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濕地公園導游詞
Ⅰ 千湖濕地公園導游詞300字
各位領導,大家(上午、下午)好!
歡迎您到千湖國家濕地公園檢查指導工作,陝西千湖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林業局首批正式授牌的12個國家濕地公園之一,也是陝西地區唯一的國家濕地公園。公園位於千河谷地中游,總面積573.2公傾,規劃設置為四大功能區,即濕地保護保育區、濕地科普宣教展示區、濕地觀光休閑區、管理服務區。公園是以河流濕地特徵為主,集河流濕地、庫塘濕地、沼澤濕地特徵於一體的西北地區典型的黃土高原濕地。濕地內生物資源豐富,濕地景觀奇美,生態系統獨特,科研科考價值高。現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2種(大鴇、黑鸛),Ⅱ級重點保護動物10種(大天鵝、灰鶴、鴛鴦、鳶、大鵟、毛腳鵟、禿鷲、鱉、秦嶺細鱗鮭、水獺),有陝西省重點保護並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名錄動物50多種(白鷺、豆雁、針尾鴨、綠翅鴨、花臉鴨、赤膀鴨、赤麻鴨等),公園也是西部地區各種候鳥越冬的理想之地和重要驛站,每年冬季在此棲息逗留的鳥類30萬只。
近年來,千陽縣委、縣政府從保護濕地景觀、保障水源安全、建設魁力千陽的高度出發,高起點定位,大手筆謀劃,全力打造千湖國家濕地公園品牌。尤其是2011年,投資5000多萬元,建成了水生植物園、濕地門戶區、濕地珍禽觀賞區、蒲家山植被恢復區、秦風民俗園、紙坊灣風景區六大景區。今年投資6000萬元,完成「四大」重點工程建設即新建長度1.3公里親水灣景區;建設1.8公里的親水木棧道觀景干線;改建、新建景區道路15公里;公園內種植觀賞性景觀植物向日葵1000畝。舉辦「四大」活動,即舉辦千湖濕地文化節暨全國航空動力傘邀請賽;舉辦盛世龍騰千湖彩燈展;舉辦「統籌城鄉發展,相約魅力千湖」主題攝影展;舉辦千湖旅遊產品推介會。通過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目前濕地公園的景觀效應初步顯現,慕名前來觀光游覽的遊客絡繹不絕。
現在各位領導所處的地方是我們千湖國家濕地公園的門戶區。這個景區主要由迎賓大道、松林花海、紫霞長塢、長林綠蹤、親水平台等組成,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嚮往前看,這一排由33面杏黃色大旗依次排列組成的就是千湖迎賓大道。我們的右側便是松林花海。左手邊是紫霞長塢和長林綠蹤,前面遠處還有一個親水小平台。這里還安裝了七組彩燈,分別是鯉魚躍龍門、梅濃春暖、夢幻海上花、三賢事故和前面的千湖之韻、仙鶴棲千湖,那邊的二龍戲珠。
各位領導,(您可隨意參觀指導。)請大家跟著我,參觀一下我們千湖國家濕地公園門戶區的景色。
前面這片茂盛的千畝速生楊和彎曲的木製棧道就是我們千湖公園的長林綠蹤。在萬物復甦的春季,這里萬木吐翠;烈日當空的夏季,這里樹影婆娑,斜陽西下的秋季,這里一片金黃。各位領導,我們腳下的木製棧道,這可是選用長白山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齡紅松,經過20天的防腐浸泡,再經過三層防銹處理之後鋪設而成的,可以經受長達20年的風吹、日曬和雨淋。前面我們看到的這組燈就是仙鶴棲千湖,它是以傳統的仙鶴為主題設計,燈高2米,四面能觀看,全部使用節能燈,以假山和荷花裝點來體現一片祥和的節日氣氛,讓人們走進一片優雅的氣氛中。這邊這組燈名為千湖之韻,燈高2米,四面能觀看。圍繞千湖公園萬花齊放設計,在千湖生機盎然的環境里使人們感受到和諧統一氛圍,特別選用繁花似錦的設計元素,用漂亮的大花籃全部統一融合在一起,寓意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變強,團結和諧,走向繁榮昌盛的欣喜局面。大家看,這是一個75平方米的親水平台。在這里,我們可以跟千湖濕地近距離的接觸。各位領導,對面就是我們千湖濕地公園的特色景區千畝水生植物園。園內栽植白毛蘆葦和花葉蘆葦、蘆竹、菖蒲、香蒲等水生植物和各類綠化樹種1000多畝。在護坡上栽植了連翹和迎春,堤岸下面修建了半圓形、圓形、扇形、六角形廣場和3400平方米的圓形游步道。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就會扶老攜幼的趕到那裡,或在堤岸上觀景、或在廣場上嬉戲,一片歡歌笑語。今天由於時間安排緊張,我們就不參觀了。各位領導,這里周邊也栽植了大量的蘆葦、蘆竹。「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來到這里,我們是不是就如同穿越時空,回到了三千年前《詩經·蒹葭》所描述的那迷人的場景里?蒹葭,就是蘆葦。千湖的萬頃碧波滋養了我們身邊的千畝蘆葦。而蘆葦也是我們千湖濕地公園最具特色的水生植物。蘆葦是一種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喜水喜濕的多年生禾草類植物。蘆葉、蘆花、蘆莖、蘆根、蘆筍均可入葯,《本草綱目》指出蘆葉可以「治霍亂嘔逆,癰疽」;《本經道源》也記載它有「燒存性,治活衄諸血之功」; 蘆葦在古代還被用來辟邪,用蘆葦製成的繩索就是古書所說的「葦索」,而「葦茭」很早即被作為辟邪靈物。這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說,各位領導,我們一邊走我一邊為大家話這個美好的傳說(返回)
