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湖口濕地公園
Ⅰ 江西湖口縣台山公園需要門票嗎
不用的,我是湖口人;中學的時候石鍾山都是走小路上去的,哈哈
Ⅱ 濟寧公園的湖口濕地公園
濟寧運河入湖口濕地是京杭大運河流入南四湖交匯處組成的復合濕地,也是南水北調版東線工程權的重要調蓄地,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和科研價值。該濕地系天然形成,面積28平方公里,於2010年7月被山東省林業局命名為「省級濕地公園」。運河入湖口濕地公 園,南接南四湖,北連小北湖,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系統多樣,有濕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等;自然景觀獨特,野生蘆葦、蒲草、荷花等濕地植物群落是該園植物群落的典型代表,該公園還是眾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科研價值、科普教育價值、生態觀光價值。
Ⅲ 江西湖口縣屬於哪種地質地貌
湖口縣屬鄱陽湖平原,但丘陵地貌突出,山丘起伏,港汊縱橫。
湖口縣國土面積669.33平方公里,版有80%在海拔權50米以下,山地面積佔22.01%,水域面積佔20.8%,耕地面積佔25.1%。地形結構東南群山環抱,西北江湖環繞,中部小丘壟埂起伏,總的趨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鄱陽湖在縣境西部流經27公里,境內水域90.3平方公里;長江沿縣境北部流經17公里,境內水域15.25平方公里;江湖岸線51公里,其中沿江22公里、沿湖29公里。
Ⅳ 鄱陽湖濕地公園、鄱陽湖內湖、鄱陽湖(石鍾山)是一個地方嗎
路線的話,從九江走:乘一個小時的汽車到達湖口縣,當地有渡船至石鍾內山。 鄱陽湖門票價容格:觀鳥台門票:15元石鍾山門票:61元大孤山門票:5元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門票:60元/人景區開放時間: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9:00-18:00 石鍾山:7:00-18:00 大孤山全天開放游覽路線: 1、候鳥觀賞之旅主要景點:永修吳城、新建南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昌縣奪寶鄉李洞林村夏候鳥觀賞點和蘇三鄉蒼鷺聚居地→達子嘴村,鄱陽縣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精彩看點:珍禽翔集、芳草連天、蘆花飛舞,「鳥飛千百點,日落半紅輪」。五個候鳥觀賞點特色各異,美輪美奐,令人流連忘返。 2、休閑養生之旅主要景點:共青城、廬山國際高爾夫球會,星子溫泉城。精彩看點:聆聽最早的拾荒者講述共青城的創業史;觀賞山水相互交融、詩泉相輝之美景,享受溫泉休閑文化之樂趣。 3、尋幽探秘之旅主要景點:都昌老爺廟、鶴舍古村、新建縣往山土庫。精彩看點:在汪山土庫、鶴舍古村探尋贛鄱民俗的田園牧歌,到老爺廟拜祭鄱陽湖湖神。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Ⅳ 鄱陽湖濕地公園,主景區在哪自己開車去可以么不想坐船 還有 鄱陽湖那裡有些什麼景點
天天愛答題,20元話費等你拿~
提問者採納
建議去石鍾山,票價好像是回80元,石鍾山在湖口縣答,車票大概要10塊左右,從九江汽車總站坐車去湖口縣。石鍾山就在鄱陽湖入江口,可以看到江湖交匯的場景,還可以乘船登山鄱陽湖中的鞋山。其他沿線景點都沒怎麼開發,像姑塘海關什麼的,很難找。或者你可以去星子縣,那裡有溫泉,不過鄱陽湖的景色不如湖口那邊好看
Ⅵ 江西九江鄱陽湖附近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建議去石鍾山,票價好像是80元,石鍾山在湖口縣,車票大概要10塊左右,從九江汽車總站坐內車去湖容口縣。
石鍾山就在鄱陽湖入江口,可以看到江湖交匯的場景,還可以乘船登山鄱陽湖中的鞋山。
其他沿線景點都沒怎麼開發,像姑塘海關什麼的,很難找。或者你可以去星子縣,那裡有溫泉,不過鄱陽湖的景色不如湖口那邊好看
Ⅶ 湖口那地方好玩
湖口縣是江抄西九江市的一個小襲縣城,地處鄱陽湖入長江口處,有著名的景點石鍾山,在石鍾山上遠眺可以看見江水和湖水相交匯的美景,一邊是橙黃的江水,一邊是碧綠的湖水,呵呵,實在是美不勝收!!!蘇軾作的《石鍾山記》寫的就是湖口的石鍾山。從九江市到湖口很方便,幾個汽車站都有班車,以前都要到渡口做輪渡過去,現在九景高速修好以後,就新修了湖口大橋(屬於高速的一段),到湖口就更快了,也就20、30分鍾的時間。
湖口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因地處鄱陽湖入長江之口而得名,是「江西水上北大門」,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之稱。境內東臨彭澤,南接都昌,西與星子、廬山區界湖毗鄰,北與安徽宿松襟江為界。國土面積669.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佔25.1 %,山地佔22%,水域佔28.2%。全縣人口27萬,下轄5鎮7鄉2場,122個行政村。
Ⅷ 請問江西省湖口縣是貧困縣嗎
不是,2015年生產總值109億,人口是31萬。人均產值30多萬呢,堪稱富得流油!
