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園大全 » 張家界中國地質公園

張家界中國地質公園

發布時間: 2021-01-07 16:22:16

㈠ 張家界門票價格2018,張家界門票全程多少錢

截止2018年,張家界天門山門票大約258元+3元保險。天門山文化底蘊深厚,有「武陵之魂」之稱,更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譽,它兼峰、石、泉、溪、雲、林於一體,集雄、奇、秀、險、幽於一身,被譽為空中原始花園

有亞州最長的天門山索道,雲霧繚繞的天門仙洞,99道彎世界公路奇觀(號稱通天大道)、李娜別墅、鬼谷棧道、鬼谷兵盤、雲夢仙頂、天門山寺、靈泉院、木石之戀等著名景點,此景區可按排大半天的遊玩時間。


(1)張家界中國地質公園擴展閱讀

張家界旅遊不建議跟團旅行!跟過團的遊客一般知道跟團游多是早出晚歸,遊玩辛苦,但是真正遊玩的地方多是限時或者限量!

張家界因為是純自然風光景區,且是大山,景點多,景區大!跟團為提高購物或者自費景點的時間,一般是選擇壓縮原有的遊玩景點或者時間!這樣就會走馬觀花的走景點,且很多經典的好風光是走不到的!

跟團游張家界會導致的結果是:遊玩辛苦,但是遊玩的景點又少!多半的時間是在購物或者去購物的路上!實在是與旅行的意義相違背!如果是人文景點,那購物和聽講解就能比較滿足旅行意義!但是自然風光就不建議跟團了!

㈡ 地質公園概況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分布於中國西南地區雲貴高原與湘西北中低山過渡地帶的武陵山脈之中,為中亞熱帶山地型季風濕潤氣候區,歸中國湖南省張家界市武源區管轄,劃入公園的面積有398km2,主要保護對象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質遺跡及其景觀系列等。1988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1年中國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張家界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市武陵源世界地質公園是張家界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它僅包括武陵源區轄全境。

1.地質公園地理位置與交通

公園分布於中國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境內,地處中國雲貴高原東部斜坡與湘西北中低山丘陵過渡地帶的武陵山脈,地理坐標是-北緯:29°13ཎ″~29°27བྷ″,東經:110°18༼″~110°41ཋ″。距張家界市28 km,距湖南省省府長沙市320 km。1998年張家界荷花機場設立為國際航空港,焦柳鐵路通過張家界市。張家界至長沙高速公路西段(張家界-常德)正在修建。

2.地質公園規模

公園面積398km2,其中特級保護區面積21.02km2,一級保護區77.63km2,二級保護區16.29km2,三級保護區139.54km2,發展控制區143.52km2。保護面積占規劃區總面積的64%,發展控制區面積占規劃區總面積的36%(圖5-1)。

3.地質公園氣候、水文及水資源

公園屬中亞熱帶山地型季風濕潤氣候,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14~15℃。一年之中,以一月最冷,日均溫度為1~5℃;七月最熱,日均溫度為23~27℃。五、六、十月潮溫,七、八、九月乾旱,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年降雨量為1200~1600 mm,其中春夏(4~6月)降雨最多,秋季(7~9月)次之,冬季(12~2月)最少。平均無霜期240~300天。

公園水系發育,屬澧水上游一級支流溇水的次一級支流索溪水系。該溪由西往東穿過公園區,於水繞四門以上稱金鞭溪,至索溪峪後則稱索水。因斷裂抬升和侵蝕作用,在砂岩峰林區形成了激流深潭和大疊水,著名飛瀑有天懸百練、鴛鴦瀑、吊水岩以及紫草潭、跳魚潭等。全區水資源總量為13.13萬m3/d,其中地下水資源量為12.75萬m3/d,占總量的97.12%,地下水資源在公園水資源中佔有重要地位。

4.地質公園地質地貌概況

公園地處雲貴高原東北邊緣的武陵山區,區內以中山、低山為主,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公園西北部昆侖峰最高海拔1282 m,最低處公園東北部的吳家峪海拔230 m。地貌類型以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為主,次有岩溶地貌、侵蝕剝蝕構造地貌、河谷堆積地貌。

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發育於泥盆系雲台觀組和黃家磴組,面積86km2,集中分布於天子山短軸向斜的西南端和東西兩翼,環繞向斜周圍群峰如林,形態萬千,峭壁直立,溝壑縱橫。個體形態有方山、台地、峰牆、峰叢、峰林、石門、天生橋及峽谷、嶂谷等,尤以峰林典型獨特。規模宏大、景觀豐富、類型多樣的砂岩峰林及其組合,構成了公園最有特色的地質遺跡景觀,成為世界是獨一無二的一流自然地學景觀區。

公園內岩溶地貌發育於公園天子山和喻家嘴向斜核部二疊、三疊系碳酸鹽岩分布區,地貌形態有漏斗、窪地、溶丘、石芽、石林、穿洞、溶洞、伏流、暗河等。溶洞以黃龍洞為典型,洞內景觀引人入勝,洞穴迷宮、捲曲狀鍾乳石、鵝管、歪斜鍾乳石,以及色彩絢麗、晶瑩剔透,形態各異、精妙絕倫的滴水石,如石鍾乳、石筍、石柱、石瀑、石幔、石簾、石花等,是世界早已發現的溶洞中「石筍最集中、神態最逼真的地方」(引自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驗收委員會高級顧問桑塞爾之語)。

