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鶴伴山森林公園
㈠ 鄒平鶴伴山森林公園的介紹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鄒平縣城南15公里處,南北2.23公里,東西6.35公里,總面積7200公頃。鶴伴山由東西向的跑馬嶺和南北向的並頭峰兩大山脊圍封而成。
㈡ 鄒平鶴半山國家森林公園門票多少錢
景點級別:AAAA
門票價格:115元/人起
開放時間:08:00-17:00
地址: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經林業部批准,於1992年9月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鄒平縣境內,地處鄒平縣與章丘縣交界處,系長白山脈,白雲山系,地形復雜多變,山勢陡峭險峻,溝谷曲折狹長,懸崖絕壁較多,公園內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公園總面積480公頃,其中林業用地356公頃。
㈢ 山東鄒平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城區附近有人工湖,三八水庫,山南廣場。長山有個范公祠。西董有鶴伴山。青陽的唐李庵。韓店的平原水庫。
㈣ 山東鶴伴山風景區
鶴伴山位於鄒平縣境內,地處山東省的鄒平縣與章丘市交界處,系長白山脈,白雲山系,地形復雜多變,山勢陡峭險峻,溝谷曲折狹長,懸崖絕壁較多,是經林業部批准,於1992年9月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園內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四季分明。
鶴伴山景區位於山東省鄒平縣南部山區。縣城有公交直達。景區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30公里,距濟南市區不足50公里。是山嶽型自然風景區。鶴伴山所屬白雲山系,向有「泰山副岳」之稱。
鶴伴山風景區佔地7200公頃,森林覆蓋率近90%,共有五條旅遊線路,總長6000餘米。整個景區空氣清新,生態環境良好,地形復雜多變,溝谷曲折狹長,山、石、瀑、泉、雲霧等景觀眾多,被譽為「魯中生態明珠」。 鶴伴山旅遊資源
景區以休閑度假、養生健身為主題,主要景觀有英雄石、碧血潭、九瀑澗、九潭溪、水簾洞、鶴鳴谷、鶴翔嶺、百鳥園、野葡萄溝、槐花谷、長生院等。鶴伴山公園總面積480公頃,其中林業用地356公頃。1992年9月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游覽的最佳季節是清明到國慶節期間。遊人逐年增加,年內旅遊人數達到10萬人次。
㈤ 鄒平鶴伴山的導游詞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山東省鄒平縣境內,地處鄒平縣與章丘市交界處的長白山脈白雲山群落,北距縣城15公里。
公園總面積480公頃,其中林業用地356公頃,天然灌木林124公頃。園內有大小山峰18座,主峰玉皇頂海拔728.8米。群山連綿,危岩陡澗,山勢陡峭險峻;峪深谷長,茂林蔥郁,濃蔭蔽天,山中澗泉流溢,鳥啼鹿鳴,景色宜人。公園內15條主要山谷之水流經黛溪河,注入小清河。園內多鳥、獸,據統計鳥類有10目、29科、43屬、64種,屬市級自然保護區。碧雲谷、碧雲坊、漱溟橋、翠竹林、鶴伴仙境、仙翁石、抗日橋、銅牆鐵壁、一線天、英烈石、抗日洞等23處景點,留下了遊客的串串足跡。峪底平坦之處,建有1000平方米的綜合服務樓1座,2000平方米的停車場1處,160平方米的公園辦公室和3座遊玩景亭。是一處集餐飲旅遊、避暑度假、學術研討、休憩娛樂於一體的理想旅遊勝地。環山路蜿蜒曲折直達公園內,每年接待遊客達10萬人次。