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比中央公園大嗎
㈠ 中央公園和園博園誰大
這個不清楚,抄還是自己多多襲了解用心辨別的好~
在這個大量信息充斥的時代,和你接觸過同樣東西的人可能很少,能回答這樣問題的人不多。所以這個對你有重要意義的話,還得自己用心去追尋!
網頁搜索是很強大的,只要輸入關鍵詞~一般都能查到你想要的信息~
㈡ 圓明園的真相
圓明園雖在1860年遭受了英法聯軍的毀滅性破壞,但整個園區還留有不少建築遺跡。至少在1870年時,西洋樓有的建築還算完整,同治在位時對園內中式建築還有一次半途而廢的大規模重修。直到1895年康有為游圓明園時,還看到「雖蔓草斷礫,荒涼滿目,而壽山福海,尚有無數亭殿……竟日僅能游其一角。有白石樓一座三層,玲瓏門戶,刻畫花卉,並是歐式」。那麼,是誰將它徹底毀滅了呢?
火劫:聯軍、土匪與篩土賊
當英法聯軍對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洗劫時,就有無數的土匪參與了打劫。英法聯軍選擇最貴重的東西搶劫,土匪掠奪剩餘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於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園太監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錢物品很快被搜羅干凈了,有人又把希望寄託在散落、埋沒於塵土中的細碎寶物上,他們操起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飛沙揚塵,守園的太監官兵將他們稱為「篩土賊」,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所幸的是這時還未傷及建築。
木劫:圓明園變成木炭廠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這一次,清政府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滿足於搶劫洋人劫餘的財富,他們把園內火劫之餘零星分散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不出數月,火劫後的殘余建築,連同滿園古樹雜木,便盪然無存,這被後人稱為圓明園火劫之後的「木劫」。此時的圓明園惟剩山石湖泉了。
石劫:賣石頭也能發財
民國初期走馬燈一樣更迭的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場。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無奈的記錄:「軍人押車每日10餘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牆及西洋樓石料。從此,圓明園廢墟凡能做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牆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搜羅干凈,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
後人稱此為圓明園火劫之後的「石劫」。石劫中遭受損失最大的是西洋樓景區的歐式建築。坐落在圓明園西北角上的安佑宮,是清代皇家在園中的祖廟,氣魄宏大,尤其是殿前的兩對華表,雕琢舒朗精美。歷經數劫之後,安佑宮和周圍牌坊林木盡失,惟余兩對華表。
1925年初,燕京大學翟牧師私拆華表,其理由是:「我看圓明園內石柱系屬古物,恐有人拆毀,故運至本校保存。如中國用時,即可退還。」現在這對華表依然聳立在北京大學西門內教學樓前。而另一對華表,則成了民國時城內新建的仿古式圖書館門前的裝飾。在這前後,修建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甚至籌建香山慈幼園,都以「正當」的理由,在園內拆走珍貴文物。華表尚且可以公開拆運,至今猶存的遠瀛觀的殘石斷柱絕不是人們手下留情、想給後人留下一點可供政治教育的最後「教材」,可能是因為它們的式樣太怪異,實在難以派上用場。
土劫:在皇家園林開田種稻
圓明園還要經過最後更為徹底的「土劫」。宣統末年,當地旗人已經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日的皇家園林麥壠相望。1940年後日寇佔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於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清初盛世歷經150餘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遂面目全非。
「法國所有的王室城堡都頂不上一個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法軍和英軍向圓明園挺進。晚上7點左右,法國人到達夏宮圓明園。歷史學家皮埃爾・德・拉戈斯這樣描寫那個時刻:「大家以為大敵當前,殊不知只是一場《一千零一夜》之夢。據說,面前這個聞名的宮殿,在此之前沒有一個普通歐洲人見過。還有不確切的傳聞說,那裡面盡是奇珍異寶。」卡斯塔諾大夫寫道:「對這座宏偉建築,大家沒有任何概念,心境都是怪怪的。」