傳說神荼、郁壘曾在度朔山上的大桃樹下用蘆葦繩索捆縛惡鬼,後來皇帝仿照此舉,創設了「懸葦索以御凶魅」的法術,這個著名的神話意味著葦索辟邪法同桃木辟邪術一樣,都是非常古老的巫術形式。據說夏人便已習慣掛葦茭,後至漢代以至魏晉時期都比較流行。每到秋高氣爽的時候,千畝蘆葦隨風搖曳,氣勢恢宏、風情萬種。「萬頃白波迷宿鷺,一林黃葉送殘蟬」,大家看看,詩人鄭谷在《江際》一詩中的千古佳句就好似專門為我們千湖濕地公園題寫的。
Ⅱ 黃河上游、中游、下游的導游詞
黃河乃我們中國的第二大江,它與長江並稱為中國的搖籃,因此,我要發出一聲長吼:「保護好黃河。」黃河是中國的第二大江,如今,黃河卻被糟蹋的不成樣子了,黃河河水中的泥沙多而聞名於世,據統計,黃河下游每年輸沙量為16億噸,佔世界第一位,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約為36千克,黃河的氣勢驚濤澎湃,正因如此,黃河兩岸的流沙大部分都被帶進大海。因此,黃河周圍因土壤松軟,經常鬧水災,所以,我們應治理好黃河,把黃河的洪災壓制住,把流沙排出。黃河的泥沙和水已混合凝結成泥漿,水已基本成為泥水狀態,要完成排沙這項任務是很艱難的,更何況,就算把泥沙排出來了,只要黃河周圍還有泥沙,泥沙就會源源不斷的排進黃河,直到黃河周圍沒有泥沙為止,因此,我們還要把土地硬化,這需要採取兩個方案,第一是減慢河流的流速,使它不至於把泥沙沖進黃河;第二要在黃河周圍多植樹造林,起三個作用,第一可以環保,第二是起了大堤的作用,第三,可以硬化土地。另外,黃河周圍的工廠應迅速搬遷到別處,以免污染黃河水。 [作文我心中的黃河範文(600字文章)
我們是喝黃河水長大的,看著黃河母親一天天的蒼老,瘦削,我們心如刀絞,黃河母親天天忍受著人類對她的折磨,喝著人類排放的污水,吃著人類的生活垃圾,卻仍然為人類灌溉農田,滋潤萬物。
我心中的黃河是凄慘的、不幸的,我相信,黃河一定能恢復她往日的英姿,再次成為我們民民族的驕傲。
我心中的黃河 (之二)
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黃河意味著民族,意味著騰飛,意味著母親。
我很不幸,因為在這十幾年中,我未曾拜見過母親,民族的母親——黃河。這是一中、種不孝,一種極大的不孝。
人們都說母親是寬宏的,母愛
提問者: 769134266 - 一級最佳答案記憶中的您,是那麼氣勢磅礴,從冰川萬丈的巴顏喀拉山北麓起步,一路上接納著千溪百川,浩浩盪盪,曲曲折折,奔向巨浪滔天的黃海之邊,像一條金色的鋼鐵巨龍,迤邐般地橫卧在我國北部遼闊的土地上。
回想著,回想著,我的思緒不覺地奔向了遠古。在那遙遠的古代,您身邊的自然環境是如此優越。那時的您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松軟,到處是青山相連,綠水相接,風光旖旎。動植物種類更是數不勝數。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裡,虎穿莽林,野象成群,鷹擊長空,魚游淺水。野花漫山遍野地綻開著,五彩斑讕,像一塊塊彩毯,鋪遍山野,似人間仙境,像世外桃源。有著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您自然而然地孕育了源遠流長,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在這五千多年的風風雨雨里,多少英雄的故事在您的身邊扮演。秦皇漢武,文韜武略;唐宗宋祖,文精武通。無論他們擁有著何等的豐功偉績,都是飲著黃河之水長大,靠著黃河之水成就千秋霸業。詩仙李白用激昂,豪壯的詩歌歌頌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巔自天涯。」足見您氣吞山河,雷霆萬鈞的氣魄。啊,黃河,您塑造了多少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自然壯觀美景。您以其千軍萬馬的勢力,一瀉萬里的河水,穿過沃野壙垠的寧夏平原,構成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塞上「江南」,天府之國。
