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森林公園撞人
❶ 延津縣森林公園老人免票嗎
延津縣森林公園老人是免票的
❷ 關於延津森林公園的導游詞
1、坐車可能不太方便
坐車線路有二
一是先到新鄉
然後從火車站坐公交去
還有就是從封丘車站坐城鎮公交
到黃德
下車一直往北走至黃德鎮外第一個十字路口
一兩公里左右
然後攔往西去的大巴車
到森林公園下車即可
挺費時
具體從延津坐車去我就不太清楚了
2、如果騎車或自駕去
我可以告訴你具體路線
從北街口(北幹道和北街交叉口)一直向北走
到黃德鎮
過黃德鎮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就是一條東西走向的新長線了
沿新長線一直往西
過了收費站就是森林公園
多遠沒具體算過
大概就是20多公里
❸ 新鄉延津森林公園好不好 去吃飯
說是森林其實全是槐樹,有烤全羊大該是400塊錢一隻養,20多斤,7個人夠吃,烤一隻版時間大概權2小時,味道還不錯。如果你去的時候有人不是很多,可以聯系一下裡面飯店的老闆,讓他們到時候出來接一下,這樣可以省掉門票,只要到時候去他們飯店吃羊就可以了。
❹ 駕車從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城到延津縣森林公園怎麼走
我家就是延津的抄,你從原陽往延津方向走,過去陽阿,確切的說過去那個攝像頭,有個丁字路口,在路口往北,過去新長南線,過去新荷鐵路橋走不多遠就到新長北線了(我約莫也就是二三十公里)。到新長北線往東走不多遠就是那個森林公園。
❺ 新鄉延津森林公園怎麼走,騎車去
我國慶剛剛去過,是坐公交車去的。
車程大概1個多小時。
你可以騎車到紅旗分局,然後跟著46路公交車。
門票15或10。
❻ 延津森林公園了解的幫忙解答下
冬季沒什麼好玩的 ,好看的 一般都是8-10月 門票15吧 具體住宿看你要求的標准了, 一般100塊以下就OK 學生證?門票15塊 你覺得好意思用嗎?
❼ 延津縣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啊,我最近打算過去玩一趟
延津縣境內有大覺寺萬壽塔、廣唐寺白馬塔、文廟牌坊、沙門遺址、明代千佛碑、唐代酸棗閣、唐代盧懷慎墓、明代李戴墓和清末太平天國青年將領陳玉成墓等名勝古跡,同時,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內有萬畝人工槐林、千畝桃園、鳥島等景觀。
大覺寺·萬壽塔
大覺寺,位於延津縣城北街,始建於唐天寶年間(724-755)。明洪武年間置僧令司,宣統六年(1426)僧
風景名勝(3張)
定元重修。大門三楹,二門三楹。正殿為大雄殿,三間,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大雄寶殿前右側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親書《長明燈記》石刻一副。正殿兩廂房左為伽藍殿,右為地藏殿,正殿後為水陸殿(萬曆年間改為大土閣),三殿各三間。僅存大殿。
萬壽塔位於大覺寺院內,始建於唐天寶年間,明嘉靖年間重修,修了兩層,因財力不足停了下來,之後修修停停,直至明萬曆十三年才封頂,並鑄了一千多斤重的銅寶瓶(塔葫蘆)放在塔頂。重修過程經歷了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歷時三十六年。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玉成墓
陳玉成,原名丕成,1837年生於廣西藤縣西旺村,14歲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18歲領兵督戰,歷任殿右三十檢點、冬丞相等職,22歲加封英王。1862年被俘,押解北京途中,被清政府急令處斬於在延津西校場玉石關帝廟,時年26歲。延津縣人民政府於1958年在該處立碑紀念。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玉石關帝廟
延津縣城內西教場(陳玉成殉難遺址)原有一座玉石關帝廟,又名「山西驛館」。據傳此廟為太原知府周計百所建。
森林公園
延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是以延津林場為基礎,1993年建立,經營面積63000畝,分布有大面積的濕地、沙丘等,森林覆蓋率近90%,有豫北面積最大的刺槐林,1995年被定為省級森林公園;黃河故道淺水灘,每逢冬季有白天鵝等數十種珍禽在此越冬,1995年被定為「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鳥類國家自然保護區」。公園內還保留有戰國名將吳起扼守黃河渡口的「吳起城」,姜子牙蒙難落戶靠賣鍋貼度日的「汲棘」遺址等人文景觀。
❽ 我老家是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的,我想請各位幫我研究一下歷史上的延津,以及發生在這里的大事。
官渡,位於許昌(今河南省許昌市)之北,黃河之南,離許昌不到200里,是從河北進軍河南地界的軍事要沖之地,因為發生了震驚天下的官渡大戰而聞名。現在在河南鄭州市中牟縣城東北2.5公里官渡橋村一帶。
