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園一二九
❶ 一二九的詳細歷史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學生數千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
華北事變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共產黨發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號召,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處在國防最前線的北平學生,痛切感到「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員李常青抵北平,建立由彭濤等組成的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指定周小舟負責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北平分會的工作。在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成立。隨後,學聯決定以請願的方式,發動一次抗日救國行動。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學校發表宣言,反對華北「防共自治」,要求國民黨政府討伐殷汝耕,宣布對日本的外交政策,動員全國對敵抵抗,切實開放人民言論、結社、集會自由。這時,傳來冀察政務委員會將於12月9日成立的消息。北平學聯黨團決定在這一天舉行抗日救國請願。12月7日,北平學聯召開各校代表會議,議定請願遊行的集合時間、行動路線和口號等。會後,各校學生自治會緊張地進行動員和准備工作。12月9日,寒風凜冽,滴水成冰。在黃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產黨員的組織和指揮下,參加抗日救國請願遊行的愛國學生湧上街頭。走在隊伍前列的是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學生。警察當局事先得知學生要請願遊行,清晨即下達戒嚴令,在一些街道要沖設了崗哨。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城外學生被軍警阻攔,在西直門同軍警發生沖突。上午10時許,城內一兩千名學生沖破軍警的阻攔,匯集到新華門前。他們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反對華北五省自治!」「收復東北失地!」「打倒漢奸賣國賊!」「武裝保衛華北!」等口號,表達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呼聲。各校臨時推舉董毓華、宋黎、於剛等12人為代表,向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遞交請願書,提出6項要求:一、反對華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員會及其類似組織;二、反對一切中日間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應付目前危機的外交政策;三、保障人民言論、集會、出版自由;四、停止內戰,立刻准備對外的自衛戰爭;五、不得任意逮捕人民;六、立即釋放被捕學生。何應欽避而不見。請願不成,群情激憤。各校代表當即決定改為示威遊行。隊伍由新華門出發,經西單、西四,然後奔向沙灘、東單,再到天安門舉行學生大會。一路上,不時有沖出軍警包圍的法商學院、北平大學醫學院、中法大學、北京大學等大中學校的學生加入遊行行列,隊伍逐漸擴大到五六千人。行進中,學生們向沿街的群眾宣講抗日救國的道理,散發傳單,得到群眾的鼓掌和支持。當遊行隊伍前鋒到達王府井大街,後尾尚未走出南池子時,大批警察手執大刀、木棍、水龍,對付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愛國學生不畏強暴,隊伍仍在繼續前進。這時,警察打開水龍,冰冷的水柱噴射在學生們身上,接著又揮舞皮鞭、槍柄、木棍毆打。學生們與軍警展開英勇的搏鬥,有百餘人受傷。遊行隊伍被打散。12月10日,北平各大中學校發表聯合宣言,宣布自即日起舉行總罷課。提出罷課的具體目標是:一、誓死反對分割我國領土主權的傀儡組織;二、反對投降外交;三、要求動員全國抗日;四、爭取救國自由。呼籲全國各界立即響應,一致行動。要求當局立即釋放被捕學生,撤回封鎖各校的軍警。同日,北平學聯發布《宣傳大綱》,指出在目前形勢下,首先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危害民族生存的殘暴內戰,反對一切出賣民族利益的政策和行動。強調要實現中華民族的自由解放,必須聯合全國民眾,結成統一戰線。在罷課中,各校學生建立和健全了自己的組織。北京大學成立了學生救國會,發表宣言,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校學生會組織專題討論會、文藝社、宣傳隊等,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從12月11日開始,天津、保定、太原、上海、杭州、武漢、廣州、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先後爆發學生的愛國集會和示威遊行,許多大中學校及工會等組織,紛紛給北平學生發來函電,支持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北平學聯在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的具體領導下,及時地研究制訂了組織更大規模示威遊行的計劃。12月14日,北平報紙登載了國民黨當局定於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消息。北平學聯即決定在這一天再次舉行示威遊行,把學生抗日救國運動推向新的高潮。