在這五千多年的風風雨雨里,北方的烽火狼煙,南方的百萬雄獅,在中原大地上展開廝殺。中華民族在刀光劍影,金戈鐵馬中生活了近五千多年。一代的文明被顛覆,另一代的文明又相繼出現。如此往復循環,千錘百煉,中華民族逐漸壯大。中華兒女以其自身無窮的智慧,抵禦著外族的侵略,很少受到欺凌。這所有的一切一切,您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如同慣看秋月春風一般。但是,在那烽火連天,硝煙漫地的清末民初,中華兒女卻遭受著外族的欺凌、殺戳。或許,在這幾千年裡,你從來沒有見到中華兒女流了這么多血,流了這么多淚。你咆哮,你發出了亘古末聞的咆哮;你斷流,你出現了夐古末見的斷流。望兩岸,青山依舊在;仰蒼穹,幾度夕陽紅。可是,今天的您已是百孔千瘡,泥沙滾滾。真是歲月不饒人,也許時間擁有滄海桑田的力量,但您更有偉大堅強的精神力量,去激勵中華兒女。
今天,經歷了幾千年風雨洗刷的中華民族,又以前所末有的速度向前發展,走向世界。啊,黃河,您無私地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民族,
Ⅲ 求1片鄭州黃河游覽區的導游詞300字左右
諸位請看周圍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經過綠化,現已是濃陰覆蓋。游覽區的一些參觀項目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裡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賓士,妙趣橫生。只是為什麼在如此優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回答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裡有游覽區的另一個重點項目----古代黃河治水傳說中的大禹的像。聳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著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終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發明新方法,綞成功。並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制黃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民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黃河文明,現在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里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圍的山上還有一些亭台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領略其氣勢。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亭子。
那麼,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於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現在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這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個典故。
除了以上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公元前205年西漢時期,劉邦、項羽爭霸的古戰場、用磚雕來表現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中故事的民間藝術館等等,由於時間關系,請恕不一一講解了。
講解膚淺,內容零亂,非常抱歉!只是今後每當諸位看見日本的江戶橋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黃河,還有鄭州和中國。
Ⅳ 黃河風景區導游詞
黃河是一條雄渾壯闊的自然之河,一條潤澤萬物生靈的生命之河,一條亘古不息奔騰宣洩的文化之河。 黃河,母親河,中華民族、華夏族裔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搖籃和時代變遷的見證,是中華民族龍的圖騰,國之魂,華夏子孫的精神家園! 走近黃河,感觸黃河,擁抱黃河——鄭州黃河游覽區為您提供了理想場所!
