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文地質公園圖標
① 楚王山景區屬於興文地質公園的四大園區之一,興文石海(小岩.灣園區)屬於喀斯特
地質公園包括4個園區;由以天泉洞為代表的200多個大小溶洞組成的洞穴群小岩灣地質園區;以自然生態著稱,匯聚了峽谷、瀑布、湖泊、溶洞、古僰人遺址等多種地質遺跡景觀的僰王山園區;形成於距今4.9億年的奧陶紀,古石林、千年銀杏、溶洞群、翠竹林海相伴相生的太安石林;桫欏樹掩映著凌霄僰人遺址的凌霄城園區。地心絕景:天獅洞天獅洞長度有9000多米,比天泉洞稍短,但它的大廳大得出奇,四個大廳中最大的三角廳達31000平方米,它的三條長廊平均寬度只有一米左右,然長度卻分別為900多米和2000多米,且都沒有任何垮塌,完全是由水流沖刷溶蝕而成的管狀長廊。天獅洞的形成在天泉洞之後,沒有人為破壞的痕跡。一絕:中國天然游覽長度最大的溶洞——天泉洞天泉洞,其空間規模和系統游覽長度均居世界洞穴之首。已探測長度為10.5公里,上下共分四層。石花、石乳、石筍、石柱、石幔、石瀑布、石梯田等洞內沉積物種類繁多,或卷或翹、或立或吊。重鑲迭嵌,千態萬狀;似仙闕樓台,若瑤池勝景,如海市蜃樓,使人目不暇接,疑入夢景。二絕:地表石海,岩溶奇觀地表石海東西延綿二十餘里,南北約八里,異峰競秀,怪石爭奇,藤纏蔓繞,山水和諧,景趣融匯,遊人至此,俱與石對話,與水通心,在大自然的和諧野趣中釋放自我,感悟人生真諦。三絕:天下第一大漏斗——世界奇絕大漏斗長徑650米,短徑490米,深208米是號稱世界最大的美國「阿里西波」規模的兩倍。大漏斗氣勢雄偉、深盆暗底、翠竹綠樹、怪石林立、坐盆觀天、圓天遙遙。在興文石海世界地質公園內,有小岩灣大漏斗、大岩灣小漏斗,是我國最早發現和對天坑進行研究的地方。
② 請問一下中國有哪幾個世界級的地質公園啊
截止2005年2月,全世界共有33家世界地質公園,我國數量已達12家,約占當前世界地質公園數專量的三分之屬一。其中浙江雁盪山、四川興文石海、內蒙古克什克騰、福建泰寧為2005年第二批新增的世界地質公園。
這12家分別是: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廣東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湖南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黑龍江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浙江雁盪山世界地質公園、福建泰寧世界地質公園、內蒙古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四川興文世界地質公園。
③ 誰知道興文石海世界地質公園在哪
興文石海55元:四川首家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世界特大版岩海權、地球特大天坑、中國最大溶洞、古僰民族的王城、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 。具有雲南路南石林之奇,廣西桂林溶洞之美,是世界喀斯特景觀的集大成者。地表石海,撼天動地「夫妻峰」引人遐想「七仙女」妙趣橫生「龜戲熊」群羊下山牧童笛天下第一大漏斗………漫漫石海奇幻之旅、夢幻之路。溶洞奇觀: 地下溶洞星羅棋布,洞中洞,洞穿洞,洞下洞,阡陌交錯,神奇瑰麗,清澈的地下河玻璃魚怡然自得,層層「梯田」彷彿世外桃源.「僰人」是中國古代的一支少數民族,又名「都掌人」,「僰人」意為「披荊斬棘之人」。僰文化的特色主要是以懸棺葬為代表的崖葬文化,為何要懸棺高岩?僰人為何突然消亡?……諸多疑問,讓人爭論不休,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去探討這令人矚目的「懸棺之謎」。
