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森林公園
雙崖石
山腰上,有兩塊突兀的巨大石柱,聳天而起,凌空對峙,蔚為壯觀,俗稱「雙崖石」,也稱「雙眼石」。
雲屯瀑布
大瀑布是羅山最壯觀的景點之一,它直掛懸崖峭壁,落差達六十餘米,垂直懸掛而下,為羅山勝景之一。
蓮花寶盆
通天澗頂端上巨石堆積,整塊巨石形似蓮花,只有一點著地,大部分處於半空,好似盆形,位於懸崖之上,煞是險峻,上大下小,中間凹陷,存有神水,常年不幹,名曰「蓮花盆」。
毛公山
連綿的羅山遠眺極似一代偉人長眠於此,頭朝西而足抵東方,峰脊輪廓酷似晚年的毛澤東。枕蒼松翠柏,望白雲藍天,面目慈祥,安逸。
地久天長
千百年來,兩塊巨石屹立山顛,好似一對有情人相依相伴,任憑風吹雨打……
神龜觀潭
雲屯潭南岸石壁上,有一個龜形化石,惟妙惟肖,跟真龜一模一樣,那屁股高高地撅著,頭往前探向雲屯潭,一副聚精會神的樣子,名曰「神龜觀潭」。距神龜東10米處有一小石龜與其相伴,惟妙惟肖,實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神鰲廣場
金光閃閃的巨型神鰲系鍍金不銹鋼體,高19.9米,重66噸,堪稱天下第一鰲,正在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班仙洞
位於主峰東坡山腰,元代七真人之一邱處機曾修煉於此。
❷ 浦東羅山路去共青森林公園乘什麼公交
公交線路:地鐵11號線 → 地鐵8號線 → 102路,全程約38.0公里
1、從羅山路乘坐地鐵11號線,經過5站, 到達東方體育中心站
2、乘坐地鐵8號線,經過21站, 到達翔殷路站
3、步行約190米,到達翔殷路沙崗路站
4、乘坐102路,經過3站, 到達森林公園站
5、步行約300米,到達共青國家森林公園
❸ 招遠羅山國家森林公園門票多少錢啊
羅山國家森林公園門票為50元。
門票說明:
①兒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1.2-1.4米購兒童票。
②老人憑有效證件70歲以上免票,60-70歲購老年票。
③軍人憑有效證件免票。
開放時間:8:00-16:30
❹ 森林公園,羅山國家森林公園在哪裡/怎麼坐車
羅山國家森林公園乘車路線:
招遠至歐家夼的公交車從麵包車站發車,途徑招遠皮革城、專玲瓏政府屬→歐家夼→實景博覽苑、羅山國家森林公園,全長10公里,
單程運行25分鍾,班次密度20分鍾左右,
即40分鍾發一班車,早班車7∶00從招遠發車,
公交車為新購置的中巴(FJ0631、FJ6358、FJ7685)
❺ 羅山森林公園本地人便宜嗎
那肯定啊,開發一個景點佔用本地人資源的
❻ 羅山國家森林公園門票現在多少錢
正好去過! 通票 100元 如果你預定的話90元 包括門票羅山森林公園,還有黃金苑 是一票制! 如果是小朋友,1.2以下,可以購兒童票! 哈哈,如果您60周歲以上,也可以購老人票
❼ 請問從黃城到招遠羅山森林公園怎麼走
1、從招黃交界處坐麵包車到玲瓏呂格庄下車,轉乘旅遊專線公交車直達羅山森林公園。
2、門票現在具體情況不知。
3、學生、殘疾人、招遠人優惠。
❽ 羅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地理環境
金光神鰲