Ⅸ 湖口風景區
石鍾山坐落在湖口縣雙鍾鎮,雄峙於長江之濱,鄱陽湖口,三面臨水,一面著陸,形如半島,海拔61.8米,相對高度約40米 左右,面積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擊出如 鍾鳴之聲而得名。尤以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曾夜泊山下,尋聲探 源,並撰寫聞名天下的《石鍾山記》而相得益彰。 石鍾山地勢險要,陡峭崢嶸,因控扼長江及鄱陽湖,居高 臨下,進可攻,退可守,號稱「江湖鎖鑰」,自古即為軍事要 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登臨山上,既可遠眺廬山煙雲,又可 近睹江湖清濁。如在月色之夜,可謂「湖光影玉壁,長天一月空」。 自古以來,文人雅士絡繹不絕來此山賞景。如唐代李勃, 宋代蘇拭、陸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國藩等。 郭沫若留詩《登湖口石鍾山》於此。石鍾山從唐代起就有建築, 經歷代興廢,現仍存懷蘇亭、半山亭、紺園、船廳、江天一覽 亭、鍾石、極慈禪林、聽濤眺雨軒、芸芍齋、石鍾洞、同根樹 等景點,但多為清代重建。v。全山分上下兩部分,面南臨湖的是上石鍾山,靠北瀕江的是下石鍾山。兩山總面積有十萬平方米,海拔67.7米。山雖不高,但懸崖峻拔,突兀崢嶸,插湖鎖江,氣勢不凡。歷史上這里發生過多次激戰,如朱元璋與陳友諒之戰,太平天國軍曾在此重創曾國藩水師,李烈鈞領導的二次革命在此高舉義旗,百萬雄師渡大江在江陰至湖口突破國民政府的長江防線。古往今來均為兵家必爭之地。
「非經大治鑄不借梵宮鳴」。石鍾山,分為上石鍾山和下石鍾山。上石鍾南踞,下石鍾北盤。其形宛如一對碩大的風鈴,扣置在鄱陽湖的出口處,三面臨水,一面著陸,如同半島,雙峰獨立,突兀崢嶸,扼湖鎖江,氣勢不凡,山雖然不高,海拔61。7米,。「雙鍾」總面積也僅為9萬平方米,但「絕壁有岩皆起閣,歸僧無路只乘舟」,「凌空險峭千重出,插地玲瓏百態生」的獨特風光,使它名聲遠振,傳頌千古。
「石鍾濤出鯨魚鳴」,石鍾山那發自天籟的「鍾聲」,長年累月,淙淙錚錚,水石皆鳴。時而清新,時而悠遠,時而激越,時而蒼閔,空空成韻味,這「鍾聲」和濤聲所構成的一幅有聲有色的立體圖景,音樂家也難以模擬,詩人墨客也無法描述,因此,終使這神曲般的主體圖景成千古奧秘,吸引著歷代有識有志之士前來探尋。
早在《水經》一書中,就有鄱陽湖出口處有一座石鍾山的記載。緣何稱石鍾山,眾說紛紜。民間傳說以形定名,而文人則多以聲定名,以聲定名者,其論也不一,北魏酈道元作《水經注》,說是「下臨深潭,微風豉浪,水石相捕,響若洪鍾」;唐江州刺史李渤,在「山上忽遇雙石」,「扣而聆之,南聲涵胡,北聲清越,抑止響騰」,因石質而發聲;宋元豐七年(1084年),大文學家蘇軾送長子蘇邁到江西德興縣赴任,途經湖口,登臨石鍾山,他對上述兩說十分懷疑,決定親自去考察。於是在一個月明之夜,他帶著兒子蘇邁乘坐一葉小舟,出沒在絕壁深潭之間,進行認真的實地勘察。他終於發現絕壁下,「多穴罅」,水浪進出其間,澎湃沖擊,有「鏜韉」之聲,他自認為他已解開這千年之謎,找到了石鍾山「鍾聲」的真正原因,故作《石鍾山記》,批評酈道元考察過於簡單,譏笑李渤立論過於因陋,但他哪裡知道,卻潛隱著荒謬的悲哀。明代羅洪先和清代彭雪琴二人,評述他是「過其門而未入其室」,故而結果不確。羅、彭二人先後步其後塵,繞過石鍾山轉了數次,仔細探尋,發現蘇軾當時也受了大自然的捉弄,他「六月訪山,適逢水漲,未見全 」,而羅、彭二人則在冬春江水下落時,踏山覓綜,才找到「鍾聲」的真正原因。「蓋全山皆空,如鍾覆地,故得鍾名」。至此,石鍾山的天籟之聲,這支「神曲」終於找到「源頭」。但不管怎麼樣說,每次「把酒問青天」,都是對科學殿堂的叩擊,都閃爍著樸素唯物主義的思辨之光,是值得稱道的。。
