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園大全 » 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天氣

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天氣

發布時間: 2021-01-12 14:11:01

① 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人文歷史

據清嘉慶元年刊本《山陽縣志》記載,早在東晉時代著名的道教理論家、煉丹家葛洪即在本縣境內的饅頭山隱居修道。 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江蘇境內)人,在廣東羅浮山隱居之前,曾到豫、荊、襄等地游歷,而山陽又距豫南、襄陽不遠,所以,他到過饅頭山是有可能的。民國十八年刊本《增修山陽縣志》卷一亦寫道,「羊仙洞在饅頭山,昔人於此得道飛升,傳雲即葛洪也,入羅浮山去。又口頭東十里,有深洞,碑記『葛洪修煉處』。
唐時的著名高道羅公遠曾在天柱山修道。清嘉慶元年刊本《山陽縣志》卷一《古跡》記述,「天柱山 ,一名天竺山,唐羅公遠、宋邵康節(邵雍一引者注)皆隱於此。」[2]羅公遠,又名思遠;鄂州(今湖北境內)人,一說為彭州九隴縣(今四川境內)人,《太平廣記》卷二十二、《雲笈七簽》卷一百三十五、《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三十五均有其事跡。如:《太平廣記》中《羅公遠》條記述,公遠自幼好道術,唐玄宗亦酷好仙術,有一次玄宗與張果、葉法善手中各握棋子,未讓公遠看見而要他猜各人手中之物,公遠以無物相告,二人張開手,均無棋子,原來棋子已在公遠手中;還寫道,開元年間又一次中秋賞月,公遠以拄杖為橋,請玄宗同登月宮,聽霓裳舞曲。這些記述頗多神異,難免有小說家言或傳說。其中亦有頗具哲理之言,如玄宗請公遠教其長生之術,公遠對曰,「我命在我,非由於他,當先內求而外得也,刳心減智,草衣木食,非至尊所能。」這段話反映了羅公遠對道教養生的真知灼見,他重申了道教提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觀,指出要長生久視,應先內煉而非外求,清心寡慾、草衣木食的艱苦修煉,帝王是做不到的,言外之意,帝王的生活如果不改變,要想長生是不可能的。羅公遠有著述傳世,《道藏》中收有《真龍虎九仙經》二篇,羅公遠、葉靜能注。葉靜能亦為唐玄宗時的道士,以擅長符籙請神役鬼、驅邪治病、興雲致雨等奇術深受玄宗寵信。羅公遠、葉靜能在《真龍虎九仙經》注中寫道,「夫金丹大葯,皆在冥心。心若一著,無有不成。若蒙至人傳訣,依法修之,切在戒慎分明,靜室息諸事,想恍惚之中有神曰靈冥也,煉五臟氣方成大道。故《道德經》雲: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從這段話中,也可以看出道教修煉在當時由外丹向內丹轉變之端倪。
據山陽地方誌記述和當時老道長口傳,唐末宋初大名鼎鼎的高道呂洞賓亦到過天柱山 。《山陽縣志》卷一《古跡.仙人龕》記載,「相傳呂純陽、韓湘子遊憩於此,故名。」[5]同卷《古跡.天柱山 》亦記述,「又傳呂洞賓曾多次於此山,有摘星岩、摩天岩、凈瓶峰、雷神洞。」[6]八仙的故事使呂洞賓、韓湘子在我國民間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據有關史料考察,呂洞賓、韓湘子均有其人,但韓湘子系唐朝官員,是唐代大文豪韓愈侄子,而韓愈確有族侄,頗有道術。
