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植物園
A. 徐州的社會
【主詞條:徐州體育】
徐州在1986年曾承辦過江蘇省第十一屆運動會,成為中國第一個舉辦全省綜合性運動會的非省會城市。 2014年9月19日在徐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辦了江蘇省第十八屆運動會 。徐州在每年的5、6月份都會同時舉辦全國傳統武術比賽、全國農民武術比賽兩項國內賽事。
2015年,徐州體育健兒在14個項次國際比賽中獲得9金、1銀、4銅;在19個項次全國比賽中獲得12金、5銀、2銅。2人被授予「國際級運動健將」,11人被授予「運動健將」稱號。全市共有47名國家一級運動員、112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參加省級注冊運動員2042名。 徐州運動賽事賽事名稱時間地點第五屆全國冬泳錦標賽2000年1月雲龍湖亞洲鐵人三項系列賽暨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2000年6月雲龍湖亞洲鐵人三項系列賽暨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首屆全國鐵人兩項錦標賽2001年6月雲龍湖全國摩托艇錦標賽2002年5月雲龍湖全國射擊冠軍系列賽暨團體錦標賽移動靶比賽2002年5月體育館全國圍棋錦標賽(團體)2005年5月徐州國際劍聯女子重劍世界盃賽2013年4月,2014年4月體育館全國擊劍錦標賽2014年11月奧體中心國際劍聯女子重劍世界盃賽2014年11月奧體中心世界滑翔傘定點選拔賽2015年5月9日-14日督公湖ITF國際女子網球巡迴賽·徐州站2015年5月24日-31日徐州鑄本網球中心參考資料 徐州體育場館徐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徐州體育館徐州市水上運動中心徐州鐵路游泳館徐州武術館徐州武當拳館徐州市屬協會游泳運動協會 武術運動協會 田徑運動協會 體育舞蹈協會 棋類運動協會 乒乓球運動協會 羽毛球運動協會 網球運動協會 長跑協會 戶外運動協會 空手道協會 體操運動協會 檯球協會 跆拳道運動協會 足球運動協會 籃球運動協會 參考資料 ,其他協會名錄請參見【徐州體育】詞條中【體育組織】部分的表格徐州市屬俱樂部徐州彭城棋院 徐州飛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 徐州康美搏擊俱樂部 徐州師大文體俱樂部 徐州騰飛青少年體育俱樂部 徐州九龍風跆拳道俱樂部 徐州華東健身體育俱樂部 徐州漢風青少年體育俱樂部 徐州水上中心俱樂部 徐州棋院 徐州五環體育俱樂部 徐州市青少年體育俱樂部 參考資料 ,其他俱樂部名錄請參見【徐州體育】詞條中【體育組織】部分的表格 【主詞條:徐州科技】
2015年,徐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157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達36家,其中國家級7家,省級22家,在孵企業達1500家以上。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53家。申請授權量8599件;發明專利授權量1304件,比上年增長92.9%,發明專利擁有量3259件,比上年增長55.4%。獲省級以上科技獎勵17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全市獲國家、省級科技計劃立項支持493項。
2015年,徐州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4%。 