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白邑鄉植物園
A. 盤龍區託管阿子營鄉和滇源鎮是什麼意思託管多長時間還歸還嵩明嗎
昆明市盤龍區滇源鎮失地農民生產生活情況2012-03-29 20:06
我們是原嵩明縣白邑鄉(現行政區域變更為滇源鎮)村民(現為盤龍區代管轄)。滇源鎮地處松華壩上游,是昆明市主要生活、生產用水的水源地,這是眾所周知的事。為保護水源地的水質不受污染,確保昆明市市民的飲用水安全,滇源鎮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2009年3月根據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2009]7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集中式欽用水源保護的實施意見》要求將冷水河、牧羊河沿岸1500米以內的土地由市政府統一收租實施農改林工程,按當年給的年畝每年600元田租,我們老百姓就不答應,主要就是政府開出的租金過低;但是當時的鎮、村、組三級幹部都拍著胸脯向我們群眾承諾,市委、市政府已經出台了[2009]7號文件,從2011年開始就享受城市居民的「三保待遇了,也正是在這種政策導向的誘惑下,通過鎮、村、組三級幹部反復做工作,我們才同意將土地讓出來由市政府統一收租;然而,3年過去了,今年是第四年了,這」三保「的承諾到哪裡去了?群眾非常望,作為市一級黨委、政府下發的文件,難道還會真的是戲弄我們山區的老百姓嗎?
從2009年將壩區全部水田收歸國家統一種草種樹、恢復濕地涵養水源,山地全部退耕還林、禁養牛、馬、羊和其他家禽以來,全鎮40000人民的生活處於困難重重,極端窘迫之境地。國家每年每畝水田以2006年補給人民幣600元,以後每年遞增30元。
滇源鎮在歷史上有著魚米之鄉的美譽,特別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提高,大家從心裡真心實意感謝共產黨,感謝鄧小平和黨的第三、第四代領導人。
滇源鎮壩區人民人均有水田約0.8畝,坡地0.3畝,山地0.6畝。水田年畝產水稻600餘公斤,小春作物400餘公斤;坡地年畝產包穀/小麥(一年二季輪作)500餘公斤;山地年畝產600餘公斤;全年人均糧食為1980公斤。水稻每100公斤出米率73公斤,每年人均大米438公斤,包穀、小麥及其他雜糧1000公斤,大米人均每年食用200餘公斤,留下200餘公斤儲備糧,每年可出售大米200餘公斤,按每公斤市場價5元計,可收入人民幣1000餘元;雜糧和稻糠可飼養生豬四頭,可收入8000元左右.加上其他家副產品、家禽類收入1000餘元,農閑時青壯男勞力出外打工每年可收入5000餘元,全年一個四口之家年收入15000餘元,滇源鎮人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
從2006開始,山地絕大部分退耕還林,2009年坡地退耕種草種樹、水田禁耕禁種,禁養大牲畜以來,人均經濟來源除了國家每年每畝補助700餘元,青壯勞力每家一人外出打工收入10000多元,全年一個四口之家年收入為12800餘元。現市場大米每斤6元,每年需要購買大米花費4800元;年每人食用豬肉等其他肉食品以最低限額16公斤、食用油5公斤計,按照現市場價豬肉均價30元,油類每公斤35元計算,需要支出肉食品費用1920元;油類700元;年均每個家庭支出生活費用7420元,現生活開支情況為12800-7420=5380元,以2009年前的15000元相比較,處於負增長9630元。
目前的基本情況是:年滿60周歲的公民每月有55元生活補貼,青壯勞動力外出打工可年收入10000餘元,此類家庭尚能基本解決溫飽問題。而年齡在45歲~58歲之間的家庭,要贍養兩個老人,供養二個孩子上學,而大中專學生除學雜費外還每月要800元~1000元生活費。年均開支在最低12500餘元左右,而該年齡段的人員外出打工無人要,特別是女同胞,年紀輕的尚可在本地發製品廠上班,而年滿45歲的基本不能再適應該項工作;男同志年滿50歲不管到那裡去做工都沒有單位接受,有些勉強到有的單位去從事門衛工作,月工資在600~800元之間,但這只是少部份人能找到工作,而約佔85﹪的人都沒有工作,此類家庭的年經濟來源除了每年國家的水田補助金700餘元外,基本沒有其他經濟來源。一個四口之家的全年經濟收入為3000元左右,不要說贍養老人,供養小孩上學讀書,成家生子,單就購買日常的生活用米、面、油鹽都不夠。而此類家庭約佔全鎮的41﹪以上。
