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龍州左江濕地公園
㈠ 左江風景區地址龍州左江風景區在哪裡
龍州左江風景區地址:崇左市龍州縣上金碼頭 龍州左江風景區自駕車路線: 南寧到龍州左江風景區自駕車路線: 從南寧上南友高速到夏石出口(約160公里),往龍州縣二級路(約30公里),到龍州縣後往崇左方向7公里處按道路指示牌到左江風景區 廣東方向的遊客到龍州左江風景區自駕車路線: 可沿廣梧高速後轉南梧高速到達南寧市,沿南寧繞城高速上南友高速到夏石出口,往龍州縣二級路(約30公里),到龍州縣往崇左方向7公里處按道路指示牌到左江風景區 湖南方向的遊客龍州左江風景區自駕車路線: 從上京珠高速往廣州方向到泉南高速和京珠高速交匯處,上泉南高速到達南寧,沿南寧繞城高速公路上南友高速到夏石出口,往龍州縣二級路(約30公里),到龍州縣往崇左方向7公里處按道路指示牌到左江風景區頭 貴州方向的遊客龍州左江風景區自駕車路線: 從都織高速到蘭海高速往廣西南寧方向到達南寧。沿南寧繞城高速公路上南友高速到夏石出口,往龍州縣二級路(約30公里),到龍州縣往崇左方向7公里處按道路指示牌到左江風景區
㈡ 龍州縣的交通運輸
清朝光緒至民國年間,龍州、上金二縣的交通運輸,陸路有:龍——專南(龍州至鎮南關)、屬龍——水(龍州至水口關)、邕——龍(今南寧至龍州)公路,縣境路長63公里,縣城利民街先後設有鐵路局、公路局、汽車站和私營的德利、卯瓊電(汽)車公司。水路有平而河、水口河、左江和明江,縣境內航道177.9公里,城區先後設有利濟局、電船公司和西南水上運輸處。民國23年,設有西南航空公司(又稱龍州航空公司)飛機場,航線有龍州——南寧——梧州——廣州,龍州——河內2條,航程643公里。
解放後,人民政府努力發展交通運輸事業。干線公路逐步擴展完善,地方公路從少到多,縱橫交錯,城鄉溝通。至1988年,全縣公路總長583.03公里,比解放前增加8倍,其中干線公路225.23公里,地方公路357.8公里。全縣13個鄉鎮全部通汽車,520個村委會有492個通車,佔94.4%。按人口平均每萬人有20.5公里,按平均密度計每100平方公里有公路22公里。水路因攔江築壩修建水利及水電工程,航道受阻,因此,水路只能搞短途運輸。目前通航河道尚有69公里。
㈢ 有誰了解廣西龍州縣及龍州特產桄榔粉
龍州起義,又稱龍州暴動,是在南寧兵變和百色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廣西前委發動和領導的另外一次武裝起義。起義的領導人依次為何世昌、俞作豫、宛旦平、李明瑞、和鄧小平。
1930年2月1日,參加起義的部隊包括左江軍委領導下的廣西警備第五大隊900人和左江各縣農軍1000多人在龍州舉行工農兵群眾大會,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簡稱紅八軍,建立左江革命委員會。
不久,紅八軍失敗,退出左江地區,余部編入紅七軍。
和百色起義及紅七軍的情況相似,起義前成立了左江軍委,在中共廣西前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第一任軍委書記委為徐冠英,在蒙志仁叛變後,宛旦平、何世昌、鄧小平先後擔任軍委書記。起義時何世昌擔任軍委書記兼任紅八軍政治部主任,俞作豫為軍長,宛旦平任參謀長。
李明瑞雖然不在左江軍委,應該還是直接參加並領導了龍州起義,並對起義起了重要作用的,隨後擔任紅八軍總指揮。中央代表鄧小平在起義發生兩個月之前對起義的准備工作進行了兩天指導後就離開了,在起義發生三或四個星期後,根據中央任命,就任紅八軍政治委員。
