徵)是一個中世紀的修道院,建造在一座山頂的最佳位置上,而7處聖山(被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文化遺產)則代表著宗教、歷史、藝術與自然的和諧融合:它們是在15至17世紀形成的,是真正的宗教之旅,其特點就是有融入自然的小禮拜堂和珍貴的壁畫和雕塑等。
大帕拉迪索國家公園
最主要的景色就是高山景色,在山上居住的多種動物中可以見到的有象徵和平的岩羊,以及狐狸和羚羊。
瓦格朗德國家公園
這是義大利未受污染的最原始的地區,裡面可以看到鹿、羚羊、狍子和狐狸。
都靈:一大筆文化的遺產
皮埃蒙特的文化遺產實在是多,從這個意義上,最能吸引遊客的是都靈,義大利的汽車之都。都靈及其周邊地區有薩沃依家族的幾處住所,都是在從17到18世紀薩沃依王朝時期修建的,它們都被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文化遺產。最突出的有城裡的王宮、馬達瑪宮、瓦倫蒂諾城堡、卡里尼亞諾宮和周邊的里沃利城堡、維那利亞王宮和斯圖皮尼基獵宮。
這里博物館很多,例如埃及博物館是全世界博物館中收藏埃及文物最豐富的一個,國家電影博物館(就在安東內利大廈裡面),薩沃依美術館和現代與當代藝術館。
教堂中最突出的是主教堂,裡面收藏著(在神聖殮布小禮拜堂內)傳統上認為是包裹過耶穌屍體的殮布。在皮埃蒙特首府舉辦的文化、餐飲或其他類型的展覽活動也非常多,其重要性往往都超越了義大利的國界,例如古斯托國際沙龍、國際葡萄酒沙龍和國際圖書博覽會等。
除了都靈的大型展覽,還不能忘記該城及其所在省被選為2006年冬季奧運會的主辦地。

5. 義大利城市巴多瓦的資料(越詳細越好)