我國自太平天國金田家民起義提出的《均田制》、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新民主革命的《耕者有其田》、毛澤東同志和老一輩革命家領導全國人民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推倒三座大山,進行了土地革命,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特別是黨的三中全會以後,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廣大的人民群眾歡欣鼓舞,從心裡由衷的感謝共產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人民群眾真正的感受到了作為一個農民有自己的田種,能吃飽穿暖的喜悅心情。上了年歲的老人經常教育自己的子女;現在有了自己的田地了,一定要把它管好、種好,不要把它荒蕪了;民以食為天,人守三塊土,沒有土地的人就像無根的浮萍,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全國農業人口所佔的比例有多大,而現在所能耕種的土地有多少,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拉大,導致了多少社會不穩定現象的發生,當然這些不是我們這些小民所考慮的范疇。我們要的是能解決溫飽的基本生活水準。要的是共產黨分給我們的責任土地,我們自己種,自己收,自食其力。該繳的稅我們繳,該服的兵役我們服,該每一個公民應履行的義務我們履行。我們愛我們的國家,愛我們的土地,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但對於一個失去土地,失去基本生活來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你教我們拿什麼來愛黨、愛國。
我們在此強烈要求:恢復我們原有的共產黨分給我們的責任制土地,我們自己種,自食其力,不要國家每人每年700元的經濟負擔。
幾十年來,為了松華壩水源保護,為了昆明市市民的飲用水安全,滇源鎮人民作出了多少的犧牲和貢獻,俗話說「給我一瓢飲,還爾以瓊漿」。農民兄弟的思想感情是純朴的,不帶有其它的任何色彩,借用阿爾巴尼亞電影《海岸風雷》的一句話:「共產主義我們不要,法西斯我們不要,我們只要我們的利益。」
雖然各地方政府部門制定的地方政策我們不懂,但是共產黨的大政方針我們是基本理解的。從心裡說,自改革開放以來,黨的陽光雨露是確實照在我們的身上,滋潤了我們,一系列的利民富民政策,關於三農問題不斷完善,確確實實的做到了讓利於民、讓惠民於民,人民群眾從心裡有了切身的感受。但自2009年以來,作為昆明市主要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滇源鎮人民來說,生活是一天不如一天,經濟上無發展,不準種植,不準養殖,不準辦工廠,不準開山挖沙取土,不準……等等多個不準,你叫滇源鎮人民怎樣生活??
水源區自六十年代後、交通文化、工業、科技、商業一直受到限制,造成發展滯後,逐漸反貧。在此要求解決水源區(松華壩水源區)人民的生存問題:
按照2009年3月16日《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的實施意見》、[2009]7號文件第十一條的承諾:「農民生活保障。在全市加快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程中,率先推進欽飲用水源區農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力爭到2010年,按照《昆明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將松華壩、雲龍水庫和清水海等主城飲用水源區『農改林』後農民(包括搬遷人口)納入醫療保險范圍;到2011年,按照《昆明市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辦法》的規定,將其納入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請各級黨委政府要盡快明確我們水源保護區的發展定位、發展戰略,並配套相應的發展措施和發展政策;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水源區天天只有保護的政策和措施,甚至上升為法律法規,如《松花壩保護條例》,而在發展上一直沒有明確定位,更沒有明確政策,我們水源區的人民應該有發展權,任何一級組織不得剝奪我們水源區人民的發展權。
