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地質公園
『壹』 河南鄧州市各個鄉鎮名稱是什麼
鄧州市鄉鎮如下(18個鎮、6個鄉):
一、鎮:
羅庄鎮、汲灘鎮、穰東鎮、孟樓鎮、林扒鎮、構林鎮、十林鎮、張村鎮、都司鎮、趙集鎮、劉集鎮、桑庄鎮、彭橋鎮、九龍鎮、腰店鎮、白牛鎮、高集鎮、文渠鎮。
二、鄉:
張樓鄉、夏集鄉、裴營鄉、陶營鄉、小楊營鄉、龍堰鄉。
鄧州市整體概況:
1、政府駐地:鄧州新華中路100號。
2、行政區域:28個鄉鎮(街區)606個行政村。
3、面積:2369平方公里。
4、主要民族漢族、回族、高山族,人口175萬人。
5、主要景點福勝寺、花洲書院、鄧國春秋園。
(1)南陽地質公園擴展閱讀:
鄧州概況:
1、鄧州區位優越。
地處中原腹地,位於武漢、西安、鄭州大三角和南陽、襄陽、十堰小三角中心部位,是承南啟北、連結東西的軸心。距南陽、襄陽、老河口機場均在60公里以內,焦枝鐵路、二廣高速、鄧內高速、207國道和三條省道穿境而過。鄭萬高鐵、蒙華鐵路過境鄧州並設站,通用航空機場即將建設,立體交通格局全面形成。
2、鄧州地沃物豐。
是國家糧食核心主產區。境內大部為沖積平原,屬長江流域。具南北氣候過渡帶特徵,四季分明。盛產小麥、棉花、煙草、小辣椒、花生等,是黃牛、外貿煙出口生產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產重點市。
3、鄧州旅遊獨特。
有八里崗仰韶文化遺址、鄧氏祖塋——吾離陵、宋代福勝寺塔、鄧國春秋園、「憂樂」精神發源地——花洲書院、汲灘陝山會館等名勝古跡,杏山省級地質公園、美麗鄉村台灣村、南水北調中線渠首陶岔、湍河渡槽和湍河國家濕地公園等豐富旅遊資源。
『貳』 南陽伏牛山地質公園咋樣啊!五一想帶孩子去玩玩,門票多少錢啊!有知道的朋友告知下~主要是好玩嗎
可以通過攜程,同程這些網站看看,可能可以直接在網上買票。上面也會有該景點的評論,
『叄』 中國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的介紹
中國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中央山系秦嶺造山帶東部的核心地段。公園在寶天曼國家地質公園、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寶天曼國家森林公園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和南陽獨山玉國家礦山公園的基礎上整合而成。2006年6月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地質公園。屬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河南省南陽市管轄,行政區劃橫跨南陽市所屬西峽、內鄉、鎮平、淅川、南召、等縣。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主要由: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西峽老界嶺、西峽龍潭溝、內鄉寶天曼、七星潭、雲露山、鎮平五朵山、真武頂風景區等八大核心景區組成。2009年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被評選為「12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2011年公園內的寶天曼景區被評為「中國最佳生態旅遊觀光目的地」。
『肆』 南陽旅遊景點排名前十都有哪些
有了解楚漢文化的朋友都知道,其實南陽的歷史可以說是很悠久的了,是一個特別有名的歷史古城,在這個城市裡,也有很多美食是很有歷史的,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南陽十大小吃吧。
1、板面
最後這個也是南陽當地的一個特色美食,不管是當地人還是遊客,都特別喜歡吃,拿來和其他蔬菜一起炒制再好不過了。
『伍』 南陽景區有哪些景點可以說說嗎
南陽景區著名景點有南陽武侯祠、老界嶺、西峽龍潭溝。
一、南陽武侯祠
南陽武侯祠位於河南省南陽市西卧龍崗,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傳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曾躬耕於此,魏晉時建祠紀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毀,大德年間 (1297-1307) 重修。
龍潭溝全長12公里,景區5公里,自然落差近千米,整個山體猶如兩條巨龍盤踞,分別顯現龍首、龍口、龍角和龍身。由兩山相夾的峽谷自下而上形成多處梯式瀑布共計19個,大小潭穴72處,一瀑一潭景色壯觀。
『陸』 南陽概況
南陽
簡介
南陽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省、陝西省接壤,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而得名。南陽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馬蹄形盆地,俗稱南陽盆地。全市轄10縣2區和1個縣級市,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2005年末總人口1090萬。行政中心位於卧龍和宛城兩區。市人民政府駐卧龍區中州路。
郵政編碼:473000
行政區劃代碼:411300
電話區號:0377
漢語拼音:Nanyang。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南陽市轄2個市轄區、10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全市共有16個街道、116個鎮、93個鄉。
南陽市 面積26591平方千米,人口1054萬(2003年)。
