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公園博物館面積要求
㈠ 大鵬地質公園博物館由來資料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典型的古火山遺跡和海岸地貌景觀類型,是距今135億年晚侏羅紀兩期火山噴發形成的地質遺跡,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是探索我省乃至中國沿海晚侏羅紀地質歷史演變發展的天然窗口和實驗室。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大鵬地質公園博物館由來資料
㈡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分館概況
黃果樹奇石館:位於黃果樹風景名勝區,於2010年6月15日開館,2012年成為「中國地質博物館黃果樹館」。截至2013年,館藏標本1500餘件。化石類藏品中有蜚聲海內外的三疊紀時期的魚龍、幻龍、貴州龍、海百合、真頜魚、龍魚等;岩石類有代表貴州喀斯特地貌的硅質岩、鈣質岩、沉積岩、交織岩等;礦石類有極具科學價值與觀賞價值的辰砂、雄黃、雌黃、水晶、螢石、方解石、孔雀石、綠松石、藍銅礦、褐鐵礦、輝銻礦等。
本溪地質博物館:座落在本溪國家地質公園本溪水洞景區內,佔地面積為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80平方米。館內陳列了本溪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史前地質遺跡,國家級珍貴標本30餘件,珍稀標本3300餘件,其中金剛山義縣翼龍、本溪甲龍、馬氏燕鳥吃魚等繫世界唯一的化石標本;中華龍鳥、尾羽鳥也是世界僅有的幾塊當中最精美的標本:幻龍、魚龍和海百合、群龜、九龍壁等化石標本乃是化石中的珍稀精品。熱河生物群的古生物化石幾乎涵蓋了脊椎動物的所有門類,尤其是早期鳥類化石,帶羽毛的恐龍、奇特的水生蜥、完整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化石以及最早的被子植物「遼寧古果」等珍稀國寶級的化石,是本溪地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宜州化石館:創建於1994年,是遼寧省第一座古生物化石博物館,1996年被接收為中國地質博物館遼西分館。宜州化石館相繼被評為「全國石文化事業先進單位」、「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基地」、「遼寧省科普基地」、「錦州市科普基地」、「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實習基地」等等,並在2003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AA級旅遊景點」。
中華恐龍館(中國地質博物館常州分館):位於常州新北區漢江路1號的中華恐龍園內,是國土資源部和常州市人民政府的合作項目。館內運用多項現代技術,並通過生態模擬的環境設計,展示恐龍這一古生物產生、發展、演化直至滅絕的過程,旨在弘揚人類與自然界和諧發展的新自然觀,是寓教於旅遊體驗之中的新型科學殿堂。
江西省地質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江西分館):其前身是1927年「江西礦業調查所」的「江西地質礦產標本室」和1935年李四光教授創立的「廬山地質館」。新建的江西省地質博物館於2006年2月27日正式開館。 江西省地質博物館分為地學科普展區、江西礦產資源及應用展區、江西地質環境展區、江西省地礦局展區、寶玉石觀賞石展區五個部分,面積近600平方米,擁有礦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礦石、寶玉石觀賞石等各類藏品近2000件。
中國地質博物館西峽分館:前身是西峽恐龍蛋化石博物館,始建於2000年10月,佔地3500平方米,總投資1800萬元。 中國地質博物館西峽分館,以恐龍文化為主題,展示了西峽境內出土的各類恐龍蛋化石精品和國內外恐龍蛋化石、骨骼化石標本,是一個集科研、科考、科普、旅遊為一體的大型地質博物館。
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2010年5月15日起開放,是中國地質博物館的房山分館,位於房山區長溝鎮,是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博物館佔地面積91.65畝,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