呂洞賓是唐宋內丹道發展中極為重要的人物。洞賓名岩,字洞賓,道號純陽子,以字行世。他與其師鍾離權的內丹修煉理論,在中國道教史上被稱為鍾呂金丹道。《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呂岩》寫道,「其自作傳雲:吾乃京兆(今陝西關中)人,唐末屢舉進士不第,因游華山遇鍾離子,傳授延命之術,尋遇苦竹真人傳授日月交並之法,再遇鍾離,盡獲金丹之妙。吾得年五十道始成。」「世言吾賣墨,飛劍取人頭,吾聞曬之,實有三劍:一斷煩惱,二斷貪慎,三斷色慾,是吾之劍法也。世有傳吾之神,不若傳吾之法,傳吾之法,不若傳吾之行。何以見?為人若反是,雖攜手接武,終不成道。」[7]從這些記述不難看到他修道的經歷、承傳及其丹道思想。呂洞賓主張修道最重要是身心和生命的修煉,反對荒誕不經的虛妄之說。他的丹道理論對全真道內丹修煉影響甚大,被尊為全真道「五祖」之一。有關呂洞賓在陝西的活動,史籍多有記載,《雅言系述.呂洞賓傳》稱其為潼關以西人,唐朝咸通( 860 -873)初年,舉進士不第。後因黃巢起義,社會動盪,遂攜家隱居終南山,學道家老子之法。《宋史.陳摶傳》亦寫道,陳摶在華山隱居修道時,「華陰隱士李琪……;關西(古時稱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市為關西或關右——引者注)逸人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皆數來摶齋中,人咸異之。」[8]據上述史料分析,呂洞賓在天柱山一帶修過道是完全可能的。
元朝時,全真道倍受尊崇,甚為興盛。陝西乃全真道之發源地及重要的活動市,道觀的興建和道士、信眾的崇道十分普遍,天柱山市興建的元緯宮就是全真道在當地發展的有力證明。元緯宮系元朝著名高道宋德方主持修建,據《增修山陽縣志》載,元緯宮「在城西南山麓,俗名宮為南庵,道院曲流為縣八景之一。」[9]《山陽縣志》卷三《壇廟》記載,「縣城西一里許,有勝概名曰南庵,後倚筆架山,前接紫微峰,左山環峙,右水繞流,蓋天地造設之佳處也。」
據李鼎《玄都至道披雲真人宋天師祠堂碑銘並引》、元好問《通真子墓碣銘》、李志常《長春真人西游記》等道教史料記載,宋德方(1183一1247),字廣道,道號披雲,山東萊州掖城人。先後師事全真道「七真」中劉處玄、王處一、丘處機。丘處機應成吉思汗之請遠赴西域時,德方為隨行的十八位門人之一。返回燕京後,與丘處機同住於長春宮,奉丘之命,任教門提點。他辦事認真,一舉一動,無偏私而有規則,道俗莫不服其德能。宋德方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對儒、道典籍如《春秋》、《周易》、《中庸》、《大學》、《莊子》、《列子》特別喜愛,努力研讀,對其它的詩文與歷史、諸子百家著作,亦多有涉獵。他在搜集、整理、刊刻道經和修建道教宮觀方面盡力甚多,成效亦甚大。丘處機逝世前,十分重視整理和刊刻《道藏》之事,他曾專就此事和門人宋德方商議,對道教經典的大量散失深為遺憾,認為應當努力完成恢復和整理這一與道教發展關系非常密切的大事。然而,丘處機也深知自己已經沒有精力去實現這一宏願,遂將此事交宋德方日後辦理。丘處機對宋德方說,茲事體甚大,我則不暇,他日爾當任之。丘逝世後,尹志平接任掌教,亦繼承其之遺願,非常重視刊刻《道藏》,委託宋德方總管籌辦此事。宋德方與門人秦志安等詳細策劃,又得丞相胡天祿資助白銀1500兩,遂於元太宗九年(1237)起開始整理《道藏》。由於任務繁重,設立了27個經局承擔此事。他們不辭辛勞,行程數萬里,搜羅遺逸道經,增補亡缺,以《大金玄都寶藏》為基礎,校對付刊,歷時八年,於乃馬真皇後稱制三年(1244)全部完成,亦名《玄都寶藏》,共7800餘卷,實現了丘處機的遺願,是全真道教歷史上的又一創舉。由宋德方建立的全真道宮觀,「自燕齊及秦晉,接漢沔,星羅棋分布,幾百餘區。」元緯宮即是宋德方主持修建的一百多處道觀之一。[11]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朝廷即賜宋德方「清虛大師」;乃馬真後稱制三年(1244) ,朝廷又賜號「玄都至道真人」;至元七年(1270),又追贈「玄通弘教披雲真人」,著作有《樂全集》。
明朝以後,國內不少地方全真道衰落,陝西的全真道雖然不如元代興盛,但卻有一些道士弘道甚為得力,成就亦顯著。如佳縣白雲山,因道士李玉風(亦作玉鳳)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1605)到此隱居弘道,「施葯濟人」,「歲旱有禱即應」,後經任尚書的陝西韓城人薛貞上奏朝廷,「敕賜道經一藏,封為『玉風真人』」。