龍州起義和成立紅八軍並沒有得到中央的批准,因此龍州起義是在中共廣西前委(後稱紅七軍前委,書記:陳豪人)的具體領導下臨時舉行的。不過由於龍州的國際地位,其政治影響更大,也得到中央領導人李立三的熱情贊揚。可是因為具體參加起義的領導人在政治上的軟弱和軍事上的短視,起義前准備工作做的很不到位,起義後對舊軍官的改造也顯得優柔寡斷。因此雖然起義暫時取得了勝利,可是紅八軍很快就失敗了。
桄榔粉是取龍州當地深山中生長的桄榔樹經過加工提取其富含的澱粉製成,是龍州當地有名的一種土特產,該產品富含維生素B等多種營養元素,據了解有減肥,美容等多種功效。目前龍州生產這種特產的廠家有三家,但是最醇正的是叫酷多那個牌子的桄榔粉為醇正,加工工序獨特,包裝精美,是來往龍州的遊人及客商采購贈送朋友的首先特產。
㈣ 龍州起義80周年資料
龍州起義,又稱龍州暴動,是在南寧兵變和百色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廣西前委發動和領導的另外一次武裝起義。起義的領導人依次為何世昌、俞作豫、宛旦平、李明瑞、和鄧小平。 1930年2月1日,參加起義的部隊包括左江軍委領導下的廣西警備第五大隊900人和左江各縣農軍1000多人在龍州舉行工農兵群眾大會,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簡稱紅八軍,建立左江革命委員會。 不久,紅八軍失敗,退出左江地區,余部編入紅七軍。 和百色起義及紅七軍的情況相似,起義前成立了左江軍委,在中共廣西前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第一任軍委書記委為徐冠英,在蒙志仁叛變後,宛旦平、何世昌、鄧小平先後擔任軍委書記。起義時何世昌擔任軍委書記兼任紅八軍政治部主任,俞作豫為軍長,宛旦平任參謀長。 李明瑞雖然不在左江軍委,應該還是直接參加並領導了龍州起義,並對起義起了重要作用的,隨後擔任紅八軍總指揮。中央代表鄧小平在起義發生兩個月之前對起義的准備工作進行了兩天指導後就離開了,在起義發生三或四個星期後,根據中央任命,就任紅八軍政治委員。 龍州起義和成立紅八軍並沒有得到中央的批准,因此龍州起義是在中共廣西前委(後稱紅七軍前委,書記:陳豪人)的具體領導下臨時舉行的。不過由於龍州的國際地位,其政治影響更大,也得到中央領導人李立三的熱情贊揚。可是因為具體參加起義的領導人在政治上的軟弱和軍事上的短視,起義前准備工作做的很不到位,起義後對舊軍官的改造也顯得優柔寡斷。因此雖然起義暫時取得了勝利,可是紅八軍很快就失敗了。 對於紅八軍的失敗,擔任軍委書記和政治部主任何世昌的工作能力有限,軍事領導人俞作豫的失誤應該更大一些。對起義和軍隊都沒有進入狀況的鄧小平,基本上不應該負什麼責任。
㈤ 紅八軍紀念館有誰知道
中國紅軍第八軍革命紀念館是紀念鄧小平親自組織、領導和發動龍州起義、創建紅八軍的專題紀念館。該館位於廣西龍州縣城新街19號,總佔地面積4922.5平方米,由中國紅軍第八軍軍部舊址、左江革命委員會舊址、紅八軍革命文物展覽大樓等三個部分組成,館內收藏和陳列著大量的龍州起義、左江革命根據地及中國紅軍第八軍珍貴的革命文物和歷史資料。紅八軍紀念館自重985年2月1日(鄧小平領導龍州起義、創建紅八軍紀念日)成立以來,己接待前來瞻仰、參觀的觀眾達100多萬人次。 館內的紅八軍軍部舊址原為當時龍州乃至廣西西南地區有名的「瑞豐祥錢庄」,由一幢法式建築風格的樓房和一幢中式傳統建築組成,是龍州起義前後黨的領導機關和紅八軍軍部所在地。