徐州國家科技單位類別名稱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高端工程機械智能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煤礦充填開采國家工程實驗室深部礦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礦山互聯網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感知礦山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醇醚酯化工清潔生產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發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煤加工與潔凈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葯用植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徐州分中心生物晶元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淮海分中心國家協同創新中心煤炭安全綠色開采協同創新中心工信部研究中心中國軟體評測中心淮海分中心參考資料 徐州技術轉移中心中國高校技術轉移中心徐州中心南京大學徐州技術轉移中心復旦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徐州分中心浙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徐州中心吉林大學徐州技術轉移中心東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豐縣分中心蘇州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泉山分中心中國礦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東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睢寧分中心南京工程學院技術轉移中心徐州分中心河海大學徐州技術轉移中心中國礦業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新沂分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沛縣分中心東南大學技術轉移沛縣分中心河北工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賈汪分中心徐州工程學院聯合技術轉移中心沛縣分中心徐州工程學院技術轉移中心徐州工程學院聯合技術轉移中心豐縣分中心天津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賈汪分中心江蘇師范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技術轉移中心徐州醫學院聯合技術轉移中心 【主詞條:彭城、彭祖文化、兩漢文化、徐文化】
徐州是彭祖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徐文化的集大成者。徐州古稱彭城,建城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帝堯時建立的大彭氏國,以彭城之名的見諸文字是春秋時即公元前573年,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夏禹治水時,把全國疆域分為九州,徐州即為九州之一。當時「徐州」只是作為一個自然經濟區域的名稱,彭城邑成為這一區域的中心城市。帝堯時彭祖建大彭氏國,彭城因而得名,是世界彭氏宗親公認的發源地。作為中華飲食文化及養生文化的鼻祖棲息地,徐州市留下了大量寶貴的彭祖飲食文化、養生文化等遺產,相傳大彭氏國的創始人彭祖活了800歲,是中國烹飪和氣功的創始人。彭祖曾被孔子推崇備至,也被道家奉為奠基人之一。彭祖養生文化的精髓是「葯食同源,以食養生」。此外,還有按摩養生養顏術。彭祖的飲食養生之道,對以後漢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佳處未易識,當有來者知」,「兩漢看徐州,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徐州的兩漢文化遺存,如獅子山楚王陵、龜山漢墓、戲馬台、泗水亭、霸王樓、歌風台、拔劍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羊鬼山展亭、漢兵馬俑等。