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靈秀山森林公園
⑴ 石獅靈秀山好玩不
那個嘛 那要看你要走到那裡咯 從山腳走大路到山頂 需要30分鍾哦 如果是要繞一大圈 那就要很多時間了聽說有6公里 但是我沒有去過 嘿嘿
⑵ 請問石獅屬於福建省哪的
石獅是一個年輕的小城市, 一提起石獅, 人們總會與「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福建省綜合改革試驗區」、「對台窗口」、「全國著名僑鄉」等稱謂聯系在一起。
石獅位於福建東南沿海,與台灣隔海相望,位於文化歷史名城泉州與經濟特區廈門之間,市域三面臨海,海岸線長67.7公里,全市面積160平方公里。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建市,現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人口30萬人,外來流動人口21萬人。建市以來,石獅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好機遇、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新機制,充分發揮 「愛拼敢贏」的人文精神,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綜合實力增長近30倍。200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0.5億元,比增15.3%,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財政總收入、地方級收入分別達18億元、9.42億元,比增21.2%和25%,均比2003年翻一番。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居全省第一。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強縣(市)第2位。
——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石獅以服裝而著名,是中國紡織服裝的生產基地和集散地。這里紡織服裝產業歷史悠久、基礎雄厚,經過20多年來的精心培育,形成了一條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涵蓋紡織、漂染、成衣加工生產、輔料生產、市場營銷等各個領域,產業集群優勢明顯。全市現擁有3000多家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以服裝為主的注冊商標達2000多個,以石獅為中心,連接晉江、泉州等周邊地區的福建服裝板塊,共有紡織服裝企業1萬多家,年產值達500億元,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服裝板塊,涌現出富貴鳥、威蘭西、卡賓、拼牌、愛登堡、彬伊奴、健健、帝牌、哈德利等一批著名品牌,形成「精品薈萃特色裝,名城處處皆品牌」的良好格局。石獅與周邊地區整合成為石獅服裝板塊,進而發展成為一個以石獅板塊為中心的閩派服裝方陣。石獅服裝50%出口國際市場,許多國際知名的服裝品牌,如鱷魚、啄木鳥、周織、卡丹奴等都在石獅進行原料采購、定單生產,成為全球性服裝加工貿易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成為中國五大服裝跨國采購基地之一。現在的石獅服裝,已經超越了行政區域的范疇,形成一個泛石獅的概念。2003年石獅動工建設總投資15億元、用地面積1110畝,被譽為國際性服裝物流配送中心、亞洲最大的服裝專業市場之一的石獅服裝城。首期工程(包括四幢服裝交易區和展覽藝術中心及休閑廣場)已完工,並於2005年開城融市,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設。石獅服裝城不斷發展繁榮,目前已迅速躋身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之一。以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暨休閑服裝博覽會為平台,以石獅服裝城為中心,連接鴛鴦池布料市場(全國四大布料市場之一)、塔前服裝輔料市場、洋下服裝輔料面料綜合市場及塔前服裝機械市場,石獅紡織服裝商貿區不斷完善。
——工貿旅遊港口城市。石獅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包括港口資源、濱海旅遊資源、海洋生物資源,全市海洋經濟約佔GDP的40%。石獅是全國六大內貿集裝箱運輸中轉樞紐港口之一。港口一直是石獅經濟最活躍的地帶,按照「建設大港口、發展大產業、構築大城區、實現大發展」的思路,不斷促進港口、產業、城市的互動共榮,形成了以國家一類口岸石湖港為龍頭,以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石湖港工業區為重點的外向型港口經濟帶。石獅擁有石湖、祥芝、永寧3個深水良港,其中石湖港已建成5萬噸級、3.5萬噸級、1萬噸、3000噸泊位各1個,2006年石湖港貨物吞吐量898.3萬噸,集裝箱吞吐量43.2萬標箱,占泉州地區集裝箱總吞吐量的半壁江山,躋身中國港口內貿集裝箱碼頭五強。石獅是全國「漁業百強縣(市)」和福建省「漁業十強縣(市)」之一,水產品加工產值居全省第2位,主要海產品有200多種,淺海灘塗面積8183 公頃,擁有祥芝漁港(國家一級漁港)、梅林、東埔漁港(國家二級漁港)等優良漁港,形成以華寶化工、明祥食品為龍頭的藍色產業基地,建成佔地110畝、總投資超億元的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建成新沙堤鮑魚育苗基地、永寧海水網箱養殖魚示範基地等一批名優水產品養殖基地。石獅是著名的濱海旅遊城市,人文歷史悠久,古跡眾多,海浪沙灘和海蝕地貌構成的絢麗濱海風光與海絲文化、服飾文化等特色文化及舞獅、燈謎、南音、潑水節、踩球舞等民間文化相互融合;以石獅服裝城為主的購物旅遊,以閩南黃金海岸、紅塔灣海濱風景區為主的濱海旅遊,吸引了國際性和全國性的帆船冠軍賽在閩南黃金海岸舉行。以姑嫂塔、六勝塔、林鑾渡、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廟、洛伽寺為主的名勝旅遊,以靈秀山森林公園、寶蓋山生態文化公園為主的休閑旅遊交相輝映,構成石獅獨具特色的旅遊體系。
