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森林公園
弘覺寺塔,位來於牛首山東峰南源坡,唐大歷九年(774)代宗李豫感夢「修峰頂七級浮屠」而建,磚砌。明代重修,塔高36.65米,七級八面,每面有壺門一座,小窗兩扇,雕木飛檐,古樸端莊,為南京地區著名的古建築之一。1956年,在塔下發現一座地宮,內藏明代鎦金銅塔,佛像、金瓶和青衣瓷罐等珍貴文物,均收藏於南京市博物館內。1992年市、縣文管部門將塔修復如故。 抗金故壘,位於牛首山東側至將軍山、韓府山一帶。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兀術兵分二路渡江,連破建康等重鎮,在遭到江南人民英勇抵抗後於建炎四年(1130)北撤,途經鎮江復遭南宋名將韓世忠的水軍阻擊,金兀術率兵逃往黃天盪,退路被封,只好取道建康,岳飛在牛首山到韓府山一帶築壘伏兵,大戰金兀術,逼使金兀術退回黃天盪。
⑵ 打洛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
公園內主要景觀景點有;熱帶原始森林、獨樹成林、密林瞭望塔、森林動物園、橡膠園、熱帶果園、情人谷、中國遠征軍抗日遺址、國境線探秘、邊界展覽館、界河竹筏跨國漂流、沙灘娛樂場院、民族篝火晚會、情人島日光浴、溜索飛渡、區特博密林槍戰、原始村寨尋跡。民俗活動有:江上潑水、傣女沐浴 、江中游泳及捕魚、民族歌舞表演,參與三跺腳、拉勐舞、團結舞等集體舞,盪鞦韆、丟包、放高升、放孔膽燈、賽龍舟、趕擺集市、林林不夜城、民俗展覽。
打洛森林公園自然景觀豐富,民族風情沈鬱,邊界異國情調獨居,夜間民族文化生活更堪稱一絕,天天過年,夜夜趕擺,遊人無不交口稱贊。 情人谷的竹影在微風中婆娑,竹葉隨著風的節律,似乎在演奏一曲曼妙醉人的天籟之音。這些竹叫孝順竹,又被當地譽為「金枝玉葉」,果然名不虛傳,枝黃似金,葉綠如玉。它是西雙版納傣族兄弟取之燒竹筒飯,唇齒留香。傳說孝順竹還有典故,病危的老母思筍,孝子走遍雪地,惹得山神大發慈悲,反季節生出筍來故得其名。
情人谷景緻眾多,最具傳奇色彩的是「金龜托橋」。它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這也是「情人谷」得名的緣由。從前,情人谷兩岸的深山裡分別有兩個苗族村寨叫地吾嶺和米湯井。地吾嶺後生阿山,英俊勤勞;米湯井少女阿水,多情美麗。阿山常到情人谷打柴,阿水常到情人谷放羊。他們經常隔河相見,時間一長,便互打招呼,互相問候,於是日久生情。一天,阿水情不自禁,羞紅著臉向對岸的阿山唱道:「大河漲水水浪沙,魚在河中搖尾巴;幾時得魚來下酒?幾時得哥來成家?」阿山一聽,心中大喜。馬上回唱道:「哥隔水來妹隔崖,繞山繞水都要來;哥變燕子飛過河,妹變蜜蜂飛過崖。」他們以歌傳情,信誓旦旦。
為了能過河和心上人在一起,阿山砍樹搭橋。但河水太猛太急,搭橋的樹木一次次被無情的河水沖走。阿山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一隻巨龜浮現水浪之中,為阿山托起橋木,幫他過河與水相會。於是每天,阿山和阿水通過龜的幫助,天天都能在一起,彼此熱戀,如膠似漆。他們的戀情被水的父母知道了,阿水的父母嫌阿山家裡貧窮,堅決反對,並要將阿水嫁給寨主的憨兒子。阿山和阿水痛苦萬分。為了永不分離,雙雙離家躲進情人谷深處某溶洞中,過著沒有世俗羈拌,相親相愛的日子。這故事神奇動人,以致流傳至今。 山以包容為仁,水因變通而智,情人谷以泉流瀑布見長,見仁見智,全靠人的慧眼和造化,與俗者無緣。游著游著,前面響起悠揚的蕭聲,而那吹簫的想必是一位面色紅潤的少年。遊人近前觀望,才發現是峽口流水的響聲。歡快的河水一路流來,似與水中石頭逗樂嘻戲,激起朵朵浪花。