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建立了大漢王朝,漢王朝與西方的古羅馬帝國遙相響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我們的漢族、漢字、漢語,都與這個王朝有著關聯。 徐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州漢楚王陵墓群 大墩子遺址 戶部山古建築群 徐州墓群 京杭大運河徐州段(210公里)劉林遺址梁王城遺址花廳遺址徐州雲龍山漢代大型採石場遺址參考資料 【主詞條:徐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徐州為「曲藝之鄉」。流行於徐州的劇種有柳琴戲、江蘇梆子、徽劇、京劇、柳子戲、花鼓戲、四平調、丁丁腔、皮影戲、評劇、話劇等。其中,柳琴戲約有200年的歷史,江蘇梆子戲已有300年的歷史。徐州的地方戲曲、民間舞蹈,既有北方的高亢、剛烈、粗獷、朴實的風格,又有南方的委婉、抒情、細膩、優美的特點。 徐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徐州剪紙(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徐州琴書徐州梆子江蘇柳琴戲徐州香包徐州鼓吹樂邳州跑竹馬邳州紙塑獅子頭豐縣糖人貢參考資料 ,省級、市級遺產名錄請參閱【徐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詞條 【主詞條:沛縣武術】
徐州沛縣自古尚武,長期以來形成八大門派12個拳種,沛縣120萬人中習武者有38萬人,是中國首批武術之鄉。沛縣積極扶持武術這一中華國粹,鼓勵民間資本發展武術產業。2013年,沛縣共建成武館、武校150餘家,民間習武場116個,12名世界武術冠軍從這走出。 【主詞條:名人詠徐州】 徐州詩詞詩名作者內容大風歌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垓下歌項羽力拔山兮氣蓋勢,時不利兮騅不逝。
追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江城子·別徐州蘇軾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餘幾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木蘭花慢·彭城懷古薩都剌古徐州形勝,消磨盡,幾英雄。想鐵甲重瞳,烏騅汗血,玉帳連空,楚歌八千兵散,料夢魂應不到江東。空有黃河如帶,亂山起伏如龍。
漢家陵闕起秋風,禾黍滿關中。更戲馬台荒,畫眉人遠,燕子樓空。人生百年如寄,且開懷,一飲盡千鍾。回首荒城斜日,倚欄目送飛鴻。 徐州邵大業龍吟虎嘯帝王州,舊是東南最上游。
青嶂四圍迎面起,黃河千折挾城流。
炊煙歷亂人歸市,杯酒蒼茫客倚樓。
多少英雄談笑盡,樹頭一片夕陽浮。 參考資料 【主詞條:徐州方言】
古徐州地域遼闊,上古時代此地建有徐國,歷史上稱之為「徐方」。徐州地處淮北,歷史上南北朝廷往往以淮河為界,因此,徐州方言多受中原與齊魯方言沖擊。大約南宋以後,徐州方言已與中原漢語較為相近了。徐州方言現屬於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話,與山東、河南方言較接近。 總體來說,徐州方言的語音系統與普通話較為接近,普通話差異較大的是詞彙。徐州方言中存留著許多古詞語,這些詞語仍然保存著古代漢語或早期白話的面貌。 徐州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勝跡浩繁,文化遺產和名勝古跡尤以「漢代三絕」——漢兵馬俑、漢墓、漢畫像石為代表的兩漢文化最為奪目。 徐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古有九里山古戰場,今有淮海戰役新遺跡。厚繁的歷史古跡、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現代化城市風貌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徐州擁有徐州雲龍湖旅遊集聚區、徐州賈汪旅遊集聚區兩大集聚區。