帕多瓦(義大利語:Padova),屬於政區威尼托中的一個城市,位於義大利北部,為帕多瓦省的首府以及經濟和交通要沖。帕多瓦的人口為212,500人(2008年)。帕多瓦與威尼斯時常共同被視為帕多瓦-威尼斯大都會區的一部分,共計1,600,000人。 帕多瓦位於巴企吉里翁河上,在威尼斯西方40公里,維琴察東南方29公里。帕多瓦融匯了現代和傳統的藝術與文化,激人奮進的環境使這個城市不斷地發展壯大,是義大利東北部商業和服務業的中心。帕多瓦城市最鮮明的特徵就是始於中世紀流傳下來的柱廊式街廓布局,時至今日,新建築仍遵循這一原則,使得城市統一而又多樣。當穿越在新新舊舊的各式柱廊下面,眼前呈現出一個又一個名勝古跡,就會感悟城市的統一原則之於城市的重要性。
經濟帕多瓦距離義大利水城維威尼斯咫尺之遙,是威尼託大區的重要工商業城市,在義大利經濟、文化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歐盟申根區域擴大後,帕多瓦由於毗鄰邊界,地理位置優越,批發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帕多瓦有望繼普拉托之後,成為義大利名副其實的第二大中國城。帕多瓦有三大華人社團,義大利威尼斯地區華僑總會、威尼斯地區華僑華人聯合總會、威尼斯地區華僑華人工商聯合會。帕多瓦酒吧業是當地經營相對穩定,而且是收入較高的行業。歷史帕多瓦城建於公元前320年,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公元前四世紀是一個重要的漁村,是威尼託人的重要中心。後與羅馬結為聯盟反抗高盧人,於公元前45 年成為自治城。當時是羅馬帝國最繁榮的城市。遺憾的是,雄偉的圓形露天劇場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在公園內),幾座橋梁和藏在博物館里的展品仍然可以看出該城繁榮過去。公元602年倫巴第人毀滅了帕多瓦城。帕多瓦城的復興很慢。公元十一世紀成為自由城市國家。此後兩個世紀里帕多瓦的發展極為迅速。卡拉萊西統治時期(1338-1405),帕多瓦的發展達到政治強權的鼎盛時期,其統治領域擴展到威尼托的中部大部分地區。帕多瓦有歐洲著名的建築,斯克羅維尼教堂的壁畫是喬托的傑作,其後的藝術大師有 Guariento,Altichiero,Giusto de』 Menaboui,他們都給帕多瓦留下了精美的壁畫。卡拉萊西的統治結束於1405年,從此帕多瓦並入威尼斯。但是帕多瓦的藝術之最並沒有因此而衰落,直到十五世紀中葉,Donatello和曼特尼亞(Mategna)等人的藝術成就仍佔主要地位。十六世紀後,在威尼斯共和國的統治下,帕多瓦又得到了發展。整個城市用堅固的城牆包圍起來,真正形成一個城市的形狀。建立了許多公共建築物和漂亮的教堂,大學也得到了發展,許多名人在帕多瓦大學教學,其中有伽俐略。漂亮的Prato della valle廣場(河穀草地之意)完成於十八世紀末,是歐洲第三大廣場。帕多瓦受威尼斯人的統治達四個世紀之久。後又過渡到奧地利人的手中,直至義大利的統一(1866年)。雖然帕多瓦經受了多次戰亂的破壞,但是它的城市結構並沒有受到毀壞:拱廊式建築下錯綜復雜的街道,紀念廣場,普通的民房和宏偉的建築物,組成了一個有機體,成為帕多瓦的迷人的寶貴財富。有心的遊客值得去探尋其中的秘密。
旅遊旅遊協會:Koko Nor Association
如果希望借住在當地的私人家裡(affittacamere),那麼向該協會提出咨詢是不錯的選擇。該旅遊協會擁有非常詳盡的此類信息。 帕多瓦植物園
帕多瓦植物園是西方世界最古老的花園,建於1545年,至今仍在開放。它現在還在原址上,它的歷史和文化的重要價值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它是應弗蘭西斯科·博納弗德的請求,作為葯用植物教學的實習基地而建立的。由建築師安德里亞·莫羅尼設計,彼得拉·諾亞勒建築完成。 199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原始的核心部分修建了10年,它有一個圓形的圍欄,內部由東西、南北方向交叉的兩條道路將帕多瓦植物園分割成4個部分。樸素的公園管理者和園丁居住的建築在同一時期完成,帕多瓦植物園建立後迅速發展,到了1546年就可以用作教學了。1552年園內種植了大約1500多種不同的植物,1561年帕多瓦大學認為有必要設立一個於帕多瓦植物園緊密相關的教職。帕多瓦植物園和其它同時代的活動臨床學校對現代科學思想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貢獻。隨著科學認識的不斷提高,帕多瓦公園不斷發展壯大並不斷改變著自己的內涵。到了1834年園內收集了16000種植物。 大會客廳(Salone)
市中心的大會客廳(Salone)是記載這個城市繁華的標志建築,建於1218年。二層的大廳有81x27米、高27米之巨。現底層已是蔬菜水果市場,大廳作展覽之用。瓦萊雕塑廣場
瓦萊雕塑廣場是另一個好去處。環形廣場上由一系列人像雕塑,都是帕多瓦歷史上的名人,或是大學者、或是大將軍,廣場邊文藝復興時期的帕拉托別墅及聖安東尼奧教堂都是這個城市重要的場所。斯克羅韋尼禮拜堂