1929年末和1930年初,鄧小平同志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先後兩次到龍州領導和發動龍州起義,開辟左江革命根據地,創建中國紅軍第八軍,都在這里居住、辦公。紅八軍成立後,在瑞豐祥錢庄設立紅八軍軍部,以指揮廣西左江地區的革命斗爭和軍事行動。瑞豐祥錢庄因此被稱為「紅軍樓」。工作之餘,鄧小平同志在樓前親手栽下了兩棵柏樹。如今,這兩棵柏樹己長得挺撥、蒼勁、翠綠,被列為全國名樹(見《中華名樹集》)。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將紅八軍軍部舊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11日,中宣部將紅八軍紀念館公布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㈥ 龍州縣的江是麗江還是左江
左江
㈦ 龍州縣響水鎮天然游泳場門票多少
1.龍 州 小 連 城
龍州地處祖國南疆要塞,有184公里的中越邊境線。邊境線上有許多古營壘、古炮台、古戰場,在距龍州城西邊10里處的將山上,有一條「灰色長龍」,蜿蜓伸展在座座峰巒之間,綿延數十里,相連一體,這便是有名的古炮台群——小連城。
2.中山公園
龍州中山公園,在龍州縣城南邊,東南北三面臨江,園中有山,山中有洞;園中有湖,湖靠山邊,是個典型的山水天成公園。1929年史建,三年告成。解放以來,縣人民政府兩次撥款修理和擴建,亭台樓閣渙然一新,是廣西較好的縣級公園之一。龍州中山公園,山水天成,加之能工巧匠點綴,景色獨特優美,可謂聚祖國山河之美於園中,實在是個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3.革命烈士紀念碑
4.陳勇烈祠
陳勇烈祠 位於龍州鎮南門街, 南臨水口河,北部龍州糧庫,東西面為民居,又名「追忠祠」,是為紀念在中法戰爭中犧牲的名將陳嘉而建的祭祀專祠。陳嘉英勇善戰,戰功顯赫,後因舊創復發於1885年死於龍州。陳嘉生前獲賞穿黃馬褂,死後,清延賜謚勇烈,國史館立傳,廣西提督蘇元春奉旨擇址並親自督工修建其祠,於光緒23年(1897年)建成。該祠佔地近萬平方米,現存前殿、攬秀園和昭忠祠及前面大院,有石砌寬台階直通河邊,大門旁的古炮尚存兩門。該祠氣勢威武,飛檐盤龍,門首雕花,典型中國古建築風格,是一座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清代建築,一九八一年八月定為全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勇烈祠一直以來都向遊人開放,年遊客量一萬人次左右,是我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6.春秀水庫 春秀水庫水質清新,水域寬廣,水溫冬暖夏涼,鑲嵌在林木蔥蘢的群坡間,任可盪舟、垂釣、游泳等。現備有5隻旅遊船,國防柏油路直抵庫壩,交通方便,是假日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7.金 龍 水 庫 金龍水庫 位於金龍鎮以南2公里處,蓄水量1300萬平方米,水面面積近2000畝,成狹長形迂迴於崇山峻嶺中。庫區植被豐富,飛禽走獸時有出沒,充滿野趣,加之風光秀麗,山光水色,令人陶醉,遊人可泛舟觀光,享垂釣之樂,亦可尋山野之樂趣。龍州至金龍公路從庫區旁經過,令水庫嬌美風光可盡展遊客眼前,四季遊客不斷,令人間仙境不再寂寞。
8.