10月6日晚,圓明園這座大清國皇帝的宮邸,幾乎未遇抵抗就被法軍佔領了。驚嘆不已的孟托邦將軍10月8日給朗東元帥的信中說:「在我們歐洲,沒有任何東西能與這樣的豪華相比擬,我無法用幾句話向您描繪這如此壯觀的景象,尤其是那麼多的珍稀瑰寶使我眼花繚亂。」
巴呂作了如下精彩的概括:「當看到這座宮殿的時候,不論受過何種教育,也不論哪個年齡,還是什麼樣的思想觀念,大家所產生的印象都是一樣的:壓根兒想不出有什麼東西可與之相比;絕對地震撼人心,為確切表達而說出的話是,法國所有的王室城堡都頂不上一個圓明園。」
「兩百輛汽車也弄不走宮殿里的好東西」
怎麼處理夏宮里的所有財寶?孟托邦將軍寫給葛羅男爵的公文中對情況做了扼要介紹:「我於昨天晚上到達中國皇帝的夏宮,它已經被放棄,但無數財寶都留在裡面。我已派人通知格蘭特將軍,請他和額爾金勛爵一起來到這里。我們平分了那些財物。但我們只能拿走其中極少一部分。即便有兩百輛汽車也弄不走那座宮殿里的所有好東西。」
他還寫到對一座衣料庫的搶劫:「那裡面存放的絲綢多得令人難以置信。到了聯軍手裡,這些華麗的絲綢的用場變得很拙劣蹩腳,比如:用來當繩子在營地拴馬,做包袱布用來包紮在宮里弄到的東西,剩下的就都丟給跟在部隊後邊的中國人。」
孟托邦對搶掠儲藏中國檔案的文書閣尤感遺憾:「檔案是由許許多多50厘米見方的畫組成,每張畫下方都有說明。整個中國歷史應該都在這套畫上,畫的顏色仍然那麼鮮亮,就好像剛剛畫成似的。」
「法國人堂而皇之地搶,而且都單個行動」
當時20歲的莫里斯・埃里松在26年後寫下《一個赴華翻譯的日記》,書中用兩章講述對圓明園的大掠奪。他對法國人和英國人的搶掠方式加以對比:法國人毫無章法,甚至是一種無政府狀態;而英國人則是有組織有安排,有條不紊。「法國人堂而皇之地搶,而且都是單個行動。英國人比較有條理,他們很快就明白應該怎麼搶,而且幹得很專業。他們都是整班行動,有些人還拿著口袋,都有士官指揮。有個難以置信,但又是千真萬確的細節,就是那些士官都帶著試金石。」
「炮兵們個個身裹皇後的絲袍」
埃里松這樣描寫對圓明園宮殿的搶劫行動:「面對那奇特的景象,我真是大開眼界,忘都忘不了。人頭攢動,膚色不一,類型各異,那是世界人種的大雜燴;他們一窩蜂地向大堆大堆的金銀財寶撲去,用世界上各種語言喊叫著。」「一些人埋頭在皇後那一個個上了紅漆的首飾匣里翻找;另一些人幾乎淹沒在絲綢和錦緞堆里;有些人胸前掛滿大珍珠串,把些紅寶石、藍寶石、珍珠、水晶石往衣袋、內衣、軍帽里滿揣滿掖。還有些人抱著座鍾、掛鍾往外走;工程兵帶著斧頭,他們揮斧把傢具劈開,把鑲嵌在傢具上的寶石取出來。還有一個人,看見一個漂亮的路易十五時代的座鍾,因為表盤上的時間數字是水晶石的,他以為那是鑽石,就把那表盤取了下來拿走。時不時有人呼叫:『救火!』人們慌忙趕過去,東西掉得滿地都是,火舌舔噬著宮殿的豪華內壁,大家用絲綢、綢緞床墊和皮貨壓滅火焰,那真是一場印度大麻吸食者的幻夢。」「夜幕降臨,我回營房時遇見一些士兵,個個都滿載著戰利品,從銀質鍋到天體望遠鏡、六分儀,五花八門,其實他們肯定帶不走這些東西。英軍軍營里人也很多,但一切都極為有序。而在我們這兒,整個就是個化裝舞會。炮兵們回來時,個個身上都裹著皇後的絲袍,胸前掛滿了清朝大官的朝珠。」
夢魘的一夜
10月8日,搶掠又開始了,而且變本加厲,大概持續了48小時。下午,大洗劫還在繼續,阿爾芒・呂西仍在裡面「踅摸」東西。他向他父親這樣描述當時文物遭破壞的場面:「我找到皇家的傢具庫房,我們的士兵正在那裡搶東西,那場面很特別,令人遺憾又感到滑稽可笑。東西幾乎完全被砸碎。有幾個很漂亮的景泰藍,我給護下來。但是如何處置呢?我還看見一些非常精緻的瓷器被摔得粉碎;還有些很古老的漆器、碎紋瓷、象牙製品、玉器,被砸得碎片滿地;有些人拿彩釉花瓶當球耍。看了真叫人難受,為那些東西感到惋惜!」
「劫掠現場留下一片廢墟和大火」
阿爾芒・呂西說,經過兩天的搶劫,「法國人的軍營看上去像個巨大的舊貨鋪,法軍宿營地出現人們所能想像的最奇特最熱鬧的景象。帳里帳外堆滿各式各樣的珍稀物品,這是一日之間發的橫財,盯著它,寄託著多少夢想……人們看見那些士兵一副天真無邪的樣子,缺乏遠見,生性破壞,考慮不到行軍勞苦,把絲絨綢緞往背包里猛塞,就好像只要走那麼一程路就能把這些東西送給家鄉人似的。後來,氣惱時,就把那些帶不走的東西砸碎、撕爛或者弄臟。各處都是些豪華傢具、絲綢以及皇帝嬪妃們的那些以金絲線綉的裙袍,再就是眼巴巴看著這些東西帶不走而掛在臉上的一副可憐相。至於銀子,多得幾乎不屑一顧,因為那東西分量太重。拿價值四百八十法郎的一塊金條去換幾瓶燒酒或者苦艾酒,這樣做的士兵不止一個兩個。」
讓我們聽聽貝齊亞上尉的感嘆:「10月9日,我們終於撤離了劫掠現場,身後留下一片廢墟和大火,這悲慘的戰爭一幕無論如何是遮掩不了的,它使軍隊失去了尊嚴,使一些人失去了榮譽!」
㈢ 中央公園有多大
重慶的中央公園,1.52平方公里,約2300畝。是世界第三,亞洲第一大的城市公園。
㈣ 贛州中央公園有多大面積
佔地面積1002畝。
㈤ 紐約中央公園有多大 長多少 寬多少
南北距約4023米,東西距有805米,公園佔地約3.4115平方千米,長跨51個街區,寬跨3個街區。
面積843英畝(3.41平方公里),長4公里,寬800公尺,是常居於狹小單元的當地居民的一方綠洲,