㈢ 張家界遊玩方案項目背景怎麼寫

第一部分、張家界市情介紹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年5月因旅遊建市,原名大庸市,1994年更名為張家界市,轄永定、武陵源兩區和慈利、桑植兩縣,總面積9516平方公里,總人口171萬。
張家界擁有中國首批世界自然遺產、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世界「張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區「六張燙金的名片」。
中國首批世界自然遺產。1992年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進入《世界遺產名錄》,是我國首批入選的3個世界自然遺產之一。
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4年武陵源地質公園進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是全球首批28個世界地質公園之一。
世界「張家界地貌」命名地。2010年武陵源核心景區獨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被國際地貌學家協會命名為「張家界地貌」。
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2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全國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6年武陵源風景旅遊區獲評全國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2009年武陵源風景區獲評第二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張家界是湖南開放的窗口、迎賓的客廳、美麗的名片和旅遊的龍頭。
開放的窗口。張家界口岸是國家一級口岸,荷花機場是武陵山片區唯一的國際機場,湖南兩個國際機場之一。
迎賓的客廳。張家界是省外遊客來湖南的重要目的地和境外遊客來湖南的首選目的地。
美麗的名片。張家界擁有世界絕版的旅遊資源,奇峰三千、秀水八百,被喻為「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森林覆蓋率全省第一,生態環境質量良好。
旅遊的龍頭。張家界是湖南旅遊的核心吸引物,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張家界定位為湖南旅遊的龍頭進行重點支持和培育。經過建市30年的發展,張家界旅遊產業發展已具備較好的基礎,城鎮建設框架初步成型,湖南旅遊的龍頭作用得到較好發揮。
張家界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5.28%,其中土家族約佔66.43%,白族約佔6.45%、苗族約佔1.62%,民族文化濃郁獨特,全市有非物質文化遺產15類730多項,桑植民歌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張家界是革命老區和賀龍元帥的故鄉。市域曾是湘鄂西、湘鄂邊、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區域,四個區縣均為國家一級「蘇區」,先後有20多萬人參加革命,其中紅軍2萬多人,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有6萬多紅軍將士和革命群眾英勇犧牲。賀龍元帥的故鄉在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在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
張家界是武陵山區。處武陵山脈腹地,四個區縣均為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核心區域。
張家界是生態功能區。屬長江流域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9.6%,有市級以上森林公園6處,其中國家森林公園4處。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81種,建有市級以上自然保護區8個,其中國家級2個,保護區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10。張家界大鯢、張家界椪柑、湘西黃牛、杜仲、茅岩莓茶等特產聞名遐邇。
張家界同時也是知名旅遊區。旅遊資源豐富獨特,武陵源風景區217.4平方公里石英砂岩峰林世界絕版,全市有各類景區景點300多個(其中等級旅遊區18家),旅遊交通便捷,有各類賓館酒店近1000家(其中星級賓館43家),床位6.36萬張。2017年全市全年共接待遊客7335.81萬人次,同比增長19.41%;過夜遊客3469.44萬人次,同比增長21.45%;實現旅遊收入623.78億元,同比增長21.86 %。旅遊業佔GDP的比重超過50%。旅遊業是我市主導產業。

