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公園資料怎麼做
❶ 新余市濕地公園資料
江西獲批首個國家濕地公園
2007-11-26 20:57:41 來源: 新華社(北京) 網友評論 0 條 點擊查看
新華網南昌11月26日電(記者林艷興)記者從江西省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了解到,國家林業局日前批准新余孔目江濕地公園為國家濕地公園,這是豈今為止江西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
孔目江濕地公園位於新余市仰天崗開發區,規劃總面積1563.9公頃。公園內濕地生物多樣性和濕地景觀豐富,是由河流、湖泊、庫塘、泉眼和水田構成的復合濕地生態系統,堪稱我國南方鄉村濕地組合的代表和鄉村濕地文化的典型。
孔目江濕地公園將通過科學有效的措施保護其濕地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濕地對水源地的保護功能,優化新餘生態環境,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飲用水和休閑旅遊場所。目前,公園已建成4000畝人工濕地景觀,並向公眾開放。
據介紹,濕地公園是國家濕地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形勢下維護和擴大濕地面積、保護水質最直接且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能充分發揮濕地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全國獲批的國家濕地公園有18處。江西濕地資源十分豐富,開發和建設濕地公園潛力巨大。孔目江國家濕地公園的建立,對豐富江西濕地保護管理利用形式、樹立示範具有重要意義。
❷ 蘇州太湖濕地公園簡介
位於太湖度假區景觀大道中心區,東起度假區入口處,西至太湖明珠度假村,全長5.5公里,是太湖景觀大道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的設計注重保護太湖生態環境,做到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並舉,並強調地域文化特色,以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達到蘇州環太湖旅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這是一項利用太湖綜合治理的清淤工程,在太湖沿岸縱深200米范圍的湖面進行高底錯落的地形改造,種上各類水生植物,營造野生物種棲息、衍生的自然環境,營造了長江三角洲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特色景觀。將長期以來一再加固加高,作用於水利,卻喪失自然湖岸濕地功能的防洪大壩,一道硬生生地切斷了山、地、水的自然組合與過渡的人工大壩,重新恢復了太湖沿岸大自然的親和力。將生態濕地,回歸自然。
生態濕地公園遵循生態性、藝術性、多樣性、社會性、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將湖河岸線空間與水體有機融合,充分體現自然特性、創造充滿生態情趣的湖濱環境。生態濕地公園共分入口區、金杉銀蘆區、梅花塢服務區、水庭暗香景區、「新天地」休閑服務區、臨湖漫步遊憩區、太湖水上食府區等7個分區,同時,在沿湖岸線種植喬木、草坪,設計景觀小品,修復名勝古跡,是一個集水生植物觀賞、生態科普、候鳥棲息、步道游覽等旅遊項目以及蘆葦盪、生態濕地景觀為主的生態主題公園。
太湖濕地公園通過不斷完善與發展,不僅成為了城市的綠「肺」,也正逐步成為具有蘇州太湖特色的旅遊勝地。
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景觀標志物——太湖水風車是2004年底,由「名城蘇州」、「中國蘇州」網站等媒體上公示,在六套設計方案中投票產生的,共投資450萬元,今年八月份已開始動工。
在此基礎上,太湖度假區今年又投資150多萬元,修復了濕地公園湖濱棧道,建造公共設施,充分展示蘇州太湖所特有的自然生態情趣和地方人文特性,為旅遊觀光者提供休閑、娛樂、運動、交流的自然綠色空間,成為現代人走進太湖山水、親近自然生態的綠色長廊。
開放至今,太湖生態濕地公園月平均人流量50000人/月,在成功的參與接待了「世界輪滑錦標賽」、「萬人看吳中」、「吳中金秋洽談會」等活動的同時,也受到了當地領導以及中外來賓的充分贊譽。
❸ 濕地公園怎麼樣可以說說嗎
濕地公園是國家濕地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濕地公園具有濕地保護與利用、科普教育、濕地研究、生態觀光、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是國家濕地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小區、濕地野生動植物保護棲息地以及濕地多用途管理區等共同構成了濕地保護管理體系。
發展建設濕地公園是落實國家濕地分級分類保護管理策略的一項具體措施,也是當前形勢下維護和擴大濕地保護面積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
發展建設濕地公園,既有利於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又有利於充分發揮濕地多種功能效益。
同時滿足公眾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通過社會的參與和科學的經營管理,達到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維持濕地多種效益持續發揮的目標。對改善區域生態狀況,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濕地公園資料怎麼做擴展閱讀: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總目標在於減少城市發展對濕地環境的干擾和破壞、提高濕地及其周圍環境的自然生產力,通過恢復濕地原有的自然能力,使其具備自我更新的能力。
並使周圍用地的土壤狀況得到改善,為植被的恢復創造條件,從而使城市濕地更加富有生命力。同時,還應在城市的各種用地需求之間建立一種平衡,並尋求建立更好的新型共存方式。
實現城市濕地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營造新的城市公園類型,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接近自然的需求。
❹ 我要寫一個濕地公園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還要畫圖,需要告訴甲方准備哪些材料最好列個資料清單
建設單位,建設投資(資金來源方式),建設規模,建設地址,建專設地址的勘探資料,當地社會屬經濟人文狀況,社會效益,建設的背景,如果要畫圖,還需要區域地形圖,當地規劃等詳細資料,總之越詳細越好,一份可研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工作量很大。
如果不是專業寫這個,還是建議找專門寫可研的人員來編寫比較好!