在屬於陝南市的天柱山 ,明朝時四川籍全真派道士李本善到天柱山弘道,收徒劉合明等。李羽化後,劉合明承師遺志,主持天柱山市全真道事務,大力弘道50餘年,收徒100多人,修復了不少道觀。劉合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羽化,其徒余教民繼承劉合明主持道務30餘年,使全真道在天柱山市得以延續[13]。
明孝宗弘治(1488—1505)年間,有一位居住在山陽名叫雷賢(字宗魯)的人,某日出遊,在南庵道觀舊址上撿到琉璃瓦殘片,上面刻有「至正元年道正宋披雲」字樣,感慨非常,乃以繼承宋披雲(德方)弘道之志為己任。雷賢捐資金、請工匠,歷時10餘年,終於使元緯宮在元朝宋德方昔日修建的舊址上重新落成。余慶在《南庵元緯宮記》中根據自己的親眼所見寫道,元緯宮「前後宮殿,峨然翚飛,東西棟楹,聳爾壯麗,且裝塑神祇,像貌威嚴,光彩絢爛,令人凜凜起敬。至於四面牆垣,氣象開闊,高映雲日,觀者摩肩接跡,贊口同聲,是皆始於宗魯之所創也。」[14]這些記述,可以清楚地看出當年天柱山市的道教盛況。
明朝中期以後,天柱山一帶全真道的活動日漸衰微。清乾隆二年(1737),全真道士李永明由湖北武昌到天柱山,先後收徒100餘人。但後來這一支未能在天柱山承傳下來。
現今天柱山全真派道士的承傳,系由清朝中葉武當山太子坡道士王圓吉到天柱山弘道,延續下來的道脈。所以,現今天柱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尊武當太子坡為其法嗣之源。王圓吉到天柱山後,與其徒吳明慧、張明秀、劉明玉等大力弘道,修復道觀,刻印道教典籍20餘種,門人達500多人。王圓吉羽化後,吳明慧(道號道隱子)繼其師掌天柱山道教事務,勤奮耕耘,著有道書《度人秘錄》、《修煉丹術》等,皈依弟子超過1000人。
1925年吳明慧羽化,由其高徒張至正(道號安連子)繼承吳明慧遺志,主持天柱山道教事務,努力弘揚全真道。張至正與天柱山道眾一起,經過10餘年艱苦努力,修復了鐵瓦殿, 雲蓋觀(又名大頂)道觀,又在鐵鍾坪創建雙峰觀道場,建有主殿4座,配殿3座。主殿名為「通明殿」、「斗姥殿」、「無極殿」、「萬聖樓」,配殿名為「靈官殿」、「娘娘殿」「太白殿」,還建有鍾樓、鼓樓、客廳、廂房等房屋100餘間,住觀道士人數最多時達100餘人,使雙峰觀成為天柱山道教史上修建的道觀中規模最大的道觀。
解放戰爭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李先念部隊轉戰商洛市。1946年夏秋間,李先念率約300人的部隊在極端困難之際,從漫川關走山路到雙峰觀,受到張至正大師熱情的接待,部隊隱蔽山中半月。分別時,張至正為確保李先念的安全,特地為李換上道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在天柱山道教界貫徹落實得比較好,據1952年統計,當時山陽縣共有道觀37處,廟房478間,乾道123人,坤道99人,其活動中心天柱山有乾道38人,坤道29人。1956年,主持天柱山道教事務的張至正道長當選為山陽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1958年春出席了中國道教協會在北京召開的理事擴大會議。張至正亦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組織道眾學習報紙和政府的有關文件。