第二部分、張家界旅遊資源
一、5A級景區
1.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是張家界核心景區,是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天子山、楊家界四大景區組成,總面積398平方公里,屬砂岩峰林地貌,素以峰、谷、水、林、洞著稱。
(1)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自然風光以峰稱奇、以谷顯幽、以林見秀。其間有奇峰3000多座,如人如獸、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氣勢壯觀,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稱。主要景區有黃石寨、金鞭溪、袁家界和楊家界。
1黃石寨: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境內最著名的景區,素有「不到黃石寨、枉到張家界」之說。相傳,張良師傅黃石公曾到這里煉丹,黃石寨因此而得名。黃石寨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中部,為一巨大方山台地,堪稱武陵源最美觀景台。境內主要景點20餘處。代表景點有天書寶匣、南天一柱、定海神針、天然避畫、摘星台、五指山、金龜岩等。
2金鞭溪: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東部,因流經金鞭岩而得名。金鞭溪西匯琵琶溪、東入索溪,是一條曲折幽深的峽谷。兩岸風景秀麗,景點目不暇接,代表景點有金鞭岩、神鷹護鞭、紫草潭、千里相會等。
3鷂子寨: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東部,以險著稱,據說鷂子都難以飛過,所以取名鷂子寨。玉兔望月、老鷹嘴、指點江山、梭標峰、凌空驚魂、千山萬壑、排山倒海等。
4袁家界: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北部,東鄰金鞭溪、遠眺鷂子寨、南望黃石寨。是鑲嵌在武陵源核心景區的一顆明珠。相傳後唐時期,黃巢起義失敗後,黃巢手下有一袁姓將士躲避追捕在此隱居,並以自己姓氏命名這里為「袁家界」。代表景點有天下第一橋、迷魂台、後花園等。
(2)索溪峪景區
索溪峪景區以地貌多種和景類齊全而動人心弦,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相連,北與天子山毗鄰。主要景區有水繞四門、十里畫廊、西海、百丈峽、寶峰湖和黃龍洞。
1水繞四門:位於索溪峪景區西部,原名止馬塌,境內因有三條溪水分別從西、北、南三谷口流出,最後匯後索溪,故稱水繞四門。代表景點有張良墓、四十八將軍岩等。
2西海:位於索溪峪景區的西部,有「峰海」之稱。峰海、林海和雲海合一,即為西海之特色。主要景點有猴園、南天門、天台、無字碑、寶峰塔等。
3百丈峽:聳立於溪流旁,高約300米,長約800米。相傳,明朝初年農民起義軍領袖向大坤曾在此與官軍交戰達一百次之多,故又名「百仗峽」。代表景點有百丈峽壁、摩崖石刻等。
4十里畫廊:位於索溪峪景區西北部。主要有壽星迎賓、轉閣樓、采葯老人、三姊妹峰等。
5黃龍洞:黃龍洞屬典型喀斯特,享有「世界溶洞奇觀」、「世界溶洞全能冠軍」、「中國最美旅遊溶洞」。
6寶峰湖:為群峰環抱的人工湖,原名施家峪水庫,因境內有寶峰山而更名。代表景點有寶峰飛瀑、高峽平湖、寶峰寺等。
(3)天子山景區
位於武陵源北部,因明初土家族領袖向大坤自稱天子而得名,素有「峰林之王」的美稱,東、西、南三面石峰林立,溝壑縱橫。主要景區有石家檐、茶盤塌、老屋場、鴛鴦溪、黃龍泉、鳳棲山。
1石家檐:位於天子山景區北面,代表景點有賀龍公園、御筆峰、仙女獻花、武士馴馬、戰將台、神堂灣、上天子廟遺址等。
2茶盤塌:系天子山一台地,台地頂面平坦,周邊懸崖絕壁。代表景點有大觀台、一步難行、仙人橋、天子座等。
3老屋場:相傳為向王天子舊居遺址。代表景點有天子峰、雲中經、空中田園、神兵聚會等。
4鴛鴦溪:以瀑布眾多為奇。代表景點有天子廟遺址、鴛鴦溪瀑布、六月飄雪等。
5黃龍泉:為高台地石英砂岩峰林景觀,代表景點有將軍岩、城牆岩、和尚洞、黃龍泉等。
6鳳棲山:為高台地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代表景點有御書岩台、屈子吟、下天子廟遺址、鳳棲山等。
(4)楊家界景區
楊家界景區東接張家界,北鄰天子山,是武陵源四大景區中最後一個開發的景區。境內主要景區有香芷溪、清風峽。
1香芷溪:舊名箱子溪,因相傳向王天子在此埋有金箱銀箱而得名。代表景點有一步登天、空中走廊、烏龍寨、六郎峰等。
2清風峽:又叫龍泉峽,代表景點有天波府、龍泉瀑布等。
2.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門山是山嶽型自然景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5A級旅遊區。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城區南郊8公里,海拔1518.6米,是張家界海拔最高山,也是張家界的文化聖地,被尊為「張家界之魂」、「湘西第一神山」。張家界火車站和張家界荷花機場座落山前,高速公路直達。
天門山古稱嵩梁山,三國時期嵩梁山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吳帝孫休認為這是吉祥的徵兆,於是將嵩梁山改名天門山,山下置天門郡,也就是今天的張家界市。
二、4A級景區
1.黃龍洞旅遊區