謝謝,請給分。。。
❺ 誰有中國國家濕地公園資料
很抱歉,只有新聞
杭州西溪濕地公園
素有「杭州三西」(即西湖、西泠印社、西溪)之一的西溪終於開始著手打造了。從東晉被發現,唐宋發展,到明清全盛,及至民國衰落,解放後廢棄,有關西溪濕地,已經成為近期的熱門話題。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杭州市區西部,南去西湖不到5公里,距市中心武林門也僅16公里。
西溪風景區在過去是僅次於西湖風景區的杭州市第二大風景區,總面積約60平方公里,已有1000多年歷史。相傳舊時從秦亭山舟行至留下十八里,沿水有十八座橋、十八個灣,沿山有南宋十八里輦道,景區內有一百零八個景點。自唐代以來,西溪就以賞梅、竹、蘆、花而聞名。
不論你以什麼交通工具到達,進入景區後一律改為舟楫,讓你領略「以船為車,以楫為馬」的從容。你可以赤足走在田埂上,那些枯黃的野草踩上去鬆鬆軟軟的,也褪去了你在都市整日打拚的疲憊。也可以走在鋪著卵石、石板的園路上,去一路感受「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景緻。兩船交會時,激盪的水流和著勁風,吹落了不少漫天飛絮般的蘆花,真是入了「一葉扁舟,閑看蘆花」的山水畫意境了。而樹上松鼠精靈般的轉身跳躍,岸邊水獺神出鬼沒般地出入,灘塗上水鳥儀態萬方地疏理著自己的羽毛,鳥巢中依稀傳來小雀的呢喃。
我們幾個登上了早已准備的頗有紹興風情的烏篷船,一路駛去,只見農婦們圍坐在地上用草繩包裹著桑苗。成片成片初生的蘆葦幾乎到了滿目皆是的地步,《詩經》「秦風•蒹葭」所述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佳人,在水一方」的情致想來也會在這里實現。柿子樹雖已脫落葉子,全是黝黑虯枝的樣兒,倒有大功告成、洗盡鉛華的靜穆端方。只有香樟樹華蓋如傘,在江南的冬天竟成了卓而不群的色彩了。還能看見一間間在水邊矗立著的小草亭,據說那便是捕魚人歇息的地方。
挖泥船努力地抓起一大坨泥漿放在船艙,這樣一來,今年蔣村馳名的「龍舟」賽應是更加濃墨重彩了吧。說到這個事情,一位當地的老鄉更是驕傲地說,越劇源頭就在此,三棵大香樟圍抱之處,更將重新搭建戲台,露天越劇,可是今年的民俗重頭戲!