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經林業部批准,於1992年9月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鄒平縣境內,地處鄒平縣與章丘縣交界處,系長白山脈,白雲山系,地形復雜多變,山勢陡峭險峻,溝谷曲折狹長,懸崖絕壁較多,公園內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公園總面積480公頃,其中林業用地356公頃。森林公園成立後,當地政府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項目有建設1000平方米綜合服務樓一座,硬化公路2.5公里,修建2000平方米停車場等。公園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1、古跡遺址、革命聖地,如鶴伴山、仙石橋、御甲石屋、五龍泉等,並有許多傳說依附於鶴伴山美麗的風景之中,更增添了鶴伴山的神奇色彩。2、地貌景觀,最高海拔728 .8米,溝谷曲折幽長,景色多變,具有「幽」景特色。3、森林景觀,有刺槐林、側柏林、麻櫟林、天然灌叢、野生花草等。4、鳥類景觀,公園內鳥類較多,有10目29科43屬64種,其中灰喜鵲最為常見,具有很好的「動景」和「聲景」效果。5、水體景觀,鶴伴山脈環抱匯水面積較大,淡水、瀑布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6、天象景觀,鶴伴山的復雜地形形成了許多美麗的天象景觀,日出夕照、雲霧、雨雪在這片秀麗的山林中更有一番風味。到森林公園交通便利,可從淄博市周村火車站乘車到達,也可從鄒平縣城坐公交車前往。游覽的最佳季節是清明到國慶節期間。森林公園所在山區土特產豐富,有水杏、柿子、柿子餅、梨、蘋果,純天然荊花蜜、棗花蜜和以玉米紅薯為原料香脆可口的山區煎餅。
㈥ 鄒平有哪些景觀
濱州丁公遺址
丁公遺址位於鄒平縣苑城鄉丁公村東,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200米。在遺址中發現大量龍山文化及岳石文化遺物。
濱州范公祠
范公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享堂,地處長山城南、孝婦河畔的河南村,瀕臨河水,古木參天,建築清新幽雅。
濱州雕窩峪
雕窩峪位於鄒平縣青陽鎮西阿陀村南5華里處,深邃寬闊的山谷長達3華里。青陽鎮自1993年起,對峪中王薄起義舊址進行綜合開發後,形成了自然、人文、廟文化三大景觀。
濱州醴泉寺
醴泉寺位於鄒平縣境西南長白山中,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後圮。唐中宗時,寺僧仁萬重建寺院,時東山有一泉湧出,中宗賜名「醴泉」,醴泉寺即由此得名。
濱州唐李庵
唐李庵名稱的由來,眾說不一。傳有唐、李二仙曾在此-,故名。實際上這是一座小型佛教寺院,現存主體建築有大殿、東西偏殿各三間,另有跨院僧房、藏經樓和寺南接待香客的客房、寺東的姑子庵草房等,總計有房屋32間,建築面積為820平方米。
濱州鄒平黃山
鄒平黃山據傳因土黃得名,位於鄒平縣城南近郊,山城相映,別具特色。其山勢狀如伏虎,又稱虎頭崖。山勢不高,海拔僅有168.4米,然而自古以來卻遠近聞名。
濱州會仙山
會仙山在鄒平縣城西南7.5公里處,高590.8米,為長白山脈北部山群的主峰。周圍環拱大小山頭幾十座,山勢起伏,壑峪縱橫,千姿百態,氣象崢嶸。
濱州鶴伴山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經林業部批准,於1992年9月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鄒平縣境內,地處鄒平縣與章丘縣交界處,系長白山脈,白雲山系,地形復雜多變,山勢陡峭險峻,溝谷曲折狹長,懸崖絕壁較多,公園內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
㈦ 張點到鄒平鶴伴山森林公園
從張店張周路到周村, 從周村城西到鄒平好生鎮,從好生鎮到鄒平山南,再走山南去西董鎮就到了!路上都有標示!