截至2014年8月,徐州星級飯店總數達到134家,列江蘇省第二。 截至2016年1月,徐州共有國家A級景區73家,其中4A級景區19家,3A級景區28家,A級景區總量和3A級景區數量均居江蘇省第一,4A級景區數量居江蘇省第三。
2015年,徐州接待國內外遊客4008.6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91.87億元。
徐州風景名勝類型景點圖片彭祖故里彭祖廟,彭祖園,彭祖樓,彭祖井,彭祖墓,大彭山,大彭溝,大彭氏國遺址,徐州古城牆。 徐國遺跡徐偃王石室,梁王城遺址,季子掛劍台,偃王燈塔。 楚風漢韻徐州漢文化景區,沛縣漢城,徐州漢皇祖陵文化景區(漢皇祖陵),漢高祖原廟,徐州漢楚王陵墓群,北洞山漢墓,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茅村漢畫像石墓,徐州漢城,圯橋,拔劍泉,泗水亭,范增墓,王陵母墓,劉向墓,龔勝墓。 亭台樓閣快哉亭,三讓亭,泗水亭,放鶴亭,招鶴亭,馬跡亭,代筆亭,望洪亭,觀道亭,戲馬台,歌風台,青陵台,轅門射戟台,霸王樓,燕子樓,黃樓,奎樓,五省通衢牌樓,鍾鼓樓,彭祖園大彭閣,戲馬台風雲閣。 園林景觀徐州潘安湖濕地公園,徐州奧體中心體育公園,金石園,徐州百果園,徐州稼悅園,徐州鳥悅園,雲龍公園,珠山公園,徐州植物園,青山公園,奎山公園,珠山宕口公園,杏花塢廣場,邳州銀杏博覽園,邳州桃花島,豐縣大沙河百里觀光帶,徐州白雲山法治文化公園,白塘河濕地公園、徐州城北休閑公園、徐州月亮灣生態庄園、「歌詠徐州」詩詞碑林園 山靈水秀故黃河,大運河,徐州丁萬河,雲龍湖,九里湖,金龍湖,金龍湖風景區,大龍湖,九龍湖,佩劍湖,潘安湖,懸水湖,微山湖,徐州水上世界,泉山,雲龍山,子房山,戶部山,九里山,楚王山,東珠山,呂梁山,艾山,馬陵山,楚王山千佛洞,白雲洞,泉山果老洞。 旅遊名鎮窯灣古鎮,鐵富鎮(國家銀杏基地),伊庄鎮(倪園村),柳泉鎮,漢王鎮,利國鎮(中國首家「中國蘇軾文化名鎮」)。 戰爭風雲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淮海戰役紀念館,徐州會戰紀念館,徐州國防園,九里山古戰場,碾庄戰斗紀念館,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徐海道署,吳亞魯舊居,郭樂山舊居,小蘿卜頭紀念館,雙擁碑。 民俗勝跡徐州乾隆行宮,徐州文廟、權瑾牌坊,戶部山古民居,奎山塔,百步洪廣場,東坡廣場,老徐州歷史文化片區。 宗教信仰蟠桃佛教文化景區,徐州寶蓮寺,葯盒子,豐縣宋樓道教文化景區,子房祠,龍華寺,興化禪寺,台頭寺,白塔寺,東山寺,平山寺,白雲寺,宗善禪寺,耶穌聖心堂,崇真堂,九鏡塔,諸佛寶塔,邳州鐵佛寺。 主題公園徐州樂園 、徐州音樂主題公園、大白鯨世界兒童樂園 【主詞條:徐州菜、徐海菜】
徐州是中國烹飪文化的發源地,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彭祖是中國烹飪界公認的始祖,相傳在堯之時,彭祖因擅烹飪野雞湯,得到帝堯的贊賞而受封,在徐州一帶建立了大彭氏國。徐州的菜點秉承有大彭風味,製作考究,風味獨特,自成體系,幾乎每一道菜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徐州特產地域種類內容市區菜餚徐州地鍋雞、易牙五味雞、霸王別姬、鴛鴦雞、蔥燒孤雁、樂天鴨子、徐州三鯉、四孔鯉魚、梁王魚、彭城魚丸、愈灸魚、開陽炒苔菜、金蟾戲珠、魚汁羊肉、冬瓜四靈、西楚貢菜、油炸金蟬、東坡回贈肉、羊方藏魚、金絲纏葫蘆、太極山葯泥、羊肉滑脊 主食徐州烙饃、鍋貼餃、八股油條、窩窩頭湯點啥湯、徐州辣湯、丸子湯、雉羹菜系道家菜、釋家菜休閑小孩酥、蜜三刀、蜜汁地瓜、蝴蝶散子新沂主食龜打湯點雲母羹、撒休閑捆香蹄、桂花楂糕酒水窯灣綠豆燒菜餚竹蓀鵝、豆腐乳邳州主食擀麵皮、肉夾饃、邳州涼皮休閑艾山西瓜養生銀杏、苔干 豐縣湯點帝王粥水果紅富士蘋果、白酥梨 養生牛蒡沛縣菜餚郭家燒雞主食廣電冷麵休閑冬桃、黿汁狗肉睢寧縣湯點古邳粥休閑香腸、鹽豆子
B. 邳州大運河網盆景批發市場
淘寶網:盛世鑫毅植物園,經營日本小葉迎春,對節白臘,水臘,黃楊等盆景,版價格合理,多精心栽培權。土植肥料,假山配件(動物人物房屋橋梁等),多肉擺件,園藝器皿等配套齊全。全場滿26元包郵,滿50元贈送小禮品。一景一世界,一石定乾坤。