峽谷也越來越深,越來越窄,向上仰望,天成一線。兩岸山崖越來越陡,越來越高,與天上白雲相接。讓你充分領略宋朝詞人秦觀「山抹微雲」的極妙意境。樹木藤蘿依然茂盛,鳥語清鳴、花香脈脈、林蔭清涼,令人心曠神怡。過了這一段下面為平坦的小坡,敞懷可容百人小憩,水邊透出田園的韻味。尤其是濃綠的背景,使我想起那副享譽西方畫壇的《三美神》。泉響和彌漫在空氣里的草香,引得人們俯下身子,掬一口清泉,洗一洗臉上的塵土,然後再繼續前行。這里不乏小橋流水,林中明月,唯一還缺少的,是三三兩兩的洗衣姑娘和回響在山邊樸素動聽的歌謠。前面,還有許多的景點讓人覺得,造物的神奇之處,是在許多個動人的時刻,將靈動之美,以水的形象顯現出來。 情人谷奇石多矣,是女媧補天的遺物吧,別的暫且不說,最險峻的是一條人工開鑿的「絕壁路」在峭壁間蜿蜒盤行,一道幾乎垂直,有200多道石級的「天梯」直達「天宮」。置身其上,向下俯瞰,如臨深淵,令人心驚膽寒,但也有一種倍受刺激的快感激盪心間;同時,站到高處,放眼遠望,整個峽谷盡收眼底:峽幽谷深、秀水青山,令人恍入仙境,心胸頓然開闊。 卵石鮮魚湯,是布朗族的特色菜,魚湯鮮美味甜,而且具有燒石的干香味。酸螞蟻蛋,特殊的酸甜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基諾人喜愛的佳餚。
⑶ 森林公園景觀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我們針對於森林公園景觀總結出了以下的趨勢
從人工硬質景觀向生態景觀發展
現有景觀設計理論大都以人工景觀為主,以人為核心,以人工建築為重點,自然景觀只是作為背景。生態景觀設計則運用生態倫理學的觀點,把人、動植物、自然環境— — — 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所有自然物視為大自然中相互平等的組成成員;景觀設計以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資源、維護自然生態為必備前提,關注生物多樣性問題;設計以滿足當代人的景觀需求而不損害未來人類的景觀需求為目標。具體措施有建立生態旅遊村、設計生態建築,恢復地帶性植被景觀而不隨意引種異地植物,控制狩獵和投食等將干擾生態平衡的景點項目和行為,設計和提倡能減少污染的生態型旅遊消費方式等。
2.從單一景觀向整體景觀設計發展.
現有景觀開發大都是孤立地對某一個景觀元素進行設計,忽略了其它因素。整體設計則是對公園景觀進行全面分析和設計 ,是多目標設計。既為區域內的風光進行設計,也為公園內影響景觀的保護手段、管理措施、服務方式、廣告宣傳等進行設計。
3.從盲目求大求全向主題特色發展
森林公園在早期的景觀開發中,對景觀資源不分重點平等對待的現象。自然山水、人工亭台、 宗教建築、樹木園、盆景園、動物園、狩措場、民俗風情等各類景點不分主次,應有盡有,甚至把人們能想像的任何景觀與旅遊項目都列入規劃設計之中。求大求全, 形成主題分散、毫無特色、雜亂無章的景觀組合。經過10多年的摸索總結,景觀設計已逐步走出大而全的誤區。設計中更注重對森林公園資源特色和客源特點的分析,以此確定公園的主題目標和個性特色。在設計中全面圍繞主題,從風景建設、道路、植被、風土民情等景觀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公園保護、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都緊扣主題展開,使公園景觀主題在任何一處都得以充分體現 ,形成不與其它森林公園雷同的獨具個性的景觀特色。
以上是由我們「遠景設計研究院「(四零零-零二三-二二零六)所總結出來的趨勢,望採納!