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2010年7月31日正式掛牌,是一座集科普、娛樂、觀光、休閑於一體,將自然科學和人文景觀緊密結合的大型綜合博物館,是中國第五座恐龍博物館,也是一座集保護區和展覽館於一身的園中館,是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中國地質博物館煙台館:位於煙台市萊山區國際植物藝術博覽苑用地西側,北靠黃海、西臨遊艇中心和大型度假村、南接濱海路。景觀設計面積約 7.9萬平方米。
㈢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公園博物館
休寧縣齊雲山地質公園博物館建設項目得到國家國土資源部立項支持,首批項目資金100萬元已到位。目前,齊雲山地質公園博物館工程正在積極籌建。
位於休寧縣城西15公里的中國四大道教聖地之一的齊雲山,是中國國內惟一的集丹霞地貌、恐龍化石和道教文化於一體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為典型的丹霞地貌構造,峰巒形態奇特,絕壁斷崖,山體突兀,在飛瀑、清泉、雲海、湖光及四時異景的映襯下,顯得分外精巧奇絕。由於第四紀造山運動和不同時期地殼運動的影響,形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其丹霞地貌發育於7200多萬年前,是典型的「地形倒置」向斜山。景區面積約110平方公里,內有36奇峰、72怪石、24飛泉、16幽洞,宮觀道院點綴其間,碑銘石刻星羅棋布,構成了「天開神秀」、獨具一格的山水畫卷。整個景區是一幅世界罕見的天然太極圖。據傳,齊雲山被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
齊雲山地區連續發現了7處中生代白堊紀時期的(距今約12000萬年~6500萬年之間)恐龍化石。一批世界罕見、呈「三位一體」的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一處休閑旅遊和科研考察的絕好場所,也極大地提高了齊雲山景區知名度。
㈣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的總體規劃
一、 地質公園的性質
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優雅的美學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景觀為主體興建的公園實體,是集觀光游覽、度假休閑、醫療保健、科普教育與文化娛樂於一體的公共設施,是進行地質科學研究考察的場所。
二、規劃的范圍與時限
1、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為崇明島東部,中部南門新城和崇明西部綠化鎮等三塊區域中部分地塊。總體面積約174平方公里的區域。其中三塊主要地段為規劃核心區,其周圍主要地質地貌景觀區為遠景規劃區。
2、規劃時限:15年。
近 期:2006年——2010年。
中期:2011年——2015年。
遠期:2016年——2020年。
三、總體布局
根據崇明地形和景點分布狀況,將崇明國家地質公園劃分為「一核多極」,他們分別是:一核為世界河流博物館、五極為五個主要景觀區:分別為新城三角洲文化區、西沙地質科學景觀區、東灘濕地遺跡生態景觀區、東灘灘塗國際候鳥景觀區、東灘河口中華鱘生態景觀區。
整個景區布局規劃如下:
世界河流博物館,是整個地質公園建設的核心工程,位於崇明新城。主要依託崇明島,建設世界一流博物館,主要展出世界河流獨特自然生態、水利工程及文化遺跡。
新城三角洲文化區,是地質公園的重要景觀區,位於崇明新城內東門路以東,老效港以西,鰲山路以南一直到長江邊灘的區域,控制面積300公頃,規劃面積100公頃。功能定位為主要展三角洲文化。通過雕塑、展櫃和各文化博物館,展示長江三角洲的悠久古文化和崇明島獨特的圍墾文化等。
西沙地質科學景區,是地質公園的光環區,位於崇明島西端綠化鎮的新建水閘以東,明珠湖以西,沿江大道以外的區域,區內建設河口地質博物館和西沙邊灘濕地觀光區。其中,河口地質博物館控制范圍150公頃,規劃范圍60公頃。西沙邊灘濕地觀光區控制范圍500公頃,規劃范圍360公頃。在河口地質博物館內通過各種手段展示長江三角洲獨特的地質地貌,在西沙邊灘濕地觀光區通過棧橋展示濕地的實際的潮溝、沙波等地質地貌和生態景觀。給遊客一個強烈的大河口地質地貌概貌,兼顧旅遊服務功能。
東灘濕地生態景觀區,是地質公園的重要景觀區,位於崇明東灘1992大堤和1998大堤之間,東灘大道以北的區域,控制范圍200公頃,規劃范圍150公頃。功能定位為主要展示封閉性的潮灘濕地各種地貌生態遺跡,開展各種休閑娛樂活動。讓遊客感受優美的濕地生態環境,享受優美環境下的美好生活。