相傳,在很久以前,在羅山腳下的雙崖石下,人們經常會看到一隻金光閃閃的金龜悠閑的在坡上曬太陽。天熱時,它會豎起龜蓋,滾到坡下的山澗里洗澡涼快。不但如此,而且還時常幻化成人形,與莊稼人搭話嘮嗑。老人們常說它是龍的第六子「鰲」所變幻的。有一年,這里遭遇了從未有過的大旱,百姓悶愁一籌莫展。有一天中午,一位老漢正蹲在地頭上,唉聲嘆氣。突然,一陣涼風吹來,老漢不經意抬頭一看,只見一粗矮黑漢子站在離他不遠的地方正笑嘻嘻的望著他,並招呼道:「老哥,過來聊會吧!」老漢長嘆一聲道:「哪有心思閑聊,光愁還愁不夠呢!」,「愁有什麼用,天無絕人之路,放著山上的金銀財寶不挖…..」黑漢子說到此突然打住。老漢一怔,仔細打量起黑漢子:此人身穿黑大褂,外套肥大坎肩,竟這樣不知冷熱,再看他那兩條短短的羅圈腿,老漢突然醒悟了,這不就是人們時常看到的那隻金龜變的!於是。老漢假裝不明白,又故意套他話說;「這破地方哪有金銀財寶挖!」然而,黑漢子卻不再搭話,身子一旋,捲起一陣風不見了。老漢明白了,這是善良的金龜給我們窮苦人家指條活路啊!這下老百姓有救了。老漢忙把這話告訴了鄉親們,老人們異口同聲說:「這一定是那隻「鰲」化為人形來救苦救難。它的話不會是假的,我們這山上一定有金子。」於是,人們紛紛涌到山上挖金子。果然,挖出了金礦脈。從此,這里的人們便一輩輩傳承下來,而且挖金子的人越來越多,新的金礦脈不斷被發現,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裕了。再後來,羅山便有了 「尖斗沙,平斗金」之說。現今的羅山被譽為「華夏第一金山」。
神龜觀潭
據說,這只神龜也是來聽王母講經的,聽著聽著,它就發現了對岸石崖上織彩雲的織女,看見了織女,它就顧不得聽經了,它只把頭使勁地往前伸,想盡量把織女看得清楚,看得時間久了,身子就發僵了,動不了了,於是就變成了一隻石龜,就千百萬年的留在這里,這就是神龜觀潭。
雙崖石
傳說,雙崖石是遠古時代在海嘯中瘋長出來的,猶如兩把利劍,直插空中。因為危及龍宮安全,被王母用雷攔腰擊斷,殘存至今。如今,在雙崖石東石的頂端,修建了一座涼亭,叫「雙誼亭」,有「萬山叢中一點艷」之感。亭下有棧道,曲徑可通,是遊人迎日觀光的好去處。
貞姑廟
傳說是婦孺皆知的禿尾巴老李為紀念母親而修建的,至今香火不斷。
驅狼石柱
傳說當年周祖為驅趕狼群在此建造石柱,並告誡狼群從此不得在此居住,石柱腐爛之時,才是狼群回歸之日。
日覺觀
關於羅山的優美傳說,流傳了幾千年,主峰東坡山腰的「日覺觀」始建於元代,是膠東道教的發祥地之一,元代七真人之一邱處機曾修煉於此,至今還留有當年修煉的石洞、石床,古時稱此為「仙洞石門」,又稱「班仙洞」,民間演繹為「半仙洞」,掩映於參天翠柏之中,是招遠最有名的景觀。
道教記載在《招遠縣志》清順治本中記載:羅山雲屯頂有一座觀,是古代神仙的遺址。每當輕雲四合,浩月初升,在這里最適宜飲酒、作詩、唱歌和高談闊論。道家真人丘處機在此修煉,並贊道:「雲屯頂,雲冥冥,天風動搖飛雨零,山高谷深復何有,白石磊磊松煙青,春風浩盪漫山谷,自上似欲超天廷」。 東北諸山為一邑之名勝。久有往游之興,而因循未果。
今歲初夏,會東村楊老,此志偶協,遂攜後生二三輩以往。余素不飲,而東村亦性不喜酒,止齎乾糟菜茹而已。
二十五日飯後,行至埠後,從者留覓腳力,余遂與東村先行,抵下觀許久,在後者方到。稍步松林,遂相與共飯。飯畢,東尋班仙洞,道士雲:「至彼可三四里」。出觀門,渡澗水,過一漫埠,復渡一澗,即登山。