斯克羅韋尼禮拜堂坐落在古羅馬競技場舊址(現在的市立公園),本是一個普通的小禮拜堂,建於1305年,但堂內的30多幅連環壁畫卻出自文藝復興初期的傑出畫家喬托之手,十分精彩。其中《逃亡埃及》最具代表性。畫面層次分明,前後呼應,並有透視感。後人認為喬托是「第一個奠定了現代繪畫傳統的天才」。聖安東尼奧教堂
聖安東尼奧教堂是帕多瓦的第一名勝,也是教徒們朝聖的地方。它建於1232到1300年之間,以紀念帕多瓦的庇護者聖安東尼奧。教堂正面的廣場上,豎立著15世紀保衛帕多瓦的將軍加塔梅拉塔的青銅雕像,系多那太羅的代表作。手持長戟,緩轡而行,目光炯炯注視前方的武士,威武英俊:強健雄偉,昂首待發的坐騎,栩栩傳神。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座巨型銅雕(高約3,4米),體現了理想英雄的形象,多那太羅也由此被譽為「神奇的雕刻製作家」。 佩德羅奇咖啡館
佩德羅奇咖啡館建於1831年,為新古典主義風格,清新明麗。走進大門,「白廳」、「綠廳」、「紅廳」三個大廳依次出現,它們的牆壁、窗欞、桌椅和所有用具,分別取一色的乳白、翠綠、殷紅,風姿各異,給人以恬雅素靜、柔和諧趣的美感。更重要的是,佩德羅奇咖啡館的名字同義大利民族復興的壯舉緊密相連。市立博物館
這是滿是錢幣、繪畫、雕刻品及古代文物展覽品、壯觀的現代博物館。
特色美食:起泡酒
在義大利東北部的帕多瓦省的愛烏甘內丘陵的玫瑰香葡萄釀造的起泡酒,酒精度僅有6.5度,令人愉悅的甜,特別適合年輕人和女士飲用。這里的紅酒也具有果香濃、單寧順、口感細膩、優雅的特點。阿巴諾(Abano) 的溫泉療養區
到帕多瓦除了參觀市內的有名的景點之外,還可以到附近的小鎮去游覽。阿巴諾(Abano) 的溫泉療養區歐洲聞名。遠在羅馬帝國時期就已經很有名。現在該城鎮已經成為真正的休養區。賓館飯店不計其數。每天晚上遊客接踵而至,一到周末更是人山人海。旅遊局(營業時間:周一至周六9:15am~6:30pm,周日9am~12:30pm)位於車站附近,另一個分部位於市中心(Galleria Pedrocchi;營業時間:周一至周六9am~12:30pm和3~7pm)。可以購買一張padovacard卡(1名成人和1名兒童13歐元,48小時有效),在許多景點和所有的公共汽車上都能享受打折優惠。
交通帕多瓦開通了前往米蘭、威尼斯、佛羅倫薩和其他各主要城市的直達火車,以及開往威尼斯、米蘭和周邊各小鎮的長途公共汽車。汽車總站(Piazzale Boschetti)距Via Trieste不遠並緊鄰火車站。此外,在Basilica del Santo教堂附近的Prato della Valle廣場內還設有一個停車場。從火車站僅僅步行15分鍾就可到達市中心,你還可以選擇乘坐3路或8路公共汽車經過Crso del Popolo大街(現已更名為Corso Garibaldi)到達那裡,帕多瓦是一個袖珍小市,完全可以步行前往各處。從帕多瓦去威尼斯的火車很多,每半個小時就有一班車。乘公共汽車也可以到威尼斯,在Boschetti 廣場,有桔黃色的長途客車和藍色的客車。開車走高速公路只需要30分鍾即可到達。從帕多瓦到維琴察只需二十分鍾車程,離亞得里亞海灘不到半小時,而到威尼斯乘火車也只要三十分鍾。教育帕多瓦是座大學城,20多萬居民,有學生70000人。帕多瓦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Padova,University of Paa)
帕多瓦大學和波倫尼亞大學、巴黎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西方著名大學一樣,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大學建立於1222年在歐洲僅次於博洛尼亞大學和巴黎大學,是第三座最古老的大學,也是義大利最大的大學之一。從十五世紀起的連續三個世紀,它成為義大利文化的中心。哥白尼,貴恰爾迪尼,塔索等在此學習過。伽加利略在此教過18年書。該大學誕生了世界上第一位女大學生科爾納羅。在十八世紀末,卡薩諾瓦,戈爾多尼和伏斯科羅均在此學習過。其科學研究在世界上尤為著名。帕多挖大學在許多城市設有分校,如維琴察,布來薩諾內,羅維戈,特雷維佐,費爾特雷,卡斯特爾佛朗科,科內利安諾,喬加,阿西亞戈等。悠久的歷史使該校在帕多瓦甚至整個義大利都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斯得拉特藝術設計學院(Accademia d\'Arte e Design Scuolat di Padova)
斯得拉特藝術設計學院是由著名的藝術家Mr. ROVINI創建的。最初目的是寓意於手工設計和手工技術發展中的創意精神。帕多瓦.斯得拉特藝術設計學院成立於1976年,是一所威尼托州公立的授予三年制課程學士學位的高等藝術設計學院(學士學位由卡利亞里大學頒發)。早期校區坐落於義大利東北部歷史名城帕多瓦市。
友好城市
- 法國南錫(1964年)
- 德國弗萊堡(1967年)
- 美國波士頓(1983年)
- 中國河南(1988年)
- 羅馬尼亞雅西(1995年)
- 莫三比克貝拉(1995年)
- 葡萄牙科英布拉(1998年)
- 義大利卡利亞里(2002年)
- 克羅埃西亞扎達爾(Zadar)(2003年)