黃龍洞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文明風景旅遊區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精品景點,堪稱絕世奇觀,具有巨大的旅遊價值。現已探明的洞底總面積10萬平方米,全長7.5公里,垂直高度140米。洞體共分四層,洞內有著名的迷宮、龍舞廳、響水河、天仙水、天柱街、龍宮六大精彩景區。整個洞內洞中有洞,樓上有樓,洞穴奇觀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其規模之大、鍾乳石之多,形狀之奇,在國內外溶洞中極為罕見,被中外溶洞專家譽為世界溶洞的「全能冠軍」。
2.寶峰湖旅遊區
寶峰湖景區屬張家界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首批5A級景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地帶,距武陵源區政府1.5公里,距天子山8公里,距黃龍洞8公里,整個景區佔地4107畝,主要由鷹窩寨、寶峰湖兩大部分組成,其中位於景區東南部的寶峰湖因其位於山頂之上而尤為著名,整個湖面面積15公頃,湖長2.5公里,平均水深72米,最深處達到119.5米,被譽為「世界湖泊經典」。
3.賀龍紀念館
賀龍紀念館坐落在洪家關賀龍故居對面的馬頸塔,距桑植縣城13公里,與賀龍故居、賀龍橋成倚角狀,是由天龍溪、玉泉河、魚鱗溪三水環繞酷似葫蘆形的半島,四周有陳家山、韋家山、王家山、泉峪山和楓香山5條蔥蘢山巒,宛如5條蟠龍聚首拱衛該地,俗稱「金線吊葫蘆」、「五龍捧聖」的風水寶地。
館舍由八個展廳組成,陳列著兩把菜刀鬧革命、南昌起義、創建革命根據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國家體育事業奠基者、國家軍隊重要領導人、賀龍同志永遠活在人民心中、中小學生思想教育展廳幾大塊內容。
4.土家風情園
張家界土家風情園,南倚天門,北靠澧水,永定衛末代土司覃純一被朝廷封為世襲千總後建造,距今近三百年歷史,是西南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城。土司城佔地120多畝,集吊腳樓群,走馬轉角樓群為一體,是土家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和凝聚地。城內遺存著大量的珍貴文物,素有「南方紫禁城」之稱。2002年建築奇觀「九重天吊腳樓」和「千人茅古斯」一並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2003年被列入了國家AAAA級景區、張家界旅遊精品線路。是來張家界考察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藝術界人士的必到之處。
5.江埡溫泉度假村
江埡溫泉泉水清澈碧透,泉水出口溫度常年保持在54℃左右。據權威機構檢測,江埡溫泉水富含鎂、鈣、鋅、硒等幾十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其中鎂的含量高達5.35,是普通地表水的5倍以上。鎂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體細胞內重要的陽離子,也是生物機體中含量較多的一種正離子,在細胞內的含量僅次於鉀離子而居第二位。
6.張家界·大峽谷旅遊風景區
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位於湖南省的張家界大峽谷4A級景區內,兼具景區行人通行、游覽、科教、蹦極和舞台的功能。由上海世博會以色列館的世界著名設計師Haim Dotan(渡堂海)作建築設計。大橋為空間索麵懸索橋結構形式,跨度430米,橫跨整個大峽谷,橋面距谷底的相對高度約300米,橋寬6米,主梁全長375米,橋面全部採用透明玻璃鋪設,橋中心設有全球最高蹦極台和滑索平台。
7.萬福溫泉國際旅遊度假區
張家界萬福溫泉國際度假村地處中國溫泉之鄉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境內,是融中華福文化與溫泉沐浴養生文化和溫泉娛樂文化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景區。
萬福溫泉屬天然自涌溫泉,清澈碧透,常年恆溫53℃,富含偏硅酸、氡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天然礦物質,既可直接飲用,又有醫療保健作用,據權威機構檢測,萬福溫泉是中國最大的氡溫泉資源。
8.溪布老街旅遊區
溪布老街是張家界人文景點中唯一的國家級4A景區,集非遺傳習所、傳承工藝、非遺傳統民俗文化展演、老戲園、美食老字型大小餐飲、傳統手工小吃街、高端休閑客棧、水上酒吧等為一體。是大湘西地區最大的非遺文化體驗、傳承、創新基地。
溪布老街北臨景區主幹道武陵大道,南依索溪河,西距核心景區世界自然遺產地僅800米,南距5A級景區寶峰湖僅600米、東距5A景區黃龍洞3000米,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捷,其周圍800米半徑內聚集近4萬張床位。
三、3A級景區
1.軍聲畫院
張家界軍聲畫院本著「純朴、自然、創新」的文化理念,將藝術與市場相結合、將文化與旅遊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產業之路,已成為張家界乃至湖南的一張藝術名片。
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與創新探索,畫院已經形成了獨特且具有標志性的藝術風格,研製出了屏風系列、門窗系列、窗簾系列、陶瓷系列、框式系列、瓦片系列等不同規格和不同形式的砂石畫系列產品逾千種,年生產本土及外埠各類題材砂石畫上萬幅,並擁有5項實用新型專利,具有「環保畫種」、「綠色畫種」的美譽。