12月 16日清晨,北平各校學生分為4個大隊,分別由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率領,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參加的學生總計1萬餘人。他們高舉校旗,打著「反對華北特殊化!」「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等橫幅,向天橋進發。上午11時左右,匯集到天橋廣場上的學生和市民舉行大會。遊行指揮部負責人黃敬站在一輛電車上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說,並帶領群眾高呼口號。大會通過了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任何傀儡組織,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收復東北失地,爭取抗日和愛國自由等8個決議案。會後,遊行隊伍奔向冀察政務委員會預定成立的地點——東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樓舉行總示威。隊伍走到前門,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隊的攔截。經學生代表反復交涉,軍警才讓遊行隊伍分批分別由前門和宣武門進入內城。在宣武門,愛國學生遭到上千名軍警的血腥鎮壓,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傷。北平學生的抗日救國示威遊行,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賣國活動,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不得不延期成立。一二九運動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響應。天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杭州、西安、開封、濟南、太原、長沙、桂林、重慶等城市的愛國學生舉行請願集會、示威遊行,或發表宣言、通電,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陝甘蘇區學生聯合會也發出響應的通電,蘇區各界民眾集會聲援全國各地學生的抗日救國運動。12月1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表《為援助北平學生救國運動告工友書》,號召全國各業、各廠的男女工友起來召集群眾會議,發表宣言和通電,抗議漢奸賣國賊出賣華北與屠殺、逮捕愛國學生。12月 21日,上海市總工會通電聲援北平學生,呼籲全國同胞一致興起,集合民族整個的力量,反對任何偽組織之存在,以維護主權而保國土。廣州鐵路工人、上海郵務、鐵路工人舉行集會,發通電,要求對日宣戰。魯迅、宋慶齡等愛國知名人士贊揚愛國學生的英勇奮斗精神,捐款支持學生抗日救國運動。海外華僑也以各種方式支援愛國學生。一二九運動廣泛地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抗日主張,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新高潮。
不知道這個是不是你想要的?
❷ 數學題植物園里321顆梅花數再種129顆正好是梅花的3陪
設梅花的數量為x,則3x=321+129,解得x=150(顆)。
如果有所幫助,請採納謝謝
❸ 一二九運動具體時間和意義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學生數千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
華北事變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共產黨發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號召,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處在國防最前線的北平學生,痛切感到「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員李常青抵北平,建立由彭濤等組成的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指定周小舟負責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北平分會的工作。在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成立。隨後,學聯決定以請願的方式,發動一次抗日救國行動。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學校發表宣言,反對華北「防共自治」,要求國民黨政府討伐殷汝耕,宣布對日本的外交政策,動員全國對敵抵抗,切實開放人民言論、結社、集會自由。這時,傳來冀察政務委員會將於12月9日成立的消息。北平學聯黨團決定在這一天舉行抗日救國請願。12月7日,北平學聯召開各校代表會議,議定請願遊行的集合時間、行動路線和口號等。會後,各校學生自治會緊張地進行動員和准備工作。12月9日,寒風凜冽,滴水成冰。在黃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產黨員的組織和指揮下,參加抗日救國請願遊行的愛國學生湧上街頭。走在隊伍前列的是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學生。警察當局事先得知學生要請願遊行,清晨即下達戒嚴令,在一些街道要沖設了崗哨。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城外學生被軍警阻攔,在西直門同軍警發生沖突。上午10時許,城內一兩千名學生沖破軍警的阻攔,匯集到新華門前。