地理位置
景區位於鄭州西北30公里處。南依巍巍岳山,北臨滔滔黃河。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源遠流長的文化景觀,以及地上「懸河」的起點、黃土高原的終點、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等一系列獨特的地理特徵、使這里成為融觀光游覽、科學研究、弘揚華夏文化、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河型省級風景名勝區,成為國家旅遊專線——黃河之旅的龍頭。
發展歷史
景區前身為邙山提灌站,1970年鄭州市政府為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的緊張狀況而修建,工程歷時2年,1972年建成通水。在此基礎上,提灌站的管理者們將「以水養水,以水養旅遊」作為指導方針,綠化荒山,開發景區,弘揚黃河文化,使景區初具規模。1981年3月21日,更名為「鄭州市黃河游覽區」。2002年,黃河游覽區更名為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當年先後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2009年12月31日,被國務院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多次被省、市旅遊局、省委宣傳部等有關部門授予「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十佳旅遊景區(點)」、「旅遊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景區景點
在已經建成並對外開放的五龍峰、岳山寺、駱駝嶺景區近40處景點內,分布著「炎黃二帝」、「哺育」、「大禹」、「戰馬嘶鳴」、「黃河兒女」等塑像,黃河碑林,《西游記》等古代名著大型磚雕,浮天閣、極目閣、開襟亭、暢懷亭、依山亭、牡丹亭、河清軒、引鷺軒等亭台樓閣,以及低空索道、環山滑道、黃河汽墊船等現代化游樂設施。每年吸引著上百萬中外遊客,被譽為萬里黃河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炎黃二帝
炎黃廣場
黃河
禹王台上看黃河
五龍峰是中心景區。山腳下,「引黃入鄭」的八根巨大鋼鐵提水管道,如「八龍吸水」,從黃河直達山腰。半山平台上,矗立著高5米、重12.5噸的乳白色漢白玉「哺育」塑像,其造型是一位慈祥賢美的母親懷抱著甜睡的嬰兒,母容子態、栩栩如生,象徵看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骨肉之情。
Ⅳ 寫一寫關於黃河的導游詞50字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的約古宗列盆地,最後在山東省的墾利縣注入我國唯一的內海----渤海.百年來哺育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因為黃河的顏色浸染到每個人的皮膚上,因為黃河的精神融入到每個人的靈魂中。
Ⅵ 蘭州百里黃河風情線的導游解說詞!一定要詳細啊~拜託~!
蘭州是甘肅省的省會,處在東經102°30"-104°30"、北緯35°5"-38°之間,位於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在大西北處於「座中四連」的獨特位置。市 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蜿蜒百餘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層巒疊嶂,既體現了大西北的渾壯雄闊,又展現了江南的清奇秀麗。蘭州市依託獨特的地理條件,成功建設「百里黃河風情線」,如今,這個標志性工程已成為蘭州的「城市名片」,引起國內外遊客的矚目。
蘭州市修編制定了黃河蘭州市區段及其兩岸地區規劃設計,規劃東西長近50公里,面積約27.44平方公里。
規劃基於蘭州城市「兩山一川」的骨架,提出了「飛天錦帶串明珠」的總體設想,使黃河蘭州段的橋梁建設、游樂項目建設和景點改造開發統一起來,融民族風情、地方文化和現代化風格於一體,集旅遊、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於一身,具有鮮明的蘭州地方特色。
至目前,在黃河風情線上已相繼建成西遊記、水車園、綠色希望、黃河母親、近水廣場、彩色噴泉、中華《龍源》雕塑園、文溯閣與皋蘭文廟、丁香園等景點,這些景點像一串明珠點綴在百里長岸。
初步完成了城區段24公里的綠化美化改造,總投資達14億元。今天的百里黃河風情線,一條綠色飄帶與黃河交相輝映,整個風情線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水映城廓、樹伴流水」的美麗風貌,被中外遊客和蘭州市民譽為蘭州市的「外灘」。
白塔山在甘肅蘭州市黃河北岸,因山頭白塔而得名。崗阜起伏,蟠結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勢。山下有金城、玉迭二關,為古代軍事要沖。白塔建於元代,明景泰年間重建,七級八面,上置綠頂,下築圓基,通高約17米。山上一、二、三台建築群,依山勢升高,參差錯落,綠樹叢中亭榭迴廊連屬,四通八達。"風林香裊"排坊、羅漢殿、三宮殿、三星殿、迎旭客閣、白塔寺、雲月寺等建築,總面積達8,000餘平方米。等臨殿閣,可憑欄遠眺日出,黃河九曲,氣象萬千。東、西北三山之巔各有東風亭、喜雨亭、牡丹亭。此山原為荒山,解放後,引水上山,植樹造林。1958年辟為公園。