經過多年深加工修剪栽培的盆景,容易長期存活,且具有藝術價值。盛世鑫毅植物園的盆景師傅具有30多年以上的栽培種植修剪經驗,精心養護的每一棵盆栽,都具備一定藝術功底。
各種造型,獨具一格(直桿式,斜桿式,懸崖式,石夾樹附石型,山水盆景,假山群峰,應有盡有)
花肥(水培王,大肥王,餅肥,復合肥,矮壯素等品種齊全)
C. 六年級下學期練習一口語交際是「介紹家鄉」。求一篇邳州景點的導游詞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艾山自然風景區觀光游覽。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聞名遐邇的艾山九龍溝風景區。古人說:仁者愛山,智者樂水。走進自然,親近自然,不僅是古人的傳統,也是現代人的渴望。所以,今天就有請各位放鬆心情,隨我一起融入到艾山秀美的景色之中,感受別樣的山林情趣。
艾山位於邳州北部鐵富鎮境內,地處蘇北魯南交界處,東臨沂河,西瀕京河大運河,310國道橫穿東西,邳蒼省道縱貫南北。景區總面積20平方公里。傳說因遠古時代遍山生艾且每60年出一次神艾而得名。山體呈東西走向,分南北二嶺,由大小九座山頭相連而成,因此古時又稱為"九頂艾華山"。主峰位於群峰西南,海拔197.2米。
艾山位居蘇北三大名山之列,與花果山、雲龍山同在310國道上。山奇水秀,林壑幽美,是邳州第一名山。古代有"國之巔,泰山也,邳之巔,艾山也"的說法。自古以來,艾山就是僧侶聚居、名人涉足和兵家必爭之地,更是人們尋幽攬勝、游春賞景和消夏避暑的好去處。
(漢闕山廣場)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漢闕山門廣場。它是艾山的標志性建築。其中主體建築漢闕觀景台高18米,是蘇北魯南地區最高大的漢闕式仿古建築。內部結構分為三層,遊客可以逐層登臨台上,四季美景,盡收眼底。山門廣場總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每年的艾山桃花節、農民藝術節等活動都在這里進行。大家看,觀景台西側的這幅巨型大理石貼面標志牌,上面鐫刻著本地書法家題寫的"艾山洞石溝風景區"八個隸體大字,背面是關於風景區的簡介。為什麼叫洞石溝呢?這是由它的地形地貌所決定的,艾山南北兩條山脈從西部聚攏,向東呈"八"字型逐漸展開,中間因此形成了一個面積數平方公里的大山凹。這里溝壑縱橫、林木蔥蘢、峰巒疊翠、塹險澗幽,如同人間仙境。當地人就習慣稱它為洞石溝。後代文人墨客來到這里,發現山凹間天然形成九道形態各異、連綿起伏數百米的巨大黃土壟脊,好似九條騰飛的巨龍,因此又給它取名"九龍溝"。
(艾王路)我們現在行走的這條路叫艾王路。這里是古代艾王城的主要通道。全長大約兩公里。我們可以想像古人騎著高頭大馬,由此路進山到達艾王城的情景。西面有蓮花塘,東面是萬畝桃園。春天,四面八方的遊客趕來賞桃花美景,夏秋時節,可以現場採摘新鮮的桃、杏和蘋果。每年春節,周圍的百姓都有登山的風俗,這條路上更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仙人湖)大家看到的這個湖叫做仙人湖。相傳古時候這里是一個小湖泊,湖水清澈,湖面風景優美。八仙路過這里,被這里宜人的湖光山色所吸引,乘興跳入湖中沐浴,"仙人湖"的名字因此得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湖東築壩蓄水,初具規模,後來經過歷次開挖增容,現在湖區面積已達35萬平方米,湖容量達80萬立方米。湖面上這座單孔圓拱式的橋就叫仙人橋,如今,"仙人已乘黃鶴去,白雲千載空悠悠",不過大家不要為看不到神仙而遺憾,到仙人橋上走一走,乘遊船畫舫到湖心島上游一游,您一定會覺得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艾王城遺址)從仙人湖水下延伸到北面果園的區域,是古代艾王城的遺址。相傳艾王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與現在戴庄鎮境內的良王城遺址屬同一時代,為西周時期徐偃王的後代所建。據史書記載,周穆王六年,穆王命令徐族首領徐子誕以邳為基地建立徐國,並鑄了一個鼎,鼎上有銘文"艾"。艾山即為徐國的鎮國之山。大家知道,艾作為一種中葯,可以療疾辟邪。先民以艾來為山命名,有著祈祥佑祉的意思。其實,艾這種植物身上還寄寓著美麗的愛情呢。《詩經》中有"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說的是有一位男子和一位女子,他們兩個人常常一起去山上采草葯,因為常常見面男子覺得那女子很溫柔,女子覺得男子很體貼,都很喜歡對方。如果他們一天沒有見到面,就會覺得好像分開了三年一樣,想念對方,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日三秋"這個成語的由來。
