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濕地公園具有
㈠ 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審批條件
國家城市濕地公來園由城市人民政府源提出申請,經省、自治區建設廳審查同意後,報建設部批准。具備下列條件的濕地,可以申請設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一)能供人們觀賞、游覽,開展科普教育和進行科學文化活動,並具有較高保護、觀賞、文化和科學價值的;
(二)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范圍的;
(三)佔地500畝以上能夠作為公園的;
(四)具有天然濕地類型的,或具有一定的影響及代表性的
㈡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導則的基本概念
2.1濕地的來定義
本導則采自用《濕地公約》關於濕地的定義,即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淡水、半鹹水、鹹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
2.2城市濕地公園是一種獨特的公園類型,是指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具有濕地的生態功能和典型特徵的、以生態保護、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閑游覽為主要內容的公園。
2.3城市濕地公園與其它水景公園的區別,在於濕地公園強調了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護和展示,突出了濕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內容和自然文化屬性。
2.4城市濕地公園與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區別,在於濕地公園強調了利用濕地開展生態保護和科普活動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濕地的景觀價值和文化屬性豐富居民休閑游樂活動的社會功能。
㈢ 城市濕地公園景觀參與性設計綜合分析有哪些
4.1編制規劃設計任務書4.2界定規劃邊界與范圍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范圍的確定應根據地形地貌、水系、林地等因素綜合確定,應盡可能的以水域為核心,將區域內影響濕地生態系統連續性和完整性的各種用地都納入規劃范圍,特別是濕地周邊的林地、草地、溪流、水體等。城市濕地公園邊界線的確定應以保持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以及與周邊環境的連通性為原則,應盡量減輕城市建築、道路等人為因素對濕地的不良影響,提倡在濕地周邊增加植被緩沖地帶,為的生物提供生息的空間。為了充分發揮濕地的綜合效益,城市濕地公園應具有一定的規模,一般不應小於20公頃。4.3基礎資料調研與分析基礎資料調研在一般性城市公園規劃設計調研內容的基礎上,應著重於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土壤類型、氣候條件、水資源總量、動植物資源等自然狀況,城市經濟與人口發展、土地利用、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社會狀況,以及濕地的演替、水體水質、污染物來源等環境狀況方面。4.4規劃論證在城市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應組織風景園林、生態、濕地、生物等方面的專家針對進行規劃設計成果的科學性與可行性進行評審論證工作。4.5設計程序城市濕地公園設計工作,應在城市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進行,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4.5.1方案設計4.5.2初步設計4.5.3施工圖設計
㈣ 目前,城市濕地公園面臨哪些問題有什麼解決方案嗎
目前,城市濕地公園面臨哪些問題?有什麼解決方案嗎?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的專家通過多年規劃設計了眾多濕地公園的實戰經驗分析目前城市濕地公園面臨的問題:
02年起北京陸續的開始了濕地公園的建設,也相繼建成了幾個「濕地公園」,這些所謂的濕地公園多是依據當地現有自然條件對周邊濕地進行簡單整理,配以一些基礎設施後就自行命名為「濕地公園」,可是它的真正功能卻與濕地公園差距很大。建成後由於缺乏對區域生態和環境的整體考慮,缺少對周邊居民實地體驗需求的調研,大多數濕地公園建成後少人問津,變成了擺設沒人搭理。
濕地研究專家要雁崢院長說:「濕地與一般城市公園、戲水樂園有本質差別,濕地是由土地、水和生活在其中動植物、微生物構成的自然生態體系。」
【解決方案】:
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專家們在《遼寧錦州大有濕地規劃設計》和《唐海縣濕地公園規劃建設》這兩個規劃中提出,首先要加強濕地水域及其周邊環境的統一規劃和治理,讓濕地真正具有自然的生態系統、濕地生物多樣性和濕地景觀的自然化。
規劃的核心:降低過度開發造成對環境的破壞,提高濕地及其周邊自然調節能力。保護與發展並行。
1、 突出濕地旅遊產品主題定位(「濕地+農業型」打造 《濕地田園體驗旅遊》、「濕地+蘆葦型」打造《濕地葦堵度假休閑區》、「濕地+香草型」打造唐海縣「濕地花卉大觀園」。
2、 合理規劃濕地旅遊線路游線、合理保護濕地湖區的可持續發展。
3、 策劃濕地旅遊文化活動。
4、 科學控制客流人數等,保護濕地景區的生態平衡。