④ 宜賓興文地質公園是怎麼形成的
岩溶地貌的發育過程和侵蝕成因的地貌一樣,有其發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國內外很多學者將這一演變過程劃分為幼年期、壯年期及老年期三個階段。
幼年期:在原始的可溶性岩石表面,地表流水開始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作用,地面發育成石芽、溶溝、漏斗和落水洞等岩溶初期形態。並有部分地表水流轉入地下,循裂隙進行溶蝕,此時對裂隙擴大不多,地面河流仍居優勢,隨著裂隙不斷擴大,岩體內形成許多獨立的洞穴系統,地下水面的位置較高,無統一的地下水面。
壯年期:隨著地下洞穴充分發育,獨立的洞穴逐漸歸並,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並形成一個統一的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以上的溶洞乾涸,地下水面附近的洞穴成為地下河,此時,地下水的垂直分帶十分明顯,地面河已大部分轉入地下,形成非常乾旱的蜂窩狀地面,這是一種壯年早期的地貌。繼之,由於長期的溶蝕和侵蝕,地面逐漸被蝕低,離地面較淺的溶洞,因洞頂崩塌而出露地表;地下河的某些河段,也因地下河不斷擴大和頂板的崩塌出露地表,呈明流與暗流交替出現,最後地下河就逐漸轉為地面河。地下河的頂板崩塌愈多;破壞產物及搬運.作用也愈劇烈,地面破碎,形成大型的岩溶盆地,即坡立谷,進入壯年晚期。
老年期:由於地下河道及溶洞的大量崩塌形成了地表水系,岩溶窪地不斷加深擴大,這時地面降低,窪地內部堆積了厚層石灰岩殘余堆積——紅土,岩溶平原和大型窪地的底部殘留有石灰岩殘丘及孤峰,地面起伏已很小,接近於準平原。
塌陷型天坑,如四川興文的小岩灣天坑,其發育過程經歷了四個階段,即地下河階段、地下大廳發育階段、天窗階段和天坑形成出露地表階段。
地下河階段:有一條流水終年不竭的地下水流是天坑的形成的首要條件。因為地下水道既是天坑形成的動力之源,又是天坑容積內物質輸出的唯一途徑。
地下大廳發育階段:在地下河道水流的強烈溶蝕、侵蝕與物質輸出作用下,在岩層產狀平緩、構造裂隙發育、岩石破碎或地下古河道重疊交叉特別有利部位,地下水道頂板發生坍塌,其物質由地下水道的水流持續輸出,崩塌空間不斷擴大,最終形成倒置漏斗狀或穹廬狀的地下大廳。地下大廳規模的大小,基本上決定著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為天坑的規模。所以地下大廳的形成是天坑發育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階段。
天窗階段:地下大廳的頂板在地表水的溶蝕和重力等作用下,地下大廳穹廬式的頂板會慢慢接近地表,並最終地面出現天窗,如四川興文天泉洞和天獅洞等洞穴的頂部的天窗,其是天坑形成前的一個重要階段。
天坑形成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發展和表現是,地下大廳穹廬形頂板逐步崩塌,並使大廳的腔體露出地表。原屬於地下頂板的部分崩塌平行後退,形成周邊的懸崖峭壁或崩塌三角面。如四川興文的小岩灣天坑即是天坑的最終形態。
石灰岩既容易被溶蝕,又容易被侵蝕。當有流水作用時,往往發生溯源侵蝕,一方面使加大流水的落差,一方面使河床向上游後退。落差越大,下蝕能力強,瀑布逐漸形成。河水從上傾瀉而下,震耳欲聾,水霧漫天,彩虹道道。
在四川興文石海地質公園的僰王山園區,以春雪瀑、三泉疊瀑和婚紗瀑等為代表的典型河流向源侵蝕型瀑布靈秀飄逸。
表流水在岩石裂隙發育交會處向下侵蝕,隨著水流長時間的強烈侵蝕,裂隙發育的地方形成落水洞。地表流水沿著落水洞的一側繼續侵蝕發育,便形成了壯觀的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