西周至春秋時期,徐偃王管轄著徐泗一帶,在東夷諸國中勢力最為強大,偃王為人仁厚,深得民心,他曾經聯合淮夷等抗周,"百姓隨之者以萬數",後來,周穆王襲其不備,大破徐軍,殺掉徐偃王。周穆王除去心腹大患之後,為了爭取民心,採取了優待俘虜的政策,將偃王的後代子孫封為徐子。後來,由偃王之後的某代王子在艾山上建起了艾王城。徐國傳到第十一世孫章禹的時候,已經到了春秋末期,公元前512年,徐國最終被吳王闔閭所滅。民間傳說中,艾王收留了圖謀復國報仇的吳王僚的兒子慶忌,並把他藏在艾王城裡,因此遭到吳王闔閭的怨恨,闔閭於是決開山水沖毀艾王城。這就是《左傳》中所記載的"防山以水之,已卯滅徐"。現在,我們從洞石溝的實際地形來看,溝內最大的那條土龍脊在上古時代極有可能就是一道攔蓄山水的天然土壩。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地方政府在擴挖仙人湖時,曾經挖出了大量的方磚大瓦以及部分青銅器和錢幣,出土了陶器、鹿角和獸骨等文物,還在半店村果園內發現了一處四面用青石板砌成的地下通道,疑似古艾王城的下水道。可以說,這些遺存像一幅幅歷史畫卷,給我們展示了古艾王城的輝煌和文明。
(鳳凰台)這座十多米高的黃土山丘叫鳳凰台,傳說因古代落過鳳凰而得名。其實,這里是一處年代久遠的道教寺廟群遺址。相傳上古時代台上曾經建有黃帝廟,廟前碑文有軒轅帝時的相關記載。鳳凰台上歷代都建有道觀寺廟。清朝初年,這里建有玉皇閣、玄帝廟,台下建有三大土廟和子孫堂。順治年間,這里還鑄了一尊1600斤重的玄帝鐵像和一口一人多高的大鐵鍾,以及一個100多斤重的鐵磬,另外還特製了一面大鼓懸架在殿堂上,晨鍾暮鼓在山林間響徹了200多年,直到解放初期,玉皇閣與奶奶廟一起被人為毀掉。
大家看鳳凰台所處的位置,後有群山環抱,四周叢林密布,前面是翠竹園、橡樹林和古柿林,再向南就是九龍澗和九龍脊,這里不僅景色宜人,而且還是進入洞石溝腹地的必經之路,每年旅遊旺季,這里也是遊人最多的地方。現在,台上的雕塑是黃石公授書張良的組雕以及十二生肖的群雕。那座具有漢代風格的建築是地方政府投資60萬元新建的艾山藝術館,用來舉辦各種民俗展覽和文體活動。
(蛟龍碑亭)艾山這塊風水寶地,不僅養育了祖祖輩輩的艾山人,而且培育出了一代代英才。大家看這邊有兩座碑,碑上刻著蛟龍,因此叫做蛟龍碑,均為清朝皇帝御賜。這第一塊碑是乾隆五十年,嘉慶皇帝的老師王希文之碑,碑高約四米。王希文1766年出生於邳州市連防鄉艾山後村,學識淵博,被乾隆皇帝請進宮做嘉慶太子的老師。太子曾經一度廢學擲書於地,希文嚴加訓斥,恰巧乾隆趕到,考問希文:"我兒讀書也做皇帝,不讀書也做皇帝,何必如此認真?"希文跪著回答:"臣聞讀書做堯舜之君,不讀書為桀紂之王"。乾隆聽後,雙手將希文攙起,嚴斥太子,並下聖御:"如教而不學,可嚴加懲戒"。王希文於1841年去世之後,乾隆為其樹蛟龍碑,以褒獎王希文對嘉慶的培養之功。這第二塊碑是清朝武功大將張旺之碑,立於光緒九年。張旺是邳州連防鄉張庄村人,武藝高強,多次征戰有功,被封為武功大將軍,去世後,光緒皇帝為其親樹蛟龍碑,特別授給他"甘肅清河營都司紀勇巴圖魯"的稱號。"巴圖魯"是滿族語,意思是勇士。大家看這兩座蛟龍碑的碑帽都是二龍戲珠,但是雕刻的筆法各有不同。王希文碑上的兩條龍,龍首顯得溫順端莊,龍身有鏤空之處,而張旺的碑雕刻手法則乾脆利落,由此可見,即便是御賜的蛟龍碑也是文武有別。
(九龍澗與九龍脊)這條彎彎曲曲的小溪叫做九龍澗。它源自艾山西山口南北兩山脈結合處,下游流入仙人湖,全長約五華里。九龍澗自西向東,蜿蜒曲折,順山勢而下,一路流經黑風口、黑風潭、跌水瀑、平澗橋、曲拱橋、三迭潭等幾處景點。大家沿澗賞游,聽潺潺流水,聞鳥語花香,一路可見翠綠的竹林,挺拔的松柏,稀有的烏柏樹、百年老榕樹,以及野生的山棗、棠梨,可以說是一個天然的野生植物園。