㈤ 山東省省級城市濕地公園有哪些
滕州微山湖濕地公園
台兒庄運河濕地公園
可以上中國林業網或者網路文庫訪問下專業文獻。
㈥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導則的原則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應遵循系統保護、合理利用與協調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在系統保護城市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發揮環境效益的同時,合理利用城市濕地具有的各種資源,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環境中的作用。
3.1系統保護的原則
3.1.1保護濕地的生物多樣性:為各種濕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間;營造適宜生物多樣性發展的環境空間,對生境的改變應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圍;提高城市濕地生物物種的多樣性並防止外來物種的入侵造成災害。
3.1.2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的連貫性:保持城市濕地與周邊自然環境的連續性;保證濕地生物生態廊道的暢通,確保動物的避難場所;避免人工設施的大范圍覆蓋;確保濕地的透水性,尋求有機物的良性循環。
3.1.3保護濕地環境的完整性:保持濕地水域環境和陸域環境的完整性,避免濕地環境的過度分割而造成的環境退化;保護濕地生態的循環體系和緩沖保護地帶,避免城市發展對濕地環境的過度干擾。
3.1.4保持濕地資源的穩定性:保持濕地水體、生物、礦物等各種資源的平衡與穩定,避免各種資源的貧瘠化,確保城市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
3.2合理利用的原則
3.2.1合理利用濕地動植物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
3.2.1合理利用濕地提供的水資源、生物資源和礦物資源;
3.2.3合理利用濕地開展休閑與游覽;
3.2.4合理利用濕地開展科研與科普活動。
3.3協調建設原則
3.3.1城市濕地公園的整體風貌與濕地特徵相協調,體現自然野趣;
3.3.2建築風格應與城市濕地公園的整體風貌相協調,體現地域特徵;
3.3.3公園建設優先採用有利於保護濕地環境的生態化材料和工藝;
3.3.4嚴格限定濕地公園中各類管理服務設施的數量、規模與位置。
㈦ 濕地公園規劃的方法與內容
規劃
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理念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應以濕地的自然復興、恢復濕地的領土特徵為指導思想,以形成開敞的自然空間和濕地公園的定義與概念地帶、接納大量的動植物種類、形成新的群落生境為主要目的,同時為遊人提供生機盎然的、多樣性的遊憩空間。遠景設計院認為規劃應加強整個濕地水域及其周邊用地的綜合治理。其重點內容在於恢復濕地的自然生態系統並促進濕地的生態系統發育,提高其生物多樣性水平,實現濕地景觀的自然化。規劃的核心任務在於提高濕地環境中土壤與水體的質量,協調水與植物的關系。
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目標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總目標在於減少城市發展對濕地環境的干擾和破壞、提高濕地及其周圍環境的自然生產力,通過恢復濕地原有的自然能力,使其具備自我更新的能力,並使周圍用地的土壤狀況得到改善,為植被的恢復創造條件,從而使城市濕地更加富有生命力。同時,還應在城市的各種用地需求之間建立一種平衡,並尋求建立更好的新型共存方式,實現城市濕地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營造新的城市公園類型,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接近自然的需求。
此外,隨著濕地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將為周邊的城市、鄉村、農業、旅遊等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再自然化的城市濕地公園景觀,將成為市民遊憩娛樂的新熱點。
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方法
為了實現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目標,必須將濕地的整治與景觀規劃結合起來。首先應開展深入細致的調研工作,從不同層面、不同元素著手,如地下水位、不同層次的土壤結構、不同層面的構成材料等地下狀況,及其動植物在地面上形成的痕跡、動物的活動習性、景觀要素的變化規律等外貌特徵,達到由表及裡的規劃深度。規劃應緊緊圍繞「水」的主題,將濕地公園作為生物與能量交換的生態廊道,聯系周邊的綠地、林地、農田、城市、鄉村等各類生態系統,共同形成新的景觀整體。
因此,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要將構成濕地整個物質循環圈中的各種要素,如水體、農田、土壤、植被、動物、自然狀況、生態系統等等,作為規劃的基本要素,融入形成整體性的領土景觀規劃要求之中。尤其是濕地環境中的各種自然元素,無論其狀態如何,自然的或經過人工處理的,都應作為規劃中的最重要元素,以構成城市濕地公園景觀類型及景觀特色的框架。
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措施