五泉山自然保護區位於鄂溫克自治旗大雁境內。景區內湖光瀲灧,浮光躍金;泉水潺潺,曲折回環;風吹草低,芳草萋萋;森林激盪,濤聲陣陣,是一處風光秀美,景色宜人的天然公園。 景區內的五泉山、敖包山和大鵬山,氣勢恢渾。神明泉、天谷泉、賁幽泉、風木泉、命門泉群日夜噴涌,冬暖夏涼,可飲可浴。經有關部門化驗表明,此處泉水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很有開發利用價值的寶貴自然資源。 進入冬季,五泉形成一個獨特的景觀,溫暖的泉水在樹叢中霧氣升騰,形成美麗的樹掛。泉水在沼澤地里結冰成塔,形狀各異,別有情趣。夏季的旅遊旺季,旅遊點主要以餐飲、娛樂、觀賞為主業,輔以職工休養。 景區內還有遊船碼頭、動物園、漁場、牧場、敖包、別墅和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蒙古包、歐式風格的修養所等。交通方便,通訊便捷,有公路直達五泉山下,是遊客觀光旅遊,休閑度假的好地方。
Ⅶ 黃河導游詞兩百字mhhm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六內大長河,中國第二長河。
黃河容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約古宗列盆地的瑪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游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差不多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Ⅷ 關於黃河的導游詞500字以上
各位遊客,大家都知道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九個省區,但在全國大型城鎮中,惟有蘭州得天獨厚,黃河穿城而過,而黃河百里風情線可謂是我們金城蘭州最出彩的名片和窗口。今天我們將要參觀游覽的便是集絲路文化、黃河文化、民俗文化於一體的中國最長的室外濱河公園——百里黃河風情線。
風情線上首屈一指的便是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橋」美譽的中山橋。中山橋橫跨黃河,橋長233.33米,寬7.5米,4墩5孔,橋上飛架了5道弧形鋼梁,俗稱「黃河鐵橋」。 2010年6月,是黃河鐵橋的百歲誕辰。想知道黃河鐵橋的來歷?聽我慢慢道來。清同治年間,陝甘總督左宗棠督師西征,可被黃河險阻給害慘了,他曾打算請外商幫忙修造一座跨河鐵橋無奈洋人索價過高,就沒能實現。到了公元1907年,蘭州道台彭英甲又提出了修建鐵橋的建議,這次清政府批准了。於是乎一項由美國橋梁公司工程師滿寶本負責施工,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天津人劉永起負責工地操作的浩浩盪盪的工程開始了。三年四個月以後,也就是1910年6月終於竣工了。您猜花了多少錢?30萬6891兩8錢9分4毫,精確吧。別說鋼材水泥了,連個小小的螺絲釘都是從美國或是德國進口的。這座橋梁落成之初叫「蘭州黃河鐵橋」,後來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就改成了「中山橋」了。1954年,蘭州市政府對鐵橋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現在的中山橋既堅固耐用又氣勢雄偉,現已成為蘭州市的標志性建築。
其次,便要提到水車博覽園了,今天的蘭州水車博覽園,承載了古代金城黃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蘭州古老水車的風采。
蘭州水車,最早出現在明朝,相傳段家灘人段續,考中進士到了雲南做官,他游遍了南方,見到了木製的灌溉汲水工具龍骨筒車,便暗暗把構造記在心中,後來退休回家便巧思構造,終於仿製成功。蘭州的乾旱大家說有目共睹的,所以段續創制的水車可算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福音。人們紛紛仿製,在20世紀中期,蘭州的水車有252輪,是號稱「水車之城」的敘利亞哈馬市水車最多時期的8倍多。稱得上一座「水車之都」了。後來隨著電力灌溉的普及,水車一個個被拆除了,蘭州也失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為了弘揚黃河文化,開發旅遊資源,展示黃河兒女的聰明才智,經市政府批准,蘭州水車得以重建,再現水車雄姿。走進水車園,一定要靜靜的聆聽一下,來自水車那個遙遠的國度的呼喚。
風情線上的第三站,便是大家所聽聞的黃河母親,黃河母親像位於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質地為花崗岩,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量達40餘噸,是我們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的,黃河母親還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得了「優秀獎」。