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農民大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它卻沉重地打擊了漢朝地主階級的統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名存實亡。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部曲」(私人武裝),占據地盤,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轉入爭權奪利、互相兼並的長期戰爭,造成中原地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凄慘景象。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綉等。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征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建安三年(198年),袁紹擊敗公孫瓚,佔有青、幽、冀、並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漢獻帝挾持到許昌,形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建安二年(197年)春,袁術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稱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為名,進討袁術並將其消滅。接著又消滅了呂布,利用張楊部內訌取得河內郡。從此曹操勢力西達關中,東到兗、豫、徐州,控制了黃河以南,淮、漢以北大部地區,從而與袁紹形成沿黃河下游南北對峙的局面。袁紹的兵力在當時遠遠勝過曹操,自然不甘屈居於曹操之下,他決心同曹操一決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10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昌,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袁紹舉兵南下的消息傳到許昌,曹操部將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但曹操卻根據他對袁紹的了解,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於是決定以所能集中的數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為爭取戰略上的主動,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東臨沂北)入青州,佔領齊(今山東臨淄)、北海(今山東昌樂)、東安(今山東沂水縣)等地,牽制袁紹,鞏固右翼,防止袁軍從東面襲擊許昌;曹操率兵進據冀州黎陽(今河南浚縣東,黃河北岸),令於禁率步騎2000屯守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協助扼守白馬(今河南滑縣東,黃河南岸)的東郡太守劉延,阻滯袁軍渡河和長驅南下,同時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一帶築壘固守,以阻擋袁紹從正面進攻;派人鎮撫關中,拉攏涼州,以穩定翼側。從以上部署看,曹操所採取的戰略方針,不是分兵把守黃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點設防,以逸待勞,後發制人。從當時情勢而言,這種部署是得當的。首先,袁紹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黃河多處可渡,如分兵把守則防不勝防,不僅 難 以阻止袁軍南下,且使自己本已處於劣勢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處鴻溝上游,瀕臨汴水。鴻溝運河西連虎牢、鞏、洛要隘,東下淮泗,為許昌北、東之屏障,是袁紹奪取許昌的要津和必爭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許昌,後勤補給也較袁軍方便。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當曹操正部署對袁紹作戰時,劉備起兵反操,佔領下邳,屯據沛縣(今江蘇沛縣)。劉軍增至數萬人,並與袁紹聯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為保持許昌與青、兗二州的聯系,避免兩面作戰,於次年二月親自率精兵東擊劉備,迅速佔領沛縣,轉而進攻下邳,迫降關羽。劉備全軍潰敗,隻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紹。當曹、劉作戰正酣之時,袁紹謀士田豐建議袁紹「舉軍而襲其後」,但袁紹以兒子有病為辭拒絕採納,致使曹操從容擊敗劉備回軍官渡。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紹派陳琳書寫檄文並發布,檄文中把曹操罵得無法忍受。二月進軍黎陽,企圖渡河尋求與曹軍主力決戰。他首先派顏良進攻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企圖奪取黃河南岸要點,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為爭取主動,求得初戰的勝利,親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馬之圍。此時謀士荀攸認為袁紹兵多,建議聲東擊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後方,使袁紹分兵向西,然後遣輕騎迅速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定可擊敗顏良。曹操採納了這一建議,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機率輕騎,派張遼、關羽為前鋒,急趨白馬。關羽迅速迫近顏良軍,顏良倉促應戰被斬殺(此處顏良雖為關羽斬殺,但不能被認為單挑,而是關羽騎赤兔馬飛奔上前殺了顏良,另說關羽上前與顏良對話講明自己是劉備義弟,然後突然斬殺顏良),袁軍潰敗。曹操解了白馬之圍後,遷徙白馬的百姓沿黃河向西撤退,袁紹率軍渡河追擊,軍至延津南,派大將文丑與劉備繼續率兵追擊曹軍。曹操當時只有騎兵600,駐於南阪(在白馬南)下,而袁軍達五六千騎,尚有步兵在後跟進。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馬,並故意將輜重丟棄道旁。袁軍一見果然中計,紛紛爭搶財物。曹操突然發起攻擊,終於擊敗袁軍,殺了文丑(死於亂軍,並不是關羽斬殺),順利退回官渡。