卧龍區 面積1007 平方千米,人口 87萬人。郵政編碼473003。區人民政府駐梅溪街道七一路。
宛城區 面積 880 平方千米,人口 81萬人。郵政編碼473001。區人民政府駐東關街道建設路。
鄧州市 面積2294 平方千米,人口151萬人。郵政編碼474150。
南召縣 面積2933 平方千米,人口 60萬人。郵政編碼47465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方城縣 面積2542 平方千米,人口 98萬人。郵政編碼473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西峽縣 面積3453 平方千米,人口 42萬人。郵政編碼474550。
鎮平縣 面積1490 平方千米,人口 94萬人。郵政編碼47425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內鄉縣 面積2465 平方千米,人口 62萬人。郵政編碼47435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淅川縣 面積2798 平方千米,人口 73萬人。郵政編碼474450。
社旗縣 面積1203 平方千米,人口 64萬人。郵政編碼473300。縣人民政府駐賒店鎮。
唐河縣 面積2497 平方千米,人口126萬人。郵政編碼473400。
新野縣 面積1056 平方千米,人口 73萬人。郵政編碼473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桐柏縣 面積1941 平方千米,人口 43萬人。郵政編碼47475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 此處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歷史沿革
1994年7月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4]67號):(1)撤銷南陽地區、縣級南陽市、南陽縣,設立地級南陽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中州路。(2)南陽市新設宛城區和卧龍區。宛城區轄原南陽市的新華、東關2個街道辦事處和環城鄉,原南陽縣的白河、瓦店、官莊3個鎮和新店、紅泥灣、高廟、茶庵、溧河、漢冢、黃家崗、金華8個鄉,區人民政府駐東關街道辦事處建設路;卧龍區轄原南陽市的梅溪街道辦事處和七一、靳崗、卧龍3個鄉,原南陽縣的蒲山、漳河、石橋3個鎮和小寨、潦河坡、謝庄、安皋、王村、青華、陸營、英庄8個鄉,區人民政府駐梅溪街道辦事處七一路。(3)南陽市轄原南陽地區的桐柏縣、方城縣、淅川縣、鎮平縣、唐河縣、南召縣、內鄉縣、新野縣、社旗縣、西峽縣和新設的宛城區、卧龍區。原南陽地區的鄧州市由省直轄。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南陽市總人口9577771人; 宛城區 785943 卧龍區 798772 南召縣 561784 方城縣 886230 西峽縣 412988 鎮平縣 852360 內鄉縣 583233 淅川縣 641327 社旗縣 580280 唐河縣 1151733 新野縣 629106 桐柏縣 403359 鄧州市 1290656 (按當年行政區劃;單位:人)
歷史文化
南陽是國務院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東漢時期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之稱。城西卧龍崗是諸葛亮輔佐劉備前的躬耕地。
南陽歷史上曾孕育出「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 范蠡及「智聖」諸葛亮,更滋養了哲學家馮友蘭、軍事家彭雪楓、文學家姚雪垠、科技發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當代名人。 南陽榮獲「中國楹聯文化城市」稱號。荊紫關鎮躋身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南陽板頭曲、內鄉宛梆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然資源
南陽地處北緯32017`-33048`,東經110058-113049,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 渡地帶,屬典型的季風大陸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 南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市內河流眾多,分屬長江、淮河兩 大水系,長度在百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條。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資源總量70.35億立方米,水儲量、畝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全市林地面積145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4.3%,擁有植物資源1500多種,森林野生動物50多種。南陽是全國中葯材的主產區之一,葯用植物資源豐富,具有種植、加工中草葯的自然條件優勢和傳統習慣,盛產中葯材2340種,產量達2.5億公斤,其中地道名優葯材30餘種,山茱萸產量約佔全國的80%,居全國之冠;辛夷花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杜仲有2000多萬株。 南陽是中國礦產品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已探明各類礦產80餘種、452處。其中天然鹼、紅柱石儲量為亞洲之冠,藍晶石、金紅石居全國第一。南陽以玉雕業而聞名海內外,是我國三大玉器加工基地之一,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玉雕之鄉」。南陽獨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素有「東方翡翠」之稱。黃金、石油儲量居全省第二,且分布集中,組合良好,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目前已開發利用46種,礦業總產值28.6億元。