黃河雕塑運用了母親和嬰兒兩個形象,說到這里請大家猜一下,那個嬰兒是男是女呢?聽出當初構思的時候何鄂女士就猶豫了很長時間,後來靈機一動,就塑造了一個匍匐在母親胸前的嬰兒,讓人無法分辨是男是女。不過一般都認為是男孩。黃河母親,母親面含微笑,神態慈祥,嬰兒天真爛漫,頑皮可愛。整個雕塑和諧流暢,還寓意深刻: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她所養育的中華民族也永遠幸福安樂。母親身下的黃河造型刻著的水波紋和魚紋,來自於甘肅彩陶的古老圖案,該雕塑構圖簡潔,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肅悠遠的歷史文化。
Ⅸ 介紹黃河旅遊景點,做個好導游
黃河小浪底 導游詞
我們已經進入中國北方最大的水上樂園--黃河小浪底千島湖。向東,我們看到的堤壩就是小浪底大壩,因其是在孟津縣的小浪底村建起,故而被稱為黃河小浪底工程。
這個村,原本是叫丹陽,相傳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經過此處,為平息水患,丹陽村村民舍小家顧大家,為紀念他們,就把丹陽村改為小浪底了。
黃河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河南孟津境內,它是一項集防洪、防澇、減淤、灌溉、供水、發電等綜合效益為一體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全壩高280米,南起邙山北連王屋山的壩體總長16667米,是目前我國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壩。庫容量1256.5億立方米,水域面積296平方公理,正常蓄水位250米,最高蓄水位275米,裝機容量18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5l億千瓦時,完成總投資337億元。完成後總控制流域面積92.3%,其中防洪庫容40.5億立方米。下游防洪標准從6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解決了對下游的洪水威脅。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億立方米,改善黃河沿岸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條件。抗旱面積可維護2500萬畝,年使用發電總容量可節約煤炭210萬噸以上。這是中華民族治黃史上的一個奇跡。工程採取銀行貸款,國際招標興建,共分三個標段,涉及51個國家和地區,700名外商和中國萬名建設者。
工程結構異常復雜,施工難度亦非尋常。僅主體工程開挖填土石方就達8811萬立方米。所有泄洪排沙和引水隧洞共16條。大經洞和近百條各種支洞都集中布置在北岸那一單薄山體內。其中規模最大的3條導流洞,總長3480米,每個洞的直徑達14.5米,足以裝下兩幢四層樓房,泄洪系統進水塔上下重疊,縱橫交錯的蜂窩狀洞室巨大而又復雜,堪稱世界之最。室內的新型多孔消能裝置在中外水利工程中也屬罕見。3條瀉洪洞口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消力塘。而山體里是由緩傾角的砂岩和粘土質粉砂岩組成,有20多條層線,如"千層餡餅"。在山體內施工難度很大。單山體外隧洞進口臉岩石加固和支護就用了12米的錨桿3224根,30米至40米的錨索578根,鑽12米深的排水孔1382個,把岩壁鑽得密密麻麻,人們形象的稱為納底子工程。在土石大壩下,有70米厚的沙卵石,為防止泄漏在壩下築起了一道混凝土防滲牆,長439米,厚12米,最深度達81.9米,是目前我國最深的防滲牆。人們稱其為"地下長城"。另外,土石壩中還埋設幾百種儀器,像眼睛一樣隨時檢測著大壩的安全狀況。整體設計施工破解10項世界難題,創造3項世界第一,6項全國第一。
眾所周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但每年沖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l米高1米寬就可繞地球三周。由此可見,其有史以來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治理黃河是我國人民幾千年的夢想,而真正治理好黃河,惟有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不久,一代偉人毛澤東從長年戰爭留下的廢墟中走來,望著渾濁的黃河水,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指示。從那時起的40多年裡,成千上萬的治黃專家為了小浪底工程做了精心勘探設計,從1990年開始動工歷時10年,提前完成了大壩蓄觸電工程。它的建成,不僅鎖住了幾千年桀驁不馴的黃龍,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澇、減淤、供水、發電的綜合成效,還為我國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旅遊景觀。