但是,五十年代末期以後,由於「左」的思想的干擾,對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的貫徹出現失誤,天柱山市的道教活動遭到不應有的沖擊,出現了令人痛心的狀況:1960年,以張至正為首的40多位道士遭受批鬥,同年,張至正蒙冤受屈被捕,道士道姑多遣散還俗。「文化大革命」期間,天柱山道觀毀壞殆盡。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國家狀況的日益好轉,天柱山道教迎來了新的春天,冤假錯案得到平反,道教活動逐漸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天柱山道眾在張至正的高徒周理貴道長(道號天真子)的帶領下,鑿岩石,開荒地,打松籽,挖葯材,餐風露宿,一心向道,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經過近20年的艱苦努力,自籌資金100多萬元,修建恢復了雙峰觀、雲蓋觀、鐵瓦殿、朝陽洞4處道觀。1984年,周理貴道長與道眾建立了天柱山道教管理委員會,周理貴任管委會主任。同年,周道長當選為陝西省道教協會理事,周理貴任管委會主任。1989年在北京白雲觀領受「三壇大戒』,1993年被評為全國道教界愛國愛教先進個人,1998年山陽縣道教協會成立,周道長當選為會長。 2000年商洛是道教協會成立被選為名譽會長。2006年9月20日羽化登真。
天柱山現有住觀道士30餘人,皈依弟子約500餘人,其中不少人已成為道教界的後起之秀。
余宗來(道號昌盛子) , 1990年參加陝西省道教協會第三期培訓班學習,1995年參加了在四川青城山舉行的全國第二次全真派授戒活動,1998年當選為山陽縣道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同年當選為山陽縣政協委員,2000年10月當選為商洛市道教協會會長,2001年選任陝西省道教協會常務理事,2005年出席了中國道教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賈慶林主席的接見。出訪馬來西亞等國家學習參觀。2006年任商洛市政協委員,2007年選陝西省省政協委員。撰寫和主編的道教著作有《丘祖百字派淺解》、《商洛道教宗譜》、《張至正傳奇》、《商洛市道教志》、《商洛市道觀簡介》、《天柱山的傳說》、《天柱山志》》(手稿)等;
徐宗常(道號祥和子),1987年參加陝西省道教培訓班學習,1994年當選為陝西省道教協會第二屆理事,1998年當選為山陽縣道教協會第一屆副會長,2000年10月當選為商洛市道教協會第一屆副會長;
瞿宗瓊(道號廣玄子),坤道。1988年參加中國道教學院坤道班學習,1992年當選為天柱山道教管理委員會常委, 1995年參加四川青城山全真派授戒,1998年當選為山陽縣道教協會常務理事,2000年10月當選為商洛市道教協會第一屆副會長,2001年當選為陝西省道教協會第三屆理事,2006年當選山陽道教協會第二屆會長。曾參加《天柱山的傳說》等道教資料的編寫;
胡誠林,1992年參加中國道教學院專修班學習。現任中國道教協會第七屆副秘書長,陝西省道教協會第三屆秘書長,西安市道教協會秘書長、西安八仙宮管理委員主任、2000年選為商洛市道教協會第一屆副會長、陝西省政協第八屆委員,西安市碑林區政協委員,近些年來作為青年道士代表,曾出訪過澳大利亞、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國家,在《中國道教》、《中國宗教》、《三秦道教》、《各界導報》等報刊上發表《天竺山今昔》、《西安道教展新姿》、《道教在澳洲的發展》、《台灣道教散記》等文章約30篇。
在天柱山修過道的道士中,選送中國道教學院和陝西省道教培訓班學習深造者已有田誠啟、胡誠海、何宗銀、何宗才、王誠芳、余誠智(市道協副秘書長;山陽道協秘書長)胡誠旭、陳誠東、汪誠真、江宗善、秦誠水、王宗慧、朱宗賢等20餘人,其中不少成為所在道觀中的有生力量,他們努力弘道受到道教界的重視和好評。 《登天柱山》 陳魯齋
置身如在九霄中,萬里川原一覽空。
呼吸可能通帝座,壯懷直欲問天公。
懸岩峻峭巨靈劈,大地撐持砥柱間。
秋色西來風日麗,下方佳氣郁蔥蔥。 《天竺摩霄》
陳魯齋
拔出群嵐數萬里,青天象外露奇峰。 懸岩向背疑風雨,絕頂陰晴變夏冬。
羅列兒孫排玉筍,撐持砥柱現芙蓉。
仙緣有份誰修到,下界聲傳古寺鍾。