袁軍初戰失利,但兵力仍占優勢。七月,進軍陽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備南下進攻許昌。八月,袁軍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營,東西寬約數十里。曹操也立營與袁軍對峙。九月,曹軍一度出擊,沒有獲勝,退回營壘堅守。袁紹構築樓櫓,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營。曹軍依謀士劉曄之計製作了一種拋石裝置的霹靂車,發石擊毀了袁軍所築的樓櫓。袁軍又掘地道進攻,曹軍也在營內掘長塹相抵抗。雙方相持3個月,曹操外境困難,前方兵少糧缺,士卒疲乏,後方也不穩固,曹操幾乎失去堅守的信心。荀彧給予曹操方面決心,使得曹操得以堅持危局,加強防守,命負責後勤補給的任峻採取10路縱隊為一部,縮短運輸隊的前後距離,並用復陣(兩列陣),加強護衛,防止袁軍襲擊;另一方面積極尋求和捕捉戰機,擊敗袁軍,不久派曹仁、史渙截擊、燒毀袁軍數千輛糧車,增加了袁軍的補給困難。
同年十月,袁紹又派車運糧,並令淳於瓊率兵萬人護送,屯積在袁軍大營以北約20 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縣內)、烏巢(今河南延津東南)。恰在這時,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曹操立即付諸實行,留曹洪、荀攸守營壘,親自率領步騎5000,冒用袁軍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襲烏巢。到達後立即圍攻放火。袁紹獲知曹操襲擊烏巢後,只派輕騎救援,主力則猛攻曹軍大營。哪知曹營堅固,攻打不下。當曹軍急攻烏巢淳於瓊營時,袁紹增援的部隊已經迫近。曹操勵士死戰,大破袁軍,殺淳於瓊等,並將其糧草全數燒毀。袁軍前線聞得烏巢被破,導致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遂潰。袁紹倉惶帶800騎退回河北,曹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軍7萬餘人。
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後又將袁紹殘余軍在河的北面消滅。
此戰增強了曹操的實力,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官渡之戰是袁曹雙方力量轉變、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對於三國歷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此戰曹軍的勝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間的兼並爭,雖屬於封建割據勢力之間的爭斗,但實現地區性的統一,客觀上符合人民的願望。
官渡之戰乃是漢末乃至中國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曹操在戰事初期處於劣勢,當中全賴三人為曹操扭轉困局——劉曄、荀攸、許攸。
1. 袁紹與曹操在白馬相持時,袁紹下令築起箭塔,連日向曹操營寨射箭,使曹操軍心動搖。其後,劉曄獻上霹靂車之計,大破袁紹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據守之地。
2. 曹操於黎陽與袁紹把持,本欲還兵再作打算,荀攸獻計:「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大破袁軍。
3. 建安五年八月始,兩軍再次相持於官渡,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軍中缺糧,適逢袁紹謀士許攸與營中將士不和,投奔曹操。許攸獻計燒袁紹軍糧,使袁紹不戰自敗。
曹操能接納能人之言,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全在於用人之道。我們可以細分來看: 劉曄、荀攸、許攸皆是人才,獻上計謀,有化險為夷之功,由此觀之,人才應該任用可說是一計敵萬人 。至於曹操,他是一個懂得運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納他人之言,故袁紹兵多也不足為懼,正所謂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調遣。
官渡之戰是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列舉的我國歷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著名戰例之一。戰爭的勝負取決於雙方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的條件,但首當其沖的是雙方軍事實力的較量。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實力明顯不如人力物力上都佔有絕對優勢的袁紹,但他卻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並最終大獲全勝,其取勝之道是值得後人很好地深思的。
❾ 延津森林公園老年人多大年齡免門票嗎
超過70可以免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