山甚陡峻,行不數十步,余已倦矣,數人扶掖以行,踉蹌又數十步,喉乾足弱,不復能前,枕石而卧,良久,喘息始定。仰視山巔尚遠,則見楊老已據坐石上歡笑招余矣。余羨之,有若登仙然。時日已將暮,勉強徐步以上。至則大石橫亘,左右皆深澗,俯瞰可怖。諸子從容甚適,時推石墜之以為樂。
循山而東,峰巒迥合,望之無際,鳥道盤旋;乍高乍下,大要非山脊即山腰,未當踏寸土也。據石藉草,時時偃休。前行諸人,或隱或見,或時不見而聞其歌笑聲。既過險道,去洞不遠而尚隔一山。余渴甚,令一童先行取水。頃之,自前山提壺而下,迎取飲之。甘露醴泉不為過也。
道士宋迎,扶余至山頂,則見四山環抱,而洞負山南向,懸岩峭拔,壁立干仞,祠宇正承其闕,真仙靈之窟宅也。道士扶餘下峻坂,對洞坐望久之。東村坐洞上真武廟前招余。遂越洞門左折而上,壘石為蹬,凡數折,石蹬窮處,有兩石側立,自相撐柱,中闕若門焉,穿石而出即廟。廟甚狹,止可容一二人,皆鑿石為之,門外平石尺許,下臨無地,俯視千峰萬壑,爭奇獻秀,令人有遺世獨立之想。廟側有碑,字半磨滅。東村言:「廟舊有石門,前護以石檻。山多松,松之垂岩者,尤為奇絕,今皆廢矣」,聞之可為太息。廟已在洞上,仰望山頭,尚不知相去幾許也。
夫自澗底而望洞,自洞而望廟,自廟而望山,則山之高可知矣。東村言:「城中望東北諸山最高者,即此也」。比下至洞,則暮色蒼然,自遠而至矣。洞前為矮屋數楹,皆南向,西為神祠,東道士居之。屋皆半入嵌岩,前榮繚以短牆,樹牆下以椒,徘徊瞻眺,既久,而後就寢燈炫皆無,焚松枝以代照,卧榻之側,以席貼壁,發席而視之,有穴焉,出自穴,即洞也。前為屋所佔,其中逼側污穢。蓋室本因洞而修,室成而洞因以隱,亦可惜也。
余與東村接榻而卧,東村自言童稚時避兵寓此數月,因為余談祠宇之興替,山林之盛衰,歷歷如在目,至夜分猶未寢。披衣出戶,殘月朦嚨,隱映石壁,亦一奇觀也。卧思齎來食物,寄下觀中,此中道士一無所有,晨炊不給矣。天未明,分遣二童,一往下觀取所寄者,一赴台上集市菜觳。
晨起,迤邐登覽以需之,西行者不須臾而返;日既高始見東行者循山涉澗而來,遂具食。食畢,道士送至山頭而別。由舊路抵下觀,因詢上觀之路,道士言:「有三路,一由窟窿澗,一由沖天澗,一由六公澗。」窟窿澗道險人跡罕至,沖天澗稍平而無所觀,遂定六公澗。
取道以上,北行二里許,遂折而西,入深澗,仰視,兩山夾峙,高插雲漢,而人行澗底,宛轉崎嶇,亂石叢雜,數步一休,猶若倦劇。道傍皆野花雜卉,蒙茸蔥蒨,不可名狀。時有泉流石上,清瑩可愛。東村邀余濯足,余未之應也。
西抵九盤山,滴水崖在其左側,就視之,石壁崇悚,旁張兩翼如椅,水自壁端懸注而下,如縷風引觸,則灑然驚濺如迸珠碎璚砰磕有聲。令從者以壺就挹注之,於道潤喉。崖下皆積石,水滲入石罅中。雲:「往時既瀦而瀉,今天旱無有也」。崖間草本蓊翳,蘿蔓蔽墟,微風時動,如翠濤滉漾,坐玩久之不忍捨去。
既過山,北折而下,即六公澗,有頹垣存焉雲。其下有土洞,未暇尋也。澗東西袤,而南北狹,越澗即上九盤,山益陡竣。余倦甚,且休且登,良久僅及其半。有道士來迓。扶策,然後能至山頂,則平地也。路旁有石碣,又有數石柱立田間,雲:泰山行祠之遺址。
過山陰下坡,岡壟頗寬衍,即其處立觀焉。環觀皆山也。觀後平地無幾即深澗,澗北山口望見海,即其處稍加修葺,足為奇觀,今惟以堆積柴糞而已。此觀之大較也,其西遍山彌谷皆松也。雲:過此迤西,松益多。亦不暇往。觀中牆垣皆廢,室廬敝甚,惟正殿新修,頗壯麗,蓋毀於火而重為之也。殿前巽隅有碑,刻邱長春詩,字半磨滅,然詩已盛傳矣。殿內懸一牌,載修造記,讀之為發一笑。然茲行,所歷數處,石刻大率類此,其不為山靈之辱者幾希。