⑷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
袁家界
袁家界位於杉刀溝北麓,是以石英岩為主構成的一座山嶽。是張家界公園一處風景集中地。自金鞭溪紫草潭左入杉刀溝可上袁家界,順袁家界台地邊沿,繞荒徑小道亦可下至金鞭溪千里相會處,亦可從袁家界去天子山、楊家寨。自杉刀溝上袁家界,沿絕壁頂部邊緣遨遊,至中坪「天下第一橋」。石橋寬僅3米,厚5米,跨度約50米,相對高度近400米。天下第一橋與夫妻岩並稱「張家界雙絕」。明初土家族領袖農民起義領袖向大坤自號「向王天子」,而得名。天子山東臨索溪峪,南接張家界,北依桑植縣,是武陵源區四大風景之一。它位於「金三角」的最高處,海拔最高1262.5米(昆侖峰),最低534米(獅蘭峪)。
金鞭溪
金鞭溪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核心景點,因流經金鞭岩而得名,全長5710米,金鞭溪沿線是武陵源風景最美的地界,從張家界森林公園門口進入後,往前步行300米左右是金鞭溪的入口。主要景緻有醉羅漢、神鷹護鞭、金鞭岩、花果山、水簾洞、劈山救母、千里相會、楠木坪、水繞四門等。
楊家界
楊家界景區位於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西北部,東接張家界,北鄰天子山,總面積3400公頃。有香芷溪、龍泉峽和百猴谷三個游覽區,景點二百餘處。景區管理處駐中湖村,距張家界市城區43公里,有公路相通。景區屬石英砂岩峰林峽谷地貌,最高峰一步登天海拔1130米。境內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95%。已開發的香芷溪、龍泉峽兩個小景區內有車行游道2.5公里,楊家界有景點200多個,以「天下第一奇瀑」龍泉瀑布最為著名。相傳,北宋楊家將圍剿向王天子曾在天子山安營紮寨。後因戰爭曠日持久,楊家便在此地繁衍後代,使這里成了「楊家界」。
烏龍寨
烏龍寨是楊家寨景區中最為奇險的一個去處,入內或鑽洞而行或沿崖縫而行或自岩道上側身而行。寨高300餘米,四周均是石壁,只有前面一條長達1000米長的小徑可通上寨頂,小徑沿途有多處天然關卡。一段處不足1米,僅通一人。過橫道後,鑽過一個亂石洞,兩邊石山形成窄洞,有30米長,一段僅半米寬,是上寨的路,人非側身而不可通過。將到寨頂時,西南兩個山之間有一條不足半米寬的石縫,是去東北山頭的通道,道旁是幾米高垂直的石壁。
鷂子寨
鷂子寨景區面積12平方公里,是湖南攝影家協會張家界創作基地的創作區,是國家級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歐美團隊和自助游者首選線路。
鷂子寨又名竭功山。位於森林公園東南,距老磨灣5公里,因形似腰子(腎臟)而得名。海拔1050米。寨頂為一狹長嶺脊,長約1400多米,寬100米左右,是一座西、北、東三面絕壁深達300餘米的扁狀觀景台,以奇險著稱。有天橋、層岩涌塔等主要景點。
迴音谷
位於上腰子寨山路的終端。谷兩側崖壁高200餘米。於谷下呼叫,聲盪谷頂,清晰洪亮;於谷頂呼叫,音旋谷底,波及對山、東谷、西坡,聲如洪鍾,餘音回盪。
梭鏢岩
自迴音谷東下黃蓮灣約50米,山還林中一細長峰。頂端約5米長,錐體如矛頭;矛頭下細圓如長柄;圓尖相接處,有節理若箍,箍上小灌木叢生如纓。
猴山樂園