② 現在廈門天竺山森林公園要門票

天竺山是不收門票的,風景區很大,所以園區內設有觀光車,30元。想自己隨便走走的話就不用錢了。

③ 廈門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交通指南


景區內車行道已抄基本形成。
廈門首條「藏身」於森林公園之中的綠道,也是廈門首條位於風景區的綠道。
天竺山的自行車道全長約20公里。而天竺山綠道,在天竺山景區防火道和環湖木棧道的基礎上建設,全長約35公里,配套3個休息換乘點和1個驛站。
天竺山的綠道連接景區湖景、鴛鴦溪谷、玉蘭幽谷、觀景台、龍門寺和真寂寺等,幾乎囊括了景區主要風景點。今後市民到天竺山,只要騎自行車就可以輕松穿梭在各大景點之中。 公交
乘坐805路公交車到【天竺山東門站】下車;或乘坐804、814路公交在【天竺山公園站】下車。
鐵路
廈門是閩南地區交通樞紐,有多班直達車次。可先到廈門站,再換公路交通到達。
公路
距漳州35公里(324國道),路面為四車道瀝青;距廈門(滿 市區36公里(途徑灌口),路面為四車道瀝青或水泥:96年底建成的福廈漳高速公路從旅遊景區一側通過,每日有多班往返於三地的客運班車經過公園門口。
水路
廈門海運發達,與沿海內陸主要客運碼頭均有客輪相通。
航空
景區距廈門高崎機場30公里。該空港每日都有2一個航班直飛任何一個省會以上城市。

④ 山陽天竺山未來幾天天氣又有雨沒

山陽天竺山未來幾天天氣下雨的概率不大,詳情如下圖所示

⑤ 廈門天竺山森林公園現在要門票嗎,急!!

免費,不用門票;

廈門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廈門市郊區西北部的國營天回竺山林場內,距廈門答市區36公里,離漳州35公里,福漳高速公路從南側通過,交通十分便利。天竺山森林公園總面積為2651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96.8%;喬木層樹種以馬尾松為主。

區內山峰連綿起伏,大多在700米以上,最高峰天柱山海拔933米,次高峰仙靈旗海拔916米。景區總面積26.51平方公里,距廈門市區36公里,離漳州35公里,至集美區、海滄區僅十多公里。

(5)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天氣擴展閱讀:

地形地貌

景區屬低山丘陵地貌,山體為博平山支脈,大致成東北至西南走向,山峰連綿起伏,大多在海拔700米以上。山體上部陡峭,懸崖峭壁眾多,下部為雞爪形,地勢較平緩,地形復雜多變。

氣候特點

氣候屬北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3.1℃,一月平均氣溫0.4℃,極端最低氣溫-14.5℃,七月平均氣溫25.4℃,極端最高氣溫39.8℃,≥10℃的積溫4143℃,無霜期207天,年均降水量709毫米,7—9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49.0%。