金龍美女村 美女村 位於金龍鎮以北5公里處的板池屯,又名「長壽村」,村民因得益於優質山泉,故容貌較好,又多長壽,八十歲高齡者比比皆是,金龍鎮的各種風俗在此都有體現。該村四周平坦開闊,村落有序,農作物質優量多,村民生活較好,所以各種民俗保留得較完整,其民風及語言有壯、傣族特點,善織綉、對歌,服飾為壯族的「長衫」居多,亦有露肚臍的「短衫」。相傳該村祖先系傣族聚居地遷來,歷經千百年和當地壯民通過通婚等交往,兼具兩族特色,該村亦有「小西雙版納」之稱。一九九五年該村已被辟為旅遊點,遊客不絕。
9.弄崗國家自然保護區 弄崗國家自然保護區 位於龍州縣中北部逐卜、武德、上金鄉之間的石山地區,北面與金龍鎮相接,總面積101平方公里,1980年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400米,最高海拔700米,每平方公里山峰平均數30個,最多80個,森林覆蓋率為70%,是我國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原始地貌保護區。
10.蘇保德衣冠墓 蘇保德衣冠墓在水口鎮水口舊街小學西北面,是一處存留較完整的歷史文物遺址。蘇保德祖籍廣東省三水縣,清乾隆年間,隨先人遷居永安州(今廣西蒙山縣)。後保德任永安團練團總,清咸豐元年八月初一日(1851年9月25日)在與太平軍交戰中陣亡,其時兩個兒子(蘇元章、蘇元春)尚年幼,死後屍骨無人殮葬。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蘇元春任廣西提督、廣西全邊對汛督辦屬督辦時,緬懷其父,以木刻像祀於大壘城(憑祥治地)白玉洞,後在水口擇地建此衣冠墓。今列為縣級保護單位。
11.水口邊關旅遊區 位於水口鎮,縣城龍州鎮以西30公里,東鄰武德鄉,南連下凍鎮,西部和北部與越南的高平省接壤,水口關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是廣西最早與越南進行民間貿易的關口,現為國家一級口岸。水口關為高聳的山峰狹持,越南的平江與巴望河在此匯合,流入我國境內,其地勢十分險要,清末抗法名將蘇元春在關口附近築有炮台8座,是抗法戰爭最前沿,亦是抗法援越,抗美援越、自衛反擊戰的前線陣地,也是中越兩國政治和經濟交往重要的通道。
水口邊關充滿熱帶地區情調,寬大的芭蕉葉和婉轉的鳥鳴與山水相映成趣,山高水長,風光旖旎,物產豐富,兩國人民以河為界,雞犬相聞,民風民俗、語言文化互相交匯,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獨特的風景線,彷彿無法分辨國界的存在,其濃郁的邊關風情給人以十分深刻獨特的感受。在經過中越戰爭的陣痛之後,隨著兩國關系的正常化,被毀的公路大橋已在一九九二年修復,新建了聯檢海關大樓,開辟了邊貿互市區,邊境貿易紅紅火火,和平的偉大力量在此一覽無余。水口關以邊關風情旅遊為主,龍水公路可直達關口,已開發的景點有英雄311高地,邊貿區、中越烈士陵園、二炮台、三炮台、蘇保德衣冠墓、水口海關、遊客還可跨過國界,真真正正體驗異國風采,感受出國旅遊的樂趣。
12.法國領事館 法國領事館舊址 位於龍州鎮利民街,四周皆為民居。該館為兩幢長方形法式建築,建於1896年,層高5米,磚牆,石質地板,旋梯和樓板全用紅木精製,鋅鐵皮蓋頂。四周是大拱門,拱門內為2米寬走廊,每幢建築面積876平方米,總面積1752平方米,建築周圍全由高大樟木環護,時為我區第一座外國領事館。該館原址位於河西岸簍園角,現址原為中法合營的龍州至同登鐵路龍州火車站,後鐵路因軌距爭執停辦,領事館遂於1908年遷入,直至1949年8月才全部撤走。
14水口中越烈士墓園志 公元一九四九年六月,為配合中國人們解放軍渡江攻克南寧國民政府,徹底解放全中國,中共廣西地下游擊隊左江支隊在司令員莫一凡指揮下,展開圍殲偽軍保安六團的水口戰斗.此站獲得越南革命武裝部隊的支援.中越兩國革命戰士並肩作戰與敵激戰兩晝夜,斃敵300餘人,取得了戰斗的勝利.由於敵我交鋒槍口相向,我龍津縣民主政府副縣長虞克韓等同志犧牲,越南革命武裝部隊犧牲22人.為彪炳英烈,昭示後人,特將安葬在叫林、羅回、下凍的中越烈士忠骨遷葬於此,建「水口中越烈士墓圓」,以資憑吊。