「西溪香雪」(喻為梅花)、「河渚秋雪」(喻為蘆花)、「柿林夕陽」、竹葦深處、蒹葭泛月……這些景點無不是用植物來命名的。光地表植物就有蓮類、水芹、燕子花、慈菇、紫花地丁、山蕎麥、野豌豆、玉簪、姜花等,至於統稱為蘆花的蘆葦、蘆荻、蘆竹、白茅等更是西溪一個經年不絕的話題了,可以說,一轉身,一轉眼就能看見一片片,一叢叢。總的植物總類超過100種。岸上建築景觀種類較多,包括庵堂、祠廟、民居、村舍、草堂、別墅、橋、亭以及牌樓等建築。
而吃乃休閑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既然以「野」聞名,當然更注重「動手」的部分,我們不妨從現在已有的布置來想像以下將會出現的美食:摘幾把新鮮蔬菜,釣幾根野生的鯽魚(運氣好的話,還可以釣上一條鱖魚讓你樂不可支),挖幾株野筍,又摸幾顆本雞蛋,水鄉市集上稱一塊肉,沽三兩斤土製的米酒,尋個農家小店來「買汰燒」。如果夏天,還可以吃吃桃子、品品青梅。秋天,更可以嘗嘗名揚千里的蔣村柿子。
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預計在2007年年底全面竣工,目前一期工程已近尾聲。綜合保護工程盡可能保存西溪原貌。像朝天暮漾、南渚湖等生態保存較好、面積較大的水面,都沒有驚動,延續其自身良好的生態系統。只是將部分封閉的小面積水體連通,利於物種在較大環境里自由交流,吸引水鳥棲息;將魚塘壁的坡度由陡坡改為緩坡,有利於濕生植物生長,為過往鳥類提供更豐富的食物。
江蘇溱湖濕地公園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是經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的江蘇首家國家級濕地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地處江蘇中部,江淮之間,是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的故鄉——地級泰州市發展旅遊業的重點規劃區,並已作為江蘇省重點旅遊開發項目列入《江蘇省旅遊業發展「十五」計劃和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湛藍的湖泊、交織的河網和星羅棋布的洲灘島嶼,以及特有的濕地生態環境和里下河水鄉民俗文化,是其獨有的景觀特色。經過長期的開發和利用,現已形成以溱湖為主體的水環境景區,以「麋鹿故鄉園」為品牌的濕地生態景區,以溱湖地熱資源綜合開發而形成的溫泉休閑度假區,以及以溱潼古鎮、中國姜堰.溱潼會船節為代表的濕地文化景區。
溱湖又名喜鵲湖,是園內最大的湖泊。因從四面八方通達湖區的主要河流有9條,故形成「九龍朝闕」的奇異景觀。溱湖終年水平如鏡,水流清潔,盛產魚蝦、菱藕、水瓜等無公害綠色食品;其中以「溱湖八鮮」最為有名。
濕地公園陽光充足,空氣清晰,溫和濕潤。園內現有各類濕地植物113種,野生動物73種,是世界珍稀動物麋鹿的故鄉。溱湖濕地公園還蘊含著豐富的地熱資源,開發的「三元濕泉」,出水溫度超過42℃;水質清澈透明,富含多種對身體有益的元素,具有醫療保健等多種功效。
在這里,您可以觀濕地風光,嘗地方美食,泡「三元溫泉」,盡享天然之樂。
溱湖的歷史悠久,民間傳說豐富多彩。關於會船節的來歷,相傳南宋時期岳飛的義軍與金兵激戰於十里溱湖,金兵大敗,而義軍亦傷亡慘重,溱湖百姓為紀念陣亡將士,於每年的清明時節前來祭掃。久而久之,遂演繹成一年一度的水鄉民間盛會——中國.姜堰溱潼會船節。清明節的第二天,千頃溱湖之上,萬篙林立,千舟待發,其恢宏壯觀的場面被海內外人士盛贊為「天下會船數溱潼」;2002年國家旅遊總局將其列為中國十大民俗節慶活動之一。
而千年古鎮——溱潼,是景區的重要依託。小鎮四面環水,夾河穿鎮而過,素有「蘇中周庄」之雅稱。鎮上古樹名木較多,有唐代古槐、宋代山茶、明代黃楊等;其中植於宋代的萬朵古山茶,被譽為全球人工栽培的茶花之王。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交通便利。東臨寧靖鹽高速公路,在景區內留有互通口;南臨寧啟鐵路火車站,現有開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國六大城市的始發列車;四圍緊鄰上海、南京、蘇錫揚等全國著名旅遊城市,從景區抵達省內的任何地點都可以做到「早出晚歸」。
寧夏銀川國家濕地公園
銀川國家濕地公園是繼杭州西溪濕地公園和江蘇溱湖濕地公園之後,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立的第三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是黃河流域和中西部地區第一個國家級濕地公園。
據介紹,銀川國家濕地公園分為閱海濕地、鳴翠湖濕地兩個園區。閱海濕地公園面積3萬多畝,由湖泊、沼澤、草甸組成,有水生植物114種、魚類17種、鳥類107種。鳴翠湖濕地面積1萬余畝,將以建設世界最大的蘆葦迷宮、展現湖光水色的江南美景為目標,大力開展生態旅遊。
湖北省神農架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
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的專家組日前對湖北省神農架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評審認為,大九湖濕地初步具備了建設國家級濕地公園的基本條件。
大九湖盆地海拔1730米,屬於亞熱帶地區不可多得的亞高山濕地類型,這里生物多樣,現存的以沼澤草甸為主的植物群落比較豐富,具有重要科研價值。其獨特的自然景觀,神秘豐富的人文等旅遊資源奠定了建設濕地公園的基礎。
專家組建議將大九湖濕地納入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並就此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湖南東江湖國家濕地公園