具有「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季溫暖多風,秋季潮濕多雨」的特點。

⑥ 廈門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怎麼去

如果你自己走路上去不用錢

做觀光車的話是40塊 包括你在哪個景點下車 等下還要去另一個景點 可以隨意做 5點之前就得坐觀光車下山了

那裡風景不錯

做觀光車很刺激 望下去都是萬丈深淵

不過覺得好象有點危險

⑦ 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地理環境

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秦嶺南麓陝西東南部,商洛市山陽縣境內的天竺山鎮,處於東經109°56′45″至110°02′20″,北緯33°22′50″至33°24′55″之間,西至三里峽,東至僧道關,北至長溝南坡,南至銅塔溝腦,東西長約9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公園面積1809公頃。距西安150公里、十堰130公里、縣城30公里。
商洛地質考察表明,數十億年前,山陽與商縣之間,是一個東西伸展的古海槽。歷經數次地殼升降,逐漸抬起成隆,形成貫穿東西的長嶺,地史構造叫太古凸起。後當古秦嶺開始抬升時,它的兩側緩慢沉降凹陷,高壩、色河至鳳鎮一帶陷為紡棰形海槽。經過幾億年後,由於地殼作用,又開始隆起,逐漸和太古凸地聯成一片。隨著燕山運動,商洛北部太古、元古代陸地升起了陡峭高聳的山脈,南部和西部再次凹陷成海。這種古生代海,早期分布在湘河至中村以南,而後由於地盤東升西降、北抬南陷,天柱山(天竺山)至南寬坪以西、高壩至色河以南凹陷成最後一片海區。約兩億年前,強烈的印支地殼運動後,這些沉積地段又開始上升,海水最後退出。受東西向和西北至東南向的構造斷裂所控制,發育成嶺谷結構地貌。中生代末期,地質結構基本定型,自第三紀、第四紀以來,新構造運動承繼了老構造格局,具有間歇性斷塊分異運動特點,同時遭受長期風化、剝蝕和河流切割,逐漸形成結構復雜、岡嶺迭嶂、峽谷深邃的山地地貌。
天竺山森林公園地處秦嶺南坡,屬鶻嶺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質構造為華里西褶皺帶和印支褶皺帶。板岩—王閻是一條復活的斷裂帶。由於板塊抬升,斷裂帶南側形成了幾乎與鶻嶺主脊平行的、呈東西走向的支梁。天竺山森林公園即包括了該支梁的大部分區域。地勢北陡南緩,山勢高大陡峭,氣勢雄偉突兀,相對高差1000米左右,天竺山最高海拔2074.7米,是山陽縣境內最高峰。大范圍地形屬秦嶺中山山地。境內主要地層為沉積岩相,以灰岩為主,部分地段出現板岩、頁岩、千枚岩。
土壤以棕壤、黃棕壤為主,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海拔1400米以下為黃棕壤;海拔1400—2000米之間為棕色森林土和碳酸鹽棕色森林土。土層厚薄不一,一般台地、階地和溝掌地帶土層深厚,陡險坡面土層較薄。PH值5.5—6.5,呈中酸至微酸性反應。土質松軟,肥力較高。 山峰最低海拔1255米,最高海拔2074.4米。山有七峰相對,主峰有北峰大頂山、東峰鐵鍾坪、南峰虹池梁、西峰松樹盪。
北部大頂峰,屬主峰,海拔2074米。山巔驟崛一柱,高二百餘米,圍三百餘米,形如竹節,柱體奇石軒露,古松倒掛,朝嵐暮靄,晴霧不散。[2]
四凳,天柱山(天竺山)迤西至板倉西南,突起四峰,成梯級排列,東西走向,主凳海拔1729米,山間雜木茂密。
雙鳳冠,在扁頭溪西,南北走向,海拔1985米。山姿巍峨,頂分二峰,岩嘴突出,猶如鳳冠。
大天堂,座落扁頭溪西南9公里,主峰1488米。山勢險峻,道路崎嶇,雜花生樹,風景秀麗,故有「大天堂」之雅號。
杜家山,在松坪鄉東北3公里處,海拔1120米,山壁陡峭難攀。(以上5山屬天柱山(天竺山)南迤分支,為兩岔河與箭河分水嶺) 天竺山森林公園森林植被屬山地亞熱帶針闊混交林帶。根據植物群落的外貌、種類成分、群落組成、群落結構及環境特點等,森林公園的植被分為針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三個類型。森林公園的植被按海拔由低到高可呈現出明顯的垂直帶譜,自下而上分別為:
(1)含常綠闊葉樹的落葉闊葉林帶 分布於海拔700米的河谷地帶,不僅生長著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植物,還生長著南方型常綠闊葉林。主要樹種有油桐、烏柏、油茶、桂花、銀杏、芭蕉、枇杷、柑桔、柚子、棕櫚、茶樹、樟樹等,還有杉木林和斑竹林。落葉闊葉樹有梧桐、泡桐、楓香、香椿、栓皮櫟、桑樹等。女貞、冬青等灌木可以長成小喬木。
(2)栓皮櫟林帶 分布於海拔800—1500米間的山地,主要建群種是栓皮櫟和油松,其它落葉闊葉喬木有楊、柳、榆、槐、楸、桑、柿子、板栗、泡桐、皂莢、椿樹、黃連木、女貞、白蠟等,林中灌木和草本主要有鹽膚木、胡枝子、野棉花、鐵桿蒿、柴胡、遠志、馬桑、葛藤、獼猴桃、八角茴香等。油松相當普遍,常形成松櫟混交林。
(3)華山松、銳齒櫟林帶 主要分布於海拔1500—2000米的深山地區。建群種主要為華山松和銳齒櫟,優勢種有油松、槲櫟、山楊,其它喬木有白皮鬆、青皮椴、漆樹、青楓、化香樹等,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有松花竹、連翹、小櫱、柴胡、野菊、天門冬等。天竺山主峰有800多公頃的華山松純林,樹高平均10米,胸徑平均26厘米左右,林齡平均30年左右。這在全省天然林分布區一般不太多見,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和科研價值。除此而外天竺山石質山地由於坡度大、土層薄,大面積分布有灌木林。灌木主要有:薔薇、花楸、六道木、莢迷、青夾葉、杜鵑、忍冬、祖師麻、松花竹等。草本植物有:羊鬍子草、蒿類、大披針苔、苔草、大油芒、鐵線蕨、升麻等。 天竺摩霄為山陽八景之一,天竺山自然景觀之極佳處。來到北峰大頂北側絕壁處,即可看到一座天然石柱崛地而起,宛若擎天之柱。柱體呈圓形,高近300米。《山陽縣志》載:「儼似蓬萊仙子,冠碧煙,披紫霞,帶紅霓,手臂繹霜,口吸銀河,直若天為山所擎也。」天柱峰象巨人,像蠟燭,像竹筍,像天柱,昂首仰天,高大偉岸,古松倒掛,雲煙繚繞,氣勢不凡,蔚為壯觀。清末舉人陳魯齋先生有《天竺摩霄》詩雲:
拔出群嵐數萬里,青天象外露奇峰。