㈥ 為什麼圓明園被燒而紫禁城卻被保留了下來
原因:
因為在英法聯軍燒圓明園38年後,中國出現了義和團運動,體現了中國人對西方的敵視,義和團雖然被鎮壓了,但還是給西方國家一定的震懾能力,八國聯軍鎮壓了義和團後,又再一次燒了圓明園,如果燒故宮的話,會激起中國人的全民反抗和當時中國四億人的報復。
西方國家不可能會直接管理中國,只是扶持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繼續統治中國。
總體說來,我們再展望未來的時候,不要忘卻我們的歷史。
(6)圓明園比中央公園大嗎擴展閱讀
英國人焚毀圓明園最直接的原因是要迫使清政府盡快地接受他們提出的條件,簽訂和約,以便他們能夠按原定的計劃從北京撤出。英法聯軍從香港出發的時候,還是春天,他們的軍官和士兵,身著春裝,但是北京到了11月天氣就冷了,天氣寒冷對英法軍隊是很不利的。
所以英法聯軍在出發的時候就定下了撤軍的日期,在11月1號以前,要撤離北京。但是他們提出的條件非常苛刻,奕不敢接受,所以不敢跟英法接觸,一直到了10月15號還沒有動靜。
額爾金認為焚毀圓明園可以對清統治者產生震懾作用。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受此打擊,奕完全接受了英法提出的一切條件。在10月24日,25日,分別和英國公使額爾金,法國公使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的批准書,並且訂立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英軍劫掠並焚毀圓明園,不但給中國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物質與精神損失,而且開了野蠻報復的先例。1900年義和團運動後,西方列強中有人提出,徹底焚毀清帝祖先的陵寢,這不能說與英軍焚毀圓明園一事無關。
德國等列強強迫清廷為克林德被殺而建立「銘志之碑」,碑上以拉丁文、德文、漢文書寫「大清國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一事,恐亦不能說與額爾金要清廷在天津建碑銘志清政府「兇殺」英法「僑民」的要求無關。
對於咸豐皇帝來說,圓明園被焚毀是他個人的屈辱,他生於斯、長於斯,一直把它看成是和紫禁城一樣的聖地。當他聽到圓明園被焚毀的噩耗之後,當場口吐鮮血,舊病復發,不到一年就死於熱河。
圓明園的劫難遠沒結束,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以後的一百餘年,圓明園的劫難不斷,有兵焚,有偷竊;有外人劫掠,也有國人破壞;圓明園經歷了一次次的洗劫,直至滿目瘡痍。
㈦ 重慶中央公園 多大面積
重慶中央公園面積:
1.53平方公里;
重慶中央公園,位於重慶兩江新區同茂大道和節慶大道。
㈧ 圓明園的毀滅資料,要少得
世聞名的圓明園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一把大火燒了3天3夜,但是,圓明園是不是在這場令世人震驚的大火中毀滅的呢?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根據法國H—Gordier的記載:「是日,孟多邦聯軍,遵英軍格蘭特將軍之約,進兵圓明園。繞英軍之後而進,成一弧形。七日抵園,軍曹長比納先入,與守軍交接,聲聞於外,孟多邦將軍乃入據園中第一院。英將格蘭特失道,屯於城北。第二天,孟多邦將軍才派人告知。英使額爾金爵士和英帥格蘭特,在10月7日上午11時到圓明園。」根據相關的記載,在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之後的第2天,就發生了士兵和軍官們競相搶奪圓明園的物品。他們彼此交換贓物,並將搶劫來的寶物任意拍賣。聯軍在洗劫了圓明園之後還不滿足。英使額爾金再次發表聲明:「只有焚滅圓明園一法,最為可行……」。英陸軍司令格蘭特完全支持額爾金這毀滅人類文明的聲明,並致函法軍司令孟多邦讓他合作說:「若對中國所為不顧**的殘酷行為,不予以永遠的印象,英國國民必為之不滿……圓明園宮殿為重要之地,人所共知。毀之所以予中國政府以打擊,造成殘局者為此輩,而非其國民。故此舉可謂最嚴創中國政府,即就人道而言,亦不能厚非也。」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只不過是他們辯解的借口罷了。實際上,英國將軍是在他們政府和輿論的支持下,決心焚燒圓明園的。於是在10月18日,圓明園開始葬送在火海之中。雖然英法聯軍本想把圓明園夷為平地,但是終因三園的面積太大,並未達到他們本來的目的。有不少的建築,特別是在北部,倖免於難的就更多。由於在焚燒之後,清政府並沒有做過詳細的調查和統計,所以一直不知道毀壞的程度,但是在焚燒之後,圓明園仍然是皇宮中的禁園,有門監把守,還沒有完全廢棄,「著名的風景『雙鶴齋』與『蓬島瓊台』都完好存留著。泉水疊石,丘陵山壑也都依然如故。」於是,從1874年開始陸續修復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他們將殿座亭榭及宮門和銅獅等一起拆下來出賣」,經過這番洗劫,在同治和光緒兩朝,屢經修復的少數建築,也盪然無存了。