艾山素有"三奇"、"一絕"的景觀。三奇:一是山奇,山雖不算高,石也不算怪,但民間一直流傳"艾山出雲,不用問神"的說法。就是說每當下雨前的幾個小時,天空還是一片晴朗,艾山卻吞雲吐霧,環繞在半山腰,籠罩住山峰,它像是告訴人們大雨將至似的;二是水奇,洞石溝內的山泉,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甘甜可口,常年飲用有益於健康,延年益壽,是一種極具開發價值的天然礦泉水資源。我們已經依據這個優勢開發出了洞石山泉水以及九龍山泉水。三是洞奇,洞石溝內冬暖夏涼,夏天,溝內溫度比溝外溫度低3度以上。冬天,當溝外還是冰凍雪封的時候,溝內已冰融雪化,百草吐綠,非常奇妙;一絕,就是塹絕,洞石溝內自然形成的九道塹,像九條巨龍橫卧其中,在溝中形成九道長峰,峰險林茂,峰峰相通。大家看,這自東向西一字排開的九條南北走向的土壠山脊,就是艾山洞石溝最著名的自然景觀--九龍脊。九龍脊最奇特之處是雖處深山之中,卻不摻半點碎石。這些黃土高壠南端都與艾山山體相連,北端都延伸到九龍澗,每道土壠高十多米至而三十米不等,長幾百米,壠與壠之間形成一條條幽深曲折的峽谷。谷內內長滿了洋槐和各種天然雜樹,每年五月槐花盛開時節,花香襲人,沁人心脾,是最好的休閑之地。在九龍脊上行走,更是別有一番情趣,忽高忽低,險象環生,更適合於年輕人前來賞游。
關於九龍脊,還有著一段奇異的神話傳說。相傳,九龍脊中最高大的第三條龍脊在遠古時候是一條會生長的土龍。土龍頭南北尾,龍頭一直延伸到艾山半坡上,龍尾則一直連接到鳳凰台。它夜長晝歇,日有所進。據說如果能夠爬過艾山山樑再延伸到山南龍鴨河邊喝水,艾山周圍的百姓就會富庶一方。後來土龍長到半山腰,被南方來的一位風水先生破了元氣,從那以後不再生長,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
清朝詩人惠克端在《艾山雜詠》中這樣寫道:"十里奇峰半里平,一峰才過一峰迎。青山似繭將人裹,不信前頭有路行。"寫出了艾山"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緻。而千百年來,依據艾山地形地貌,還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掌故。除了仙人湖之外,還有八仙聚會的"聚仙台",七仙洗澡的"七仙池",何仙姑沐浴的"仙姑池",三國謀士隱居的"徐庶洞"。薛仁貴征東槍挑的"黑風口"。
(聚仙台)聚仙台位於艾山主峰東南山坡下一個半圓形的山窪里,是一個平地突起的高台。高台三面環山,南臨龍鴨河,被歷代名人方士視為風水寶地。民間傳說,八仙自蓬萊仙島去南海觀音處赴宴,路經此地,在台上停留多日,每天在聚仙台上飲酒下棋,到洞石溝內遊山玩水,因此得名聚仙台。
(七仙池和仙姑池)七仙池和仙姑池位於仙人湖西南艾山南脈的北山坡上,天然形成於半山腰的石板坡上,兩池在同一等高線上相距一百多米。傳說中八仙白天在聚仙台聚會,晚間常來此沐浴。東邊供七位男仙沐浴的水池名為七仙池,西邊供女仙何仙姑沐浴的水池名為仙姑池。兩池周圍全是岩石,每塊岩石都平整如凳,可坐可卧,便於沐浴。池水常年不幹,水質甘甜清冽。既能美容,又可健身。歷代以來,當地民間少男少女常常來此沐浴,由此還成就了不少美滿姻緣和愛情故事呢。
(徐庶洞)相傳三國時期,劉備的軍師徐庶被曹操騙去後,雖身在曹營,卻決意不為曹操獻上一謀。後來他設計離開曹營,四處隱匿,輾轉來到艾山,見這里山深林密,景色秀美,就在洞石溝里找了一個岩洞隱居下來,最後老死艾山,終不事曹,從而留下了"徐戍不離艾"的民間傳說。
(黑風口)大家看,這邊是一處縱深十多米的斷崖絕壁,山石層疊,樹生崖壁,這就是有名的黑風口。相傳戰國時期,吳王僚被刺殺之後,他的兒子慶忌逃難到艾王城,每天在這個地方操練兵馬以圖報仇復國,後來慶忌被勇士要離刺殺,其冤魂不散,常在這里旋起黑風,因而得名黑風口。此外,這里還是唐代一處古戰場。相傳唐朝初年,異邦自東海入侵,唐太宗李世民御駕東征,在此地被包圍,勇將薛禮救駕突圍,三槍挑斷山崖救出了唐王。傳說畢竟是傳說,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險峻景象的確出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
(奶奶廟)我們對面的山峰就是艾山的主峰,山頂有奶奶廟遺址。奶奶廟興建於明朝正德、嘉靖年間,後來屢經戰亂屢次被毀,又幾度重修。清朝一品宰相劉庸,也就是劉羅鍋,曾來艾山祭祖並主持重修奶奶廟。廟址共有碑碣三座,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碑文還清晰可辨,上面有"國之巔,泰山也,邳之巔,艾山也"以及"大明正德,嘉靖年興建"等碑文。文革期間,殘廟和碑碣被徹底毀壞。據史料記載,明清年間,奶奶廟每年正月十五逢廟會,方圓幾百里內的善男信女、遊人香客都來艾山進香許願、游春賞景,山上終日香霧繚繞,遊人如織。廟宇坍塌後,廟會也遷到了山南的古鎮邳城,這就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五的邳城春會。