6月23日,由湖南省林業廳主持,在長沙舉行了專家評審會,對我院規劃設計處主持完成的《湖南東江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進行了評審。評審委員會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湖南省水利廳、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湖南省林業廳、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和湖南師范大學等單位的專家組成。評審委員審查了提供的評審材料,聽取了編制單位的介紹,經討論一致認為:東江湖是湖南最大的人工湖泊,生態地位重要,保護和利用價值高。資興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東江湖濕地的保護,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前期工作,為東江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湖南東江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工作通過對自然資源、區域經濟、旅遊市場的認真調查,突出了保護、利用與提高三個主題,多層面地呈現出東江湖保護與利用的重要價值。該總體規劃思路清晰、指導思想明確、目標具體,建設內容符合當地經濟、技術和管理的實際,建設方案可行。規劃運用"3S"技術,採用 "專家-管理者-社區-相關單位"聯合和"項目設計+專家咨詢"規劃方法進行規劃,注重項目建設與項目管理同步、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有機結合,強調科學研究與監測在公園建設與管理中的作用等。規劃文本內容全面,結構完整,圖表豐富規范。
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該規劃通過評審,並建議盡早申報建設東江湖國家濕地公園。
山東滕州濱湖國家濕地公園
近日,從國家林業局傳來喜訊,國家林業局向山東省林業局發出通知,正式批准設立山東滕州濱湖國家濕地公園。這標志著山東省首家國家濕地公園落戶滕州。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濕地保護和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申報工作,成立了專門的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加大了對濕地的保護力度,先後出台了濕地保護的相關文件,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濕地宣教活動,為公園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經過多年的建設,旅遊服務及基礎設施以及具有一定規模,生態旅遊氛圍初步形成。自2006年6月開始申報濱湖國家濕地公園,得到了省政府、棗庄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得到了省、棗庄市林業局的大力支持和關愛。濱湖國家濕地公園批准建設將進一步豐富我市旅遊資源類型,對提高我市旅遊資源品位,豐富我市生態旅遊結構具重要意義。
國家林業局要求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規劃與建設應堅持「生態優先、科學修復、適度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並嚴格遵循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同時要求公園管理機構通過加強培訓、逐步建立保障機制、完善科技支撐機制,提高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經營管理水平。
廣東星湖國家濕地公園
廣東星湖濕地公園初步具備了建設國家濕地公園的基本條件,建議納入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試點。1月28日至29日,國家林業局考察專家組一行在省林業局有關領導和副市長孫德的陪同下,對肇慶市星湖濕地公園進行考察評估後,作出如上評價。
肇慶星湖濕地公園於2004年12月經省林業局正式批准成立,2006年初,市政府提出了將星湖省級濕地公園升級為星湖國家濕地公園,並得到省政府和省林業局的大力支持。
專家組提出了許多針對性建議。
遼寧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
沈陽日報訊(鐵嶺日報專稿)記者4月22日獲悉,鐵嶺市在未來的25年內,將投入51.7億元對其境內的蓮花湖濕地進行分期修復,並最終建成濕地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國家濕地公園。
蓮花湖位於鐵嶺市城區西南部,歷史上屬於東北濕地的一部分,是沼澤濕地類型。總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由於歷史上盲目進行農田開墾,以及未處理的城市污水大量排入,造成了蓮花湖濕地面積大量削減,現僅有4.3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積。
據悉,蓮花湖修復工程是以濕地修復、邊界整修、清淤、輸水排水、濕地人口動遷、植被修復、水產養殖和旅遊觀光為主的生態建設工程。目前,這項龐大的生態修復工程已經完成項目整體規劃。
據了解,修復一期工程將用5年時間,使現有濕地面積從4.3平方公里增加到7平方公里,初步修復濕地的自然容貌。到2020年二期工程完成的時候,濕地面積將修復到20平方公里。濕地的主要功能將得到恢復。而到遠期的2030年,濕地面積將達到100—200平方公里,屆時將建成國家濕地公園。
❻ 杭州西溪濕地公園介紹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杭州市區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這里回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答質朴、文化積淀深厚,曾與西湖、西泠並稱杭州「三西」,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
❼ 有關濕地公園的資料