2.老道灣旅遊區
老道灣因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鼻祖智聖鬼穀子在此練功修行,收徒傳道而得名。景區位於張家界市永定區天門山西北峽谷,風光秀美、氣候宜人,以獨有的自然峽谷風光觀賞及娛樂遊玩項目著稱:景區內飛瀑幽潭(五步一潭,十步一瀑,湘西地區最大的天然瀑布群),峽谷風光旖旎,負氧離子含量峰值可達20萬/立方厘米;世界名貴花卉齊聚,打造「七彩老道灣」,高山滑索、滑道,山泉活水冰爽水世界,民俗風情酒吧街,浪漫樹屋客棧,陽光玻璃度假酒店,國際房車、帳篷營地等。
四、紅色旅遊景區
桑植縣洪家關賀龍故居、賀龍紀念館、紅軍烈士陵園。
桑植縣劉家坪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碑/紀念館)
桑植縣橋自灣廖漢生故居
武陵源天子山賀龍公園(賀龍銅像、賀龍陵墓)
永定區湘鄂川黔根據地紀念館(湘鄂川黔革蘇維埃紀念館)
五、旅遊風情鎮
永定區王家坪鎮、武陵源區天子山鎮、桑植縣利福塔鎮
六、鄉村旅遊
永定區尹家溪鎮馬兒山村、永定區王家坪鎮石堰坪村、永定區王家坪鎮關水坪村、永定區羅水鄉龍鳳村、慈利縣江埡鎮九溪村、桑植縣利福塔鎮苦竹河村、桑植縣芙蓉橋白族鄉芙蓉橋村、桑植縣官地坪鎮杜家坪村
七、經典戶外旅遊線路
1.檳榔谷:檳榔谷位於永定區羅塔坪鄉,是驢友對該鄉戶外線路的統稱。羅塔坪鄉地處永定區西南邊陲,東臨溫塘鎮,北靠青安坪鄉,西與湘西州永順縣接壤。離張家界市區56 公里。羅塔坪鄉的檳榔坪村、一灣水村、鹽井村、黃土界村、四官峪村、羅塔坪村、太平村、水田坪村、瞿家包村9個村落連成一圈,圈內便是檳榔谷戶外旅遊的活動范圍。檳榔谷著名景點有星之谷、迷洞、天使之城、檳榔孔、黃土界山脈、「草泥馬」峰、駐馬溪、雙峰岩等。
2.七星山:七星山位於永定區天門山境內,與天門山、熊壁岩、崇山三山毗鄰,海拔在1500 米以上,七星山頂部為一巨型丘陵台地,期間分布大小山頭有百餘個,尤以七座山峰海拔最高,並呈「北斗七星」模式分布,七山亦按七星命名。
3.紅河谷:紅河谷位於永定區天門山鎮,是堡子界林場腳下的一條溪谷,原名山羊溪,因溪中多紅石頭,當地人又稱之為紅岩溪。 整個溪谷植被茂盛,蔥翠欲滴、陰翳蔽日。是一處尋幽避暑勝地。
4.崇山: 崇山位於永定區後坪鎮,與天門山相連,東以仙人溪與天門山為界,西南涉及永順縣境。面積約23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 米。山頂部較寬平坦,面積約4 平方公里,耕地3000 余畝。昔有驩兜冢於此,《大清一統志》載:「崇山絕頂有巨壟,傳為驩兜冢」。其山頂今存驩兜墓、驩兜屋場、驩兜廟等古遺跡,民間也有很多關於驩兜在崇山征戰的傳說。
5.清風峽:清風峽地處武陵源區中湖鄉野溪鋪村,峽谷全長5.8 公里,峽谷中除了當地鄉民就地取石材、逐年壘砌而成的簡易游道和一處似土家院落般的遊客服務點和露營營地,幾乎沒有人工雕鑿的痕跡。盤繞於石壁上的千年古藤,外界罕見的五色高山杜鵑,峽谷兩側峰隨路轉的峰牆峰林,落差約70 米傾瀉而下的龍泉飛瀑都是這里的獨特景觀。清風峽內有大批特色客棧集中地,是萬千自駕、背包遊客享受慢旅遊時光的好去處。
6.鷂子寨:鷂子寨位於張家界森林公園東北部,原名竭功山,因地勢險絕,人跡罕至,是鷂鷹繁衍生息之地,被稱為鷂子寨。鷂子寨海拔1050米,山頂為一狹長台地,面積約11.6公頃,山頂南北長1400多米,東西寬100米左右,是一座東、北、西三面絕壁的凌空觀景台,寨周圍峽谷幽深,奇峰如林,溪澗如帶,植被繁茂。是森林公園內游覽線路最長,游覽區面積最大,景點最多,最為奇險,最具有原始風貌的景區,以險、奇、雄、野而著稱,是戶外徒步的最佳之地。鷂子寨游覽線已開辟了百應谷、珙桐灣、花香峪三條上下山游道和鷂子寨環寨及青松嶺兩個山頂游覽區,開發了100多個景點和觀景台,其中玉兔望月、老鷹嘴、指點江山、梭標峰、凌空驚魂、千山萬壑、排山倒海等景點堪稱奇絕。
7.寶峰山:寶峰山,又名寶鳳山, 位於武陵源協合鄉,海拔1212.4米。四周圍都是懸崖峭壁,僅有一條山徑可登峰頂,沿途有穿岩屋、雲盤岩、風頭山,滴水洞、寶峰寺、五華山、獅子山、紅岩屋、箱子岩等景點,主要旅遊方式有登山、徒步和攝影等,是一塊尚待探秘的處女地。
8.八大公山:八大公山位於桑植縣西北部,西與湖北的宣恩、鶴峰兩縣毗鄰,由斗篷山、杉木界、天平山三大林區組成,面積4.49萬公頃,海拔自346 米到2003 米。八大公山是澧水的發源地,是省境內亞熱帶最完整、面積最大原生性常綠闊葉林區,世界罕見的物種基因庫。被列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八大公山距張家界市區140公里,桑植縣城89公里,經張桑、桑鶴、桑龍公路均可達。是集自然保護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山嶽型科考探險、避暑休閑的旅遊風景區,被稱為「湖南最佳避暑聖地」。
9.四十八寨:四十八寨位於慈利縣東部廣福橋鎮,地處慈利、桃源、石門三縣交界地帶,面積達40餘平方公里。境內有120多座形態各異的奇秀山峰,傳說闖王李自成在此建立聯明抗清根據地時,依山就勢建了48座雄偉山寨,並在山寨周圍攔關設卡造36宮、72殿,劈山移土建造近萬畝軍糧梯田。如今,還存有不少遺跡。
八、主題博物館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張家界(中國)大鯢生物科技館、張家界市博物館
九、旅遊文化演藝劇場
《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張家界•魅力湘西》、《煙雨張家界》
以上可以作為你的參照資料。