基礎設施
南陽地處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優越地理位置。焦枝鐵路縱貫南北,寧西鐵路橫穿7個縣市 個縣市區;國道312線、207線、209線和省道豫01線、豫02線分別從全市縱橫穿過;許平南、南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實現了2957個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信南高速公路有望2006年底前建成通車,宛坪、嶺南、驛(駐馬店)宛高速南正在加緊建設。南陽將成為鐵路、高速公路雙「十」字架交叉的交通樞紐。南陽飛機場為河南三大民用飛機場之一。 南陽處在華中電網覆蓋之下,境內裝機70萬千瓦的鴨河口火電廠、裝機25萬千瓦的蒲山電廠已經建成發電,鴨電二期工程2×60萬千瓦、熱電廠一期2×21萬千瓦項目開工建設。固定電話號碼升至8位。
南陽中心城區現有人口70萬,建成區面積70平方公里。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供 水、供電、道路建設及園林綠化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猛,城市服務功能明顯增強,中心城區的白河游覽區擁有萬畝水面,形成北方內陸城市少有的水城、綠城景觀。先後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
經濟社會
農業南陽素有「中州糧倉」之稱,是全國糧、棉、油、煙集中產地。正常年景,糧食總產約佔全省11%、全國1%;棉花佔全省20%、全國4%;油料佔全省13%、全國2%。有6個縣市區是國家商品糧、棉基地,3個縣市區為國家優質基地。南陽黃牛居全國5大優良品系之首。
工業全市工業經濟總量位居全省第三位。現已初步形成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紡織、
醫葯和輕工食品等主要行業,擁有各類工業企業13萬多家,天冠酒精集團、金冠電氣集團、普康制葯集團、南陽紡織集團、新野棉紡集團、河南油田、樂凱膠片廠等企業已進入全國520家主要企業行列。酒精、石油、膠片、中西葯、紡織品、防爆電機、卷煙、水泥、天然鹼、汽車配件等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佔有重要位置。燃料乙醇被列為國家「十五」試點推廣項目。
科技教育南陽科技教育事業比較發達,擁有八所高等學校、十四所中等專業學校,勞動力素質較高;南陽是中國農科院、中國林科院的科技示範市。南陽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綜合實力
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050億元,比去年增長13.3%,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16.8%、1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13億元,增長54.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8.8億元,增長30%.糧食總產466萬噸,糧、油總產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1元,增長13.2%,農民人均純收入2894元,增長16%。
旅遊資源
南陽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擁有眾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文景觀和引 人入勝的自然景觀。 南陽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歷史文化名城,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處,省級64處,不同專題的博物院館14處。其中南陽府衙、內鄉縣衙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建築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兩級衙門。南陽境內發現的大面積恐龍蛋化石群轟動世界,楚始都丹陽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寶聞名遐邇,被譽為「中國長城之父」的楚長城遺址引人關注。 現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森林公園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1處。其中,寶天曼和老界嶺國家自然保護區地貌獨特,植被良好,風景如畫;2001年寶天曼被列入世界人與自然生物圈保護區;丹江口水庫風景區以亞洲第一大水庫和南水北調的渠首源頭為世人關注;正在興建的西峽恐龍蛋生物遺跡博物館將成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內鄉縣衙、鸛河漂流躋身4A級景點行列,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通過國家評審,葉家大庄桐柏英雄紀念館列入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距南召縣雲陽鎮北3公里處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遺址,是中原人類的發祥之地。