根據中央確定的建立鄭一汗一洛旅遊軸線,《中原旅遊總體規劃》和國家旅遊局確定的《黃河旅遊專線規劃》,黃河小浪底旅遊風景區,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分小浪底大壩、紫荊山、里峽、三門峽大壩四片,13個景區,113個景點。每個景點都有悠久的歷史故事。從此,我們可以領略到河南省,以黃河中下游水利樞紐工程、峽谷河流,為主要特色,體現黃河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大型山嶽、湖泊型的美好風景。
前方l公里處水下,是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兩軍交兵的古戰場--赤河灘。
大家往右看,北岸半山腰,就是大山寨,是當年袁紹駐兵囤積草的地方。往左看到的那座山叫黃鹿山,黃鹿山下有凹,叫曹營凹,是當年曹操的軍營所在地。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置下面就是赤河灘。
這個赤河灘有4l戶215人,現已移居至孟津縣的送庄鎮。據說曹操和袁紹,在清河村大漁窯渡口打了一場惡仗 。曹操兵馬駐守的那一凹地,後被稱為曹營凹,營前修轅門,放馬吃果灘,飲馬黃河邊,曹操宴請有功將士的那道溝,叫大宴溝村,將士陣亡被埋葬的地方叫墳坡村。袁紹在黃河那邊的大山寨安營駐扎。古代戰前有戰書,交戰時,袁兵乘船過來就在我們下邊吃果灘,第打完一次仗,現渡河歸營。就這樣,雙方在這里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雙方死傷無數,血流成河,整個吃果灘被染成了赤紅色,原有的300多畝果樹已被毀盡。從此,這里就叫赤河灘。赤河灘村系黃鹿鄉所屬,說起黃鹿山,更有著一段傳奇的色彩。那是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時,曾經來孟律打獵。一群人前呼後擁著他來到這里。突然在河邊見一頭白鹿,便策馬去追。當追到黃河最後一個峽谷,南岸小浪底村西南的這座山時,發現白鹿居然變成了黃鹿,李世民驚呼:神鹿也!急令隨從下馬跪拜謝罪。
朋友,你是不是還想知道一個叫周半縣的情況呢?這個周半縣就住在前面那個大宴溝里,就是前面說的曹操宴請有功將土的地方。周半縣名叫周法,是西漢周勃的後裔。周勃因輔佐朝廷有功,被漢高祖劉邦封為西降候。明末周家從山西遷居孟津的白鶴鎮。清朝雍正年間,白鶴遭水災,周法和妻子扶老鐫幼在一隻喜鵲引領下來到了這條溝里,安身立命,開荒種地,日子過得很清苦。後來因黃河發大水,治水有功,被官府賞賜黃金千兩,綢緞百匹,田畝能抵半個縣,並替全縣百姓繳一半賦稅,深受百姓愛戴。如今雖然大宴溝已多被淹沒,但他古老的家容宅貌尚存一些美麗的姿容。
現在我們停泊的這個地方,就是妯娌半島,這下面就是妯娌村。雖然我們眼前已沒了這個村莊,助理村的人們已經搬離他鄉,但妯娌倆留下的真實故事仍在廣泛流傳。500年前,這里住著一戶姓高的兄弟兩個,老大高大江,老二高大海,各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兄弟倆種地、捕魚為生;妯娌倆紡線織網,操持家務。四口之家,團結和睦,相敬如賓。一天,妯娌倆在黃河邊洗曬衣服,被黃河北行船的濟源府財主雷萬壽的二公子(外號干蘿卜)投石測水戲弄。妯娌倆衣服雖已被濺濕,但知其是方圓遠近的潑皮無賴的惡棍,敢怒而不敢言,遂起往村裡跑。干蘿卜看這倆女人姿色出眾,令船靠岸帶上幫凶向村裡趕來。他們沒有找到妯娌倆,就把兄弟倆捆起來,向在每個人身上墜上一塊大石頭,向襯里狂叫,妯娌倆如不出,他們就把兄弟倆沉進黃河。躲進山洞的妯娌倆,聽見干蘿卜威脅,非常痛恨和難過,正要出來搭救親人時,又聽見大江大海二兄弟的警勸聲:"你倆不要上當,千萬別出來,一定活下去"。干蘿卜美夢落空,氣急敗壞地把高家兄弟推進黃河致死。並在山下點火燒山,欲將妯娌都燒死。剎那間,狼煙四起,大火滔天,突然晴天一聲炸雷,大雨滂沱,火被澆滅,干蘿卜被雷電劈死後又被洪水捲走。
妯娌倆化悲痛為力量相依為命,在這片土地辛勤耕作,育苗種樹。經她們栽的一溝桃樹,叫桃樹溝;一坡核桃樹,叫核桃坡s一嶺榆樹叫榆樹嶺。到了明宣宗宣德三年,山西洪洞縣大槐樹地帶大移民,來妯娌村住了幾戶人家。妯娌倆待她們如客人,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並教他們種植紡線、捕魚、結網。他們也把妯娌倆當成自己長輩相待。後來,妯娌倆相繼去世,大家遵照他們的生前遺囑,將妯娌倆合葬一墓,就叫妯娌沒。妯娌墳就在山那邊的姚家溝上坡四畝地內。助理倆的勤勞與智慧、善良和熱情,影響著後人。
說到這里,我們人人都似乎感覺並不輕松,懷里都裝了一份沉甸甸的心情。
現在我們就給大家講一個輕松的故事。它的確真實,並且已有4000多年時間。1999年11月20日,妯娌村近年90歲的周玉珍老人指著這里的黃河邊說: "這片黃河底下的桑樹園怕是永遠看不到了。"她14歲就在這下面干船工,常聽長輩人說,這一代水泉頭沙窩圈向西是一道大平川,川地全長著桑樹,此地就叫桑樹園。大禹開山治水時,桑樹園就給大水淹沒了。河邊只留下一棵桑樹,雙高又大,第年夏季總有孩子們上去摘桑葚吃,可誰敢相信黃河底下會有桑 樹園呢,20世紀60年代三門峽閘水黃河斷流40多天,有的河底露了出來他和村裡人跑到傳說的桑樹園那裡去看,一下子都愣住了。這里許多比牛大的石頭,夾雜著許多一人多高的大樹桿,有的已被石砂埋住半截,都是向東歪斜著,沒有枝梢沒有西半邊樹皮,木大多還完好。樹心有的已腐壞,全村人用大鋸很吃力的把它伐回來。豎著一解兩半,木質黃色新嶄嶄,稍微一掏兩頭一堵,做喂牲口的槽框。這位老人專門算了一下,桑樹園有2里長、1里寬最少也有600多棵樹。
是啊,4000多年桑樹為我們昭示的歷史文化該有多重呢?