㈣ 張家界地質公園就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嗎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同是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
張家界潘英

㈤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說明關系

森林公園只是地質公園的一部分

㈥ 張家界地質公園構造形跡與景觀地貌

張家界地質公園包容了石英砂岩峰林、方山台寨、天橋石門、嶂谷溝壑、岩溶台原、岩溶峽谷、岩溶洞穴、泉水瀑布、溪流湖泊和沉積構造、地層剖面、古生物化石等豐富多彩的地質遺跡,組合了規模恢弘、氣勢磅礴、千姿百態、深奧奇特、變化莫測的地貌景觀,其形成過程和表現形式的系統性與該區的構造演化和構造變形密切相關,是內外動力地質作用綜合演化的結果,蘊含著巨大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

一、古生代海相沉積為景觀地貌的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

張家界地質公園的峰林、方山台寨、天橋石門、嶂谷溝壑景觀主要發育在泥盆系石英砂岩之中,其分布受控於泥盆系石英砂岩的展布。岩溶台原、岩溶峽谷、岩溶洞穴、泉水瀑布景觀發育在三疊系灰岩之中。古生代的海相沉積不僅為景觀地貌奠定了物質基礎,而且地層中的沉積構造、古生物化石也是很有意義的地質遺跡。

二、燕山期構造變形為景觀地貌的形成奠定了構造基礎

張家界地質公園的石英砂岩峰林、方山台寨、天橋石門、嶂谷溝壑景觀均受研究區的垂直節理控制,景區絕大多數峰林、方山台寨和嶂谷溝壑的邊界都是節理面(圖3-20~圖3-22),或者沿節理面發育而來。從前面對研究區節理的初步統計分析來看,研究區主要發育3組垂直節理。從節理與木耳山-向家溪背斜的關系來看,這些節理與背斜構造為同期產物,也主要形成於燕山期構造運動。因此,可以說燕山期構造變形奠定了該區景觀地貌的構造基礎。

圖3-20垂直節理面組成的峭壁面

圖3-21節理面形成的孤峰

三、新構造運動的隆升、侵蝕塑造了該區的地貌景觀

1. 夷平面與景觀地貌形成時代

張家界地質公園發育兩級夷平面,山頂面海拔為 1300 ~1100 m ( 圖 3-23) ,寬谷面海拔 1000 ~800 m。園區的主要景觀發育在寬谷面之下的 V 形谷中 ( 圖 3-24) 。V 形谷的谷底一般海拔為 400 ~500 m,切割深度 200 ~400 m,谷底寬一般 10 ~ 50 m,最寬 100 m,如金鞭溪、琵琶溪、龍尾溪等。山頂面相當於華北的太行期夷平面,形成時代約 23 Ma。寬谷面相當於華北的唐縣面,估計形成時代為新近紀末—第四紀初,約 2 Ma 左右。也就是說,張家界地質公園的地貌景觀是新近紀以來的產物。

2. 地貌景觀形成與演化

在距今約 23 Ma 左右的古近紀末,研究區處於相對穩定階段,風化作用侵蝕夷平逐漸在張家界地區形成一個夷平面———山頂面。新近紀階段,地殼進一步緩慢抬升,河流下切,至新近紀末趨於穩定。河流開始由下切為主逐漸轉變為以側蝕夷平作用為主,即進入寬谷夷平階段,在山頂面逐漸形成一些 U 形寬谷。

新近紀末寬谷侵蝕之後,構造抬升增強,伴隨著相對暖濕的氣候條件,引發了新的河流切割作用。這次下切導致了寬谷夷平面被切割侵蝕而解體。河流從寬谷面下切了 200 ~400 m 左右,形成了嵌入 U 形谷或盤狀谷中的 V 形峽谷或隘谷。

圖 3-22 垂直節理形成的峰林

圖 3-23 張家界地質公園山頂夷平面

圖 3-24 張家界地質公園山頂面、寬谷和 V 形谷

在河流下切過程中,研究區發育的 3 組垂直節理,為水流下切提供了便利和空間,有利於地表水、地下水沿節理面侵蝕,而地表水與地下水沿節理面的侵蝕進一步促進了節理面的開裂。在泥盆系砂岩中,當風化與侵蝕形成懸空面時,沿垂直節理面的崩塌作用往往形成垂直陡壁、孤峰和峰林,控制了張家界地區成景微地貌的形成。

在三疊系灰岩中,水流沿節理縫流動、溶解,在地表形成溶溝、溶槽,在地下逐漸形成空洞、落水洞、溶洞、暗洞等。地下水溶解的鈣質在溶洞中堆積沉澱下來,便形成了石鍾乳、石筍、石柱等自然景觀 ( 圖 3-25) 。

圖 3-25 張家界龍王洞岩溶地貌景觀

綜上所述,張家界地區的成景地貌是在古生代海相沉積的物質基礎上,在燕山期構造運動形成的構造背景下,經新近紀兩個階段夷平與下切過程逐漸形成的。成景地層是古生界泥盆系砂岩,控制景區微地貌形成的構造變形是 3 組近垂直的節理。

㈦ 張家界地質公園構造形跡及統計分析

張家界地質公園位於木耳山-向家溪背斜東南翼靠近核部一側(圖3-1)。園區構造形跡主要為木耳山-向家溪背斜和三組垂直節理,局部發育一些小褶皺(圖3-2)。

圖3-1張家界地質公園構造圖

一、木耳山-向家溪背斜

木耳山-向家溪背斜核部出露的最老地層是下志留統龍馬溪群,兩翼依次為中志留統羅惹坪組,中泥盆統小溪組、雲台觀組,上泥盆統黃家磴組、寫經寺組,下二疊統棲霞組、茅口組,上二疊統吳家坪組、大隆組,下三疊統大冶群,中統嘉陵江組、巴東組,上三疊統和中侏羅統。