他們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五省自治!」「收復東北失地!」「打倒漢奸賣國賊!」「武裝保衛華北!」等口號,表達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呼聲。各校臨時推舉董毓華、宋黎、於剛等12人為代表,向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遞交請願書,提出6項要求:一、反對華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員會及其類似組織;二、反對一切中日間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應付目前危機的外交政策;三、保障人民言論、集會、出版自由;四、停止內戰,立刻准備對外的自衛戰爭;五、不得任意逮捕人民;六、立即釋放被捕學生。何應欽避而不見。請願不成,群情激憤。各校代表當即決定改為示威遊行。隊伍由新華門出發,經西單、西四,然後奔向沙灘、東單,再到天安門舉行學生大會。一路上,不時有沖出軍警包圍的法商學院、北平大學醫學院、中法大學、北京大學等大中學校的學生加入遊行行列,隊伍逐漸擴大到五六千人。行進中,學生們向沿街的群眾宣講抗日救國的道理,散發傳單,得到群眾的鼓掌和支持。當遊行隊伍前鋒到達王府井大街,後尾尚未走出南池子時,大批警察手執大刀、木棍、水龍,對付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愛國學生不畏強暴,隊伍仍在繼續前進。這時,警察打開水龍,冰冷的水柱噴射在學生們身上,接著又揮舞皮鞭、槍柄、木棍毆打。學生們與軍警展開英勇的搏鬥,有百餘人受傷。遊行隊伍被打散。12月10日,北平各大中學校發表聯合宣言,宣布自即日起舉行總罷課。提出罷課的具體目標是:一、誓死反對分割我國領土主權的傀儡組織;二、反對投降外交;三、要求動員全國抗日;四、爭取救國自由。呼籲全國各界立即響應,一致行動。要求當局立即釋放被捕學生,撤回封鎖各校的軍警。同日,北平學聯發布《宣傳大綱》,指出在目前形勢下,首先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危害民族生存的殘暴內戰,反對一切出賣民族利益的政策和行動。強調要實現中華民族的自由解放,必須聯合全國民眾,結成統一戰線。在罷課中,各校學生建立和健全了自己的組織。北京大學成立了學生救國會,發表宣言,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校學生會組織專題討論會、文藝社、宣傳隊等,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從12月11日開始,天津、保定、太原、上海、杭州、武漢、廣州、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先後爆發學生的愛國集會和示威遊行,許多大中學校及工會等組織,紛紛給北平學生發來函電,支持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北平學聯在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的具體領導下,及時地研究制訂了組織更大規模示威遊行的計劃。12月14日,北平報紙登載了國民黨當局定於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消息。北平學聯即決定在這一天再次舉行示威遊行,把學生抗日救國運動推向新的高潮。12月16日清晨,北平各校學生分為4個大隊,分別由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率領,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參加的學生總計1萬餘人。他們高舉校旗,打著「反對華北特殊化!」「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等橫幅,向天橋進發。上午11時左右,匯集到天橋廣場上的學生和市民舉行大會。遊行指揮部負責人黃敬站在一輛電車上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說,並帶領群眾高呼口號。大會通過了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任何傀儡組織,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收復東北失地,爭取抗日和愛國自由等8個決議案。會後,遊行隊伍奔向冀察政務委員會預定成立的地點——東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樓舉行總示威。隊伍走到前門,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隊的攔截。經學生代表反復交涉,軍警才讓遊行隊伍分批分別由前門和宣武門進入內城。在宣武門,愛國學生遭到上千名軍警的血腥鎮壓,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傷。北平學生的抗日救國示威遊行,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賣國活動,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不得不延期成立。一二九運動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響應。天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杭州、西安、開封、濟南、太原、長沙、桂林、重慶等城市的愛國學生舉行請願集會、示威遊行,或發表宣言、通電,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陝甘蘇區學生聯合會也發出響應的通電,蘇區各界民眾集會聲援全國各地學生的抗日救國運動。12月1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表《為援助北平學生救國運動告工友書》,號召全國各業、各廠的男女工友起來召集群眾會議,發表宣言和通電,抗議漢奸賣國賊出賣華北與屠殺、逮捕愛國學生。12月21日,上海市總工會通電聲援北平學生,呼籲全國同胞一致興起,集合民族整個的力量,反對任何偽組織之存在,以維護主權而保國土。廣州鐵路工人、上海郵務、鐵路工人舉行集會,發通電,要求對日宣戰。魯迅、宋慶齡等愛國知名人士贊揚愛國學生的英勇奮斗精神,捐款支持學生抗日救國運動。海外華僑也以各種方式支援愛國學生。一二九運動廣泛地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抗日主張,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新高潮。
