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園的由來
⑴ 龍背山森林公園的名稱由來
另有一說是相傳在晉朝,宜興出了一條蛟龍,經常發蛟水禍害百姓,其時專,南山出了一隻屬白額猛虎,也常傷人;加上一名惡少周處危害鄉鄰,宜興人稱之為三害。有一年這條蛟龍發了一次特大的蛟(宜興人稱山洪暴發為發蛟),大水一直淹到銅官山腳下,洪水退後,留下兩個大水塘,各有三畝地左右大,久旱不涸,終年不竭,據傳是蛟龍的兩只前爪抓出來的。後來,蛟龍和猛虎被周處斬殺了,但這一帶蜿蜒起伏的山岡形似蛟龍伏著的背脊,故稱「龍背山」。
⑵ 上海共青森林公園名字的由來
公園所來在地原是浦源江灘地,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疏浚河道,取泥圍墾,辟為苗圃;1958年春團中央書記HU YB在上海開會的全國青年積極分子栽植果樹,在圃內建立了青春實驗果園,取名為共青苗圃;1982年初,作為市府擴大公共綠地面積的重點實事工程,共青苗圃北塊改建為"共青森林公園"
⑶ 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歷史傳說
大奇山山腳下有口水塘,人稱「金牛潭」。據說這就是金牛洗澡的水塘。金牛修煉成精,能食版草便金,因偷吃權了大奇觀間的神丹,觀間娘娘責其白天為民耕地,夜間開挖富春江以疏通河道,這就是「金牛開出富春江」故事的由來。鄉人為感謝金牛食草而產金,挖河道以利民的「金牛」精神,遂將大奇山下沿江一帶稱為金牛鄉。
⑷ 蓮花山森林公園的名稱由來
蓮花群峰多為花崗岩山體,山石呈粉紅色,岩脈為垂直節理,因常年風雨鋟內蝕,形成條條溝隙,遠看容似粉紅色含苞欲放的荷花,故稱「蓮花山」。 蓮花峰頂上原有一座「玉皇廟」,現尚存遺址。山頂上還有一棋盤,棋子用手可以挪動,就是拿不下來,傳說是漢鍾離與呂洞賓下棋之所。在西溝尚存「鍾離廟」一處,為清朝道人所修,廟院規模不大,有山門,回牆,還有無梁殿三間,東西配殿各兩間,正殿券門橫匾上書有「會仙堂」三字。
蓮花山森林公園景區面積9.75平方千米,植被覆蓋率80%以上,為市級森林保護區。這里植物品種繁多,陽坡山種植著油松、樺樹、楊樹等樹木。坡道上遍布板栗、黑棗、紅果及杏、蘋果、梨等果木。土特產品有栗子、棗、蘋果、梨、杏等。公園內還保存近100公頃天然原始次生林。
⑸ 帽兒山森林公園由來
1、位置與面積
位於帽兒山鎮,東面與尚志市黑龍宮鎮、烏吉密鄉接壤,西鄰阿內城市,東容北鄰賓縣,距301國道3km。距尚志市48km,距哈爾濱市75km。總面積260.00km2。
2、環境背景
屬帽兒山實驗林場。山腳下阿什河自東向西流過,此山為長白山系支脈,張廣才嶺西北部小嶺的余脈。山地林木覆蓋率為70.2%,植被屬長白山植被區系,是東北東部山區較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區,原地帶性頂極群落為紅松闊葉林,有林型19個,該地區有蕨類植物17科44種,種子植物89科846種。旅遊登山、科研等活動區域面積在十多平方公里,山腳下老道溝自然屯以前有座老道廟,現僅存遺址。
3、風景資源描述
主峰形似帽子,海拔805m。公園由南向北漸高,一般坡度在10°-15°。山頂上一片青石,東南角低,面積有五間房屋大,可容千人左右。山東南側有一石洞。
4、旅遊開發與保護
公園中有東北林業大學的實習基地,其實驗林場已有旅遊開發計劃報告,山頂將增設幾處護欄,絕險處設登山護鏈,修台階。目前春、夏、秋三季遊客較多。
⑹ 朱雀森林公園的來源歷史文化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前身為國營戶縣澇峪林場靜峪營林區屬地,1991年為更好的保護和專利用森林資源,林場屬在靜峪營林區開發森林風景旅遊區,經過專家調查,並通過評審,1992年經省林業廳委託西安市林業局批准成立,1999年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晉升為國家森林公園
⑺ 周祖陵國家森林公園的由來
周祖陵森林公園因山頂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陵而得名。據史料記載:不窋內失農官之後,西容徙定居今之慶陽,在隴東慶陽一帶創建了華夏文明的農耕文化。由於他功績卓著,死後人們把他葬於此山。