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通過對動物的有效保護,獼猴增加相當快,現有獼猴22群1000多隻。為了滿足遊客嬉猴之趣,於1992年在公園門票站附近特地開辟了獼猴的棲息地-猴山樂園,每天都有幾百隻獼猴聚集在這里。
土家風情園
張家界土家風情園坐落在風景明珠張家界市境內。是一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融合,集旅遊觀光、文藝表演、奇珍展覽、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服務企業。土家風情園主要由土家建築群落、民風民俗展示、文藝演出、客房、餐飲、大型狩獵場、珍稀植物園、根雕基地等功能區構成。代表作有土司城堡、擺手堂、土家山寨、垕王宮等。特別是沖天樓,依山造閣,氣勢恢宏,樓高48米,九重十二層,曲徑回復,獨具匠心。
茅岩河漂流
茅岩河漂流位於茅岩河風景區內、茅岩河平湖游的下游,距張家界市城西32公里,漂流水程28公里,落差66米,河灘共55個。茅岩河漂流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和最安全的旅遊漂流項目,是張家界旅遊項目中最刺激的項目。
龍王洞
龍王洞位於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區向東10公里與慈利縣之間主幹公路53.8公里南側10米處,交通極為便利,屬張家界旅遊核心景點之一,被溶洞專家稱贊為「世界溶洞奇葩」,是中國最大、最古老的溶洞之一,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旅遊開發的價值。龍王洞總長約30公里,平均高度50米,寬80米,有58個廳台、28條石走廊、15處珍珠瀑布、3條地下陰河、湖泊2個、水花池45處,更有「天下第一柱」之稱的龍王寶柱。
大峽谷
張家界大峽谷位於張家界市慈利縣三官寺鄉,緊鄰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張家界大峽谷是一個新近開發建設的旅遊景區。張家界大峽谷原來有兩個名字,一個叫做爛船峽,另外一個名字叫做亂泉峽。
⑸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景觀介紹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古稱有「七十二峰」、「九十九峪」、「三十六洞」。現風景名勝區包括水簾洞、雨王廟、雲蒙峰、百花峪、老龍潭、望海樓六大景區,擁有蒙山疊翠、蒙山花潮、蒙山飛瀑、蒙山雲海、蒙山日出、蒙山聽濤、蒙山秋色、雪峰玉谷八大自然景觀。現已開發水簾洞、雨王廟、大小雲蒙峰、天壺峰、棲鳳山、蒙山卧佛、蒙山猿人、邵家寨、蒙山巨龍、百丈崖、浴人,仙池等180餘個景點。
中國瀑布
水簾洞瀑布在青山層岩間流過,從約百米高的懸崖上一躍而下,中間為斷崖阻隔,旋即又騰身直瀉,形成了飛流奔涌、轟鳴濺跳的疊式瀑布。明朝的公鼐曾作《蒙山瀑布》對之贊美:「豈是銀河落,飛來萬丈余。謫仙如可見,不復問匡廬。」清朝的王運晟這樣來描寫水簾洞瀑布:「躡蹬覓仙境,流從天半垂。出雲偏有隙,停雨境無期。水擊石鼓鳴,風披練破絲。至今簾不卷,終古月空窺。」意思是說:沿著石階小路去尋覓仙境,一條瀑布從半天垂落,水簾象飄動的白雲,又象大雨飄落,永不停歇。水流沖擊著岩石,發出打鼓一樣的聲音,風吹瀑布象飄散的絲線,水簾長垂不卷,千百年來,月光徒然照臨,伺機穿過水簾,卻被永遠隔絕。