❹ 一二九運動的口號是什麼
1、「打倒日本狗!」
2、「全國武裝起來,保衛華北!」
3「反對防共自治運動!」
4、「反對賣國的對外政策!」
5、「立即停止內戰!」
6、「立即向日本宣戰!」
7、「人民!武裝你們自己!」
8、「用武力保護華北!」
9、「打倒賣國賊!」
10、「打倒賣國賊殷汝耕!」
11、「中華民族萬歲!」
12、「為祖國自由而奮斗!」
13、「沒收賣國賊的財產,救濟受災人民!」
14、「反對軍隊南調!」
15、「反對苛捐雜稅!」
16、「反對抓捕中國人民的日本狗!」
(4)植物園一二九擴展閱讀
意義
1、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2、全民族的運動
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吞並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❺ 一二九運動的意義和影響
發生在1935年12月9日的一二九運動是中共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當時的領導人物是黃敬、姚依林、郭明秋等人。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響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
一、運動意義
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二、影響
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沖破了國民黨反動派造成的白色恐怖統治,推動了全民族抗日高潮的早日到來。同時,為廣大知識分子開辟了一條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為青年學生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
(5)植物園一二九擴展閱讀
毛澤東給予「一二九」運動高度的評價,「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的運動,它准備了抗戰的思想,准備了抗戰的人心,准備了抗戰的幹部。
如今,被侵略的陰霾已散,中國踏上了奔向社會主義美好未來的康莊大道,但「一二九」運動所表現出來的以國家安危為己任的精神不應因此磨滅。中國已強大,和平是主流,但戰爭威脅的隱患仍存,唯有國力強盛才能阻遏戰爭。青年當奮發有為,建設強大的中國才能維護和平。
當前社會價值多元化,讓一些年輕人在浮躁焦慮中困惑,或憤世嫉俗,或悲天憐憫。當代青年需要在歷史追問中尋找到破解迷茫的路徑,需要像先輩們那樣,擁有堅定的信仰,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❻ 游北京植物園的最佳路線
從東南門進,經月季園(噴泉),到鬱金香區(楊樹區),欣賞完50萬株鬱金香以後,往北,到達溫室區,這里有大面積的鬱金香和花境,還有草坪。如果有經費,進入溫室欣賞熱帶植物。從溫室出來,有兩種選擇,一是前往牡丹園(最近,牡丹開花的時候),二是從桃花園、丁香園穿過,再前往櫻桃溝。在那裡可以參觀一二九紀念亭。返回時,經卧佛寺,前往湖區(北湖-南湖),中途還可以路過曹雪芹紀念館。(如果對梁啟超感興趣,路上拜謁他的陵墓。),這樣很快就回到門區了。
這個行程,需要大約4個小時。
❼ 「一二九」是一場什麼性質的運動
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一二·九運動 又稱為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
12月12日,北平學生舉行第5次示威遊行,高呼"援助綏遠抗戰"、" 各黨派聯合起來"等口號。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
(7)植物園一二九擴展閱讀:
事件成果
大會通過了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任何傀儡組織,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收復東北失地,爭取抗日和愛國自由等8個決議案。
會後,遊行隊伍奔向冀察政務委員會預定成立的地點——東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樓舉行總示威。隊伍走到前門,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隊的攔截。經學生代表反復交涉,軍警才讓遊行隊伍分批分別由前門和宣武門進入內城。
在宣武門,愛國學生遭到上千名軍警的血腥鎮壓,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傷。北平學生的抗日救國示威遊行,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賣國活動,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不得不延期成立。
一二九運動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響應。
