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嘉陵江曲流地質公園
① 青居曲流的簡介
從昭化到合川,是嘉陵江的中游,直線距離僅200餘公里,而河道蜿蜒長達620公里。蜿蜒曲折、千回百轉的嘉陵江,流到青居時,受阻於煙山,只好折向西,再往北,又向南、向東、向北後,回到青居的南邊。由青居鎮的北邊到南邊,僅僅400米,這一繞,繞出了359°的迴旋,繞出了17.5公里的水路,繞出了20平方公里的「牛肚壩」。在嘉陵江南下的轉折處,就是青居鎮;在嘉陵江迴旋的鼓凸處,就是曲水鎮。青居是個古鎮,歷史比較悠久。曾經是西魏清居郡、清居縣的治所,宋淳祐年間徙順慶府治於此。到了清代乾隆年間,集鎮興起,從古郡縣名。1984年置鎮。而曲水歷史就沒有青居悠遠,也是在清乾隆年間建場,因位於曲水河注入嘉陵江處,就叫曲水了。青居和曲水,都在嘉陵江邊,前者在東,後者在西。兩鎮間有直線6公里的路程,但沒有大橋相通,兩鎮百姓之間的往來,就靠乘坐輪船。青居鎮南北建有兩個碼頭:北邊的叫上碼頭,南邊的叫下碼頭,青居人到曲水趕場、走親戚,去時從上碼頭乘坐輪船是順水,回來在下碼頭上岸也是順水,這就形成了可能是中國河道里唯一的「來也順水,去也順水」的奇特航程。因為嘉陵江在青居這個地方,形成了一個359°的「C」型灣,有了「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煙」的奇特景象。過去的運輸,主要靠水運,從南充運往重慶以遠的東西,因是下水,從上碼頭到下碼頭10多公里的水路,要不到半天時間,就離開了青居;若是從重慶運東西到南充,這10多公里的水路,靠纖夫拉船上行,就要走一天——早上從下碼頭出發,傍晚投宿上碼頭,然後又住進昨晚的客棧。如今的嘉陵江,水運早已衰落,江面上的輪船,僅僅是打魚的螞蚱船,三兩而已。很想體會下行船走一天的感覺,但這個想法無法實現,因為電站的修建,攔截了嘉陵江,江水只能在上碼頭處通過引水道和船行道,流入下碼頭,嘉陵江南充段已經停航多年了。如今的下碼頭,有兩艘機動客船跑輪渡客運,上午各從河西鄉發來,下午回去,船費無論大人小孩,均是一元。我們乘坐輪船到河西,又叫船家送我們回下碼頭,5人收了35元錢,有20元是他們的額外收入。而上碼頭處已開挖了船舶航道,碼頭消失,一橋飛架,公路從鎮旁穿過。青居古鎮農歷的一、四、七逢場,這天正好二月初一逢場天,四面八方的人,走路、騎摩托車、乘汽車,當然還有乘船的,把短短的街道,擠得水泄不通,人聲鼎沸。商店不多,餐飲店也少,茶館倒有幾家,矮桌低板凳,茶是一元一杯,多老年人在此喝茶擺龍門陣或打長牌。倒是游動的商戶,把商品擺在狹窄的街上,用一張竹笆,兩張矮凳支撐就行了。這樣一來,街道就更加狹窄和擁擠。而曲水,因地處公路幹道上,每天車水馬龍,喇叭聲響,一派繁華景象。站在淳祐故城遺址平台上,可以俯瞰嘉陵江曲流景緻,舒緩而來,遇山而變,順勢曲折,百轉而去,彷彿在大地上隨意劃的一道弧形。青居古鎮隱於山丘凹處,老街像一條長廊,兩頭連接著嘉陵江,樹木掩映,江水碧綠,甚是寧靜與祥和。田野、江邊上,油菜、蠶豆花正開,花香馥郁,給古鎮平添了幾分清秀。嘉陵江的河流蛇曲地貌,在青居這里像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前不久,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地質公園顧問專家、中國地質科學院教授趙遜,國土資源部國家地質公園評委、國家地質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總工陳安澤等19名國內知名專家前往南充考察後認為,青居曲流具有申報國家級地質公園的資格。
從上碼頭到下碼頭,直線距離一袋煙,沿著河道走一天
② 嘉陵江第一曲流的位置
第一曲流景點?不大清楚位置……
③ 嘉陵江深切曲流的形成時地質過程是什麼
深切曲流形成抄於構造運襲動的抬升區,發育在丘陵或山地,河水受到河谷地形的限制而不能自由地流動。
可分為嵌入曲流和內生曲流。
嵌入曲流是地殼急劇抬升時,曲流保持原形切入基岩中而形成。
內生曲流是指曲流在下切過程中,還進行側蝕,使曲流更加彎曲,曲流頸愈來愈窄。洪水期水流漫溢而截彎取直,原來的彎曲河道被廢棄,被廢棄的曲流所環繞的小丘稱離堆山。所以離堆山的出現可以區分出嵌入曲流與內生曲流。
嘉陵江屬於深切曲流的內生曲流,從陝西寧強縣到四川南充之間共有28座離堆山。
④ 尋找武勝嘉陵江太極湖的解說詞
太極湖位於武勝東西關。嘉陵江挾秦隴風雪一路奔騰,入武勝縣境,沿東關沱專、西關沱,左環右繞,屬盤曲而成陰陽太極圖形;修建東西關電站,攔河築壩,蓄水成湖,旅遊勝景太極湖由此而成。太極湖之特點全在於水,一是水面遼闊,煙波浩淼,碧水連天;二是水質清凈,明潔可人,極少污染。此外,兩岸景點林立,十里松林,青黛蓊鬱;石錘石鼓,傳說動人。漢初古城遺跡,鎖定一段歷史;湖面沙燕鬧春,引來萬般風情。巍巍大壩猶如長龍卧波,人造船閘恰似鬼斧神工。獅子山,太極島,雲蒸霞蔚;神童峰,逼真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