孫臏洞位於水簾洞瀑布之上,洞內寬敞明亮,洞前有大片開闊地,被稱之為「孫臏天井」。
雨王廟
廟中所祀主神——雨王,是蒙山地區專祀的司雨神靈系中(如龍王、關公等)。
雨王廟當地老百姓十分尊崇雨王,每逢雨王生日以及年節日,均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或逢大旱之年,蒙山方圓數百里的百姓便備上香燭供品,上山拜祀雨王,據說十分靈驗。在雨王的護佑下,蒙山境內多是風調雨順,因此有「每年七十二場澆花雨」之說。過去的歷代官府對此也十分重視,加封雨王為「嘉惠昭應王」,故雨王廟又叫嘉惠昭應王廟。
雨王廟飛檐雕棟,氣派庄嚴。大殿正面供的是雨王神象。南廂供觀音菩薩,北廂供的是鬼穀子和黃大仙。老廟正面供雨王神象,側面供鬼穀子和觀音菩薩像。
大小雲蒙峰
雙峰插天(雲蒙雙峰),明朝公鼐曾寫詩贊道:蒙山最高是雙峰,上有煙雲幾萬重。我欲峰頭一佇立,卻從天外數芙蓉。作者想像著登上煙雲飄渺的蒙山峰頂,恍若置身天外。佇立在峰頂上去數點周圍的山峰,就象立在天外俯視朵朵晶艷的荷花。雲蒙雙峰尖峭高聳,直插雲天。海拔分別為1028米和1008米,矗立於山脊雲海之上,秀麗奇絕,有嶧上峰之勝地景。雙峰萬仞絕壁,分別有險峻小路可達峰頂。小雲蒙峰又稱雲蒙西峰,山勢絕險,蒼鷹不渡,至今無人攀登上峰頂。在大雲蒙峰上,可盡覽蒙山無限風光。上面又有神龜望月、夫妻石等景點。雲蒙雙峰在當地又俗稱大小「掛心崛子」。
望海樓
望海樓為東蒙主峰,海拔1001.2米,因為峰頂的形狀象一座城樓,在這上面可以望見東海日出,所以叫做望海樓。
龍鳳松
龍鳳松長在路邊向南探身的部分,龍首高昂,鱗甲斑駁,奮爪鼓須,象一條意欲騰空而起的龍。而向北生長的一枝則像一隻亭亭玉立的鳳凰,翠綠的羽毛紛披,鳳首高翹,鳳尾拖展搖曳。
仙狐望月
在山的東北面看,峰頂又像一個狐狸的頭,下面是狐狸的身子。有月亮的夜晚,山影朦朧,像一隻蹲踞在山間昂首望月的仙狐。所以這個景點又叫仙狐望月。
母子崖
母子崖這座峰像一位農家婦女,峰頂那塊石頭,是高挽雲髻的頭,下面這長形巨石像一個孩子,依偎在母親身旁。
戲台石
這塊巨形的岩石形成了平整的坡面,約有百多平方米的面積,名叫戲台石。雨季清清的溪水漫石而下,景色秀麗。傳說這里為王禪看戲的地方,又一說這原是八仙喝酒聽戲的場所。戲台石周圍有茂林修竹,淙淙溪水,環境靜謐幽雅。
劉碧橋在蒙山深處有一座因勢而建的橋--「流碧橋」,溪水從橋間流過順勢而下,流入山澗,溪水清澈見底,象流動的碧玉,四周雲霧繚繞。
⑹ 森林公園有哪些景點
森林公園景
1.金鞭溪
金鞭溪全長7.5公里,一般游覽時間在2個半到個小時左右,因途徑"張家界十大絕景"之一—神鷹護鞭的金鞭岩而得名。金鞭溪沿線是武陵源風景最美的地界,從張家界森林公園門口進入後,往前步行300米左右就是金鞭溪的入口。穿行在峰巒幽谷間,溪水明凈,跌宕多姿,小魚游弋其中,人沿清溪行,勝似畫中游。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峽谷之一」。
2.袁家界
袁家界面積約1200公頃,平均海拔1074米,它東鄰金鞭溪、遠眺鷂子寨;南望黃石寨,連接天波府;西通天子山;北距索溪峪。它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北部,是鑲嵌在武陵源核心景區的一顆明珠。袁家界名稱相傳來源於後唐時期,黃巢起義失敗後,朝廷為徹底肅清亂黨,四處張榜,捉拿義軍。當時黃巢手下有一名將士,姓袁,為躲避追捕,便來到了這遠離人世的深山野嶺——青岩山隱居,他在這里結廬為舍,墾荒種糧,並以自己的姓氏為這里命名,起名「袁家界」。