背斜軸線呈S狀彎曲,總體走向北東-南西向。由西南向北東,在黃官塔一帶呈北北東向延伸,到陳家灣後逐漸轉為北東東向,中坡附近軸線又轉為北北東向延伸,至粟埡界附近再轉為北東向,到水塘背斜核部被斷裂破壞,其後軸線由劃子溪大致成北東向延伸至湖塌而傾伏封閉。

背斜脊線呈波狀起伏,南段核部地層為下志留統龍馬溪群,粟埡界附近似有傾沒之勢,核部地層為下三疊統大冶群,隨後脊線又升高,北段核部出露中、上泥盆統。

背斜軸面南段在陳家嶺至中坡附近向北西歪斜,西北翼岩層傾角多在40°左右,東南翼一般為15°~25°。北段軸面正常,兩翼岩層產狀基本對稱,傾角一般為40°~55°。大堡山附近因斷裂影響,東南翼岩層傾角變大,向家溪附近因斷裂造成南東翼岩層向北北西方向倒轉,褶皺較緊密,為線狀褶皺。

圖3-2薄層灰岩中的小褶曲

圖3-3張家界地質公園節理極點等密度圖

二、園區節理

張家界地質公園園區廣泛發育3組垂直節理(圖3-3,表3-1),第一組走向北東-南西,第二組走向北西-南東,第三組走向近南北。3組節理傾角基本上都在80°以上,極少數傾角較緩的節理傾角也在60°以上。3組垂直節理相互切割,控制了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地形地貌的演變。但在張家界地形地貌的演化過程中,各個景點往往主要發育兩組節理,各個景點地形地貌的演化也主要受其中兩組節理控制。

表3-1張家界地質公園節理產狀統計表

續表

在張家界天下第一橋景區近水平的厚層砂岩中發育兩組垂直節理(圖3-4~圖3-7),一組走向NW—SE,另一組走向NEE—SSW,兩組節理傾角均超過80°,近直立。在兩組近垂直節理的切割下,近水平的厚層—塊狀砂岩被切割,形成垂直裂縫,沿兩組垂直節理的侵蝕作用形成垂直的峭壁、岩柱;隨著風化作用的持續進行,下部岩層坍塌,形成天然石橋。

圖3-4天下第一橋景區垂直節理

圖3-5天下第一橋景區

圖3-6天下第一橋景區節理產狀統計圖

圖3-7天下第一橋景區節理極點等密度圖

在張家界金鞭溪景區,發育3組垂直節理(圖3-8~圖3-10),第一組走向NEE—SSW向,第二組走向NWW—SEE向,第三組近SN向。

在黃石寨景區,控制黃石寨周邊地貌景觀的節理主要有3組(圖3-11~圖3-13),最發育的是近東西向的一組垂直節理,其次是NE、NW向兩組垂直節理。沿3組垂直節理的風化、侵蝕,控制了黃石寨景區周邊的峭壁、懸崖。

圖3-8金鞭溪景區峰林面的垂直節理

圖3-9金鞭溪景區節理統計圖

圖3-10金鞭溪景區節理極點等密度圖

圖3-11黃石寨景區峰林與山頂面

在百丈峽景區,近水平的淺紅色塊狀砂岩中發育主要發育兩組節理(圖3-14~圖3-16),一組走向NE—SW,另一組為NW—SE向。兩組節理切割岩層,沿兩組節理縫的追蹤風化侵蝕,控制了峽谷地貌的形成演化。

圖3-12黃石寨景區節理統計圖

圖3-13黃石寨景區節理極點等密度圖

圖3-14百丈峽景區垂直節理面的擦痕

在百龍電梯附近發育3組垂直節理(圖3-17~圖3-19),一組走向NW—SE向,第二組近SN向,第三組NEE—SWW向。3組節理相互切割,將岩層切割成一個個柱狀塊體,沿垂直節理縫的破壞,加劇了岩石的風化侵蝕,逐漸形成陡崖,在侵蝕和崩塌作用的聯合作用下,最終形成一個個孤立的岩柱,形成峰叢地貌景觀。

圖3-15百丈峽景區節理統計圖

圖3-16百丈峽景區節理極點等密度圖

圖3-17百龍電梯旁邊發育的垂直節理

圖3-18百龍電梯附近節理統計圖

圖3-19百龍電梯附近節理極點等密度圖

㈧ 張家界景區門票多少錢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門票價:245元+3(保險)三天有效;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周票價:295元+3(保險)七天有效;黃龍洞門票價:100元;寶峰湖門票價:96元。張家界風景區位於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南部,公園管理處駐鑼鼓塌,距張家界市城區32公里,距武陵源區人民政府駐地約28公里,均有公路通達。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聞名於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內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岩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於一體,藏賂、橋、洞、湖、瀑於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

張家界地域古屬朝天山,因明崇禎邑人張再弘「蒙恩賜團官」設衙署於此而得名。也曾稱張家界為馬鬃嶺。1958年建立國營張家界林場。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世界自然遺產》;2004年,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首批5A級風景區。