周祖陵歷史悠久,鍾靈毓秀,自古為游覽勝地。首先從風城過大橋,到周祖陵山下,經過茂密的林帶和蜿蜓崎嶇的簡易公路可達停車場,停車場上面的建築群用822個石台階連接在一起。山頂周祖文化區,總體布局嚴謹規范,錯落有致。
⑻ 郁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名稱由來
郁山古名微山,最早見於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相傳東漢光武帝劉秀舉兵西伐,曾駐軍此內山,故有遺址漢王容台今存。其它見之於史傳者,尚有東漢時期廉吏李恂,不媚權貴,在此拾橡子以充飢;隋初開國元勛韓擒虎和賀若弼,都曾在此屯兵設防,後人為之建廟立祠;唐宋之間的睡陳摶,結廬此山,與星士苗訓、隱士種放談象論易;北宋雍熙進士新安錢若水曾於此山卜問前程於陳摶、麻衣道人等。明清以來,人們以其林木蔥郁茂盛,且微、郁二字音近而稱之為郁山。
⑼ 中國國家森林公園的設立意義
1、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
建立國家森林公園,兼顧適度的產業開發,在資金籌措、資源保護、規劃制定實施、區劃和分區管理、科研科普活動開展、營利和非營利社會力昰參與管理和經營等方面均有規范的管理機制,有利於實現對遺產地的統一、規范、有效管理。
在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利用矛盾尖銳的中國,這種模式不僅能夠有力地促進遺產地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同時也可以極大地帶動當地旅遊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利於平衡中國遺產地開發和保護利用之間的關系。
2、保護我國遺產地歷史文化突出的特色。
國家森林公園將國際上國家公園的「普遍真理」與我國遺產地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提升遺產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水平,通過體制創新,使遺產資源管理上水平、上效益、提質量,趕超國際先進管理水平。
3、有利於日後對現有的遺產地體系進行整合。
國家公園兼具遺產資源的保護、教育、科研、遊憩產管理模式。在新遺產管理體系中首先建立國家公園管理單元,能夠充分發揮新遺產體系規范有利於提升我國的遺產資源管理水平。
在借鑒國外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和理念的同時,也應當保管理的示範作用,有利於吸引其他遺產管理體系逐步並入新遺產管理體系,對最終實現我國自然和文化遺產改革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9)森林公園的由來擴展閱讀:
國家森林公園的等級劃分標准
1、一級為40~50分,符合一級的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多為資源價值和旅遊價值高,難以人工再造,應加強保護,制定保全、保存和發展的具體措施。
2、二級為30~39分,符合二級的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其資源價值和旅遊價值較高,應當在保證其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
3、三級為20~29分,符合三級的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在開展風景旅遊活動的同時進行風景資源質量和生態環境質量的改造、改善和提高。三級以下的森林公園風景資源,應首先進行資源的質量和環境的改善。
⑽ 上海共青森林公園名稱由來
公園本來是黃浦江邊的灘塗沼澤,1956年上海市政府疏浚河道開墾荒地後辟為苗圃,稱為共青苗圃。1986年,更名為共青森林公園,正式對外開放。2006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