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森林公園的資料
A. 大運河森林公園的公園簡介
看點1:專門設立「觀鳥點」
通州區園林綠化局發展規劃科科長王岩介紹,目前大運河森林公園功能上除了觀景之外,還有採摘、垂釣等功能。此外,隨著大量新增植物的種植,森林公園周邊的生態環境漸漸改善,像水鳥等動物也在逐步增多。為此,園內專門設立了「觀鳥點」。
在植物搭配上,採用復層、群落種植,形成了高低錯落、種類多樣、趨近於自然的景觀,營造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效果。
公園沿河而建,通過對沿岸蘆葦、荷花等濕地植物的恢復,形成了北京地區典型的草叢沼澤群落。
看點2:水路將繼續延長
王岩表示,現通州大運河城市段已有單程距離11.2公里通航,遊船觀光航線最遠可以到漕運碼頭。今後,隨著大運河森林公園的建成,水路還將逐步打通,通航距離有望向下游的甘棠橡膠延伸,增加3公里左右路程。
看點3:拆遷大棗樹移居公園
王岩表示,目前,森林公園的植物包括喬木、灌木、地被等,品種上保留了北方地區的生態特點,並沒有大量移栽樹木。
公園中的不少景區景點都是根據歷史人物、文人墨客關於運河的詩詞文獻設計命名的,比如明鏡移舟、高台平林等景區。另外,城市建設拆遷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大棗樹、大國槐、大榆樹等,也都移植到公園中保護起來,為拆遷居民留下了過去生活的點滴記憶。
看點4:「浮島」自動凈化水質
大運河森林公園在濕地景觀中應用了「生物浮島」技術,利用植物的自然特性對水質進行凈化,將園林造景與水生生態修復相融合,條件成熟後將廣泛應用到新城居住區、公共綠地水體景觀建設之中。
此外,地形地貌設計上,主要根據現有的規劃進行,節約了土方挖掘、堆砌和運輸成本。
B. 大運河森林公園的正式開園
2010年9月25日,北京市首個建成的萬畝濱河森林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正式開園,由此,通州奏響了現代化國際新城生態、低碳、人文的新篇章。
大運河森林公園免費向遊客開放。園內種植了40餘萬株樹木,500萬平方米的天然氧吧,為市民提供了親水休閑的旅遊場所。據介紹,北京未來將建成三級森林公園體系,緩解發展和環境的矛盾。
C. 大運河森林公園的介紹
大運河森林公園位於北運河兩側,佔地面積10700畝,公園沿水系長達8公里,分別建有潞河桃柳、月島聞鶯、明鏡移舟等六大景區和長虹花雨、半山人家、皇木古渡等十八景點。
D. 大運河森林公園的特點是什麼
大運河通州森林公園位於北京通州新城北運河兩側,北起六環路潞陽橋、南至武窯橋,其中水面面積約2500畝,綠化面積約8200畝,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構建了「一河、兩岸、六園、十八景」
E. 北京通州運河公園和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是一個地方嗎
北京通州運河公園和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是一個地方。全稱是北京大運專河通州森林公屬園。
大運河通州森林公園位於北京通州新城北運河兩側,北起六環路潞陽橋、南至武窯橋,河道全長約8.6公里,左堤長8191米,右堤長3639米,總建設面積713公頃(約10700畝)。
其中水面面積約2500畝,綠化面積約8200畝,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構建了「一河、兩岸、六園、十八景」。2014年大運河通州森林公園綠島樂園建成開放。
(5)大運河森林公園的資料擴展閱讀:
大運河通州森林公園陸地和水面較多,是公園娛樂活動項目較多、且相對集中的區域,建有迷你高爾夫球場及會所、多功能茶室、遊船碼頭、童心樂園、健康樂園、少兒活動室和親鴿廣場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游樂項目掩映在翠綠的樹木之中.
不但豐富了青少年娛樂活動的內容,又增加了公園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在植物配置上,以不規則成片樹林和大片草坪構成環境宜人的自然景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運河通州森林公園
F. 大運河森林公園手抄報內容
介紹景色類,倡議保護類,
G. 大運河森林公園面積多大
大運河通州森林公園位於北京通州新城北運河兩側,北起六環路潞陽橋、南至武窯回橋,河道全長約8.6公里,答左堤長8191米,右堤長3639米,總建設面積713公頃(約10700畝)。
其中水面面積約2500畝,綠化面積約8200畝,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構建了「一河、兩岸、六園、十八景」。2014年大運河森林公園綠島樂園建成開放。
H. 大運河森林公園的那條河有什麼歷史
河名為潞河,也稱白河,就是北運河。北通北京,東南通天津,與南北大運河相接,可達杭州;經海河,可出渤海海口。潞河景色是地地道道的北京風物。燕京有八景,通縣(現為通州區)也有八景,雖在現實中有頗大變化,但多與潞河有關,如:柳蔭龍舟、二水會流、長橋映月、碧水環城、漕艇飛帆、風行蘆盪、白河渙舟,等等。潞河曾是京都生命之河。元代京城大都,內城分50坊,人口約10萬戶,各類市集30多處;外城居住著商人和外國人。\「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眾,莫不仰給於江南。」鹽、茶、米、粟、麻、絲,明清之大木、金磚,都得靠南方運來。俗曲《上京》中所雲\「來到通州運糧河」,即潞河又一名稱也。京都所需南方物資,無論海運、河運,都從直沽(天津)中轉到京通。京東今有張家灣,就是以元代始創漕運的張?(封為\「萬戶」)的姓氏為地名的。京津盛傳的民間傳說\「高糧趕水」的高糧河,也是與潞河相通的。現西直門外仍有高梁橋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