㈧ 鶴伴山名字的來歷
鶴伴山名字的來歷是很久以前,長山縣有一個姓石的書生,十年寒窗,卻屢試不第。一天,他入山尋幽,意欲排遣心中郁悶。行至白雲深處,不料遇一老者,白發童顏,手持拐杖,喚他到一山洞中,授以醫書三卷,然後,老者化一仙鶴飄然而去。
石生自得長白醫書,便曉夜攻習,心無旁鶩,冬去春來,漸悟佳境。而後十年,他遍游三山五嶽,閱盡人間世相,年界六十,他便回到長白山中居住,字型大小「長白山人」。一日黃昏時分,忽聽門外撲通一聲,竟是一隻仙鶴跌落在地。
山人仔細查看原來是仙鶴一條腿被箭射穿,鮮血淋漓。山人匆忙采來一把野菜,一把草根。野菜擠出汁液,給仙鶴拭傷口,草根搗成細泥,敷在仙鶴傷口,不幾日,仙鶴傷口癒合,飛翔如初。
這只仙鶴從此卻留而不去,與山人相依為伴。茅屋破了,仙鶴街來山草修補;柴薪卻了,仙鶴街來枯柴煮飯;糧米少了,仙鶴街來五穀充飢。山人怡然自適,專為尋常百姓治病。
後因拒絕進宮服侍皇帝,激怒官府,待官軍趕之,只見山人回首招呼那隻仙鶴款款而出,張開落大羽翼,馱載起長白山人飄然而去,消失與天際。官軍個個目瞪口呆,無奈回去復命。從此,留給後人一個「 鶴伴山」的美名。
(8)鄒平鶴伴山森林公園擴展閱讀:
鶴伴山位於山東省鄒平市境內,地處山東省的鄒平市與濟南章丘區交界處,系長白山脈,白雲山系,地形復雜,懸崖絕壁較多,是經林業部批准,於1992年9月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園內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四季分明。
鶴伴山,山勢陡峭、谷壑幽深,河谷、瀑布、跌水眾多,澗谷景觀,各具特色。以其植被條件好,森林覆蓋近90%。1992年被確定為國家森林公園。 鶴伴山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鶴鳴谷游線,河谷寬闊,綠樹成蔭,沿途有兒童活動區、動物放養區等設施。全長1215米。鶴伴山森林公園共修築攔水壩32座,可蓄水40萬方。降水時節,形成了水庫連水庫,瀑布連瀑布的景觀。公園內服務設施齊全,生態環境良好,是人們休閑度假、養生健身的理想場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鶴伴山
㈨ 山東濱州鄒平旅遊怎麼樣有什麼景點
景點不少,其中鶴伴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還有黃山、范公祠、王薄起義遺址、醴泉寺等。
鄒平旅遊環境優越,區位優勢明顯,旅遊產業迅速崛起,四海賓朋絡繹不絕。
雕窩峪:雕窩峪位於鄒平縣青陽鎮西阿陀村南5華里處,深邃寬闊的山谷長達3華里。青陽鎮自1993年起,對峪中王薄起義舊址進行綜合開發後,形成了自然、人文、廟文化三大景觀。
系隋末(公元611年)第一次農民起義遺址,山谷深邃奇險,風景十分奇特。雕窩峪三面皆與高山相連,唯西北角有東西寬20餘米的峪口—石門。傳說石門為王薄起義時所建造,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要。石門東、西各有「古石牆」(亦名石城牆),隨山勢向兩邊延伸,高約2丈,長各約2華里。進石門即聽到水聲潺潺,不見水影,西南方有一山澗,亂石蹲踞,水從石底默默穿行,故名「潛龍澗」。 峪北山之西首為九頂峰,奇險怪異,峭壁流滴,匯成山河與滸水相連。接九頂峰而東野花遍布,棘草叢生,向陽花開早適春,世稱「迎春嶺」。東嶺山頂,巨石集束傾斜,聳立峰巔,遠望形似蓮花怒放,人稱蓮花台(亦名蓮花峰)。 雕窩峪峪南山之巔有東、西兩巨石相對,形似門洞,世稱「天門」。據說碧霞元君去「泰山奶奶家」必過此門。天門向西有流峪瀑布。夏天山洪暴發直瀉而下,水勢洶涌,如萬馬奔騰,在十餘里外的青陽鎮即聞其驚天動地的轟鳴,看到千仞白練,宛如「銀河落九天」之奇觀。
峪北下首的三角地有一泉井,世稱「美井」。美井水甘美異常,久旱不涸,供遊人飲用,眾遊客汲水回家奉為神水,可消炎祛病。此美井之水經過大東南峪,山上的葯材百餘種,其葯根部經水潤而下,滲於井內,水中含有多種葯物元素,故有消炎祛病之功效。
由美井而上,東南峪中平坦之處突兀樹立著約二丈高的一石柱,形似一巨筆倒立,故稱「筆尖石」。