我國又增9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本報訊 特約記者孫勝利報道 近日,建設部批准北京市海淀區翠湖濕地公園等9個濕地公園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這是繼去年榮成市桑溝灣城市濕地公園成為我國首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以來的第二批公布名單。至此,我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已達到10個。
批准公布的9處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是北京市海淀區翠湖、唐山市南湖、無錫市長廣溪、常熟市尚湖、紹興市鏡湖、東營市明月湖、東平縣稻屯窪、常德市西洞庭湖青山湖、淮北市南湖等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這也是《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於2005年2月2日第九個世界濕地日下發後首批批准公布的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濕地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地對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城市園林建設和生態與環境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設部要求,批准設立的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必須堅持「重在保護、生態優先、合理利用、良性發展」的方針,嚴格執行建設部《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建立健全保護管理機構,劃定保護范圍,編制保護規劃,設立界碑、標牌,劃定綠線,搞好資源監測,建立地方保護法規,嚴格保護管理。要切實加強領導,搞好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切實維護好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特性,基本功能和生態平衡,保持和最大限度地發揮濕地生態系統的各種功能和效益,保護濕地功能和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證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區域生態與環境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❽ 求紅海灘濕地公園詳細資料,謝謝
中文名稱
紅海灘
地理位置
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趙圈河鄉境內
級 別
AAAA級
區域面積
總面積20餘萬畝
類 型
純綠色生態旅遊系統
適宜遊玩季節
5月-10月最佳
開放時間
08:30-17:00
門票價格
成人票:80.00元
景觀
葦海觀鶴景區
月牙灣濕地公園
葦海
盤錦紅海灘距北京550公里,距沈陽155公里,距大連260公里,距錦州102公里,距鞍山98公里,距營口45公里,均有高速公路連接。京沈高速直接轉到盤海營高速,在盤錦南出口下,至大窪化工橋西行8公里即到紅海灘風景區遊客接待中心,沿途均有指示路牌。景區內有大型停車場。旅遊旺季開通旅遊專線車。
火車
乘火車先到盤錦市,再轉直達車到紅海灘景區。北京站有直達盤錦的車次,一般列車7個小時左右,動車組4個小時。
汽車
從北京八王墳汽車站有到盤錦的長途車,距離550公里,車票149元/人,到盤錦中心客運站後再轉班車去紅海灘景區。
內部交通
盤錦市區內有直達紅海灘接待中心的車,從鑽井體育館或者是錦江賓館,在終點站趙圈河下車。運行時間早上7:00到晚5:00每一個小時一趟,車票5元/人,車程40-50分鍾。
❾ 華僑城濕地公園的公園簡介
上世紀九十年代,深圳灣填海留下一片灘塗沒有填,漲潮時形成一個大湖區, 這就是華僑城濕地的前身。自2007年起,華僑城集團從市政府手中接管了這片濕地,也由此成為首個受託管理城市生態濕地的企業。秉承「生態保護大於天」的建設理念,集團投資逾2億元,成立專業部門、邀請生態科研團隊,對華僑城濕地進行了歷時5年的綜合治理。
現在的華僑城濕地佔地68.5萬平方米,處在現代化大都市腹地,與深圳灣水系相通,生物資源共有,還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隔海相望,是深圳灣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濱海濕地。
按照「保護、修復、提升」的原則,通過濕地封閉管理、水質改善工程、濕地生態提升三步,實施生態修復工程,不僅構築起濕地內動植物與深圳灣的生命通道,還對保護物種多樣性、調節氣候、降解污染物、美化周邊環境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成功地重現了華僑城濕地的生機與活力。
2011年8月,國家海洋局授予華僑城濕地「國家級濱海濕地修復示範項目」稱號,肯定華僑城濕地在濱海濕地修復、管理體制等領域的創新和成績,華僑城濕地也成為全國首個獲此殊榮的項目。
濕地成立後,在出色的規劃和精心管理和維護基礎上,繼續推進在生態教育、科研合作、公益平台、環保意識提升等方面的發展,先後獲得來自社會各界的認可和獎勵。濕地成為國家海洋局宣教中心的「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深圳市海洋局授予濕地「國家海洋行業公益性科研專項濱海濕地生態修復示範區」。2013年,深圳市政府授予濕地「環境教育基地」稱號。2014年被廣東省環境保護廳授予「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2014年在深圳人居委和深圳市華會所生態環保基金會的支持下,濕地建立了深圳市首個自然學校。
走進現在的華僑城濕地,猶如身處城市中的一片自然綠洲。處處鳥聲啾啾,翅影翩翩,水色天光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