從妯娌半島再向西行2公里,就要到達新安縣境了。第一個迎接我們的就是鹽倉村,這里有我國新石器時代的聚落遺址、房屋、窖穴、墓葬、陶器、石器、骨製品、還有東周至二里頭文化時期燒烤肉食時用的火爐、灶具等實物。在此上游還有狂口渡(關陽渡)、塔地渡、西沃渡、石渠渡等四個渡口,又是山西與河南的交通要道,不僅由此集散大量的鹽,也是郵政業的主要港口。
下面已被淹沒的南岸峭壁上的西沃石窟,開鑿建立於公元386-581年北魏時期,是1984年考古專家不畏艱難攀崖入洞勘察到的。它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石窟在山崖峭壁上,是一座完整的塔林,是北魏末年政局動盪,企盼借佛法保佑社程的產物。該石窟由於建在懸崖陡壁上,過路行人雖在懸崖下走過卻看不到像塔,只有行船道業的人們才能看清整個石窟。因而有"七十二座無景塔,走塔不見塔,看塔不走塔"之說。現在這些石窟就在我們的船下,而那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已被整體遷移到新安縣的千唐志齋博物館。
從大壩孟津港口西18公里,現在我們已經來到黃河三峽。你看,右邊的是龍鳳峽,它在濟源縣境,是在黃河水位上升230-270米後形成的新的一峽。全峽谷九曲十八灣,五步一潭,十步一瀑。全長7.5公里,寬處30米,窄處10米,兩岸山頂相距100-200米。這里峽壁群峰沖天,巨石叢生,擬形百態。如"四面神",遠遠看去酷似埃及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極其相似。因它位於峽谷北端人口處,人們又稱它為"守山神"。峽谷西山頂上有姐妹峰,東山頂上有兄弟崗,一溝之隔,遙遙相對。他們中間也有一段"非兄弟二人不嫁"和"非姐妹二人不娶"的故事。雖然他們婚姻都很美滿,但據說爭得這個結果也是經過很曲折的斗爭的。
下面,我們將要到達的是黃河八里峽,原名八里胡同,號稱萬里黃河第一峽。該峽谷全長八華里,故稱八里胡同、八里峽。這是我國5464公里長的黃河中下游交界處的最後一個峽谷。峽谷南北高山聳立,懸崖峭壁,靜波束流,溫順平穩,滔滔黃河一瀉千里,十分壯觀,古有八里八景之稱。傳說是禹王治水在這里所開,在它東出口處不遠,便是禹父鯨治水九年無果被舜所殺之地。其父治黃壯志不移,化作土單渚嶼,助子禹治黃功竟(據《山海經》)。
我們現在來到的孤山峽景區,它位於八里峽的中部,就在我們右邊。它南端起於黃河邊清河口、夫子崖;北至逢石湖南,終點萬鶴亭。它是小浪底大壩蓄水最高水230-275米時形成的。那裡群峰突起,高峽蜿蜒,山水奇秀,風水鍾靈。有犀牛望月"、"焦贊坪"、"孟良寨"。岸邊八角山上有神仙洞、大閨女洞,洞內鍾乳奇美。還有蜂巒形似的黃河大佛,高達80米,純天然形成,可與四川樂山大佛媲美。
然而這僅僅是一個美麗的開始,到了始祖山你就會看到:那裡一面連山三面環水,形成了萬山湖景區最大的一個個擯湖半島和一個最大的湖中全島,這里是黃河小底水上游的黃金地帶。站在白雲繚繞的始祖山巔極目望去,煙波浩渺,蔚為壯觀,恍若走入"下下天光,一碧萬頃","朝暉夕陽,氣象萬千"的洞庭湖。
朋友,在小浪底大壩蓄水高達275米時,水平面可及三門峽大壩1公里處。那是何等的壯觀。待2005年工程全部竣工時,我們在這里看到的將會是更為旖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