第一,城市濕地公園規劃最重要環節之一,在於實現水的自然循環。首先,要改善濕地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的聯系,使地表水與地下水能夠相互補充。其次,應採取必要的措施,改善作為濕地水源的河流的活力。
第二,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另一最重要環節,是採取適當的方式形成地表水對地下水的有利補充,使濕地周圍的土壤結構發生變化,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增加,從而形成多樣性的土壤類型。
第三,城市濕地公園規劃還應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對周邊地區的排水及引水系統進行調整,確保濕地水資源的合理與高效利用。在可能的情況下,應適當開挖新的水系並採取可滲透的水底處理方式,以利於整個園區地下水位的平衡。 第四,土壤作為景觀規劃的要素之一,在土層剖面上是由不同材料疊加而成的。不同的土壤類型產生了不同的地表痕跡和景觀類型。城市濕地公園規劃必須在科學的分析與評價方法基礎上,利用成熟的經驗、材料和技術,發現場地自身所具有的自然演進能力。
㈧ 中國有幾個濕地公園
截至2017年中國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已達56處,其中著名的有:
一、扎龍濕地內
扎龍濕地位於黑龍容江省松嫩平原的烏裕爾河,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區內湖泊星羅棋布,水質清純、葦草肥美,沼澤濕地生態保持良好,被譽為鳥和水禽的「天然樂園」。
二、青海湖鳥島
青海湖鳥島,因島上棲息數以十萬計的候鳥而得名,被譽為鳥的王國「」,是中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亞洲特有的鳥禽繁殖所。
三、巴音布魯克濕地
三江濕地屬低沖積平原沼澤濕地,地形的不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濕地景觀,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保持著原始面貌的淡水濕地,中國黑土濕地之王,堪稱北方沼澤濕地的典型代表,全球罕見。
四、三江平原濕地
三江濕地屬低沖積平原沼澤濕地,地形的不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濕地景觀,中國迄今為止唯一保持著原始面貌的淡水濕地,中國黑土濕地之王,堪稱北方沼澤濕地的典型代表,全球罕見,
五、盤錦濕地
盤錦濕地面積為31.5萬公頃,被譽為「地球之腎」,世界第一蘆葦盪。這里蘆葦蒼翠,蘆葦似海,美景如畫。
六、西溪濕地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浙江杭州,是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㈨ 有關濕地公園的資料
我國又增9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本報訊 特約記者孫勝利報道 近日,建設部批准北京市海淀區翠湖濕地公園等9個濕地公園為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這是繼去年榮成市桑溝灣城市濕地公園成為我國首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以來的第二批公布名單。至此,我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已達到10個。
批准公布的9處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是北京市海淀區翠湖、唐山市南湖、無錫市長廣溪、常熟市尚湖、紹興市鏡湖、東營市明月湖、東平縣稻屯窪、常德市西洞庭湖青山湖、淮北市南湖等國家城市濕地公園,這也是《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於2005年2月2日第九個世界濕地日下發後首批批准公布的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濕地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濕地對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城市園林建設和生態與環境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設部要求,批准設立的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必須堅持「重在保護、生態優先、合理利用、良性發展」的方針,嚴格執行建設部《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建立健全保護管理機構,劃定保護范圍,編制保護規劃,設立界碑、標牌,劃定綠線,搞好資源監測,建立地方保護法規,嚴格保護管理。要切實加強領導,搞好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切實維護好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特性,基本功能和生態平衡,保持和最大限度地發揮濕地生態系統的各種功能和效益,保護濕地功能和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證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區域生態與環境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