給予水源區農村居民政策建房居住的土地審批指標和宅基地建房的審批指標。從2007年以來很多家庭分家無房住、很多危房無法住,但是上級就是不給指標,群眾申請得不到審批,全中國的農村都在發展,就是我們水源區的農民享受不到改革開放發展的成果,我們為昆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奉獻,而現在連蓋點房子居住都不行,我們感到非常寒心。
要求人民政府為水源區人民出台一個水費返還補償機制,應該體現誰受益誰買單,不能只要我們水源區人民作奉獻,而不給水源區人民應有的補償。
要求提高水源區就讀中專、高中、技校、大專、大學的補助標准,具體要求是:就讀高中、中專、技校的補助由現行的每年每生補助1500元,提高到每年每生5000元;就讀大專、大學的學生由現行的每生一次性補助3000元,提高到每生年補助10000元。
希望政府能真誠地處理好滇源鎮人民群眾的民生問題,本著以民為本,以人為本,不要再傷了人民群眾的心。
自2009年以來,諸如以上涉及水源區的民生問題,我們滇源街道的老百姓向原嵩明縣和現在託管的盤龍區,特別是昆明市人民政府反應過多次了,但是每次反應後,都是把我們反應的情況或者材料由縣(區)轉到我們現在的滇源街道辦事處答復我們,可想而知,滇源街道辦事處答復得了嗎?他們能解決這些事關幾萬人的重大民生問題嗎?事實上他們作為區和街道辦事處是解決不了的,而且文件也是由昆明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完全應該由昆明市委、市政府負責具體解決、具體落實。
最後,我們真誠希望雲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要求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認真落實昆通[2009]7號文件精神對我們水源區老百姓的承諾,不要在把我們反應的問題和要求由市轉到區,再由區轉到滇源街道辦事處來答復我們;他們根本答復不了,更解決不了,實際上他們非常為難,也非常干嘎,只能和我們從多方面做解釋工作,最終還是使群眾反應的問題不了了之。我們需要的是昆明市委、市政府實實在在的履行昆通[2009]7號文件精神對水源區老百姓的政策承諾,我們需要的是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對我們的直接答復,我們期待著水源區的老百姓能同全省、全市人民一道,真正共享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
B. 嵩明縣白邑鄉星期幾趕集
每周四的趕
C. 昆明到嵩明的白邑鄉怎麼走
到東部客運站、10?12?元錢一人,每10分鍾一趟車走高速路40分鍾就到嵩明了
到了嵩明客運站有農村公交直接有到白邑的
東部客運站,市內公交車50(火車北站、穿心鼓樓(北京路)、鳳凰村(北京路)、交三橋、白塔路口(人民東路)、延安醫院(人民東路)、東華小區、新迎路口(人民東路)、王大橋(二環東路)、 東部客運站 、菊花村、東站(環城南路)、民航路口(環城南路)、吳井橋、北京路(環城南路口)、昆明站(鐵路招待所)、 ),75(梁家河車場、梁家河車場(西園路)、丹霞路口(西園路)、東陸飯店(西園路)、西華小區、西壩路口(西園路)、船房小區、嚴家地(西園路)、滇池路口(環城南路)、雙龍橋、明通路口(雙龍商場)、吳井橋、民航路口(環城南路)、東站(環城南路)、菊花村、 東部客運站 、王大橋(二環東路)、二環東路(何家院)、石閘立交橋(二環東路)、),103(火車北站、穿心鼓樓(北京路)、鳳凰村(北京路)、交三橋、白塔路口(人民東路)、延安醫院(環城東路)、雲南郵電賓館(董家灣)、大樹營後營、金馬立交橋、 東部客運站 、關興路口(民航路)、雲旅客運站、關上(民航路)、關上南路(石油賓館)、關南路、民航機場),108(昆船工業區、昆船北大門、陸軍學院、八公里(貴昆路)、昌宏路口(貴昆路)、經牛路口(昌宏路)、 東部客運站 、金馬立交橋、大樹營後營、雲南郵電賓館(董家灣)、延安醫院(人民東路)、白塔路口(人民東路)、交三橋、護國橋(東風廣場)、),114(公交北市區車場、沙壩營(霖雨路)、昆煙二部、崗頭村、橡膠六廠(雲師大龍泉路校區)、龍泉住宅小區、財貿學院(雲南財經大學)、上馬新村、廖家廟(二環北路)、金星北門、小壩東村、麻線營、蔣家營、石閘立交橋(路北)、石閘立交橋(二環東路)、二環東路(何家院)、王大橋(二環東路)、 東部客運站 、菊花村、東站(環城南路))都可以到的
12元1個多小時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