東灘國際候鳥生態景觀區,是地質公園的核心生態景觀區,位於崇明東灘1998大堤之外,控制范圍2000公頃,規劃范圍600公頃。同時也是地質公園生態敏感區,為國際候鳥觀賞區和保護區。區內不進行任何重大建設。
東灘河口中華鱘生態景觀區,是濕地地質公園的主要景區,位於東灘南側贏東村南分場,控制范圍70公頃,規劃范圍10公頃。為河口珍稀魚類觀賞保育區。
㈤ 游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作文
1、我國目前利用天然洞穴建設的空間最大、鍾乳石展品最多、格局最美、展示最奇特的地質博物館
2、穿龍岩又稱鳳陽關位於縣城西北角200米處,穿龍岩洞廳面積中國第七,世界第九。
3、據說古代旅遊家徐霞客曾在這里駐足留墨。
實際上去鳳山縣城,順便到穿龍岩走一趟就可。說是距縣城一公里,實際上一溜達就到了。地質博物館建在穿龍岩內,站在門口對博物館內基本上是一覽無余。博物館內有許多裝有鍾乳石模型的展櫃,由於穿龍岩內是汽車道,所以博物館內和展櫃上布滿厚厚的塵土。我們去時館內就一個看門的,根本沒人參觀。我們也就省了68元的門票,該看的基本上在門外也都看到了。更加詳盡的地質知識咱們外行也不懂,真需要了解網上也可獲取得到。
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詳情
鳳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位於中國第五大洞穴廳堂穿龍岩內,佔地4200平方米,空間高度達100米,是我國目前利用天然洞穴建設的空間最大、鍾乳石展品最多、格局最美、展示最奇特的地質博物館,館內設了圖文燈箱展區、實物展區、科普演示及遊客服務區、沙盤模型展區、鳳山旅遊商品及水景區共五個展區,在布展風格上把洞穴原生態和現代展覽技術各種元素有機結合,突出色彩、燈光與洞穴的和諧;在布展內容上除原址遺留的地質遺存物,還收集了鳳山國家地質公園其他景區以及全國各地的典型地質遺跡標本,是個典型的大型岩溶洞穴地質博物館。
穿龍岩又稱鳳陽關位於縣城西北角200米處,穿龍岩洞廳面積中國第七,世界第九。因奔騰數十里的喬音河下游流徑松仁村進平包屯黑潭,從內龍山腳冒出一截後闖入岩洞直注縣城,活象一條巨龍,隱而復現,穿岩入城,故古人名之日穿龍岩。穿龍岩寬約300米,高80米,碧江靠右邊崖腳而流,潺潺作響;小道石路沿左邊河岸盤環而上;岩頂密集石乳、石幔倒掛,絢麗多彩;水中青山倒映,宛如「世外桃源"。穿龍內洞左側岩壁有一長50米、高10米的石刻長廊,古今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了許多手跡。清未南寧官客宋福基,到此揮毫道「大華山川";民國年間廣西省主席黃旭初雲游此地,揮筆道「奇山妙水,俯仰清高"石刻字體剛勁有力。據說古代旅遊家徐霞客曾在這里駐足留墨。
㈥ 游大理地質公園博物館作文600字
今年暑假,我去了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首先,是山美。在大理的西面,有一座由十九座山峰組成的大山——蒼山。蒼山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十九座山峰中,有七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這次,我們坐索道上了十九座山峰中的鶴雲峰。20分鍾後,我們到達了峰頂。哇!霧蒙蒙的真美啊!一下纜車,把我們凍得直哆嗦,幸好帶著衣服,毫不誇張的說,這兒比冬天還冷呢!路旁嘩啦嘩啦的流著雪山泉水,還有各種奇花異草我彷彿置身於仙境一般。這真是妙不可言。其次,是水美。在蒼山的對面有一個如明鏡般清澈見低、一望無際的大型湖泊——洱海。洱海南北長41。5公里,東西長3~9公里,周長116公裡面積215平方公里。 從上面看,就像一彎新月我們坐著「原生態」的漁船,一邊看著一群魚鷹捉魚,一邊吃著野生烤魚,品嘗著誘人的野味,享受著神仙過的日子,真是美哉!人美白族是以白為美,白族少女戴的帽子被稱為「風花雪月」,風是指大理下關的風,花是指上關的花,雪是指蒼山的雪,月是指洱海的月。白色的帽檐代表雪,帽須代表風,帽子上的花綉代表花,帽子的彎沿代表月。穿上這套民族服裝,實在是太美了!建築更美。大理的標志性建築物——三塔寺,有塔在大理在之稱,可見它的重要。在唐朝,也就是大理藍照國時期,為存放經文而建造了最中間的塔。到了宋朝,就是大理國時,發現他正好壓著一條惡龍,就又建造了兩座小塔鎮壓惡龍的頭和尾。在之後的地震中,左邊的小他被震的向里傾斜了六度,右邊的小塔向里傾斜了八度,只有大塔在餘震中又震回了原來的位置。三塔寺的建築見證了我國建築史上的神奇壯舉。大理山美、水美、人美,建築更美,我這次真是不虛此行啊!