人文景觀
青陽鎮根據雕窩峪自然景觀和特殊的意境,1993年恢復了王薄起義遺址,從石門到碧霞祠3里多長的峪中,建造了雕塑「王薄亭和王薄像」,並書寫了各種體裁的斗方大字,雕刻在不同位置的懸崖、峭壁上,供遊人雅賞、觀光。其中有石門橫額「雕窩峪石門」與對聯,上聯:清泉石流自生趣,下聯:松風林海別有天,皆為楷書;「潛龍澗」為隸書;「點將台」為楷書;「除暴安良殺富濟貧」為篆書;「龍潭」為楷書;「天開勝景」為隸書;「梁鄒山河領風騷」為行楷;「九頂峰」為楷書;「迎春嶺」為楷書;「峰迴路轉」為行書;「卧佛石」為行楷;「曲徑通幽」為行楷;「王薄兵糧處」為隸書;;「碧霞崖」為行楷。「廟文化」:雕窩峪建有「文昌閣」、「山神廟」、「碧霞祠」。「碧霞祠」包括「山門」、「送神娘娘」、「運糧姑」、「眼光奶奶」、「玉皇閣」等,在碧霞行宮內有明萬曆和清雍正、乾隆、道光、咸豐各年代和是年的各種新舊碑記石刻10餘通矗立其中。 鶴伴山瀑布1993年雕窩峪恢復山會,時間定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在此前一周時間為會期,九月初九為最後一天。山會期間,聘請知名劇團在此演出助興,地方小吃別具特色,旅遊者絡繹不絕。
長白山
鄒平長白山旅遊度假區位於鄒平縣。由鶴伴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白雲山、會仙山、玉泉山、黃山、碧雲湖、花盆河、范公祠、范仲淹讀書洞、唐李庵、醴泉寺、丁公遺址、鮑家遺址、古城遺址、大商遺址、鄒平故城遺址、梁鄒故城遺址、朝陽故城遺址、高苑故城遺址、梁鄒侯墓、王薄起義遺址、梁漱溟墓以及大量古碑、石刻等80餘處自然及人文景觀組成。
唐李庵
唐李庵名稱的由來,眾說不一。傳有唐李二仙曾在此修煉,故名。實際上這是一座小型佛教寺院,現存主體建築有大殿、東西偏殿各三間,另有跨院僧房、藏經樓和寺南接待香客的客房、寺東的姑子庵草房等,總計有房屋32間,建築面積為820平方米。
唐李庵興建年代已不可考。據碑記記載,其最早的一次重修是在明隆慶年間,距今已有400餘年。現存唐李庵大殿,屋脊、檐角均飾有雙龍和吻獸。內部裝飾大量壁畫,是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大殿北牆繪有彩色雲、海為佛象之襯托。西邊有4條幅山水畫。在東西兩山,彩繪的征戰圖隱約可辨。大殿廊檐上方有九幅彩畫,內容有鍾道捉鬼、菩薩像、唐三取經、八仙人物等,廊檐兩側繪有哪吒鬧海、托塔李天王等。西偏殿壁上,繪有墨色老虎、彩色神仙飛升圖。
東偏殿壁上,繪有墨色老虎、竹子和彩色三國演義故事。此外,山門內兩側也繪有墨色山水、人物畫等。寺院附屬文物有明隆慶元年至清道光年間增修唐李庵石啤四座。院內有丁香、柏樹數株。寺東有相傳約有五百年樹齡的文冠果樹一株。唐李庵小巧玲瓏,與周圍風物渾然一體,堪稱勝景。又因內有壁畫,頗具歷史與藝術價值,已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8年撥款修復,1997年縣政府又撥款20餘萬整修。
到唐李庵交通便利,山村路鋪了柏油路,可從鄒平縣城乘計程車直達。有山村餐館提供就餐,井水、山泉水清澈甘甜。瀏覽完古剎,可到周圍深谷密林中遊玩。瀏覽最好的時節是清明至五月一日期間,至時鳥語花香,人們到此踏青,情趣無限。唐李庵座落的山區盛產水杏、黑棗、香椿、金絲瓜、雜糧。民俗具有魯西北山區農村的特點。
鶴伴山
位於鄒平縣境內,地處鄒平縣與章丘縣交界處,系長白山脈,白雲山系,地形復雜多變,山勢陡峭險峻,溝谷曲折狹長,懸崖絕壁較多,是經林業部批准,於1992年9月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園內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四季分明。
再說一下鄒平特產,鄒平南部長白山區為山地丘陵,是重要的林果產地。鄒平水杏、禮參葡萄、長山山葯、紅芽香椿、金星山楂,久負盛名,遠銷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