6. 義大利寺院園林與古羅馬中庭園林有何不同

義大利園林一般附屬於郊外別墅,與別墅一起由建築師設計,布局統一,但別墅不起統率作用。它繼承了古羅馬花園的特點,採用規則式布局而不突出軸線。園林分兩部分:緊挨著主要建築物的部分是花園,花園之外是林園。
義大利境內多丘陵,花園別墅造在斜坡上,花園順地形分成幾層台地,在台地上按中軸線對稱布置幾何形的水池和用黃楊或柏樹組成花紋圖案的剪樹植壇,很少用花。重視水的處理。借地形修渠道將山泉水引下,層層下跌,叮咚作響。或用管道引水到平台上,因水壓形成噴泉。跌水和噴泉是花園里很活躍的景觀。外圍的林園是天然景色,樹木茂密。別墅的主建築物通常在較高或最高層的台地上,可以俯瞰全園景色和觀賞四周的自然風光。義大利園林常被稱為「台地園」。

古羅馬園林特徵
1、以實用為主的果園,菜園以及芳香植物園逐漸加強了觀賞性,裝飾性以及娛樂性。
2、奠定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台地園的基礎。
3、受希臘園林的影響,園林為規則式。
4、重視園林植物的造型,有專門園丁。
5、除花台,花壇之外,出現了薔薇專類園,迷園。
6、花卉裝飾盛行:幾何形花壇種植花卉→採摘花朵,製成花環與花冠。
7、園林植物:園林樹木有懸鈴木,白楊,山毛櫸,梧桐,槭,絲杉,柏,桃金娘,夾竹桃,
瑞香,月桂等。8、園林數量眾多,羅馬城及其郊區共有大小園林180處之多。
9、古羅馬園林對後世的歐洲園林影響極大。

7. 歐洲最古老的植物園在哪個國家的哪個城市

植物園( Botanic garden )的本意是「植物學園地」,最早起源於歐洲,主要是收集、栽培當地的葯用植物。義大利的帕多瓦葯用植物園建於 1545 年,是至今尚存的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植物園。我國傳說中建於 2800 年前的「神農本草園」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園雛形;而司馬光( 1019 -- 1086 )描述的《獨樂園記》中的「采葯圃」記載了「詔東治地為百有二十畦,雜蒔草葯,辨其名而揭之」雖然符合國際植物園協會( IABG )早期定義「一個向公眾開放的,其內的植物掛有標牌的園地」的植物園,但它早已不復存在了。 冰島的阿庫雷里(Akureyri ) 阿庫雷里是冰島第二大城市,也是冰島北部最大的港口。它位於冰島最北部的埃亞峽灣的盡頭,地處北極圈邊緣。阿庫雷里背依雪山,面臨碧湖,風景秀麗。被人們稱作冰島北部的「雅典」。阿庫雷里的夜半太陽可謂當地的一大奇景,每年的六七月份,這里幾乎終日可見太陽。不過最吸引人的還是附近的米瓦登湖區,那裡每年有絡繹不絕的遊客,是冰島重要的旅遊區之一。(阿庫雷里有地球上最北的植物園,園里種植著冰島各地及其他國家移植來的2000多種花草樹森,其中還有中國的菊花。因此,阿庫雷里又有「北極圈邊的花園城市」的美譽)。

滿意請採納,謝謝!

8. 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有哪些造園要素

(1)文藝復興前期的庄園,多建在佛羅倫薩郊外風景秀麗的丘陵坡地上,選址時比較版注重周圍環境.園地順山勢權辟成多個台層,各台層相對獨立,還設有貫穿各台層的中軸線.建築位於最高層以借景園外,噴泉、水池常作為局部中心,並與雕塑結合,注重雕塑本身的藝術性.水池形式則比較簡潔,理水技巧也不甚復雜.綠叢植壇是常見的裝飾,但圖案花紋也很簡單,多設在下層台地上.
(2)這一時期,對植物學的研究有很大發展,創辦的帕多瓦植物園和比薩植物園.在其影響下,如雨後春筍般興建起來的植物園,豐富了園林植物的種類,對園林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植物園本身也逐漸加強了裝飾效果和遊憩功能,以後發展成為一種更具綜合效益的園林類型.
(3)園林藝術的演進,就在於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始終能夠創造出與自然相協調的生活環境,這也是各民族所嚮往的共同的園林形象.
(4)氣候條件、生活習俗、哲學思想,是影響園林藝術形式的因素.傳統的西方園林藝術,以義大利台地園、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和英國風景式園林為代表,規則式園林反應著西方傳統的古典主義美學思想.風景式園林則反應著經驗主義哲學思想.