——全國著名僑鄉、對台窗口。巍峨高聳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當年海上導航的標志,從這里,石獅人隨鄭成功去開發台灣,隨洋船遠渡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如今全市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近30萬人,祖藉石獅的台胞30多萬人。廣大僑胞和港澳台胞素有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熱心於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幾年來捐辦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的資金達6.3億元。建市後,石獅充分發揮僑台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做活對台經貿這篇文章。至2006年底,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994家,投資總額40.2億美元,外商實際到資22.2億美元。2006年自營出口總值3.68億美元,增長45.3%,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⑶ 石獅市屬於哪裡
石獅( 閩南語白話字 Tsio̍h-sai-tshī )為中國福建省下轄縣級市,由泉州地級市代管,於1987年12月自晉江縣析置版。石獅是權亞洲最大服裝城、福建綜合改革試驗區、著名僑鄉。位於環泉州灣核心區南端,市域三面環海,北臨泉州灣,南臨深滬灣,東與寶島台灣隔海相望,西與晉江市接壤,是一座美麗富饒的城市。
⑷ 今天放假想去石獅的靈秀山但不知道在哪裡,望知道的朋友告訴一下!謝謝啦!
靈秀山位於石獅市復西制南境內,與泉州靈山、晉江靈源山成鼎足之勢,並稱泉州「三靈」。山上有一座金相院,歷史悠久,風景優美,系閩南一名古剎。有「十勝」,「十二奇景」,三十五峰,四十餘名石,為古今之旅遊勝地。
石獅市區擁軍專線公交車有到。
市區線路去程: 塔山部隊 - 塔山 - 龍穴 - 德輝廣場 - 八七路 - 振興路 - 獅標 - 元興花園 - 塘園村委會 - 靈秀鎮 - 靈峰村 - 靈秀山 -靈秀山部隊 (13站)
⑸ 石獅市二十年來的變化
石獅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輕城市,位於福建東南沿海,地處文化歷史名城泉州與經濟特區廈門之間,與台灣隔海相望,市域三面臨海,海岸線長67.7公里,全市面積160平方公里。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建市,現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30萬,外來流動人口40萬。建市以來,石獅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好機遇、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新機制,充分發揮愛拼敢贏的人文精神,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200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40.2億元、財政總收入2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1.6億元,分別比增16.5%、22.3%和23.2%,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居全省前列。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強縣(市)第2位,成為福建省唯一入選《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的縣級市。
——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石獅以服裝聞名於世,是中國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集散地,經過20多年精心培育,已形成了一條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涵蓋紡織、漂染、成衣加工、輔料、市場營銷等各個領域,產業集群優勢明顯。全市擁有3000多家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以服裝為主的注冊商標達2000多個;以石獅為中心,連接晉江、泉州等周邊地區而形成的福建服裝板塊,共有紡織服裝企業1萬多家,年產值達500億元,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服裝板塊。石獅服裝50%出口,許多國際知名服裝品牌,如鱷魚、啄木鳥、周織、卡丹奴等都在石獅進行原料采購、定單生產。石獅已成為全球性服裝加工貿易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成為中國五大服裝跨國采購基地之一。於2003年動工興建、總投資15億元的國際性服裝物流配送中心、亞洲最大的服裝專業市場——石獅服裝城,2005年開業至今,已迅速躋身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和中國十大創新市場。以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暨休閑服裝博覽會為平台,以石獅服裝城為中心,連接鴛鴦池布料市場(全國四大布料市場之一)、塔前服裝輔料市場、洋下服裝輔料面料綜合市場及塔前服裝機械市場,構成了石獅獨具特色的紡織服裝商貿區。近年來,隨著一批大型紡織服裝上游項目相繼進駐石獅,如總投資22.38億元的 PTA、總投資12億元的協盛協豐5萬碇紡織等項目,進一步加快了石獅紡織服裝產業優化升級。