懸岩向背疑風雨,絕頂陰晴變夏冬。
羅列兒孫排玉筍,撐持砥柱現芙蓉。
仙緣有份誰修到,下界聲傳古寺鍾。
這首詩把「天竺摩霄」刻畫得惟妙惟肖,突出了天竺山之高——手摘星辰,天竺山之奇——鬼斧神工,且將山上山下景物不同和氣溫差別,也融入了所描繪的詩情畫意之中。 刀背梁,顧名思義,梁頂部的寬窄和坡度的大小你可以想像險到什麼程度。過去刀背梁棧道未修時,只能有少數幾個膽大的探險者才能來到這里,絕對是如履薄冰,小心奕奕。刀背梁長不過百米,左臨徒崖,右是絕壁,前邊臨空,上邊的最窄處,也不過尺把寬,右邊的絕壁,遊人是根本不敢往下看的,看則有搖搖欲墜之感。因為絕壁是垂直的,你若想轉個身,也擔心一陣輕風會把你吹向萬丈深淵。現在,在刀背梁的絕壁上修了棧道,攀爬棧道,腳下凌空;登上刀背梁,在最窄處被支撐的棧道只有五分之一的寬度,大部是凌空而架,遊人也是凌空而行,空里來霧里去,給您的感受如何?
在刀背梁的最前端,建有凌雲亭。凌雲凌雲,遊客們已凌駕在祥雲之上,在有雲的天氣,可以俯瞰雲海;在無雲的時候,可以目極千里。在這里看大小天竺,近在咫尺,伸手可及,正所謂,千峰萬壑腳下踩,疑是仙子騰雲天;敢向九天攬星月,不登天竺非好漢。這里也是攝像拍照的最佳角度。 天竺山索道水平距離1749.8米、斜長1935.4米、高差827米,是目前陝西省垂直落差最高,線路最長的景區索道,有著「西北第一索道」美譽。
天竺山客運索道,由陝西鴻瑞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客運索道在天竺山景區正式投入運營,投資9000餘萬元,為單線循環脫掛式六人吊廂客運索道,其設備質量和技術水平全國領先。該索道關鍵部件、鋼絲繩、減速器、抱索器、主控電器部分均系進口。單程運行6.6分鍾,單向運輸能力800人/小時,日運送遊客可達1萬多人次,整個系統由計算機控制。

天竺山最高海拔2074米,相對高差1200多米,從天竺山山腳步行至山頂要經歷12000多個台階,大約需要四五個小時,這讓有些遊客望而生畏,天竺山索道的開通提供了一種輕松的上山方式,極大方便遊客游覽天竺山,使更多遊客可以輕松登上山天竺山頂,欣賞大美無限的天竺風光,領略「置身如在九霄中,萬里川原一覽空」的勝景。