「水文黃赤界,峰影有無間」;「湖光影玉壁,長天一月空」都贊頌了石鍾山的色奇。石鍾山處在湖江分界處,它的兩側,一側是鄱湖,其水色深綠一側是長江,其水色深黃。而山體本身蒼翠夾在這一綠黃的中間,形成「諸色並陳,各領風流」的氣勢。再加上山體上的建築體,呈現給人們一個色彩斑讕的世界,令人眼花繚亂,特別是在月夜,這里色彩變化另有一番情趣。每逢風輕月江的夜晚,微風摧起輕淺的瀨波渦洲,月光和山上的燈光投射到水面上,彎彎曲曲,幽幽麗麗,閃閃爍爍,隨著水面「漂流」,隨著波紋抖顫,像是一幅幅緩緩流動的風景畫,徵兆著丹青高手的無限靈想與幻感,給人以極度大的慰籍。
沿著茂林垂蔭,修竹掩映的石級小道,迂迴曲折,穿亭過榭,登上山頂,沿途可見蘇軾夜泊處、懷蘇亭、半山亭、紺園、船廳,清咸豐皇帝批諭興建的照忠祠,清軍水晌將領彭玉僱人為其母超度的「報恩慈林」,彭玉麟起居何處的浣香別墅和梅花廳,還有園林建築古雅奇特,頒縝密,依山就勢,點綴於山腰山頂,形成多層次園林美景,這些風格各異的景點之間,明暗相映,高低不同,藏露結合,虛實相間,使人往往在山窮路盡之時,又另闢蹊徑,別有洞天,令人回味無窮。
山上石刻玲琅小巧玲瓏滿目,雖經世世代代風霜侵蝕,戰亂破壞,至今保存完好的石刻仍有近200幅,唐魏徵的「清翁方綱」;宋王安石的「古仙洞」』明常遇春的「記懷天地」等都是石質翰墨中的珍品,
在山頂的「江天一覽亭」,憑欄遠眺,萬里長江,一瀉千里;浩瀚鄱陽湖,波濤萬頃。鄱陽湖與長江交界處,清濁分明,水分兩色。遠眺匡廬雲遮霧障,夜遊雙鍾月涌江流。石鍾山是古代從長江進出南昌必經水路,商旅遊宦多系舟於此,騷人墨客題詠甚多。明代詩人王英形容石鍾山的形勝是「五老雲中出,九江天際來。驚濤撼岩石,萬壑鼓風雷」。
石鍾山是儒家的聖地,又是兵家的要塞。被稱為」江湖鎖鑰」的石鍾山,自三國至新中國成立 ,均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周瑜在鄱陽湖操練水軍,自石鍾山發兵進擊赤壁,大破敵軍80萬;元未朱元璋、陳友諒大戰鄱陽湖,出沒於此山之間;清代曾國藩湘軍水師與太平軍在湖口麈戰十載,先後都以石鍾山為營壘,進取攻守;民國初李烈鈞「湖口起義」討伐袁世凱,其司令部就設在石鍾山上,石鍾山屢受戰火硝煙洗禮,雖然留下了創傷,但也流傳許多可頌揚的英雄事跡。
大自然造就了石鍾山形的奇特,聲的奧妙,色的絢麗,在天地間增添了一塊瀟瀟灑灑令人銷魂的福地。尤其是它的「鍾聲」,讓人驚奇,這「鍾聲」的境界,在於一個「空」字。這「空」聲是來自洪荒時代的聲音,悠遠峻冷,天地震驚。這聲音帶著鐵質,帶著峻冷,經過歷史的打磨,竟變成一部活的歷史,讓品鑒。
Ⅹ 湖口在哪,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湖口縣是江西九江市的一個小縣城,地處鄱陽湖入長江口處,有著版名的景點石鍾山,在石權鍾山上遠眺可以看見江水和湖水相交匯的美景,一邊是橙黃的江水,一邊是碧綠的湖水,呵呵,實在是美不勝收!!!蘇軾作的《石鍾山記》寫的就是湖口的石鍾山。從九江市到湖口很方便,幾個汽車站都有班車,以前都要到渡口做輪渡過去,現在九景高速修好以後,就新修了湖口大橋(屬於高速的一段),到湖口就更快了,也就20、30分鍾的時間。
湖口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因地處鄱陽湖入長江之口而得名,是「江西水上北大門」,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之稱。境內東臨彭澤,南接都昌,西與星子、廬山區界湖毗鄰,北與安徽宿松襟江為界。國土面積669.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佔25.1 %,山地佔22%,水域佔28.2%。全縣人口27萬,下轄5鎮7鄉2場,122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