1978年,科學工作者在此採集一顆猿人牙齒化石及大量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鑒定,定名為「南召猿人」,為距今約50萬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古人類遺址,與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時代大體相當。南召猿人的化石地點,是國內發現的重要的古人類遺址,它填補了中原地區舊石器文化的歷史空白,擴大了猿人在秦嶺地區的分布范圍,為進一步研究人類起源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對外開放
南陽是全國出口商品綜合基地之一,全市出口產品24大類近百個品種,銷往7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創匯總量多年來一直居河南省前列。南陽先後與日本國南陽市、以色列國加特市、瑞典烏姆蘭省結成友好城市,同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和技術交流關系。南陽海關、商檢、口岸機構齊全,並設立了南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陽生態工業園區和各類縣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了外商投資服務中心,能夠為海內外朋友來南陽投資興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當前,南陽正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努力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生態大市。為此,全市上下把擴大開放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戰略,採取一系列措施,優化投資環境,擴大開放,大力招商引資。連續成功舉辦四屆「兩節一會」,組織了赴蘇、浙、滬、港等地招商引資活動,南陽經濟開放度和知名度不斷提高。「十五」時期累計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33家,實際利用外資1.67億美元,完成外貿出口7.2億美元.
南陽民歌
在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民間歌曲有著極其輝煌的成就,它深刻而生動地表現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反映了各個民族、各個時代的社會實踐,南陽地區民歌,是南陽地區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並經過千錘百煉,不斷推陳出新而形成的一種音樂藝術體裁,
千百年來,它體現著南陽地區人民的精神世界。表達了他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同時,也創造了抒發人民喜怒哀樂之情的各種藝術表達方法。不僅對研究我國民族間音樂具有重大價值,而且,對研究社會、民族、地理、歷史、語言、文學以及風俗習慣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南陽地區,在民族民間音樂整理、研究、編輯、出版等方面,在各級有關領導和全體編輯人員共同努力下,成績卓著。《南陽民間歌曲集成》問世,在民歌采風史上是空前的,它一方面把民歌的社會風情,音樂風格以及歌詞的完整性溶為一體。並根據南陽地區民歌體裁和形式發展完善,把南陽地區民歌分為:號子類、山歌、田歌類、燈歌類、小調類、叫賣類。敘事類及其它,共八類,這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另一方面,以內容和題材,又較全面的反映本地區的歷史、社會、民族、文化、生產斗爭和生活、風俗等各個側面的人民生活風貌。它不僅是研究本地區社會、文化、歷史、民眾、文學、美學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的參考資料,同時,也是音樂家,作曲家、歌唱家、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珍貴的案頭工具書。
南陽,位於豫西南鄂、豫、陝三省交界處,地位特殊,民間歌曲又有數千年的積蘊,又分布在寬約110公里,長約150公里的十三個縣(市),有山歌、號子、田歌、小調、燈歌、兒歌、以及風俗歌、叫賣調等,品種繁多,風格多樣,各異,其區劃自然呈現出紛雜多變的局面。所以,在探討分析南陽地區民歌的色彩區劃分區、流傳以及風格特徵等,拙意在開拓以往研究領域,不單把民歌視為孤立的文化,更著眼於同本民族(南陽地區主要是漢族)的歷史文化、自然、社會間的多方聯系,特別是把它根植於它的土壤,即文化背景,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並吸收廣泛的地理、文化、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以及語言、宗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整體研究和綜合分析,從而提示出南陽地區民歌的流布、風格特點及其全貌。從中吸取陳述樂思的科學方法,學到表達中國人民思想感情的民族音樂語言的思維方法和表現手段,這無疑對宏揚民族音樂文化優秀傳統,振興民族音樂,使中華民族音樂走向世界,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