9. 義大利哪個地方有趣好玩呢

義大利的名勝古跡有聖馬可廣場、羅馬斗獸場、萬神殿、花之聖母大教堂、比薩斜塔等。
1、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官方標准譯名聖馬爾谷廣場,又稱威尼斯中心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
聖馬可廣場是由公爵府、聖馬可大教堂、聖馬可鍾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接兩大樓的拿破崙翼大樓、聖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鍾樓和聖馬可圖書館等建築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長約170米,東邊寬約80米,西側寬約55米。廣場四周的建築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代都有。
聖馬可廣場初建於9世紀,當時只是聖馬可大教堂前的一座小廣場。馬可是聖經中《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將他奉為守護神。相傳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大將耶穌聖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並在同一年為聖馬可興建教堂,教堂內有聖馬可的陵墓,大教堂以聖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廣場也因此得名「聖馬可廣場」。
2、羅馬斗獸場
羅馬斗獸場(義大利語:Colosseo、英語:Colosseum),原名弗拉維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譯為羅馬角斗場、科洛西姆競技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斗獸或奴隸角斗的地方。
建於72-80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
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它的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長軸長約為188米,短軸長約為156米,圓周長約527米,圍牆高約57米,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
3、萬神殿
萬神殿,又譯萬神廟、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
公元80年的火災,使萬神殿的大部分被毀,僅餘一長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崗岩石柱16根,這一部分被作為後來重建的萬神殿的門廊,門廊頂上刻有初建時期的紀念性文字,從門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圓柱仍可看出萬神殿最初的建築規模。
4、花之聖母大教堂

10. 英國尼斯植物園有什麼

尼斯植物園最早的時候不叫「尼斯」,並且也並不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座環境幽雅、功能齊全的植物家園。19世紀末,英國一位棉花經紀人布爾萊在當地一片覆蓋著荊豆的砂岩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園,此後他不斷地從世界各地引進各種植物物種,尤其是喜馬拉雅山和中國山區的植物,並且為此而組織了多次前往中國高山地區的探險。為搜尋能在英國氣候下生長的高山植物和抗寒植物,他成為率先穿行遠東溫帶地區的植物收集者,為英國引進數百種新的植物,使他的家園成為英國最主要的植物園之一。我們在這里要感謝這位先驅,如果沒有他,也許相當多的植物物種,特別是我國高山山區的一些物種,就要遠離我們的視野,在歷史長河中灰飛煙滅了。正是布爾萊的不懈努力,為日後的尼斯植物園奠定了基礎。

在布爾萊的無私奉獻下,這個植物保護地在1956年對大眾開放,並正式命名為「尼斯園」,並於1992年更名為「利物浦大學環境與園藝研究院尼斯植物園」。如果說這個植物園與義大利古老的植物園相比有什麼不同的話,那麼就是它的功能區更加完備,貯存了更多更復雜的植物物種。這個植物園佔地25公頃它包含了多個功能區,讓人既包攬了綠色風采,又得到了更好親近自然、更快認知植物世界的機會。那裡的功能區主要包含:

首先是標本植物草坪,這里可謂是尼斯植物園的老底之一,因為這里在布爾萊年代,就開始向公眾開放,這里有他們從各次探險中帶來的高貴灌木種類,比如湯普森木蘭、美麗馬醉木甚至還有日本四照花,堪稱植物標本之家。

其次是草本植物區。這個功能區經常會引進全新的、更富活力的長花期植物。常年展示著紫菀屬植物如晚花紫菀、小白花紫菀和平滑紫菀的一些品種,當然這些植物必須更抗旱,更能適應尼斯的土壤和氣候條件。

此外還有溫室功能區,溫室對於一個植物園來說也許並不足為奇,但是尼斯的溫室可非同一般。這里的展區分為溫帶植物、熱帶植物和乾燥區植物三個部分,提供了大量實例來顯示出植物如何演化以適應不同的環境。溫帶和熱帶室中的植物大多為盆栽,定期更換,像鞘蕊花屬、苘麻屬、木槿屬、金合歡屬等溫帶特有植物,還有各種蘭花、雞蛋花屬、秋海棠屬等熱帶植物等都在這里茁壯成長,為此這個溫室功能區成為了教育界的大明星,吸引了大量的師生來此親近和認識自然。在1964年建立的薔薇屬植物園區內,有19世紀歐洲月季變種與中國變種雜交而成的娜賽特月季和波旁月季,有現代雜交品種香水月季和多花月季。綠葉青枝間托出朵朵鮮花,馨香沁人,這里是公眾最喜愛的地方,漫遊在突厥月季的花香中,你彷彿已經置身於梵蒂岡教皇的花園中。

我們今天介紹的,只是尼斯植物園的冰山一角,那裡還有水園、杜鵑收集區、歐石南屬植物園、台地園、岩石園和冬青收集區等多處功能區域,簡直就是一個縮小了的地球植物家園。當然,尼斯植物園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它靜態的為植物們提供了家園,更值得贊賞的是,它的名聲下,招致了相當多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各種活動和組織,比如成立於1962年的「尼斯植物園之友」,除了進行各種募捐活動外,也為吸引大眾參與到植物保護活動中來提供了平台。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