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皇家植物園
⑴ 談談倫敦奧運會口號「激勵一代人」對現在體育教育有什麼影響
教育和鼓勵年輕一代,向來是世界性問題和難題。在2012倫敦奧運會倒計時100天之際,倫敦奧組委發布了倫敦奧運會的口號:「激勵一代人」。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說:這是倫敦申奧之際就開始奉行的精神,是倫敦奧運的DNA。
我從不懷疑英國社會對青少年教育的重視。相反,他們對青少年個體的尊重和寬容,是我出國前不能想像的。但這是個貌似鬆散的社會,這里沒有街道辦事處,沒有居委會。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除了每年一次的稅單,幾乎感覺不到政府的存在。中小學沒有統一的教材,對校長權力最有約束力的是有家長參與的校董會,而不是教育局。正是因為行政參與的缺乏,這「激勵一代人」作為一個口號,會如何體現、怎樣落實?而口號宣布後,網上大量懷疑的評論,更讓我心懷疑慮。
正在我琢磨之際,14歲女兒所在的中學組織野營暴走活動,志願參加。女兒猶豫要不要報名。我去詢問詳細情況,得知這原來是一項成年人的活動,但是從今年開始允許14歲以上的青少年參加。我順口問,啊,是因為奧運嗎?接電話的老師說,可能吧。老師還告訴我,和學校一起組織這項活動的,是政府資助的一個體育機構,將會有專業人士來學校進行野外生存的培訓。聽起來不錯,於是在我的極力鼓動下,女兒報名了。這項野營暴走活動上周末剛剛結束。女兒和她的隊友們共接受了10次培訓,參加了4次活動。女孩子們都承認雖然很累,但是體會到了參與的快樂、合作的快樂、運動的快樂,很值得,以後一定還會參加。
這是來自英國的一個事關運動、體現激勵的小例子。仔細算了下,不算組織經費,政府為每個學生實際支付的野營設備費用,大約合每人100英鎊(人民幣1千元),參與即得,不參與即不得,使用完畢歸還學校保存,下年再用。這樣基於社區、基於基層學校,對所有孩子開放的活動,是不是比標語口號更實在些?這算是英國式的、實實在在、不張揚、不顯擺、不強迫的激勵吧。
少花錢、多辦事、留遺產,激勵一代人,這是英國人的口號。如何實現?不講排場拼創意。而這種創意,從申辦奧運會時就開始了。觀察2005年的倫敦「申奧」宣傳片,人們的視線伴隨著一個女孩跑步穿行在倫敦大街小巷,掃過倫敦塔、議會大廈、白金漢宮、泰晤士河。然而,最吸引世人眼球的,是影片中英國人平實、幽默而又熱愛運動的一面。充滿英式小幽默、不誇張、不鋪排的申奧宣傳片,成為倫敦邁向奧運腳步的第一個創意亮點。在接下來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倫敦8分鍾」,再次讓世人領教了英國人的創意。
當人們將更多期待的目光投向2012年7月27日晚的「倫敦碗」,開幕式掌門人、因導演《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而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丹尼·博伊爾,主動公開了不少細節,其關鍵詞包括「鄉村風」、「暴風雨」和「007」。開幕式創意的另一靈魂人物是曾執導《朗讀者》《時時刻刻》的著名英國導演史蒂芬·戴德利。和許多英國人一樣,戴德利對莎翁戲劇懷有別樣的情感。他選擇了莎士比亞經典作品《暴風雨》作為開閉幕式的主題。
這些被公開的細節,滿足了人們對於開幕式的部分好奇。而已經進行了157次綵排的開幕式,最終將以怎樣的面容示人,只能等到7月27日揭開面紗的最後時刻才能得知。不過無論出現怎樣的變化,都不值得驚訝,因為英國人「不比排場拼創意。