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縣鳳凰山森林公園
1. 太谷鳳凰山的古城傳說
太谷古城歷史上被稱鳳凰城,明代以前古城內建築和宅院規模還不是很大和豪華。經屢次改造,受高人指點,在南門口開了一個外門,朝東南方向的鳳凰山,作為鳳凰的脖頸。南門外為鳳凰的頭,把東門和西門連起來,成為鳳凰的翅膀。北門外的水秀村做為鳳凰的尾巴。另外,在城內正中蓋了一座鼓樓,樓下正中打一眼井,作為鳳凰的心臟。南關正街修了一座橋曰永濟橋(已毀)是鳳凰的鼻樑。橋左右兩邊各打一眼井就是鳳凰的雙目。
城池建成後,在城牆的四周栽了不少棗樹,作為鳳凰身上的羽毛,棗成熟後,綠里透紅,這只鳳凰顯得更加美麗可愛,後人稱太谷為「金太谷」,太谷自然就成為「金鳳凰」。
後來又取孔子有3000弟子72賢人之說,太谷城牆上修了3000個城垛,築了72個角樓。相傳每到夜深人靜時,城樓上便有忽明忽暗的燈光和隱隱朗朗讀書聲....
「金太谷」輝煌和鼎盛時期乃是明清時代,那時太谷商人涉足東北、蒙古,開拓到江南一代,遠至新疆。太谷城鄉參與商業活動者佔全縣成年男子的半數以上。
太谷城內先後出現了聞名遐耳的富商大家,如城內的杜家、貟家、宋家、孟家、孔家、趙家、白家、黨家八大家,以及北汪曹家,白燕張家、上庄王家、東里喬家等都是腰纏萬貫的巨商大賈。他們經商致富後,用從外地掙來的錢大興土木,建房買地,使太谷城面貌大為改觀,小小的古城鋪面林立,商號票號雲集,豪闊宅院彼彼皆是,使整個古城形成了現存的四街、八井、七十二巷格局,其豐富的資財,星羅棋布的商業網點,繁榮發達的經濟,使這里一度成為全國貨物集散中心和金融貿易中心,太谷也成為一個商號雲集的城市,被人們譽為「金太谷」,「小」,「旱碼頭」。
美國人羅比·尤恩森在他所著的《宋氏三姐妹》一書中稱太谷為中國傳統的金融中心、中國的華爾街。
2. 太谷鳳凰山哪座寺院是尼姑
最出名的是大佛山,最近一次是2010年暑假去的,後山都修好了盤山公路,可以開車快到山頂。當然步行的話走山前也是有路的。山腰上有個寺廟,有和尚,有香火,不知叫什麼名。山頂上有個塔,是大佛山的標志性建築了。
只要不買吃喝,紀念品什麼的,不需要任何開銷。對了,如果買東西在山下那個村子裡買,便宜又實惠。
比較適合學生們集體遊玩,野營什麼的。
其次是鳳山,這個也很不錯,不過我最近沒去過,不好妄加評論了。小時候記得鳳山開發的比較早。
當然,范村鎮山就更多了,最出名的是梅苑山莊,那是個度假區,消費很高,有滑雪場、高爾夫場、跑馬場、高檔酒店,消費很高,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我只接受了點出名的,凡太穀人都知道。其他的就不一一說了,出去玩還是首選這
3. 太谷鳳凰山的龍泉宮
位於太谷縣鳳凰山,始建於元至正十五年,迄今已有六百六十多年之歷史,是山西著名的宗回教活答動場所。也是歷來民眾遊憩之地。
龍泉宮位於太谷縣城南十二里地的鳳凰山腹地,為太谷十景鳳山春色之主景。觀前有高大精雕的石牌樓,全觀殿閣樓台,依山層層布置,蒼松翠柏古樹龍根掩映其間,更有水母洞內龍泉涓涓細流,源源不斷,清澈如玉,四季長青,飲之沁人心脾,萬慮俱消。
滄海桑田,日月輾轉,龍泉宮四次頹廢,60年代幾近徹底摧毀。惜乎古城寶剎幽靜之地,未能為民眾服務。如今嚴景誠道長不畏艱辛,致力於龍泉宮之修繕,其誠可嘉。如今大殿基本修復,全觀重建,雄偉壯麗之景觀再現,鳳山春色又復以奇妙勝境,供海內外遊人與太谷民眾旅遊觀賞,籍以怡情悅性。亦為構建和諧太谷、開發旅遊、強縣富民之一助。
4. 太谷鳳凰山凈信寺是尼姑庵嗎
不是,凈信寺現在是一處文物保護單位。鳳凰山頂有一在建的寺院叫佛緣寺,建成後是一座比丘尼佛學院。
5. 祁縣太谷鳳凰山為什麼暈人
尼馬,鳳山是太谷的。
6. 作文太谷鳳凰山景物描寫
今天是星期六,秋高氣爽,天氣很好。我們到鳳凰山梯道去秋遊。
到了梯道門口,我們看見三道門,中間是一道大門,兩邊各有一道小門。三道門的上方有一座漂亮的房子,牆上有「七星樓」三個大字。我們走進大門,裡面有一座花園,穿過花園就是鳳凰山梯道了。
梯子大約七八米寬,梯道旁邊的欄桿就像古時候的城牆。抬頭向上望,啊,這是一架好高好高的石梯呵。
上了幾架梯子,我們看見一面石牆上刻著一幅畫,畫上畫著一個人騎著一匹馬,那個人叫鮑超。地上寫著:鮑超是清朝時期的一位大將軍,他的老家就在奉節的安坪。
走著走著,我發現旁邊的欄桿不再是「城牆」,而是石頭桿了,這些石欄桿上全都刻著鳳凰。
看完欄桿,我又看見一幅畫,畫上畫著一個人坐在馬車上,那個人叫陸游,是宋朝時的一位大詩人,他曾在奉節寫了好多首詩。朝前走,還有兩幅畫:一幅是在奉節做過官的詩人王十朋,一幅是劉備在奉節的白帝城託孤。
我們繼續往上走,走了一會兒,我看見梯道旁邊有一座房子,這是供應縣城自來水的水廠。水廠旁邊有一個大水池,旁邊有一根很粗的水管,裡面流出一股又粗又渾的水,這些水經過沉澱處理,最後變為又清又干凈的自來水供應城市。
繼續向上爬,又是一幅畫,畫上畫著兩個人:李白揮筆寫詩,杜甫坐在石凳上。他們也都在奉節留下了不朽的詩篇。「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的這首詩就與奉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