天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杭州、西安、開封、濟南、太原、長沙、桂林、重慶等城市的愛國學生舉行請願集會、示威遊行,或發表宣言、通電,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陝甘蘇區學生聯合會也發出響應的通電,蘇區各界民眾集會聲援全國各地學生的抗日救國運動。
12月1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表《為援助北平學生救國運動告工友書》,號召全國各業、各廠的男女工友起來召集群眾會議,發表宣言和通電,抗議漢奸賣國賊出賣華北與屠殺、逮捕愛國學生。
12月21日,上海市總工會通電聲援北平學生,呼籲全國同胞一致興起,集合民族整個的力量,反對任何偽組織之存在,以維護主權而保國土。廣州鐵路工人、上海郵務、鐵路工人舉行集會,發通電,要求對日宣戰。
魯迅、宋慶齡等愛國知名人士贊揚愛國學生的英勇奮斗精神,捐款支持學生抗日救國運動。海外華僑也以各種方式支援愛國學生。
一二九運動廣泛地宣傳了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抗日主張,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新高潮。
❽ 一二·九運動紀念日的運動經過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學生數千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這就是「一二九」運動。這天,在黃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產黨員的組織和指揮下,北平參加抗日救國請願遊行的愛國學生湧上街頭。警察當局清晨即下達戒嚴令,在一些街道要沖設了崗哨。上午10時許,城內一兩千名學生沖破軍警的阻攔,匯集到新華門前,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收復東北失地!」「打倒漢奸賣國賊!」「武裝保衛華北!」等口號,表達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呼聲。各校臨時推舉12人為代表,向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遞交請願書,提出6項要求,何應欽卻避而不見。請願不成,群情激憤。各校代表當即決定改為示威遊行。大批警察手執大刀、木棍、水龍,對付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愛國學生不畏強暴,隊伍仍在繼續前進。這時,警察打開水龍,冰冷的水柱噴射在學生們身上,接著又揮舞皮鞭、槍柄、木棍毆打。學生們與軍警展開英勇的搏鬥,有百餘人受傷。遊行隊伍被打散。12月10日,北平各大中學校發表聯合宣言,宣布自即日起舉行總罷課。一二九運動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響應。天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杭州、西安、開封、濟南、太原、長沙、桂林、重慶等城市的愛國學生舉行請願集會、示威遊行,或發表宣言、通電,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一二九運動廣泛地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抗日主張,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新高潮。
北京植物園櫻桃溝內的一二九運動紀念亭
是指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北平地下黨發起學生示威遊行,要求促成中日戰爭及早爆發。這場運動給國民黨政府的國策帶來壓力,緩解了中共在陝北的困境。
❾ 植物園里有321棵櫻花樹再種129棵正好是梅樹的3倍梅樹有多少棵
(321+129)÷3
=450÷3
=150(棵)
❿ 香山植物園里有129運動的紀念碑嗎
有
「一二·九」運動紀念亭位於"保衛華北"石刻對面,隔溝相望的石砌方院中,八個鎏金大字,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共青團北京市委和北京市學聯撰寫的紀念碑文,由著名書法家劉柄森書寫。紀念亭在紀念碑南側,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和北京市學生聯合會募捐建造。
1980年6月,北京市植物園管理科櫻桃溝班工人在清除櫻桃溝溝旁的雜草時,發現溝旁的一塊大青石上刻有「保衛華北」字跡。時逢市政協主席劉導生到櫻桃溝視察,證實「保衛華北」四個字是1935年「一二.九」運動時愛國抗日的北平學生聯合會留下的。
櫻桃溝是北平學聯和民先隊在「一二.九」運動時期聯合舉辦夏令營,利用多種形式團結教育青年的地方。1936年1937年,在這里舉辦了三期夏令營,參加的青年學生達五六百人次。紀念「一二.九」運動五十周年前夕,任時中宣部部長鄧力群等人發起倡議,決定在西山櫻桃溝建立一個「一二.九」運動紀念地,以緬懷革命先烈並啟教後人。1984年12月8日下午,舉行了隆重的「一二.九」運動紀念亭奠基典禮,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題寫了「一二.九運動紀念亭」碑名,國務委員、「一二.九」運動老戰士康士恩、市政協主席劉導生為紀念亭破土奠基。
紀念亭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創意是:三角形是「一二.九」運動舉辦軍事夏令營時露營帳篷的縮影。三個三角形組成一個立體的「眾」字,寓意著廣大民眾的覺醒和人民眾志成城抵抗侵略的決心。挺拔的建築線條象徵青年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大小三組建築表示革命傳統代代相傳,革命事業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