(華嚴寺)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庄嚴古樸的廟宇是華嚴寺。艾山華嚴寺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規模宏大,是江北名寺之一。歷經風雨,多次修復。乾隆年間,嘉慶皇帝的老師王希文親自主持重修華嚴寺,並撰寫了《重修佛殿碑記》,碑文現在還清晰可辨。解放初期,寺廟坍塌。本世紀初,邳州佛教界恢復重建華嚴寺。寺內供奉著由緬甸佛教界贈送的巨型卧佛以及彩繪十八羅漢塑像。這尊卧佛是由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姿態優美,栩栩如生,在佛像中極為罕見。
(望龍亭、艾王閣、聽松亭)站在寺前向東望,我們可以看到兩個亭台和一座樓閣。南邊的叫望龍亭。登上此亭向北俯視,七仙池就在腳下,九龍脊盡收眼底。舉目遠眺,山巒疊翠,仙湖波光,令人心曠神怡。因此是最好的登臨處。
東面那座樓閣是艾王閣,高12.8米,分三層。登臨艾王閣,東望可賞萬畝桃園美景,西望可觀座座青山秀色,南望俯瞰洞石溝全貌,北望可見村莊家園。站在閣上,更能引發仙境懷古的幽思。
我們再看北面長山的山頂,近處這座是聽松亭。顧名思義,就是在亭內可以聽見長山的松濤。登臨這座亭,我們更能領略清風明月入畫、晨鍾暮鼓繞梁的情境。
艾山美景孕育出了靈秀的地方文化,這里是龍鳳花鳥字之鄉,也是中國龍鳳花鳥字的發源地。可以把漢字寫出一片鳥語花香來,而且是出於普通山民之手,這就是艾山所賜予的智慧和靈氣吧。
各位朋友,今天大家隨我一同游覽了艾山的秀美山川、自然風貌以及各處人文古跡景點,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艾山的八位"仙人"和九條"龍"期待著您下次再來,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劉學秀〈艾山洞石溝風景區旅遊宣傳冊〉
D. 從邳州到臨沂動植物園怎麼坐車,麻煩知道的大神留言,謝謝
邳州新城汽車站源 ---- 臨沂汽車總站 中型中級
約2.5小時 ¥32.00
臨沂 長途汽車站西門站 乘坐 k13路 15站
在 蘭山區政府站 下車 換乘 k215路大站快車 08:00 09:00 10:00 3站
在 臨沂動植物園站 下車
E. 徐州有哪些景點
徐州旅遊景點有:
1、雲龍湖風景區:位於風景秀麗的徐州市區南部,是江蘇省著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湖面波光浩渺,三面青山疊翠,現有水面5.8平方公里,陸地面積5.6平方公里。景區內風光如畫,文物古跡眾多,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有「雲湖泛舟」、「水上世界」、「十里長堤」、「湖濱垂鉤」、「荷風漁歌」、「杏花春雨」、「湖山詩廊」、「奇石神韻」、「漢畫像石」、「果樹盆藝」、「金山塔影」、「大型沖浪」、「遊船畫舫」等著名景點和大型娛樂設施。
4、水月禪寺:前後歷程據《後漢書》載:「笮融在下邳(今睢寧縣)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又堂閣周回,可容三千許人。
作黃金塗像,衣以錦彩。每浴佛,輒多設飲飯,布席於路,其有就食及觀者,且萬餘人」。上海同濟大學提供資料考證:笮融所建之塔,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和形象描述的「天下第一塔」。在黃懺華所著的《中國佛教史》中,視之為「此佛教流布於民間也」。
5、艾山:位於江蘇省北大門,蘇北魯南交界處的連防鄉境內,主峰海拔197.2米,幅員20平方公里,傳說古時遍山生艾,故名艾山。它由大小九個山頭組成,又稱「九頂艾華山」。艾山歷史悠久,古有「國之巔泰之也,邳之巔艾之也」(艾山奶奶廟碑文錄)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