15.中國紅軍第八軍紀念館 該紀念館位於縣城龍州鎮新街,又名紅軍樓,由紅八軍軍部舊址、左江革命委員會舊址和新建的展覽陳列大樓構成。軍部舊址為一幢法式三層樓房,磚牆、木板樓層;左江革命委員會舊址為一幢中式二層磚木結構樓房,這兩棟樓房原皆為「瑞豐祥」錢庄,鄧小平同志一九二九年到龍州布置起義前期工作,一九三零年領導龍州起義勝利,創建紅八軍時,在此辦公和居住,為紅八軍的指揮機關。此期間,鄧小平同志於軍部門前種下兩株柏樹,現仍蔥郁遒勁,生機勃勃。鄧小平同志在一九七一年、一九七八年曾兩次問起這兩株柏樹的生長情況。新建陳列展覽樓為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現代建築風格,收藏和陳列紅八軍將士的史物。
16.麗江風景旅遊區 左江龍州河段又稱麗江,由發源於越南的水口河和平而河在龍州鎮洗馬灘匯合起,流經龍州鎮、霞秀鄉、上金鄉、響水鎮,至響水鎮馱棉村流入崇左縣境止,全長72公里,著名的寧明花山崖壁畫所在的明江,是其支流,在上金街匯合。該風景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花山風景名勝區的中心景區。麗江西岸屬喀斯特地貌,群山嵯峨,連綿不斷,風光秀麗,傳說優美,充滿神秘色彩,是古駱越民族發祥地之一。
17.龍州民建坳風光
位於龍州至金龍公路民建村附近,距金龍鎮10公里,海拔700米左右,公路沿山勢盤旋而上,成九曲十八彎之勢,至山頂駐足四望,但見青山如浪,連綿不斷,雲縈霧繞,千姿百態,滿眼盡是綠翠,如是春季,放眼盡是萬縈千紅,美不勝收,腳下公路,又如盤龍宛然而下,時隱時現,大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韻昧,及至山下,幾成豐腸小道,又見山下村落,散布如棋,縷縷坎煙,隱隱田園,真如世外桃源,直教人驚嘆江山如此多嬌,胸中頓生氣吞山河之豪邁,卻又疑在九霄仙宮,窺探人間。
㈧ 龍州起義的簡介
龍州起義,又稱龍州暴動,是在南寧兵變和百色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廣西前委發動和領導的另外一次武裝起義。起義的領導人依次為何世昌、俞作豫、宛旦平、李明瑞、和鄧小平。
1930年2月1日,參加起義的部隊包括左江軍委領導下的廣西警備第五大隊900人和左江各縣農軍1000多人在龍州舉行工農兵群眾大會,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簡稱紅八軍,建立左江革命委員會。 不久,紅八軍失敗,退出左江地區,余部編入紅七軍。 和百色起義及紅七軍的情況相似,起義前成立了左江軍委,在中共廣西前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第一任軍委書記委為徐冠英,在蒙志仁叛變後,宛旦平、何世昌、鄧小平先後擔任軍委書記。起義時何世昌擔任軍委書記兼任紅八軍政治部主任,俞作豫為軍長,宛旦平任參謀長。 李明瑞雖然不在左江軍委,應該還是直接參加並領導了龍州起義,並對起義起了重要作用的,隨後擔任紅八軍總指揮。中央代表鄧小平在起義發生兩個月之前對起義的准備工作進行了兩天指導後就離開了,在起義發生三或四個星期後,根據中央任命,就任紅八軍政治委員。 龍州起義和成立紅八軍並沒有得到中央的批准,因此龍州起義是在中共廣西前委(後稱紅七軍前委,書記:陳豪人)的具體領導下臨時舉行的。不過由於龍州的國際地位,其政治影響更大,也得到中央領導人李立三的熱情贊揚。可是因為具體參加起義的領導人在政治上的軟弱和軍事上的短視,起義前准備工作做的很不到位,起義後對舊軍官的改造也顯得優柔寡斷。因此雖然起義暫時取得了勝利,可是紅八軍很快就失敗了。 對於紅八軍的失敗,擔任軍委書記和政治部主任何世昌的工作能力有限,軍事領導人俞作豫的失誤應該更大一些。對起義和軍隊都沒有進入狀況的鄧小平,基本上不應該負什麼責任。