1904年開始裁減了圓明園的部分官員;宣統末年,園內麥壟相望,如同田野。辛亥革命之後,北京的軍閥將圓明園內西洋樓一帶搬不動的笨重物品及其他地方的石料,私自搬走。徐世昌、王懷慶和張作霖都掠奪過圓明園中的物品。後來,修建中央公園內、燕京大學、北京大學圖書館新津街新館等都不同程度的在圓明園中取材。總之,辛亥革命之後到1949年前夕,軍閥和地痞流氓對圓明園的盜掠的規模是很大的。可幸運的是,這個昔日的「萬園之園」,雖然歷經劫難,由於它基礎雄厚,被毀的時間距離我們現在又很近,始終未被徹底湮滅。其園中的格局依稀可辯,山行水系基本完整,數十處假山疊石還在。但是,由於1904年,清政府撤消圓明園的管理大臣之後,圓明園就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因此在1949年解放後仍然有人繼續偷盜建築材料。雖然從1951年起,黨和國家對圓明園的保護採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在十年文革期間,有人借口反封建、反資本主義,大搞打、砸、搶,使圓明園遺址再次被破壞。據不完全統計,在1967年——1971年間,就有216處土山和106處古建基址被挖掘、破壞,2萬株樹木被砍伐,甚至還出現過「一次運走582車石料的嚴重事件」。綜上所述,嚴格的說圓明園不是1860年3天的大火就徹底毀滅的,它的毀滅和中國近現代的歷史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㈨ 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
圓明園於咸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聯軍的野蠻洗劫的焚毀,成為我國近代史上的一頁屈辱史。
由於閉關鎖國,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隨後國內又爆發了反抗清王朝統治的「太平天國」運動。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們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而又屢屢節外生枝,目的在於陳兵京師,逼清廷就範。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委曲乞和,遲遲不定戰守之策。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清軍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名為「北巡」,實則置祖宗社稷於不顧自逃性命。從而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涌進圓明園,縱倩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綉花長飽,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蘭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傢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火燒圓明園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員遭到虐待,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國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中外罕見的藝術寶藏,被一齊付之一炬。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據有關材料記載,10月18日,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
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像者」。放火的主使者把這種行徑看作了不起的業績,而全世界的正直人們卻為這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彷彿戰爭得了勝利便可以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這段話代表著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就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這樣,帝國主義 列強霸佔了中國的九龍半島 和北部的大片領土,勒索去1600萬兩白銀的巨額軍費賠款。
㈩ 瀧景中央公園和季華園公園哪個大
風景還是可以的。瀧景樓盤項目很大,南邊就是東平河,出門就是河上景觀,空氣好。如果周末想去不太遠的地方遊玩、散心,隔著幾公里,就有佛山中央公園、南風古灶等等,生活環境相當不錯,宜居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