——工貿旅遊港口城市。石獅工業已形成以紡織服裝為主導,以五金機械、印刷包裝、鞋業鞋材、體育用品、食品飲料、電子信息為支柱的產業體系。總投資2500萬美元的王老吉順利投產,帶動了彩印、易拉罐、制蓋和包裝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港口一直是石獅經濟最活躍的地帶,目前石獅擁有石湖、祥芝、永寧3個深水良港,形成了以國家一類口岸石湖港為龍頭,以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石湖港工業區為重點的港口經濟帶。石湖港年貨物吞吐量已超千萬噸,集裝箱吞吐量超60萬標箱,占泉州地區集裝箱總吞吐量的半壁江山,躋身中國港口內貿集裝箱碼頭五強。石獅是全國漁業百強縣市和福建省漁業十強縣市,水產品產量居全省第2位,主要海產品有200多種,淺海灘塗面積8183 公頃,擁有祥芝、東埔等國家級漁港,初步形成以華寶化工、明祥食品為龍頭,以新沙堤鮑魚育苗、永寧海水網箱養殖為特色,以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為輻射帶動的藍色產業基地。石獅人文歷史悠久,海浪沙灘和海蝕地貌構成的絢麗濱海風光與海絲文化、服飾文化等特色文化及舞獅、燈謎、南音、潑水節、踩球舞等民間文化相互融合;以石獅服裝城為主的工業和購物旅遊與以黃金海岸、紅塔灣為主的濱海旅遊互相促進;以姑嫂塔、六勝塔、林鑾渡、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廟、洛伽寺為主的名勝旅遊與以靈秀山森林公園、寶蓋山生態公園為主的休閑旅遊交相輝映,構成獨具特色的旅遊體系。成功舉辦了國際和全國帆船冠軍賽、首屆閩台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等各類活動。
——著名僑鄉、對台窗口。巍峨高聳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當年海上導航的標志,從這里出發,石獅人隨鄭成功去開發台灣,隨洋船遠渡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如今全市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近30萬人,祖藉石獅的台胞30多萬人。廣大僑胞和港澳台胞素有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熱心於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幾年來捐辦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的資金達7億多元。建市以來,石獅充分發揮僑台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做活對台經貿這篇文章。至2007年底,全市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2057家,投資總額45.1億美元,外商實際到資25.2億美元。2007年企業自營出口5.8億美元,比增58.6%,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全市進行新一輪城市總規修編和岸線規劃,加大城鄉規劃建設力度,全面加快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至29.7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9.85平方米。先後建成220KV變電站2座、110KV變電站5座,3座110KV變電站在建,實現通往福州、廈門的雙回供電線路的架設。建成日供水20萬噸和7萬噸的自來水廠各1座,實現向全市轄區供水,總投資2億多元的引水工程竣工通水,總供水能力達35萬噸/日,人均供水量全省第一,日供水量全省第三。基本實現全市村村通公交車,村村通自來水。建成可靠的郵電通訊網路,全市城鄉電話用戶30多萬戶,行動電話用戶近27萬戶,有線電視用戶5.4萬戶,互聯網寬頻用戶2萬多戶。同時,建成了沿海大通道、沿海防潮防洪工程、城市垃圾焚燒處理廠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總投資58億元的鴻山熱電廠建成後將淘汰服務區所有燃煤鍋爐和導熱油爐,進一步增強了石獅發展後勁。
——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石獅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全市擁有高等職業學校3所、中專1所、中學15所、小學70所,教育水平居泉州市先進行列;建成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海峽兩岸科技孵化基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政府、企業、社會信息化進程,率先在全省建成第一個一體化的縣級市電子政務綜合辦公平台。全力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先後建成市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館)、游泳館、老乾老齡活動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等一批公共設施。不斷完善醫療衛生設施,華僑醫院、婦幼保健院和「120」急救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資3億元的石獅市新醫院正在抓緊建設中。建設博士後工作站,加快引進人才步伐,切實關愛外來員工。加快建設和諧社會步伐,深入開展平安創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社會保持安定穩定。通過不懈努力,石獅先後榮獲了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衛生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市和福建省教育先進城市、文化先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城市、首屆平安縣(市)等榮譽稱號。
⑹ 請問駐福建省石獅市靈秀山炮兵團現在的翻號是什麼
部隊的番號和駐札地點都是軍事機密。
怎麼可能告訴你。
⑺ 石獅的佔地面積
石獅是一個年輕的小城市, 一提起石獅, 人們總會與「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福建省綜合改革試驗區」、「對台窗口」、「全國著名僑鄉」等稱謂聯系在一起。