覽畢坐殿後西小室一飯。余意留宿,而同行者有歸志,不得已遂匆匆下山。晚宿下觀,天明科頭而行,過埠後早飯以歸。
余因追憶,庚戍夏,以魯竹翁之招,至下觀,信宿而還。然當時心事鬱郁,絕無好況,止應縣公之命耳,觀外未始別尋一步也。顧自是往來於懷,迄今始一游,償宿心焉。又以所與俱來者,一老之外,二三童稚而已。且匆遽而返,不無遺憾。
然,余聞諸庄生:「人貴自適其適,而不貴適人之適。」由此言之,則人之游,要於其適而已,此外奚足計焉。因援筆為之記,以當臥遊。
詩詞以頌
春遊北山
閻祺
春山無處不芳菲,山裡人家錦作圍。竹葉弄陰迷客路,楊花學雪點征衣。流鶯囀樹方吟去,稚子拈花帶笑歸。欲覓好懷須暢飲,浮名應是付塵飛。
游普照寺
閻祺
上方深處隔紅塵,信步來游似有因。小犬吠人緣地僻,老僧延客倍情親。風清自覺爐煙細,晝靜偏知案雀馴。談竟不知歸轡晚,何防返照掛城闉。
西岩
閻公朝
長山古招提,奇勝在西麓。丹梯盤怪石,翠屏羅秀木。捫葛陟攢元。懸岩如覆屋。愛此曠鄉,化工巧修築,於焉設幾榻,六月疑無燠。雲幄寄高眠,鳥背流遐矚。依依沙際村,紛紛坡上犢。塵襟向此消,渾欲忘昏旭。夕陽倏已頹,明月滿空谷。萬籟俱沉冥,惟見群峰綠。幽興杳無窮,中宵未歸宿。顧我塵欲姿,此樂何當復。回首幽人居,鄰哉誰解卜。
九盤
閻公朝
九盤雖雲險,山色佳有餘。青壁陵層霄,丹梯轉嵌嶇。群巒玉筍並,列嶂芙蓉舒。瑤草挺葳甤,珎木倚扶踈。據石時偃息,撫景聊紆徐。扳緣陟其顛,天風振衣裾。俯睠雲壑幽,彷彿懷仙居。獨步風塵表,茲山實起予。
滴水崖
閻公朝
行行深澗窮,望望蒼崖截,壁立倚嵌空,仰見青嵽嵲。細泉來何許,鏹屬崖端瀉。綿綿綸玉繩,娜娜懸珠結。進石飛碎蹫,隨風灑晴霄。滋含幽草芳,潤遍垂羅纈。白日回光景,朱夏變凜冽。我行倦登扳,晏坐暫怡悅。山游足清賞,茲焉實奇絕。陳詞詎可殫,聊為賞音說。
上祥光觀
閻公朝
九盤疲登頓,孱顏摩穹蒼。詎意山深處,得此夷曠鄉。崇巔走峻坂,佳氣浮平岡。孤雲生戶牖,群峰羅宮牆。天風撼松林,萬竅鳴笙篁。振衣一引望,倫海郁蒼茫。仙靈杳何許,遺跡空摧葳。境寂塵囂遠,地偏歲月長。徘徊步徒倚,撫景移殘陽。匆匆指歸路,余興寧渠央。
班仙洞
閻公朝
四圍山色抱名區,積翠流丹入畫圖。偃息偏宜金澗凈,躋攀不盡玉岩孤。風前啼鳥時高下,樹杪棲霞乍有無。領取煙霞歸眺望,人間何處是蓬壺。
其二
尋幽無盡萬山迎,絕頂蹣跚取次行。斷岫欲分雲乍補,嵌岩半墮石還撐。輕風向晚回丹壑,殘月中宵旁翠屏。一榻山房清不寐,登仙誰復羨班生。
晚眺東山
閻珍
入山期未遂,獨有向山心。舒嘯成孤眺,憑高當遠尋。不嫌雲去住,惟礙樹晴陰。何以刪繁艷,羅峰黛漸深。
和楊晴巒北山看雲
閻玠
雲亦厭離索,依山為伸縮,厥性固甚閑,澹極乃彌篤。群山政空翠,飛來忽一掬。山若招呼之,遂集環澗谷。胡然欲飄搖,往實為其復。靜者棲山巔,懶者留岩腹。更與數峰昵,變幻不嫌禿。有時亦各去,密矚將焉逐,只在山之陰,友伯及其叔。盤桓愈不倦,參錯轉相淑。豈無或虛盈,中心匪反覆。政從起滅間,見其性情足。 羅山風景區被稱為江北第一聖山。毛公山位於羅山主峰西側,呈西南東北走向,峰脊輪廓酷似晚年的毛澤東。
1997年8月被時年8歲的女孩蘭蘭發現,隨之蜚聲內外。
2003年8月毛澤東的女兒李訥、女婿王景清及當年的警衛戰士王明富、宋守友專程來此拜謁。
2005 年毛澤東的兒媳邵華、孫子毛新宇及孫媳、曾孫也來此瞻仰並題字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