㈦ 大鵬地質公園博物館由來資料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典型的古火山遺跡和海岸地貌景觀類型,是距今內1.35億年晚侏羅紀兩期火山噴發形容成的地質遺跡,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是探索我省乃至中國沿海晚侏羅紀地質歷史演變發展的天然窗口和實驗室。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惟一一家國家級地質類景區,位於深圳市東部大鵬半島中南部,西起迭福山,東至高山角,北始王母圩、南到怪岩,分為新大、鹿咀、高嶺三個地塊,地質遺跡保護面積56.3平方公里,分三期建設。目前開工的一期工程總概算2.22億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地質博物館、地質研究綜合樓、科教科研基地、鹿咀紅樹林濕地保護區、濱海景觀大道、登山道等16個建設項目。
與一般公園不同,國家地質公園是一個展示地質科學、普及地質知識的公園,地質博物館將在其中發揮重要的科教、科普的功能。位於新大地塊的地質博物館建築面積5410平方米,設計為兩層建築,將設陳列展示區、藏品庫房、多功能演示廳、遊客咨詢服務中心、資料室等。其造型設計靈感來源於大鵬半島的歷史起源,隱喻為古火山噴發所遺留下的幾個熔岩礁石,擱置於大鵬半島古火山地質公園中,意義切題並能巧妙融合於環境之中。
㈧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預約參觀時間及相關規定
周一閉館,周二至周日拿著身份證就能免費參觀。
㈨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要門票嗎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不需要門票的。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版一所「純公益,全免費權」的國家地質公園,在其管理范圍內無經營設施和經營性服務項目。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有典型的古火山地層岩相剖面外,還有火山穹丘、火山錐、古火山口、火山柱(針)等古火山遺跡,以及石泡流紋岩、旋渦狀流紋岩等火山岩石,是我國東南沿海中生代火山活動演化階段重要的地質遺跡。
(9)地質公園博物館面積要求擴展閱讀:
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范圍內的海岸地貌類型齊全,海積地貌有沙灘、沙堤、瀉湖;海蝕地貌包括有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洞、海蝕柱等。
此外,還有早侏羅紀以香港菊石為代表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斷層和構造地貌、溪流峽谷、瀑布跌水、崩塌地質遺跡、海底珊瑚礁等景觀。園內植物資源豐富,約有植物1105種,常見植物和珍稀瀕危植物約153種,其中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0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6種。
㈩ 中國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質博物館
中國樂業-鳳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位於廣西鳳山縣城東的穿龍岩內回,佔地面積約答4.15萬平方米,空間高度達100米,底部常年有潺潺的流水趟過,是中國利用天然洞穴建設的空間最大、鍾乳石展品最多、格局最美、展示最奇特的地質博物館;館內設了圖文燈箱展區、實物展區、科普演示及遊客服務區、沙盤模型展區、鳳山旅遊商品及水景區共五個展區,在布展風格上把洞穴原生態和現代展覽技術各種元素有機結合,突出色彩、燈光與洞穴的和諧;在布展內容上除原址遺留的地質遺存物,還收集了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其他景區以及全國各地的典型地質遺跡標本,是休閑旅遊、科普教育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