石獅位於福建東南沿海,與台灣隔海相望,位於文化歷史名城泉州與經濟特區廈門之間,市域三面臨海,海岸線長67.7公里,全市面積160平方公里。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建市,現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人口30萬人,外來流動人口21萬人。建市以來,石獅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好機遇、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新機制,充分發揮 「愛拼敢贏」的人文精神,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綜合實力增長近30倍。200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0.5億元,比增15.3%,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財政總收入、地方級收入分別達18億元、9.42億元,比增21.2%和25%,均比2003年翻一番。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居全省第一。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強縣(市)第2位。
——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石獅以服裝而著名,是中國紡織服裝的生產基地和集散地。這里紡織服裝產業歷史悠久、基礎雄厚,經過20多年來的精心培育,形成了一條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涵蓋紡織、漂染、成衣加工生產、輔料生產、市場營銷等各個領域,產業集群優勢明顯。全市現擁有3000多家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以服裝為主的注冊商標達2000多個,以石獅為中心,連接晉江、泉州等周邊地區的福建服裝板塊,共有紡織服裝企業1萬多家,年產值達500億元,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服裝板塊,涌現出富貴鳥、威蘭西、卡賓、拼牌、愛登堡、彬伊奴、健健、帝牌、哈德利等一批著名品牌,形成「精品薈萃特色裝,名城處處皆品牌」的良好格局。石獅與周邊地區整合成為石獅服裝板塊,進而發展成為一個以石獅板塊為中心的閩派服裝方陣。石獅服裝50%出口國際市場,許多國際知名的服裝品牌,如鱷魚、啄木鳥、周織、卡丹奴等都在石獅進行原料采購、定單生產,成為全球性服裝加工貿易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成為中國五大服裝跨國采購基地之一。現在的石獅服裝,已經超越了行政區域的范疇,形成一個泛石獅的概念。2003年石獅動工建設總投資15億元、用地面積1110畝,被譽為國際性服裝物流配送中心、亞洲最大的服裝專業市場之一的石獅服裝城。首期工程(包括四幢服裝交易區和展覽藝術中心及休閑廣場)已完工,並於2005年開城融市,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設。石獅服裝城不斷發展繁榮,目前已迅速躋身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之一。以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暨休閑服裝博覽會為平台,以石獅服裝城為中心,連接鴛鴦池布料市場(全國四大布料市場之一)、塔前服裝輔料市場、洋下服裝輔料面料綜合市場及塔前服裝機械市場,石獅紡織服裝商貿區不斷完善。
——工貿旅遊港口城市。石獅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包括港口資源、濱海旅遊資源、海洋生物資源,全市海洋經濟約佔GDP的40%。石獅是全國六大內貿集裝箱運輸中轉樞紐港口之一。港口一直是石獅經濟最活躍的地帶,按照「建設大港口、發展大產業、構築大城區、實現大發展」的思路,不斷促進港口、產業、城市的互動共榮,形成了以國家一類口岸石湖港為龍頭,以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石湖港工業區為重點的外向型港口經濟帶。石獅擁有石湖、祥芝、永寧3個深水良港,其中石湖港已建成5萬噸級、3.5萬噸級、1萬噸、3000噸泊位各1個,2006年石湖港貨物吞吐量898.3萬噸,集裝箱吞吐量43.2萬標箱,占泉州地區集裝箱總吞吐量的半壁江山,躋身中國港口內貿集裝箱碼頭五強。石獅是全國「漁業百強縣(市)」和福建省「漁業十強縣(市)」之一,水產品加工產值居全省第2位,主要海產品有200多種,淺海灘塗面積8183 公頃,擁有祥芝漁港(國家一級漁港)、梅林、東埔漁港(國家二級漁港)等優良漁港,形成以華寶化工、明祥食品為龍頭的藍色產業基地,建成佔地110畝、總投資超億元的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建成新沙堤鮑魚育苗基地、永寧海水網箱養殖魚示範基地等一批名優水產品養殖基地。石獅是著名的濱海旅遊城市,人文歷史悠久,古跡眾多,海浪沙灘和海蝕地貌構成的絢麗濱海風光與海絲文化、服飾文化等特色文化及舞獅、燈謎、南音、潑水節、踩球舞等民間文化相互融合;以石獅服裝城為主的購物旅遊,以閩南黃金海岸、紅塔灣海濱風景區為主的濱海旅遊,吸引了國際性和全國性的帆船冠軍賽在閩南黃金海岸舉行。以姑嫂塔、六勝塔、林鑾渡、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廟、洛伽寺為主的名勝旅遊,以靈秀山森林公園、寶蓋山生態文化公園為主的休閑旅遊交相輝映,構成石獅獨具特色的旅遊體系。
——全國著名僑鄉、對台窗口。巍峨高聳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當年海上導航的標志,從這里,石獅人隨鄭成功去開發台灣,隨洋船遠渡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如今全市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近30萬人,祖藉石獅的台胞30多萬人。廣大僑胞和港澳台胞素有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熱心於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幾年來捐辦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的資金達6.3億元。建市後,石獅充分發揮僑台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做活對台經貿這篇文章。至2006年底,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994家,投資總額40.2億美元,外商實際到資22.2億美元。2006年自營出口總值3.68億美元,增長45.3%,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