⑧ 山陽天竺山未來幾天天氣又有雨沒

⑨ 廈門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景區分布


該區域包括: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閩台果蔬花卉區、高級度假酒店區、體育公園區、動物園區、遊客服務中心區、鴛鴦溪漂流區等。
現代農業科技園區
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通過發揮廈門的區位和人文優勢,引進海峽兩岸的先進農業技術,優良品種和管理經驗,將該項目建設成為集兩岸農業科技成果展示、科普教育、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科技園。
閩台果蔬花卉區
閩台果蔬花卉區通過引進台灣在果蔬種植和花卉培育方面的先進技術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建設閩台果蔬花卉基地,為旅遊景區提供綠色食品、特色果蔬和各種花卉,同時作為與寶島台灣的經濟文化交流平台。
游樂園區
游樂園區包括充滿童話色彩的娛樂玩具城,五彩繽紛的觀光球,有驚無險的激流漂筏、自旋滑車、空中飛車、飛天蹦極球、彈跳飛人、流星錘和阿拉伯飛毯項目,將給遊客提供一展勇者風採的好機會。
高級度假酒店區
高級度假酒店區包括一個五星級酒店和高級度假別墅區。度假別墅採用酒店式別墅和分時度假別墅的方式,面向高端市場,提供高檔的休閑度假服務。
體育公園
體育公園利用已有的天然山水資源,建造富有閩南特色的、高檔的康體健身區域,其中包括5個18洞高爾夫球場。
動物園區
利用旅遊景區原有優越的生態條件,營造良好的野生動物生存環境,並設置合理的游覽觀賞路線,為遊客提供認識了解野生動物的場所。
鴛鴦溪漂流區
利用兩二湖到皓月湖的一段狹長山澗的良好生態景觀資源,開展漂流活動。
天柱峰景區位於整個旅遊景區的西北部,以峰巒挺秀、山路險峻為特色,以探險體驗旅遊為主,包括:天柱峰山頂游覽區、木屋區、客服配套區以及貴賓接待區。
天竺湖景區位於旅遊景區的中部,以秀美的山水景色和宗教文化景觀為特色,開展以休閑觀光為主的旅遊,包括:宗教文化區、水上活動區和百竹園。天竺湖位於景區東部,面積約9公頃,蓄水量約70萬立方米。周邊的真寂寺、浴龍橋、拴馬石等名勝古跡,與天竺湖交相輝映。
仙靈旗景區位於整個旅遊景區的北部,仙靈旗為旅遊景區第二高峰,海拔915.4米。該景區以山石森林等自然景觀為主,面向高端市場,主要開展休閑養生活動,包括:仙靈旗山頂游覽區、森林天體浴場區和古道蒼榕觀光區。
皓月湖位於景區的西部,兩二湖的下游,面積為24公頃,蓄水量約300萬立方米。
廈門天竺山森林公園則是抗金名將鄭成功打敗清將陳錦的古戰場,故每年農歷七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數萬群眾來此進行盛大的祭禱,朝拜活動,持續數天,熱鬧無比。古印度稱天竺。古人借「天竺」賦予山名,可見當時此地佛事鼎盛。距市區僅36公里,總規劃面積37.05平方公里。
相傳當年唐宣宗來到夕陽山(現為天竺山)時由此進入義安寺(現為真寂寺),因天子走過而得名。它倚山傍水,周圍怪石叢生,如漏米岩、禪師洞、鷹嘴石、五指石、河馬石、仙人洞等頗具觀賞價值。唐朝大中年間欽封國師黃櫱禪師曾在禪師洞坐禪修煉,「一寺一洞一僧」在民間演繹出許多動人傳說。
原名義安寺, 位於天竺湖西北部,始建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一千多年來飽經盛衰,屢毀屢建,幾起幾落,最後為北洋軍閥所毀,現僅剩遺址,殘存石碑上刻有「夕陽名寺,自唐朝建。山田千萬,足供往來者食……」字樣,足見該寺當年規模之宏大,香火之盛。在昔日遺址上重建,今日的真寂寺可謂重獲新生。
相傳唐宣宗李忱居住於義安寺(現稱真寂寺)期間,常沐浴於此處小潭中(現此處稱為浴龍池),潭上有一座橫跨石橋(後稱為浴龍橋),橋礅由大塊石頭砌成,橋面由長4米、寬0.5米、高0.4米的石板鋪成,原石橋至今仍被完整地保留在新橋下面。
相傳唐宣宗李忱到此沐浴時曾把馬拴於此石上由此而得名,浴龍池周圍環境清幽,空氣清新,相傳李忱在池中沐浴後常坐於此,或靜坐而思或讀書思考。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