袁家界是森林公園核心景點,阿凡達電影里的懸浮山就取景於此,有世界上最高的戶外電梯。
3.楊家界
楊家界風景區東接張家界,北鄰天子山,面積三十四平方公里。楊家界有香芷溪、龍泉峽和百猴谷三個游覽區,其中知名景觀有一步登天、空中走廊、龍泉飛瀑、絕壁藤王、白鶴聚會等二百餘處。
最高峰「一步登天」海撥1130米。楊家界境內溝壑縱橫,溪水長清,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95%。楊家界的天然峰牆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地貌風景,楊家界峰牆群是「張家界地貌」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早於天子山、袁家界、黃石寨景區常見的石柱,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生態價值和美學價值。單條石牆在砂岩地貌中並不罕見,但楊家界景區如此標准、高大的石牆群能完整地保存下來,實屬罕見,「其規模之大、景色之美為全球絕版。」
⑺ 綿竹森林公園的景觀
《天客印履》人造海濱浴場佔地170畝,其中浴場水面積58畝,沙灘面回積78畝,《蓬島浮槎》劃船區、《答宮宛驚鴻》休閑區、《山莊鎖夢》游覽區、《梅海香雪》和《日本桃林》觀賞區、《幽谷彎弓》狩獵區、《長溪疊瀑》活動長廊、《月塘聽蛙》水生植物觀賞區等八大景區,處處令人神往。
⑻ 森林公園的景觀規劃怎麼做
街道,綠化,湖水,按比例規劃,分區域
⑼ 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景點景觀
河谷可游覽段長800米,寬30-40米,漫遊谷中,巨石橫布,碧波流長;遊客可挽起褲腳踩河中岩石一跳而過,可沿岸邊崎嶇小道緩緩而行;傳說太上老君當年雲游四方時曾仙駕於此。 神仙谷入口處一巨石聳立,上有一平台,即天台。太上老君常來此台上誦經佈道,巨石下藏一深洞,洞前有一水池,相傳有兩鯉魚被太上老君的仙氣所感染,游入附近雙龍潭,終於修成正果,羽化成龍。
雙龍潭乃天堂九井中面積最大的兩口「井」,兩井相連,每潭水面約1畝,兩潭之間有一巨大平台即「誦經台」。仙人洞傳說為太上老君飲食起居之所,洞底有太上老君睡覺用的石床,洞外有仙人灶,不遠處還有太上老君下棋的「仙弈洞」。相傳當年太上老君煉丹之神灶遺落人間,故名「神仙灶」。 天池位於天堂頂西側,池潭2—3m,深1m。相傳古時久旱無雨,山民祈雨顯靈驗,泉水從岩縫中溢出,連綿不絕。此水入口清洌甘甜,止渴解困,遊人來此,常常開懷暢飲。 神壁峽位於天堂寨區北部,東起天堂頂,西北至空靈谷,長3.3km,原名白布溝。
三連瀑布位於神壁峽上游,瀑布分三級下瀉,一級落差近二百米,頗為壯觀。天堂瀑布位於神壁峽上游的三連瀑布以下,激流翻越100多米高的岩頂,疑銀河飛瀉,從天而降。 白馬尖距霍山縣城90公里,位於太陽、磨子潭、大化坪三個鄉鎮交界處。白馬尖成山於燕山運動晚期,為花崗石山體,海拔1777米,為大別山第一高峰。處於大別山主峰景區和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白馬尖分園區核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