龍州公園內的烈士紀念碑
鄧小平在左江地區領導革命斗爭的時間雖然只有30多天,然而這30多天卻是那麼不平凡,它是左江地區歷史上最輝煌、最令左江人民引以為豪的日子。幾十年過去了,歲月的風塵湮沒了多少往事,鄧小平對這段斗爭歷史記憶猶深。1962年,龍州人民興建龍州起義暨革命烈士紀念碑時,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在百忙中為紀念碑親筆題詞:「革命的勝利果實,是烈士們的鮮血凝成的。紅八軍和人民革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永遠活在我們的記憶里……」字里行間飽含著對紅八軍英烈、對龍州和左江革命老區各族人民的殷切懷念之情。
㈨ 龍州起義失敗原因
1930年2月1日,參加起義的部隊包括左江軍委領導下的廣西警備第五大隊900人和左江各縣農軍1000多人在龍州舉行工農兵群眾大會,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簡稱紅八軍,建立左江革命委員會。
不久,紅八軍失敗,退出左江地區,余部編入紅七軍。
和百色起義及紅七軍的情況相似,起義前成立了左江軍委,在中共廣西前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第一任軍委書記為徐冠英,在蒙志仁叛變後,宛旦平、何世昌、鄧小平先後擔任軍委書記。起義時何世昌擔任軍委書記兼任紅八軍政治部主任,俞作豫為軍長,宛旦平任參謀長。
李明瑞雖然不在左江軍委,應該還是直接參加並領導了龍州起義,並對起義起了重要作用的,隨後擔任紅八軍總指揮。中央代表鄧小平在起義發生兩個月之前對起義的准備工作進行了兩天指導後就離開了,沒有參加起義,並在起義發生三或四個星期後,根據中央任命,就任紅八軍政治委員。
龍州起義和成立紅八軍並沒有得到中央的批准,因此龍州起義是在中共廣西前委(後稱紅七軍前委,書記:陳豪人)的領導下臨時舉行的。不過由於龍州的國際地位,其政治影響更大,也得到中央領導人李立三的熱情贊揚。可是因為具體參加起義的領導人在政治上的軟弱和軍事上的短視,起義前准備工作做的很不到位,起義後對舊軍官的改造也顯得優柔寡斷。因此雖然起義暫時取得了勝利,可是紅八軍很快就失敗了。
㈩ 龍州縣屬於哪個市
龍州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轄縣,位於廣西西南部版,距南寧市200千米權,東鄰崇左市江州區,南接寧明縣、憑祥市,東北面與大新縣相連,西北與越南接壤,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總面積2311.19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龍州縣下轄5鎮7鄉,即:龍州鎮、下凍鎮、水口鎮、金龍鎮、響水鎮、八角鄉、上降鄉、彬橋鄉、上龍鄉、武德鄉、逐卜鄉、上金鄉。
(10)廣西龍州左江濕地公園擴展閱讀:
古城龍州鎮位於廣西南部左江上游,處於平而河與水口河的匯合處。東往南寧連接內地,西出水口通往越南,形勢險要,自古有南疆重鎮之稱。
截至2020年,龍州鎮轄:康平、北門、新華、龍江、高祥、城東、利民7個社區;貫明、百農、嶺南、板門、鎮秀、新民、河屯、自清、塘巧、東合10個行政村。
龍州古城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城西五里將山上的名勝古跡小連城,與憑祥的大連城遙相乎應,這是中法戰爭時,廣西提督蘇元春興建的。
小連城上築有城堡炮台,主峰城堡宏偉,堡上是炮座,堡下是兵房、葯房,全用巨大的青石條砌成。登上古炮台,縱目遠眺,周圍群山若隱若現,龍州古城一覽無遺,令人留連忘返。
網路-龍州縣
網路-龍州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