㈨ 張家界地質公園和稻城亞丁哪個地方好耍

兩個地方是不同的景色,「看山張家界,看水九寨溝」,稻城亞丁被稱為「最後的香格里拉,地球上最後一片凈土」,在這里可以感受藏文化,看到雪山、高原湖泊、草原、森林等,景色非常的美,特別是能近距離觀看稻城亞丁的三座神山,非常的震撼,如果是我會選擇去稻城亞丁。

㈩ 張家界武陵源世界地質公園的景區開發

張家界市武陵源世界地質景觀資源,經開發利用已形成四大地質旅遊景觀區。即天子山地質旅遊景觀區、索溪峪地質旅遊景觀區、張家界地質旅遊景觀區與楊家界地質旅遊景觀區。各景觀區的特色概述如下。

1.天子山地質旅遊景觀區

位於張家界武陵源地貌區西北部,面積5473公頃。境內中部高、四周低,海拔800 m以上,為下二疊統石灰岩分布區。800 m以下屬厚度很大的石英砂岩層。最高峰為天子峰,海拔1262 m,面北而峙。立峰憑眺,但見台地錯列,石峰嶙峋,雲霧繚繞,峰、峽、瀑、林遍布於千溝萬壑中。山頂、山腰台地突兀凌空,多達60餘處,交錯伸延,是天然觀景台,已開發石家檐、茶盤塌、老屋場、鴛鴦瀑4個小景區,尚有鳳棲山、黃龍泉小景區待開發。

2.索溪峪地質旅遊景觀區

位於張家界武陵源地貌區東北部,面積17200公頃。景區呈盆地狀,四周高、中間低,山、丘、川多種地貌並存,峰、洞、湖融為一體。峰秀、谷幽、水碧、洞奇為其景觀的主要特徵。已開發西海、十里畫廊、水繞四門、百丈峽、寶峰湖、黃龍洞、觀音洞等8個小景區。另有白虎堂、一線天、天家峪景區待開發。

黃龍洞是索溪峪景區中最具特色並最具美學價值和科普意義的地質遺跡。黃龍洞規模宏大,與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美國肯塔基州的猛獁洞一樣,內有上下5層,2層水洞與3層旱洞,錯落相通。洞中支洞錯列,結構復雜,總長度達30 km以上,躋身於世界超級長洞之列。已探明有13個大廳、96條走廊、3處瀑布、1條陰河。洞中最寬處達200餘米,最高處51 m。5個結環式廳堂,層層相疊,總面積5萬余平方米。尤其龍宮,寬闊如穹廬廣廈,宮內1700多根石柱巋然聳立,猶如石林,蔚為壯觀。洞中陰河,長2000餘米,最深處30 m,最寬處50 m。天仙水洞中瀑布,飛瀑懸空60 m,珠飛玉濺飄忽如簾。洞內有迷宮、響水河、天仙、天柱街、龍宮等六大游覽區。黃龍洞位於二疊系-三疊系碳酸鹽岩地區,為戴帽式岩溶丘陵。洞中岩溶類型齊全,被聯合國世界遺產驗收委員會高級顧問桑塞爾先生贊嘆黃龍洞為「是我所見到的溶洞石筍最集中、神態最逼真的地方」。

3.張家界(森林公園)地貌景觀區

位於張家界武陵源地貌區南部,面積4810公頃,境內峰密岩險,谷深澗幽,水秀林碧,雲霧繚繞。集雄、奇、幽、野、秀於一處,匯峰、谷、壑、林、水為一體。有金鞭溪、黃石寨、琵琶溪、腰子寨、沙刀溝、袁家界6個小景區,共開發景點90多個。有標准石板游道6條,車行游道2條。

4.楊家界地貌景區

位於張家界武陵源地貌區西北部,面積3400公頃。景區屬峰林峽谷地貌,景觀雄渾、險要、清秀、幽靜、原始。境內溝壑縱橫,溪水長清,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95%,最高峰海拔1130 m。

公園管理及保護現狀

(1)張家界武陵源地質公園的管理法規基本得到當地群眾的認同和全面執行,張家界管理局的責任與權益得到尊重;公園的功能和效益全面體現,旅遊業的收入提供了當地生態環境保護、水源保護、農村居民生活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所需資金,歷史上遺留的采礦採石跡地的生態環境開始逐步恢復。

(2)公園不僅是當地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動力,也是湖南省社會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基地。張家界是遊客在湖南的首選旅遊地之一,是中國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區示範點。公園的保護開發已納入湖南省、張家界市二級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各種相關的專項規劃,確立了張家界永續保護的地位和在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現已在原來觀光旅遊、地質科考、民族風情旅遊等基礎上,增加了生態旅遊、民俗旅遊、農村旅遊等,擴大了旅遊業的受益面,可全面保護張家界公園珍貴的地球遺產資源。

(3)張家界的旅遊開發雖然造成了旅遊垃圾、生活污水的增加和部分外來物種的帶入,但未造成大的危害。隨著對旅遊景觀的保護與對旅遊環境重要性的意識的增強,旅遊景點正在實行環境容量控制。當地環境保護機構對環境的定監測報告表明,公園的生態環境有了改善,森林地有所增加,並得到有效的保護;大氣、水質質量良好。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