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園的銀杏
『壹』 北京各大公園彩葉觀賞指南有哪些
金黃、明橙、朱紅等秋色交織,翠竹黃花,浮翠流丹,與古建紅牆、青磚綠瓦相襯,金秋11月,北京市屬各公園多品種、多景點、大面積的彩葉景觀精品陸
續「靚相」。北京晨報記者從市公園管理中心了解到,市屬公園的金秋「賞葉」活動本周末將迎來彩葉最佳觀賞期,尤其是銀杏樹將近100%變色。
指南 各大公園迎來彩葉最佳觀賞期
北京四季中春秋兩季時間相對短,一眨眼就過去了,但是由於今秋氣溫平穩、少風、多雨,導致秋景觀賞時間延長。當市區內還是一片金盔金甲、層林盡
染時,郊區的賞紅季節已接近尾聲。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統計,全市共有280餘萬市民金秋觀賞彩葉。其中八達嶺森林公園、北宮國家森林公園等全市重點推薦的
11個彩葉觀賞區共迎來賞紅遊客214萬人次,平均每天接待市民7萬餘人次。而香山公園的遊客量近69萬餘人,遊客量同比去年下降7.2%。
據文獻記載,卧佛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寺內原有檀香木卧佛一尊,原在三世佛殿供奉,明末清初不知去向。卧佛展現的是佛祖涅槃時的場景,據傳,釋
迦牟尼涅槃於兩株娑羅樹下,由於北方寺院中不適合種植娑羅樹,因此多用七葉樹、銀杏樹等代替。卧佛寺內的這兩棵樹,就是象徵釋迦牟尼涅槃時的娑羅樹。
清乾隆元年鄭板橋來京應試,騎馬游西山古寺名剎時,曾拜訪過卧佛寺的住持青崖和尚,之後鄭板橋在仕途上便一帆風順。到現在寺里還有他的題詞:
「西山肯結萬山綠,吹破濃雲作冷煙。匹馬徑尋黃葉寺,雨晴稻熟早秋天。」詩中的黃葉寺即卧佛寺,這里的黃葉就是包含著兩株古銀杏在內的秋葉景觀。
坐標 天壇中山景山銀杏大道「黃金走廊」
天壇公園北天門內路兩邊栽有60餘棵銀杏樹,為50年前公園集中栽種,目前已形成銀杏大道。紅牆掩映,古柏森然,金色銀杏樹葉黃而不萎,在陽光下通體透亮,如滿身金色錦緞,又如同一張張小小的扇子,或歡快地揮舞,或隨風飄落,灑滿青草間,形成一條「黃金走廊」。
景山公園東門的銀杏樹有30餘棵,長500米,80%葉片已黃,飄落的黃葉也為地下鋪上厚厚的金毯。公園平時對銀杏加強養護,春水凍水澆灌充
足,生長季節注意防治病蟲害,對有衰弱趨勢的銀杏邀請專家制訂復壯措施,預計本周末進入最佳觀賞期,因銀杏位置靠近紅牆,所以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絕佳角
度。
中山公園的銀杏大道位於社稷壇內,英姿颯爽,猶如金盔金甲的威武士兵,為社稷壇平添了幾分威嚴,目前80%的葉片也已變黃。
坐標 紫竹禪院
400歲古銀杏年年生子散發勃勃生機
位於紫竹院內的明清時期皇家廟宇——福蔭紫竹禪院內有兩株400年的銀杏古樹,茂盛濃密,金燦的銀杏葉,散發著勃勃生機,給人以蒼勁古拙之感。
紫竹禪院」,為佛教寺院,始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乾隆十六年時(1751)在禪院旁添建了行宮,禪院內的兩株古銀杏種植於明萬曆年間,故此,可以
說「先有銀杏樹,後有行宮院」。
禪院西邊一株生長健壯,長出萌櫱側干多達23根之多,東邊一株的主幹曾遭雷擊受損,但卻促進了櫱枝生長,從根部長出萌櫱側干16根,形成了獨木
成林的景觀效果。又由於她們都是雌株,我們都形象地稱這一景觀為「子抱母」,彷彿子孫圍繞在母親四周,一派承歡膝下、其樂融融的祥和景象。同時這一景象又
與後罩樓——報恩樓中的「報恩」二字情景交融,使人不覺為之感嘆,在這里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公園自1982年起對這兩株古銀杏進行重點的養護管理,其
生長勢頭也在逐年提升。
令人奇怪的是,禪院內的這兩株銀杏樹同為雌株,卻每年4月開花,10月成熟,果實掛滿枝頭,那「孩子爹」在哪呢?原來,銀杏是靠風傳播花粉的,
花粉隨風飄浮的距離是5000米,這兩棵雌銀杏之所以能果實累累,延綿不絕,恰是因為距離500米遠的萬壽寺路旁有棵銀杏是雄樹。
這兩株金黃的銀杏媽媽樹倒是在四周古建築群落的環繞下顯得格外的醒目,陽光灑在葉子上,金光閃閃,一陣微風吹來,飄飄揚揚落下幾片樹葉,散落金
黃一片,吸引很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拍照。據紫竹院公園介紹,目前,行宮平均每日遊客接待量在150人左右,是一年中紫竹禪院最熱鬧的時期。
秋天來了,落葉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